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明代医家编撰,主要用于中医药学的启蒙教育。
年代:成书于明代(14世纪—17世纪)。
内容简要:《药性歌括四百味》是一部中医药启蒙读物,以歌诀形式介绍了400味常用中药的药性、功效和主治。书中每味药均以四句歌诀概括,便于记忆和传诵,如“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它是古代中医药教育的重要工具书,兼具实用性和普及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药性歌括四百味-卷三-原文
201.槐实槐实味苦,阴疮湿痒,五痔肿痛,止血极莽。
202.瓦楞子瓦楞子咸,妇人血块,男子痰癖,症瘕可瘥。
203.棕榈子(棕榈炭)棕榈子苦,禁泄涩痢,带下崩中,肠风堪治。
204.冬葵子冬葵子寒,滑胎易产,癃利小便,善通乳难。
205.淫羊藿(仙灵脾)淫羊藿辛,阴起阳兴,坚筋益骨,志强力增。
206.松脂(松香)松脂味甘,滋阴补阴,驱风安脏,膏可贴疮。
207.覆盆子覆盆子甘,肾损精竭,黑须明眸,补虚续绝。
208.合欢皮附:合欢花合欢味甘,利人心志,安脏明目,快乐无虑。
209.金樱子附:金樱花金樱子涩,梦遗精滑,禁止遗尿,寸白虫杀。
210.楮实(楮实子)楮实味甘,壮筋明目,益气补虚,阳痿当服。
211.郁李仁郁李仁酸,破血润燥,消肿利便,关格通导。
212.密陀僧密陀僧咸,止痢医痔,能除白癜,诸疮可医。
213.伏龙肝(灶心土)伏肝龙温,治疫安胎,吐血咳逆,心烦妙哉。
214.石灰石灰味辛,性烈有毒,辟虫立死,堕胎甚速。
215.穿山甲穿山甲毒,痔癖恶疮,吹奶肿痛,通络散风。
216.蚯蚓(地龙)蚯蚓气寒,伤寒温病,大热狂言,投之立应。
217.蟾蜍附:蟾酥蟾蜍气凉,杀疳蚀癖,瘟疫能辟,疮毒可祛。
218.刺猬皮刺猬皮苦,主医五痔,阴肿疝痛,能开胃气。
219.蛤蚧蛤蚧味咸,肺痿血咯,传尸劳疰,服之可却。
220.蝼蛄蝼蛄味咸,治十水肿,上下左右,效不旋踵。
221.桑螵蛸桑螵蛸咸,淋浊精泄,除疝腰疼,虚损莫缺。
222.田螺田螺性冷,利大小便,消肿除热,醒酒立见。
223.水蛭水蛭味咸,除积瘀坚,通经堕产,折伤可愈。
224.贝子(紫贝齿)贝子味咸,解肌散结,利水消肿,目翳清洁。
225.海螵蛸(乌贼骨)海螵蛸咸,漏下赤白,症瘕疝气,阴肿可得。
226.青礞石青礞石寒,硝煅金色,坠痰消食,疗效莫测。
227.磁石磁石味咸,专杀铁毒,若误吞针,系线即出。
228.花蕊石花蕊石寒,善止诸血,金疮血流,产后血涌。
229.代赭石代赭石寒,下胎崩带,儿疳泻痢,惊痫呕嗳。
230.黑铅(锡黑)黑铅味甘,止呕反胃,瘰疬外敷,安神定志。
231.狗脊(金毛狗脊)狗脊味甘,酒蒸入剂,腰背膝疼,风寒湿痹。
232.骨碎补(申姜)骨碎补温,折伤骨节,风雪积疼,最能破血。
233.茜草茜草味苦,便衄吐血,经带崩漏,损伤虚热。
234.王不留行王不留行,调经催产,除风痹痛,乳痈当啖。
