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容貌部-形体(2)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容貌部-形体(2)-原文

舌本间强

俗语曰:“三日不言,舌本强。”殷仲堪言,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

皮里阳秋

晋褚裒字季野,桓彝目之曰:“季野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褒贬也。

断送头皮

宋真宗东封,得隐者杨朴。上问:“卿临行,有人作诗否?”对曰:“臣妻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切莫猖狂爱作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唾掌

公孙瓒曰:“天下兵起,谓可唾掌而决九州耳。”李集:“太平可覆掌而致。”

扪膝

后魏贾景兴栖迟不仕,葛荣陷冀州,称疾不拜,每扪膝曰:“吾不负汝,以不拜荣故也。”又赵宋喻如砺号“扪膝先生”。

鸡肋

晋刘伶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臂奋拳。伶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曹操入汉中讨刘备,不得进,欲弃之。乃传令曰“鸡肋”,官属不知何谓。杨修曰:“鸡肋,弃之则可惜,啖之则无所得,比汉中,王欲去也。”乃白操,遂还。

噬脐

楚文王伐申。过邓。邓侯曰:“吾甥也。”止而享之。骓甥、聃甥、养甥请杀楚子。邓侯弗许。聃甥曰:“亡邓国者,此人也。若不蚤图,后君噬脐无及。”

交臂

《庄子》: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趋亦趋。夫子绝尘而奔,回瞠乎其后矣。”夫子曰:“吾终身于汝,交一臂而失之,不可哀欤?”

三折肱

晋范氏、中行氏将伐晋定公,齐高疆曰:“三折肱知为良医。我以伐君为此矣。”

髀里肉生

刘玄德于刘表坐,慨然流涕曰:“平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如流,老将至矣,而功业未建,是以悲耳。”

炙手可热

唐崔铉进左仆射,与郑鲁、杨绍、段复环、薛蒙颇参议论。时论曰:“郑、杨、段、薛,炙手可热;欲得命通,鲁、绍、环、蒙。”

如左右手

韩信亡去,萧何自追之。人告高祖曰:“丞相何亡。”高祖大怒,如失左右手。

高下其手

言人断狱徇私,高下其手。

幼廉一脚指

北齐李幼谦为瀛州长史,神武行部征责文簿,应机立成。神武责诸人曰:“卿等作得李幼廉一脚指否?”

握拳啮齿

东坡帖云:张睢阳生犹骂贼,啮齿穿龈。颜平原死不忘君,握拳透爪。

豕心

《左传》:昔有仍氏生女,乐正后夔娶之,生伯封,实有豕心,贪婪无厌。人谓之封豕。

锁子骨

李邺侯少时身极轻,能于屏风上行。既长,辟谷,导引,骨节俱戛戛有声。人谓之锁子骨。一身是胆

赵子龙与魏兵战,追至营门,魏兵疑有伏,引去。翌日,率德至营视之,曰:“子龙一身都是胆。”

抽筋绝髓

郭弘霸讨徐敬业云:“誓抽其筋,食其肉,饮其血,绝其髓。”武后悦,授御史。时号“四其御史”。

铁石心肠

皮日休云:“宋平广为相,疑其铁石心肠,不解吐软媚词。观其《梅花赋》,便巧富艳,殊不类其为人。

伐毛洗髓

《汉武记》:黄眉翁指东方朔曰:“吾三千年一反骨洗髓,三千年一剥皮伐毛。吾今已三洗髓,三伐毛矣。”

笑比黄河清

宋包孝肃极严冷,未尝见其笑容,人谓其笑比黄河清。

连璧

晋潘岳与夏侯湛并美姿容,行止同舆接菌。京都谓之连璧。

乳臭

汉王以韩信击魏王豹。问郦食其:“魏大将谁?”对曰:“柏植。”王曰:“是儿口尚乳臭,安能敌吾韩信?”

