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物理部-饮食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物理部-饮食-原文

炙肉,以芝麻花为末,置肉上,则油不流。

糟蟹久则沙,见灯亦沙,用皂角一寸置瓶下,则不沙。

煮老鸡,以山楂煮即烂,或用白梅煮,亦妙。

枳实煮鱼则骨软,或用凤仙花子。

酱内生蛆,以马草乌碎切入之,蛆即死。

糟茄入石绿,切开不黑。

糟姜,瓶内安蝉,虽老姜亦无筋。

食蒜后,生姜、枣子同食少许,则不臭。

煮饭以盐硝入之,则各自粒而不粘。

米醋内入炒盐,则不生白衣。

用盐洗猪脏肚子则不臭。

腌鱼,用矾盐同腌,则去涎。

凡杂色羊肉入松子,则无毒。

藕皮和菱米同食,则甜而软。

芥辣,用细辛少许与蜜同研,则极辣。

晒胡芦干,以藁本汤洗过,不引蝇子。

杨梅核与西瓜子,用柿漆拌,晒干,则自开,只拣取仁。

鸭蛋以碙砂画花写字,候干,以头发灰汁洗之,则花直透内。

炒白果、栗子,放油纸在内,则皮自脱。

夏月鱼肉放香油,耐久不臭。

萝卜梗同煮银杏,则不苦。

煮芋,以灰煮之则酥。

煮藕,以柴灰煮之,则糜烂,另换水放糖。

榧子与蔗同食,其渣自软,与纸一般。

晒肉脯,以香油抹之,不引绳子。

食荔枝,多则醉;以壳浸水饮之则解。

腌鸭蛋,月半日做,则黄居中。

一云日中做。

韶粉去酒中酸味,赤豆炒热入之,亦好。

荷花蒂煮肉,精者浮,肥者沉。

鸭蛋以金刚根同煮,白皆红。

天落水做饭,白米变红,红米变白。

饮酒欲不醉,服硼砂末。

吃栗子,于生芽处咬破气,一口剥之,皮自脱。

竹叶与栗同食,无渣。

茄干灰可腌海蜇。

寸切稻草可煮臭肉,其臭皆入草内。

煮老鹅,就灶边取瓦一片同煮,即烂。

吃蟹后,以蟹脐洗手,则不腥。

豆油煮豆腐有味。

篱上旧竹篾缚肉煮,则速糜。

馄饨入香蕈在内不嗳。

食河豚罢,以萝卜煎汤涤器皿,即去其腥。

灯草寸断,收糖霜重间之为佳。

糖霜用新瓶盛贮,以竹箬纸包好,悬于灶上,两三年不溶。

糟姜入瓶中,糁少许熟栗子末于瓶口,则无滓。

糟姜时,底下用核桃肉数个,则姜不辣。

糟茄,须旋摘便糟,仍不去蒂萼为佳。

干蓼草上下覆铺,以贮糯米,则不蛀。

豆黄和松叶食之,甚美,可作避地计。

沙糖调水洗石耳,极光润。

食梅齿软,以梅叶嚼之,即止。

生甜瓜以鲞鱼骨刺之,经宿则熟。

伏中合酱与面,不生蛆。

收椒,带眼收,不带叶收,不变色。

日未出及已没下酱,不引蝇子。

醉中饮冷水,则手颤。

造酱之时,缸面用草乌头四个置其上,则免蝇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物理部-饮食-译文

