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礼乐部-礼制一-婚姻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礼乐部-礼制一-婚姻-原文

冠礼

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也。冠乎祚,以着代也。醮于客位,三加弥尊(始加缁布冠,再加皮冠,三加爵弁),加有成也。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见于母,母拜之;见于兄弟,兄弟拜之,成人而与为礼也。玄冠玄冕,奠挚于君,遂以挚见于卿大夫、乡先生,以成人见也。

鲁两生

汉叔孙通制礼,征鲁诸生三十余人。有两生不肯行,曰:“礼乐必积德百年而后兴,今天下初定,何暇为此?”通笑曰:“鄙儒,不知时变者也。”

应时而变

《庄子》: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譬犹栌梨橘柚,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或礼义法度,应时而变也。晋侯受玉

《左传》:天王使召武公、内史过赐晋侯命,受玉惰。过归,告王曰:“晋侯其无后乎!王使之命,而惰于受瑞,先自异也已,其何继之有?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婚,何以长世?”

绵蕞

叔孙通与其徒百余人为绵蕞野外,习之月余,礼成。高帝令群臣习肄长乐宫,成。群臣朝贺,莫不振恐肃敬。帝曰:“吾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婚礼

人皇氏始有夫妇之道,伏羲始制嫁娶。女娲氏与伏羲共母,佐伏羲正婚姻,始为神媒。夏后氏始制亲迎礼。秦始皇始娶妇纳丝麻鞋一緉(取和谐也)。后汉始聘礼用墨。汉重墨,今答聘用之。始婚礼用羊(取羊者,祥也)。巫咸制撒帐厌胜。京房嫁女,翼奉子撒豆谷穰煞。张嘉贞嫁女,制绣幕牵红。唐新妇舆至大门,传席勿履地。晚唐制:新妇上车,以蔽膝盖面。五代始新妇入门跨马鞍。北朝迎婚,十数人大呼,催新妇上舆,妇家宾亲妇女打新郎,喜拳手交下。

昏礼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祀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纳采者,纳雁以为采,择之礼也。问名者,问女生之母名氏也。纳吉者,得吉卜而纳之也。纳征者,纳币以为婚姻之证也。请期者,请婚姻之日期也。五者合亲迎,谓之六礼。亲迎,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婿执雁入,揖让升堂,再拜奠雁,盖亲爱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而婿受绥,御轮三周,先俟于门外。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见舅姑

夙兴,妇沐浴以俟见。质明,赞见妇于舅姑,妇执笲枣栗、段修以见,赞醴妇。妇祭脯、祭醴,成妇礼也。舅妇入室,妇以特豚馈,明妇顺也。质明,婚礼之次日。赞,相礼之人也。笲,竹器,以盛枣栗、段修之贽。修,脯也,加姜桂治之曰“段修”。

飨以一献

厥明,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以着代也。厥明,婚礼之二朝也。舅献姑酬,共成一献。阼者主人之阶,妇之代姑将以为主于内也。

结缡三命

女嫁,父戒之曰:“谨慎,从舅之言!”母戒之曰:“谨慎,从尔姑之言!”诸母施鞶绅,戒之曰:“谨慎,从尔父母之言。”

四德三从

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祭之,牲用鱼,芼之以苹藻,所以成妇顺也。三从,谓妇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伉俪

《左传》:齐侯请继室于晋,韩宣子使叔向对曰:“寡君未有伉俪,君有辱命,惠莫大焉。”

朱陈

白乐天诗:“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一村惟两姓,世世为婚姻。”

撒帐果

汉武帝李夫人初入宫,坐七宝流苏辇,障凤羽长生扇,帝迎入帐中,共坐卺饮。预戒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得多”,得子多也。故后世有撒帐之遗。

月老检书

唐韦固旅次宋城,遇老人向月检书,谓固曰:“此天下婚姻簿也。”因问韦妻何氏,答曰:“尔妻乃店后卖菜陈妪女耳。”翌日往视,见妪抱三岁女,甚陋。遂使人刺之中眉。后十四年,相州刺史王泰妻以女,姿容甚丽,眉间常贴花钿。细问之,曰:“妾郡守侄女也。父卒于宋城。襁褓时为贼所刺,痕尚在眉。”宋城宰闻之,名其店曰“订婚店”。

金屋贮之

汉武帝幼时,景帝问:“儿欲得妇否?”长公主指其女曰:“阿娇好否?”武帝曰:“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