貌不扬

晋叔向适郑,鬷蔑貌不扬,立堂下,一言而善。叔向闻之,曰:“必然明也!”下执其手以上,曰:“子若不言,吾几失子矣。”

貌侵

汉田蚡,孝景帝皇后母弟也,为丞相,为人貌侵,言短小而丑恶也。

獐头鼠目

唐苗晋卿荐元载。李揆轻载相寒,谓晋卿曰:“龙章凤姿士不见,獐头鼠目子乃求官耶?”载衔之。

龙钟

裴晋公未第时,羁旅洛中,策驴上天津桥。时淮西不平,有二老人倚柱语曰:“蔡州何时平?”见晋公,愕然曰:“适忧蔡州未平,须待此人为相。”仆闻告公,公曰:“见我龙钟,故相戏耳!”后裴度于宪宗时果为相,平淮、蔡。

牙缺

张玄祖八岁,缺齿,先达戏之曰:“君口何为开狗窦?”玄祖曰:“欲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口吃

汉周昌争立太子,曰:“臣期期不奉诏。”邓艾自称艾艾。韩非、扬雄俱口吃,善属文。后刘贡父、王汾在馆中,汾口吃,贡父为之赞曰:“恐是昌家,又疑非类;未闻雄名,只有艾气。”

吾舌尚存

张仪常从楚相饮,相亡璧,意仪盗,执仪笞之。仪归,而其妻诮之。仪曰:“视吾舌尚存否?”妻笑曰:“在。”仪曰:“足矣!”

借听于聋

韩昌黎《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问道于盲,未见其得者也。

青白眼

阮籍能为青白眼,见礼法之士,以白眼待之。母终,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弟康乃挟琴继酒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邯郸学步

班氏序;传昔有学步于邯郸,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美须

谢康乐须美,临刑,施为南海垣寺维摩诘像须。唐中宗时,安乐公主端午斗草,欲广其地,驰驿取之。又恐为他所得,剪弃其余。

貌似刘琨

桓温自以雄姿风气,是宣帝、刘琨之俦,及伐秦还,于北方得一巧作老婢,乃刘琨婢也。一见桓温,便潸然曰:“公甚似刘司空。”温大悦,出外,整理衣冠,又呼问之,婢曰“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

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温于是褫冠解带,昏然而睡不怡者累日。

补唇先生

方干唇缺,有司以为不可与科名。连应十余举,遂隐居鉴湖。后数十年,遇医补唇,年已老矣。人号曰“补唇先生。”

眇一目

湘东王眇一目,与刘谅游江滨,叹秋望之美。谅对曰:“今日可谓帝子降于北渚。”《离骚》:“帝子降于北渚,目渺渺而愁予!”王觉其刺己,大衔之。后湘东王起兵,王伟为侯景作檄云:“项羽重瞳,尚有乌江之败;湘东一目,宁为赤县所归?”后竟以此伏诛。

半面妆

徐妃以帝眇一目,知帝将至,为半面妆。帝见之大怒而出。

塌鼻

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一日,与东坡会饮,引《大风歌》戏之,曰:“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猛士兮守鼻梁!”

头有二角

隋文帝生而头有两角,一日三见鳞甲,母畏而弃之。有老尼来,育哺甚勤。尼偶外出,嘱其母视儿。母见须角棱棱,烨然有光,大惧,置诸地。尼疾走归,抱起曰:“惊我儿,令吾儿晚得天下!”后帝果六十登极。

岐嶷

《诗经》云:“克岐克嶷,以就口食。”美后稷也。岐嶷,峻茂之状也。

口有悬河

晋郭象能清言。王衍云:“每听子玄之语,如悬河泻之,久而不竭。”

侏儒

《左传》:臧纥败于狐骀。国人曰:“侏儒侏儒,使我败于邾。”(注:狐骀,地名。侏儒,短小也。)

捷捷幡幡

《诗经》:“捷捷幡幡,谋欲谮言。”

胸中冰炭

语云:不作风波于世上,自无冰炭到胸中。唇亡齿寒

《左传》: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子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甚虞之谓也。”

足上首下

《庄子》:失信于俗,谓之倒置之民,犹足上首下,倒置尊卑也。

扬眉吐气

李白《与韩朝宗书》: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推心置腹

《史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

方寸已乱

《三国志》:徐庶母为曹操所获,庶辞先主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今失老母,方寸乱矣,请从此辞。”

