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天文部-象纬-原文
九天
东方苍天,南方炎天,西方昊天,北方玄天,东北旻天,西北幽天,西南朱天,东南阳天,中央钧天。
日、月、星谓之三光。日、月合金、木、水、火、土五星谓之七政,又谓之七曜。日月所止舍,一日更七次,谓之七襄。
二十八宿
东方七宿: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北方七宿;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貐。西方七宿: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南方七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分野
角亢氐:郑,兖州。房心:宋,豫州。尾箕:燕,幽州。斗牛女:吴,扬州。虚危:齐,青州。室壁:卫,并州。奎娄胃:鲁,徐州。昴毕:赵,冀州。觜参:晋,益州。井鬼:秦,雍州。柳星张:周,三河。翼轸:楚,荆州。
纳音五行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己卯城头土,庚辰辛巳白蜡金,壬午癸未杨柳木,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戊子己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沙中金,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水,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甲辰乙巳覆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己酉大驿土,庚戌辛亥钗钏金,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己未天上火,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天裂阳不足,地动阴有余。
梁太清二年六月,天裂于西北,长十尺,阔二丈,光出如电,声若雷。
唐中和三年,浙西天鸣,声如转磨,无云而雨。无形有声,谓之妖鼓;无云而雨,谓之天泣。
忧天坠
《列子》:杞国有人常忧天坠,身无所寄,至废寝食。比人心多过虑,犹如杞人忧天。
三才
天、地、人谓之三才。混沌之气,轻清为天,重浊为地。天为阳,地为阴。人禀阴阳之气,生生不息,与天地参,故曰三才。
回天
天者,君象;回者,言挽回君心也。唐太宗欲修洛阳宫,张玄素谏,止之。魏征曰:“张公有回天之力。”
戴天
《礼记》: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革。交游之仇,不与同国。
补天
女娲氏炼石补天。
如天
《通鉴》:帝尧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补天浴日之功
宋赵鼎疏曰:顷者陛下遣张浚出使川陕,国势百倍于今,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河之誓,终致物议以被窜逐。臣无浚之功,而当此重任,去朝廷远,恐好恶是非,行复纷纷于聪明之下矣。
二天
后汉苏章为冀州刺史,行部。有故人清河守,赃奸,章至,设酒叙欢。守曰:“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章曰:“今日与故人饮,私恩也;明日冀州按事,公法也。”遂正其罪。
焚香祝天
后唐明宗登极之年,每于宫中焚香祝天曰:“某,胡人,因乱为众所推,愿天早生圣人,为生民主。”
威侮五行
《通鉴》:帝启立,有扈氏无道,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启征之,大战于甘,灭之。
五星会天
《通鉴》:颛顼作历,以孟春之月为元。是岁正月朔旦立春,五星会于天,历营室。
五星聚奎
宋太祖干德五年,五星聚于奎。初,窦俨与卢多逊、杨徽之,周显德中同为谏官。俨善推步星历,尝曰:“丁卯岁五星聚奎,自此天下始太平。二拾遗见之,俨不与也。”
五星斗明
神宗万历四十七年,五星斗于东方,杜松、刘全军战没于浑河及马家寨等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天文部-象纬-译文
九天
东方是苍天,南方是炎天,西方是昊天,北方是玄天,东北是旻天,西北是幽天,西南是朱天,东南是阳天,中央是钧天。
太阳、月亮和星星被称为三光。太阳、月亮与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为七政,也称为七曜。太阳和月亮停留的地方,一天变化七次,称为七襄。
二十八宿
东方七宿:角宿,木蛟;亢宿,金龙;氐宿,土貉;房宿,日兔;心宿,月狐;尾宿,火虎;箕宿,水豹。北方七宿:斗宿,木獬;牛宿,金牛;女宿,土蝠;虚宿,日鼠;危宿,月燕;室宿,火猪;壁宿,水貐。西方七宿:奎宿,木狼;娄宿,金狗;胃宿,土雉;昴宿,日鸡;毕宿,月乌;觜宿,火猴;参宿,水猿。南方七宿:井宿,木犴;鬼宿,金羊;柳宿,土獐;星宿,日马;张宿,月鹿;翼宿,火蛇;轸宿,水蚓。
分野
角宿、亢宿、氐宿对应郑国,兖州。房宿、心宿对应宋国,豫州。尾宿、箕宿对应燕国,幽州。斗宿、牛宿、女宿对应吴国,扬州。虚宿、危宿对应齐国,青州。室宿、壁宿对应卫国,并州。奎宿、娄宿、胃宿对应鲁国,徐州。昴宿、毕宿对应赵国,冀州。觜宿、参宿对应晋国,益州。井宿、鬼宿对应秦国,雍州。柳宿、星宿、张宿对应周国,三河。翼宿、轸宿对应楚国,荆州。
纳音五行