丹桂近嫦娥

袁筠娶萧安女,言定,未几,擢进士第。罗隐以诗赠之,曰:“细看月轮还有意,定知丹桂近嫦娥。”

女萝附松柏

李靖谒杨素,一伎执红拂侍侧,目靖久之。靖归逆旅,夜半有紫衣人扣门,延入,脱衣帽,乃美人也。靖惊诘之,告曰:“妾杨家红拂妓也。女萝愿附松柏。”遂与之俱适太原。

续断弦

《十洲记》:凤麟州以凤喙麟角作胶,能续断弦。

门楣

唐玄宗宠礼杨氏,其从兄国忠加御史大夫,铦鸿胪卿,女兄弟韩国、虢国、秦国三夫人。时谣曰:“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却为门楣。”

冰人

令狐策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占者曰:“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当为人作媒,期在冰判。”太守田豹为子求张征女,使策为媒,仲春成婚。故称媒人为冰人。

卖犬嫁女

唐吴隐之将嫁女,谢石知其贫,遣女必

率薄,乃令移厨帐助其经营。使人至,见婢牵一犬卖之,此外萧然无办。

练裳遣嫁

汉逸民戴良有五女,练裳竹笥木履而遣之。东坡诗:“竹笥与练裳,愿得毕婚嫁。”

葭莩

汉中山靖王封群臣,非有葭莩之亲。(葭莩,竹上薄衣。)

潘杨

晋杨经,潘岳作诔文云:“藉三叶世亲之恩,而子之姑,予之伉俪焉。潘杨之睦,有自来矣。

凤占

《左传》:陈公子完奔齐,齐侯使为卿。齐大夫懿氏欲妻以女,卜之曰:“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

结缡

《诗》:“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缡,妇人之袆也。)

示之以礼

马超奔蜀,轻视先主,常呼先主字。关羽怒,请杀之。先主曰:“人穷来归,以其呼字而杀之,何以示天下?”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次日,大会诸将,请超入,羽、飞并伏刀立直。超顾坐席,不见羽、飞,见其直也。乃大惊,遂尊事先主,不敢呼字。

议礼聚讼

汉章帝欲定礼乐,班固曰:“诸贤多能说礼,宜广招集。”帝曰:“谚云‘筑舍道旁,三年不成。’会礼之家,名为聚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礼乐部-礼制一-婚姻-译文

冠礼

古代的冠礼,通过占卜选择吉日和宾客,以表示对冠礼的重视。冠礼在祖庙举行,象征着继承祖先的地位。在宾客的位置上举行醮礼,三次加冠,每次加冠的冠冕越来越尊贵(第一次加缁布冠,第二次加皮冠,第三次加爵弁),表示加冠的成就。加冠后取字,表示成为成年人。见到母亲,母亲向他行礼;见到兄弟,兄弟向他行礼,表示成年后与人交往的礼节。戴着玄冠和玄冕,向君主献上礼物,然后带着礼物去见卿大夫和乡里的长者,表示成年后正式进入社会。

鲁两生

汉代的叔孙通制定礼仪,征召鲁地的三十多位儒生。其中有两位儒生不愿意参与,说:“礼乐必须经过百年的积累才能兴盛,现在天下刚刚安定,哪有时间做这些?”叔孙通笑着说:“这些是迂腐的儒生,不懂得时势的变化。”

应时而变

《庄子》中说:三皇五帝的礼义法度,不在于它们是否相同,而在于它们是否能够治理国家,就像栌梨、橘柚,味道不同,但都可口。礼义法度,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晋侯受玉

《左传》中记载:周天子派召武公和内史过去赐予晋侯命,晋侯在接受玉时显得怠慢。内史过回去后,告诉周天子说:“晋侯恐怕不会有后代了!天子赐予他命,他却怠慢地接受瑞玉,自己先表现出异心,怎么能继承下去呢?礼,是国家的根本;敬,是礼的载体。不敬,礼就无法施行;礼无法施行,上下关系就会混乱,国家怎么能长久呢?”

