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文具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文具-原文

舜始造羊毛笔,鹿毛为柱。蒙恬始造兔毫笔,狐狸毛为柱。

《毛颖传》:毛颖,中山人,蒙恬载以归,始皇封诸管城,号“管城子”,累拜中书令,呼为“中书君”。

蒙恬取中山兔毫造笔。右军《笔经》:诸郡毫,惟赵国中山山兔肥而毫长可用,须在仲秋月收之,先用人发杪数茎,杂青羊毛并兔毛,裁令齐平,以麻纸裹至根令治;次取上毫薄薄布柱上,令柱不见。恬始造笔,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皮为被,所谓苍毫。

《五代史》:弘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戟,若毛锥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无毛锥子,军赋何从集乎?”肇默然。

晋王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武帝崩,哀策谥议,皆珣所草。

王羲之得用笔法于白云先生,先生遗之鼠须笔。张芝、钟繇亦皆用鼠须笔,笔锋强劲,有锋芒。

岭外少兔,以鸡雉毛作笔亦妙,即东坡所谓三钱鸡毛笔。东坡书《归去来辞》,颇似李北海,流便纵逸,而少乏遒劲,当是三钱鸡毛笔所书者。

李白召对便殿,撰诏诰。时十月大寒,笔冻。帝敕宫嫔十人,侍白左右,令各执牙笔呵之。

长沙僧怀素得草圣三昧,弃笔堆积,埋于山下,曰笔冢。

昔人用琉璃象牙为管,丽饰则有之,然笔须轻便,重则踬矣。近有人以绿沈漆竹管及镂管见遗,用之多年,颇可爱玩,讵必金宝雕饰,方为遗乎。

李白少时,梦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江淹梦人授以五色笔,由是文藻日丽。后宿野亭,梦一人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君处多年,可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嗣后为诗,绝无佳句,时人谓之才尽。

汉始饰杂宝为笔匣,犀象琉璃为管。王羲之始尚竹管。

梁简文帝始为笔床,笔四矢为一床。

唐苏颋封许国公,张说封燕国公,皆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时号燕许大手笔。

黄帝得玉,始治为墨海,文曰:“帝鸿氏研”。孔子为石研,仲由为瓦研,汉漆研,晋铁研,魏银研。

唐玄宗时,叶氏始取龙尾溪石为研,深溪为上。南唐时始开端溪坑石作研,北岩为上,有辟雍样、郎官样。宋仁宗时,端溪石、龙尾溪石并竭。

端溪三种岩石,上中下三岩。西坑、后历、下岩无新,上中岩有新旧。旧坑则龙岩,汲绠、黄圃三石;新坑则后历、小湘、唐窦、黄坑、蚌坑、铁坑六处,俱山东。其最佳子石出水中者,次鸲鹆眼,赤白黄色点,绿绦、环金线纹,脉理黄。白绦、青绦、青纹,眼筋短纹,火黯微斑。赤裂、黄霞、铁线、白钻、压矢,色斑,龙尾佳者金星,次罗纹眉子,水舷,枣心,松纹,豆斑,角浪,剧丝,驴坑。又《研谱》称:最佳者红丝,出土中者,次黑角、褐金、紫金、鹊金、黑玉。

苏易简《研谱》:端溪研,水中者石色青,山半者石色紫,山顶者石尤润,色如猪肝者佳。若匠者识山之脉理,凿一窟,自然有圆石,琢而为研,其值千金,谓之紫石研。东坡铭曰:“孰形无情,石亦卵生。黄膘胞络,以孕黝赪。”

文嵩《石虚中传》:南越人,姓石,名虚中,字居然,拜即墨侯。薛稷为研,封石乡侯。

汉元鼎五年,郅支国贡马肝石,和丹砂为丸,食之,则弥年不饥;以拭白发,尽黑;用以作研,有光起。

东坡诗:“苏子一研名凤咮,坐令龙尾羞牛后。”(龙尾,溪名,出石可为研。)

李后主留意翰墨,所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研,三者为天下冠,当时贵之。龙尾石多产于水中,故极温泽,性本坚密,扣之其声清越,宛若玉振,与他石不同,色多苍墨。亦有青碧者,石理微粗,以手擘之,索索有锋芒者,尤发墨。

