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容貌部-妇女-原文
妲己赐周公
五官将既纳袁熙妻,孔文举与曹操书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以文举博学,信以为然。后问文举,答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效颦
西子心痛则捧心而颦,其貌愈媚。丑女羡而效之,曰“效颦”。山谷诗:“今代捧心学,取笑类西施。”
新剥鸡头肉
杨贵妃浴罢,对镜匀面,裙腰褪露一乳,明皇扪弄曰:“软温新剥鸡头肉。”安禄山在旁曰:“润滑犹如塞上酥。”
长舌
《诗经》:“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守符
楚昭王夫人,齐女也。昭王出游,留夫人于渐台。江水大至,遗使迎夫人,忘持符。夫人曰:“王与约,召必以符。”今使者不持符,不敢行。使者还取符,台崩,夫人溺死。
女博士
甄后年九岁时,喜攻书,每用诸兄笔砚。兄曰:“欲作女博士耶?”后曰:“古者贤女未有不览经籍;不然,成败安知之?”
灵蛇髻
甄后入魏宫,宫廷有绿蛇,口中恒有赤珠,若梧子大,不伤人;人欲害之,则不见。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形,后效而为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宫人拟之,十不得其一二。
女怀清台
《货殖传》: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赀。用财自卫,不见侵侮。始皇为筑“女怀清台”。
国色
《战国策》:郦姬者,国色也。《天宝遗事》:都下名妓楚莲香,国色无双,每出则蜂蝶相随,慕其香也。
长女子
明德马皇后和熙邓皇后俱七尺三寸,刘曜刘皇后七尺八寸,俱以美称。
妇人有须
李光弼之母李氏,封韩国太夫人,有须数十茎,长五寸,为妇人奇贵之相。
夜辨绝弦
蔡琰六岁,夜听父邕弹琴,弦绝。琰曰:“一弦断也。”复故断一弦,琰曰:“第四弦也。”邕曰:“偶中耳。”琰曰:“季札观风,知四国兴衰;师旷吹律,知南风不竞。由是言之,安得不知乎?”
尤物
《左传》叔向欲娶申公巫臣女,其母曰:汝何以为哉?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礼义,则必祸及。
钩弋宫
钩弋夫人,齐人,右手拳。望气者云:“东方有贵人气。”及至,见夫人姿色甚伟,帝批其手,得一钩,手遂不拳。故名其宫曰钩弋宫。
花见羞
五代刘鄩侍儿王氏,有绝色,人号“花见羞。”
疗饥
隋炀帝每视降仙,顾内使曰:“古人谓秀色可餐。若降仙者,可以疗饥矣。”
倾城倾国
李延年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远山眉
赵飞燕为妹合德养发,号新兴髻;为薄眉,号远山黛;施小朱,号慵来妆。又《玉京记》:“卓文君眉色不加黛,如远山。人效之,号远山眉。”
鸦髻
巴陵鸦不畏人,除夕,妇人各取一只,以米粱喂之。明旦,各以五色缕系于鸦顶,放之,视其方向,卜一年休咎。其占云:“鸦子东,兴女红;鸦子西,喜事齐;鸦子南,利桑蚕;鸦子北,织作息。”甚验。又元旦梳头,先以栉理其羽毛,祝曰:“愿我妇女,黰发髟髟。惟有斯年,似其羽毛。”楚人谓女髻为鸦髻。
淡妆
《杨妃传》:虢国夫人不施妆粉,自有容貌,常淡妆以朝天子。白乐天诗:“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嫫母
黄帝妃嫫母,貌仳催(音灰),丑面也而贤,帝甚爱之。《文选》:“及蒙华衮褒如。”誉嫫母贤也。
无盐
《列女传》:无盐者,齐之丑女,自诣宣王,陈时政,王拜为后。
书仙
《丽情集》:长安中有妓女曹文姬,尤工翰墨,为关中第一,时号“书仙”。
钱树子
《明皇杂录》:许子和,吉州永新人,以倡家女入宫,因名永新,能变新妆。临卒,谓其母曰:“阿母,钱树子倒矣!”
