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礼乐部-礼制三-祭祀-原文
祭法
有虞氏褅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褅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褅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褅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少昊始制宗庙,周公始为七庙,舜始制庙号。舜受终,文祖始大事告庙。伏羲始制祀先,少昊始制四时庙祭。舜始制褅祭,帝槐始制不迁宗祭。殷制五年袷祭。周三年文王祭忌日。北齐始制别室,加荐爇味。殷太甲始制功臣配享。禹作世室,始立尸。伊尹制佑(宅也。即今木主,古用石函,故名)。宋真宗制板位(贮以漆匣舁床覆缣)。左彻刻黄帝制木像。秦始皇始制寝墓侧,汉因之,为起居、衣冠象生之备,上饭。天子正月上陵,始祭扫。王导拜元帝陵,始人臣谒陵。祭神,伏羲始于冬夏至郊社,祭皇天后土。殷汤始制祭感生帝。周公始制祭神州地祗。舜始制郊配食。秦始皇制三岁一郊。汉平帝始南郊,合祀天地,位皆南向,地位差东(时王莽宰衡主之)。神农始制大享五天帝于明堂。尧制五人帝、五人神,配五天帝。舜制五郊,祭五方天帝迎气。黄帝始制坛。秦献公制畦畤(如韭畦于畤中,名为一土封也)。秦始皇始制四畤,本襄公西畤,文公鄜畤(俱白帝)。宣公密畤(青帝)。灵公上下畤(上黄帝,下炎帝)。汉高帝始增制五畤。汉武帝始祀太乙(五帝之主)。自昏至明,始立泰畤。
汉文帝始制五帝庙同宇(一屋之下为五庙各门)。晋武帝始诏五帝同祢昊天,除五帝座(从王肃议)。秦始皇始制郊祀爟火(爟,举也。不同祠所举火为节而遥拜也)。帝喾始制六宗,祭日月星辰寒暑四时风雨雷云。无怀氏始封禅。黄帝制四坎,祭川谷水泉,四坛祭山林丘陵。舜制秩,祭四岳四渎。黄帝始制社祭五土,制稷于五土之中,特指原隰之祗(稷为殳长,旌异其处,能生谷也,非但祭其谷粒)。秦制守始郡县祠社稷。宋真宗始定郡县祭社稷仪。神农始制蜡。少昊制祭先农蚕。舜制祭四方百物。禹祭司寒冰神。秦德公祭伏。汤旱,始迁稷神柱祀弃。汤始五祀,户、灶、门、路、中溜。周公制七祀,加泰厉司命。汉高祖废户祭井。汉高祖始祭蚩尤。唐玄宗始祭九宫神(于千秋节设坛修祀)。颛顼制禡祭。舜制类祭。禹制大旅。神农始制祝文。汉武帝始郊祀,立乐府。黄帝始沐浴,修斋戒。后魏始行香(以香末散行或熏手)祷祈。太康失邦,始日食,始救日。神农始制求子。汤制雩祷旱。周公制大雩祈谷。神农始制请雨之法。汤制土龙祈雨。隋文帝制祈雨断屠宰,禁施扇。
宗伯
职掌凡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祗,师执事命龟卜日,次位筑鬻、省牲、告洁、告备、受厘、锡嘏。
九祭六器
《周礼》:太祝掌办九祭六器。六器者,苍璧、黄琮、青珪、赤璋、白虎、玄璜。九祭,一曰命,二曰衍,三曰炮,四曰庙,五曰振,六曰擩,七曰绝,八曰燎,九曰共。
郊祀
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圻,祭地也,用骍犊。
六宗
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祖迎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云宗祭水旱也。
五畤祠
青帝曰密畤祠,黄帝曰上畤祠,炎帝曰下畤祠,白帝曰畦畤祠,黑帝曰北畤。
五祀
春祀户,夏祀灶,秋祀门,冬祀行,夏季祀中溜。
七祀
王立七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历、曰户、曰灶。诸侯立五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历。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士二祀,曰门、曰行。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八蜡
天子大蜡八:一先啬(神农),二司啬(后稷),三农(田畯),四邮表畷(田畔屋),王猫(食田鼠)虎(食田豕),六堵(蓄水,亦以障水),七水庸(沟受水,亦以泄水),八昆虫(螟螽之类)。
祀典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捏大患则祀之,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这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帝喾能序星辰以着众。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舜勒众事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契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菑,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祭主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土祭其先。
祭孔庙
唐玄宗始封孔子王号。宋太祖始诏孔子庙立戟,仁宗始诏用祭歌,徽宗始从蒋靖请(时官司业),用冕十二旒、服九章。汉武帝始封孔子后为侯奉祀。成帝始谥孔子后。周始诏孔子后为曲阜令。宋仁宗始诏孔子后为衍圣公。
丁祭用鹿
汉高祖过曲阜,以大牢祀孔子。今制,郡县祭孔子以鹿。
淫祀
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
牺牲
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
祭礼
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鬣,豚曰腯肥,羊曰柔毛,鸡曰翰音,犬曰羹献,雉曰疏趾,兔曰明视。脯曰
尹祭,槁鱼曰商祭,鲜鱼曰脡祭。
水曰清涤,酒曰清酌,黍曰芗合,梁曰芗萁,稷曰明粢,稻曰嘉蔬,韭曰丰本,盐曰咸鹾,玉曰嘉玉,币曰量币。
方诸明水
方诸,大蛤也,摩拭令热以向月,则生水,古人取以庙祭,谓之“明水”。
祭号
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
庙制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祭时
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蒸。天子犆礿袷、禘袷、尝袷、蒸袷。诸侯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尝则不蒸,蒸则不礿。诸侯初犆礿一,犆一袷,尝袷,蒸袷。
牲制
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雁。
牛制
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
六礼
冠、婚、丧、祭、乡、相见。