黑甜息偃

东坡诗:“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余。”《诗经》:“或偃息在床。”

肉眼

《唐摭言》:郑光业赴试,夜有人突入邸舍,郑止之宿。其人又烦郑取水煎茶,郑欣然从之。后郑状元及第,其人启谢曰:“既取杓水,又煎碗茶,当时不识贵人。凡夫肉眼,今日俄为后进,穷相骨头。”

青睛

《南史》:徐陵目有青睛,人以为聪慧之相。

丹心

又心曰丹府,心神曰丹元。

腆颜

《文选》:“明目腆颜,曾无愧畏。”

可口

《庄子》:樝梨橘柚,皆可于口。

置之度外

《汉史》:光武帝曰:“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谓隗嚣、公孙述也。

秦人视越

韩文:秦人之视越人,忽言不加喜戚于其心。

行尸走肉

《拾遗记》:任未曰:“好学者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行尸走肉耳!”

颜甲

《琐言》:进士王光远,干索权豪无厌,或遭挞唇,略无改悔。时人云:“光远颜厚如十重铁甲。”

高髻

后汉马廖疏云:“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布。”

面谩

樊哙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曰:“哙妄言,是面谩!”

掉舌

汉郦生说齐王与汉平。蒯彻言于韩信曰:“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余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容貌部-形体(2)-译文

舌本间强

俗语说:“三天不说话,舌头就会僵硬。”殷仲堪说,三天不读《道德经》,就会觉得舌头僵硬。

皮里阳秋

晋朝的褚裒,字季野,桓彝评价他说:“季野皮里阳秋。”意思是说他外表不显露好恶,但内心却有褒贬。

断送头皮

宋真宗东封时,遇到隐士杨朴。皇帝问他:“你临行前,有人为你作诗吗?”杨朴回答说:“我妻子写了一首诗:‘不要再沉迷于酒,也不要再狂妄地作诗。今天被官府抓去,这次恐怕要断送老头皮了。’”

唾掌

公孙瓒说:“天下战乱四起,我认为可以轻易地决定九州的命运。”李集说:“太平盛世可以轻易实现。”

扪膝

北魏的贾景兴隐居不仕,葛荣攻陷冀州后,贾景兴称病不拜,每次摸着膝盖说:“我没有辜负你,因为我没有向葛荣屈服。”赵宋时期的喻如砺被称为“扪膝先生”。

鸡肋

晋朝的刘伶曾经喝醉,与一个俗人发生冲突,那人挥拳要打他。刘伶说:“我的肋骨像鸡肋一样,不值得你动手!”那人笑着停下了。曹操进入汉中讨伐刘备,无法前进,想要放弃。于是传令说“鸡肋”,下属们不知道什么意思。杨修说:“鸡肋,放弃可惜,吃又没什么肉,比喻汉中,大王想要撤退了。”于是报告曹操,曹操果然撤退了。

噬脐

楚文王攻打申国,经过邓国。邓侯说:“这是我的外甥。”于是留他下来款待。骓甥、聃甥、养甥请求杀掉楚文王。邓侯不同意。聃甥说:“将来灭亡邓国的,就是这个人。如果不早点除掉他,以后后悔都来不及。”

交臂

《庄子》中记载:颜渊问孔子:“老师走一步,我也走一步;老师跑,我也跑。老师飞奔而去,我只能眼睁睁看着。”孔子说:“我一生都在你身边,却在一瞬间失去了你,难道不可悲吗?”

