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颜之推(531年—约591年),北齐至隋朝文学家、教育家,历经南北朝动荡,晚年撰写《颜氏家训》以教育子孙。
年代:成书于隋朝初年(6世纪末)。
内容简要:《颜氏家训》共20篇,内容涵盖家庭教育、修身养性、处世之道等方面。颜之推结合自身经历,强调读书明理、勤俭持家、注重礼仪,并批判当时社会的奢靡风气。它是中国古代家训文化的代表作,对后世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颜氏家训-兄弟篇-原文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
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
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
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
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
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
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
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
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
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
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沛国刘琎尝与兄瓛连栋隔壁。瓛呼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瓛怪问之,乃曰:“向来未着衣帽故也。”以此事兄,可以免矣。
江陵王玄绍,弟孝英、子敏,兄弟三人,特相爱友,所得甘旨新异,非共聚食,必不先尝,孜孜色貌,相见如不足者。
及西台陷没,玄绍以形体魁梧,为兵所围,二弟争共抱持,各求代死,终不得解,遂并命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颜氏家训-兄弟篇-译文
有了人民之后才有夫妇,有了夫妇之后才有父子,有了父子之后才有兄弟:一个家庭的亲情,就是这三种关系而已。
从这三种关系开始,一直到九族,都是基于这三种亲情关系,所以人伦关系非常重要,不能不重视。
兄弟是形体相连、气息相通的人。
当他们年幼时,父母左右扶持,前后照顾,吃饭时同在一桌,穿衣时互相传递,学习时一起努力,游玩时共同行动,即使有叛逆的人,也不能不相爱。
等到他们长大后,各自有了妻子和孩子,即使有深厚感情的人,也不能不稍微疏远。
妯娌之间的关系比起兄弟来,就显得疏远了;现在让疏远的人去衡量亲厚的恩情,就像方底配圆盖,必然不合。
只有兄弟之间深厚的友爱,不被旁人所动摇,才能避免这种情况。
父母去世后,兄弟之间应该像形与影、声与响一样相互照顾;爱护先人留下的身体,珍惜自己身上的气息,除了兄弟,还有谁会这样想呢?
兄弟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其他人,期望深了容易产生怨恨,关系亲近则容易化解。
就像居住的房屋,有一个洞就堵上,有一条缝隙就涂上,这样就没有倒塌的忧虑;如果不关心雀鼠的破坏,不防备风雨的侵蚀,墙壁倒塌、柱子沉陷,就无法挽救了。
仆妾就像雀鼠,妻子就像风雨,这种情况非常严重!
如果兄弟不和睦,那么子侄之间也不会友爱;子侄之间不友爱,那么家族中的其他人就会疏远;家族中的其他人疏远,那么仆役就会成为仇敌。
这样一来,走在路上的人都会踩他们的脸、践踏他们的心,谁还会来救他们呢!
有些人能够结交天下的士人,都能得到欢爱,却对兄长失去敬意,为什么能对别人多而不能对兄长少呢!
有些人能够统帅数万军队,得到他们的死力,却对弟弟失去恩情,为什么能对别人疏远而不能对弟弟亲近呢!
妯娌之间,往往是多争之地,即使让骨肉至亲住在一起,也不如各自分散到四海,感受霜露的寒冷而思念对方,等待日月的照耀而相互盼望。
更何况是让陌生人处在多争之地,能够没有隔阂的,很少见。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在处理公务时却执着于私情,肩负重任时却心怀薄义;如果能够宽容自己,换位思考,那么这种祸患就不会发生了。
人对待兄长,不能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什么怨恨对弟弟的爱不如对儿子的爱呢?这是反照而不明。
沛国的刘琎曾经与兄长刘瓛住在隔壁。刘瓛叫了他几声,他没有回应,过了很久才回答;刘瓛感到奇怪,问他原因,他说:“刚才没有穿好衣服和帽子。”用这种方式对待兄长,可以避免矛盾。
江陵的王玄绍,弟弟孝英、儿子敏,兄弟三人特别相爱,得到美味新奇的食物,如果不一起分享,绝不会先尝,他们孜孜不倦地互相照顾,见面时总觉得不够。
等到西台陷落时,玄绍因为身材魁梧,被敌军包围,两个弟弟争相抱住他,各自请求代替他死,最终无法解脱,于是三人一同牺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颜氏家训-兄弟篇-注解
九族:指从高祖到玄孙的九代直系血亲,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己身、子、孙、曾孙、玄孙。
娣姒:古代对兄弟妻子的称呼,娣指弟妻,姒指兄妻。
友悌:指兄弟之间的友爱和尊敬。
沛国刘琎:沛国是古代地名,刘琎是历史人物,具体事迹不详。
江陵王玄绍:江陵是古代地名,王玄绍是历史人物,具体事迹不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颜氏家训-兄弟篇-评注
本文深入探讨了家庭关系中的兄弟情谊,强调了兄弟之间应有的深厚情感和相互扶持的重要性。文章首先从家庭的基本构成谈起,指出夫妇、父子、兄弟是家庭关系的核心,进而扩展到九族,强调了人伦关系的重要性。
文章通过对比兄弟幼时和成年后的关系变化,揭示了随着年龄增长,兄弟间情感可能出现的疏远现象。作者用‘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来形容兄弟妻子之间的关系,暗示了家庭内部可能存在的复杂情感纠葛。
作者进一步指出,兄弟不睦会导致家庭关系的全面恶化,甚至影响到子侄和仆人的关系。这种连锁反应强调了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兄弟情谊在维护家庭稳定中的关键作用。
文章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例子,如沛国刘琎和江陵王玄绍兄弟的故事,展示了兄弟间深厚情谊的典范。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
最后,作者提出了处理兄弟关系的建议,如‘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强调了理解和包容在维护兄弟关系中的重要性。这些建议不仅适用于古代家庭,对现代家庭关系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总体而言,本文通过对兄弟关系的深入分析,不仅展示了古代家庭伦理的复杂性,也反映了作者对家庭和谐的深刻理解和期望。文章的语言朴实而富有哲理,论述逻辑严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