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天文部-雪霜-原文
雪【雪神名滕六】霜【霜神名青女】
滕六降雪
唐萧志忠为晋州刺史,欲出猎,有樵者见群兽,哀请于九冥使者(山神)。使者曰:“若令滕六降雪,巽二起风,则使君不出矣。”天未明,风雪大作,萧果不出。
《韩诗外传》:“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阴极之数,立春则五出矣。雪花曰霙。
柳絮因风
晋谢太傅大雪家宴,子女侍坐。公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韫曰:“不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称赏。
雪水烹茶
宋陶榖得党家姬,遇雪,取雪水烹茶,请姬曰:“党家亦知此味否?”姬曰:“彼武夫安有此?但知于锦帐中饮羊羔酒耳。”公为一笑。
欲仙去
越人王冕,当天大雪,赤脚登炉峰,四顾大呼曰:“天地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
剡溪雪
王子猷居山阴,于雪夜棹小舟往剡溪访戴安道,未到门而返。仆问之,答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卧雪
袁安遇大雪,闭门僵卧。洛阳令行部,见民家皆除雪出。至安门,无行迹。疑安已死,急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安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贤之,举为孝廉。
嚼梅咽雪
铁脚道人,尝爱赤脚走雪中,兴发则朗诵《南华·秋水篇》,嚼梅花满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寒香沁入心骨。”
神仙中人
晋王恭尝披鹤氅涉雪而行,孟旭见之,曰:“此真神仙中人也。”
大雪践约
环州蕃部奴讹者,素倔强,未尝出谒郡守。闻种世衡至,出迎。世衡约明日造其帐。是夕大雪,深三尺。左右曰:“地险不可往!”世衡曰:“吾方结诸羌以信,讵可失期?”遂缘险而入。奴讹讶曰:“公乃不疑我耶!”率部落罗拜听命。
雪夜入蔡州
李愬乘雪夜入蔡州,搅乱鹅鸭池,及军声达于吴元济卧榻,仓卒惊起,围而擒之。
踏雪寻梅
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雪
《大戴经》云:天地积阴,寒则为雪。《汜胜之书》:雪为五谷之精。又云“冬雪兆丰年”。故冬雪为瑞雪。诗有“宜瑞不宜多”之句。
啮雪咽毡
苏武持节使匈奴。幽武大窖中,啮雪咽毡,数日不死,匈奴神之。
映雪读书
孙康家贫,好学,尝于冬夜映雪读书。
雪夜幸普家
宋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一日大雪,伺夜,普意太祖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太祖立风雪中。
霜
露之所结也。《大戴礼》云:霜露阴阳之气,阴气盛则凝而为霜。《易》曰:“履霜坚冰至。”《诗》:“岐节贯秋霜。”
五月降霜
《白帖》: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系之狱。衍仰天而哭,五月为之降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天文部-雪霜-译文
雪【雪神名叫滕六】霜【霜神名叫青女】
滕六降雪
唐朝的萧志忠担任晋州刺史时,打算外出打猎。有个樵夫看到一群野兽,向九冥使者(山神)哀求。使者说:“如果让滕六降雪,巽二起风,那么刺史就不会出去了。”天还没亮,风雪大作,萧志忠果然没有出去。
《韩诗外传》中说:“大多数草木的花瓣是五瓣,唯独雪花是六瓣。”这是阴气的极数,立春后雪花就会变成五瓣。雪花也叫霙。
柳絮因风
晋朝的谢太傅在大雪天举行家宴,子女们陪坐。谢太傅问:“白雪纷纷像什么?”他的侄子谢朗说:“像撒盐在空中。”他的侄女谢道韫说:“不如说像柳絮随风飘起。”谢太傅非常赞赏。
雪水烹茶
宋朝的陶榖得到党家的姬妾,遇到下雪,便取雪水煮茶,问姬妾:“党家也知道这种味道吗?”姬妾回答:“那些武夫哪里懂得这些?他们只知道在锦帐中喝羊羔酒。”陶榖听后一笑。
欲仙去
越人王冕,在大雪天赤脚登上炉峰,四处张望,大声呼喊:“天地都是白玉合成的,让人心胆澄澈,简直想要成仙而去!”
剡溪雪
王子猷住在山阴,雪夜划着小船去剡溪拜访戴安道,还没到门口就返回了。仆人问他原因,他回答:“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一定要见到戴安道?”
