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颜氏家训-止足篇

作者: 颜之推(531年—约591年),北齐至隋朝文学家、教育家,历经南北朝动荡,晚年撰写《颜氏家训》以教育子孙。

年代:成书于隋朝初年(6世纪末)。

内容简要:《颜氏家训》共20篇,内容涵盖家庭教育、修身养性、处世之道等方面。颜之推结合自身经历,强调读书明理、勤俭持家、注重礼仪,并批判当时社会的奢靡风气。它是中国古代家训文化的代表作,对后世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颜氏家训-止足篇-原文

《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

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止,为立涯限尔。

先祖靖侯戒子侄曰:“汝家书生门户,世无富贵,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婚姻勿贪势家。”

吾终身服膺,以为名言也。

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谦虚冲损,可以免害。

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饥乏耳。

形骸之内,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邪?

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不知纪极,犹自败累,况士庶乎?

常以二十口家,奴婢盛多,不可出二十人,良田十顷,堂室才蔽风雨,车马仅代杖策,蓄财数万,以拟吉凶急速。

不啻此者,以义散之;不至此者,勿非道求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颜氏家训-止足篇-译文

《礼记》上说:“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

宇宙可以达到它的极限,但人的性情却不知道它的尽头,只有减少欲望、知道适可而止,才能为自己设定界限。

先祖靖侯告诫子孙说:“你们家是读书人的门户,世代没有富贵,从今以后做官不要超过二千石的职位,婚姻不要贪图权势之家。”

我一生都牢记这些话,认为它们是至理名言。

天地鬼神的道理,都厌恶满盈,谦虚和减损可以避免灾祸。

人生的衣服只是为了遮蔽寒冷和露水,食物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在身体之内尚且不能奢侈浪费,身体之外又怎能追求极度的骄奢呢?

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拥有四海之富,贵为天子,却不知道节制,最终自取灭亡,何况普通人呢?

通常一个二十口之家,奴婢再多也不应超过二十人,良田十顷,房屋只要能遮蔽风雨,车马只要能代替步行,积蓄几万钱财,以备紧急之用。

超过这个限度的,应该按照道义分散出去;达不到这个限度的,也不要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追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颜氏家训-止足篇-注解

礼: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文献,主要记载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道德规范等,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靖侯:古代封号,指被封为靖侯的人,这里特指作者的先祖,以其封号为名。

二千石:古代官员的俸禄等级,二千石是较高的俸禄等级,这里指官职和俸禄的限度。

周穆王:西周时期的君主,以好大喜功、奢侈浪费著称。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以严苛的法律和巨大的工程闻名。

汉武帝:西汉时期的皇帝,以扩张疆域和加强中央集权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颜氏家训-止足篇-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颜氏家训》,是颜之推对其子孙的教诲,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节制和谦逊思想。文章开篇引用《礼》中的话,强调欲望和志向都应有度,不应过度放纵或满足。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认为人的欲望和追求应有界限,以避免因过度而导致失败或灾难。

文中提到的先祖靖侯的告诫,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官职和婚姻的态度。官职不应过高,以免引起嫉妒和灾祸;婚姻不应贪图权势,以免失去自我和家庭的和谐。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即在任何事物上都应保持适度,避免极端。

文章还通过对比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命运,进一步强调了节制的重要性。这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尽管拥有无上的权力和财富,但由于不知节制,最终都遭遇了失败。这种历史教训对于普通人来说,更是一种警示,提醒人们在生活中应保持谦逊和节制。

最后,文章提出了具体的生活准则,如家庭规模、财产管理等,都应有明确的界限。这种具体的生活指导,不仅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实用主义,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家庭和个人生活的规范和期望。

总体而言,这段文字深刻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节制、谦逊和中庸之道,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颜氏家训-止足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88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