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宝玩部-金玉-原文
历代传宝
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太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八者皆历代传宝。
九鼎
九鼎者,昔夏方有德,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而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四宝
周有砥砨,宋有结绿,梁有县黎,楚有和璞,此四宝者,天下名器。
六瑞
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环玦
聘人以圭,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
琬琰
桀伐岷山,岷山献其二女曰琬,曰琰,桀爱之,琢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
鼎彝尊卣
不独饕餮示戒,凡虿鼎防刺也,同舟防溺也,奕车瓢防覆也。
照胆镜
秦始皇有方镜,照见心胆。凡女子有邪心者,照之,即胆张心动。
辟寒金
魏明帝朝,昆明国献一鸟,名潄金鸟,常吐金屑如粟,古人以金饰钗,谓之辟寒金。
火玉
《杜阳编》:武宗时,扶余国贡火玉,光照数十步,置室内,不必挟纩。
尺玉
《尹文子》:魏田父得玉径尺,邻人曰:“怪石也。”取置庑下,明旦视之,光照一室,大怖,反弃于野。邻人取献魏王,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王赐献玉者千金,食上大夫禄。
玉燕钗
《洞冥记》:汉武帝时,起招灵阁有二神女,各留一玉钗,帝以赐赵婕妤。至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谋欲碎之。明旦视匣中,惟见白燕升天,因名玉燕钗。
解肺热
《天宝遗事》:杨贵妃常犯热躁,明皇使令含玉咽津,以解肺热。
麟趾马蹄
汉武帝诏曰:往者太山见金,又有白麟神马之瑞,宜以黄金铸麟趾马蹄,以协瑞焉。
碧玉
有云碧、西碧二种,其色枯涩者曰云碧,产于云南;其色娇润,有虼蚤斑者曰西碧,产于西洋。
五币
珠、玉为上,黄、白为次,刀布为下。
瓜子金
宋太祖幸赵普第,时吴越王俶方遣使遗普书及海错十瓶,列庑下。上曰:“此海错必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普惶恐,顿首谢曰:“臣实不知。”上笑曰:“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
晁采
晁,古“朝”字;采,光彩也。言美玉每旦有白虹之气,光彩上腾,故曰晁采。
十二时镜
范文正公家古镜,背具十二时,如博棋子,每至此时,则博棋中,明如月,循环不休。
碔砆乱玉
碔砆,石之似玉也,其状每能乱玉。
燕石
宋人以燕石为玉,什袭而藏,识者笑之。
削玉为楮
《列子》:宋人以玉为楮叶,三年而成。
怀瑾握瑜
《楚辞》:“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钓璜
半璧曰璜。《尚书中侯》:文王至磻溪,见吕望钓得玉璜,刻曰:“姬受命,吕佐之。”
拋砖引玉
砖以自谓,玉以誉人,谓以此致彼。
匹夫怀璧
《左传》:虞公求虞叔之玉,叔弗献。后乃悔曰:“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焉用此以贾祸乎?”复献之。
璠瑜
《逸论语》:璠瑜,鲁之宝玉也。孔子曰:美哉璠玙,远而望之焕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一则理胜,一则孚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宝玩部-金玉-译文
历代传宝
赤刀、大训、弘璧、琬琰,放在西序,太玉、夷玉、天球、河图,放在东序,这八样都是历代传下来的宝物。
九鼎
九鼎,是古代夏朝有德行的时候,远方的人画了图物进贡金属,九州的牧守铸造鼎来象征这些图物,让百姓知道神和奸邪。所以百姓进入山川森林,魑魅魍魉都不能遇到。
四宝
周朝有砥砨,宋国有结绿,梁国有县黎,楚国有和璞,这四样宝物,都是天下的名器。
六瑞
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环玦
聘人用圭,问士用璧,召人用瑗,绝人用玦,反绝用环。
琬琰
桀攻打岷山,岷山献上两个女子叫琬和琰,桀喜欢她们,把她们的名字刻在苕华玉上,苕是琬,华是琰。
鼎彝尊卣
不只是饕餮用来警示,凡是虿鼎用来防刺,同舟用来防溺,奕车瓢用来防覆。
照胆镜
秦始皇有一面方镜,能照见人的心胆。凡是女子有邪心的,照镜子,就会胆张心动。
辟寒金
魏明帝时,昆明国献上一只鸟,名叫潄金鸟,常常吐出像粟米一样的金屑,古人用金来装饰钗子,称之为辟寒金。
火玉
《杜阳编》:武宗时,扶余国进贡火玉,光照数十步,放在室内,不需要穿棉衣。
尺玉
《尹文子》:魏国的一个农夫得到一块直径一尺的玉,邻居说:“这是怪石。”放在屋檐下,第二天早上看,光照一室,非常害怕,又把它扔到野外。邻居把它献给魏王,玉工说:“这是无价之宝。”王赐给献玉的人千金,并让他享受上大夫的俸禄。
玉燕钗
《洞冥记》:汉武帝时,建招灵阁有两个神女,各自留下一支玉钗,皇帝赐给赵婕妤。到元凤年间,宫人还见到这支钗。有人想把它打碎。第二天早上看匣子,只见白燕飞上天,因此叫玉燕钗。
解肺热
《天宝遗事》:杨贵妃常常感到热躁,明皇让她含着玉咽下津液,以解肺热。
麟趾马蹄
汉武帝下诏说:以前太山见到金,又有白麟神马的祥瑞,应该用黄金铸造麟趾马蹄,以配合祥瑞。
碧玉
有云碧、西碧两种,颜色枯涩的叫云碧,产自云南;颜色娇润,有虼蚤斑的叫西碧,产自西洋。
五币
珠、玉为上等,黄、白为中等,刀布为下等。
瓜子金
宋太祖到赵普家,当时吴越王俶正派使者送给赵普书信和海错十瓶,放在屋檐下。皇帝说:“这海错一定很好。”命令打开,里面都装满了瓜子金。赵普惶恐,叩头谢罪说:“臣实在不知道。”皇帝笑着说:“他们认为国家的事情,都是由你们书生决定的。”
晁采