三折肱

晋国的范氏和中行氏准备攻打晋定公,齐国的高疆说:“三次折断手臂的人才能成为好医生。我这次攻打君主,就是为了这个。”

髀里肉生

刘备在刘表那里坐着,感慨流泪说:“以前我经常骑马,大腿上的肉都消了;现在不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出来了。时间如流水,我快要老了,但功业还没有建立,所以感到悲伤。”

炙手可热

唐朝的崔铉升任左仆射,与郑鲁、杨绍、段复环、薛蒙等人经常参与议论。当时有人说:“郑、杨、段、薛,炙手可热;想要得到他们的支持,就得靠鲁、绍、环、蒙。”

如左右手

韩信逃走,萧何亲自去追他。有人告诉汉高祖:“丞相萧何逃走了。”高祖大怒,感觉像失去了左右手一样。

高下其手

指人在断案时徇私舞弊,随意抬高或降低判决。

幼廉一脚指

北齐的李幼谦担任瀛州长史,神武帝巡视时要求提交文书,李幼谦立刻完成。神武帝责备其他人说:“你们能做到李幼廉的一脚指头吗?”

握拳啮齿

苏东坡的帖子说:张睢阳活着时还在骂贼,咬穿牙龈。颜平原死后也不忘君主,握拳透爪。

豕心

《左传》记载:从前有仍氏生了一个女儿,乐正后夔娶了她,生了伯封,伯封有猪一样的心,贪婪无厌。人们称他为封豕。

锁子骨

李邺侯年轻时身体非常轻盈,能在屏风上行走。长大后,他辟谷修炼,导引术使得骨节发出嘎嘎的声音。人们称他为锁子骨。

赵子龙与魏兵战,追至营门,魏兵疑有伏,引去。翌日,率德至营视之,曰:“子龙一身都是胆。”

抽筋绝髓

郭弘霸讨伐徐敬业时说:“我发誓要抽他的筋,吃他的肉,喝他的血,绝他的髓。”武则天很高兴,任命他为御史。当时人称他为“四其御史”。

铁石心肠

皮日休说:“宋平广担任宰相时,人们怀疑他是铁石心肠,不会说软话。但看他的《梅花赋》,却写得巧妙华丽,完全不像他的为人。”

伐毛洗髓

《汉武记》记载:黄眉翁指着东方朔说:“我每三千年洗一次骨髓,每三千年剥一次皮。我现在已经洗了三次骨髓,剥了三次皮了。”

笑比黄河清

宋朝的包孝肃非常严肃,从未见他笑过,人们说他的笑容比黄河水清还要罕见。

连璧

晋朝的潘岳和夏侯湛都容貌俊美,出行时同乘一辆车。京城的人称他们为“连璧”。

乳臭

汉王派韩信攻打魏王豹。问郦食其:“魏国的大将是谁?”郦食其回答:“柏植。”汉王说:“这个孩子嘴里还有奶味,怎么能敌得过我的韩信?”

貌不扬

晋国的叔向去郑国,鬷蔑相貌平平,站在堂下,说了一句话却很有见地。叔向听到后说:“这个人一定很聪明!”于是拉他上来,说:“如果你不说话,我差点就错过你了。”

貌侵

汉朝的田蚡,是孝景帝皇后的弟弟,担任丞相,相貌短小丑陋。

獐头鼠目

唐朝的苗晋卿推荐元载。李揆看不起元载的寒酸相,对苗晋卿说:“龙章凤姿的士人你不推荐,却推荐獐头鼠目的人来求官?”元载对此怀恨在心。

龙钟

裴晋公还未中举时,在洛阳漂泊,骑着驴上天津桥。当时淮西战乱未平,有两个老人靠着柱子说:“蔡州什么时候才能平定?”看到裴晋公,惊讶地说:“刚才还在担心蔡州未平,看来要等这个人当宰相了。”仆人告诉裴晋公,裴晋公说:“看我老态龙钟,所以开个玩笑罢了!”后来裴度在宪宗时果然当了宰相,平定了淮西和蔡州。

牙缺

张玄祖八岁时,缺了一颗牙,前辈开玩笑说:“你的嘴怎么开了个狗洞?”张玄祖回答:“想让你们从这洞里进出。”

口吃

汉朝的周昌争立太子时说:“臣期期不奉诏。”邓艾自称艾艾。韩非和扬雄都有口吃,但擅长写文章。后来刘贡父和王汾在馆中,王汾口吃,刘贡父为他写赞词说:“恐怕是周昌家的人,又怀疑不是;没听过扬雄的名字,只有艾艾的气息。”

吾舌尚存

张仪曾经和楚相一起喝酒,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怀疑是张仪偷的,抓住张仪打了一顿。张仪回家后,妻子嘲笑他。张仪说:“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妻子笑着说:“在。”张仪说:“那就够了!”

