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选举部-殿试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选举部-殿试-原文

状元

唐武后天授元年二月,策问贡士于洛阳殿前。状元之名,盖自此始。

淡墨书名

唐人进士榜必以夜书,书必以淡墨。或曰名第者阴注阳受,以淡墨书,若鬼神之迹也。

胪传

集英殿唱第日,皇帝临轩,宰臣进三名卷子,读于御案前,用牙棍点读。宰臣拆视姓名,则曰某人。鸿胪寺承之,以传于阶下,卫士六七人,齐声传其名而呼之,谓之传胪。

糊名

唐初择人以身、言、书、判,六品以下集试,选人皆糊名,令学士考判。

临轩策士

宋熙宁三年,吕公着知贡举,密奏曰:“天子临轩策士,用诗赋,非举贤求治之意。令廷试,乞以诏策,咨访治道。”自是上御集英殿亲试,乃用策问。

天门放榜

范仲淹判陈州时,郡守母病,召道士伏坛,奏章终夜不动。至五更,谓守曰:“夫人寿有六年。”守问奏章何久,曰:“天门放明年春榜,观者骈道,以故稽留。”问状元,曰:“姓王,二字名,下一字涂墨,旁注一字,远不可辨。”明春,状元王拱寿,御笔改为拱辰。

湘灵鼓瑟

钱起宿驿舍,外有人语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起识之。及殿试《湘灵鼓瑟》诗,遂赋曰:“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徒自舞,楚客不堪听,雅调凄金石,清音发杳冥。苍梧来暮怨,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曲,悲风过洞庭。”末联久不属。忽记此二语,足之。试官曰:“神句也。”遂中首选。

志不在温饱

王曾初举进士,省试礼部、廷对皆第一。人或曰:“状元中三杨,一生吃着不尽。”曾曰:“某生平志不在温饱。”

琼林宴

宋太平兴国八年,宋白等及第,赐宴琼林苑,后遂为定制。又曰自吕蒙正始。

泥金报喜

《天宝遗事》:新及第,以泥金帖子附家书报捷,谓之泥金报喜。

雁塔题名

唐韦肇及第,偶于慈恩寺雁塔上题名,后人效之,遂为故事。自神龙以来,杏林宴后于雁塔题名,同年中推善书者记之。他时有将相,则易朱书。

曲江宴

曲江在西安府,唐朝秀士登科第者,赐宴曲江。每年三月三日,游人最盛。

蕊榜

世传:大罗天放榜于蕊珠宫,故称蕊榜。

一榜京官

宋太祖幸西都。张齐贤以布衣献《十策》,语太宗曰:“我到西都得一张齐贤,异时可作宰相。”太宗即位,放进士榜,欲置齐贤高等,而有司落名三甲榜末,上不悦。及注官,一榜尽除京官。

夺锦标

唐卢肇、黄颇皆宜兴人,同举乡试,郡守独厚饯颇。明年,肇状元及第归,郡守延肇观竞渡,有诗:“向道是龙君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守大惭。

释褐

宋兴国二年,始赐吕蒙正等释褐加袍带。后遂为例。

烧尾宴

唐士人得第,必展欢宴,谓之烧尾宴。谓鱼化为龙,必烧其尾。

赐花

唐懿宗开新第,宴于同江,乃命折花于金盒,令中使驰之宴所,宣口敕曰:“便令簪花饮宴。”无不为荣。

红绫饼

唐僖宗幸南内兴庆池,泛舟,方食饼。时进士在曲江,有闻喜宴。上命御府依人数各赐红绫饼。所司以金盒进,上命中官驰以赐。故徐演诗云:“莫欺老缺残牙齿,曾吃红绫饼来。”

柳汁染衣

李固行古柳下,闻弹指声曰:“吾柳神也,用柳汁染子衣矣。得蓝袍,当以枣糕祀我。”未几,及第。

英雄入彀

唐太宗贞观中私幸端门,见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时人语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取青紫

汉夏侯胜曰:“士患不明经术耳,经术一明,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席帽离身

宋初士子犹袭唐俗,皆曳袍垂带,出则席帽自随。李巽累举不第,乡人曰:“李秀才不知恁时席帽离身?”及第后,乃遗乡人诗曰:“为报乡闾亲戚道,如今席帽已离身。”

一日看遍长安花

孟郊登第,得意之甚,有“一日看尽长安花”之句。

踏李三

王十朋正榜第一,李三锡副榜第一。时有戏正榜尾者,曰:“举头虽不见王十,伸脚犹能踏李三。”

五色云见

韩忠献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方唱名,太史奏曰:“下五色云见。”遂拜右司谏,权知制诰。

青钱学士

唐张鷟举制科甲第,员半千称: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青钱学士”。

登科谢诗

王寄幼有声场屋间,为李文定客。文定薨于位,章圣临奠,见屏间有诗云:“雁声不到歌楼上,秋色偏欺客路中。”爱之,召见。占对称旨,特许赴殿试。既登科,有谢诗云:“不拜春官为座主,亲逢天子作门生。”

