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博洽-原文
舌耕
汉贾逵通经术,门徒来学,不远千里,献粟盈仓。或云,逵非力耕,乃舌耕也。
书厨
陆澄博览,无所不知,王俭自谓过之。及与语,澄谈及所遗编数百条,皆俭所未睹,乃叹服曰:“陆公,书厨也。”
学府
《南史》:梁昭博及古今,人称为学府。
人物志
唐李守通晓天下人物臧否,世号肉谱。虞世南曰:“昔任彦升通晓经术,世号五经笥。今以守为人物志,可乎!”
九经库
唐谷律耶博通经术,为世所重,号“《九经》库”。又房晖远博闻洽记,学者称为“《五经》库”。
稽古力
汉桓荣性嗜学,明帝时拜太子太傅,以所赐车马陈于庭,谓诸生曰:“此稽古力也。”
柳箧子
唐柳灿迁左拾遗,公卿竞托为笺奏,时誉日富,以其博学,号“柳箧子”。
五总龟
唐殷践猷博通经典,贺知章称之曰“五总龟”。(龟千岁一总,问无不知,为秘书省学士。)
行秘书
唐太宗尝出行,有司请载副书以从。上曰:“不须。虞世南在此,即秘书也。”
八斗才
谢灵运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奇才博识,安定继之。
扪腹藏书
杨玠娶崔季让女,崔富图籍,玠游其精舍,辄览记。既而曰:“崔氏书被人盗尽。”崔遽令检之,玠扪其腹曰:“已藏之腹笥矣!”
三万卷书
吴莱好游,尝东出齐鲁,北抵燕赵,每遇胜迹名山,必盘桓许久。尝语人曰:“胸中无三万卷书,眼中无天下奇山水,未必能文章;纵能,亦儿女语耳。”
了却残书
朱晦翁答陈同文书:奉告老兄,旦暮相撺留取间,汉存山里咬菜根,了却几卷残书。
书淫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爇其鬓发。及觉复读,常恐听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崔慰谓之“书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博洽-译文
舌耕
汉朝的贾逵精通经学,门徒们不远千里来学习,献上的粮食堆满了仓库。有人说,贾逵不是靠体力耕种,而是靠口舌耕种。
书厨
陆澄博览群书,无所不知,王俭自认为超过了他。等到与陆澄交谈,陆澄谈到了数百条王俭未曾见过的编目,王俭于是感叹并佩服地说:“陆公,真是书厨啊。”
学府
《南史》记载:梁昭博学古今,人们称他为学府。
人物志
唐朝的李守通晓天下人物的好坏,世人称他为肉谱。虞世南说:“从前任彦升通晓经学,世人称他为五经笥。现在把李守称为人物志,可以吗?”
九经库
唐朝的谷律耶博通经学,受到世人的重视,被称为“《九经》库”。另外,房晖远博闻强记,学者们称他为“《五经》库”。
稽古力
汉朝的桓荣酷爱学习,明帝时被任命为太子太傅,他把皇帝赐予的车马陈列在庭院中,对学生们说:“这是稽古的力量。”
柳箧子
唐朝的柳灿升任左拾遗,公卿们争相委托他撰写奏章,他的声誉日益高涨,因为他博学,被称为“柳箧子”。
五总龟
唐朝的殷践猷博通经典,贺知章称他为“五总龟”。(龟千年一总,问无不知,他是秘书省的学士。)
行秘书
唐太宗曾经出行,有关部门请求携带副书随行。太宗说:“不需要。虞世南在这里,就是秘书。”
八斗才
谢灵运说:“天下的才能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了一斗,从古至今共享一斗。”奇才博识,安定继承了他。
扪腹藏书
杨玠娶了崔季让的女儿,崔家藏书丰富,杨玠游览崔家的精舍,总是阅读并记住。后来他说:“崔家的书被人偷光了。”崔季让急忙让人检查,杨玠摸着肚子说:“已经藏在腹中了!”
