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礼乐部-礼制二-丧事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礼乐部-礼制二-丧事-原文

丧礼

黄帝始制棺椁。周公制翣。周制俑。虞卿制桐人。左伯枕制明衣(新衣袭尸)。史佚制下殇棺衣。夫差为冥帽,而始制面帛。夏制明器。五代制灵座前看果。舜制吊礼。晋制,吊客至丧家鸣鼓为号。巫咸制纸钱(名寓钱)。汉铸神瘗钱。王玙始丧祭焚纸钱。周制方相先驱。汉制魌头,俗开路显道神。始嫘祖道死,嫫姆监护因制。商始制铭旌以书姓名。魏始书号。后汉始制墓碑,为文字辨识。黄帝封京观,始制墓。周公始合葬。周桓王始改葬。秦武公始人殉葬。宋文公始殉葬用重器。秦称天子墓为山。汉始为陵。汉文帝始预造寿陵。少康封其子祀。禹始设守陵人。秦始皇制皇寝石麟、辟邪、兕马,臣下石人羊虎柱罔象,好食亡者肝,因制。宋真宗始给民义冢,制漏泽园。

服制

黄帝始制丧礼。禹始制五服。尧始定三年丧,父斩衰,母齐衰。唐武后制,父在为母三年,同父丧。宋太祖制,舅姑三年丧。周公制,生母齐衰三月。鲁昭公制,慈母服(他妾养己)。唐玄宗加母党服。魏征制,叔嫂小功服。戴德制,朋友缌麻服。晋襄公制,起复始,伯禽征徐戎卒哭,汉唐沿之。始大臣夺情。汉元帝始令博士丁忧。汉文帝始易月。景帝为三十六日释服。唐肃宗始定二十七日之服。

丧礼五服

斩衰三年,子为父母。女在室,并已许嫁者,及已嫁被出而反在家者。与子之妻同。子为继母,为慈母,为养母,子之妻同。庶子为所生母,为嫡母,庶子之妻同。为人后者与妻同,嫡孙为祖父母、高曾祖父母,承重同。妻为夫妾,为家长同。

齐衰杖期

嫡子众子为庶母,其妻亦如之。子为嫁母,为出母;夫为妻;嫡孙,祖在,为祖母承重。

齐衰不杖期

祖为嫡孙,父母为嫡长子及嫡长子妇,及众子,及女在室,及子为人后者。继母为长子,众子侄为伯叔父母,为亲兄弟,及亲兄弟之子女在室者。孙为祖父母,孙女在室,与出嫁同。为人后者,为其本生父母。女出嫁,为其本生父母。妾为家长之正妻,妾为家长父母,妾为家长之子与其所生子。

齐衰五月,曾孙为曾祖父母,曾孙女同。齐衰三月,玄孙为高祖父母,玄孙女同。

大功九月

祖父母为众孙,孙女在室者。父母为众子妇,及女已出嫁者。伯叔父母为侄妇,及侄女已出嫁者。妻为夫之祖父母,妻为夫之伯叔父母。夫为人后,其妻为夫之本生父母。

小功五月

为伯叔祖父母,为堂伯叔父母,为再从兄弟,为兄弟之妻,祖为嫡孙妇,为外祖父母,为母之兄弟姊妹。

缌麻三月

祖为众孙妇,曾祖父母为曾孙,祖母为嫡孙,众孙妇为乳母,为妻之父母,为婿,为外孙,为同堂兄弟之妻。

三父

同居继父,不同居继父,从母嫁继父。诸继父,谓父死母再嫁他人随去者,同居有期年服,不同居者无服。随继母嫁继父,有齐衰杖期。

八母

嫡母、继母、养母(谓自幼过房与人)、慈母(谓生母死,父令别妾抚育者)、嫁母(谓妾母因父死再嫁他人者)、出母(谓亲母被父所出)、庶母(父妾之生子女者)、乳母(即奶母,亦服缌麻。)

七出

无子,淫佚,不孝,多言,盗窃,妒忌,恶疾。三不去: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有所娶,无所归。