借听于聋

韩愈在《答陈生书》中说:你求快速成功的方法,却来问我,这就像向聋子借听,向盲人问道,不可能得到什么。

青白眼

阮籍能用青白眼,见到礼法之士,就用白眼对待。他母亲去世时,嵇喜来吊唁,阮籍用白眼看他。嵇喜的弟弟嵇康带着琴和酒来拜访,阮籍很高兴,用青眼看他。

邯郸学步

班固的序言中说:从前有人去邯郸学走路,结果没学会邯郸的步法,反而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步法,最后只能爬着回家。

美须

谢康乐的胡须很美,临刑前,他把胡须捐给了南海垣寺的维摩诘像。唐中宗时,安乐公主在端午节斗草,想要扩大她的领地,派人快马加鞭去取胡须。又怕被别人得到,就把剩下的胡须剪掉了。

貌似刘琨

桓温自认为雄姿英发,是宣帝、刘琨一类的人物。他伐秦回来后,在北方遇到一个老婢女,是刘琨的婢女。她一见到桓温,就流泪说:“您很像刘司空。”桓温很高兴,整理好衣冠,又去问她,婢女说:“脸很像,可惜薄了点;眼睛很像,可惜小了点;胡须很像,可惜……”

红色;形状非常相似,可惜太短;声音非常相似,可惜太女性化。”温于是脱下帽子解开衣带,昏昏沉沉地睡了好几天,心情不愉快。

补唇先生

方干的嘴唇有缺陷,官员认为他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他连续参加了十多次科举考试,最终隐居在鉴湖。几十年后,他遇到医生补唇,那时他已经老了。人们称他为“补唇先生”。

眇一目

湘东王有一只眼睛失明,与刘谅一起在江边游玩,感叹秋天的美景。刘谅回答说:“今天可以说是帝子降临在北渚。”《离骚》中说:“帝子降临在北渚,眼睛渺茫而使我忧愁!”湘东王觉得他在讽刺自己,非常生气。后来湘东王起兵,王伟为侯景写檄文说:“项羽有重瞳,尚且败在乌江;湘东王只有一只眼睛,怎么能成为赤县的归依?”后来湘东王因此被处死。

半面妆

徐妃因为皇帝有一只眼睛失明,知道皇帝要来,就只化了半边脸的妆。皇帝看到后非常生气,离开了。

塌鼻

刘贡父晚年得了恶疾,胡须和眉毛都脱落了,鼻梁也断了。一天,他与苏东坡一起喝酒,引用《大风歌》戏弄他说:“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猛士兮守鼻梁!”

头有二角

隋文帝出生时头上有两只角,一天三次看到鳞甲,母亲害怕就把他抛弃了。有一个老尼姑来,非常勤快地养育他。尼姑偶尔外出,嘱咐他的母亲照看孩子。母亲看到孩子的胡须和角棱棱分明,闪闪发光,非常害怕,把他放在地上。尼姑急忙跑回来,抱起他说:“吓到我的孩子,让我的孩子晚些得到天下!”后来隋文帝果然在六十岁时登基。

岐嶷

《诗经》说:“能够岐嶷,以就口食。”赞美后稷。岐嶷,是峻茂的样子。

口有悬河

晋朝的郭象善于清谈。王衍说:“每次听子玄(郭象)说话,就像悬河泻水,久而不竭。”

侏儒

《左传》:臧纥在狐骀战败。国人说:“侏儒侏儒,使我败于邾。”(注:狐骀,地名。侏儒,短小也。)

捷捷幡幡

《诗经》:“捷捷幡幡,谋欲谮言。”

胸中冰炭

俗话说:不在世上兴风作浪,自然不会有冰炭到胸中。唇亡齿寒

《左传》:晋侯再次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宫子奇劝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说的就是虞国这种情况。”

足上首下

《庄子》:失信于世俗,称之为倒置之民,就像足上首下,倒置尊卑一样。

扬眉吐气

李白《与韩朝宗书》:如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的主宰,人物的权衡,一经品题,便成为佳士。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让我扬眉吐气,激昂青云呢!

