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诗词-原文
代羲如为长短句诗,汉武帝始为联句诗,曹植始为绝句诗,沉期始为律诗。
舜始为四言。汉唐山夫人始为三言诗。枚乘十九首始为五言诗。唐始为排句,宋始为集句。
颜延年、谢元晖始唱和,元微之、李白始唱和次韵,颜鲁公始押韵。
宋周颙始为四声切韵(又沉约《四声谱》、夏侯该《四声韵略》),唐孙始集为《唐韵》。
魏孙炎始为反切字(本西域二合音,如“不可”为“叵”,“而已”为“耳”之类)僧守温始为三十二字母。
乐府
汉武帝始郊庙燕射,咸着为篇章,无总众体。制乐府,本《骚》、《九歌》、《招魂》。
李延年始造乐府新声二十八解(本胡曲造),古为章,魏晋以来皆为解。
唐始变乐府为词调,宋始变词调为长短篇。
晋荀勖始为清商三调,本周房中为平调、清调、瑟调。汉房中为楚调。又侧调生于清调,总为相和调。
清商传江左,为梁宋新声,始尚辞(谓歌辞汉时但有其音耳。夷、伊、那、何之类则声也)。大曲有艳(在曲前),有趋有乱(在曲后)。隋炀帝始倚声命辞(或云起于唐之季世。王涯始曲中填辞一云张泌,然六朝已有之)。李白始为小辞。
诗体
严沧浪云:诗体始于国风、三颂、二雅,流为《离骚》,古乐古选(十九首)。后有建安体(汉万年曹氏父子及邺中七才子之诗)、黄初体(魏年号,与建安相接,其体一也、正始体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太康体(晋年号,左思、潘岳、二张、二陆之诗)、元嘉体(宋年号,颜、鲍、谢诸公之诗)、永明体(齐年号,齐诸公之诗)、齐梁体(通两朝而言之。杜云:“恐与齐梁作后尘”)、南北朝体(通魏周而言之,与齐梁一体也)、初唐体(谓袭陈隋之体)、盛唐体(开元、天宝之诗)、中唐体、晚唐体、宋元佑体(黄山谷、苏东坡、陈后山、刘后村、戴石斋之诗)。
《唐诗品汇》
总论曰: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中晚之不同。详而言之,贞观、永徽之时,虞世南、魏征诸公稍离旧习,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因加美丽,刘希夷、庭芝有闺帷之作,上官昭容有婉媚之姿,此初唐之制也。神龙以还,洎开元初,陈子昂古风雅正,李巨山峤文章宿老,沉佺期、宋之问之新声,苏颋、张说之大笔,此初唐之渐盛也。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白之飘逸,杜工部甫之沉郁,孟襄阳浩然之清雅,王右丞维之精爽,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隽拔,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雄快,此盛唐之盛者也。大历、真元间,则有韦苏州应物之澹雅,刘随州长卿之闲旷,钱起郎士元之清赡,皇甫冉曾之竞秀,秦公绪之山林,李从一嘉佑之台阁,此中唐之再盛也。下暨元和之际,则有柳愚溪宗元之超然复古,韩昌黎愈之博大沉雄。张籍、王建乐府得其故实,元、白叙事务得分明,与夫李贺、卢仝之鬼怪,孟郊、贾岛之瘦寒,此晚唐之变也。降而开元以后,则有杜牧之牧之豪纵,温飞卿庭筠之绮靡,李义山商隐之隐癖,许用晦晖之对偶,他若刘沧、马戴、李频、李群玉,此晚唐变态之极矣。
诗评
敖陶孙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鲍明远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谢康乐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陶彭泽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韦苏州如园客独茧,暗合音徽。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杜牧之如铜瓦走坡,骏马注坡。白乐天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着实。元微之如李龟年说天宝遗事,貌悴而神不伤。刘梦得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李太白如刘安鸡犬,遗响白云,核其归存,恍无定处。韩退之如囊沙背水,惟韩信独能。李长吉如武帝食露盘,无补多欲。孟东野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张籍如优工行乡,饮酬献秩,时有诙气。柳子厚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李义山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瓌妍,要非适用。