《东坡笔录》:黄墨相间,墨睛在内,晶莹可爱者活眼;四傍漫渍,不甚精明者为泪眼;形体略具,内外皆白,殊无光彩者为死眼。活胜泪,泪胜死。

米元章云:绛县人善制澄泥研,以细绢二重淘洗,澄之,取极细者为研,有色绿如春波者细滑,着墨不费笔。

《艺文志》:青州以熟铁为研,甚发墨。五代桑维翰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与丧同,故斥之。维翰铸一铁研,示人曰:“研敝则改业。”卒举进士及第。

魏铜雀台遗址,人多发其古瓦,琢研甚工,贮水数日不燥。世传云,其瓦俱陶澄泥,以絺绤滤过,加胡桃油埏埴之,故与他瓦异。

李卫公收研极多,其最妙者名结邻,言相与结为邻也。按结邻,乃月神名,其研圆而光,故取以为喻。

古帛书汉幡纸。蔡伦为麻纸,又捣故鱼网为网纸,木皮为榖纸。王羲之为榖藤皮纸。王玙始以竹草造纸。晋桓玄始造青赤缥姚笺纸。石季龙造五色纸。薛涛始为短笺。

蔡伦玉版、贡余,俱杂零布、破履、乱麻为之。经屑表光纸。晋密香纸。大秦国出唐硬黄纸,黄柏染。段成式云蓝纸。南唐后主澄心堂纸。齐高帝凝光纸。萧诚斑文纸(采野麻、土榖)。蜀王衍霞光纸。宋黄白经笺,碧云春树笺,龙凤笺,团花笺,金花笺,乌丝栏。颜方叔宋人杏红笺,露桃红笺,天水碧,俱砑花竹翎鳞及山水人物,元春膏笺,冰玉笺,两面光蜡色茧纸。

越剡藤苔笺,即汉时侧理纸,南越海苔为之。

蜀麻面、薛骨、金花、玉屑、鱼子十色笺,即薛涛深红、粉红、杏红、铜绿、明黄、深青、浅绿云笺。

密香纸

以密香树皮为之,微褐色,有纹如鱼子,极香而坚韧,水渍之不溃。

玉版

成都浣花溪造纸,光滑,以玉版为名。东坡诗:“溪石作马肝,剡藤开玉版。

剡藤

剡溪古藤极多,造纸极美。唐舒元舆作吊剡溪藤文,言今之错为文者,皆大污剡藤也。

蚕茧纸

王右军书《兰亭记》,用蚕茧纸。纸似茧而泽也。

赫蹄

赫蹄,薄小纸也。《西京杂记》称薄蹄。

蔡伦纸

汉和帝时,中常侍蔡伦典作上方,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奏上之。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侧理纸

张华着《博物志》成,晋武赐于阗青铁研,辽西麟角笔,南越侧理纸,一名水苔纸,南人以海苔为之,其理纵横邪侧,故以为名。

澄心堂纸

李后主造澄心堂纸,细薄尤润,为一时之甲。相传淳化帖皆此纸所拓。宋诸名公写字,及李龙眠画,多用此纸。

薛涛笺

元和初,元稹使蜀,营妓薛涛以十色彩笺遗稹,稹于松花纸上写诗赠涛。蜀中有松花纸、金沙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凤纸,近年皆废,惟绫纹纸尚存。(薛涛笺狭小、便用,只可写四韵小诗。)

左伯纸

左伯与蔡伦同时,亦能为纸,比蔡更精。上召韦诞草诏,对曰:若用张芝笔、左伯纸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以成径丈之势。

《墨谱》

上古无墨,竹板点漆而书。中古以石磨汁,或云是延安石液。至魏齐,始有墨丸,乃漆烟松煤夹和为之。所以晋人多用凹心研,欲磨墨储沉耳。

麦光

杜诗:“麦光铺几净无瑕。”东坡诗:“香云蔼麦光。”(麦光,纸名。香云,墨也。)

李廷珪墨

唐李超易水人,与子廷珪亡至歙州。其地多松,因留居,以墨名家,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其制:每松烟一斤、真珠三两、玉屑一两、龙脑一两,和以生漆,捣十万杵,故坚如玉,能置水中,三年不坏。

小道士墨

唐玄宗御案上墨曰“龙香剂。”一日,见墨上有小道士,似蝇而行。上叱之,即呼万岁,曰:“小臣墨精,黑松使者是也。世人有文章者,皆有龙宾十二随之。”上异之。乃以墨分赐掌文官。