推心置腹

《史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

方寸已乱

《三国志》: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抓获,徐庶辞别刘备说:“本想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如今失去了老母,方寸已乱,请从此辞别。”

黑甜息偃

苏东坡诗:“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余。”《诗经》:“或偃息在床。”

肉眼

《唐摭言》:郑光业去参加考试,晚上有人突然闯入他的住处,郑光业留他住宿。那人又麻烦郑光业取水煎茶,郑光业欣然答应。后来郑光业中了状元,那人启谢说:“既取了杓水,又煎了碗茶,当时不识贵人。凡夫肉眼,今日俄为后进,穷相骨头。”

青睛

《南史》:徐陵的眼睛有青睛,人们认为这是聪慧的象征。

丹心

心又叫丹府,心神叫丹元。

腆颜

《文选》:“明目腆颜,曾无愧畏。”

可口

《庄子》:樝梨橘柚,皆可于口。

置之度外

《汉史》:光武帝说:“当置此两子于度外。”指的是隗嚣和公孙述。

秦人视越

韩文:秦人看待越人,忽然说话不加喜戚于其心。

行尸走肉

《拾遗记》:任未说:“好学者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行尸走肉耳!”

颜甲

《琐言》:进士王光远,干索权豪无厌,或遭挞唇,略无改悔。时人云:“光远颜厚如十重铁甲。”

高髻

后汉马廖疏云:“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布。”

面谩

樊哙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曰:“哙妄言,是面谩!”

掉舌

汉郦生说齐王与汉平。蒯彻言于韩信曰:“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余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容貌部-形体(2)-注解

舌本间强:指长时间不说话或读书,导致舌头僵硬,难以灵活运用。

皮里阳秋:形容人外表不露声色,内心却有深刻的评价和判断。

断送头皮:比喻因某种行为或决定而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失去生命。

唾掌: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完成,如同唾手可得。

扪膝:指抚摸膝盖,表示内心的坚定和决心。

鸡肋:比喻事物虽然有些价值,但实际意义不大,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噬脐:比喻后悔莫及,无法挽回。

交臂:形容非常接近,几乎可以触碰到。

三折肱:比喻经验丰富,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髀里肉生:形容长时间不活动,导致肌肉松弛。

