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选举部-会试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选举部-会试-原文

南宫

唐开元中,谓尚书省为南省,门下、中书为北省。南宫,礼部也。旧以礼部郎中掌省中文翰,谓之南宫舍人。后之赴春榜,曰赴南宫。

知贡举

唐《选举志》: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考功员外郎李昂与贡举,诋诃进士李权文章,大为权所陵诟。帝以员外郎望轻,遂移贡举于礼部,以侍郎主之,永为例。礼部进士自此始。

玉笋班

唐李宗敏知贡举,所取多知名士,世谓之玉笋班。

朱衣点头

欧阳修知贡举,考试阅卷,常觉一朱衣人在座后点头,然后文章入格。始疑传吏,及回视,一无所见,因语同列而三叹。常有句云:“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暗点头。”

文无定价

韩昌黎应试《不迁怒、不贰过》题,见黜于陆宣公。翌岁,公复主试,仍命此题;韩复书旧作,一字不易,公大加称赏,擢为第一。

奏改试期

宋朝科试在八月中,子由忽感寒疾,自料不能及矣。韩魏公知而奏曰:“今岁制科之士,惟苏轼、苏辙最有声望。闻其弟辙偶疾,如此人不得就试,甚非众望,须展限以待之。”上许之。直待子由病痊,方引就试,比常例迟至二十日。自后科试并在九月。相国吕徽仲不知其故,东坡乃为吕言之,吕曰:“韩忠献之贤如此哉!”

同试走避

二苏初赴制科之召,同就试者甚多。相国韩公偶与客言曰:“二苏在此,而诸人亦敢与之较试,何也?”于是不试而去者十八九。

屈居第二

嘉佑二年,欧阳修知贡举,梅尧臣得苏轼《刑赏论》以示修,修惊喜,欲以冠多士,疑门生曾巩所作,乃置第二。

龙虎榜

唐贞观八年,陆贽主试,欧阳詹举进士,与韩愈、李观、李绛、崔群、王涯、冯宿、庾承宣联第,皆天下名士,时称“龙虎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选举部-会试-译文

南宫

在唐朝开元年间,称尚书省为南省,门下省和中书省为北省。南宫指的是礼部。过去由礼部郎中掌管省中的文书,称为南宫舍人。后来参加春榜考试,称为赴南宫。

知贡举

根据唐朝的《选举志》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考功员外郎李昂负责贡举考试,他批评进士李权的文章,结果被李权大肆侮辱。皇帝认为员外郎的地位较低,于是将贡举考试转移到礼部,由侍郎主持,从此成为惯例。礼部进士考试从此开始。

玉笋班

唐朝的李宗敏负责贡举考试,他所选拔的多是知名士人,世人称之为玉笋班。

朱衣点头

欧阳修负责贡举考试时,在阅卷时常常感觉有一个穿红衣的人在座位后面点头,然后文章就合格了。起初他怀疑是传令的官吏,但回头一看,却什么也没看到,于是对同僚感叹了三次。他常有一句诗说:“文章自古以来没有固定的标准,只希望朱衣人暗中点头。”

文无定价

韩愈参加考试时,题目是《不迁怒、不贰过》,结果被陆贽淘汰。第二年,陆贽再次主持考试,仍然出这个题目;韩愈再次写下旧作,一字不改,陆贽大为赞赏,将他提拔为第一名。

奏改试期

宋朝的科举考试在八月中旬举行,苏辙突然得了寒疾,自己觉得无法参加考试了。韩琦知道后上奏说:“今年参加制科考试的人中,只有苏轼和苏辙最有声望。听说苏辙得了病,如果这样的人不能参加考试,实在有违众望,应该延长考试时间等他。”皇帝同意了。直到苏辙病愈,才让他参加考试,比常规时间推迟了二十天。从此以后,科举考试都在九月举行。宰相吕公著不知道这个原因,苏轼告诉他后,吕公著说:“韩琦的贤德竟然到了这种地步!”