七教
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
八政
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
乡饮酒礼
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盥洗扬觯,所以致洁也。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尊让洁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
五象
宾主,天地也。介僎,象阴阳也。三宾,象三光也。让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成魄也。四面之坐,象四方也。
贵礼贱财
祭荐,祭酒,敬礼也。哜肺,尝礼也。啐酒,成礼也。于席末,言是席之正,非专为饮食也,为行礼也,所以贵礼而贱财也。
别贵贱
主人亲速宾及介,而众宾自从之,至于门外,主人拜宾及介,而众宾自入,贵贱之义别矣。
辨隆杀
三揖至于阶,三让以宾升,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及介省矣。至于众宾,升受,坐祭,立饮,不酢而降。隆杀之义辨矣。
和乐不流
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一人扬觯,乃立司正焉,知其能和乐而不介流也。
弟长无遗
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少长以齿,终于沃洗者焉,知其能弟长而无遗矣。
安燕不乱
降,说屦升堂,修爵无数。饮酒之节,朝不废朝,夕不废夕。宾出,主人拜送,节文遂终焉,知其能安燕而不乱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礼乐部-礼制三-祭祀-译文
祭法
有虞氏以黄帝为褅祭,以喾为郊祭,以颛顼为祖祭,以尧为宗祭。夏后氏也以黄帝为褅祭,以鲧为郊祭,以颛顼为祖祭,以禹为宗祭。殷人以喾为褅祭,以冥为郊祭,以契为祖祭,以汤为宗祭。周人以喾为褅祭,以后稷为郊祭,以文王为祖祭,以武王为宗祭。
少昊开始设立宗庙,周公开始设立七庙,舜开始制定庙号。舜接受天命后,文祖开始大事告庙。伏羲开始祭祀祖先,少昊开始设立四时庙祭。舜开始制定褅祭,帝槐开始制定不迁宗祭。殷朝制度是五年举行一次袷祭。周朝制度是三年举行一次文王祭忌日。北齐开始设立别室,增加荐爇味。殷太甲开始设立功臣配享。禹建造世室,开始设立尸位。伊尹制定佑位(即现在的木主,古代用石函,所以称为佑)。宋真宗制定板位(用漆匣舁床覆盖缣帛)。左彻刻制黄帝的木像。秦始皇开始在陵墓旁边设立寝殿,汉朝沿袭这一制度,设立起居、衣冠等象征生前的物品,并上饭。天子在正月上陵,开始祭扫。王导拜谒元帝陵,开始有臣子谒陵。祭神,伏羲开始在冬至和夏至举行郊社,祭祀皇天后土。殷汤开始祭祀感生帝。周公开始祭祀神州地祗。舜开始制定郊配食。秦始皇制定三年举行一次郊祭。汉平帝开始在南郊合祀天地,位置都朝南,地位稍偏东(当时由王莽主持)。神农开始在明堂大享五天帝。尧制定五人帝、五人神,配祀五天帝。舜制定五郊,祭祀五方天帝迎气。黄帝开始设立祭坛。秦献公设立畦畤(像韭菜畦一样在畤中,名为一土封)。秦始皇开始设立四畤,原本是襄公的西畤,文公的鄜畤(都是白帝)。宣公的密畤(青帝)。灵公的上下畤(上黄帝,下炎帝)。汉高帝开始增设五畤。汉武帝开始祭祀太乙(五帝之主)。从黄昏到天明,开始设立泰畤。
汉文帝开始设立五帝庙同宇(一屋之下为五庙各门)。晋武帝开始诏令五帝同祢昊天,废除五帝座(根据王肃的建议)。秦始皇开始设立郊祀爟火(爟,举也。不同祠所举火为节而遥拜)。帝喾开始设立六宗,祭祀日月星辰寒暑四时风雨雷云。无怀氏开始封禅。黄帝设立四坎,祭祀川谷水泉,四坛祭祀山林丘陵。舜制定秩,祭祀四岳四渎。黄帝开始设立社祭五土,设立稷于五土之中,特指原隰之祗(稷为殳长,旌异其处,能生谷也,非但祭其谷粒)。秦朝制度是郡县开始祭祀社稷。宋真宗开始制定郡县祭社稷的仪式。神农开始设立蜡祭。少昊设立祭祀先农蚕。舜设立祭祀四方百物。禹祭祀司寒冰神。秦德公祭祀伏。汤旱,开始迁稷神柱祭祀弃。汤开始设立五祀,户、灶、门、路、中溜。周公设立七祀,增加泰厉司命。汉高祖废除户祭井。汉高祖开始祭祀蚩尤。唐玄宗开始祭祀九宫神(在千秋节设坛修祀)。颛顼设立禡祭。舜设立类祭。禹设立大旅。神农开始设立祝文。汉武帝开始郊祀,设立乐府。黄帝开始沐浴,修斋戒。后魏开始行香(用香末散行或熏手)祷祈。太康失邦,开始日食,开始救日。神农开始设立求子。汤设立雩祷旱。周公设立大雩祈谷。神农开始设立请雨之法。汤设立土龙祈雨。隋文帝设立祈雨断屠宰,禁止施扇。
宗伯
职掌祭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祗,师执事命龟卜日,次位筑鬻、省牲、告洁、告备、受厘、锡嘏。
九祭六器
《周礼》:太祝掌管九祭六器。六器是苍璧、黄琮、青珪、赤璋、白虎、玄璜。九祭,一是命祭,二是衍祭,三是炮祭,四是庙祭,五是振祭,六是擩祭,七是绝祭,八是燎祭,九是共祭。
郊祀
在泰坛上燔柴,祭祀天。在泰圻上瘗埋,祭祀地,用骍犊。
六宗
在泰昭上埋少牢,祭祀时。在坎坛上祖迎,祭祀寒暑。在王宫祭祀日。在夜明祭祀月。在幽宗祭祀星。在云宗祭祀水旱。
五畤祠
青帝称为密畤祠,黄帝称为上畤祠,炎帝称为下畤祠,白帝称为畦畤祠,黑帝称为北畤。
五祀
春天祭祀户,夏天祭祀灶,秋天祭祀门,冬天祭祀行,夏季祭祀中溜。
七祀
王设立七祀,称为司命、中溜、国门、国行、泰历、户、灶。诸侯设立五祀,称为司命、中溜、国门、国行、公历。大夫设立三祀,称为族厉、门、行。士设立二祀,称为门、行。庶人设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八蜡
天子大蜡八:一是先啬(神农),二是司啬(后稷),三是农(田畯),四是邮表畷(田畔屋),五是王猫(食田鼠)虎(食田豕),六是堵(蓄水,亦以障水),七是水庸(沟受水,亦以泄水),八是昆虫(螟螽之类)。
祀典
圣王制定祭祀制度,法施于民则祭祀,以死勤事则祭祀,以劳定国则祭祀,能御大灾则祭祀,能捏大患则祭祀,因此厉山氏有天下。其子称为农,能殖百谷。夏朝衰落后,周弃继之,因此祭祀为稷。共工氏霸九州,其子称为后土,能平九州,因此祭祀为社。帝喾能序星辰以着众。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舜勒众事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契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这些都是有功烈于民的人。至于日月星辰,是民所瞻仰的。山林川谷丘陵,是民所取财用的。非此族类,不在祀典。
祭主
天子祭祀天地、四方、山川、五祀,每年遍祭。诸侯祭祀方祀、山川、五祀,每年遍祭。大夫祭祀五祀,每年遍祭。士祭祀其祖先。
祭孔庙
唐玄宗开始封孔子为王号。宋太祖开始诏令孔子庙立戟,仁宗开始诏令用祭歌,徽宗开始根据蒋靖的建议(当时官司业),用冕十二旒、服九章。汉武帝开始封孔子后裔为侯奉祀。成帝开始谥孔子后裔。周朝开始诏令孔子后裔为曲阜令。宋仁宗开始诏令孔子后裔为衍圣公。
丁祭用鹿
汉高祖经过曲阜,用大牢祭祀孔子。现今制度,郡县祭祀孔子用鹿。
淫祀