本朝苏东坡如屈注天潢,倒连沧海,变眩百怪,终归浑雄。欧阳文忠如四瑚八琏,止可施之宗庙。王荆公如邓艾缒兵入蜀,要以险绝为功。黄山谷如陶弘景祗诏入官,析理谈玄,而松风之梦故在。梅圣俞如关河放溜,瞬息无声。秦少游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陈后山如九皋独唳,深林孤芳,冲寂自妍,不求识赏。韩子苍如梨园按乐,排比得伦。吕居仁如散圣安禅,自能奇逸。其它作者,未易殚陈。独唐杜工部,如周公制作,后世莫能拟议。语觉爽俊,而评似稳妥,惟少为宋人曲笔耳,故全录之。
苦吟
孟浩然眉毛尽落,裴佑至袖手皆穿,王维则走入醋瓮,皆苦于吟者。
警句
杨徽之能诗,太宗写其警句于御屏,僧文莹谓以天地浩露涤笔于金瓯雪盘,方与此诗神骨相投。
推敲
贾岛于京师驴背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既下“敲”字,又欲下“推”字,拣之未字,引手作推、敲势。时韩愈权京兆尹,岛不觉冲其前导。拥至尹前,具道所以。愈曰:“敲字佳矣。”与并辔归,为布衣交。
柏梁体
七言诗始于汉柏梁体。武旁作《柏梁台》,诏群臣能诗者得上座,凡七言,每句用韵,各述其事。
古锦囊
李贺工诗,每旦出,骑款段马,从小奴辈,背古锦囊,遇所得,即内之囊中。母见之曰:“是儿呕出心肝乃已!”
压倒元白
唐宝历中,杨嗣复大宴,元稹、白居易亦与赋诗,惟
杨汝士后成,最佳,元、白叹服。汝士醉归,语其子弟曰:“我今日压倒元白!”
诗中有画 王维工于诗画。东坡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枫落吴江泠 崔信明、郑世翼遇诸江中,世翼谓曰:“闻君有‘枫落吴江冷’之句,愿见其余。”信明欣乐,出众篇,翼览未终,曰:“所见不逮所闻!”投诸水,引舟遽去。
依样葫芦 宋陶久在词林,太祖曰:“颇闻翰林皆简旧本换词语,此俗谓之依样葫芦。”后陶榖作诗,书玉堂壁曰:“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卖平天冠 宋廖融精于诗学,多有生徒。太宗曰:“词赋策论取士,融生徒多引去。”融曰:“岂知今日之诗道,一似大市卖平天冠,并无人问。”
技痒 《懒真子》云:老杜哀郑虔诗,有“荟蕞何技痒”之句,谓人有技艺不能自忍,如人之搔痒也。
投溷 李贺有表兄与贺有笔砚之仇,恨贺傲。忽贺死,复绐取其稿,尽投溷中。
点金成铁 梁王籍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荆公改用其句曰:“一鸟不鸣山更幽。”山谷笑曰:“此点金成铁手也。”
易吾肝肠 张籍爱杜甫诗,取其集,焚取灰烬,副以膏密,顿饮之,曰:“令吾肚肠从此改易。”
贾岛佛 李洞慕贾浪仙诗,铸铜像事之如神,尝念贾岛佛。
偷诗 李衡初隐庐山,有窃其诗以登第者。衡后亦登第,见其人问曰:“‘一一鹤声飞上天’在否?”答曰:“此句知兄最惜,不敢偷。”衡曰:“犹可恕也。”
诋诗 张率年十六,作颂赋二千余首,虞讷见而诋之。率乃一旦焚毁,更为诗示之,托云沉约。讷更句句嗟称无字不妙。率曰:“此率作也。”讷惭而退。
爱杀诗人 唐宋之问爱刘希夷诗,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句,恳乞不与,之问怒以土囊压杀之。
出诗示人 殷浩少与桓温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曰:“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殷尝作诗示桓,桓玩侮之曰:“卿慎弗犯我,犯我,当出汝诗示人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诗词-译文
代羲如创作了长短句诗,汉武帝开始创作联句诗,曹植开始创作绝句诗,沉期开始创作律诗。
舜开始创作四言诗。汉朝的唐山夫人开始创作三言诗。枚乘的十九首诗开始创作五言诗。唐朝开始创作排句,宋朝开始创作集句。
颜延年、谢元晖开始唱和,元微之、李白开始唱和次韵,颜鲁公开始押韵。
宋朝的周颙开始创作四声切韵(还有沉约的《四声谱》、夏侯该的《四声韵略》),唐朝的孙开始集为《唐韵》。
魏国的孙炎开始创作反切字(原本是西域的二合音,如“不可”为“叵”,“而已”为“耳”之类),僧守温开始创作三十二字母。
乐府
汉武帝开始在郊庙燕射时创作篇章,没有总结各种体裁。制作乐府,原本是《骚》、《九歌》、《招魂》。
李延年开始创作乐府新声二十八解(原本是胡曲创作),古代为章,魏晋以来都为解。
唐朝开始将乐府变为词调,宋朝开始将词调变为长短篇。
晋朝的荀勖开始创作清商三调,本周房中为平调、清调、瑟调。汉朝房中为楚调。又侧调生于清调,总为相和调。
