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歌赋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歌赋-原文

古歌谣

伏羲氏有网罟之歌,始为歌。

葛天氏操牛尾,投足,歌八阕,始分阕。

孔甲作《破斧》之歌,始为东音。

涂山氏(禹妃)歌侯人,始为周南、召南。

有氏感飞燕,始为北音。

周昭王时,西瞿徙宅西河,始为西音。(今歌曲统谓南北音。凉州、伊州、甘州、渭州皆西音,并为北歌曲。)

鼓吹

黄帝命岐伯为鼓吹。

凯歌,汉为铙歌,本鼓吹。

相和歌

汉始有杂歌、艳歌、倚歌、蹈歌,始为相和歌,本讴谣丝竹相和,执节而歌。

乐府采诗

汉武帝立乐府采诗,夜诵则有赵代秦楚之讴,始以声为主尚歌。

白纻歌

梁武帝本吴歌《白纻》,始改子夜吴声四时歌。

薤露蒿里

田横从者始为《薤露》、《蒿里》歌。

魏缪袭始以挽歌为辞。

郊祀歌

三言四言。

谢庄歌五帝,三言九言,依五行数。

汉歌篇八句转韵。

张华、夏侯湛两三韵转。

傅玄改韵颇数。

王韶之、颜延之始四句转韵,赊促得中。

铙吹

唐柳子厚作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歌唐战功。

檀来歌

周世宗南征军士作《檀来歌》,声闻数十里。

阳春白雪

《文选》:客有歌于郢中者,始为《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数千人。

为《向阳薤露》,和者数百人。

为《阳春》、《白雪》,和者数十人。

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和者不过数人。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填词柳三变

柳耆卿为屯田员外郎,初名三变,自作词云:“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后有荐于朝者,仁宗曰:“此人风前月下,且去填词。”

由是不得志。

自称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纂组成文

司马相如曰: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

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也。

登高作赋

古者登高能赋,山川能祭,师旅能御,丧纪能诔,作器能铭,则可以为大夫矣。

五经鼓吹

孙绰博学,善属文,绝重张衡、左思赋,每云:“《三都》、《二京》,五经鼓吹。”

雕虫小技

或问扬子云曰:“吾子少而好赋?”

曰:“然。童子雕虫篆刻。”

既而曰:“壮夫不为也。”

风送滕王阁

都督阎伯岐修滕王阁,落成设宴,属婿吴子章预作《滕王阁赋》,出以夸客。

王勃自马当顺风行七百余里,至南昌与宴。

及逊作赋,受笔札而不辞。

都督大怒,命吏伺其落句即报。

至“落霞秋水”句,都督曰:“此天才也!”

命其婿辍笔。

张融海赋

张融为《海赋》,徐凯之曰:“卿此赋实超玄虚,但不道盐耳。”

融即援笔增曰:“漉沙构白,熬波出素。积雪中春,飞霜暑路。”

木华海赋

木华作《海赋》,思路偶涩,或告之曰:“何不于海之上下四旁言之?”

华因其言,《海赋》遂成。

八叉手

温庭筠工赋,每人试作赋,八叉手而八韵成。

又言庭筠作赋,未尝起草,一吟一韵,场中号温八吟,亦号温八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歌赋-译文

古歌谣

伏羲氏创作了网罟之歌,这是最早的歌谣。

葛天氏手持牛尾,踏着脚步,唱了八阕歌,这是最早的分阕歌谣。

孔甲创作了《破斧》之歌,这是最早的东音。

涂山氏(禹的妃子)唱了《侯人》之歌,这是最早的周南、召南。

有氏因感飞燕而创作了北音。

周昭王时,西瞿迁居西河,创作了西音。(现在的歌曲统称为南北音。凉州、伊州、甘州、渭州的歌曲都是西音,并且是北方的歌曲。)

鼓吹

黄帝命令岐伯创作鼓吹音乐。

凯歌,汉代的铙歌,原本是鼓吹音乐。

相和歌

汉代开始有杂歌、艳歌、倚歌、蹈歌,这是最早的相和歌,原本是讴谣和丝竹乐器的合奏,手持节拍而唱。

乐府采诗

汉武帝设立乐府采集民间诗歌,夜晚诵读时则有赵、代、秦、楚的讴歌,开始以声音为主,崇尚歌唱。

白纻歌

梁武帝原本是吴歌《白纻》,开始改编为子夜吴声四时歌。

薤露蒿里

田横的随从创作了《薤露》、《蒿里》之歌。

魏国的缪袭开始用挽歌作为辞章。

郊祀歌

三言四言。

谢庄歌颂五帝,用三言九言,依据五行之数。

汉代的歌篇每八句转韵。

张华、夏侯湛每两三韵转一次。

傅玄改韵的次数较多。

王韶之、颜延之开始每四句转韵,节奏适中。

铙吹

唐代的柳子厚创作了十二篇铙歌鼓吹曲,歌颂唐朝的战功。

檀来歌

周世宗南征时,军士创作了《檀来歌》,声音传遍数十里。

阳春白雪

《文选》中记载:有客人在郢中唱歌,开始唱《下里》、《巴人》,国内有数千人跟着唱。

唱《向阳薤露》时,有数百人跟着唱。

唱《阳春》、《白雪》时,只有数十人跟着唱。

引商刻羽,夹杂流征,跟着唱的人不过数人。

曲调越高,跟着唱的人越少。

填词柳三变

柳耆卿担任屯田员外郎,原名三变,自己作词说:“才子词人,自然是白衣卿相。”

后来有人推荐他入朝,仁宗说:“这个人在风前月下,还是去填词吧。”

因此他不得志。

他自称奉圣旨填词的柳三变。

纂组成文

司马相如说:将纂组合成为文,排列锦绣作为质地,一经一纬,一宫一商,这是赋的痕迹。

赋家的心,包括宇宙,总揽人物,这是从内心得到的,无法传授。

登高作赋

古代的人登高能作赋,祭祀山川,指挥军队,处理丧事能写诔文,制作器物能写铭文,这样就可以成为大夫了。

五经鼓吹

孙绰博学,擅长写文章,非常推崇张衡、左思的赋,常说:“《三都》、《二京》,是五经的鼓吹。”

雕虫小技

有人问扬子云:“你年轻时喜欢写赋吗?”

