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书简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书简-原文

伏羲始制契,以木刻书。

黄帝始以刀书。

舜始以漆书。

中古磨石汁书。

黄帝始铸文于鼎彝。

周宣王始刻文于石。

五代和凝始刻书于梨板。

印板

隋文帝为印板。

冯道请唐明宗行印板,始印五经,始依石经文字,刊九经板。

宋真宗始摹印司马、班史诸史板。

鲤素

《古乐府》:“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上有加餐饭,下有长相思。”

云锦书

李白诗:“青鸟海上来,今朝发何处?口衔云锦书,为我忽飞去。鸟去凌紫烟,书留绮窗前。开缄方一笑,乃是故人传。”

青泥书

后汉邓训为上谷守。故吏知训好青泥封书,遂从黎阳步推鹿车,载青泥至上谷,以遗训。

飞奴

张九龄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系鸽足上投之,呼为飞奴。

代兼金

陆机诗:“愧无杂佩赠,良讯代兼金。”

寄飞燕

江淹诗:“袖中有短札,欲寄双飞燕。”

孟郊诗:“欲写加餐字,寄之西飞翼。”

白绢斜封

卢仝《谢孟简惠茶》歌:“日高丈五睡正浓,将军扣门惊周公,口传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十部从事

晋刘弘为荆州刺史,每发手书郡国,丁宁款密,莫不感悦,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

家书万金

王筠久住沙阳。一日,得家书,曰:“抵得万金也。”

杜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风月相思

周弘让答王褒书:“苍雁鳞,时留尺素,清风明月,俱寄相思。”

千里对面

唐高祖曰:“房玄龄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如面谈。”

不为置书邮

晋殷浩迁豫章太守,都下人士因其致书者百余,行次石头,皆投之水中,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为致书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书简-译文

伏羲最早制作契约,用木头刻字。

黄帝最早用刀刻字。

舜最早用漆写字。

中古时期用磨石汁写字。

黄帝最早在鼎和彝器上铸字。

周宣王最早在石头上刻字。

五代时期的和凝最早在梨木板上刻书。

印板

隋文帝制作印板。

冯道请求唐明宗推行印板,开始印刷五经,依据石经文字,刊刻九经板。

宋真宗开始摹印司马、班固等史书板。

鲤素

《古乐府》中说:“客人从远方来,送给我一对鲤鱼;叫童子烹煮鲤鱼,里面有尺素书。我长跪着读这封素书,书中的意思是什么呢?上面写着要多吃点饭,下面写着长久的思念。”

云锦书

李白的诗中说:“青鸟从海上来,今天从哪里出发?嘴里衔着云锦书,为我突然飞走。鸟儿飞走后凌驾于紫烟之上,书信留在绮窗前。打开信封才一笑,原来是故人传来的消息。”

青泥书

后汉的邓训担任上谷太守。他的老部下知道他喜欢用青泥封书信,于是从黎阳推着鹿车,载着青泥到上谷,送给邓训。

飞奴

张九龄家里养了一群鸽子,每次给亲朋好友写信,就系在鸽子的脚上投递,称之为“飞奴”。

代兼金

陆机的诗中说:“惭愧没有杂佩赠送,只好用好消息代替贵重的金子。”

寄飞燕

江淹的诗中说:“袖子里有短札,想寄给双飞燕。”

孟郊的诗中说:“想写下加餐的字句,寄给西飞的鸟儿。”

白绢斜封

卢仝的《谢孟简惠茶》歌中说:“太阳高挂,我正睡得香甜,将军敲门惊醒了周公,口传谏议送来书信,白绢斜封着三道印。”

十部从事

晋朝的刘弘担任荆州刺史,每次给郡国写信,都写得非常详细和诚恳,大家无不感动,都说:“得到刘公的一封信,胜过十个部下的工作!”