凡是祭祀,有废的,不敢再举行。有举行的,不敢废除。非其所祭而祭祀,称为“淫祀”。淫祀无福。
牺牲
天子用牺牛,诸侯用肥牛,大夫用索牛,士用羊豕。
祭礼
凡是祭祀宗庙的礼仪,牛称为一元大武,豕称为刚鬣,豚称为腯肥,羊称为柔毛,鸡称为翰音,犬称为羹献,雉称为疏趾,兔称为明视。脯称为
尹祭,干鱼称为商祭,鲜鱼称为脡祭。
水称为清涤,酒称为清酌,黍称为芗合,梁称为芗萁,稷称为明粢,稻称为嘉蔬,韭称为丰本,盐称为咸鹾,玉称为嘉玉,币称为量币。
方诸明水
方诸是一种大蛤,摩擦使其发热后对着月亮,就会产生水,古人取这种水用于庙祭,称之为“明水”。
祭号
祭祀祖父称为皇祖考,祭祀祖母称为皇祖妣。祭祀父亲称为皇考,祭祀母亲称为皇妣,祭祀丈夫称为皇辟。
庙制
天子有七庙,三昭三穆,加上太祖的庙共七座。诸侯有五庙,二昭二穆,加上太祖的庙共五座。大夫有三庙,一昭一穆,加上太祖的庙共三座。士有一座庙,庶人在家中祭祀。
祭时
天子诸侯宗庙的祭祀,春季称为礿、夏季称为禘、秋季称为尝、冬季称为蒸。天子有犆礿袷、禘袷、尝袷、蒸袷。诸侯礿时不禘,禘时不尝,尝时不蒸,蒸时不礿。诸侯初次犆礿一次,犆一袷,尝袷,蒸袷。
牲制
天子社稷用太牢,诸侯社稷用少牢。大夫、士宗庙的祭祀,有田则祭祀,无田则推荐。庶人春季推荐韭,夏季推荐麦,秋季推荐黍,冬季推荐稻。韭配以卵,麦配以鱼,黍配以豚,稻配以雁。
牛制
祭祀天地的牛,角如茧栗;祭祀宗庙的牛,角如握;招待宾客的牛,角如尺。
六礼
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相见礼。
七教
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
八政
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
乡饮酒礼
主人在庠门外拜迎宾客。进入后,三次揖让后到台阶,三次谦让后登阶,以示尊让。盥洗后举杯,以示清洁。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以示敬意。尊让、清洁、敬意,是君子交往的方式。
五象
宾主象征天地。介僎象征阴阳。三宾象征三光。三次谦让象征月亮三日而成魄。四面坐席象征四方。
贵礼贱财
祭祀推荐,祭祀酒,以示敬礼。哜肺,以示尝礼。啐酒,以示成礼。在席末,表示这是席的正位,不是专门为饮食,而是为行礼,所以贵礼而贱财。
别贵贱
主人亲自迎接宾客及介,众宾随后,到门外,主人拜宾客及介,众宾自行进入,贵贱之义分明。
辨隆杀
三次揖让到台阶,三次谦让让宾客登阶,拜至,献酬,辞让的礼节繁多。到介时简化。至于众宾,登阶受礼,坐祭,立饮,不回敬而下阶。隆杀之义分明。
和乐不流
乐工进入,升歌三终,主人献礼;笙入三终,主人献礼;间歌三终,合乐三终,乐工报告乐备。然后退出。一人举杯,设立司正,知道能和乐而不流于放纵。
弟长无遗
宾客酬谢主人,主人酬谢介,介酬谢众宾,少长按年龄顺序,最后到沃洗者,知道能弟长而无遗漏。
安燕不乱
下阶,脱鞋登堂,饮酒无数。饮酒的礼节,早晨不废朝,晚上不废夕。宾客离开,主人拜送,礼节结束,知道能安燕而不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礼乐部-礼制三-祭祀-注解
有虞氏:指虞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
褅:古代祭祀的一种,特指对祖先的祭祀。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
郊:古代祭祀的一种,特指在郊外祭祀天地。
喾: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孙子。
祖:古代祭祀的一种,特指对祖先的祭祀。
颛顼: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
宗:古代祭祀的一种,特指对祖先的祭祀。
尧: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
夏后氏:指夏朝的开国君主禹。
鲧:禹的父亲。
禹:夏朝的开国君主。
殷人:指商朝的人。
冥:商朝的一位君主。
契:商朝的始祖。
汤:商朝的开国君主。
周人:指周朝的人。
稷:古代祭祀的神灵。
文王:周朝的开国君主之一。
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之一。
少昊: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
宗庙:古代祭祀祖先的场所。
周公:周朝的重要政治家。
七庙:天子祭祀的七座庙宇。
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
庙号:古代君主死后在宗庙中的称号。
伏羲: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
祀先:祭祀祖先。
四时庙祭:古代在四季进行的祭祀活动。
帝槐: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君主。
不迁宗祭:古代祭祀的一种,特指对祖先的祭祀。
袷祭:古代祭祀的一种,特指对祖先的祭祀。
北齐: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朝代。
别室: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荐爇味: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殷太甲:商朝的一位君主。
功臣配享:古代祭祀的一种,特指对功臣的祭祀。
世室: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尸:古代祭祀中的一种象征物。
伊尹:商朝的重要政治家。
佑:古代祭祀中的一种象征物。
宋真宗:宋朝的一位皇帝。
板位:古代祭祀中的一种象征物。
左彻:古代的一位雕刻家。
黄帝制木像:古代祭祀中的一种象征物。
秦始皇:秦朝的开国皇帝。
寝墓侧: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汉: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起居:古代祭祀中的一种仪式。
衣冠象生:古代祭祀中的一种仪式。
上饭:古代祭祀中的一种仪式。
天子: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正月上陵: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祭扫: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王导:东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
元帝陵:东晋元帝的陵墓。
人臣谒陵: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祭神:祭祀神灵。
冬夏至郊社: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皇天后土:古代祭祀的神灵。
殷汤:商朝的开国君主。