同试走避

苏轼和苏辙初次参加制科考试时,同场考试的人很多。宰相韩琦偶然对客人说:“苏轼和苏辙在这里,其他人还敢和他们比试,为什么呢?”于是有十分之八九的人没有参加考试就离开了。

屈居第二

嘉佑二年,欧阳修负责贡举考试,梅尧臣将苏轼的《刑赏论》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非常惊喜,想将苏轼评为第一名,但怀疑是他的门生曾巩写的,于是将苏轼评为第二名。

龙虎榜

唐朝贞观八年,陆贽主持考试,欧阳詹考中进士,与韩愈、李观、李绛、崔群、王涯、冯宿、庾承宣一同上榜,他们都是天下名士,当时被称为“龙虎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选举部-会试-注解

南宫:唐代开元年间,尚书省被称为南省,门下省和中书省被称为北省。南宫指的是礼部,旧时礼部郎中掌管省中的文翰,被称为南宫舍人。后来,赴春榜的考试被称为赴南宫。

知贡举:唐代《选举志》记载,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考功员外郎李昂与贡举,因诋诃进士李权的文章,被李权所诟病。皇帝认为员外郎的地位较轻,于是将贡举的权力移交给礼部,由侍郎主持,从此成为惯例。礼部进士考试自此开始。

玉笋班:唐代李宗敏主持贡举时,所选拔的多为知名士人,世人称之为玉笋班。

朱衣点头:欧阳修主持贡举时,阅卷时常感觉有一朱衣人在座后点头,然后文章才合格。起初怀疑是传吏,但回头看时却一无所见,因此与同僚感叹。他常有一句诗:“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暗点头。”

文无定价:韩愈应试《不迁怒、不贰过》题时,被陆贽所黜。第二年,陆贽再次主持考试,仍出此题;韩愈再次提交旧作,一字不改,陆贽大为赞赏,擢为第一。

奏改试期:宋朝科举考试原定在八月中,苏辙突然感寒疾,自料无法参加考试。韩琦得知后上奏皇帝,请求延期考试以等待苏辙病愈。皇帝同意,考试因此推迟了二十天。自此以后,科举考试改在九月举行。

同试走避:苏轼和苏辙初次参加制科考试时,同场考试的考生很多。韩琦与客人谈话时说:“二苏在此,其他人还敢与他们竞争吗?”于是,许多考生因此放弃考试。

屈居第二:嘉佑二年,欧阳修主持贡举,梅尧臣将苏轼的《刑赏论》展示给欧阳修,欧阳修惊喜,欲将其列为第一,但怀疑是门生曾巩所作,于是将其列为第二。

龙虎榜:唐贞观八年,陆贽主持考试,欧阳詹举进士,与韩愈、李观、李绛、崔群、王涯、冯宿、庾承宣联第,皆为天下名士,时称“龙虎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选举部-会试-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历史典故,展现了唐代和宋代科举考试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反映了古代科举制度的严谨性和对人才的重视。

首先,文中提到的“南宫”和“知贡举”揭示了唐代科举考试的组织结构和权力转移。南宫作为礼部的别称,象征着文翰的权威,而知贡举的权力从员外郎转移到礼部侍郎,显示了皇帝对科举考试的重视和对人才选拔的严格把控。

其次,“玉笋班”和“朱衣点头”两个典故,分别从选拔人才和阅卷的角度,展现了科举考试中对文章质量和考官判断的重视。李宗敏选拔的知名士人被称为“玉笋班”,象征着人才的珍贵和选拔的严格;而欧阳修阅卷时感觉到的“朱衣点头”,则反映了考官在评判文章时的严谨和神秘感。

再次,“文无定价”和“奏改试期”两个故事,分别从考生和考官的角度,展现了科举考试中的公平性和对人才的尊重。韩愈的文章在陆贽的评判下,从被黜到被擢为第一,显示了考官对文章质量的重视和对人才的公正评判;而韩琦为苏辙奏改试期,则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和对科举考试的灵活性。

最后,“同试走避”和“屈居第二”两个典故,分别从考生和考官的角度,展现了科举考试中的竞争和对人才的认可。苏轼和苏辙的才华使得其他考生望而却步,显示了他们在文坛的地位和影响力;而欧阳修对苏轼文章的赞赏和最终将其列为第二的决定,则反映了考官对文章质量的严格评判和对人才的认可。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历史典故,展现了古代科举考试的严谨性、公平性和对人才的重视,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选举部-会试》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78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