绵蕞

叔孙通和他的百余位弟子在野外用绵蕞练习礼仪,练习了一个多月,礼仪终于完成。汉高祖命令群臣在长乐宫练习,礼仪完成后,群臣朝贺,无不感到敬畏和肃穆。高祖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贵。”

婚礼

人皇氏时期开始有了夫妇之道,伏羲氏开始制定嫁娶的礼仪。女娲氏与伏羲氏同母,协助伏羲氏规范婚姻,成为神媒。夏后氏开始制定亲迎的礼仪。秦始皇开始娶妻时,纳丝麻鞋一双(象征和谐)。后汉时期开始用墨作为聘礼。汉代重视墨,现在答聘时也用墨。婚礼开始用羊(羊象征吉祥)。巫咸制定了撒帐厌胜的仪式。京房嫁女时,翼奉子撒豆谷穰煞。张嘉贞嫁女时,制作绣幕牵红。唐代新娘的轿子到达大门时,传席不让脚踩地。晚唐时期规定:新娘上车时,用布遮住膝盖和脸。五代时期开始新娘入门时要跨马鞍。北朝迎亲时,十几个人大声呼喊,催促新娘上轿,新娘家的宾客和亲戚妇女会打新郎,喜拳交加。

昏礼

昏礼是为了将两个家族的婚姻结合,上以祭祀宗庙,下以延续后代,所以君子非常重视。因此,昏礼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都是在祖庙中设宴,并在门外迎接。进入祖庙后,互相揖让,升堂听命于祖庙,以示对昏礼的敬重和慎重。纳采是用雁作为礼物,表示选择的礼仪。问名是询问女方的母亲的名字。纳吉是得到吉卜后纳吉。纳征是用币作为婚姻的凭证。请期是请求婚姻的日期。这五项加上亲迎,称为六礼。亲迎时,父亲为儿子举行醮礼,命令他去迎亲,男子先于女子。儿子接受命令去迎亲,主人在祖庙设宴,并在门外迎接。新郎拿着雁进入祖庙,互相揖让后升堂,再拜奠雁,表示对父母的亲爱。然后,新郎出来驾驭新娘的车,新郎接受绥,驾驭车轮三周,先在门外等候。新娘到达后,新郎揖让新娘进入,共同进食,合卺而饮,表示夫妻合体,尊卑相同,以示亲密。

见舅姑

新娘早起,沐浴后等待见舅姑。天亮时,赞礼人引导新娘见舅姑,新娘拿着笲(竹器)盛着枣栗和段修(加姜桂的脯)去见舅姑,赞礼人给新娘敬酒。新娘祭脯、祭醴,完成妇礼。舅姑进入室内,新娘用特豚(小猪)馈赠,表示新娘的顺从。天亮时,是婚礼的第二天。赞礼人是相礼的人。笲是竹器,用来盛枣栗和段修的礼物。修是脯,加姜桂处理后称为“段修”。

飨以一献

天亮时,舅姑共同飨新娘,以一献之礼奠酬。舅姑先从西阶下来,新娘从阼阶下来,表示新娘将代替姑成为家中的主人。天亮时,是婚礼的第二天。舅献姑酬,共同完成一献。阼阶是主人的台阶,新娘将代替姑成为家中的主人。

结缡三命

女子出嫁时,父亲告诫她说:“要谨慎,听从舅舅的话!”母亲告诫她说:“要谨慎,听从你婆婆的话!”诸母(父亲的姐妹)施鞶绅(腰带),告诫她说:“要谨慎,听从你父母的话。”

四德三从

因此,古代女子在出嫁前三个月,如果祖庙未毁,就在公宫中接受教育;如果祖庙已毁,就在宗室中接受教育,学习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育完成后,用鱼祭祀,用苹藻调味,以完成妇顺。三从,指的是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伉俪

《左传》中记载:齐侯请求晋国继室,韩宣子派叔向回答说:“寡君还没有伉俪,君有辱命,惠莫大焉。”

朱陈

白居易的诗:“徐州古丰县,有一个村子叫朱陈。离县城百余里,桑麻青翠。村子里只有两姓,世世代代通婚。”

撒帐果

汉武帝的李夫人初入宫时,坐在七宝流苏辇上,障着凤羽长生扇,皇帝迎接她进入帐中,共同坐卺饮酒。预先命令宫人远远撒下五色同心花果,皇帝和夫人用衣裾盛着,说“得多”,表示得子多。因此后世有撒帐的习俗。

月老检书

唐代韦固在宋城旅居时,遇到一位老人向月检书,老人对韦固说:“这是天下的婚姻簿。”于是问韦固的妻子是谁,老人回答说:“你的妻子是店后卖菜的陈妪的女儿。”第二天韦固去看,见到陈妪抱着三岁的女儿,相貌丑陋。于是派人刺中了她的眉心。十四年后,相州刺史王泰把女儿嫁给他,容貌非常美丽,眉间常贴花钿。仔细询问,她说:“我是郡守的侄女。父亲在宋城去世。襁褓时被贼刺中,痕迹还在眉心。”宋城的县令听说后,把他的店命名为“订婚店”。