晁,是古代的“朝”字;采,是光彩的意思。说美玉每天早上有白虹之气,光彩上升,所以叫晁采。
十二时镜
范文正公家有一面古镜,背面有十二时辰,像博棋子,每到这个时辰,博棋中,明亮如月,循环不止。
碔砆乱玉
碔砆,是像玉的石头,它的形状常常能混淆玉。
燕石
宋国人把燕石当作玉,层层包裹珍藏,有见识的人嘲笑他们。
削玉为楮
《列子》:宋国人用玉削成楮叶,三年才完成。
怀瑾握瑜
《楚辞》:“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钓璜
半璧叫璜。《尚书中侯》:文王到磻溪,见到吕望钓到玉璜,刻着:“姬受命,吕佐之。”
拋砖引玉
砖用来形容自己,玉用来赞美别人,意思是借此引出更好的东西。
匹夫怀璧
《左传》:虞公向虞叔要玉,虞叔不献。后来后悔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为什么要用这个来招祸呢?”于是献上。
璠瑜
《逸论语》:璠瑜,是鲁国的宝玉。孔子说:美哉璠玙,远看光彩夺目;近看瑟缩有致。一方面是理胜,一方面是孚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宝玩部-金玉-注解
赤刀:古代的一种红色刀具,象征权力和威严。
大训:古代的重要典籍或教诲,常用于指代重要的文化传承。
弘璧:大而美丽的玉璧,象征尊贵和财富。
琬琰:美玉的名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太玉:极大的玉,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尊贵。
夷玉:来自夷地的玉,象征异域文化和财富。
天球: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也指代天空或宇宙。
河图:传说中的神秘图案,与洛书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大神秘图案。
九鼎:古代中国的九个大鼎,象征国家的权力和统一。
四宝:指周、宋、梁、楚四国的四种珍贵宝物。
六瑞:古代六种玉器,分别由王、公、侯、伯、子、男执掌,象征不同的社会地位和权力。
环玦:环形的玉器,用于聘礼或断绝关系。
鼎彝尊卣:古代的青铜器,用于祭祀或盛酒。
照胆镜:传说中的一种镜子,可以照见人的内心。
辟寒金:一种装饰品,用于驱寒或装饰。
火玉:传说中的一种玉石,能发光发热。
尺玉:一种大而珍贵的玉石。
玉燕钗:一种玉制的发钗,传说有神奇的力量。
解肺热:古代的一种医疗方法,用玉石来缓解肺热。
麟趾马蹄:古代的一种黄金铸币,象征吉祥和财富。
碧玉:一种珍贵的玉石,有云碧和西碧两种。
五币:古代的货币体系,珠、玉为上,黄、白为次,刀布为下。
瓜子金:一种小型的金块,形状像瓜子。
晁采:美玉的光彩,比喻美好的事物。
十二时镜:一种古代的镜子,背面有十二时辰的标记。
碔砆:一种类似玉的石头,常被误认为玉。
燕石:一种普通的石头,被误认为玉。
削玉为楮:比喻技艺高超,能将玉石雕刻成树叶。
怀瑾握瑜:比喻怀有美好的品德和才能。
钓璜:半璧形的玉器,象征权力和尊贵。
拋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东西引出高深的东西。
匹夫怀璧:比喻普通人拥有珍贵的宝物,容易招致祸患。
璠瑜:鲁国的宝玉,象征美好和尊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宝玩部-金玉-评注
这段古文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的珍贵宝物和象征物,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权力、财富和文化的重视。文中提到的赤刀、大训、弘璧、琬琰等宝物,不仅是物质财富的象征,更是文化和权力的象征。九鼎作为国家的象征,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统一和权力的追求。四宝和六瑞则展示了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地位的象征物,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文化多样性。
环玦、鼎彝尊卣等器物,不仅是实用品,更是礼仪和祭祀的重要工具,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礼仪和祭祀的重视。照胆镜、辟寒金、火玉等传说中的宝物,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秘力量和超自然现象的向往和崇拜。尺玉、玉燕钗等玉器,不仅是装饰品,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玉石的崇拜和珍视。
解肺热、麟趾马蹄等医疗和货币的象征物,反映了古代中国在医学和经济方面的成就。碧玉、五币等玉石和货币的分类,展示了古代中国对物质财富的精细分类和管理。瓜子金、晁采等故事和比喻,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的文化智慧,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
十二时镜、碔砆乱玉、燕石等器物和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以及对真伪和价值的辨别。削玉为楮、怀瑾握瑜等比喻和故事,展示了古代中国对技艺和品德的高度重视。钓璜、拋砖引玉、匹夫怀璧等故事和比喻,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文化智慧,也展示了人们对权力和财富的复杂态度。
璠瑜作为鲁国的宝玉,象征了美好和尊贵,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整段古文通过丰富的象征物和故事,展示了古代中国在文化、权力、财富、礼仪、医疗、经济等方面的成就和智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