清商传到江左,成为梁宋新声,开始崇尚辞(说歌辞在汉朝时只有其音。夷、伊、那、何之类则是声)。大曲有艳(在曲前),有趋有乱(在曲后)。隋炀帝开始倚声命辞(有人说起于唐朝的季世。王涯开始在曲中填辞,有人说张泌,但六朝时已有)。李白开始创作小辞。
诗体
严沧浪说:诗体始于国风、三颂、二雅,流为《离骚》,古乐古选(十九首)。后来有建安体(汉朝万年曹氏父子及邺中七才子的诗)、黄初体(魏朝年号,与建安相接,其体一也、正始体魏朝年号,嵇、阮诸公的诗)、太康体(晋朝年号,左思、潘岳、二张、二陆的诗)、元嘉体(宋朝年号,颜、鲍、谢诸公的诗)、永明体(齐朝年号,齐诸公的诗)、齐梁体(通两朝而言之。杜云:“恐与齐梁作后尘”)、南北朝体(通魏周而言之,与齐梁一体也)、初唐体(说袭陈隋之体)、盛唐体(开元、天宝的诗)、中唐体、晚唐体、宋元佑体(黄山谷、苏东坡、陈后山、刘后村、戴石斋的诗)。
《唐诗品汇》
总论说: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中晚之不同。详而言之,贞观、永徽之时,虞世南、魏征诸公稍离旧习,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因加美丽,刘希夷、庭芝有闺帷之作,上官昭容有婉媚之姿,此初唐之制也。神龙以还,洎开元初,陈子昂古风雅正,李巨山峤文章宿老,沉佺期、宋之问之新声,苏颋、张说之大笔,此初唐之渐盛也。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白之飘逸,杜工部甫之沉郁,孟襄阳浩然之清雅,王右丞维之精爽,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隽拔,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雄快,此盛唐之盛者也。大历、真元间,则有韦苏州应物之澹雅,刘随州长卿之闲旷,钱起郎士元之清赡,皇甫冉曾之竞秀,秦公绪之山林,李从一嘉佑之台阁,此中唐之再盛也。下暨元和之际,则有柳愚溪宗元之超然复古,韩昌黎愈之博大沉雄。张籍、王建乐府得其故实,元、白叙事务得分明,与夫李贺、卢仝之鬼怪,孟郊、贾岛之瘦寒,此晚唐之变也。降而开元以后,则有杜牧之牧之豪纵,温飞卿庭筠之绮靡,李义山商隐之隐癖,许用晦晖之对偶,他若刘沧、马戴、李频、李群玉,此晚唐变态之极矣。
诗评
敖陶孙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鲍明远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谢康乐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陶彭泽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韦苏州如园客独茧,暗合音徽。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杜牧之如铜瓦走坡,骏马注坡。白乐天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着实。元微之如李龟年说天宝遗事,貌悴而神不伤。刘梦得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李太白如刘安鸡犬,遗响白云,核其归存,恍无定处。韩退之如囊沙背水,惟韩信独能。李长吉如武帝食露盘,无补多欲。孟东野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张籍如优工行乡,饮酬献秩,时有诙气。柳子厚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李义山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瓌妍,要非适用。本朝苏东坡如屈注天潢,倒连沧海,变眩百怪,终归浑雄。欧阳文忠如四瑚八琏,止可施之宗庙。王荆公如邓艾缒兵入蜀,要以险绝为功。黄山谷如陶弘景祗诏入官,析理谈玄,而松风之梦故在。梅圣俞如关河放溜,瞬息无声。秦少游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陈后山如九皋独唳,深林孤芳,冲寂自妍,不求识赏。韩子苍如梨园按乐,排比得伦。吕居仁如散圣安禅,自能奇逸。其它作者,未易殚陈。独唐杜工部,如周公制作,后世莫能拟议。语觉爽俊,而评似稳妥,惟少为宋人曲笔耳,故全录之。
苦吟
孟浩然眉毛尽落,裴佑至袖手皆穿,王维则走入醋瓮,皆苦于吟者。
警句
杨徽之能诗,太宗写其警句于御屏,僧文莹谓以天地浩露涤笔于金瓯雪盘,方与此诗神骨相投。
推敲