感生帝:古代祭祀的神灵。
神州地祗:古代祭祀的神灵。
郊配食: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三岁一郊: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汉平帝:汉朝的一位皇帝。
南郊: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合祀天地: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神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
大享五天帝: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明堂: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五人帝:古代祭祀的神灵。
五人神:古代祭祀的神灵。
五天帝:古代祭祀的神灵。
五郊: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五方天帝:古代祭祀的神灵。
迎气: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坛: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秦献公:秦国的一位君主。
畦畤: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四畤: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襄公:秦国的一位君主。
西畤: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文公:秦国的一位君主。
鄜畤: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白帝:古代祭祀的神灵。
宣公:秦国的一位君主。
密畤: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青帝:古代祭祀的神灵。
灵公:秦国的一位君主。
上下畤: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炎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
汉高帝:汉朝的开国皇帝。
五畤: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汉武帝:汉朝的一位皇帝。
太乙:古代祭祀的神灵。
泰畤: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汉文帝:汉朝的一位皇帝。
五帝庙: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晋武帝:晋朝的一位皇帝。
昊天:古代祭祀的神灵。
五帝座:古代祭祀的一种象征物。
王肃:三国时期的一位学者。
郊祀爟火: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帝喾: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
六宗: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无怀氏: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君主。
封禅: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四坎: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川谷水泉:古代祭祀的神灵。
四坛: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山林丘陵:古代祭祀的神灵。
秩: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四岳四渎:古代祭祀的神灵。
社祭五土: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原隰之祗:古代祭祀的神灵。
秦: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守始郡县祠社稷: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郡县祭社稷仪: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蜡: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先农蚕:古代祭祀的神灵。
四方百物:古代祭祀的神灵。
司寒冰神:古代祭祀的神灵。
秦德公:秦国的一位君主。
祭伏: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旱: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迁稷神柱祀弃: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五祀: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户、灶、门、路、中溜:古代祭祀的神灵。
七祀: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泰厉司命:古代祭祀的神灵。
汉高祖:汉朝的开国皇帝。
废户祭井: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祭蚩尤: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唐玄宗:唐朝的一位皇帝。
九宫神:古代祭祀的神灵。
千秋节:古代的一个节日。
设坛修祀: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禡祭: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类祭: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大旅: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祝文: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郊祀: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立乐府: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沐浴: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修斋戒: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后魏: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行香: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太康:夏朝的一位君主。