金屋贮之

汉武帝小时候,景帝问他:“你想要娶妻吗?”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说:“阿娇好吗?”汉武帝说:“如果得到阿娇,我要用金屋来藏她。”

丹桂近嫦娥

袁筠娶了萧安的女儿,定下婚约后不久,袁筠考中了进士。罗隐写诗赠给他:“细看月轮还有意,定知丹桂近嫦娥。”

女萝附松柏

李靖拜访杨素时,一位侍女拿着红拂站在旁边,长时间看着李靖。李靖回到旅店,半夜有紫衣人敲门,请他进去,脱下衣帽,原来是一位美人。李靖惊讶地问她,她说:“我是杨家的红拂妓。女萝愿意依附松柏。”于是和李靖一起去了太原。

续断弦

《十洲记》中记载:凤麟州用凤喙和麟角制作胶,能够续断弦。

门楣

唐玄宗宠爱杨氏,她的从兄杨国忠加封御史大夫,铦鸿胪卿,女兄弟韩国、虢国、秦国三夫人。当时有民谣说:“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却为门楣。”

冰人

令狐策梦见自己站在冰上,与冰下的人说话。占卜的人说:“在冰上与冰下人说话,是阳与阴对话,应当为人做媒,时间在冰融化时。”太守田豹为儿子求娶张征的女儿,让令狐策做媒,仲春时节成婚。因此称媒人为冰人。

卖犬嫁女

唐代吴隐之要嫁女儿,谢石知道他贫穷,派人送女儿必

因为资源匮乏,于是命令将厨房的帐篷移去帮助他们的经营。派人去查看,看到婢女牵着一只狗在卖,除此之外,一片萧条,没有其他办法。

用练裳送嫁

汉代的隐士戴良有五个女儿,用练裳、竹箱和木鞋送她们出嫁。苏东坡有诗说:“竹箱和练裳,愿你们都能完成婚嫁。”

葭莩

汉代的中山靖王封赏群臣,没有葭莩那样的亲近关系。(葭莩,是竹子上薄薄的衣膜。)

潘杨

晋代的杨经,潘岳为他写的诔文说:“凭借三代世交的恩情,而你的姑姑,是我的妻子。潘杨两家的和睦,是有历史渊源的。”

凤占

《左传》记载:陈国的公子完逃到齐国,齐侯让他做卿。齐国的大夫懿氏想把女儿嫁给他,占卜说:“凤凰飞翔,和鸣锵锵。有妫氏的后代,将在姜氏的土地上繁衍,五代之后将会昌盛。”

结缡

《诗经》说:“这个女子出嫁,马匹华丽。母亲为她结上缡带,仪式繁多。”(缡,是妇女的佩巾。)

示之以礼

马超投奔蜀国,轻视刘备,常常直呼刘备的名字。关羽很生气,请求杀掉他。刘备说:“人家穷困来投靠,因为叫我的名字就杀他,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张飞说:“这样的话,应该用礼仪来教育他。”第二天,召集所有将领,请马超进来,关羽和张飞都持刀站立。马超环顾座位,没有看到关羽和张飞,只看到他们站立的样子。于是非常吃惊,从此尊敬刘备,不敢再直呼其名。

议礼聚讼

汉章帝想要制定礼乐,班固说:“许多贤能的人都能谈论礼制,应该广泛召集他们。”皇帝说:“俗话说‘在路边盖房子,三年也盖不成。’讨论礼制的人家,常常争论不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礼乐部-礼制一-婚姻-注解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的仪式,象征着从少年转变为成人。

筮日筮宾:选择吉日和宾客,以示对冠礼的重视。

醮于客位:在宾客面前举行醮礼,表示尊重和正式。

三加弥尊:冠礼中三次加冠,每次加冠都更加尊贵,象征着成人的逐步成熟。

玄冠玄冕:黑色的冠和冕,是古代贵族的正式服饰。

奠挚于君:向君主献上礼物,表示尊敬和忠诚。

鲁两生:指汉代的两位鲁国学者,他们拒绝参与叔孙通的礼仪改革。

应时而变:指礼仪和制度应根据时代的变化而调整。

绵蕞:叔孙通在野外进行的礼仪演习。

婚礼:古代男女结合的仪式,象征着两个家族的联合。

昏礼:即婚礼,古代对婚礼的称呼。

见舅姑:新娘在婚礼后拜见新郎的父母。

飨以一献:新郎的父母以一杯酒款待新娘,表示接受和欢迎。

结缡三命:新娘在婚礼上接受三次告诫,分别来自父亲、母亲和其他长辈。

四德三从:古代对妇女的道德要求,包括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以及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伉俪:指夫妻。