读礼

《曲礼》曰:居丧未葬读葬礼,既葬读祭礼。

弥留

疾革之时,气尚未绝,目不即瞑,谓之弥留。

属纩

属,付也。纩,绵也。以绵轻而易动,故付置于口鼻上,以验气之有无也。

易箦

曾子疾病,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殁。

捐馆

《苏秦传》:奉阳君死,捐馆舍而去。

鬼录

魏文帝《与吴质书》:昔年疾病,亲故多罹其灾,观其姓名,已登鬼录。

就木

晋文公奔狄,娶季隗,将适齐,谓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又如是而后嫁,则就木矣。”

盖棺论定

晋刘毅云:“丈夫盖棺论方定。”

修文郎

春秋时,苏韶卒,后从弟节昼见韶,因问幽冥事。韶曰:“颜回、卜商死,俱为地下修文郎。”

白玉楼

李贺将死,有绯衣人贺赤虬,奉雷版召贺曰:“帝成白玉楼,立召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一鉴亡

魏征卒,帝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照妍媸;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月犯少微

谢敷隐居剡中。时月犯少微,占云“处士当之”。吴国戴逵名重于敷,甚以为忧。俄而敷死,时人语曰:“吴中高士,求死不得。”

岁在龙蛇

郑玄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明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岁,知命当终。谶云:“岁在龙蛇贤人嗟。”

梦书白驹

杜牧之梦书“白驹”字,或曰:“过隙也”。俄而悉毁其所为文章诗籍,果卒。

一朝千古

唐薛收卒,秦王曰:“吾与伯褒共军旅,岂期一朝成千古也!”

脱骖

孔子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脱骖而赙之。

麦舟

范尧夫舟有麦五百斛,悉与故人石曼卿,以助其葬。

生刍一束

郭林宗有母忧,徐穉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闾前而去之。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有何德足以当之?”

素车白马

范式巨卿、张劭元伯

相与为友。元伯卒。式梦劭呼曰:“巨卿,吾已某日死,某日葬”式驰往赴之。未及到而劭已发引。将至圹,而柩不前。其母曰:“元伯,岂有望耶?”停柩。移时,乃见素车白马,号哭而来。母曰:“是必范巨卿也。”式因执绋而引,其柩乃前。

归见父母

陈尧佐临终,自志其墓,曰:有宋颖川生尧佐,字希先,年八十二不为夭,官一品不为贱,卿相纳录不为辱祖,可归见父母栖神之域矣。

翁仲

《水经注》:鄗南千秋亭坛庙东枕道,有两石翁仲。山谷诗:“往者不可言,古怕守翁仲。

九京

文子曰:“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

佳城

汉滕公驾至东都门,马悲鸣不进。命掘之,得石※,有蝌蚪书云:“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曰,吁嗟滕公居此室。”公叹曰:“天乎!吾死,其安此乎?”后葬其处。

牛眠

晋陶侃,初家将葬,忽失一牛,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谓曰:“前冈见一牛,眠处,其地若葬,位极人臣。”侃寻牛得之,因葬焉。

寿藏

唐姚崇自立寿藏于万安山,兆曰:“安居穴以土为床,曰化台。”

挽歌

汉高帝时,田横死,从者不敢哭,随扳叙哀,故承以为挽歌。汉武时,李延年分为二:《薤露》,送王公贵客;《蒿里》,送士大夫庶人。

吊柳七

柳永死日,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郊外,每春月上冢,谓之“吊柳七”。

漆灯

唐沈彬居有一大树,尝曰:“吾死可葬于此。”既葬穴之,巧一古冢,其间一古灯,台上有漆篆文曰:“佳城今已开,虽开不葬埋。漆灯犹未灭,留待沈彬来。”

金粟冈

唐玄宗幸桥陵,见金粟冈有龙盘凤翥之势,谓侍臣曰:“吾千秋万岁后宜葬于此。”及升遐,群臣依旨葬焉。

马鬣封

《礼记》子夏曰:“昔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坊者矣,见若覆夏屋者矣,见若釜者矣,马鬣封之谓也。”

长夜室

东坡《赠章默》诗:“章子亲未葬,余生抱羸疾,朝吟噎邻里,夜泪腐菌席。愿求不毛田,亲筑长夜室。”

土馒头

范石湖《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诗:“家山随地可松楸,荷锸携壶似醉刘。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

要离冢

梁鸿卒,弟伯通等为求葬地,乃葬之要离冢傍。曰:“梁鸿高贤,要离烈士,政相类也。”后人遂以其所居名梁溪,今无锡是也。

玉钩斜

在吴公台下,隋炀帝葬宫人处也。唐窦巩《宫人斜》诗:“离宫路远北原斜,生死恩深不到家。云雨今归何处云?黄鹂飞上野棠花。”