陈玄

《毛颖传》: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弘、会稽楮先生友善,其出处必偕。

松滋侯

《长杨赋》借子墨客卿以为讽。又燕人易玄光,字处晦,封为松滋侯。

麋隃

麋隃,墨也。唐高丽贡松烟墨,和麋鹿胶造墨,名麋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文具-译文

舜最早用羊毛制作毛笔,用鹿毛做笔柱。蒙恬最早用兔毛制作毛笔,用狐狸毛做笔柱。

《毛颖传》记载:毛颖是中山人,蒙恬把他带回来,秦始皇封他在管城,称为“管城子”,后来多次升官至中书令,被称为“中书君”。

蒙恬用中山的兔毛制作毛笔。右军的《笔经》中提到:各地的兔毛,只有赵国中山的兔子毛肥厚且长,适合做笔,必须在仲秋时节收集。先用几根人的头发,混合青羊毛和兔毛,剪齐后用麻纸包裹到根部;然后将上等的兔毛薄薄地铺在笔柱上,使笔柱不显露。蒙恬最早制作毛笔,用枯木做笔管,鹿毛做笔柱,羊皮做笔被,这就是所谓的苍毫。

《五代史》记载:弘肇说:“安定朝廷,平定祸乱,必须用长枪大戟,像毛笔这样的小东西有什么用呢?”三司使王章说:“没有毛笔,军费从哪里筹集呢?”弘肇无言以对。

晋朝的王珣梦见有人给他一支像椽子一样大的笔,醒来后说:“这预示着我将有大手笔的事情要做。”不久,武帝去世,哀悼的策文和谥号的讨论,都是王珣起草的。

王羲之从白云先生那里学到了用笔的方法,先生送给他一支鼠须笔。张芝、钟繇也都使用鼠须笔,笔锋强劲,有锋芒。

岭南地区兔子少,用鸡毛和雉毛做笔也很不错,就是苏东坡所说的三钱鸡毛笔。苏东坡写的《归去来辞》,风格很像李北海,流畅自如,但缺乏遒劲,可能是用三钱鸡毛笔写的。

李白被召到便殿撰写诏书。当时是十月,天气非常寒冷,笔都冻住了。皇帝命令十位宫女,站在李白左右,每人拿着一支象牙笔,用嘴呵气使笔解冻。

长沙的僧人怀素精通草书,用过的笔堆积如山,埋在山下,称为“笔冢”。

古人用琉璃和象牙做笔管,装饰华丽,但笔必须轻便,太重了就不方便使用。最近有人送给我绿漆竹管和镂空笔管,用了很多年,非常喜欢,难道一定要用金银珠宝装饰的笔才算珍贵吗?

李白年轻时梦见笔头上开花,后来才华横溢,名扬天下。

江淹梦见有人送给他一支五色笔,从此文采日益华丽。后来他在野外的亭子里过夜,梦见一个人自称是郭璞,对他说:“我有一支笔在你那里很多年了,现在可以还给我了。”江淹从怀里拿出五色笔还给了他。从此以后,江淹写诗再也没有佳句,人们都说他才华已尽。

汉朝开始用各种宝石装饰笔匣,用犀牛角和象牙做笔管。王羲之最早推崇用竹管做笔。

梁简文帝最早制作笔床,四支笔放在一个床上。

唐朝的苏颋被封为许国公,张说被封为燕国公,两人都以文章闻名,声望相当,当时被称为“燕许大手笔”。

黄帝得到玉石,最早制作了墨海,上面刻着“帝鸿氏研”。孔子用石头做砚台,仲由用瓦做砚台,汉朝用漆做砚台,晋朝用铁做砚台,魏朝用银做砚台。

唐玄宗时,叶氏最早用龙尾溪的石头做砚台,深溪的石头最好。南唐时开始开采端溪坑的石头做砚台,北岩的石头最好,有辟雍样和郎官样。宋仁宗时,端溪石和龙尾溪石都枯竭了。

端溪有三种岩石,分为上、中、下三岩。西坑、后历、下岩没有新的石头,上中岩有新旧之分。旧坑的石头有龙岩、汲绠、黄圃三种;新坑的石头有后历、小湘、唐窦、黄坑、蚌坑、铁坑六处,都在山东。最好的石头是从水中取出的,其次是鸲鹆眼,有赤白黄色的斑点,绿色和金色的纹路,黄色的纹理。白色、青色、青色的纹路,眼筋短纹,火黯微斑。赤裂、黄霞、铁线、白钻、压矢,色斑,龙尾石中最好的是金星,其次是罗纹眉子,水舷,枣心,松纹,豆斑,角浪,剧丝,驴坑。又《研谱》称:最好的石头是红丝,出土中的石头,其次是黑角、褐金、紫金、鹊金、黑玉。

