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天文部-秋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天文部-秋-原文

一叶知秋

《淮南子》:“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古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鹊桥

《淮南子》:七月七夕,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谓与牛郎相会也。

得金梭

蔡州丁氏女精于女工,每七夕祷以酒果,忽见流星坠筵中。明日,瓜上得金梭。自是巧思益进。

晒衣

七月七日,诸阮庭中晒衣,无非锦绣。阮咸以长竿摽大布犊鼻裈于上,曰:“未能免俗,聊复尔尔。”

晒书

郝隆七月七日,见富家皆晒曝衣锦,郝隆乃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曰:“我晒腹中书耳。”

乞巧

唐玄宗以七夕牛女相会,命宫中作高台,陈瓜果于上。宫人暗中以七孔针引彩线穿之,以乞天巧,穿过者以为得巧。又以蜘蛛纳小金盒中,至晓,开视蛛丝之稀密,又为得巧之多寡。

化生

七夕,以蜡作婴儿,浮水中以为戏,为妇人生子之祥,谓之化生。

吉庆花

薛瑶英,于七月七日剪轻彩,作连理花千余朵,以阳起石染之,当午散于庭中,随风而上,遍空中,如五色云霞,久之方散,谓之渡河吉庆花,藉以乞巧。

摩睺罗

泥孩儿也。有极巧饰以金珠者,七夕用以馈送,以作天仙送子之祥。

盂兰会

目连尊者见其母落饿鬼道,以钵盛饭飨之,入口即成灰炭,目连白佛求救。佛于七月十五日设兰盆大会,焰口咒食,其母乃得脱饿鬼之苦。

处署

处,上声,止也,息也。谓暑气将于此时止息之也。白露,秋属金;白,金色也。

天炙

八月一日以朱墨点小儿额,谓之天炙,以厌疫。八月望日,广陵曲江观涛。

游月宫

开元二年八月十五夜,明皇与天师申元之游月宫,及至,见大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翠色冷光相射,极寒,不可少留。前见素娥十余人,皆皓衣,乘白鸾,笑舞于广寒大桂树之下,音乐清丽。明皇制《霓裳羽衣曲》以记之。一说叶静能,一说罗公远,事凡三见。

登峰玩月

赵知微有道术。中秋积阴不解,众惜良辰。知微曰:“可借酒肴,登天柱峰玩月。”既出门,天色开霁。及登峰,月色如昼,会饮至月落方归。下山则凄风苦雨,阴晦如故。

中秋无月

俗云:“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二者皆煞风景之事,故对举言之,非连属语,以卜上元之灯也。今人多误。

重阳

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汉宫人贾佩兰九日食饵,饮菊花酒,长寿。

登高

费长房语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灾,急作绛袋,盛茱萸系臂上,登高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其言,举家登山。至夕还,鸡犬皆暴死。长房曰:“代之矣。”今人登高,本此。

落帽

孟嘉为桓温参军,重九日宴姑孰龙山,风吃落帽。温敕左右勿言,良久取之还,令孙盛作文嘲之。

白衣送酒

陶潜九月九日无酒,宅边有菊,采之盈把,坐其侧。久而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使也,就便酌酒,大醉而归。

游戏马台

宋武帝为宋公时,在彭城,九月九日游项羽戏马台。今相仍为故事。

茱萸酒

汉武帝宫人,九月九日皆饮茱萸菊花酒,令人长寿。

观涛

风俗:八月望日,广陵曲江观涛;浙江于十八日看戏潮。

九日开杜鹃

唐周宝镇润州,知鹤林寺杜鹃花奇绝,谓殷七七曰:“可使顷刻开花,副重九乎?”殷曰:“诺。”及九日,果烂熳如春,宝游赏后,花忽不见。

九日飞升

汉张陵在富川山修道,晋永和九年九月九日,登白霞山飞升,惟遗丹灶药臼于山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天文部-秋-译文

一叶知秋

《淮南子》中说:“一片叶子落下,天下就知道秋天来了。”古诗也说:“梧桐树的一片叶子落下,天下都知道秋天来了。”

鹊桥

《淮南子》中记载:七月七日晚上,乌鹊在银河上搭成桥,让织女渡过,与牛郎相会。

得金梭

蔡州丁氏的女儿擅长女红,每年七夕都用酒果祈祷,忽然看到流星坠落在宴席中。第二天,在瓜上发现了一个金梭。从此她的巧思更加进步。

晒衣

七月七日,阮家的庭院中晒满了锦绣衣物。阮咸用长竿挂起一条粗布短裤,说:“不能免俗,只好这样了。”

晒书

郝隆在七月七日看到富人家都在晒华丽的衣物,他便在太阳下仰卧。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在晒我肚子里的书。”