贾岛在京师驴背上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既下“敲”字,又欲下“推”字,拣之未字,引手作推、敲势。时韩愈权京兆尹,岛不觉冲其前导。拥至尹前,具道所以。愈曰:“敲字佳矣。”与并辔归,为布衣交。
柏梁体
七言诗始于汉柏梁体。武旁作《柏梁台》,诏群臣能诗者得上座,凡七言,每句用韵,各述其事。
古锦囊
李贺工诗,每旦出,骑款段马,从小奴辈,背古锦囊,遇所得,即内之囊中。母见之曰:“是儿呕出心肝乃已!”
压倒元白
唐宝历中,杨嗣复大宴,元稹、白居易亦与赋诗,惟
杨汝士后来成就最高,元稹和白居易都对他赞叹不已。杨汝士醉酒回家后,对他的子弟说:“我今天压倒了元稹和白居易!”
王维擅长诗歌和绘画。苏东坡说:“品味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观赏王维的画,画中有诗。”
崔信明和郑世翼在江中相遇,郑世翼对崔信明说:“听说你有‘枫落吴江冷’这句诗,我想看看其他的作品。”崔信明高兴地拿出自己的诗作,郑世翼还没看完就说:“所见不如所闻!”然后把诗稿扔进水里,迅速驾船离开。
宋陶久在翰林院,太祖说:“听说翰林们都喜欢用旧本子换词语,这就是俗话说的‘依样画葫芦’。”后来陶榖写了一首诗,写在玉堂的墙壁上:“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宋廖融精通诗学,有很多学生。太宗说:“通过词赋策论选拔人才,廖融的学生大多离开了。”廖融说:“谁知道今天的诗道,就像大街上卖平天冠一样,根本没人问津。”
《懒真子》中说:杜甫哀悼郑虔的诗中,有“荟蕞何技痒”的句子,意思是人有技艺却不能自控,就像人忍不住要搔痒一样。
李贺有个表兄,与李贺有笔砚之仇,恨李贺傲慢。李贺突然去世后,表兄骗取了李贺的手稿,全部扔进了厕所。
梁王籍的诗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安石改用了这句诗,说:“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笑着说:“这是点金成铁的手法啊。”
张籍非常喜欢杜甫的诗,他拿了杜甫的诗集,烧成灰烬,混合蜂蜜喝下去,说:“让我的肚肠从此改变。”
李洞非常仰慕贾岛的诗,他铸造了贾岛的铜像,像对待神明一样供奉,常常念诵贾岛的诗。
李衡最初隐居在庐山,有人偷了他的诗去考中进士。后来李衡也考中了进士,见到那个人时问:“‘一一鹤声飞上天’这句诗还在吗?”那人回答说:“这句诗知道您最珍惜,不敢偷。”李衡说:“还可以原谅。”
张率十六岁时,写了二千多首颂赋,虞讷看到后批评了他。张率于是把诗稿全部烧掉,重新写诗给虞讷看,假托是沈约的作品。虞讷看了后,句句称赞,说没有一个字不好。张率说:“这是我写的。”虞讷羞愧地离开了。
唐宋之问非常喜欢刘希夷的诗,尤其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恳求刘希夷不要给别人,刘希夷不同意,唐宋之问愤怒地用土囊压死了他。
殷浩年轻时与桓温齐名,两人常有竞争之心。桓温问殷浩:“你比我如何?”殷浩说:“我和我自己相处久了,宁愿做我自己。”殷浩曾经写了一首诗给桓温看,桓温嘲笑他说:“你小心不要冒犯我,冒犯我,我就把你的诗拿出来给别人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诗词-注解
代羲如:传说中的古代帝王,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始祖之一,与伏羲、神农并称为三皇。
汉武帝:西汉时期的皇帝,名刘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对文化和艺术有重要贡献。
曹植: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曹操之子,以才华横溢著称,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
沉期:唐代诗人,以律诗著称,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舜: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五帝之一,以德行著称,被视为中华文化的典范。
汉唐山夫人:汉代女性诗人,以三言诗著称,具体生平不详。
枚乘:西汉时期的文学家,以《七发》等作品闻名,是汉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颜延年: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与谢元晖并称“颜谢”,以唱和诗著称。