苏易简的《研谱》记载:端溪砚,水中的石头颜色发青,山腰的石头颜色发紫,山顶的石头特别润泽,颜色像猪肝的最好。如果工匠能识别山的脉络,凿一个洞,自然会有圆形的石头,雕琢成砚台,价值千金,称为紫石砚。苏东坡铭文说:“石头虽然没有情感,但它也是卵生的。黄色的胞络,孕育了黝黑的石头。”

文嵩的《石虚中传》记载:南越人,姓石,名虚中,字居然,被封为即墨侯。薛稷制作的砚台,被封为石乡侯。

汉元鼎五年,郅支国进贡马肝石,和丹砂一起做成丸子,吃了可以一年不饿;用来擦白发,头发会变黑;用来做砚台,会有光芒。

苏东坡的诗:“苏子有一块砚台叫凤咮,让龙尾砚都感到羞愧。”(龙尾是溪名,出产的石头可以做砚台。)

李后主非常注重书法,他使用的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砚,这三样东西是天下最好的,当时非常珍贵。龙尾石大多产自水中,所以非常温润,质地坚硬,敲击时声音清脆,像玉一样,与其他石头不同,颜色多为苍黑色。也有青碧色的,石理稍微粗糙,用手掰开,会有锋芒,特别适合磨墨。

《东坡笔录》记载:黄墨相间,墨睛在内,晶莹可爱的是活眼;四周模糊,不太清晰的是泪眼;形状大致完整,内外都是白色,没有光彩的是死眼。活眼比泪眼好,泪眼比死眼好。

米元章说:绛县人擅长制作澄泥砚,用细绢两层淘洗,澄出极细的泥做砚台,颜色像春波一样绿,细腻光滑,用墨时不费笔。

《艺文志》记载:青州用熟铁做砚台,特别适合磨墨。五代时桑维翰第一次考进士,主考官讨厌他的姓与“丧”同音,所以拒绝了他。桑维翰铸了一块铁砚,对人说:“砚台坏了我就改行。”最终他考中了进士。

魏国铜雀台的遗址,人们经常挖出古瓦,雕琢成砚台,非常精美,装水几天都不会干。传说这些瓦都是用澄泥制作的,用细布过滤,加入胡桃油烧制,所以与其他瓦不同。

李卫公收藏了很多砚台,其中最好的一块叫“结邻”,意思是与砚台结为邻居。结邻是月神的名字,这块砚台圆润光滑,所以用这个名字来比喻。

古代的帛书和汉朝的幡纸。蔡伦用麻制作纸,还用旧鱼网做网纸,用树皮做榖纸。王羲之用榖藤皮做纸。王玙最早用竹子和草造纸。晋朝桓玄最早制作青赤缥姚笺纸。石季龙制作五色纸。薛涛最早制作短笺。

蔡伦的玉版纸和贡余纸,都是用零碎的布、破鞋、乱麻制作的。经屑表光纸。晋朝的密香纸。大秦国出产的唐朝硬黄纸,用黄柏染色。段成式的云蓝纸。南唐后主的澄心堂纸。齐高帝的凝光纸。萧诚的斑文纸(用野麻和土榖制作)。蜀王衍的霞光纸。宋朝的黄白经笺,碧云春树笺,龙凤笺,团花笺,金花笺,乌丝栏。颜方叔是宋朝人,制作了杏红笺,露桃红笺,天水碧,上面压有花、竹、翎毛、鳞片和山水人物图案,元朝的春膏笺,冰玉笺,两面光滑的蜡色茧纸。

越剡藤苔笺,就是汉代的侧理纸,是用南越的海苔制成的。

蜀地的麻面纸、薛骨纸、金花纸、玉屑纸、鱼子纸等十色笺,就是薛涛的深红、粉红、杏红、铜绿、明黄、深青、浅绿云笺。

密香纸

用密香树皮制成,颜色微褐,纹理像鱼子,非常香且坚韧,即使浸水也不会溃烂。

玉版

成都浣花溪制造的纸,非常光滑,因此得名玉版。苏东坡有诗:“溪石作马肝,剡藤开玉版。”