朱陈:指世代通婚的两个家族。

撒帐果:婚礼中的一种习俗,撒下五色花果,寓意多子多福。

月老检书:传说中的月下老人查看婚姻簿,决定人们的婚姻。

金屋贮之:汉武帝对陈阿娇的承诺,表示极度的宠爱。

丹桂近嫦娥:比喻才子配佳人。

女萝附松柏:比喻女子依附于有才德的男子。

续断弦:比喻修复破裂的关系。

门楣:指家族的门第和荣耀。

冰人:指媒人。

卖犬嫁女:指因贫困而不得不以犬为嫁妆。

率薄:指行为轻率、不慎重。

练裳:指用练(一种细密的丝织品)制成的衣裳,象征简朴。

竹笥:竹制的箱子,用于存放衣物等。

木履:木制的鞋子,象征朴素的生活方式。

葭莩:竹上的薄衣,比喻关系疏远。

潘杨:指潘岳和杨经,两人有世交关系。

凤占:指通过占卜预测婚姻或未来的吉凶。

结缡:古代婚礼中的一种仪式,新娘的亲属将缡(一种头巾)系在新娘头上。

示之以礼:通过礼仪来展示尊重和规范行为。

议礼聚讼:指在制定礼仪时,各方意见不一,争论不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礼乐部-礼制一-婚姻-评注

冠礼作为古代男子成年的重要仪式,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认可,也是社会地位的象征。通过筮日筮宾、醮于客位等环节,冠礼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重视和对成人的尊重。三加弥尊的过程,象征着男子从少年到成人的逐步成熟,每一次加冠都更加尊贵,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成人责任的期待。

鲁两生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学者对礼仪和制度的坚守,他们认为礼仪和制度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不能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轻易改变。这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坚守,体现了古代学者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应时而变的思想在《庄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三皇五帝的礼仪和制度虽然不同,但都是为了治理国家。这种思想强调了礼仪和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认为应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婚礼作为古代男女结合的仪式,不仅是两个家族的联合,也是社会秩序的维护。通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环节,婚礼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族延续的期待。见舅姑、飨以一献等环节,则体现了新娘对新家庭的融入和接受。

四德三从的要求,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妇女的道德期望。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要求,强调了妇女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三从的要求,则体现了妇女在不同生活阶段对家庭和社会的服从和依赖。

伉俪、朱陈、撒帐果等典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婚姻的美好祝愿和期待。月老检书、金屋贮之等故事,则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婚姻的神秘和浪漫的想象。丹桂近嫦娥、女萝附松柏等比喻,则表达了古代社会对才子佳人的赞美和向往。

续断弦、门楣、冰人等典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卖犬嫁女的故事,则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贫困和婚姻的现实思考。这些典故和故事,不仅丰富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参考。

这段古文通过几个小故事和典故,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礼仪、婚姻观念以及人际关系。首先,’率薄’一词反映了古人对行为轻率的态度,强调了慎重行事的重要性。’练裳遣嫁’的故事则体现了古代对简朴生活的崇尚,即使是贵族阶层,也注重节俭和朴素。

‘葭莩’一词的使用,揭示了古代社会对亲疏关系的重视,即使是皇室成员,也强调血缘关系的紧密性。’潘杨’的故事则展示了世交关系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这种关系往往超越了简单的血缘联系,成为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纽带。

‘凤占’的典故反映了古代对婚姻的重视,通过占卜来预测婚姻的吉凶,体现了古人对婚姻的慎重态度。’结缡’则是古代婚礼中的重要仪式,象征着新娘的归属和新家庭的成立。

‘示之以礼’的故事展示了礼仪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通过礼仪来规范行为,展示尊重,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最后,’议礼聚讼’的典故揭示了在制定礼仪时,各方意见的不一和争论,反映了古代社会在礼仪制定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小故事和典故,深入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礼仪观念、婚姻观念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礼乐部-礼制一-婚姻》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75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