读卷贺得士

开庆间,王应麟充读卷官。至第七卷,顿首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以得士贺。”遂擢第一,乃文天祥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选举部-殿试-译文

状元

唐朝武则天在天授元年二月,在洛阳殿前对贡士进行策问。状元这个名称,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淡墨书名

唐朝的进士榜必须在晚上书写,而且必须用淡墨书写。有人说,名次是阴间注定的,阳间接受,用淡墨书写,就像是鬼神的痕迹。

胪传

在集英殿宣布名次的那天,皇帝亲自到场,宰相进献前三名的卷子,在皇帝的案前宣读,用牙棍点读。宰相拆开卷子看姓名,然后说某人的名字。鸿胪寺的官员接着传达到阶下,卫士六七人齐声传呼这个名字,这叫做传胪。

糊名

唐朝初年选拔人才时,根据身体、言语、书法、判断力来选拔,六品以下的官员集中考试,选拔的人都把名字糊上,让学士来评判。

临轩策士

宋朝熙宁三年,吕公着担任贡举,秘密上奏说:“天子亲自到场策问士人,用诗赋来考试,这不是选拔贤才治理国家的意思。现在廷试,请求用诏策来咨询治国之道。”从此以后,皇帝亲自到集英殿考试,就用策问来考试。

天门放榜

范仲淹在陈州担任判官时,郡守的母亲生病了,召来道士在坛前伏地祈祷,道士整夜不动。到了五更天,道士对郡守说:“夫人的寿命还有六年。”郡守问为什么祈祷这么久,道士说:“天门正在放明年春天的榜,观看的人很多,所以耽搁了。”郡守问状元是谁,道士说:“姓王,名字是两个字,下一个字涂了墨,旁边注了一个字,远得看不清楚。”第二年春天,状元是王拱寿,皇帝亲自把他的名字改为拱辰。

湘灵鼓瑟

钱起住在驿舍,外面有人说话:“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记住了这句话。等到殿试时考《湘灵鼓瑟》诗,他就写道:“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徒自舞,楚客不堪听,雅调凄金石,清音发杳冥。苍梧来暮怨,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曲,悲风过洞庭。”最后两句一直写不出来。忽然想起这两句话,就补上了。考官说:“这是神句啊。”于是他被选为第一名。

志不在温饱

王曾初次考中进士,省试和廷对都是第一名。有人对他说:“状元中了三杨,一生吃穿不愁。”王曾说:“我生平志向不在温饱。”

琼林宴

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宋白等人考中进士,皇帝赐宴在琼林苑,后来这就成了定例。又说是从吕蒙正开始的。

泥金报喜

《天宝遗事》记载:新考中进士的人,用泥金帖子附在家书中报喜,这叫做泥金报喜。

雁塔题名

唐朝韦肇考中进士后,偶然在慈恩寺的雁塔上题名,后来的人效仿他,这就成了惯例。自神龙年间以来,杏林宴后在雁塔上题名,同年中考中的人推选书法好的人来记录。以后如果有人做了将相,就用朱笔改写。

曲江宴

曲江在西安府,唐朝的秀士考中进士后,皇帝赐宴在曲江。每年三月三日,游人最多。

蕊榜

世间传说:大罗天在蕊珠宫放榜,所以叫做蕊榜。

一榜京官

宋太祖到西都巡幸。张齐贤以平民身份献上《十策》,对太宗说:“我到西都得到一张齐贤,以后可以做宰相。”太宗即位后,放进士榜,想把张齐贤放在高等,但有关部门把他放在三甲榜末,皇帝不高兴。等到任命官职时,一榜的人都任命为京官。

夺锦标

唐朝卢肇和黄颇都是宜兴人,一起参加乡试,郡守只厚待黄颇。第二年,卢肇考中状元回来,郡守请卢肇观看竞渡,卢肇有诗:“向道是龙君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郡守非常惭愧。

释褐

宋朝兴国二年,开始赐给吕蒙正等人脱下平民衣服,穿上官服,加上袍带。后来这就成了定例。

烧尾宴

唐朝的士人考中进士后,一定要举行欢宴,这叫做烧尾宴。意思是鱼变成龙,一定要烧掉尾巴。

赐花

唐懿宗开设新科进士,在同江举行宴会,命令折花放在金盒里,让中使骑马送到宴会地点,宣读口谕说:“让他们簪花饮宴。”没有人不以此为荣。

红绫饼

唐僖宗到南内兴庆池泛舟,正在吃饼。当时进士在曲江举行闻喜宴。皇帝命令御府按照人数每人赐一个红绫饼。有关部门用金盒进献,皇帝命令中使骑马送去。所以徐演有诗说:“莫欺老缺残牙齿,曾吃红绫饼来。”

柳汁染衣

李固走在古柳下,听到弹指声说:“我是柳神,用柳汁染了你的衣服。你得到蓝袍后,要用枣糕祭祀我。”不久,李固考中进士。

英雄入彀

唐太宗贞观年间,私下到端门,看到进士们排着队出来,高兴地说:“天下英雄都进入我的圈套了!”当时的人说:“太宗皇帝真是好策略,赚得英雄们都白了头。”