家书万金

王筠长期住在沙阳。有一天,收到家书,说:“这封信抵得上万金。”

杜甫的诗中说:“战火连绵三个月,家书抵得上万金。”

风月相思

周弘让回复王褒的信中说:“苍雁的鳞片,时常留下尺素,清风明月,都寄托着相思。”

千里对面

唐高祖说:“房玄龄每次为我儿子陈述事情,千里之外就像面对面交谈一样。”

不为置书邮

晋朝的殷浩调任豫章太守,都城里的人托他带信的有上百封,走到石头城时,他把信都扔进水里,说:“沉的就沉下去,浮的就浮上来,殷洪乔不能做送信的邮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书简-注解

伏羲: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始祖之一,相传他创造了八卦和文字。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相传他发明了文字、医药、舟车等。

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以孝道和德治著称,相传他使用漆书。

中古:指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期,大约从秦汉到隋唐时期。

鼎彝:古代用于祭祀的青铜器,鼎用于煮食,彝用于盛酒,常铸有铭文。

周宣王:西周时期的君主,以中兴周朝著称,相传他开始在石头上刻文。

五代:指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大约从907年到960年。

和凝:五代时期的官员,以刻书于梨板著称。

印板:印刷用的木板,隋文帝时期开始使用。

冯道:五代时期的政治家,以请唐明宗行印板著称。

宋真宗:北宋时期的皇帝,以摹印司马、班史诸史板著称。

鲤素:古代书信的代称,源自《古乐府》中的诗句。

云锦书:古代书信的美称,源自李白的诗句。

青泥书:古代书信的代称,源自后汉邓训的故事。

飞奴:古代信鸽的代称,源自张九龄的故事。

代兼金:古代书信的代称,源自陆机的诗句。

寄飞燕:古代书信的代称,源自江淹和孟郊的诗句。

白绢斜封:古代书信的代称,源自卢仝的诗句。

十部从事:古代书信的代称,源自晋刘弘的故事。

家书万金:古代书信的代称,源自王筠和杜甫的诗句。

风月相思:古代书信的代称,源自周弘让的诗句。

千里对面:古代书信的代称,源自唐高祖的故事。

不为置书邮:古代书信的代称,源自晋殷浩的故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书简-评注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中国古代书信的演变和不同形式,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书信的重视和多样化表达方式。从伏羲的木刻书到黄帝的刀书,再到舜的漆书,展示了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中古时期的磨石汁书和黄帝铸文于鼎彝,进一步体现了文字载体的多样化。

周宣王刻文于石和五代和凝刻书于梨板,标志着文字记录技术的进步。隋文帝时期的印板和冯道请唐明宗行印板,开启了印刷术的先河,宋真宗摹印司马、班史诸史板,则进一步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

鲤素、云锦书、青泥书、飞奴等词汇,展示了古代书信的多样化和诗意表达。这些词汇不仅具有实际的书信功能,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例如,鲤素源自《古乐府》,通过双鲤鱼的意象,表达了远方来信的珍贵和思念之情。

云锦书源自李白的诗句,通过青鸟和云锦的意象,传达了书信的神秘和美好。青泥书则通过邓训的故事,体现了书信的实用性和情感寄托。飞奴作为信鸽的代称,展示了古代通信技术的智慧。

代兼金、寄飞燕、白绢斜封等词汇,进一步丰富了书信的表达方式。这些词汇不仅具有实际的书信功能,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例如,代兼金源自陆机的诗句,通过杂佩和兼金的意象,表达了书信的珍贵和情感的价值。

寄飞燕源自江淹和孟郊的诗句,通过飞燕的意象,传达了书信的快速和情感的传递。白绢斜封源自卢仝的诗句,通过白绢和斜封的意象,展示了书信的精致和情感的细腻。

十部从事、家书万金、风月相思、千里对面、不为置书邮等词汇,进一步体现了古代书信的重要性和情感价值。这些词汇不仅具有实际的书信功能,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例如,十部从事源自晋刘弘的故事,通过手书郡国的意象,展示了书信的权威和情感的传递。

家书万金源自王筠和杜甫的诗句,通过家书的意象,表达了书信的珍贵和情感的寄托。风月相思源自周弘让的诗句,通过清风明月的意象,传达了书信的浪漫和情感的寄托。千里对面源自唐高祖的故事,通过千里外的面谈意象,展示了书信的即时性和情感的传递。不为置书邮源自晋殷浩的故事,通过沉浮的意象,表达了书信的自由和情感的寄托。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丰富的词汇和意象,展示了中国古代书信的多样化和诗意表达,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书信的重视和情感寄托。这些词汇不仅具有实际的书信功能,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文学部-书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65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