葬龙耳

晋元帝闻郭璞为人葬坟地,微服往观,谓主人曰:“此葬龙角,必灭族。”主人曰:“璞云此是龙耳,三年当有天子至。”帝曰:“出天子耶?”曰:“非也,能致天子问耳。”

方相

《周礼》:方相氏殴罔象,好食亡者肝,而畏虎与柏,故墓上列柏树,路口置石虎,本此。

不慭遗一老

孔子卒,哀公诔之曰:“昊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子贡曰:“君其不没于鲁乎!”

五谷瓶

《丧服小记》:鲁哀公曰:“五谷囊起伯夷叔齐,不食粟而死,故作五谷囊。吾父食味含哺而死,何用此为?”今人遂为五谷瓶。

青蝇为吊客

虞翻字仲翔,放弃海南,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殁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

墓木拱

《左传》秦伯使谓褰叔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瓜奠

唐莱国公杜如晦薨,太宗诏虞世南制碑文。后因食瓜美,怆然悼之,遂辍食,遣使奠于灵座。

哀些

宋玉《招魂》曰:“光风转蕙,汜崇兰些。”(些,语词。宋玉《招魂》语末皆云“些”,故挽歌亦曰“哀些”。)

长眠

《广记》:郑尤路逢一冢,有二竹。郑为诗曰:“冢上两竿竹,风吹常袅袅。”冢中人续曰:“下有百年人,长眠不知晓。”

赙赗

赙,助也。赗,报也。所以助生送死,副至意也。货财曰赙,车马曰赗。玩好曰赠,衣服曰襚。

铭旌

铭,明也,以死者为不可别已,故以其旌识之。杜牧之诗云:“黄壤不沾新雨露,粉书空换旧铭旌。”

太公周公相嗣王,始作谥法。人主谥始黄帝。加谥至十数字,始唐玄宗。太子谥始申生。卿大夫谥始周。处士谥始陶弘景。公卿无爵而谥始王导。宦者谥、方伎谥,始北魏公卿大夫。祖父谥始元。妇人谥始穆天子谥盛妃。哀后谥始汉高祖尊母昭灵。公主谥始唐高祖谥女平阳公主昭。生而赐谥始卫侯赐北宫喜贞,析朱组成。私谥始黔娄。妇人私谥其夫始柳下惠。

窀穸

《左传》:获保首领以殁于地,惟是春秋窀穸之事。

襄事

《左传》: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礼也。

葛茀

《左传》:葬敬嬴。旱,无麻,用葛茀。

祖载

《白虎通》:祖载者,始载柩于庭,乘辆车而辞祖祢,故曰祖载。

命终

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在床曰尸,在棺曰柩。羽鸟曰降,曰足曰渍。死寇曰兵。

执绋

《礼记》:吊于葬者必执引,若从柩及圹皆执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礼乐部-礼制二-丧事-译文

丧礼

黄帝最早制作了棺材和外棺。周公制作了翣(一种丧礼用具)。周朝制作了俑(陪葬的陶俑)。虞卿制作了桐人(木制的人偶)。左伯枕制作了明衣(新衣服用来覆盖尸体)。史佚制作了下殇棺衣(用于未成年人的棺材)。夫差制作了冥帽,并开始使用面帛(覆盖面部的布)。夏朝制作了明器(陪葬的器物)。五代时期制作了灵座前的看果(祭祀用的水果)。舜制定了吊礼(吊唁的礼仪)。晋朝规定,吊唁的客人到丧家时要鸣鼓作为信号。巫咸制作了纸钱(称为寓钱)。汉朝铸造了神瘗钱(陪葬的钱币)。王玙开始在丧祭时焚烧纸钱。周朝制定了方相先驱(丧礼中的驱邪仪式)。汉朝制作了魌头(丧礼中的面具),俗称开路显道神。最早嫘祖在道路上死亡,嫫姆监护因此制定了相关礼仪。商朝开始制作铭旌(写有姓名的旗帜)。魏朝开始在铭旌上书写号。后汉开始制作墓碑,以便辨识文字。黄帝封京观,开始建造墓地。周公开始合葬。周桓王开始改葬。秦武公开始用人殉葬。宋文公开始用重器殉葬。秦朝称天子的墓为山。汉朝开始称为陵。汉文帝开始预先建造寿陵。少康封其子祀。禹开始设立守陵人。秦始皇制作了皇寝石麟、辟邪、兕马,臣下的石人、羊、虎、柱、罔象,据说它们喜欢吃死者的肝脏,因此制作了这些。宋真宗开始给民众提供义冢,并制定了漏泽园(公共墓地)。

