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政事部-烛奸-原文
责具原状
李靖为岐州刺史,或告其谋反,高宗命一御史案之。御史知其诬罔,请与告事者偕行数驿,诈称失原状,惊惧异常,鞭挞行典,乃祈求告事者别疏一状,比验与原不同,即日还以闻,高祖大惊,告事者伏诛。
验火烧尸
张举,为句章令。有妻杀其夫,因放火烧舍,诈称夫死于火,其弟讼之。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一活,积薪焚之,察死者口中无灰,活者口中有灰。因验夫口,果无灰,以此鞫之,妻乃服罪。
市布得盗
周新按察浙江,将到时,道上蝇蚋近马首而聚,使人尾之,得一暴尸,惟小木布记在,取之。及至任,令人市布,屡嫌不佳,别市之,得印志者,鞫之,布主即劫布商贼也。
旋风吹叶
周新坐堂问事,忽旋风吹异叶至前,左右言城中无此木,独一古寺有之,去城差远。新曰:“此必寺僧杀人埋其下也,冤魂告我矣!”发之,得妇尸,僧即款服。
帷钟辨盗
陈述古令浦城。有失物,莫知为盗者,乃绐曰:“某所有钟能辨盗,盗摸则钟自鸣。”阴使人以煤涂而帷之。令囚入摸帷,一囚手无煤,讯之果服。
折芦辨盗
刘宰为泰兴令。民有亡金钗者,唯二仆妇在,讯之,莫肯承。宰命各持芦去,曰:“不盗者,明日芦自若;果盗,明旦则芦长二寸。”明旦视之,则一自若,一去芦二寸矣。讦之,盗遂服。
遣妇缚奸
陆云为浚义令,有杀人不得其主者。云囚其妻十许日,密令人尾其后,属曰:“其去不远十里,当有男子候之与语,便缚至。”既而果然。问之,乃与妇私通,共杀其夫,闻出狱探消息,惮近县,故远相候耳。一县称为神明。
捕僧释冤
元绛摄上元令。有甲与乙被酒相殴,甲归卧,夜为盗断足,妻执乙诣县,而甲已死。绛遗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服矣。”阴使迹其后,见一僧迎之私语。即捕僧,乃乘机与其妻共杀甲者。
井中死人
张升知润州,有报井中死人者,一妇人往视曰:“吾夫也。” 升令其亲邻验之,井深莫可辨。升曰:“众不能辨,妇人何遂知其为夫?”即付所司鞫之,果其妇与奸夫所谋者。
食用左手
王维熙盐城尉,有群饮而毙者,俱不伏罪。脱其械而与饮食,问一人曰:“汝用左手,而死者伤右,尚何拒?”囚无辩,而拟抵。
盗首私宰
叶宾知南安,有盗截牛舌,其主以闻。宾阳叱去,阴令屠之。即有首私宰耕牛者,宾曰:“截牛舌者汝也。”果服。
留刀获盗
刘崇龟为广州刺史。有少年泊舟江滨,见一妙姬倚闾,殊不避,少年挑之,曰:“黄昏到宅。”是夕,果启扉待之。少年未至,一次入扉,姬不知,即身就之。盗疑见执,遂刺姬死,遗刀而逃。少年后至,践其血,仆地,扪之,见死者,急出。明日,其家随血迹至江岸,岸上人云:“夜有某客船去矣。”捕者追获,具实吐之,观其刀乃屠家物。崇龟下令曰:“某日演武,大飨士,集合境庖丁。”既集,复曰:“已晚。留刀于厨。”阴以杀人刀换下。比明,各来请刀,独一屠不认。因诘之,曰:“此非某刀,乃某人刀耳。”命擒之,则已窜矣。崇龟以合死之囚代少年,侵夜毙于市。窜者知囚已毙,不一二夕归家,遂就擒服罪。
