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选举部-尚书、部曹、卿寺-原文
古纳言
唐玄宗用牛仙客为尚书,张九龄谏曰:尚书,古之纳言,多用旧相居之。仙客,本河、湟一使典耳,拔升清流,齿班常伯,此官邪也。
天之北斗
李固疏:陛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北斗为天之喉舌,尚书为陛下之喉舌。
六卿
隋文帝始定六部,本汉光武分署六曹。吏曹职起伏羲。汉光武为选部。魏始名吏部,始居诸曹右。户曹职起黄帝。吴始为户部。唐武后始以户部居礼部右。礼曹职起颛顼之秩宗。隋始为礼部。兵刑曹职起黄帝。隋始为兵部、刑部。工曹职起少昊。晋起部。隋始为工部。宋神宗复唐故事,以吏、户、礼、兵、刑、工为次序。
尚书
秦遣吏至殿中文书,始号尚书。后汉始专席。魏三品,陈加至一品。
侍郎
隋炀帝置六曹侍郎。副尚书名始秦。
郎中
汉置尚书郎,分掌尚书事,名始秦。
员外
隋文帝命尚书六曹增置员外郎,名始汉。
主事
隋炀帝置主事副员外郎,名始汉武帝。
司务
宋置六部司务。
九卿
夏后氏始置九卿。汉设九卿,不以官名,但称九寺。梁武帝始加卿字。后魏始置少卿,以卿为正卿。
大理寺
黄帝立士师,有虞为士师。夏始称大理。秦置大理正,今卿;置廷尉正,今寺正。魏置少卿。晋武帝置丞。隋炀帝置评事。
太常寺
本周官春官之职。秦称奉常。汉改太常,名始有虞。后汉置卿。秦置丞。魏文帝置博士。汉武帝置郎,置司乐,置协律。隋置郊社署,今天地坛祠祭署。唐置簿。
太仆寺、苑马寺,职始周官,梁置簿,汉置监。
光禄寺
本秦置,郎中令掌宫掖。汉为光禄勋。梁始改光禄卿。北齐兼膳羞。隋始专掌。唐始署珍羞官,因隋。隋始署大官名,因秦始署良酝,即汉汤官,掌酝,本周官酒正(酉畐)入置。
鸿胪寺
汉武帝置大鸿胪,梁武帝除“大”字,本秦典客、周大行人。
国子监
周以师氏、保氏教养国子,始名国子。晋武帝始立国子学。隋炀帝始改国子监。汉始定祭酒,衔名本周。隋炀帝置司业并周职。汉武帝置博士,名始秦。晋武帝置教。隋炀帝置丞。北齐高洋置簿。宋神宗置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选举部-尚书、部曹、卿寺-译文
古纳言
唐玄宗任命牛仙客为尚书,张九龄进谏说:尚书,古代的纳言,多由旧相担任。牛仙客,原本只是河、湟地区的一个使典,被提拔到清流之中,位列常伯,这是官场上的不正之风。
天之北斗
李固上疏说:陛下有尚书,就像天上有北斗。北斗是天上的喉舌,尚书是陛下的喉舌。
六卿
隋文帝开始设立六部,原本是汉光武帝分设的六曹。吏曹的职责起源于伏羲。汉光武帝设立选部。魏朝开始称为吏部,开始位居各曹之首。户曹的职责起源于黄帝。吴国开始设立户部。唐武后开始将户部置于礼部之右。礼曹的职责起源于颛顼的秩宗。隋朝开始设立礼部。兵刑曹的职责起源于黄帝。隋朝开始设立兵部、刑部。工曹的职责起源于少昊。晋朝设立起部。隋朝开始设立工部。宋神宗恢复唐朝的旧制,以吏、户、礼、兵、刑、工为次序。
尚书
秦朝派遣官吏到殿中处理文书,开始称为尚书。后汉开始专设席位。魏朝时为三品,陈朝时加至一品。
侍郎
隋炀帝设立六曹侍郎。副尚书的名称始于秦朝。
郎中
汉朝设立尚书郎,分管尚书事务,名称始于秦朝。
员外
隋文帝命令尚书六曹增设员外郎,名称始于汉朝。
主事
隋炀帝设立主事副员外郎,名称始于汉武帝。
司务
宋朝设立六部司务。
九卿
夏后氏开始设立九卿。汉朝设立九卿,不以官名相称,只称为九寺。梁武帝开始加“卿”字。后魏开始设立少卿,以卿为正卿。
大理寺
黄帝设立士师,有虞氏为士师。夏朝开始称为大理。秦朝设立大理正,即现在的卿;设立廷尉正,即现在的寺正。魏朝设立少卿。晋武帝设立丞。隋炀帝设立评事。
太常寺
原本是周朝春官的职责。秦朝称为奉常。汉朝改为太常,名称始于有虞氏。后汉设立卿。秦朝设立丞。魏文帝设立博士。汉武帝设立郎,设立司乐,设立协律。隋朝设立郊社署,即现在的天地坛祠祭署。唐朝设立簿。
太仆寺、苑马寺,职责始于周朝,梁朝设立簿,汉朝设立监。
光禄寺
原本是秦朝设立,郎中令掌管宫掖。汉朝称为光禄勋。梁朝开始改为光禄卿。北齐兼管膳食。隋朝开始专掌。唐朝开始设立珍羞官,沿袭隋朝。隋朝开始设立大官名,沿袭秦朝设立良酝,即汉朝的汤官,掌管酿酒,原本是周朝的酒正(酉畐)入置。
鸿胪寺
汉武帝设立大鸿胪,梁武帝去掉“大”字,原本是秦朝的典客、周朝的大行人。
国子监
周朝以师氏、保氏教养国子,开始称为国子。晋武帝开始设立国子学。隋炀帝开始改为国子监。汉朝开始设立祭酒,衔名始于周朝。隋炀帝设立司业并周朝的职责。汉武帝设立博士,名称始于秦朝。晋武帝设立教。隋炀帝设立丞。北齐高洋设立簿。宋神宗设立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选举部-尚书、部曹、卿寺-注解