失邦: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日食: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救日: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求子: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雩祷旱: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大雩祈谷: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请雨之法: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土龙祈雨: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隋文帝:隋朝的开国皇帝。
祈雨断屠宰: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禁施扇: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宗伯:古代祭祀的一种官职。
职掌:古代祭祀的一种职责。
祀大神: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享大鬼: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祭大祗: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师执事:古代祭祀的一种职责。
命龟卜日: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次位筑鬻: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省牲: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告洁: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告备: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受厘: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锡嘏: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九祭六器: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周礼: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
太祝:古代祭祀的一种官职。
苍璧: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
黄琮: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
青珪: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
赤璋: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
白虎: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
玄璜: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
九祭: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命: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衍: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炮: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庙: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振: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擩: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绝: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燎: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共: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燔柴: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泰坛: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瘗埋: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泰圻: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骍犊:古代祭祀的一种牺牲。
埋少牢: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泰昭: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祖迎: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坎坛: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王宫: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夜明: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幽宗: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云宗: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五畤祠: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密畤祠: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上畤祠: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下畤祠: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畦畤祠: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黑帝:古代祭祀的神灵。
北畤: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
春祀户: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夏祀灶: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秋祀门: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冬祀行: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夏季祀中溜: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王立七祀: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司命:古代祭祀的神灵。
中溜:古代祭祀的神灵。
国门:古代祭祀的神灵。
国行:古代祭祀的神灵。
泰历:古代祭祀的神灵。
户:古代祭祀的神灵。
灶:古代祭祀的神灵。
诸侯立五祀: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公历:古代祭祀的神灵。
大夫立三祀: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族厉:古代祭祀的神灵。
门:古代祭祀的神灵。
行:古代祭祀的神灵。
士二祀: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庶人立一祀: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八蜡: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天子大蜡八: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先啬:古代祭祀的神灵。
司啬:古代祭祀的神灵。
农:古代祭祀的神灵。
邮表畷:古代祭祀的神灵。
王猫:古代祭祀的神灵。
虎:古代祭祀的神灵。
堵:古代祭祀的神灵。
水庸:古代祭祀的神灵。
昆虫:古代祭祀的神灵。
祀典: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圣王之制祭祀: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法施于民: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以死勤事: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以劳定国: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能御大菑: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能捏大患: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厉山氏:古代祭祀的神灵。
夏之衰: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周弃:古代祭祀的神灵。
共工氏:古代祭祀的神灵。
后土:古代祭祀的神灵。
序星辰: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赏均刑法: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勒众事: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野死: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障洪水: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殛死: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修鲧之功: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正名百物: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明民共财: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修之: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司徒:古代的一种官职。
民成: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勤其官: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水死: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宽治民: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除其虐: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文治: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武功: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去民之菑: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有功烈于民: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日月星辰:古代祭祀的神灵。
山林川谷丘陵:古代祭祀的神灵。
取财用: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非此族也: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不在祀典: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祭主: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天子祭天地: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祭四方: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祭山川: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祭五祀: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岁遍: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诸侯方祀: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大夫祭五祀: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土祭其先: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祭孔庙: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封孔子王号: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宋太祖:宋朝的开国皇帝。