命取佛首
程颢为主簿,僧寺有石佛,岁传佛首放光,士民竞往。颢戒曰:“俟后现,当取其首。”就观之,光遂止。
识猴为盗
杨绘知兴元。有盗库缣者,绘迹踪之,不类人所出入。乃呼戏沐猴者,一讯而服。
闻哭知奸
国侨,字子产,尝晨出,闻妇人哭,使吏执而讯之,则手绞其夫者也。吏问故,子产曰:“凡人于所亲爱也,始病而忧,临危而惧,已死而哀。今哭夫已死,不哀而惧,是以知其有奸也。”
河伯娶妇
西门豹为邺令,俗故信巫,岁月河伯娶妇以攫利,选室女以投于河,豹及期往,视其女曰:“丑!烦大巫先报河伯,如其不欲,还当另选美者。”呼吏投巫于河。少顷,曰:“何久不复我?”又投一人往速。群奸惊惧,乞命。从此弊绝。
哭夫不哀
严遵为扬州行部,闻道旁女子哭,而声不哀,问之,云:“夫遭火死。”遵使舆尸到,令人守之,曰:“当有物往。”更日,有蝇聚头所。遵令披视,铁锥贯顶,乃以淫杀其夫者。
命七给子
张咏知杭州。有子与婿讼家产者,婿言:舅终,子才三岁,遗书令异日三分付子,婿得其七。咏曰:“汝妇翁,智人也,以七与子,子死矣。”命三给婿,七给子。
怒逮妇人
王克敬为两浙运使,有逮犯私盐者,以一少妇至,克敬怒曰:“岂有逮妇人于百里外,与吏卒杂处者,污教甚矣!”自后不许。着为令。
断丝及鸡
傅琰山阴令,有卖针、卖糖老妪,争团丝诉琰,琰令挂丝于柱,鞭之,微视有铁屑,乃罚卖糖者。又二野父争鸡,问何以饲鸡,一云豆,一云粟。破鸡得粟,罪言豆者。民称傅圣。
老翁儿无影
丙吉知陈留,富翁九十无男,娶邻女,一宿而死,后产一男,其女曰:“吾父娶,一宿身亡,此子非吾父之子。”争财久而不决。丙吉云:“尝闻老翁儿无影,不耐寒。”其时秋暮,取同岁儿解衣试之,老翁儿独呼寒,日中果无影,遂直其事。
断鬼石
石璞,江西副使。时有民娶妇三日,婿与妇往拜岳家。婿先妇,妇后,失之,遍索不获。妇翁讼婿杀女,婿不胜榜掠,自诬服。璞犹疑杀人而弃尸,必深怨者为之。彼新婚燕好,胡乃尔尔。夜斋
沐焚香,祝曰:“此狱关纲常,万一妇与人私,而夫枉死,且受污名,于理安乎?神其以梦示我!”
果梦神授一“麦”字。
璞曰:“此两人夹一人也,狱有归矣!”
比明,令械囚待时行刑。
囚未出,璞见一童子窥门内,乃令人牵入,曰:“尔羽客,胡为至此,得非尔师令侦某囚事耶?”
童子大惊,吐实,乃二道士素与妇通,见匿之麦丛中。
人因号曰断鬼石。
视首皮肉
民有利侄之富者,醉而拉杀之于家。
其长男与妻相恶,欲借奸名并除之,乃斩妻首,并拉杀之,首以报宫。
时知悬尹见心迎上司于二十里外,闻报时已三鼓,见心从灯下视其首,一首皮肉上缩,一首不然。
即诘之曰:“两人是一时杀否?”
答曰:“然。”
曰:“妇有子女乎?”