235.狼毒狼毒味辛,破积瘕症,恶疮鼠瘘,止心腹疼。
236.藜芦藜芦味辛,最能发吐,肠辟泻痢,杀虫消蛊。
237.蓖麻子蓖麻子辛,吸出滞物,涂顶肠收,涂足胎出。
238.荜(bì)茇(bá)荜茇味辛,温中下气,痃癖阴疝,霍乱泻痢。
239.百部百部味甘,骨蒸劳瘵(zhài),杀疳蛔虫,久嗽功大。
240.京墨京墨味辛,吐衄下血,产后崩中,止血甚捷。
241.女贞子女贞子苦,黑发乌须,强筋壮力,去风补虚。
242.瓜蒂(苦丁香)瓜蒂苦寒,善能吐痰,消身肿胀,并治黄疸。
243.粟壳(罂粟壳)粟壳性涩,泄痢嗽怯,劫病如神,杀人如箭。
244.巴豆附:巴豆霜巴豆辛热,除胃寒积,破症消痰,大能通利。
245.夜明砂夜明砂粪,能下死胎,小儿无辜,瘰疬堪裁。
246.斑蝥(máo)斑蝥有毒,破血通经,诸疮瘰疬,水道能行。
247.蚕砂(晚蚕砂)蚕砂性温,湿痹瘾疹,瘫风肠鸣,消渴可饮。
248.胡黄连胡黄连苦,治劳骨蒸,小儿疳痢,盗汗虚惊。
249.使君子使君曰温,消疳消浊,泻痢诸虫,总能除却。
250.赤石脂赤石脂温,保固肠胃,溃疡生肌,涩精泻痢。
251.青黛青黛味咸,能平肝木,惊痫疳痢,兼除热毒。
252.阿胶(驴皮胶)阿胶甘平,止咳脓血,吐血胎崩,虚羸可啜。
253.白矾(枯矾)白矾味酸,化痰解毒,治症多能,难以尽述。
254.五倍子附:百药煎五倍苦酸,疗齿疳(匿虫(上下)(nì)),痔痈疮脓,兼除风热。
255.玄明粉附:朴硝、芒硝玄明粉辛,能蠲宿垢,化积消痰,诸热可疗。
256.通草通草味甘,善治膀胱,消痈散肿,能医乳房。
257.杞子枸枸杞甘平,添精补髓,明目祛风,阴兴阳起。
258.黄精黄精味甘,能安脏腑,五劳七伤,此药大补。
259.何首乌附:鲜首乌何首乌甘,添精种子,黑发悦颜,强身延纪。
260.五味子五味酸温,生津止渴,久嗽虚劳,肺肾枯竭。
261.山茱萸山茱性温,涩精益髓,肾虚耳鸣,腰膝痛止。
262.石斛附:鲜石斛、干石斛石斛味甘,却惊定志,壮骨补虚,善驱冷痹。
263.破故纸(补骨脂)破故纸温,腰膝酸痛,兴阳固精,盐酒炒用。
264.薯蓣(山药)薯蓣甘温,理脾止泻,益肾补中,诸虚可治。
265.苁蓉(肉苁蓉)苁蓉味甘,峻(jùn)补精血,若骤用之,更动便滑。
266.菟丝子菟丝甘平,梦遗滑精,腰痛膝冷,添髓壮筋。
267.牛膝
(怀牛膝、川牛膝)附:土牛膝牛膝味苦,除湿痹痿,腰膝酸疼,小便淋沥。
268.巴戟天巴戟辛甘,大补虚损,精滑梦遗,强筋固本。
269.仙茅仙茅味辛,腰足挛痹,虚损劳伤,阳道兴起。
270.牡蛎牡蛎微寒,涩精止汗,崩带胁痛,老痰祛散。
271.川楝子(金铃子)楝子苦寒,膀胱疝气,中湿伤寒,利水之剂。
272.萆(bì)薢(xiè)萆薢甘苦,风寒湿痹,腰背冷痛,添精益气。
273.续断续断味辛,接骨续筋,跌扑折损,且固遗精。
274.龙骨附:龙齿龙骨味甘,梦遗精泄,崩带肠痈,惊痫风热。
275.人发(血余)人之头发,补阴甚捷,吐衄血晕,风惊痫热。
276.鹿茸鹿茸甘温,益气补阳,泄精尿血,崩带堪尝。
277.鹿角胶附:鹿角、鹿角霜鹿角胶温,吐衄虚羸,跌扑伤损,崩带安胎。