服制

黄帝最早制定了丧礼。禹最早制定了五服(五种丧服)。尧最早规定了三年的丧期,父亲去世穿斩衰,母亲去世穿齐衰。唐武后规定,父亲在世时为母亲服丧三年,与父亲去世时相同。宋太祖规定,舅姑(公婆)去世服丧三年。周公规定,生母去世服齐衰三个月。鲁昭公规定,慈母(由其他妾抚养自己)去世服丧。唐玄宗增加了母党(母亲的亲属)的服丧规定。魏征规定,叔嫂之间服小功。戴德规定,朋友之间服缌麻。晋襄公规定,起复(重新任职)时,伯禽征讨徐戎时卒哭(丧礼中的一种仪式),汉唐沿用了这一规定。最早大臣夺情(因公务需要而不服丧)。汉元帝开始命令博士丁忧(服丧)。汉文帝开始易月(缩短丧期)。景帝规定三十六日释服(结束服丧)。唐肃宗规定二十七日之服。

丧礼五服

斩衰三年,儿子为父母服丧。女儿在室(未出嫁),以及已经许嫁但被休回家的人,与儿子的妻子相同。儿子为继母、慈母、养母服丧,儿子的妻子也相同。庶子为生母、嫡母服丧,庶子的妻子也相同。为人后者(过继的儿子)与妻子相同,嫡孙为祖父母、高曾祖父母服丧,承重(继承家业)时也相同。妻子为丈夫的妾服丧,与为家长服丧相同。

齐衰杖期

嫡子和众子为庶母服丧,他们的妻子也相同。儿子为嫁母、出母服丧;丈夫为妻子服丧;嫡孙在祖父在世时为祖母服丧,承重时也相同。

齐衰不杖期

祖父为嫡孙服丧,父母为嫡长子及嫡长子的妻子,以及众子、未出嫁的女儿、过继的儿子服丧。继母为长子服丧,众子侄为伯叔父母、亲兄弟及亲兄弟的未出嫁的女儿服丧。孙子为祖父母服丧,孙女在室(未出嫁)与出嫁时相同。为人后者(过继的儿子)为生父母服丧。女儿出嫁后为生父母服丧。妾为家长的正妻、家长的父母、家长的儿子及其所生的儿子服丧。

齐衰五月,曾孙为曾祖父母服丧,曾孙女也相同。齐衰三月,玄孙为高祖父母服丧,玄孙女也相同。

大功九月

祖父母为众孙服丧,孙女在室(未出嫁)也相同。父母为众子的妻子及已出嫁的女儿服丧。伯叔父母为侄子的妻子及已出嫁的侄女服丧。妻子为丈夫的祖父母、伯叔父母服丧。丈夫为人后(过继的儿子),妻子为丈夫的生父母服丧。

小功五月

为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再从兄弟、兄弟的妻子、祖为嫡孙的妻子、外祖父母、母亲的兄弟姊妹服丧。

缌麻三月

祖父为众孙的妻子服丧,曾祖父母为曾孙服丧,祖母为嫡孙服丧,众孙的妻子为乳母服丧,为妻子的父母、女婿、外孙、同堂兄弟的妻子服丧。

三父

同居的继父、不同居的继父、随母亲改嫁的继父。这些继父是指父亲去世后母亲再嫁他人并随去的,同居的有一年的服丧期,不同居的没有服丧期。随继母改嫁的继父,有齐衰杖期的服丧期。

八母

嫡母、继母、养母(从小过继给别人的)、慈母(生母去世后,父亲让其他妾抚养的)、嫁母(妾母因父亲去世再嫁他人的)、出母(亲生母亲被父亲休弃的)、庶母(父亲的妾所生的子女)、乳母(即奶母,也服缌麻)。