诏孔子庙立戟: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仁宗:宋朝的一位皇帝。
诏用祭歌: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徽宗:宋朝的一位皇帝。
从蒋靖请: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冕十二旒: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服九章: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封孔子后为侯奉祀: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成帝:汉朝的一位皇帝。
谥孔子后: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诏孔子后为曲阜令: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宋仁宗:宋朝的一位皇帝。
诏孔子后为衍圣公: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丁祭用鹿: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过曲阜: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大牢祀孔子: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郡县祭孔子以鹿: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淫祀: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凡祭: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有其废之: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莫敢举也: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有其举之: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莫敢废也: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非其所祭而祭之: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淫祀无福: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牺牲: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天子以牺牛: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诸侯以肥牛: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大夫以索牛: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士以羊豕: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祭礼: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凡祭宗庙之礼: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牛曰一元大武: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豕曰刚鬣: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豚曰腯肥: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羊曰柔毛: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鸡曰翰音: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犬曰羹献: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雉曰疏趾: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兔曰明视: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脯曰: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尹祭:古代祭祀时使用的干鱼,称为商祭。
槁鱼:干鱼,用于祭祀。
商祭:使用干鱼进行的祭祀。
鲜鱼:新鲜的鱼,用于祭祀。
脡祭:使用新鲜鱼进行的祭祀。
清涤:水,用于祭祀时的清洁。
清酌:酒,用于祭祀时的敬献。
芗合:黍,用于祭祀。
芗萁:梁,用于祭祀。
明粢:稷,用于祭祀。
嘉蔬:稻,用于祭祀。
丰本:韭,用于祭祀。
咸鹾:盐,用于祭祀。
嘉玉:玉,用于祭祀。
量币:币,用于祭祀。
方诸:大蛤,古人用于取水祭祀。
明水:通过方诸取水,用于庙祭。
皇祖考:祭祀祖父的称号。
皇祖妣:祭祀祖母的称号。
皇考:祭祀父亲的称号。
皇妣:祭祀母亲的称号。
皇辟:祭祀丈夫的称号。
三昭三穆:天子庙制中的昭穆制度。
太祖之庙:祭祀太祖的庙宇。
五庙:诸侯祭祀的五座庙宇。
二昭二穆:诸侯庙制中的昭穆制度。
三庙:大夫祭祀的三座庙宇。
一昭一穆:大夫庙制中的昭穆制度。
士一庙:士人祭祀的一座庙宇。
庶人祭于寝:庶人在家中祭祀。
礿:春季的祭祀。
禘:夏季的祭祀。
尝:秋季的祭祀。
蒸:冬季的祭祀。
太牢:天子祭祀时使用的牛、羊、猪三牲。
少牢:诸侯祭祀时使用的羊、猪二牲。
角茧栗:祭祀天地时使用的牛角形状。
角握:祭祀宗庙时使用的牛角形状。
角尺:接待宾客时使用的牛角形状。
六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相见礼。
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的教育。
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的管理。