278.腽肭脐(海狗肾)腽肭脐热,补益元阳,固精起痿,痃癖劳伤。
279.紫河车附:脐带紫河车甘,疗诸虚损,劳瘵骨蒸,滋培根本。
280.枫香脂(白胶香)枫香味辛,外科要药,瘙痒瘾疹,齿痛亦可。
281.檀香檀香味辛,开胃进食,霍乱腹痛,中恶秽气。
282.安息香安息香辛,驱除秽恶,开窍通关,死胎能落。
283.苏和香苏和香甘,祛痰辟秽,蛊毒痫痓(zhì),梦魇(yǎn)能去。
284.熊胆熊胆味苦,热蒸黄疸,恶疮虫痔,五疳惊厥。
285.硇(náo)砂硇砂有毒,溃痈烂肉,除翳生肌,破症消毒。
286.硼砂硼砂味辛,疗喉肿痛,膈上热痰,噙(qín)化立中。
287.朱砂朱砂味甘,镇心养神,祛邪解毒,定魄安魂。
288.硫黄硫黄性热,扫除疥疮,壮阳逐冷,寒邪敢当。
289.龙脑(冰片)龙脑味辛,目痛窍痹,狂躁妄语,真为良剂。
290.芦荟芦荟气寒,杀虫消疳,癫痫惊搐,服之立安。
291.天竺黄天竺黄甘,急慢惊风,镇心解热,化痰有功。
292.麝香麝香辛温,善通关窍,辟秽安惊,解毒甚妙。
293.乳香乳香辛苦,疗诸恶疮,生肌主痛,心腹尤良。
294.没药没药苦平,治疮止痛,跌打损伤,破血通用。
295.阿魏阿魏性温,除症破结,止痛杀虫,传尸可灭。
296.水银水银性寒,治疥杀虫,断绝胎孕,催生立通。
297.轻粉轻粉性燥,外科要药,杨梅诸毒,杀虫可托。
298.砒霜(信石)砒霜大毒,风痰可吐,截疟除哮,能消沉痼。
299.雄黄雄黄苦辛,辟邪解毒,更治蛇虺,喉风息肉。
300.珍珠珍珠气寒,镇惊除痫,开聋磨翳,止渴坠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药性歌括四百味-卷三-译文
201.槐实味道苦,能治疗阴疮和湿痒,五痔肿痛,止血效果非常好。
202.瓦楞子味道咸,能治疗妇女的血块和男子的痰癖,症瘕病也能治愈。
203.棕榈子味道苦,能止泻涩痢,治疗带下崩中,肠风病也能治疗。
204.冬葵子性寒,能滑胎易产,利尿通便,擅长治疗乳汁不通。
205.淫羊藿味道辛,能增强性功能,强筋健骨,增强意志和力量。
206.松脂味道甘,能滋阴补阴,驱风安脏,膏药可以贴疮。
207.覆盆子味道甘,能治疗肾虚精竭,黑发明目,补虚续绝。
208.合欢味道甘,能利人心志,安脏明目,使人快乐无忧。
209.金樱子味道涩,能治疗梦遗精滑,止遗尿,杀寸白虫。
210.楮实味道甘,能壮筋明目,益气补虚,治疗阳痿。
211.郁李仁味道酸,能破血润燥,消肿利便,通导关格。
212.密陀僧味道咸,能止痢医痔,治疗白癜风,各种疮也能治疗。
213.伏龙肝性温,能治疗疫病安胎,吐血咳逆,心烦也能治疗。
214.石灰味道辛,性烈有毒,能杀虫立死,堕胎效果很快。
215.穿山甲有毒,能治疗痔癖恶疮,吹奶肿痛,通络散风。
216.蚯蚓性寒,能治疗伤寒温病,大热狂言,效果立竿见影。
217.蟾蜍性凉,能杀疳蚀癖,辟瘟疫,祛疮毒。
218.刺猬皮味道苦,主要治疗五痔,阴肿疝痛,能开胃气。
219.蛤蚧味道咸,能治疗肺痿血咯,传尸劳疰,服用后可以痊愈。
220.蝼蛄味道咸,能治疗十种水肿,上下左右,效果立竿见影。