七出

无子、淫佚、不孝、多言、盗窃、妒忌、恶疾。三不去:与丈夫共同服丧三年;前贫贱后富贵;有所娶,无所归。

读礼

《曲礼》说:居丧未葬时读葬礼,既葬后读祭礼。

弥留

病重时,气息尚未断绝,眼睛不立即闭上,称为弥留。

属纩

属,付也。纩,绵也。因为绵轻而易动,所以放在口鼻上,以检验气息的有无。

易箦

曾子病重,曾元、曾申坐在他的脚边,童子坐在角落拿着蜡烛。童子说:“华丽而光滑,这是大夫的席子吗?”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赐给我的,我还没来得及更换。元,起来换席子!”大家扶起他换了席子,曾子回到席子上还未安定就去世了。

捐馆

《苏秦传》:奉阳君去世,捐弃馆舍而去。

鬼录

魏文帝《与吴质书》:往年疾病,亲友多遭灾祸,看到他们的名字,已经登上了鬼录。

就木

晋文公逃到狄国,娶了季隗,准备去齐国时,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回来你再嫁。”季隗回答说:“我再等二十五年再嫁,那时我已经老了。”

盖棺论定

晋刘毅说:“丈夫盖棺论定。”

修文郎

春秋时,苏韶去世后,他的弟弟苏节白天见到苏韶,于是问他幽冥之事。苏韶说:“颜回、卜商死后,都成了地下的修文郎。”

白玉楼

李贺将死时,有穿红衣的人骑着赤虬,拿着雷版召李贺说:“天帝建成了白玉楼,立刻召你去作记。天上很快乐,不苦。”

一鉴亡

魏征去世后,皇帝临朝叹息说:“以铜为镜,可以照见美丑;以人为镜,可以明白得失。……现在魏征去世,一镜亡矣。”

月犯少微

谢敷隐居在剡中。当时月亮侵犯少微星,占卜说“处士当之”。吴国的戴逵名声比谢敷大,非常担忧。不久谢敷去世,当时的人说:“吴中高士,求死不得。”

岁在龙蛇

郑玄梦见孔子告诉他说:“起来,起来,今年岁在辰,明年岁在巳。”醒来后,用谶语合岁,知道自己的命将终。谶语说:“岁在龙蛇贤人嗟。”

梦书白驹

杜牧梦见写“白驹”字,有人说:“这是过隙的意思。”不久他毁掉了自己所有的文章诗籍,果然去世了。

一朝千古

唐朝薛收去世后,秦王说:“我与伯褒共事军旅,没想到一朝成千古!”

脱骖

孔子遇到旧馆人的丧事,进去哀哭;出来后,让子贡脱下骖马(车旁的马)作为丧礼的资助。

麦舟

范尧夫的船上有五百斛麦子,全部给了故人石曼卿,以帮助他办理丧事。

生刍一束

郭林宗有母丧,徐穉去吊唁,放了一束生刍(青草)在门前然后离开。大家奇怪不知道原因。郭林宗说:“这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诗不是说:‘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我有什么德行足以当得起呢?”

素车白马

范式巨卿、张劭元伯

他们成为了朋友。元伯去世了。式梦见劭呼唤他说:“巨卿,我已经在某日去世,某日下葬。”式急忙赶去参加葬礼。还没到,劭的灵柩已经出发。快到墓地时,灵柩却不再前进。劭的母亲说:“元伯,难道还有什么期望吗?”于是停下灵柩。过了一会儿,只见一辆素车白马,号哭着而来。母亲说:“这一定是范巨卿。”式于是拉着灵柩的绳子引导,灵柩才继续前进。

回家见父母

陈尧佐临终前,自己写下了墓志铭,说:有宋颖川生尧佐,字希先,八十二岁不算早逝,官至一品不算低贱,卿相纳录不算辱没祖先,可以回家见父母栖神的地方了。

翁仲

《水经注》:鄗南千秋亭坛庙东枕道,有两尊石翁仲。山谷诗:“过去的事情无法言说,古人怕守翁仲。”

九京

文子说:“这是保全身体以追随先大夫于九京。”

佳城

汉滕公驾车到东都门,马悲鸣不前。命令挖掘,发现一块石头,上面有蝌蚪文字写着:“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唉,滕公居此室。”滕公叹息说:“天啊!我死后,会安葬在这里吗?”后来他葬在了那里。

牛眠

晋陶侃,家中准备下葬时,突然丢失了一头牛,不知去向。遇到一位老人,对他说:“前面山冈上有一头牛,躺卧的地方,如果葬在那里,会位极人臣。”陶侃找到牛后,便葬在了那里。