谢元晖: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与颜延年并称“颜谢”,以唱和诗著称。
元微之:唐代诗人元稹的字,与白居易并称“元白”,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以豪放飘逸的诗风著称。
颜鲁公: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尊称,以书法和诗文著称。
周颙:南朝宋时期的音韵学家,著有《四声切韵》,对汉语音韵学有重要贡献。
沉约: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著有《四声谱》,对汉语音韵学有重要影响。
夏侯该:南朝梁时期的音韵学家,著有《四声韵略》,对汉语音韵学有重要贡献。
孙炎:三国时期魏国的音韵学家,首创反切法,对汉语音韵学有重要影响。
僧守温:唐代僧人,音韵学家,首创三十二字母,对汉语音韵学有重要贡献。
乐府:汉代设立的官方音乐机构,负责采集民间歌谣和创作宫廷音乐,后泛指乐府诗。
李延年:汉代音乐家,曾为汉武帝创作新声二十八解,对乐府音乐有重要贡献。
荀勖:晋代音乐家,首创清商三调,对古代音乐有重要影响。
严沧浪:宋代文学评论家,著有《沧浪诗话》,对诗歌理论有重要贡献。
建安体:指汉末建安时期的诗歌风格,以曹氏父子及邺中七才子的作品为代表。
黄初体:指魏国黄初年间的诗歌风格,与建安体相近,以嵇康、阮籍等人的作品为代表。
太康体:指晋代太康年间的诗歌风格,以左思、潘岳等人的作品为代表。
元嘉体:指南朝宋元嘉年间的诗歌风格,以颜延之、鲍照等人的作品为代表。
永明体:指南朝齐永明年间的诗歌风格,以谢朓、沈约等人的作品为代表。
齐梁体:指南朝齐梁时期的诗歌风格,以绮丽婉约著称。
南北朝体:指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风格,融合了南北文化的特点。
初唐体:指唐代初期的诗歌风格,以王勃、杨炯等人的作品为代表。
盛唐体:指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诗歌风格,以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为代表。
中唐体:指唐代大历、贞元年间的诗歌风格,以韦应物、刘长卿等人的作品为代表。
晚唐体:指唐代元和以后的诗歌风格,以李商隐、杜牧等人的作品为代表。
宋元佑体:指宋代元佑年间的诗歌风格,以苏轼、黄庭坚等人的作品为代表。
敖陶孙:宋代文学评论家,著有《诗评》,对诗歌评论有重要贡献。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与王维并称“王孟”。
贾岛:唐代诗人,以苦吟著称。
柏梁体:指汉代柏梁台诗会所创的七言诗体,每句用韵,各述其事。
李贺:唐代诗人,以奇诡诗风著称。
压倒元白:指唐代诗人杨嗣复在宴会上赋诗,压倒元稹、白居易,成为佳话。
杨汝士:唐代诗人,以诗才著称,与元稹、白居易齐名。
元、白:指元稹和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与杨汝士并称。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以山水诗和画闻名。
东坡:即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对王维的诗画有高度评价。
崔信明:唐代诗人,以‘枫落吴江冷’一句闻名。
郑世翼:唐代文人,与崔信明有过交往。
陶榖:宋代文人,曾任翰林学士,以诗文著称。
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
廖融:宋代诗人,以诗学闻名。
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宋朝第二位皇帝。
老杜:指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郑虔:唐代文人,与杜甫有交往。
王籍:南朝梁代诗人。
王荆公:指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山谷:指黄庭坚,北宋诗人、书法家。
张籍:唐代诗人,以诗文著称。
李洞:唐代诗人,崇拜贾岛。
李衡:唐代诗人,曾隐居庐山。
张率:南朝梁代文人,以诗文著称。
虞讷:南朝梁代文人,与张率有过交往。
唐宋之问:唐代诗人,与刘希夷有过交往。
刘希夷:唐代诗人,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句闻名。
