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选举部-宰相参政-原文
参政(下丞相一等)
历代置相
颛顼置乐正。黄帝七辅。汤六傅。伏羲置二相。秦献公置左右二卿,称丞相。庄襄王改相国。唐庄宗置丞相兼枢密。唐中宗始置大学士。五代置文明殿大学士,始为宰相兼职,宋真宗置资政殿学士,班翰林上。汉武帝置秘书令,置太史令。汉桓帝置秘书监。唐太宗始置宰相,监修国史。唐德宗始宰相政事,诏迭秉笔。
通明相
汉翟方进为丞相,智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以儒术缘饰法律,人号通明相。
澣救时宰相
唐姚崇拜相,问齐澣曰:“予为相,何如管晏?” 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世,犹可以终其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只可为救时宰相。”
知大体
汉丙吉不问横道死人,而问牛喘。吏谓失问。吉曰:“宰相不亲细事,民斗伤命,则有司存。方今春月牛喘,恐阴阳失调,宰相职司燮理阴阳,是以问之。”人称其知大体。
伴食相
唐卢怀慎为相,自以才能不及姚崇,政事皆推委不与,人讥其为伴食宰相。
纱笼中人
唐卜者胡芦生,卜筮甚验,李藩常问之,生曰:“公乃纱笼中人。”藩不解所以。后有异僧言:凡宰相,冥司必潜以纱笼护之,恐为异物所扰。藩默喜卜者言,果拜相。
琉璃瓶覆名
五代唐废帝择相,问左右,皆言卢文纪、姚顗有声望。帝因悉书清望官名,纳琉璃瓶中,夜焚香祝天,以箸挟之,得卢文纪,欣然相之。
金瓯覆名
唐玄宗卜相,皆书其名,纳之金瓯,名曰瓯卜。一曰,书崔琳等名,问太子曰:“此宰相名,若谓谁?”太子曰:“非崔琳、卢从愿乎?”上曰:“然。”
枚卜
古天子卜相,必书清望官名,纳金瓯或琉璃瓶中,焚香祝天,以箸挟之,得其名,即拜相,故曰枚卜,又曰瓯卜。
鱼头参政
宋鲁宗道为参政,时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公屡折之帝前。时贵戚用事者,莫不惮之,称为鱼头参政。
骰子选
宋丁谓作参政,或率杨文公贺之,谓曰:“骰子选耳,何足道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选举部-宰相参政-译文
参政(地位仅次于丞相)
历代设置丞相的情况
颛顼设置了乐正。黄帝有七位辅佐大臣。商汤有六位师傅。伏羲设置了两位丞相。秦献公设置了左右两位卿,称为丞相。庄襄王改称为相国。唐庄宗设置了丞相兼枢密使。唐中宗开始设置大学士。五代时期设置了文明殿大学士,开始成为宰相的兼职,宋真宗设置了资政殿学士,地位在翰林之上。汉武帝设置了秘书令,设置了太史令。汉桓帝设置了秘书监。唐太宗开始设置宰相,监修国史。唐德宗开始宰相处理政事,诏令轮流执笔。
通明相
汉朝的翟方进担任丞相,智慧才能出众,同时精通文法和吏事,用儒术来修饰法律,人们称他为通明相。
澣救时宰相
唐朝的姚崇拜为丞相,问齐澣说:“我作为丞相,比起管仲和晏婴如何?”齐澣说:“管仲和晏婴的治国方法,虽然不能在后世施行,但至少可以终身有效。您所制定的法令,随时更改,只能算是救时的宰相。”
知大体
汉朝的丙吉不关心横死在路上的死人,而是关心牛喘气。官吏认为他问错了。丙吉说:“宰相不亲自处理琐碎事务,百姓斗殴致死,自有相关部门处理。现在是春天,牛喘气,恐怕是阴阳失调,宰相的职责是调和阴阳,所以我要问这个。”人们称赞他懂得大体。
伴食相
唐朝的卢怀慎担任丞相,自认为才能不及姚崇,政事都推给姚崇处理,人们讥笑他是伴食宰相。
纱笼中人
唐朝的卜者胡芦生,卜筮非常灵验,李藩经常问他,胡芦生说:“您是纱笼中人。”李藩不明白什么意思。后来有异僧说:“凡是宰相,冥司必定暗中用纱笼保护,怕被异物侵扰。”李藩暗自高兴卜者的话,果然被任命为丞相。
琉璃瓶覆名
五代时期,唐废帝选择丞相,问左右大臣,大家都说卢文纪、姚顗有声望。皇帝于是把所有清望官的名字写在纸上,放入琉璃瓶中,夜里焚香祈祷,用筷子夹出,得到卢文纪的名字,欣然任命他为丞相。