章台柳
唐韩翃与妓柳姬交稔,明,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奏以为从事。历三载离别,乃寄诗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柳答云:“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桐叶题诗
蜀侯继图,倚大慈寺楼,见风飘一大桐叶,上有诗:“拭翠敛蛾眉,为忆心中事。搦管下庭除,书作相思字。天下有心人,尽解相思死。天下负心人,不识相思意。有心与负心,不知落何地?”后二年,继图卜任氏为婚,乃题叶者。
白团扇
晋中书令王珉与嫂婢情好甚笃,嫂鞭挞过苦。婢素善歌,而珉好持白团扇,其婢制《团扇歌》云:“团扇复团扇,许持自障面。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
金莲步
齐东昏侯凿金为莲花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金莲也。”
邮亭一宿
陶学士出使江南,韩熙载命妓秦若兰诈为邮卒女,拥帚扫地,陶因与之狎,赠词名《风光好》云:“好因缘,恶因缘,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
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司空见惯
唐杜鸿渐为司空,镇洛时,韦应物为苏州刺史,过洛,杜设宴待之,出二妓歌舞,酒酣,命妓索诗于韦。韦醉甚,就寝。中夜见二妓侍侧,惊问故,对以席上作诗,司空命侍寝。令诵其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恼乱苏州刺史肠。”
媚猪
南汉主刘鋹得波斯女,黑而妖艳,鋹嬖之,赐号媚猪。
燕脂虎
陆慎言妻朱氏,沉惨狡妒
陆宰尉氏,政不在己,吏民谓之燕脂虎。
燕脂
纣以红蓝花汁凝作脂,以为桃花妆。盖燕国所出,故名燕脂。今写“燕”字加“月”,已非;甚有“因”旁亦加“月”者,更大谬矣。《日记》云:美人妆,面既傅粉,复以燕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唐熙时,都下竞事妆唇,妇女以分妍否,其有名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十七种。
偷香
晋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为掾史,充女窥寿悦之,遂与通。是时,外国贡异香,袭人衣经月不散,帝以赐充;充女偷以赠寿,充觉,以女妻之。
宿瘤女
《列女传》:初齐王出游,百姓尽往观,宿瘤女采桑如故。王怪问之,对曰:“妾受父母命教采桑,不受教观大王。”王以为贤,欲载之后车,女曰:“父母在堂,不受命而往,是奔也。”王奉礼往聘之。父母惊,欲洗沐加衣裳,女曰:“变容更服,王不识也。”遂如故至宫,王以为后。
飞天
唐末宫中号“闹扫妆”,形如焱风散鬊,盖盘鸦、堕马之类。宋文元嘉中,民间妇人结发者,三分抽其鬟,向上直梳,谓“飞天紒”。
流苏髻
轻云鬓发甚长,每梳头,立于榻上犹拂地,已绾髻,左右余发各粗一指,束结作同心带,垂于两肩,以珠翠饰之,谓之流苏髻。富家女子多以青丝效其制。
断臂
五代王凝妻李氏,凝家青、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凝素贫,一子尚幼。李氏携其子,负骸以归,过开封,旅舍主人不与其宿。适天暮,李氏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李氏恸曰:“我为妇人,不能守节,此手为人所执耶!不可以此手并辱吾身。”遂引斧断其臂。开封尹闻之,厚恤李氏,而笞其主人。
截耳断鼻
夏侯令女,谯人曹爽从弟文叔妻。文叔早死,恐家必改嫁,乃断发为信。后家果欲嫁之,令女复以刀截两耳。及爽被诛,夫家夷灭已尽,父使人讽之,令女复断鼻,而不改其执义之志。