纳言:古代官职名,主要负责传达君主的命令和意见,相当于现代的发言人。
北斗: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北斗七星,象征着方向和指引,常用来比喻重要的指导或核心人物。
六卿:古代官制中的六位高级官员,分别掌管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是中央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
尚书:古代官名,最初负责文书工作,后来成为高级官员,掌管国家重要事务。
侍郎:古代官名,副尚书,协助尚书处理政务。
郎中:古代官名,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是尚书的下属官员。
员外:古代官名,指在正式编制之外的官员,通常负责辅助工作。
主事:古代官名,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是员外郎的副手。
司务:古代官名,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和管理。
九卿:古代官制中的九位高级官员,分别掌管不同的国家事务。
大理寺:古代官署名,负责司法审判,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
太常寺:古代官署名,负责宗教祭祀和文化教育。
太仆寺:古代官署名,负责皇家马匹和车驾的管理。
光禄寺:古代官署名,负责皇家饮食和宴会。
鸿胪寺:古代官署名,负责外交和接待外国使节。
国子监:古代官署名,负责国家教育和培养官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选举部-尚书、部曹、卿寺-评注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官制的演变和各官职的职责,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复杂性和严密性。从纳言到九卿,每一个官职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官职设置的严谨态度和对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
文中提到的‘尚书,古之纳言’,说明了尚书这一官职的重要性和历史渊源。尚书作为古代的高级官员,不仅负责文书工作,更是国家政治运作的核心,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
‘天之北斗’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尚书在朝廷中的地位,如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指引作用,强调了尚书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
六卿的设置,展示了古代中国政府对国家事务的全面管理和细致分工。每一卿都有其明确的职责范围,这种分工明确的官制体系,有助于提高政府效率和治理能力。
大理寺、太常寺等官署的设置,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司法、宗教、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重视。这些官署不仅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更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机构。
国子监的设置,体现了古代中国对教育的重视。国子监不仅是培养官员的摇篮,更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通过对国子监的描述,我们可以窥见古代中国教育的严谨和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对古代官制的详细记载,更是对古代中国政治文化和治理理念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些官职和官署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以及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