寿藏

唐姚崇在万安山自立寿藏,兆曰:“安居穴以土为床,曰化台。”

挽歌

汉高帝时,田横去世,随从不敢哭,只是扳叙哀思,因此成为挽歌。汉武帝时,李延年将其分为两首:《薤露》,送王公贵客;《蒿里》,送士大夫庶人。

吊柳七

柳永去世时,家中没有余财,一群妓女凑钱将他葬在郊外,每年春天上坟,称之为“吊柳七”。

漆灯

唐沈彬家有一棵大树,曾说:“我死后可以葬在这里。”下葬时,巧遇一座古墓,里面有一盏古灯,台上有漆篆文写着:“佳城今已开,虽开不葬埋。漆灯犹未灭,留待沈彬来。”

金粟冈

唐玄宗到桥陵,看到金粟冈有龙盘凤翥之势,对侍臣说:“我千秋万岁后应该葬在这里。”后来他去世,群臣依旨将他葬在那里。

马鬣封

《礼记》子夏说:“从前夫子说过,我见过封土像堂的,见过像坊的,见过像覆夏屋的,见过像釜的,这就是马鬣封。”

长夜室

东坡《赠章默》诗:“章子的亲人还未下葬,我余生抱病,早晨吟诗噎住邻里,夜晚泪水浸湿菌席。愿求一块不毛之地,亲自筑造长夜室。”

土馒头

范石湖《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诗:“家山随地可松楸,荷锸携壶似醉刘。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

要离冢

梁鸿去世,弟弟伯通等人为他寻找葬地,便将他葬在要离冢旁边。说:“梁鸿是高尚的贤人,要离是烈士,正好相配。”后人便以其所居之地命名为梁溪,今无锡是也。

玉钩斜

在吴公台下,隋炀帝葬宫人的地方。唐窦巩《宫人斜》诗:“离宫路远北原斜,生死恩深不到家。云雨今归何处云?黄鹂飞上野棠花。”

葬龙耳

晋元帝听说郭璞为人选坟地,微服前往观看,对主人说:“这是葬在龙角,必定灭族。”主人说:“郭璞说这是龙耳,三年内会有天子到来。”元帝说:“会出天子吗?”主人说:“不是,只是能引来天子询问。”

方相

《周礼》:方相氏驱逐罔象,喜欢吃亡者的肝,但害怕虎和柏树,所以墓上种柏树,路口放置石虎,源于此。

不慭遗一老

孔子去世,哀公悼念他说:“上天不怜悯,不留下一位老人,让我独自在位,孤独痛苦。唉,哀哉尼父!无法自律。”子贡说:“君主恐怕不会在鲁国善终吧!”

五谷瓶

《丧服小记》:鲁哀公说:“五谷囊起源于伯夷叔齐,他们不食粟而死,所以制作五谷囊。我父亲是食味含哺而死,何必用这个?”今人遂用五谷瓶。

青蝇为吊客

虞翻字仲翔,被流放到海南,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殁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

墓木拱

《左传》秦伯对褰叔说:“你知道什么?中寿,你墓上的树已经合抱了。”

瓜奠

唐莱国公杜如晦去世,太宗诏虞世南撰写碑文。后来因吃瓜美味,怆然悼念,于是停止进食,派遣使者奠祭于灵座。

哀些

宋玉《招魂》说:“光风转蕙,汜崇兰些。”(些,语词。宋玉《招魂》语末皆云“些”,故挽歌亦曰“哀些”。)

长眠

《广记》:郑尤路上遇到一座坟墓,有两根竹子。郑作诗说:“冢上两竿竹,风吹常袅袅。”坟墓中的人续道:“下有百年人,长眠不知晓。”

赙赗

赙,是帮助。赗,是报答。用来帮助生者送别死者,表达心意。货财叫赙,车马叫赗。玩好叫赠,衣服叫襚。

铭旌

铭,是明示,因为死者无法辨别,所以用旌旗来标识。杜牧之诗云:“黄壤不沾新雨露,粉书空换旧铭旌。”