割鼻毁容
高行,梁之节妇,荣于色,美于行。夫早死,不嫁。梁王使相聘焉,再三往。高行曰:“妇人之义,一醮不改。忘死而贪生,弃义而从利,何以为人?”乃援镜持刀割其鼻,曰:“王之求妾者,求以色耶。刑余之人,殆可释矣。”相以报王,旌之曰“高行”。
守义陷火
伯姬,宋共公夫人,鲁宣公之女。共公卒,伯姬寡居。夜失火,左右曰:“夫人可避乎?”伯姬曰:“妇人之义,保傅在前,夜始下堂。”顷之,左右又曰:“夫人少避乎?”伯姬曰:“越义而生,不若守义而死!”遂陷于火。
请备父役
女娟。赵简子伐楚,与津吏期;吏醉,不能渡,简子欲杀之。女娟请以身代,曰:“妾父尚醉,恐心知非而体不知痛也。”简子释其父。将渡,少楫者一人,娟请备父役,简子不许,娟曰:“汤伐夏,左骖牝骊,右骖牝黄而放桀;武王伐殷,左骖牝骐,右骖牝骝而克纣。主君渡,用一妇何伤?”因发《河激之歌》,以明其意。简子悦,曰:“昔者不谷梦娶,岂此女耶?”将使人祝祓,以为夫人。娟曰:“妇人之道,非媒不嫁。妾有严亲在,不敢闻命。”乃纳币于其亲,而娶为夫人。
以身当熊
冯昭仪,冯奉世女,汉元帝选入宫。上幸虎圈,熊逸出,左右皆惊走。惟婕妤当熊而立,熊见杀。上问冯曰:“人皆惊惧,汝何当熊?”对曰:“妾闻猛兽得人而止,恐至御座,故以身当之。”上嗟叹良久,立为昭仪。
速尽为幸
皇甫规妻善属文,工草篆。规卒,董卓厚聘之,骂曰:“君羗胡之种,毒害天下犹未足耶!皇甫氏为汉忠臣。君其走吏,敢非礼于上!”卓怒,悬其头庭中,鞭朴交下。规妻谓持杖者曰:“速尽为幸。”
义保
鲁孝公之保母。初,鲁武公生三子,长括,次戏,少称。武公朝周宣王,带子括、戏同往。宣王见戏端重,命武公立为世子。及武公薨,国人立戏,是为懿公。括子伯御弒懿公而自立,并欲求公子称而杀之。义保闻,即以己子卧公子床上,将公子易服而藏他所。伯御遂杀床上公子。义保抱所易服者,奔公子之母家。众大夫感其义,合词请于周天子,命戮伯御以立称,是为孝公。诸侯咸高保母之行,而呼为“义保”。
作歌明志
陶婴,鲁国陶门之女也,夫早死,以纺织抚孤。鲁人闻其少美,皆欲求聘之。婴闻而作歌以明志,曰:“黄鹄之早寡兮七年不双,鹓颈独宿兮不随众翔,半夜悲鸣兮故雄系肠,天命早寡兮独宿可伤!寡妇念此兮泣下数行。呜呼哀哉兮死者不可忘!飞鸟尚然兮况于贞良,虽有贤匹兮终不重行。”鲁人闻而起敬,无复敢言往聘者。
天子主婚
胡氏者,学士广之女。解缙与广同邑,同科,同入翰林。一日,同侍建文帝侧。帝曰:“闻二卿俱得梦熊之兆,朕为主婚,联作姻娅。”广对曰:“昨晚缙已举子,臣亦生男,奈何!”帝笑曰:“朕意如此,定当产女。”后果是女。建文逊国,解缙为汉邸谮死,妻子谪戍,广遂寒盟。氏泣曰:“女命虽蹇,实天子主婚,何敢自轻失身?”乃割去左耳以明志。仁宗登极,诏赠缙爵,荫子中书舍人,给假与胡氏合卺;复赐金币添妆,闻者荣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容貌部-妇女-译文
妲己赐周公
五官将娶了袁熙的妻子后,孔文举写信给曹操说:“周武王讨伐纣王时,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曹操因为孔文举博学多才,信以为真。后来曹操问孔文举,孔文举回答说:“以现在的情况来推测,应该是想当然的事情。”
效颦
西施心痛时会捧着心口皱眉,她的容貌因此更加妩媚。丑女羡慕她,也模仿她的样子,称为“效颦”。山谷诗中说:“现在的人模仿捧心,结果却像西施一样被人取笑。”
新剥鸡头肉
杨贵妃洗完澡后,对着镜子化妆,裙腰滑落露出一只乳房,唐明皇摸着说:“像新剥的鸡头肉一样柔软温暖。”安禄山在旁边说:“像塞上的酥油一样润滑。”
长舌
《诗经》中说:“女人有长舌,是祸患的根源。”
守符
楚昭王的夫人是齐国人。楚昭王出游时,把夫人留在渐台。江水暴涨时,楚昭王派人去接夫人,但使者忘了带符。夫人说:“大王和我约定,召见时必须带符。”现在使者没有带符,我不敢走。使者回去取符,结果渐台崩塌,夫人溺水而死。
女博士
甄后九岁时,喜欢读书,经常用哥哥们的笔砚。哥哥说:“你想当女博士吗?”甄后说:“古代的贤女没有不读经书的;如果不读书,怎么知道成败呢?”