曰:“有一女,方数岁。”
见心曰:“汝且寄狱,俟旦鞫之。”
别发一票,速取某女来。
女至,则携入衙,以果食之,好言细问,竟得其情,父子服罪。
法验女眉及喉
刘鸣谦守杭州,有刘氏女所居浅陋,邻少年张窥其艾,夜跃上楼,穴窗入。
女大呼贼,父惊起,邻少年不能脱,执而髡之。
少年昆弟号于众曰:“伊父实以女伥而又阱之。”
女闻之,拊膺曰:“天乎!辱人至于此。”
遂自缢。
张乃贿其父金,当谳诉女已承污,特羞奸露耳。
鸣谦得女贞烈、父受金状,乃令以法验女眉及喉,实处子。
与从事刘公讯治之,张伏法。
百姓谣曰:“两刘哲,一刘烈,江河海流合。”
花瓶水杀人
汪待举守郡部。
民有饮客者,客醉卧空室中。
客夜醉渴,索浆不得,乃取花瓶水饮之。
次早启户,客死矣。
其家讼之,待举究中所有物,惟瓶中浸旱莲花而已。
试以饮死囚,立死,讼乃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政事部-烛奸-译文
责具原状
李靖担任岐州刺史时,有人告发他谋反,高宗命令一名御史调查此事。御史知道这是诬告,请求与告发者一起同行几站,假装丢失了原状,表现得非常惊慌,鞭打随行的官员,然后请求告发者另外写一份状子,比较后发现与原状不同,当天就回去报告,高祖大为震惊,告发者被处死。
验火烧尸
张举担任句章县令时,有妻子杀害了丈夫,然后放火烧了房子,假装丈夫死于火灾,丈夫的弟弟告发了她。张举于是取了两头猪,一头杀死,一头活着,堆积柴火焚烧,观察发现死猪口中没有灰,活猪口中有灰。于是检查丈夫的口中,果然没有灰,因此审问她,妻子最终认罪。
市布得盗
周新担任浙江按察使,快到任时,路上苍蝇聚集在马头附近,派人跟踪,发现一具暴尸,只有一个小木布记在,取了下来。到任后,派人去买布,多次嫌不好,另买了一次,得到有印志的布,审问后,布主就是抢劫布商的贼。
旋风吹叶
周新坐在堂上审案,忽然旋风吹来一片奇异的叶子,左右的人说城中没有这种树,只有一座古寺有,离城较远。周新说:“这一定是寺僧杀人埋在那里,冤魂告诉我了!”挖掘后,发现一具女尸,僧人立即认罪。
帷钟辨盗
陈述古担任浦城县令时,有人丢失了东西,不知道是谁偷的,于是骗人说:“某处有钟能辨别盗贼,盗贼摸钟就会自鸣。”暗中派人用煤涂在钟上并遮住。让囚犯进去摸钟,一个囚犯手上没有煤,审问后果然认罪。
折芦辨盗
刘宰担任泰兴县令时,有人丢失了金钗,只有两个仆妇在场,审问她们,都不肯承认。刘宰命令她们各自拿一根芦苇,说:“没偷的人,明天芦苇会保持原样;偷了的人,明天芦苇会长两寸。”第二天看,一根芦苇保持原样,另一根芦苇长了两寸。揭发后,盗贼认罪。
遣妇缚奸
陆云担任浚义县令时,有人被杀,找不到凶手。陆云囚禁了死者的妻子十多天,秘密派人跟踪她,嘱咐说:“她走不远十里,会有男子等候并与她说话,就把他绑来。”果然如此。审问后,男子与妻子私通,共同杀害了丈夫,听说妻子出狱探消息,怕靠近县城,所以远距离等候。全县都称他为神明。
捕僧释冤
元绛代理上元县令时,甲和乙酒后打架,甲回家睡觉,夜里被盗贼砍断脚,妻子抓住乙告到县衙,而甲已经死了。元绛对妻子说:“回去处理你丈夫的丧事,乙已经认罪了。”暗中派人跟踪她,看到一个僧人迎上去私语。立即逮捕僧人,原来是乘机与妻子共同杀害甲的人。
井中死人
张升担任润州知州时,有人报告井中有死人,一个妇人去看说:“是我丈夫。”张升让她的亲戚邻居去辨认,井深无法辨认。张升说:“大家都不能辨认,妇人怎么知道是她丈夫?”于是交给有关部门审问,果然是妇人与奸夫合谋的。
食用左手
王维熙担任盐城县尉时,有一群人喝酒后死亡,都不认罪。解开他们的枷锁并给他们饮食,问一个人说:“你用左手,而死者伤在右边,还有什么可抵赖的?”囚犯无法辩解,于是拟定了抵罪。
盗首私宰
叶宾担任南安知州时,有盗贼割了牛的舌头,牛的主人报告了。叶宾假装斥责他离开,暗中命令屠夫宰牛。随即有人报告私自宰杀耕牛,叶宾说:“割牛舌头的人就是你。”果然认罪。