太公周公相继辅佐嗣王,开始制定谥法。君主谥号始于黄帝。加谥至十数字,始于唐玄宗。太子谥号始于申生。卿大夫谥号始于周。处士谥号始于陶弘景。公卿无爵而谥号始于王导。宦者谥号、方伎谥号,始于北魏公卿大夫。祖父谥号始于元。妇人谥号始于穆天子谥盛妃。哀后谥号始于汉高祖尊母昭灵。公主谥号始于唐高祖谥女平阳公主昭。生而赐谥号始于卫侯赐北宫喜贞,析朱组成。私谥号始于黔娄。妇人私谥其夫始于柳下惠。

窀穸

《左传》:保全首领以殁于地,只是春秋窀穸之事。

襄事

《左传》:葬定公,下雨,无法完成襄事,这是礼制。

葛茀

《左传》:葬敬嬴。旱灾,没有麻,用葛茀代替。

祖载

《白虎通》:祖载,是开始将灵柩载于庭,乘车辞别祖祢,所以叫祖载。

命终

天子死叫崩,诸侯叫薨,大夫叫卒,士叫不禄,庶人叫死。在床上叫尸,在棺中叫柩。羽鸟叫降,足叫渍。死于寇叫兵。

执绋

《礼记》:吊唁葬者必须执引,如果跟随灵柩到墓地都要执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礼乐部-礼制二-丧事-注解

范巨卿:范巨卿是东汉时期的人物,以孝友著称,与元伯为友。元伯去世后,范巨卿在梦中得知元伯的死讯,便立即前往奔丧,表现出深厚的友情和对朋友的忠诚。

圹:圹指的是墓穴,是埋葬死者的地方。在中国古代,墓穴的选择和建造都非常讲究,认为墓地的风水会影响后代的命运。

柩:柩是指装有遗体的棺材,是丧葬仪式中的重要物品。在古代,柩的移动和安置都有严格的礼仪规定。

素车白马:素车白马是古代丧葬仪式中的一种象征,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尊重。素车指没有装饰的车辆,白马则象征纯洁和哀悼。

执绋:执绋是古代丧葬仪式中的一种礼仪,《礼记》中提到的“吊于葬者必执引,若从柩及圹皆执绋”表达了对丧葬仪式的尊重和对生死的思考。

九京:九京是古代对墓地的雅称,意指死者的归宿之地。文子所说的“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表达了对祖先的尊敬和追随。

佳城:佳城是指风水宝地,适合作为墓地。汉滕公的故事中,佳城被描述为一个吉祥的地方,预示着滕公的安息之地。

牛眠:牛眠是指墓地的一种风水现象,传说中牛眠之地适合埋葬,能够带来后代的富贵和荣耀。晋陶侃的故事中,牛眠之地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葬地。

寿藏:寿藏是指为自己预先准备的墓地,唐姚崇自立寿藏于万安山,表达了对生死的豁达和对后事的安排。

挽歌:挽歌是古代丧葬仪式中的哀歌,用于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和怀念。汉高帝时,田横死后,从者不敢哭,随扳叙哀,故承以为挽歌。

吊柳七:吊柳七是指对柳永的悼念,柳永是宋代著名的词人,死后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郊外,每春月上冢,谓之“吊柳七”。

漆灯:漆灯是古代墓中的一种器物,唐沈彬的故事中,漆灯象征着墓地的神秘和古老,预示着沈彬的归宿。

金粟冈:金粟冈是唐代的一个地名,唐玄宗认为此地有龙盘凤翥之势,适合作为自己的墓地。

马鬣封:马鬣封是古代对墓地的一种称呼,意指墓地的形状像马鬣一样。《礼记》中提到的马鬣封,表达了对墓地的尊重和礼仪。

长夜室:长夜室是指墓地,东坡《赠章默》诗中的“长夜室”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死的思考。

土馒头:土馒头是对墓地的一种比喻,范石湖《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诗中的“土馒头”表达了对生死的豁达和对墓地的淡然。

要离冢:要离冢是梁鸿的墓地,梁鸿是东汉时期的高贤,要离是春秋时期的烈士,后人将梁鸿葬于要离冢旁,以示对两位贤士的尊敬。

玉钩斜:玉钩斜是隋炀帝葬宫人的地方,唐窦巩《宫人斜》诗中的“玉钩斜”表达了对宫人命运的哀叹和对生死的感慨。

葬龙耳:葬龙耳是晋元帝时期的一个风水传说,郭璞为人葬坟地,认为此地是龙耳,预示着将有天子问询。

方相:方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好食亡者肝,而畏虎与柏,故墓上列柏树,路口置石虎,以驱邪避凶。