灵蛇髻
甄后进入魏宫后,宫中有条绿蛇,嘴里总是含着一颗红色的珠子,像梧桐子那么大,不伤人;如果有人想伤害它,它就会消失。每天甄后梳妆时,绿蛇会盘成一个髻的形状,甄后模仿它梳成髻,巧夺天工。因此甄后的髻每天都不一样,被称为“灵蛇髻”。宫人们模仿她,但十次中只有一两次能成功。
女怀清台
《货殖传》中记载:巴蜀的寡妇清,她的祖先得到了丹穴,几代人都独占其利,家财无数。她用财富自卫,不受侵犯。秦始皇为她建造了“女怀清台”。
国色
《战国策》中记载:郦姬是国色。《天宝遗事》中记载:都城的著名妓女楚莲香,国色无双,每次出门都有蜂蝶跟随,因为蜂蝶喜欢她的香气。
长女子
明德马皇后和熙邓皇后都身高七尺三寸,刘曜的刘皇后身高七尺八寸,都以美貌著称。
妇人有须
李光弼的母亲李氏,被封为韩国太夫人,有几十根胡须,长五寸,是妇人中非常罕见的贵相。
夜辨绝弦
蔡琰六岁时,晚上听父亲蔡邕弹琴,琴弦断了。蔡琰说:“第一根弦断了。”蔡邕故意又断了一根弦,蔡琰说:“第四根弦断了。”蔡邕说:“你只是偶然猜中了。”蔡琰说:“季札观风,知道四国的兴衰;师旷吹律,知道南风不竞。由此看来,我怎么会不知道呢?”
尤物
《左传》中记载:叔向想娶申公巫臣的女儿,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尤物的人,足以改变别人。如果不遵守礼义,必然会招来祸患。”
钩弋宫
钩弋夫人是齐国人,右手握拳。望气的人说:“东方有贵人气。”等到见到钩弋夫人时,发现她姿色非凡,皇帝掰开她的手,发现里面有一个钩子,手就不再握拳了。因此她的宫殿被称为钩弋宫。
花见羞
五代时刘鄩的侍儿王氏,有绝色美貌,人们称她为“花见羞”。
疗饥
隋炀帝每次看到降仙时,对内使说:“古人说秀色可餐。像降仙这样的人,可以疗饥了。”
倾城倾国
李延年唱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远山眉
赵飞燕为妹妹合德养发,称为新兴髻;画薄眉,称为远山黛;涂小朱,称为慵来妆。又《玉京记》中记载:“卓文君的眉毛不用黛色,像远山一样。人们模仿她,称为远山眉。”
鸦髻
巴陵的乌鸦不怕人,除夕时,妇女们各取一只乌鸦,用米粱喂它。第二天早上,用五色丝线系在乌鸦的头顶,放它飞走,看它飞的方向,占卜一年的吉凶。占卜说:“乌鸦向东飞,女红兴旺;乌鸦向西飞,喜事齐来;乌鸦向南飞,桑蚕有利;乌鸦向北飞,织作休息。”非常灵验。又元旦梳头时,先用梳子梳理乌鸦的羽毛,祝祷说:“愿我们妇女的头发像乌鸦的羽毛一样乌黑浓密。愿这一年像乌鸦的羽毛一样美好。”楚人称女子的发髻为鸦髻。
淡妆
《杨妃传》中记载:虢国夫人不化妆,天生丽质,常常淡妆去见天子。白居易的诗中说:“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嫫母
黄帝的妃子嫫母,相貌丑陋但贤惠,黄帝非常爱她。《文选》中说:“及蒙华衮褒如。”这是赞美嫫母的贤德。
无盐
《列女传》中记载:无盐是齐国的丑女,自己去找齐宣王,陈述时政,齐宣王封她为后。
书仙
《丽情集》中记载:长安城中有个妓女叫曹文姬,尤其擅长书法,是关中第一,当时被称为“书仙”。
钱树子
《明皇杂录》中记载:许子和是吉州永新人,以倡家女的身份入宫,因此名叫永新,擅长变换新妆。临死前,她对母亲说:“母亲,钱树子倒了!”