留刀获盗
刘崇龟担任广州刺史时,有个少年停船在江边,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子倚在门边,毫不避讳,少年挑逗她说:“黄昏到你家。”当晚,果然开门等他。少年还没到,另一个人进门,女子不知道,就与他亲近。盗贼怀疑被发现,于是刺死女子,留下刀逃走了。少年后来到,踩到血迹,倒地,摸到死者,急忙离开。第二天,女子的家人顺着血迹到江岸,岸上的人说:“昨晚有某客船离开了。”捕快追捕到,如实招供,看到刀是屠夫的东西。刘崇龟下令说:“某日演武,大宴士兵,集合境内的屠夫。”集合后,又说:“已经晚了。把刀留在厨房。”暗中用杀人刀换下。第二天早上,各自来取刀,只有一个屠夫不认。于是审问他,他说:“这不是我的刀,是某人的刀。”命令逮捕他,他已经逃走了。刘崇龟用死刑犯代替少年,夜里在市场上处死。逃犯知道囚犯已死,不到一两天回家,于是被逮捕认罪。
命取佛首
程颢担任主簿时,寺庙里有石佛,每年传说佛首放光,士民争相前往。程颢告诫说:“等下次出现,就取佛首。”去看时,光就停止了。
识猴为盗
杨绘担任兴元知州时,有盗贼偷了库房的缣,杨绘追踪痕迹,不像人出入的。于是叫来耍猴的人,一审问就认罪了。
闻哭知奸
国侨,字子产,曾经早晨出门,听到妇人哭泣,派官吏抓住她审问,发现她用手绞死了丈夫。官吏问原因,子产说:“人对于所爱的人,开始生病时担忧,临危时恐惧,死后哀伤。现在她哭丈夫已死,不哀伤而恐惧,因此知道她有奸情。”
河伯娶妇
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时,当地风俗迷信巫术,每年河伯娶妇以谋利,选室女投入河中,西门豹到时,看着女子说:“丑!麻烦大巫先去报告河伯,如果他不想要,再另选美的。”叫官吏把巫婆投入河中。过了一会儿,说:“怎么这么久不回来?”又投一个人去催促。群奸惊惧,乞求饶命。从此弊病绝迹。
哭夫不哀
严遵担任扬州行部时,听到路旁女子哭泣,声音不哀伤,问她,她说:“丈夫被火烧死。”严遵让人把尸体抬来,派人守着,说:“会有东西来。”第二天,有苍蝇聚集在头部。严遵命令揭开看,发现铁锥贯穿头顶,原来是因奸情杀害丈夫的人。
命七给子
张咏担任杭州知州时,有儿子和女婿争家产,女婿说:岳父临终时,儿子才三岁,遗书说将来三分给儿子,女婿得七分。张咏说:“你岳父是聪明人,把七分给儿子,儿子就死了。”命令三分给女婿,七分给儿子。
怒逮妇人
王克敬担任两浙运使时,有逮捕私盐犯的,带了一个少妇来,王克敬愤怒地说:“怎么能把妇人从百里外逮捕来,与吏卒杂处,太污辱教化了!”从此不许。定为法令。
断丝及鸡
傅琰担任山阴县令时,有卖针、卖糖的老妇人,争一团丝告到傅琰那里,傅琰命令把丝挂在柱子上,鞭打,仔细观察发现有铁屑,于是罚卖糖的人。又有两个农夫争鸡,问他们用什么喂鸡,一个说豆,一个说粟。剖开鸡发现是粟,于是罚说豆的人。百姓称傅琰为圣人。
老翁儿无影
丙吉担任陈留知州时,有个富翁九十岁没有儿子,娶了邻女,一夜就死了,后来生了一个男孩,女儿说:“我父亲娶她,一夜身亡,这个孩子不是我父亲的儿子。”争财很久没有结果。丙吉说:“曾听说老翁的儿子没有影子,不耐寒。”当时是秋末,取同龄的孩子脱衣试,老翁的儿子独喊冷,中午果然没有影子,于是判决了这件事。
断鬼石
石璞担任江西副使时,有民娶妻三天,女婿与妻子去拜见岳家。女婿先走,妻子后走,失踪了,到处找不到。岳父告女婿杀害女儿,女婿受不了拷打,自己认罪。石璞怀疑杀人弃尸,一定是深仇大恨的人做的。他们新婚燕好,怎么会这样。夜里斋
沐浴焚香,祈祷说:“这个案件关系到纲常伦理,如果万一妻子与他人有私情,而丈夫却冤枉而死,还要背负污名,这在道理上说得通吗?请神明在梦中给我启示!”