221.桑螵蛸味道咸,能治疗淋浊精泄,除疝腰疼,虚损病也不能缺少。
222.田螺性冷,能利大小便,消肿除热,醒酒效果立竿见影。
223.水蛭味道咸,能除积瘀坚,通经堕产,折伤也能治愈。
224.贝子味道咸,能解肌散结,利水消肿,清洁目翳。
225.海螵蛸味道咸,能治疗漏下赤白,症瘕疝气,阴肿也能治疗。
226.青礞石性寒,硝煅后呈金色,能坠痰消食,疗效难以预测。
227.磁石味道咸,专门杀铁毒,如果误吞针,系线就能取出。
228.花蕊石性寒,擅长止各种血,金疮血流,产后血涌也能治疗。
229.代赭石性寒,能下胎崩带,治疗儿疳泻痢,惊痫呕嗳。
230.黑铅味道甘,能止呕反胃,外敷治疗瘰疬,安神定志。
231.狗脊味道甘,酒蒸后入药,能治疗腰背膝疼,风寒湿痹。
232.骨碎补性温,能治疗折伤骨节,风雪积疼,最能破血。
233.茜草味道苦,能治疗便衄吐血,经带崩漏,损伤虚热。
234.王不留行能调经催产,除风痹痛,治疗乳痈。
235.狼毒味道辛,能破积瘕症,治疗恶疮鼠瘘,止心腹疼。
236.藜芦味道辛,最能催吐,治疗肠辟泻痢,杀虫消蛊。
237.蓖麻子味道辛,能吸出滞物,涂顶肠收,涂足胎出。
238.荜茇味道辛,能温中下气,治疗痃癖阴疝,霍乱泻痢。
239.百部味道甘,能治疗骨蒸劳瘵,杀疳蛔虫,久嗽效果显著。
240.京墨味道辛,能治疗吐衄下血,产后崩中,止血效果很快。
241.女贞子味道苦,能黑发乌须,强筋壮力,去风补虚。
242.瓜蒂味道苦寒,擅长吐痰,消身肿胀,治疗黄疸。
243.粟壳性涩,能治疗泄痢嗽怯,劫病如神,杀人如箭。
244.巴豆味道辛热,能除胃寒积,破症消痰,大能通利。
245.夜明砂粪能下死胎,治疗小儿无辜,瘰疬也能治疗。
246.斑蝥有毒,能破血通经,治疗诸疮瘰疬,水道也能通。
247.蚕砂性温,能治疗湿痹瘾疹,瘫风肠鸣,消渴也能治疗。
248.胡黄连味道苦,能治疗劳骨蒸,小儿疳痢,盗汗虚惊。
249.使君子性温,能消疳消浊,治疗泻痢诸虫,总能除却。
250.赤石脂性温,能保固肠胃,溃疡生肌,涩精泻痢。
251.青黛味道咸,能平肝木,治疗惊痫疳痢,兼除热毒。
252.阿胶味道甘平,能止咳脓血,治疗吐血胎崩,虚羸也能治疗。
253.白矾味道酸,能化痰解毒,治疗多种病症,难以尽述。
254.五倍子味道苦酸,能治疗齿疳,痔痈疮脓,兼除风热。
255.玄明粉味道辛,能清除宿垢,化积消痰,治疗各种热病。
256.通草味道甘,擅长治疗膀胱,消痈散肿,能治疗乳房疾病。
257.枸杞味道甘平,能添精补髓,明目祛风,增强性功能。
258.黄精味道甘,能安脏腑,治疗五劳七伤,是大补之药。
259.何首乌味道甘,能添精种子,黑发悦颜,强身延年。
260.五味子味道酸温,能生津止渴,治疗久嗽虚劳,肺肾枯竭。
261.山茱萸性温,能涩精益髓,治疗肾虚耳鸣,腰膝痛止。
262.石斛味道甘,能却惊定志,壮骨补虚,擅长驱除冷痹。
263.破故纸性温,能治疗腰膝酸痛,兴阳固精,盐酒炒用。
264.薯蓣味道甘温,能理脾止泻,益肾补中,治疗各种虚症。
265.苁蓉味道甘,能峻补精血,如果突然使用,会导致便滑。