章台柳
唐代韩翃与妓女柳姬关系亲密,后来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奏请韩翃为从事。三年离别后,韩翃寄诗给柳姬说:“章台柳,章台柳,往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柳姬回答说:“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桐叶题诗
蜀侯继图倚靠在大慈寺的楼上,看到风吹来一片大桐叶,上面有诗:“拭翠敛蛾眉,为忆心中事。搦管下庭除,书作相思字。天下有心人,尽解相思死。天下负心人,不识相思意。有心与负心,不知落何地?”两年后,继图与任氏结婚,发现她就是题诗的人。
白团扇
晋朝中书令王珉与嫂子的婢女感情很好,嫂子鞭打婢女过重。婢女擅长唱歌,王珉喜欢拿着白团扇,婢女写了一首《团扇歌》:“团扇复团扇,许持自障面。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
金莲步
齐东昏侯用金子凿成莲花贴在地上,让潘妃在上面行走,说:“这是步步生金莲。”
邮亭一宿
陶学士出使江南,韩熙载让妓女秦若兰假扮成邮卒的女儿,拿着扫帚扫地,陶学士因此与她亲近,写了一首词叫《风光好》:“好因缘,恶因缘,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
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司空见惯
唐代杜鸿渐担任司空,镇守洛阳时,韦应物担任苏州刺史,路过洛阳,杜鸿渐设宴招待他,让两个妓女歌舞助兴,酒酣时,杜鸿渐让妓女向韦应物索要诗。韦应物喝醉了,去睡觉。半夜看到两个妓女在旁边,惊讶地问原因,妓女回答说:“席上作诗,司空让我们来侍寝。”韦应物让她们背诵诗,诗中说:“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恼乱苏州刺史肠。”
媚猪
南汉主刘鋹得到一位波斯女子,皮肤黑但妖艳,刘鋹宠爱她,赐号媚猪。
燕脂虎
陆慎言的妻子朱氏,性格阴沉狡诈,嫉妒心强。
陆宰在尉氏县任职,政事不由自己决定,官吏和百姓称他为“燕脂虎”。
燕脂
纣王用红蓝花汁凝结成脂,用来做桃花妆。因为这是燕国出产的,所以叫燕脂。现在写“燕”字加“月”旁,已经不对了;甚至有在“因”旁也加“月”的,更是大错特错。《日记》中说:美人化妆,脸上先敷粉,再用燕脂在手掌中调匀,涂在两颊,浓的是酒晕妆,浅的是桃花妆,薄薄地涂上朱砂再用粉覆盖,是飞霞妆。唐朝时,京城里竞相流行化妆唇部,妇女们以此来区分美丑,有名的有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等十七种。
偷香
晋朝的韩寿容貌俊美,贾充任命他为掾史,贾充的女儿偷看韩寿并喜欢上了他,于是与他私通。当时,外国进贡了一种奇异的香料,沾染在衣服上一个月都不会散去,皇帝赐给了贾充;贾充的女儿偷偷地把香料送给了韩寿,贾充发现后,把女儿嫁给了韩寿。
宿瘤女
《列女传》记载:起初齐王出游,百姓都去观看,只有宿瘤女依旧采桑。齐王感到奇怪,问她为什么不去看,她回答说:“我受父母之命采桑,没有受命去看大王。”齐王认为她贤德,想把她载到车上,宿瘤女说:“父母还在,没有受命而前往,这是私奔。”齐王于是带着礼物去聘娶她。她的父母很惊讶,想让她沐浴更衣,宿瘤女说:“改变容貌和衣服,大王就不认识我了。”于是她依旧穿着原来的衣服到了宫中,齐王立她为后。
飞天
唐朝末年,宫中有一种叫“闹扫妆”的发型,形状像火焰散开,类似于盘鸦、堕马之类的发型。宋朝文元嘉年间,民间妇女梳发时,把头发分成三部分,抽出鬟发,向上直梳,称为“飞天紒”。
流苏髻
轻云的鬓发很长,每次梳头时,站在榻上头发还能拂到地上,梳好髻后,左右剩下的头发各有一指粗,束成同心带,垂在两肩,用珠翠装饰,称为流苏髻。富家女子多用青丝模仿这种发型。
断臂
五代时,王凝的妻子李氏,王凝家在青州和齐州之间,王凝任虢州司户参军,因病在任上去世。王凝家境贫寒,只有一个年幼的儿子。李氏带着儿子,背着王凝的遗骨回家,路过开封时,旅舍主人不让他们住宿。天快黑了,李氏不肯离开,主人拉着她的手臂把她赶了出去,李氏悲痛地说:“我作为妇人,不能守节,这只手被人抓住过!不能让这只手再侮辱我的身体。”于是她用斧头砍断了自己的手臂。开封尹听说后,厚待李氏,并鞭打了旅舍主人。