金瓯覆名
唐玄宗卜选丞相,把候选人的名字写在纸上,放入金瓯中,称为瓯卜。有一天,写了崔琳等人的名字,问太子说:“这些是宰相的名字,你觉得是谁?”太子说:“不是崔琳、卢从愿吗?”皇帝说:“是的。”
枚卜
古代天子卜选丞相,必定把清望官的名字写在纸上,放入金瓯或琉璃瓶中,焚香祈祷,用筷子夹出,得到谁的名字,就任命谁为丞相,所以称为枚卜,又叫瓯卜。
鱼头参政
宋朝的鲁宗道担任参政,当时枢密使曹利用倚仗权势骄横跋扈,鲁宗道多次在皇帝面前折辱他。当时有权有势的贵戚,没有不畏惧他的,称他为鱼头参政。
骰子选
宋朝的丁谓担任参政,有人带着杨文公来祝贺他,丁谓说:“这是骰子选出来的,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选举部-宰相参政-注解
丞相:古代官名,为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秦朝始置,汉朝沿用,地位仅次于皇帝。
通明相:指汉朝丞相翟方进,因其智能过人,兼通文法和吏事,善于用儒术修饰法律,故被称为通明相。
澣救时宰相:唐朝宰相姚崇的称号,因其政策灵活,能够根据时局变化调整政策,故被称为救时宰相。
知大体:指汉朝丞相丙吉,他在处理政务时注重大局,不拘泥于细节,表现出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刻理解。
伴食相:唐朝宰相卢怀慎的称号,因其自认为才能不及姚崇,常将政事推给他人处理,被人讥讽为伴食宰相。
纱笼中人:指唐朝宰相李藩,传说中冥司会用纱笼保护宰相,防止他们受到异物的干扰。
琉璃瓶覆名:五代时期唐废帝选择宰相的方法,将候选人的名字写在纸上,放入琉璃瓶中,通过焚香祝天的方式选择宰相。
金瓯覆名:唐玄宗选择宰相的方法,将候选人的名字写在纸上,放入金瓯中,通过焚香祝天的方式选择宰相。
枚卜:古代天子选择宰相的方法,将候选人的名字写在纸上,放入金瓯或琉璃瓶中,通过焚香祝天的方式选择宰相。
鱼头参政:宋朝参政鲁宗道的称号,因其在朝中敢于直言,不畏权贵,故被称为鱼头参政。
骰子选:宋朝参政丁谓的自嘲,表示自己成为参政只是运气好,如同掷骰子一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选举部-宰相参政-评注
本文通过对历代宰相制度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从颛顼置乐正到宋代的鱼头参政,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宰相的职责和地位的变化。
文中提到的通明相、澣救时宰相、知大体等称号,不仅是对个人才能和政绩的评价,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宰相角色的期待和要求。这些称号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伴食相、纱笼中人、琉璃瓶覆名等故事,揭示了古代宰相选拔的神秘性和仪式感。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古代政治文化中的迷信和仪式化倾向。
鱼头参政和骰子选的故事,则展现了宋代政治中的权力斗争和个人命运的偶然性。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态和人文风貌。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历代宰相制度的描述和相关故事的讲述,展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揭示了古代政治文化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