剡藤

剡溪的古藤非常多,用它们造纸非常精美。唐代的舒元舆写了一篇《吊剡溪藤文》,说现在那些写错文章的人,都是在玷污剡藤。

蚕茧纸

王羲之写《兰亭记》时,用的是蚕茧纸。这种纸像蚕茧一样光滑。

赫蹄

赫蹄是一种薄而小的纸。《西京杂记》中称它为薄蹄。

蔡伦纸

汉和帝时期,中常侍蔡伦负责制造上等纸张,他发明了用树皮、麻头、破布和鱼网来造纸的方法,并上奏给皇帝。因此天下人都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侧理纸

张华写完《博物志》后,晋武帝赐给他于阗的青铁砚、辽西的麟角笔和南越的侧理纸。侧理纸也叫水苔纸,南方人用海苔制成,纹理纵横交错,因此得名。

澄心堂纸

李后主制造的澄心堂纸,非常细薄且润泽,是当时最好的纸。相传淳化帖都是用这种纸拓印的。宋代的名人写字和李龙眠作画,大多用这种纸。

薛涛笺

元和初年,元稹出使蜀地,营妓薛涛送给他十色彩笺,元稹在松花纸上写诗回赠薛涛。蜀地有松花纸、金沙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凤纸,近年来都已经不再生产,只有绫纹纸还在使用。(薛涛笺比较小,便于使用,只适合写四韵小诗。)

左伯纸

左伯与蔡伦是同时代的人,他也能造纸,而且比蔡伦的纸更精致。皇帝召韦诞起草诏书,韦诞回答说:如果用张芝的笔、左伯的纸和我的墨,再加上我的手,才能写出气势磅礴的文章。

《墨谱》

上古时期没有墨,人们用竹板蘸漆写字。中古时期用石头磨汁,有人说这是延安的石液。到了魏齐时期,才开始有墨丸,是用漆烟和松煤混合制成的。因此晋代人多用凹心砚,以便磨墨储存。

麦光

杜甫有诗:“麦光铺几净无瑕。”苏东坡有诗:“香云蔼麦光。”(麦光是一种纸的名字。香云是墨的名字。)

李廷珪墨

唐代的李超是易水人,他和儿子李廷珪逃到歙州。那里松树很多,因此他们定居下来,以制墨闻名。他们的墨坚硬如玉,纹理如犀角。制作方法是:每斤松烟加三两真珠、一两玉屑、一两龙脑,用生漆调和,捣十万次,因此墨坚硬如玉,能在水中放置三年不坏。

小道士墨

唐玄宗御案上的墨叫“龙香剂”。有一天,皇帝看到墨上有一个小道士,像苍蝇一样在爬。皇帝呵斥他,小道士立刻高呼万岁,说:“小臣是墨精,名叫黑松使者。世上有文章的人,都有十二个龙宾跟随。”皇帝感到惊奇,于是把墨分赐给掌管文书的官员。

陈玄

《毛颖传》中记载:毛颖与绛人陈玄、弘农的陶弘、会稽的楮先生是好朋友,他们总是同进同出。

松滋侯

《长杨赋》借用了子墨客卿的形象来讽刺。另外,燕人易玄光,字处晦,被封为松滋侯。

麋隃

麋隃是一种墨。唐代高丽进贡的松烟墨,是用麋鹿胶制成的,因此得名麋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文具-注解

毛笔:毛笔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由笔杆和笔头组成。笔头通常由动物毛发制成,如羊毛、兔毛等。毛笔的历史悠久,据传舜帝始造羊毛笔,蒙恬则始造兔毫笔。

毛颖:毛颖是《毛颖传》中的人物,中山人,被蒙恬带回,秦始皇封他为管城子,后累拜中书令,被称为中书君。

蒙恬造笔:蒙恬是秦朝的名将,据传他取中山兔毫造笔,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皮为被,创造了苍毫笔。