截耳断鼻
夏侯令女,是谯郡人曹爽的堂弟文叔的妻子。文叔早逝,夏侯令女担心家人会让她改嫁,于是剪断头发作为信誓。后来家人果然想让她改嫁,夏侯令女又用刀割下两耳。等到曹爽被诛杀,夫家全族被灭,父亲派人劝她改嫁,夏侯令女又割下鼻子,坚持不改嫁的志向。
割鼻毁容
高行,是梁国的节妇,容貌美丽,品行高尚。丈夫早逝,她不再嫁人。梁王派人多次去聘娶她,高行说:“妇人的道义,一旦嫁人就不再改变。贪生怕死,放弃道义而追求利益,怎么能算是人呢?”于是她拿起镜子,用刀割下自己的鼻子,说:“大王娶我,是因为我的容貌。现在我已经毁容,大王可以放过我了。”使者回报梁王,梁王称赞她为“高行”。
守义陷火
伯姬,是宋共公的夫人,鲁宣公的女儿。宋共公去世后,伯姬寡居。夜里失火,左右的人说:“夫人可以避火吗?”伯姬说:“妇人的道义,保傅在前,夜晚才能下堂。”过了一会儿,左右的人又说:“夫人稍微避一下火吧?”伯姬说:“违背道义而求生,不如守义而死!”于是她葬身火海。
请备父役
女娟。赵简子讨伐楚国,与津吏约定时间;津吏喝醉了,不能渡河,赵简子想杀他。女娟请求代替父亲受罚,说:“我父亲还醉着,恐怕心里知道不对但身体感觉不到疼痛。”赵简子释放了她的父亲。渡河时,缺少一个划桨的人,女娟请求代替父亲划桨,赵简子不同意,女娟说:“商汤讨伐夏桀时,左边驾着骊马,右边驾着黄马而放逐了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时,左边驾着骐马,右边驾着骝马而战胜了商纣。主君渡河,用一个妇人又有什么关系呢?”于是她唱起了《河激之歌》,表达自己的心意。赵简子很高兴,说:“以前我梦见娶妻,难道就是这个女子吗?”他准备让人为她祈福,娶她为夫人。女娟说:“妇人的道义,没有媒人不能出嫁。我有严父在,不敢听从命令。”于是赵简子送聘礼给她的父亲,娶她为夫人。
以身当熊
冯昭仪,是冯奉世的女儿,被汉元帝选入宫中。皇帝到虎圈游玩,熊跑了出来,左右的人都惊慌逃跑。只有冯婕妤站在熊面前,熊被杀死。皇帝问冯婕妤:“大家都害怕,你为什么敢站在熊面前?”冯婕妤回答说:“我听说猛兽得到人就会停下来,我怕它跑到御座前,所以用身体挡住它。”皇帝感叹了很久,立她为昭仪。
速尽为幸
皇甫规的妻子擅长写文章,精通草书和篆书。皇甫规去世后,董卓重金聘娶她,她骂道:“你是羌胡的后代,毒害天下还不够吗!皇甫氏是汉朝的忠臣。你作为官吏,竟敢对我不敬!”董卓大怒,把她的头挂在庭中,鞭打她。皇甫规的妻子对持杖的人说:“快点打死我是我的幸运。”
义保
鲁孝公的保母。起初,鲁武公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括,次子戏,少子称。鲁武公朝见周宣王,带着儿子括和戏一起去。周宣王见戏端庄稳重,命令鲁武公立他为世子。鲁武公去世后,国人立戏为懿公。括的儿子伯御杀了懿公自立为王,还想找到公子称并杀掉他。义保听说后,就把自己的儿子放在公子的床上,把公子换衣服藏到别处。伯御于是杀了床上的孩子。义保抱着换衣服的孩子,跑到公子的母亲家。众大夫被她的义举感动,一起向周天子请求,命令杀死伯御,立称为孝公。诸侯都称赞保母的行为,称她为“义保”。
作歌明志
陶婴,是鲁国陶门的女儿,丈夫早逝,她靠纺织抚养孤儿。鲁国人听说她年轻貌美,都想娶她。陶婴听说后,作了一首歌表明自己的志向,歌中说:“黄鹄早寡七年不双,鹓颈独宿不随众翔,半夜悲鸣故雄系肠,天命早寡独宿可伤!寡妇念此泣下数行。呜呼哀哉死者不可忘!飞鸟尚然况于贞良,虽有贤匹终不重行。”鲁国人听后对她肃然起敬,没有人再敢提娶她的事。
天子主婚
胡氏,是学士广的女儿。解缙和广是同乡,同科进士,同时进入翰林院。一天,他们一起侍奉建文帝。皇帝说:“听说你们两人都做了得子的梦,我给你们主婚,结成姻亲。”广回答说:“昨晚解缙已经生了儿子,我也生了儿子,怎么办!”皇帝笑着说:“我的意思是这样,一定会生女儿。”后来果然生了个女儿。建文帝退位后,解缙被汉王诬陷而死,妻子被贬戍边,广于是背弃了婚约。胡氏哭着说:“我的命运虽然不好,但这是天子主婚,我怎么能自轻失身?”于是割下左耳表明心志。仁宗即位后,下诏追赠解缙爵位,荫封他的儿子为中书舍人,给假让胡氏与解缙的儿子完婚;还赐予金币添妆,听到的人都感到荣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容貌部-妇女-注解