卧雪
袁安遇到大雪,闭门僵卧。洛阳令巡视时,看到百姓家都扫雪出门。到了袁安家,没有行迹。洛阳令怀疑袁安已经死了,急忙派人扫雪进门,发现袁安僵卧在床。问他为什么不出门,袁安回答:“大雪天大家都饿,不应该打扰别人。”洛阳令认为他贤德,推荐他为孝廉。
嚼梅咽雪
铁脚道人喜欢赤脚在雪中行走,兴致来了就朗诵《南华·秋水篇》,嚼满口梅花,和雪一起咽下,说:“我要让寒香沁入心骨。”
神仙中人
晋朝的王恭曾披着鹤氅在雪中行走,孟旭看到后说:“这真是神仙中的人啊。”
大雪践约
环州的蕃部首领奴讹一向倔强,从未出来拜见郡守。听说种世衡来了,便出来迎接。种世衡约定第二天去他的帐篷拜访。当晚大雪,积雪深达三尺。左右的人说:“地势险峻,不能去!”种世衡说:“我正要与羌人建立信任,怎么能失约?”于是冒险前往。奴讹惊讶地说:“您竟然不怀疑我!”于是率领部落的人行礼听命。
雪夜入蔡州
李愬乘雪夜进入蔡州,搅乱了鹅鸭池,军队的声音传到吴元济的卧榻,吴元济仓促惊起,被包围并擒获。
踏雪寻梅
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常冒雪骑驴寻找梅花,说:“我的诗思在灞桥风雪中的驴背上。”
雪
《大戴经》说:天地积聚阴气,寒冷时就会下雪。《汜胜之书》说:雪是五谷的精华。又说“冬雪预示着丰收年”。所以冬雪是瑞雪。诗中有“宜瑞不宜多”的句子。
啮雪咽毡
苏武持节出使匈奴。匈奴把他关在大窖中,他啮雪咽毡,几天不死,匈奴人认为他是神。
映雪读书
孙康家境贫寒,但好学,曾在冬夜借着雪光读书。
雪夜幸普家
宋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家。一天大雪,赵普以为太祖不会来了。过了很久,听到敲门声,赵普急忙出来,发现太祖站在风雪中。
霜
霜是露水凝结而成的。《大戴礼》说:霜露是阴阳之气,阴气盛时就会凝结成霜。《易经》说:“履霜坚冰至。”《诗经》说:“岐节贯秋霜。”
五月降霜
《白帖》记载:邹衍为燕惠王尽忠,左右的人诬陷他,惠王把他关进监狱。邹衍仰天大哭,五月天竟然下起了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天文部-雪霜-注解
滕六:雪神的名字,古代神话中掌管雪的神祇。
青女:霜神的名字,古代神话中掌管霜的神祇。
九冥使者:山神,掌管山林的神祇。
巽二:风神的名字,古代神话中掌管风的神祇。
霙:雪花的别称,特指六瓣的雪花。
柳絮因风:形容雪花像柳絮一样随风飘舞,出自晋代谢道韫的诗句。
雪水烹茶:用雪水煮茶,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种风雅行为。
党家姬:指党家的侍女,党家是宋代的一个大家族。
羊羔酒:一种名贵的酒,古代贵族常饮。
炉峰:山名,位于浙江绍兴,因山顶形似炉而得名。
剡溪:位于浙江嵊州的一条溪流,因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的故事而闻名。
戴安道:晋代隐士,以清高著称。
袁安:东汉时期的官员,以清廉和孝道闻名。
铁脚道人:传说中的一位道士,以赤脚行走雪中、嚼梅咽雪为乐。
王恭:晋代名士,以清高脱俗著称。
种世衡:宋代名将,以信义著称。
李愬:唐代名将,以雪夜入蔡州擒吴元济的事迹闻名。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以田园诗著称。
苏武:汉代名臣,以持节不屈、啮雪咽毡的事迹闻名。
孙康:晋代学者,以映雪读书的刻苦精神著称。
宋太祖: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以微服私访著称。
邹衍:战国时期燕国的忠臣,因冤屈而感动天地,五月降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天文部-雪霜-评注
这段文本通过多个典故和故事,展现了雪和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象征意义。雪和霜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文人雅士、忠臣义士精神境界的象征。
首先,雪和霜在神话中被赋予了神性,滕六和青女分别掌管雪和霜,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崇拜。这种神化自然的现象反映了古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其次,雪和霜在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高洁、清冷、坚韧的精神境界。如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袁安的‘卧雪’、苏武的‘啮雪咽毡’等,都通过雪和霜来表现人物的高尚品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此外,雪和霜还与文人雅士的风雅生活密切相关。如‘雪水烹茶’、‘踏雪寻梅’等典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诗意追求。这些典故不仅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最后,雪和霜在历史事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李愬雪夜入蔡州、种世衡大雪践约等故事,展现了雪和霜在军事和政治中的象征意义。这些故事不仅体现了人物的智慧和勇气,也反映了古人对信义和忠诚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对雪和霜的多角度描写,展现了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涵和象征意义。雪和霜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文人雅士、忠臣义士精神境界的象征,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