毛锥:毛锥子是指毛笔,五代时期弘肇和王章的对话中提到了毛锥子的重要性。

椽笔:椽笔是指大笔,晋王珣梦到有人给他大笔如椽,后来他负责起草重要的文书。

鼠须笔:鼠须笔是一种用鼠须制成的毛笔,王羲之、张芝、钟繇等书法家都曾使用过,笔锋强劲。

鸡毛笔:鸡毛笔是用鸡毛制成的笔,岭外少兔,故用鸡毛代替,东坡曾用三钱鸡毛笔书写。

呵笔:呵笔是指用口呵气使笔解冻,李白在寒冷的天气中撰写诏书时,宫嫔们用牙笔呵气解冻。

笔冢:笔冢是指埋葬废弃笔的地方,长沙僧怀素将废弃的笔堆积埋于山下,称为笔冢。

右军《笔经》:《笔经》是王羲之关于笔的著作,记载了古代用琉璃象牙为笔管的情况,强调笔须轻便。

梦笔生花:梦笔生花是指李白少时梦到笔头上生花,后来成为天才诗人,名闻天下。

五色笔:五色笔是指江淹梦到有人授以五色笔,文藻日丽,后来梦到郭璞索还五色笔,才尽。

笔匣:笔匣是存放笔的盒子,汉代开始用杂宝装饰笔匣,王羲之开始使用竹管笔。

笔床:笔床是存放笔的架子,梁简文帝始为笔床,笔四矢为一床。

大手笔:大手笔是指唐苏颋和张说以文章显赫,时号燕许大手笔。

研:研是指砚台,黄帝得玉始治为墨海,孔子为石研,仲由为瓦研,汉代有漆研,晋代有铁研,魏代有银研。

溪研:溪研是指用龙尾溪石制成的砚台,唐玄宗时叶氏始取龙尾溪石为研,南唐时开端溪坑石作研。

研谱:研谱是记载砚台种类和特点的书籍,端溪三种岩石,上中下三岩,最佳子石出水中者。

苏易简《研谱》:苏易简的《研谱》记载了端溪研的特点,水中者石色青,山半者石色紫,山顶者石尤润。

即墨侯:即墨侯是指南越人石虚中,拜即墨侯,薛稷为研,封石乡侯。

马肝:马肝石是汉元鼎五年郅支国贡品,和丹砂为丸,食之不饥,用以作研有光起。

凤咮:凤咮是东坡诗中的砚台名,龙尾溪石可为研,东坡诗称凤咮砚令龙尾羞牛后。

龙尾研:龙尾研是李后主使用的砚台,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研为天下冠,龙尾石多产于水中,温泽坚密。

鸲鹆眼:鸲鹆眼是指砚台上的眼状纹理,活眼晶莹可爱,泪眼不甚精明,死眼无光彩。

澄泥研:澄泥研是用细绢淘洗澄泥制成的砚台,绛县人善制澄泥研,色绿如春波,细滑不费笔。

铁研:铁研是用熟铁制成的砚台,青州以熟铁为研,甚发墨,桑维翰铸铁研以示决心。

铜雀研:铜雀研是用魏铜雀台遗址的古瓦制成的砚台,贮水数日不燥,陶澄泥加胡桃油埏埴之。

结邻:结邻是李卫公收藏的砚台名,圆而光,取月神名为喻。

纸:纸是书写材料,古帛书汉幡纸,蔡伦为麻纸,王羲之为榖藤皮纸,晋桓玄造青赤缥姚笺纸。

笺纸:笺纸是用于书写的精美纸张,蔡伦玉版、贡余,晋密香纸,南唐后主澄心堂纸,宋黄白经笺等。

剡藤:剡溪古藤极多,造纸极美。唐舒元舆作吊剡溪藤文,言今之错为文者,皆大污剡藤也。

侧理纸:张华着《博物志》成,晋武赐于阗青铁研,辽西麟角笔,南越侧理纸,一名水苔纸,南人以海苔为之,其理纵横邪侧,故以为名。

密香纸:以密香树皮为之,微褐色,有纹如鱼子,极香而坚韧,水渍之不溃。

玉版:成都浣花溪造纸,光滑,以玉版为名。东坡诗:“溪石作马肝,剡藤开玉版。

蚕茧纸:王右军书《兰亭记》,用蚕茧纸。纸似茧而泽也。

赫蹄:赫蹄,薄小纸也。《西京杂记》称薄蹄。

蔡伦纸:汉和帝时,中常侍蔡伦典作上方,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奏上之。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澄心堂纸:李后主造澄心堂纸,细薄尤润,为一时之甲。相传淳化帖皆此纸所拓。宋诸名公写字,及李龙眠画,多用此纸。

薛涛笺:元和初,元稹使蜀,营妓薛涛以十色彩笺遗稹,稹于松花纸上写诗赠涛。蜀中有松花纸、金沙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凤纸,近年皆废,惟绫纹纸尚存。(薛涛笺狭小、便用,只可写四韵小诗。)