妲己赐周公:妲己是商朝末代君主纣王的宠妃,周公是周朝的开国功臣。孔文举用此典故讽刺曹操,暗示曹操的行为类似于纣王,而自己则像周公一样忠诚。
效颦: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因心痛而捧心皱眉,显得更加妩媚。丑女模仿她的动作,却显得更加丑陋。后用来形容盲目模仿他人而不得要领。
新剥鸡头肉:鸡头肉指的是鸡头米,形容杨贵妃的肌肤柔软细腻。明皇以此形容杨贵妃的肌肤,安禄山则用塞上酥来比喻其润滑。
长舌:出自《诗经》,形容妇人多言,容易引起祸端。
守符:楚昭王夫人因坚持遵守约定,不持符不敢行动,最终因台崩而溺死。体现了古代妇女的忠贞和守信。
女博士:甄后自幼喜爱读书,兄长调侃她是否想成为女博士。甄后认为古代贤女都博览经籍,否则无法知晓成败。
灵蛇髻:甄后模仿宫廷中的绿蛇盘结的髻形,创造了灵蛇髻,每日不同,巧夺天工。
女怀清台:巴蜀寡妇清因家族经营丹穴而致富,秦始皇为她筑台以示尊重。
国色:形容女子容貌绝美,如郦姬和楚莲香。
长女子:明德马皇后和熙邓皇后身高七尺三寸,刘曜刘皇后七尺八寸,以美貌著称。
妇人有须:李光弼的母亲李氏有数十根长须,被认为是奇贵之相。
夜辨绝弦:蔡琰六岁时能听出琴弦断裂的位置,展现了她的音乐天赋和智慧。
尤物:指特别美丽的女子,足以影响他人。叔向的母亲警告他,尤物若不以礼义相待,必会招致祸患。
钩弋宫:钩弋夫人因右手拳而得名,汉武帝批其手得一钩,手遂不拳,故名其宫为钩弋宫。
花见羞:五代刘鄩的侍儿王氏有绝色,人称“花见羞”。
疗饥:隋炀帝认为美色可以疗饥,形容美色的吸引力。
倾城倾国:李延年形容北方佳人美貌绝世,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远山眉:赵飞燕为妹合德养发,号新兴髻;为薄眉,号远山黛;施小朱,号慵来妆。卓文君眉色不加黛,如远山,后人效之。
鸦髻:巴陵鸦不畏人,除夕妇人以米粱喂之,明旦以五色缕系于鸦顶,放之,视其方向卜一年休咎。楚人称女髻为鸦髻。
淡妆:虢国夫人不施妆粉,常淡妆以朝天子,白居易有诗赞其美貌。
嫫母:黄帝妃嫫母虽貌丑但贤德,黄帝甚爱之。
无盐:无盐是齐国的丑女,自诣宣王陈时政,被拜为后。
书仙:长安妓女曹文姬工于翰墨,时号“书仙”。
钱树子:许子和以倡家女入宫,临卒谓其母“钱树子倒矣”,意指自己不再能为家族带来财富。
章台柳:韩翃与妓柳姬离别三年,寄诗表达思念之情。
桐叶题诗:蜀侯继图见风飘桐叶上有诗,后与题叶者任氏成婚。
白团扇:王珉与嫂婢情好甚笃,婢制《团扇歌》表达情感。
金莲步:齐东昏侯凿金为莲花,令潘妃行其上,称“步步生金莲”。
邮亭一宿:陶学士与秦若兰在邮亭一宿,赠词《风光好》。
司空见惯:杜鸿渐设宴款待韦应物,命妓索诗,韦醉后见二妓侍侧,司空见惯。
媚猪:南汉主刘鋹得波斯女,黑而妖艳,赐号媚猪。
燕脂虎:陆慎言妻朱氏,沉惨狡妒。
燕脂:纣王用红蓝花汁制成的化妆品,用于桃花妆,因产自燕国而得名。
偷香:晋朝韩寿因美貌被贾充之女所爱,贾充之女偷取外国贡品异香赠予韩寿,后贾充将女儿嫁给韩寿。
宿瘤女:齐国女子因坚持采桑而不观齐王出游,被齐王视为贤女,后成为齐王后。
飞天:唐代宫中一种发型,形如风散鬊,宋代民间妇女模仿此发型。
流苏髻:一种古代妇女发型,发髻两侧垂下的发束以珠翠装饰。
断臂:五代时期王凝妻李氏因不愿被旅舍主人侮辱而自断手臂。
截耳断鼻:夏侯令女为守节自断耳朵和鼻子。
割鼻毁容:梁国节妇高行为守义割鼻毁容。
守义陷火:宋共公夫人伯姬因守义而死于火灾。
请备父役:女娟为救父亲自愿代替父亲服役。
以身当熊:冯昭仪为保护汉元帝以身挡熊。
速尽为幸:皇甫规妻因拒绝董卓的聘礼而被鞭打,她希望速死以保全节操。
义保:鲁孝公的保母为保护公子称而牺牲自己的儿子。
作歌明志:陶婴为守寡作歌明志,拒绝再嫁。
天子主婚:胡氏因天子主婚而割耳明志,坚守婚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容貌部-妇女-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典故和故事,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美貌、智慧、忠贞等方面的评价和期待。从妲己赐周公的讽刺,到效颦的盲目模仿,再到新剥鸡头肉的美貌形容,无不体现了古人对女性外貌的重视。