三万卷书
吴莱喜欢游历,曾经东出齐鲁,北抵燕赵,每遇到名胜古迹和名山,必定逗留许久。他曾经对人说:“胸中没有三万卷书,眼中没有天下的奇山异水,未必能写出好文章;即使能写,也只是儿女情长的话罢了。”
了却残书
朱晦翁回复陈同文的信:告诉老兄,早晚相聚时,留在山里咬菜根,了却几卷残书。
书淫
刘峻家境贫寒但好学,常常点燃麻炬,从晚上读到天亮,有时昏睡,烧到了鬓发。醒来后继续读书,常常担心听到的知识不够广博,听说有奇书,必定去祈求借阅,崔慰称他为“书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博洽-注解
舌耕:指以教授知识为生,如同农夫耕种田地一样辛勤。贾逵通过教授经术,吸引了众多门徒,他们不远千里来学习,献上粟米,使得贾逵的仓库充盈。
书厨:比喻学识渊博,如同装满书籍的厨柜。陆澄博览群书,无所不知,王俭自愧不如,称陆澄为“书厨”。
学府:指学问的宝库,梁昭博学多才,被人们称为“学府”。
人物志:指对人物有深入了解和评价的能力。李守通晓天下人物,世称“肉谱”,虞世南提议称他为“人物志”。
九经库:比喻学识渊博,如同储存九经的仓库。谷律耶博通经术,被世人称为“《九经》库”。
稽古力:指通过研究古籍获得的力量和智慧。桓荣嗜学,明帝赐予车马,他以此激励学生,称这是“稽古力”。
柳箧子:比喻学识渊博,如同装满书籍的箧子。柳灿博学多才,公卿竞相托他撰写奏章,时人称他为“柳箧子”。
五总龟:比喻学识渊博,如同千年一总的神龟。殷践猷博通经典,贺知章称他为“五总龟”。
行秘书:指随行的学识渊博之人。唐太宗出行时,虞世南随行,太宗称他为“秘书”。
八斗才:比喻才华横溢。谢灵运称赞曹子建才华出众,称他为“八斗才”。
扪腹藏书:比喻学识渊博,如同将书籍藏在腹中。杨玠博览崔季让的藏书,崔季让以为书被盗,杨玠则称已将书藏在腹中。
三万卷书:比喻学识渊博。吴莱认为胸中无三万卷书,眼中无天下奇山水,难以写出好文章。
了却残书:指完成未读完的书籍。朱晦翁告诉陈同文,他将在山中咬菜根,完成几卷未读完的书。
书淫:指对书籍极度痴迷。刘峻家贫好学,常夜以继日地读书,崔慰称他为“书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博洽-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典故和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学者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每一个典故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展现了古代学者对学问的执着和敬仰。
“舌耕”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贾逵通过教授知识为生的情景,强调了知识传授的重要性。贾逵的门徒不远千里来学习,献上粟米,体现了古代学者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
“书厨”和“九经库”等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陆澄和谷律耶的学识渊博,如同装满书籍的厨柜和仓库。这些比喻不仅赞美了他们的学识,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知识的重视。
“稽古力”和“扪腹藏书”等典故,强调了通过研究古籍获得的力量和智慧。桓荣和杨玠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学者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以及他们对学问的敬仰。
“八斗才”和“五总龟”等比喻,赞美了曹子建和殷践猷的才华横溢。这些比喻不仅展现了他们的学识,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才华的推崇。
“行秘书”和“柳箧子”等典故,描绘了虞世南和柳灿的学识渊博,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这些典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者的敬仰。
“三万卷书”和“了却残书”等典故,强调了学识渊博的重要性。吴莱和朱晦翁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学者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学问的敬仰。
“书淫”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刘峻对书籍的痴迷,强调了古代学者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刘峻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学者对学问的执着和敬仰。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典故和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学者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展现了古代社会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者的敬仰。这些典故和比喻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知识的重视和对学者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