殷浩: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与桓温齐名。
桓温: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与殷浩齐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诗词-评注
这段文字详细梳理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从传说中的代羲如到唐代的李白、杜甫,再到宋代的苏轼、黄庭坚,展现了诗歌形式的演变和风格的多样化。通过对不同时期诗体和诗人的描述,可以看出中国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体诗到律诗、绝句的逐步发展过程。
文中提到的“乐府”部分,揭示了汉代乐府诗的起源和发展,特别是李延年创作的“新声二十八解”,标志着乐府音乐从民间歌谣向宫廷音乐的转变。乐府诗不仅保留了民间歌谣的质朴,还融入了宫廷音乐的典雅,成为汉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诗体部分,严沧浪的论述系统地总结了从《诗经》到唐代的诗歌风格演变,尤其是对建安体、黄初体、太康体等不同时期诗体的分析,展示了诗歌风格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建安体以慷慨悲凉著称,反映了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黄初体则延续了建安体的风格,但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太康体则以华丽辞藻和精巧结构为特点,体现了晋代文学的繁荣。
敖陶孙的“诗评”部分,通过对历代诗人的点评,展现了不同诗人的独特风格。例如,魏武帝曹操被比作“幽燕老将”,突出了其诗歌中的雄浑气势;曹植则被比作“三河少年”,强调了其诗歌中的风流自赏。这些点评不仅生动形象,还深刻揭示了每位诗人的艺术特色。
此外,文中提到的“苦吟”和“推敲”典故,反映了古代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孟浩然、贾岛等诗人为了追求完美的诗句,不惜付出极大的努力,甚至“眉毛尽落”或“袖手皆穿”,这种对艺术的执着精神令人敬佩。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是一部简明的中国诗歌发展史,还通过具体的诗人和作品,展现了诗歌艺术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通过对不同时期诗体和风格的梳理,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演变轨迹,感受到诗歌与时代、文化的紧密联系。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小故事,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他们之间的交往与竞争。杨汝士的‘压倒元白’之语,反映了诗人之间的自信与较量;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则体现了诗画艺术的交融与互通。崔信明的‘枫落吴江冷’一句,虽被郑世翼贬低,却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捕捉与独特表达。陶榖的‘依样葫芦’则讽刺了文人创作中的模仿与缺乏创新。廖融的‘卖平天冠’则揭示了当时诗道的衰落与文人的无奈。杜甫的‘技痒’一词,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技艺的热爱与追求。李贺的‘投溷’则反映了文人之间的恩怨与嫉妒。王籍的‘点金成铁’则批评了王安石对诗句的改动,认为其破坏了原诗的意境。张籍的‘易吾肝肠’则表达了对杜甫诗歌的极度崇拜与热爱。贾岛的‘贾岛佛’则体现了李洞对贾岛诗歌的崇拜与敬仰。李衡的‘偷诗’则揭示了文人之间的抄袭与竞争。张率的‘诋诗’则反映了文人之间的批评与自我反省。唐宋之问的‘爱杀诗人’则揭示了文人之间的嫉妒与仇恨。殷浩的‘出诗示人’则反映了文人之间的竞争与自尊。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才华与个性,也反映了他们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与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