果然梦见神明赐予一个“麦”字。
璞说:“这是两个人夹着一个人的意思,案件有结果了!”
等到天亮,命令将囚犯戴上刑具等待行刑。
囚犯还未被带出,璞看到一个童子偷偷向门内窥视,便让人将他带进来,问道:“你是道士,为何到这里来,莫非是你的师父让你来打探某个囚犯的事情?”
童子大惊,吐露实情,原来是两个道士与那妇人有私情,将她藏在麦丛中。
人们因此称这块石头为“断鬼石”。
观察首级的皮肉
有一个贪图侄子财富的人,喝醉后将侄子拉回家中杀害。
他的长子与妻子关系不好,想借奸情之名一并除掉她,于是砍下妻子的头,并将她杀害,将首级报官。
当时知悬尹见心正在二十里外迎接上司,听到报告时已是三更,见心在灯下查看首级,发现一个首级的皮肉收缩,另一个则没有。
便问道:“这两个人是一起被杀的吗?”
回答说:“是的。”
问:“妻子有子女吗?”
答:“有一个女儿,才几岁。”
见心说:“你先关进监狱,等天亮再审问。”
另外发了一张传票,迅速将那个女孩带来。
女孩到了后,便带她进衙门,给她水果吃,好言细问,最终得知实情,父子俩认罪。
通过法律手段检验女子的眉毛和喉咙
刘鸣谦担任杭州太守时,有一个刘姓女子住在简陋的房子里,邻居少年张窥视她的美貌,夜里跳上楼,从窗户进入。
女子大喊有贼,父亲惊醒,邻居少年无法逃脱,被抓住并剃了头发。
少年的兄弟在众人面前喊道:“她的父亲实际上是利用女儿引诱人,然后又设下陷阱。”
女子听到后,拍着胸口说:“天啊!侮辱人到了这种地步。”
于是上吊自杀。
张便贿赂她的父亲金钱,在审讯时声称女子已经承认了污名,只是羞于暴露奸情。
鸣谦得知女子贞烈、父亲受贿的情况后,便下令通过法律手段检验女子的眉毛和喉咙,确认她仍是处女。
与从事刘公一起审讯处理,张伏法。
百姓传谣说:“两刘哲,一刘烈,江河海流合。”
花瓶水杀人
汪待举担任郡守。
有一个百姓请客人喝酒,客人喝醉后躺在空房间里。
客人夜里口渴,找不到水喝,便取了花瓶里的水喝。
第二天早上开门,客人已经死了。
他的家人提起诉讼,待举调查了房间里的所有物品,发现只有瓶子里浸泡着旱莲花。
试着让死囚喝下,立刻死亡,案件因此真相大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政事部-烛奸-注解
李靖:唐朝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曾为岐州刺史,后被诬告谋反。
高宗:唐高宗李治,唐朝第三位皇帝。
御史:古代官名,负责监察官员和审理案件。
张举:唐朝官员,曾任句章令,以智慧断案著称。
周新:唐朝官员,以善于断案和明察秋毫闻名。
陈述古:唐朝官员,曾任浦城令,以智慧断案著称。
刘宰:唐朝官员,曾任泰兴令,以智慧断案著称。
陆云:唐朝官员,曾任浚义令,以智慧断案著称。
元绛:唐朝官员,曾任上元令,以智慧断案著称。
张升:唐朝官员,曾任润州知州,以智慧断案著称。
王维熙:唐朝官员,曾任盐城尉,以智慧断案著称。
叶宾:唐朝官员,曾任南安知州,以智慧断案著称。
刘崇龟:唐朝官员,曾任广州刺史,以智慧断案著称。
程颢:北宋著名理学家,曾任主簿,以智慧断案著称。
杨绘:唐朝官员,曾任兴元知州,以智慧断案著称。
国侨: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字子产,以智慧和仁政著称。
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官员,曾任邺令,以破除迷信和改革著称。
严遵:唐朝官员,曾任扬州行部,以智慧断案著称。
张咏:北宋官员,曾任杭州知州,以智慧断案著称。
王克敬:唐朝官员,曾任两浙运使,以清廉和智慧断案著称。
傅琰:唐朝官员,曾任山阴令,以智慧断案著称。
丙吉:西汉官员,曾任陈留太守,以智慧断案著称。
石璞:明朝官员,曾任江西副使,以智慧断案著称。
沐焚香:古代祭祀或祈祷前的一种净身仪式,通过沐浴和焚香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虔诚。
关纲常:指涉及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案件。纲常,即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神其以梦示我:祈求神灵通过梦境给予启示或指引。
麦:在文中指代隐藏的地点,即麦丛中。
羽客:道士的别称,因道士常穿羽衣而得名。
断鬼石:指能够辨别是非、明察秋毫的石头,象征公正和智慧。