守符和女博士的故事则强调了女性的忠贞和智慧。楚昭王夫人因守符而牺牲,展现了古代妇女的忠贞不渝;甄后自幼喜爱读书,认为贤女应博览经籍,体现了对女性智慧的推崇。
灵蛇髻和女怀清台的故事则展示了女性的创造力和独立性。甄后模仿绿蛇盘结的髻形,创造了灵蛇髻,展现了她的巧思和创造力;巴蜀寡妇清因家族经营丹穴而致富,秦始皇为她筑台以示尊重,体现了女性的独立和自强。
长舌和尤物的典故则警示女性多言和美貌可能带来的祸患。长舌形容妇人多言,容易引起祸端;尤物指特别美丽的女子,足以影响他人,若不加以礼义相待,必会招致祸患。
远山眉和鸦髻的故事则展示了古代女性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赵飞燕为妹合德养发,创造了新兴髻和远山黛;巴陵鸦髻的习俗则体现了女性对美的独特理解和创造力。
淡妆和嫫母的故事则强调了内在美的重要性。虢国夫人不施妆粉,常淡妆以朝天子,展现了自然之美;嫫母虽貌丑但贤德,黄帝甚爱之,体现了内在美的重要性。
无盐和书仙的故事则展示了女性的智慧和才华。无盐虽丑但智慧过人,自诣宣王陈时政,被拜为后;曹文姬工于翰墨,时号“书仙”,展现了女性的才华和智慧。
钱树子和章台柳的故事则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许子和以倡家女入宫,临卒谓其母“钱树子倒矣”,意指自己不再能为家族带来财富;韩翃与妓柳姬离别三年,寄诗表达思念之情,反映了女性的命运和情感。
桐叶题诗和白团扇的故事则展示了女性的情感和创造力。蜀侯继图见风飘桐叶上有诗,后与题叶者任氏成婚,展现了女性的情感和创造力;王珉与嫂婢情好甚笃,婢制《团扇歌》表达情感,体现了女性的情感和创造力。
金莲步和邮亭一宿的故事则展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齐东昏侯凿金为莲花,令潘妃行其上,称“步步生金莲”,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陶学士与秦若兰在邮亭一宿,赠词《风光好》,反映了女性的命运和情感。
司空见惯和媚猪的故事则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杜鸿渐设宴款待韦应物,命妓索诗,韦醉后见二妓侍侧,司空见惯,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南汉主刘鋹得波斯女,黑而妖艳,赐号媚猪,反映了女性的命运和地位。
燕脂虎的故事则展示了女性的性格和命运。陆慎言妻朱氏,沉惨狡妒,反映了女性的性格和命运。
这段古文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贞节、勇敢和智慧。每一个故事都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观念和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例如,’断臂’和’截耳断鼻’等故事中的女性,为了维护自己的贞节和尊严,不惜自残身体,这种行为在当时被视为高尚的道德行为。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们通过具体的个人行为,传达了一种超越个人生命的社会价值观。例如,’守义陷火’中的伯姬,她的行为体现了对婚姻和家庭的忠诚,这种忠诚被视为女性最重要的美德之一。
此外,这些故事也展示了古代女性的智慧和勇气。如’请备父役’中的女娟,她不仅勇敢地站出来保护父亲,还通过智慧和口才说服了赵简子,展现了女性在危机中的应变能力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些故事不仅是对古代女性生活的描绘,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女性角色和价值观的深刻反思。它们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性别角色,同时也反映了女性在历史长河中的坚韧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