炙手可热:形容权势极盛,气焰嚣张。

如左右手:形容关系非常密切,如同左右手一样不可或缺。

高下其手:指在断案时徇私舞弊,不公正。

幼廉一脚指:比喻某人的才能或能力非常出众,远超他人。

握拳啮齿:形容极度愤怒或决心坚定。

豕心:比喻贪婪无厌,欲望极大。

锁子骨:形容身体轻盈,骨骼灵活。

一身是胆:形容非常勇敢,无所畏惧。

抽筋绝髓:形容极度残忍,誓要彻底消灭对方。

铁石心肠:形容心肠坚硬,不易被感动。

伐毛洗髓:比喻彻底改变,脱胎换骨。

笑比黄河清:形容笑容极其罕见,如同黄河水清一样难得。

连璧:形容两人或两物非常相配,如同连在一起的璧玉。

乳臭:形容年幼无知,尚未成熟。

貌不扬:形容外貌平凡,不出众。

貌侵:形容外貌丑陋,令人不悦。

獐头鼠目:形容人相貌猥琐,举止不端。

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

牙缺:形容牙齿缺失,说话不清。

口吃:形容说话结巴,不流畅。

吾舌尚存:比喻虽然遭受打击,但仍有反击的能力。

借听于聋:比喻向不懂行的人请教,得不到有用的建议。

青白眼:形容对人的态度不同,对喜欢的人用青眼,对不喜欢的人用白眼。

邯郸学步:比喻盲目模仿他人,反而失去自己的特点。

美须:形容胡须美丽,引人注目。

貌似刘琨:形容外貌与某人非常相似。

赤:红色,这里可能指某种特征或状态。

温:指温峤,东晋名将。

补唇先生:指方干,因唇缺而被称为“补唇先生”。

眇一目:指湘东王萧绎,因一目失明而被称为“眇一目”。

半面妆:徐妃因皇帝一目失明,只化半面妆以示讽刺。

塌鼻:指刘贡父,因鼻梁断坏而被称为“塌鼻”。

头有二角:隋文帝杨坚出生时头上有两角,被视为异相。

岐嶷:形容山势高峻,引申为杰出、卓越。

口有悬河:形容口才极佳,言辞如悬河般滔滔不绝。

侏儒:指身材矮小的人。

捷捷幡幡:形容言辞敏捷,善于谋划。

胸中冰炭:形容内心矛盾,冷热交替。

唇亡齿寒: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足上首下:形容尊卑倒置,秩序混乱。

扬眉吐气:形容摆脱困境后心情舒畅,意气风发。

推心置腹:形容真诚待人,毫无保留。

方寸已乱:形容心情极度混乱,无法平静。

黑甜息偃:形容睡眠深沉,安然休息。

肉眼:指凡人的眼睛,比喻见识浅薄。

青睛:指眼睛呈青色,被视为聪慧之相。

丹心:指赤诚之心。

腆颜:形容厚颜无耻。

可口:形容食物美味,令人满意。

置之度外:形容不把某事放在心上。

秦人视越:比喻对他人漠不关心。

行尸走肉:形容没有灵魂,徒具形骸的人。

颜甲:形容脸皮极厚,不知羞耻。

高髻:指古代女子梳的高耸发髻。

面谩:形容当面欺骗或敷衍。

掉舌:形容善于言辞,能言善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容貌部-形体(2)-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典故和成语,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哲理。每一个典故都蕴含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反映了古人对生活、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例如,“舌本间强”不仅描述了长时间不说话或读书的生理现象,还隐喻了知识和语言的重要性。而“皮里阳秋”则揭示了人们在表面平静下隐藏的深刻判断和评价,反映了古人对内心世界的重视。

“鸡肋”这一典故则通过曹操的决策,展示了在复杂局势下权衡利弊的智慧。它不仅是军事策略的体现,更是人生抉择的隐喻,提醒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要深思熟虑,避免因小失大。

“噬脐”则通过楚文王的故事,警示人们要及时行动,避免后悔莫及。这一典故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抓住时机,果断决策。

“交臂”则通过颜渊与孔子的对话,表达了师徒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影响。它不仅是儒家思想的体现,更是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避免因疏忽而失去宝贵的机会。

“三折肱”则通过齐高疆的比喻,强调了经验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医学知识的体现,更是人生智慧的总结,提醒我们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

“髀里肉生”则通过刘备的感慨,表达了时间流逝、功业未成的无奈。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奋斗。

“炙手可热”则通过崔铉等人的权势,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复杂。它不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权力本质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警惕权力的腐蚀,保持清醒的头脑。

“如左右手”则通过萧何与韩信的故事,表达了君臣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相互依赖。它不仅是政治智慧的体现,更是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珍惜合作,共同进步。

“高下其手”则通过断狱徇私的现象,揭示了司法不公的危害。它不仅是法律问题的反思,更是对社会公正的深刻思考,提醒我们要坚持正义,维护公平。

“幼廉一脚指”则通过李幼谦的才能,展示了个人能力的卓越和出众。它不仅是个人成就的体现,更是对人才价值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尊重人才,发挥其潜力。

“握拳啮齿”则通过张睢阳和颜平原的故事,表达了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它不仅是个人品质的体现,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坚持信念,勇往直前。

“豕心”则通过伯封的贪婪,揭示了欲望的无穷和危害。它不仅是个人品德的反思,更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思考,提醒我们要控制欲望,追求高尚。

“锁子骨”则通过李邺侯的身体轻盈,展示了修炼的成果和身体的灵活性。它不仅是个人修炼的体现,更是对健康生活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注重锻炼,保持健康。

“一身是胆”则通过赵子龙的勇敢,展示了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它不仅是个人勇气的体现,更是对英雄气概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勇敢面对挑战,无所畏惧。