266.菟丝子味道甘平,能治疗梦遗滑精,腰痛膝冷,添髓壮筋。
267.牛膝
(怀牛膝、川牛膝)附:土牛膝牛膝味道苦,能祛除湿气和痹症,治疗腰膝酸疼,小便不畅。
268.巴戟天巴戟味道辛甘,能大补虚损,治疗遗精和梦遗,强健筋骨,固本培元。
269.仙茅仙茅味道辛,能治疗腰足挛痹,虚损劳伤,增强性功能。
270.牡蛎牡蛎性微寒,能涩精止汗,治疗崩漏和胁痛,祛除老痰。
271.川楝子(金铃子)楝子味道苦寒,能治疗膀胱疝气,中湿伤寒,是利水的良药。
272.萆薢萆薢味道甘苦,能治疗风寒湿痹,腰背冷痛,补充精气。
273.续断续断味道辛,能接骨续筋,治疗跌打损伤,还能固精止遗。
274.龙骨附:龙齿龙骨味道甘,能治疗梦遗和精泄,崩漏和肠痈,惊痫和风热。
275.人发(血余)人的头发,补阴效果显著,能治疗吐血、衄血、血晕,风惊和痫热。
276.鹿茸鹿茸味道甘温,能益气补阳,治疗遗精和尿血,崩漏和带下。
277.鹿角胶附:鹿角、鹿角霜鹿角胶性温,能治疗吐血、衄血、虚羸,跌打损伤,崩漏和安胎。
278.腽肭脐(海狗肾)腽肭脐性热,能补益元阳,固精起痿,治疗痃癖和劳伤。
279.紫河车附:脐带紫河车味道甘,能治疗各种虚损,劳瘵和骨蒸,滋养根本。
280.枫香脂(白胶香)枫香味道辛,是外科要药,能治疗瘙痒和瘾疹,牙痛也可以使用。
281.檀香檀香味道辛,能开胃促进食欲,治疗霍乱和腹痛,驱除中恶秽气。
282.安息香安息香味道辛,能驱除秽恶,开窍通关,甚至能催下死胎。
283.苏和香苏和香味道甘,能祛痰辟秽,治疗蛊毒和痫痓,消除梦魇。
284.熊胆熊胆味道苦,能治疗热蒸黄疸,恶疮和虫痔,五疳和惊厥。
285.硇砂硇砂有毒,能溃痈烂肉,除翳生肌,破症消毒。
286.硼砂硼砂味道辛,能治疗喉肿痛,膈上热痰,含化后立即见效。
287.朱砂朱砂味道甘,能镇心养神,祛邪解毒,安定魂魄。
288.硫黄硫黄性热,能扫除疥疮,壮阳逐冷,驱除寒邪。
289.龙脑(冰片)龙脑味道辛,能治疗目痛和窍痹,狂躁妄语,是良药。
290.芦荟芦荟性寒,能杀虫消疳,治疗癫痫和惊搐,服用后立即见效。
291.天竺黄天竺黄味道甘,能治疗急慢惊风,镇心解热,化痰有功。
292.麝香麝香味道辛温,善于通关窍,辟秽安惊,解毒效果显著。
293.乳香乳香味道辛苦,能治疗各种恶疮,生肌止痛,尤其对心腹疼痛有效。
294.没药没药味道苦平,能治疗疮痛,跌打损伤,破血通用。
295.阿魏阿魏性温,能除症破结,止痛杀虫,治疗传尸病。
296.水银水银性寒,能治疗疥疮和杀虫,断绝胎孕,催生立通。
297.轻粉轻粉性燥,是外科要药,能治疗杨梅疮等毒症,杀虫效果显著。
298.砒霜(信石)砒霜大毒,能催吐风痰,截疟除哮,消除沉痼。
299.雄黄雄黄味道苦辛,能辟邪解毒,治疗蛇虺咬伤,喉风和息肉。
300.珍珠珍珠性寒,能镇惊除痫,开聋磨翳,止渴坠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药性歌括四百味-卷三-注解
槐实:槐实是槐树的果实,味苦,具有治疗阴疮湿痒、五痔肿痛和止血的功效。