不慭遗一老:不慭遗一老是孔子去世后,鲁哀公对他的悼词,表达了对孔子的尊敬和对失去贤者的悲痛。

五谷瓶:五谷瓶是古代丧葬仪式中的一种器物,鲁哀公认为五谷囊起伯夷叔齐,不食粟而死,故作五谷囊,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

青蝇为吊客:青蝇为吊客是虞翻的自我比喻,表达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死的淡然。

墓木拱:墓木拱是《左传》中的一句话,秦伯使谓褰叔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表达了对褰叔的轻视和对生死的思考。

瓜奠:瓜奠是唐太宗对杜如晦的悼念,因食瓜美,怆然悼之,遂辍食,遣使奠于灵座,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

哀些:哀些是宋玉《招魂》中的语词,用于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

长眠:长眠是对逝者的比喻,郑尤路逢一冢,有二竹,郑为诗曰:“冢上两竿竹,风吹常袅袅。”冢中人续曰:“下有百年人,长眠不知晓。”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死的思考。

赙赗:赙赗是古代丧葬仪式中的一种礼仪,赙指助丧,赗指报丧,用于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者的安慰。

铭旌:铭旌是古代丧葬仪式中的一种旗帜,用于标识死者的身份和地位,杜牧之诗云:“黄壤不沾新雨露,粉书空换旧铭旌。”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死的思考。

谥:谥是古代对死者的一种尊称,用于表达对逝者的尊敬和怀念。谥法始于太公周公,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复杂的礼仪制度。

窀穸:窀穸是古代对墓地的雅称,《左传》中提到的“获保首领以殁于地,惟是春秋窀穸之事”表达了对墓地的尊重和对生死的思考。

襄事:襄事是古代丧葬仪式中的一种礼仪,《左传》中提到的“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礼也”表达了对丧葬仪式的尊重和对生死的思考。

葛茀:葛茀是古代丧葬仪式中的一种替代品,《左传》中提到的“葬敬嬴。旱,无麻,用葛茀”表达了对丧葬仪式的灵活处理和对生死的思考。

祖载:祖载是古代丧葬仪式中的一种礼仪,《白虎通》中提到的“祖载者,始载柩于庭,乘辆车而辞祖祢,故曰祖载”表达了对丧葬仪式的尊重和对生死的思考。

命终:命终是古代对死亡的一种称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表达了对不同身份死者死亡的不同称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礼乐部-礼制二-丧事-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和典故,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生死、丧葬仪式的深刻理解和复杂情感。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风水观念、友情、忠诚以及对生死的思考。

首先,范巨卿与元伯的故事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朋友的忠诚。范巨卿在梦中得知元伯的死讯后,立即前往奔丧,甚至在元伯的棺材无法前进时,亲自执绋牵引,表现出对朋友的最后送别和哀悼。这种友情超越了生死,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友情的重视和对朋友的忠诚。

其次,九京、佳城、牛眠等典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墓地的重视和对风水的信仰。九京是对墓地的雅称,佳城则是指风水宝地,适合作为墓地。牛眠之地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葬地,能够带来后代的富贵和荣耀。这些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墓地的尊重,也反映了他们对风水的信仰和对后代的期望。

再次,挽歌、吊柳七、漆灯等典故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挽歌是古代丧葬仪式中的哀歌,用于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和怀念。吊柳七是对柳永的悼念,柳永是宋代著名的词人,死后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郊外,每春月上冢,谓之“吊柳七”。漆灯则象征着墓地的神秘和古老,预示着沈彬的归宿。这些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逝者的哀悼,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死的思考和对生命的尊重。

最后,五谷瓶、青蝇为吊客、墓木拱等典故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生死的豁达和对命运的无奈。五谷瓶是古代丧葬仪式中的一种器物,用于表达对逝者的哀悼。青蝇为吊客是虞翻的自我比喻,表达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死的淡然。墓木拱是《左传》中的一句话,表达了对褰叔的轻视和对生死的思考。这些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生死的豁达,也反映了他们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生命的尊重。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和典故,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生死、丧葬仪式的深刻理解和复杂情感。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风水观念、友情、忠诚以及对生死的思考。这些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生死的尊重,也反映了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命运的思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礼乐部-礼制二-丧事》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76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