他说:“是的。小时候喜欢雕虫篆刻。”

然后又说:“壮年时就不做了。”

风送滕王阁

都督阎伯岐修建滕王阁,落成时设宴,让女婿吴子章预先作《滕王阁赋》,拿出来向客人炫耀。

王勃从马当顺风航行七百多里,到南昌参加宴会。

轮到他作赋时,他接过笔和纸毫不推辞。

都督大怒,命令官吏等他写完一句就报告。

当写到“落霞秋水”这句时,都督说:“这是天才啊!”

命令他的女婿停止写作。

张融海赋

张融创作《海赋》,徐凯之说:“你这篇赋确实超越了玄虚,但没有提到盐。”

张融立刻提笔补充道:“漉沙构白,熬波出素。积雪中春,飞霜暑路。”

木华海赋

木华创作《海赋》时,思路偶尔阻塞,有人告诉他:“为什么不从海的上下四旁来写呢?”

木华按照这个建议,《海赋》就完成了。

八叉手

温庭筠擅长写赋,每次参加考试作赋,八叉手就能完成八韵。

又有人说温庭筠作赋时,从不打草稿,一吟一韵,考场中称他为温八吟,也叫温八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歌赋-注解

伏羲氏: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始祖之一,相传他发明了网罟,教人渔猎。

葛天氏: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相传他创造了八阕之歌,标志着古代音乐的初步发展。

孔甲:夏朝的一位君主,相传他创作了《破斧》之歌,标志着东音的开始。

涂山氏:大禹的妻子,相传她创作了《侯人》之歌,标志着周南、召南音乐的开始。

有氏:古代传说中的部落,相传他们因感飞燕而创作了北音。

西瞿:周昭王时期的人物,相传他迁徙到西河,标志着西音的开始。

鼓吹:古代的一种音乐形式,黄帝命岐伯创作鼓吹,后来成为凯歌和铙歌的基础。

相和歌:汉代的一种音乐形式,结合了杂歌、艳歌、倚歌和蹈歌,标志着相和歌的开始。

乐府采诗:汉武帝设立乐府,采集民间诗歌,标志着以声为主的音乐形式的开始。

白纻歌:梁武帝根据吴歌《白纻》改编的音乐,标志着子夜吴声四时歌的开始。

薤露蒿里:田横的从者创作的挽歌,后来被魏缪袭用作挽歌的辞。

郊祀歌:古代祭祀时使用的音乐,形式多样,包括三言、四言、五言等。

铙吹:唐代柳子厚创作的鼓吹曲,歌颂唐朝的战功。

檀来歌:周世宗南征时军士创作的歌曲,声音传播数十里。

阳春白雪:古代音乐中的高雅曲目,和者甚少,象征着曲高和寡。

柳三变:宋代词人柳永的别称,因不得志而自称“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纂组成文:司马相如提出的文学创作理论,强调赋的创作需要精心组织和构思。

登高作赋:古代文人的一种传统,登高时能作赋,象征着文人的才华和地位。

五经鼓吹:孙绰对张衡、左思赋的评价,认为它们是五经的鼓吹。

雕虫小技:扬雄对自己年轻时好赋的自嘲,认为赋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

风送滕王阁:王勃在滕王阁落成宴会上即兴创作《滕王阁赋》的故事,展现了他的天才。

张融海赋:张融创作的《海赋》,因徐凯之的建议而增补了关于盐的内容。

木华海赋:木华创作的《海赋》,因思路偶涩而受到启发,最终完成。

八叉手:温庭筠作赋的才能,八叉手而八韵成,被誉为温八吟或温八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歌赋-评注

这段古文详细记录了中国古代音乐和文学的发展历程,从伏羲氏、葛天氏到唐代的柳子厚、宋代的柳永,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音乐和文学形式的演变。

伏羲氏和葛天氏作为中华文明的始祖,他们的音乐创作标志着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孔甲、涂山氏、有氏和西瞿的音乐创作则进一步丰富了古代音乐的形式和内容。

鼓吹、相和歌、乐府采诗等音乐形式的出现,反映了汉代音乐的多样性和繁荣。白纻歌、薤露蒿里、郊祀歌等则展示了不同场合和用途的音乐形式。

唐代的铙吹、檀来歌以及宋代的阳春白雪、柳三变的词作,体现了音乐和文学在唐宋时期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柳三变的词作,虽然不得志,但其作品却广为流传,成为宋代词坛的重要代表。

司马相如的“纂组成文”理论,强调了赋的创作需要精心组织和构思,这一理论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登高作赋的传统则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地位。

孙绰对张衡、左思赋的评价,认为它们是五经的鼓吹,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文学作品的重视和推崇。扬雄的“雕虫小技”则体现了文人对自身创作的反思和自嘲。

王勃在滕王阁落成宴会上即兴创作《滕王阁赋》的故事,展现了其天才和文学才华。张融和木华的《海赋》则展示了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灵感。

温庭筠的“八叉手”作赋才能,被誉为温八吟或温八叉,体现了其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才能和独特风格。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中国古代音乐和文学的发展历程,还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文人的才华和创作风格,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歌赋》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67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