视首皮肉:观察尸体头部的皮肉状态,以判断死亡时间和情况。
法验女眉及喉:通过法律手段检查女性的眉毛和喉咙,以验证其贞洁。
花瓶水杀人:指通过花瓶中的水(可能含有毒物)导致人死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政事部-烛奸-评注
这段古文记载了多位古代官员以智慧和明察秋毫的能力断案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官员在处理复杂案件时的机智和公正。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也体现了古代官员的智慧和道德操守。
首先,这些故事中的官员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智慧和洞察力。例如,李靖在被诬告谋反时,御史通过巧妙的手段揭露了诬告者的谎言,最终使诬告者伏诛。张举通过实验验证了火灾中死者的真实死因,成功揭穿了妻子的谎言。周新通过观察旋风吹来的异叶,推断出古寺僧人的罪行,最终找到了被害者的尸体。这些故事中的官员都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推理,成功地解决了复杂的案件。
其次,这些故事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在古代,官员不仅要具备法律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才能在处理案件时做到公正无私。例如,陈述古通过伪造钟声辨盗的方法,成功找出了真正的盗贼。刘宰通过折芦辨盗的方法,成功让盗贼自首。这些故事中的官员都通过巧妙的手段,成功地解决了案件,展现了古代司法实践的智慧和灵活性。
此外,这些故事还体现了古代官员的道德操守和责任感。例如,陆云通过密令跟踪囚犯的妻子,成功找出了真正的凶手。元绛通过暗中跟踪甲的妻子,成功找出了与甲妻共谋杀甲的僧人。这些故事中的官员都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正义感,他们不仅关注案件的真相,还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总的来说,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官员的智慧和能力,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法律文化和官员的道德操守,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为现代社会的司法实践提供借鉴。
这段古文通过几个案例展示了古代中国法律与道德的紧密联系,以及官员在处理案件时的智慧和公正。首先,通过沐焚香和梦境的描写,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和对正义的追求。官员璞通过梦境中的启示,巧妙地解决了复杂的案件,这不仅展示了其个人的智慧,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神灵启示的重视。
其次,文中提到的‘视首皮肉’和‘法验女眉及喉’等细节,揭示了古代法医学的初步应用。官员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科学的方法,揭示了案件真相,这不仅体现了古代官员的责任感和正义感,也展示了古代中国在法律实践中的科学态度。
最后,‘花瓶水杀人’案例则展示了古代对毒物的认识和防范。官员通过实验验证了花瓶水的致命性,从而洗清了被告的冤屈,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官员的严谨和智慧,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科学实证的重视。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深刻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法律文化、道德观念和科学精神,为我们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