“抽筋绝髓”则通过郭弘霸的誓言,揭示了仇恨的深重和报复的残酷。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仇恨本质的深刻思考,提醒我们要化解仇恨,追求和平。

“铁石心肠”则通过宋平广的为人,展示了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它不仅是个人品质的体现,更是对坚强意志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坚持原则,不为外物所动。

“伐毛洗髓”则通过黄眉翁的修炼,展示了脱胎换骨的境界和追求。它不仅是个人修炼的体现,更是对人生境界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境界。

“笑比黄河清”则通过包孝肃的严肃,展示了不苟言笑的性格和坚定的原则。它不仅是个人性格的体现,更是对严肃态度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坚持原则,不为外物所动。

“连璧”则通过潘岳与夏侯湛的美貌,展示了外貌的美丽和相配。它不仅是个人外貌的体现,更是对美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注重内在美,追求真正的美。

“乳臭”则通过韩信的年轻,展示了年幼无知和尚未成熟的状态。它不仅是个人成长的体现,更是对成长过程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不断学习,追求成熟。

“貌不扬”则通过鬷蔑的外貌,展示了外貌平凡和内在才华的反差。它不仅是个人外貌的体现,更是对内在价值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注重内在,追求真正的价值。

“貌侵”则通过田蚡的外貌,展示了外貌丑陋和内心丑恶的反差。它不仅是个人外貌的体现,更是对内在品质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注重内在,追求真正的美。

“獐头鼠目”则通过元载的外貌,展示了外貌猥琐和举止不端的形象。它不仅是个人外貌的体现,更是对行为举止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注重行为,追求高尚。

“龙钟”则通过裴晋公的老态,展示了年老体衰和行动不便的状态。它不仅是个人老态的体现,更是对老年生活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珍惜年轻,追求健康。

“牙缺”则通过张玄祖的缺齿,展示了牙齿缺失和说话不清的状态。它不仅是个人外貌的体现,更是对语言表达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注重语言,追求清晰。

“口吃”则通过周昌的口吃,展示了说话结巴和不流畅的状态。它不仅是个人语言的体现,更是对语言表达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注重语言,追求流畅。

“吾舌尚存”则通过张仪的舌头,展示了反击的能力和坚定的信念。它不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对反击精神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坚持信念,勇敢反击。

“借听于聋”则通过韩昌黎的比喻,展示了向不懂行的人请教的无奈。它不仅是个人经验的体现,更是对请教方式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选择正确的请教对象,追求有效的建议。

“青白眼”则通过阮籍的态度,展示了对待不同人的不同态度。它不仅是个人态度的体现,更是对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追求和谐。

“邯郸学步”则通过学步的故事,展示了盲目模仿的后果。它不仅是个人行为的体现,更是对学习方式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注重自我,追求真正的学习。

“美须”则通过谢康乐的胡须,展示了外貌的美丽和引人注目。它不仅是个人外貌的体现,更是对美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注重内在美,追求真正的美。

“貌似刘琨”则通过桓温的外貌,展示了外貌相似和内心不同的反差。它不仅是个人外貌的体现,更是对内在品质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要注重内在,追求真正的价值。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典故和成语,展现了古代社会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和他们的命运。从温峤的失意到方干的隐逸,从湘东王的悲剧到徐妃的讽刺,再到隋文帝的异相,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复杂人际关系和政治斗争,也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命运的不可预测性。

文中提到的“补唇先生”方干,因唇缺而屡试不第,最终选择隐居,体现了古代科举制度对人才的筛选标准和对个人命运的影响。而湘东王因一目失明而被人讽刺,最终因此丧命,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和残酷的现实。

隋文帝的异相“头有二角”则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反映了古代人对天命和异相的迷信。而“半面妆”的典故则通过徐妃的机智和讽刺,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无奈和反抗。

此外,文中还引用了大量的成语和典故,如“唇亡齿寒”、“扬眉吐气”、“推心置腹”等,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文本的表达,也体现了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智慧。通过这些成语,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典故和成语,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探讨,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容貌部-形体(2)》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62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