烤肉时,将芝麻花磨成粉末,撒在肉上,这样油就不会流出来。

糟蟹放久了会变沙,见光也会变沙,如果在瓶底放一寸长的皂角,就不会变沙。

煮老鸡时,用山楂煮会变得很烂,或者用白梅煮,效果也很好。

用枳实煮鱼,鱼骨会变软,或者用凤仙花子也可以。

酱里生蛆时,将马草乌切碎放入,蛆就会死掉。

糟茄子时加入石绿,切开后不会变黑。

糟姜时,在瓶子里放一只蝉,即使是老姜也不会有筋。

吃完蒜后,吃一点生姜和枣子,就不会有臭味。

煮饭时加入盐硝,米饭会粒粒分明,不会粘在一起。

米醋里加入炒过的盐,就不会有白色浮沫。

用盐洗猪肚和猪肠,就不会有臭味。

腌鱼时,用矾和盐一起腌,可以去除鱼的腥味。

各种颜色的羊肉中加入松子,就不会有毒。

藕皮和菱米一起吃,味道会甜且软。

芥辣时,加入少许细辛和蜂蜜一起研磨,会变得非常辣。

晒葫芦干时,用藁本汤洗过,就不会招引苍蝇。

杨梅核和西瓜子用柿漆拌在一起,晒干后会自然裂开,只需挑出果仁。

鸭蛋用碙砂画花写字,等干了后用头发灰汁洗,花纹会透到蛋内。

炒白果和栗子时,放一张油纸在里面,果皮会自动脱落。

夏天鱼肉里放香油,可以保持长时间不臭。

萝卜梗和银杏一起煮,就不会有苦味。

煮芋头时,用灰煮会变得酥软。

煮藕时,用柴灰煮会变得糜烂,然后换水加糖。

榧子和甘蔗一起吃,渣滓会变得像纸一样软。

晒肉脯时,抹上香油,就不会招引绳子。

吃荔枝多了会醉,用荔枝壳泡水喝可以解醉。

腌鸭蛋时,在月半日做,蛋黄会居中。

有人说在中午做。

韶粉可以去除酒中的酸味,炒热的赤豆加入酒中也可以。

荷花蒂煮肉时,瘦肉会浮起来,肥肉会沉下去。

鸭蛋和金刚根一起煮,蛋白会变红。

用雨水做饭,白米会变红,红米会变白。

喝酒时不想醉,可以服用硼砂末。

吃栗子时,在生芽的地方咬破气,一口剥开,皮会自动脱落。

竹叶和栗子一起吃,不会有渣滓。

茄子干灰可以腌海蜇。

将稻草切成寸段煮臭肉,臭味会被稻草吸收。

煮老鹅时,在灶边取一片瓦一起煮,鹅肉会变得很烂。

吃完蟹后,用蟹脐洗手,就不会有腥味。

豆油煮豆腐会有香味。

用篱笆上的旧竹篾绑肉煮,肉会很快烂。

馄饨里加入香蕈,不会发酸。

吃完河豚后,用萝卜煎汤洗器皿,可以去除腥味。

将灯草切成寸段,放在糖霜中间保存效果最好。

糖霜用新瓶子装好,用竹箬纸包好,挂在灶上,两三年都不会融化。

糟姜时,在瓶口撒少许熟栗子末,就不会有渣滓。

糟姜时,瓶底放几个核桃肉,姜就不会辣。

糟茄子时,要趁新鲜摘下来就糟,最好不去蒂和萼。

用干蓼草上下铺好,储存糯米,就不会生虫。

豆黄和松叶一起吃,味道很好,可以作为避灾的食物。

用沙糖调水洗石耳,会变得非常光润。

吃梅子后牙齿会变软,嚼梅叶可以缓解。

生甜瓜用鲞鱼骨刺一下,放一晚上就会熟。

伏天做酱和面,不会生蛆。

收花椒时,带眼收,不带叶收,颜色不会变。

在太阳未出或已落时下酱,不会招引苍蝇。

醉酒时喝冷水,手会发抖。

做酱时,缸面上放四个草乌头,可以避免苍蝇和蚋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物理部-饮食-注解

芝麻花:芝麻的花,常用于烹饪中增添香气,具有独特的香味。

皂角:一种植物,其果实含有皂素,可用于清洁和防腐。

山楂:一种水果,常用于烹饪中使肉质变软,具有酸甜味。

白梅:未成熟的梅子,常用于烹饪中增添酸味。

枳实:枳树的果实,常用于中药,具有软化作用。

凤仙花子:凤仙花的种子,常用于烹饪中增添风味。

马草乌:一种植物,具有杀虫作用。

石绿:一种矿物,常用于防腐。

蝉:昆虫,常用于烹饪中增添风味。

盐硝:一种矿物盐,常用于烹饪中防止食物粘连。

矾盐:一种矿物盐,常用于腌制食品。

松子:松树的种子,常用于烹饪中增添风味。

菱米:菱角的种子,常用于烹饪中增添甜味。

细辛:一种中药,具有辛辣味。

藁本:一种植物,常用于烹饪中防腐。

柿漆:柿子的汁液,常用于烹饪中增添风味。

碙砂:一种矿物,常用于绘画和烹饪中。

香油:一种植物油,常用于烹饪中增添香气。

银杏:一种坚果,常用于烹饪中增添风味。

柴灰:木材燃烧后的灰烬,常用于烹饪中软化食物。

榧子:一种坚果,常用于烹饪中增添风味。

韶粉:一种矿物粉,常用于烹饪中去除酸味。

荷花蒂:荷花的茎,常用于烹饪中增添风味。

金刚根:一种植物,常用于烹饪中增添风味。

硼砂:一种矿物,常用于烹饪中防止醉酒。

竹叶:竹子的叶子,常用于烹饪中增添风味。

茄干灰:茄子干燥后的灰烬,常用于烹饪中防腐。

稻草:稻谷的茎,常用于烹饪中去除异味。

瓦片:一种建筑材料,常用于烹饪中软化食物。

蟹脐:螃蟹的腹部,常用于烹饪中去除腥味。

香蕈:一种食用菌,常用于烹饪中增添风味。

萝卜:一种蔬菜,常用于烹饪中去除腥味。

灯草:一种植物,常用于烹饪中增添风味。

糖霜:糖的结晶,常用于烹饪中增添甜味。

熟栗子末:熟栗子的粉末,常用于烹饪中增添风味。

核桃肉:核桃的果仁,常用于烹饪中增添风味。

干蓼草:一种植物,常用于烹饪中防腐。

豆黄:豆类的黄色部分,常用于烹饪中增添风味。

松叶:松树的叶子,常用于烹饪中增添风味。

石耳:一种食用菌,常用于烹饪中增添风味。

梅叶:梅树的叶子,常用于烹饪中去除酸味。

鲞鱼骨:鲞鱼的骨头,常用于烹饪中增添风味。

草乌头:一种植物,常用于烹饪中防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物理部-饮食-评注

这段古文详细记录了古代烹饪中的各种技巧和秘方,反映了古人对食物的精细处理和独特见解。这些技巧不仅展示了古人对食材的深刻理解,还体现了他们对食物保存和风味提升的智慧。

文中提到的许多食材和调料,如芝麻花、皂角、山楂、白梅等,都是古代常见的烹饪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反映了古代饮食文化与中医药学的紧密联系。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特殊的烹饪方法,如用皂角防止糟蟹变沙、用山楂煮老鸡使其变烂、用枳实煮鱼使鱼骨变软等。这些方法不仅展示了古人对食材特性的深刻理解,还体现了他们在烹饪中的创新精神。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一份珍贵的烹饪秘籍,更是一份反映古代饮食文化和生活智慧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些技巧和秘方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从而为现代烹饪提供借鉴和启示。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物理部-饮食》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74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