左伯纸:左伯与蔡伦同时,亦能为纸,比蔡更精。上召韦诞草诏,对曰:若用张芝笔、左伯纸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以成径丈之势。

麦光:杜诗:“麦光铺几净无瑕。”东坡诗:“香云蔼麦光。”(麦光,纸名。香云,墨也。)

李廷珪墨:唐李超易水人,与子廷珪亡至歙州。其地多松,因留居,以墨名家,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其制:每松烟一斤、真珠三两、玉屑一两、龙脑一两,和以生漆,捣十万杵,故坚如玉,能置水中,三年不坏。

小道士墨:唐玄宗御案上墨曰“龙香剂。”一日,见墨上有小道士,似蝇而行。上叱之,即呼万岁,曰:“小臣墨精,黑松使者是也。世人有文章者,皆有龙宾十二随之。”上异之。乃以墨分赐掌文官。

陈玄:《毛颖传》: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弘、会稽楮先生友善,其出处必偕。

松滋侯:《长杨赋》借子墨客卿以为讽。又燕人易玄光,字处晦,封为松滋侯。

麋隃:麋隃,墨也。唐高丽贡松烟墨,和麋鹿胶造墨,名麋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文具-评注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书写工具——毛笔和砚台的历史、制作工艺及其文化意义。毛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和使用方法体现了古人对书写艺术的追求和尊重。从舜帝始造羊毛笔到蒙恬造兔毫笔,再到王羲之使用鼠须笔,毛笔的制作和使用不断演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技术发展。

砚台作为书写的重要辅助工具,其制作材料和技术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从黄帝得玉治为墨海,到孔子为石研,再到唐代的龙尾研和宋代的澄泥研,砚台的制作工艺不断精进,体现了古人对书写工具的精细考究。特别是龙尾研和澄泥研,因其独特的材质和工艺,成为文人墨客的珍爱之物。

文中还提到了许多与书写工具相关的典故和传说,如李白梦笔生花、江淹五色笔等,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书写工具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古人对文学和艺术的崇敬与追求。通过这些典故,我们可以看到书写工具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工具,更是文化和艺术的象征。

此外,文中还详细记载了各种纸张的制作和使用,从古帛书汉幡纸到蔡伦的麻纸,再到王羲之的榖藤皮纸,纸张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推动了书写和印刷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南唐后主的澄心堂纸,以其精美的质地和工艺,成为古代纸张制作的巅峰之作。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书写工具的历史和制作工艺,还通过丰富的典故和传说,展现了书写工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通过对这些书写工具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

这段文字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各种纸张和墨的制作工艺及其文化背景,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书写材料的极高追求和独特审美。

首先,文中提到的剡藤纸、侧理纸、密香纸等,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纸张种类。这些纸张不仅质地优良,而且各具特色,如剡藤纸因其原料剡溪古藤而得名,质地细腻,适合书写;侧理纸则因其纹理纵横交错而得名,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这些纸张的制作工艺和原料选择,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和对书写材料的高标准要求。

其次,文中提到的蔡伦纸、澄心堂纸、薛涛笺等,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纸张品牌。蔡伦纸是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的产物,标志着中国造纸术的重大进步;澄心堂纸则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创,以其细薄润泽而著称,成为当时最优质的纸张之一;薛涛笺则是唐代女诗人薛涛所创,以其色彩丰富、便于书写而闻名。这些纸张的出现,不仅推动了书写文化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书写材料的高度重视。

再次,文中提到的李廷珪墨、小道士墨、麋隃等,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墨品。李廷珪墨以其坚如玉、纹如犀而著称,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体现了古人对墨品质量的高要求;小道士墨则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传说而闻名,反映了古人对墨品的神秘感和崇拜心理;麋隃则是唐代高丽进贡的松烟墨,以其独特的原料和制作工艺而著称。这些墨品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书写材料的选择,也反映了古人对书写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最后,文中提到的《墨谱》和《毛颖传》等文献,详细记载了墨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书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些文献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古代文化的内涵,也为后人了解古代书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综上所述,这段文字通过对中国古代纸张和墨的详细记载,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书写材料的高标准要求和独特审美,反映了中国古代书写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这些纸张和墨品的制作工艺和原料选择,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书写文化的高度重视和热爱。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文具》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67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