取青紫

汉朝的夏侯胜说:“士人只怕不明白经术,一旦明白了经术,取得高官厚禄,就像弯腰捡地上的草芥一样容易。”

席帽离身

宋朝初年,士人还沿袭唐朝的习俗,都穿着长袍垂着带子,出门时带着席帽。李巽多次考试不中,乡里人说:“李秀才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席帽摘下来?”李巽考中进士后,就写了一首诗给乡里人:“为报乡闾亲戚道,如今席帽已离身。”

一日看遍长安花

孟郊考中进士后,非常得意,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

踏李三

王十朋是正榜第一名,李三锡是副榜第一名。当时有人戏弄正榜最后一名的人说:“举头虽不见王十,伸脚犹能踏李三。”

五色云见

韩忠献年轻时考中进士,名次是第二。正在宣布名次时,太史报告说:“下面有五色云出现。”于是他被任命为右司谏,代理知制诰。

青钱学士

唐朝张鷟考中制科甲第,员半千称赞说:张鷟的文辞就像青铜钱,万选万中。当时人称他为“青钱学士”。

登科谢诗

王寄在考场上有名声,是李文定的客人。李文定去世后,章圣皇帝亲自来祭奠,看到屏风上有诗:“雁声不到歌楼上,秋色偏欺客路中。”皇帝很喜欢,召见他。他对答如流,皇帝特别允许他参加殿试。考中进士后,他写了一首谢诗:“不拜春官为座主,亲逢天子作门生。”

读卷贺得士

开庆年间,王应麟担任读卷官。读到第七卷时,他叩头说:“这份卷子中的古义像龟鉴一样,忠肝像铁石一样,我敢以得到贤士来祝贺。”于是这份卷子被选为第一名,这就是文天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选举部-殿试-注解

状元:科举制度中殿试第一名,始于唐朝武后天授元年。

淡墨书名:唐代进士榜用淡墨书写,象征名次由阴间鬼神决定。

胪传:宋代皇帝在集英殿宣布进士名次,由鸿胪寺官员传呼。

糊名:唐代科举考试中,考生姓名被糊住,以防考官徇私。

临轩策士:宋代皇帝亲自在殿前策问进士,以选拔贤才。

天门放榜:传说中天界放榜,预示人间科举结果。

湘灵鼓瑟:唐代钱起在殿试中以《湘灵鼓瑟》诗获得考官赞赏。

志不在温饱:王曾表示自己的志向不仅仅是追求物质生活。

琼林宴:宋代及第进士在琼林苑举行的宴会。

泥金报喜:唐代新科进士用泥金帖子报喜。

雁塔题名:唐代及第进士在慈恩寺雁塔上题名,成为传统。

曲江宴:唐代新科进士在曲江举行的宴会。

蕊榜:传说中大罗天在蕊珠宫放榜,故称蕊榜。

一榜京官:宋太祖时期,一榜进士全部被任命为京官。

夺锦标:唐代卢肇状元及第后,郡守因曾轻视他而感到惭愧。

释褐:宋代及第进士被赐予官服,象征脱离平民身份。

烧尾宴:唐代士人及第后举行的庆祝宴会。

赐花:唐代皇帝赐花给新科进士,以示荣耀。

红绫饼:唐代皇帝赐给新科进士的红绫饼。

柳汁染衣:传说中柳神用柳汁染衣,预示及第。

英雄入彀:唐太宗看到进士们,感叹天下英雄尽入其彀中。

取青紫:汉代夏侯胜认为,精通经术就能轻易获得高官。

席帽离身:宋代士子及第后,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席帽。

一日看遍长安花:孟郊及第后,得意地写下“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

踏李三:王十朋及第后,有人戏称“伸脚犹能踏李三”。

五色云见:韩忠献及第时,太史奏报五色云出现。

青钱学士:唐代张鷟因文辞出众,被称为“青钱学士”。

登科谢诗:王寄及第后,写下谢诗表达感激之情。

读卷贺得士:王应麟读到文天祥的卷子,称赞其忠肝义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选举部-殿试-评注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多个重要环节和典故,展现了科举考试在封建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从唐代的“状元”到宋代的“临轩策士”,这些典故不仅反映了科举制度的演变,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

“淡墨书名”和“糊名”等细节,揭示了科举考试中为防止舞弊而采取的措施,体现了古代对公平公正的追求。而“湘灵鼓瑟”和“志不在温饱”等故事,则展示了士人及第后的荣耀与志向,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

“琼林宴”和“曲江宴”等宴会,不仅是新科进士的庆祝活动,也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这些宴会不仅增强了进士之间的凝聚力,也加强了他们与朝廷的联系。

“雁塔题名”和“泥金报喜”等习俗,进一步强化了科举及第的社会影响力,使得科举成为改变个人和家族命运的重要途径。

“英雄入彀”和“取青紫”等典故,则从统治者的角度,展示了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巩固统治中的作用。唐太宗的感叹和夏侯胜的言论,都反映了科举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科举制度的具体细节,还通过多个典故,展现了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深远影响。这些典故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的重要线索。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选举部-殿试》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81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