瓦楞子:瓦楞子是一种中药材,味咸,主要用于治疗妇女血块、男子痰癖和症瘕。
棕榈子:棕榈子味苦,用于治疗泄泻、痢疾、带下、崩中和肠风。
冬葵子:冬葵子性寒,有助于滑胎易产、利尿通乳。
淫羊藿:淫羊藿味辛,具有壮阳、益骨、增强体力的功效。
松脂:松脂味甘,用于滋阴补阴、驱风安脏和贴疮。
覆盆子:覆盆子味甘,用于补肾、黑须明眸、补虚续绝。
合欢皮:合欢味甘,有助于利人心志、安脏明目、带来快乐。
金樱子:金樱子味涩,用于治疗梦遗、精滑、遗尿和寸白虫。
楮实:楮实味甘,用于壮筋明目、益气补虚、治疗阳痿。
郁李仁:郁李仁味酸,具有破血润燥、消肿利便的功效。
密陀僧:密陀僧味咸,用于止痢、医痔、除白癜和治疗诸疮。
伏龙肝:伏龙肝性温,用于治疗疫病、安胎、吐血、咳逆和心烦。
石灰:石灰味辛,性烈有毒,用于辟虫、堕胎。
穿山甲:穿山甲有毒,用于治疗痔癖、恶疮、吹奶肿痛和通络散风。
蚯蚓:蚯蚓气寒,用于治疗伤寒、温病、大热狂言。
蟾蜍:蟾蜍气凉,用于杀疳、蚀癖、辟瘟疫、祛疮毒。
刺猬皮:刺猬皮味苦,用于治疗五痔、阴肿疝痛和开胃气。
蛤蚧:蛤蚧味咸,用于治疗肺痿、血咯、传尸劳疰。
蝼蛄:蝼蛄味咸,用于治疗十水肿。
桑螵蛸:桑螵蛸味咸,用于治疗淋浊、精泄、除疝腰疼和虚损。
田螺:田螺性冷,用于利大小便、消肿除热和醒酒。
水蛭:水蛭味咸,用于除积瘀、通经堕产和治疗折伤。
贝子:贝子味咸,用于解肌散结、利水消肿和清洁目翳。
海螵蛸:海螵蛸味咸,用于治疗漏下赤白、症瘕疝气和阴肿。
青礞石:青礞石性寒,用于坠痰消食。
磁石:磁石味咸,用于杀铁毒和治疗误吞针。
花蕊石:花蕊石性寒,用于止诸血、治疗金疮血流和产后血涌。
代赭石:代赭石性寒,用于下胎崩带、治疗儿疳泻痢和惊痫呕嗳。
黑铅:黑铅味甘,用于止呕反胃、治疗瘰疬和安神定志。
狗脊:狗脊味甘,用于治疗腰背膝疼和风寒湿痹。
骨碎补:骨碎补性温,用于治疗折伤骨节、风雪积疼和破血。
茜草:茜草味苦,用于治疗便衄吐血、经带崩漏和损伤虚热。
王不留行:王不留行用于调经催产、除风痹痛和治疗乳痈。
狼毒:狼毒味辛,用于破积瘕症、治疗恶疮鼠瘘和止心腹疼。
藜芦:藜芦味辛,用于发吐、治疗肠辟泻痢和杀虫消蛊。
蓖麻子:蓖麻子味辛,用于吸出滞物、涂顶肠收和涂足胎出。
荜茇:荜茇味辛,用于温中下气、治疗痃癖阴疝和霍乱泻痢。
百部:百部味甘,用于治疗骨蒸劳瘵、杀疳蛔虫和久嗽。
京墨:京墨味辛,用于治疗吐衄下血、产后崩中和止血。
女贞子:女贞子味苦,用于黑发乌须、强筋壮力和去风补虚。
瓜蒂:瓜蒂味苦寒,用于吐痰、消身肿胀和治疗黄疸。
粟壳:粟壳性涩,用于治疗泄痢嗽怯和劫病。
巴豆:巴豆味辛热,用于除胃寒积、破症消痰和通利。
夜明砂:夜明砂用于下死胎、治疗小儿无辜和瘰疬。
斑蝥:斑蝥有毒,用于破血通经、治疗诸疮瘰疬和水道。
蚕砂:蚕砂性温,用于治疗湿痹瘾疹、瘫风肠鸣和消渴。
胡黄连:胡黄连味苦,用于治疗劳骨蒸、小儿疳痢和盗汗虚惊。
使君子:使君子味温,用于消疳消浊、治疗泻痢诸虫。
赤石脂:赤石脂性温,用于保固肠胃、溃疡生肌和涩精泻痢。
青黛:青黛味咸,用于平肝木、治疗惊痫疳痢和除热毒。
阿胶:阿胶味甘平,用于止咳脓血、吐血胎崩和虚羸。