甲子乙丑是海中金,丙寅丁卯是炉中火,戊辰己巳是大林木,庚午辛未是路旁土,壬申癸酉是剑锋金,甲戌乙亥是山头火,丙子丁丑是涧下水,戊寅己卯是城头土,庚辰辛巳是白蜡金,壬午癸未是杨柳木,甲申乙酉是泉中水,丙戌丁亥是屋上土,戊子己丑是霹雳火,庚寅辛卯是松柏木,壬辰癸巳是长流水,甲午乙未是沙中金,丙申丁酉是山下火,戊戌己亥是平地水,庚子辛丑是壁上土,壬寅癸卯是金箔金,甲辰乙巳是覆灯火,丙午丁未是天河水,戊申己酉是大驿土,庚戌辛亥是钗钏金,壬子癸丑是桑柘木,甲寅乙卯是大溪水,丙辰丁巳是沙中土,戊午己未是天上火,庚申辛酉是石榴木,壬戌癸亥是大海水。
天裂阳不足,地动阴有余。
梁太清二年六月,西北方向天空裂开,长十尺,宽二丈,光芒如电,声音如雷。
唐中和三年,浙西天空发出声音,像磨盘转动的声音,没有云却下雨。没有形状却有声音,称为妖鼓;没有云却下雨,称为天泣。
忧天坠
《列子》中记载:杞国有个人常常担心天会塌下来,身体无处安放,以至于废寝忘食。这种人多虑,就像杞人忧天一样。
三才
天、地、人被称为三才。混沌之气,轻清的部分上升为天,重浊的部分下沉为地。天是阳,地是阴。人禀受阴阳之气,生生不息,与天地相参,所以称为三才。
回天
天象征君主;回的意思是挽回君主的心。唐太宗想修建洛阳宫,张玄素劝谏,阻止了他。魏征说:“张公有回天之力。”
戴天
《礼记》中说:君父的仇人,不能与他共戴天。兄弟的仇人,不能与他同用兵器。朋友的仇人,不能与他同处一国。
补天
女娲氏炼石补天。
如天
《通鉴》中记载:帝尧的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如太阳,仰望他如云彩。
补天浴日之功
宋赵鼎上疏说:不久前陛下派遣张浚出使川陕,国势比现在强百倍,张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河之誓,最终导致物议而被流放。我没有张浚的功劳,却承担这样的重任,远离朝廷,恐怕好恶是非,又会纷纷出现在陛下面前。
二天
后汉苏章担任冀州刺史,巡视辖区。有个老朋友是清河太守,贪污奸诈,苏章到了那里,设酒叙旧。太守说:“别人都有一个天,我却有两个天。”苏章说:“今天与老朋友喝酒,是私恩;明天在冀州办案,是公法。”于是依法惩处了他。
焚香祝天
后唐明宗登基那年,常常在宫中焚香祈祷说:“我是胡人,因乱世被众人推举,愿上天早日降生圣人,为民做主。”
威侮五行
《通鉴》中记载:帝启即位,有扈氏无道,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启征讨他,大战于甘,灭了他。
五星会天
《通鉴》中记载:颛顼制定历法,以孟春之月为元。这一年正月初一立春,五星会聚于天,历法在营室。
五星聚奎
宋太祖干德五年,五星聚于奎宿。起初,窦俨与卢多逊、杨徽之,周显德年间同为谏官。窦俨擅长推算星历,曾说:“丁卯年五星聚于奎宿,从此天下开始太平。两位拾遗看到了,窦俨却没有参与。”
五星斗明
神宗万历四十七年,五星在东方争斗,杜松、刘全军在浑河及马家寨等处战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天文部-象纬-注解
九天:古代中国对天空的划分,分为九个区域,每个区域有不同的名称和象征意义。
三光:指日、月、星,古代认为它们是天空中最明亮的三样东西。
七政: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古代认为它们对人间事务有重要影响。
七曜:同七政,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二十八宿:古代中国天文学中将天空分为二十八个区域,每个区域有一个宿名,用于观测星象和占卜。
分野:古代将天空的二十八宿与地上的州国相对应,用于占卜和预测。
纳音五行:古代将天干地支与五行相结合,用于占卜和命理。
三才:指天、地、人,古代认为这三者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回天:指挽回君心,比喻有极大的能力或影响力。
戴天:指不共戴天,表示深仇大恨。
补天:指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故事,比喻极大的功绩。
如天:形容极其仁爱或智慧。
补天浴日之功:比喻极大的功绩,如同补天和浴日一样伟大。
二天:指有两个天,比喻有双重保护或依靠。
焚香祝天:指焚香祈祷,向天祈求。
威侮五行:指不尊重五行,比喻不尊重自然规律。
五星会天:指五星同时出现在天空,古代认为这是吉兆。
五星聚奎:指五星聚集在奎宿,古代认为这是天下太平的征兆。
五星斗明:指五星在东方争斗,古代认为这是战争的征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天文部-象纬-评注
这段古文集中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天文学、占卜学和哲学的理解。九天、三光、七政、七曜等概念展示了古代对天空的细致划分和对天体运行的观察。二十八宿和分野的对应关系则反映了古代将天象与地理、政治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纳音五行的概念体现了古代对五行理论的深入应用,通过天干地支与五行的结合,形成了复杂的占卜体系。三才的概念则强调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反映了古代对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整体性思考。
回天、戴天、补天等词汇则展示了古代对权力、仇恨和功绩的深刻理解。这些词汇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焚香祝天、威侮五行、五星会天等段落则展示了古代对天象的敬畏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反映了古代对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集中体现了古代中国在天文学、占卜学、哲学和道德观方面的深厚积累,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