乡饮酒礼:乡间举行的饮酒礼仪。
五象:宾主、介僎、三宾、让之三、四面之坐的象征意义。
贵礼贱财:重视礼仪而轻视财物。
别贵贱:区分贵贱的礼仪。
辨隆杀:区分隆重与简省的礼仪。
和乐不流:和谐欢乐但不放纵。
弟长无遗:尊敬长辈,不遗漏任何人。
安燕不乱:安享宴乐但不混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礼乐部-礼制三-祭祀-评注
《祭法》一文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祭祀的制度和仪式,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敬与信仰。文章通过对不同朝代、不同君主祭祀方式的描述,展现了祭祀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文章首先介绍了有虞氏、夏后氏、殷人、周人等不同朝代的祭祀对象和方式,体现了祭祀制度的历史演变。例如,有虞氏褅黄帝而郊喾,夏后氏褅黄帝而郊鲧,殷人褅喾而郊冥,周人褅喾而郊稷,这些不同的祭祀对象和方式反映了不同朝代对祖先和神灵的不同理解和崇敬。
文章还详细描述了祭祀的具体仪式和器物,如九祭六器、郊祀、六宗、五畤祠、五祀、七祀、八蜡等。这些仪式和器物不仅体现了古代祭祀的庄重和神圣,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例如,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土祭其先。这些规定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文章还提到了祭祀的历史演变和改革,如少昊始制宗庙,周公始为七庙,舜始制庙号,舜受终,文祖始大事告庙,伏羲始制祀先,少昊始制四时庙祭,舜始制褅祭,帝槐始制不迁宗祭,殷制五年袷祭,周三年文王祭忌日,北齐始制别室,加荐爇味,殷太甲始制功臣配享,禹作世室,始立尸,伊尹制佑,宋真宗制板位,左彻刻黄帝制木像,秦始皇始制寝墓侧,汉因之,为起居、衣冠象生之备,上饭,天子正月上陵,始祭扫,王导拜元帝陵,始人臣谒陵,祭神,伏羲始于冬夏至郊社,祭皇天后土,殷汤始制祭感生帝,周公始制祭神州地祗,舜始制郊配食,秦始皇制三岁一郊,汉平帝始南郊,合祀天地,位皆南向,地位差东,神农始制大享五天帝于明堂,尧制五人帝、五人神,配五天帝,舜制五郊,祭五方天帝迎气,黄帝始制坛,秦献公制畦畤,秦始皇始制四畤,本襄公西畤,文公鄜畤,宣公密畤,灵公上下畤,汉高帝始增制五畤,汉武帝始祀太乙,自昏至明,始立泰畤,汉文帝始制五帝庙同宇,晋武帝始诏五帝同祢昊天,除五帝座,秦始皇始制郊祀爟火,帝喾始制六宗,祭日月星辰寒暑四时风雨雷云,无怀氏始封禅,黄帝制四坎,祭川谷水泉,四坛祭山林丘陵,舜制秩,祭四岳四渎,黄帝始制社祭五土,制稷于五土之中,特指原隰之祗,秦制守始郡县祠社稷,宋真宗始定郡县祭社稷仪,神农始制蜡,少昊制祭先农蚕,舜制祭四方百物,禹祭司寒冰神,秦德公祭伏,汤旱,始迁稷神柱祀弃,汤始五祀,户、灶、门、路、中溜,周公制七祀,加泰厉司命,汉高祖废户祭井,汉高祖始祭蚩尤,唐玄宗始祭九宫神,颛顼制禡祭,舜制类祭,禹制大旅,神农始制祝文,汉武帝始郊祀,立乐府,黄帝始沐浴,修斋戒,后魏始行香,太康失邦,始日食,始救日,神农始制求子,汤制雩祷旱,周公制大雩祈谷,神农始制请雨之法,汤制土龙祈雨,隋文帝制祈雨断屠宰,禁施扇。
这些历史演变和改革不仅反映了古代祭祀制度的发展和变化,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敬与信仰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总的来说,《祭法》一文通过对古代祭祀制度和仪式的详细描述,展现了古代社会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敬与信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体现了古代祭祀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古代中国的祭祀制度和礼仪规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祖先崇拜和礼仪的重视。祭祀不仅是宗教活动,也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体现。通过祭祀,人们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对神灵的敬畏,同时也强化了社会的等级制度和道德观念。
文中提到的各种祭祀物品和仪式,如尹祭、槁鱼、鲜鱼、清涤、清酌等,都是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物品和仪式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例如,使用不同的鱼类进行祭祀,可能象征着不同的季节或不同的神灵。
庙制和祭时的规定,如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等,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祭祀权利和义务,这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和权力结构。
牲制和牛制的描述,如太牢、少牢、角茧栗、角握、角尺等,展示了古代祭祀中对动物的使用和象征意义。不同的祭祀场合使用不同的动物和不同的牛角形状,这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和神灵的理解和崇拜。
六礼、七教、八政等内容,展示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和道德教育。这些制度和教育不仅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也塑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
乡饮酒礼的描述,如主人拜迎宾、三揖三让、盥洗扬觯等,展示了古代社会的社交礼仪和人际关系。这些礼仪不仅体现了对客人的尊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五象、贵礼贱财、别贵贱、辨隆杀、和乐不流、弟长无遗、安燕不乱等内容,进一步深化了古代礼仪的内涵和意义。这些礼仪不仅是对行为的规范,也是对心灵的熏陶和道德的培养。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对古代祭祀制度和礼仪规范的描述,也是对古代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反映。通过这段古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宗教、文化和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