白矾:白矾味酸,用于化痰解毒和治疗多种症状。
五倍子:五倍子味苦酸,用于治疗齿疳、痔痈疮脓和除风热。
玄明粉:玄明粉味辛,用于蠲宿垢、化积消痰和治疗诸热。
通草:通草味甘,用于治疗膀胱、消痈散肿和医乳房。
杞子:杞子味甘平,用于添精补髓、明目祛风和阴兴阳起。
黄精:黄精味甘,用于安脏腑、治疗五劳七伤和大补。
何首乌:何首乌味甘,用于添精种子、黑发悦颜和强身延纪。
五味子:五味子味酸温,用于生津止渴、治疗久嗽虚劳和肺肾枯竭。
山茱萸:山茱萸性温,用于涩精益髓、治疗肾虚耳鸣和腰膝痛止。
石斛:石斛味甘,用于却惊定志、壮骨补虚和驱冷痹。
破故纸:破故纸性温,用于治疗腰膝酸痛、兴阳固精和盐酒炒用。
薯蓣:薯蓣味甘温,用于理脾止泻、益肾补中和治疗诸虚。
苁蓉:苁蓉味甘,用于峻补精血和动便滑。
菟丝子:菟丝子味甘平,用于治疗梦遗滑精、腰痛膝冷和添髓壮筋。
牛膝:牛膝味苦酸,用于补肝肾、强筋骨和治疗腰膝酸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药性歌括四百味-卷三-评注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多种中药材的性质、味道及其主要功效,反映了古代中医药学的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每一味药材都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涵盖了从内科到外科的多种疾病,显示了中医药学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文中提到的药材如槐实、瓦楞子、棕榈子等,不仅具有治疗常见病症的功效,还能处理一些复杂的健康问题,如五痔肿痛、症瘕、带下崩中等。这些药材的应用体现了中医药学对病症的细致观察和精准治疗。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药材,如淫羊藿的壮阳作用、松脂的滋阴补阴、覆盆子的补肾效果等,这些药材在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些药材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医家对药材性质的深刻理解和应用上的巧妙。例如,石灰的性烈有毒,用于辟虫和堕胎,显示了古代医家对药材毒性的认识和利用。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对中药材的简单列举,更是对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的深刻展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中医药知识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