乞巧

唐玄宗因为七夕牛郎织女相会,命令宫中搭建高台,上面摆放瓜果。宫女们暗中用七孔针穿彩线,以祈求天赐巧艺,穿过的被认为得到了巧艺。又把蜘蛛放在小金盒里,到天亮时打开看蛛丝的稀密,以此判断得巧的多少。

化生

七夕时,用蜡做成婴儿,放在水中玩耍,象征妇人生子的吉祥,称为化生。

吉庆花

薛瑶英在七月七日剪下轻盈的彩绸,做成千余朵连理花,用阳起石染色,中午时分散在庭院中,随风飘起,遍布空中,像五色云霞,很久才散去,称为渡河吉庆花,用来祈求巧艺。

摩睺罗

泥做的娃娃。有些装饰得非常精巧,用金珠点缀,七夕时用来赠送,象征天仙送子的吉祥。

盂兰会

目连尊者看到他的母亲堕入饿鬼道,用钵盛饭给她吃,饭一入口就变成灰炭,目连向佛陀求救。佛陀在七月十五日设兰盆大会,念焰口咒语,他的母亲才得以脱离饿鬼之苦。

处署

处,读上声,意思是停止、平息。指暑气将在这个时候停止。白露,属于秋天的金;白,是金色。

天炙

八月一日用朱墨点在小孩的额头上,称为天炙,用来驱除疫病。八月十五日,广陵曲江观涛。

游月宫

开元二年八月十五日晚上,唐明皇与天师申元之游月宫,到了那里,看到一座大府,匾额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翠色冷光相映,非常寒冷,不能久留。前面看到十几个素衣女子,乘着白鸾,在广寒宫的大桂树下笑舞,音乐清丽。唐明皇创作了《霓裳羽衣曲》来记录这件事。一说叶静能,一说罗公远,这件事有三种说法。

登峰玩月

赵知微有法术。中秋时节阴云密布,大家都惋惜这美好的时光。赵知微说:“可以借酒菜,登天柱峰赏月。”出门后,天色放晴。登上山峰后,月色如昼,大家饮酒直到月亮落下才回去。下山时则风雨交加,阴晦如初。

中秋无月

俗话说:“云遮住了中秋的月亮,雨打湿了上元的灯笼。”这两件事都是煞风景的事,所以并列来说,不是连续的话,用来占卜上元的灯笼。现在的人多有误解。

重阳

九是阳数,这一天与月亮相应,所以叫重阳。汉朝的宫女贾佩兰在九月九日吃饵,喝菊花酒,长寿。

登高

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有大灾,赶快做红袋子,装上茱萸系在手臂上,登高山,喝菊花酒,这灾祸就可以消除。”桓景照做了,全家登山。到了晚上回来,鸡犬都突然死了。费长房说:“它们代替了你们。”现在的人登高,就是源于此。

落帽

孟嘉是桓温的参军,重阳日在姑孰龙山宴会上,风吹掉了他的帽子。桓温命令左右不要说话,过了一会把帽子还给他,让孙盛写文章嘲笑他。

白衣送酒

陶潜在九月九日没有酒,宅边有菊花,采了一大把,坐在旁边。很久后看到一个白衣人来了,原来是王弘送酒的使者,便喝酒,大醉而归。

游戏马台

宋武帝还是宋公时,在彭城,九月九日游项羽戏马台。现在仍然作为故事流传。

茱萸酒

汉武帝的宫女,九月九日都喝茱萸菊花酒,让人长寿。

观涛

风俗:八月十五日,广陵曲江观涛;浙江在十八日看戏潮。

九日开杜鹃

唐朝周宝镇守润州,知道鹤林寺的杜鹃花非常奇特,对殷七七说:“可以让它立刻开花,配合重阳节吗?”殷七七说:“好。”到了九月九日,果然花开得烂熳如春,周宝游赏后,花忽然不见了。

九日飞升

汉朝张陵在富川山修道,晋朝永和九年九月九日,登上白霞山飞升,只留下丹灶和药臼在山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天文部-秋-注解

一叶知秋:比喻通过细微的迹象可以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出自《淮南子》,意指一片叶子落下就能知道秋天来了。

鹊桥:传说中七夕时乌鹊搭成的桥,供牛郎织女相会。出自《淮南子》。

得金梭:蔡州丁氏女在七夕祈祷时,流星坠入筵中,次日瓜上得金梭,象征巧思进步。

晒衣:七月七日晒衣的习俗,阮咸以长竿挂大布犊鼻裈,表示未能免俗。

晒书:郝隆在七月七日晒腹中书,象征晒书。

乞巧:七夕宫中以七孔针引彩线穿之,以乞天巧,蜘蛛丝稀密象征得巧多寡。

化生:七夕以蜡作婴儿浮水中,象征妇人生子之祥。

吉庆花:薛瑶英在七月七日剪彩作连理花,散于庭中,象征乞巧。

摩睺罗:泥孩儿,七夕用以馈送,象征天仙送子之祥。

盂兰会:七月十五日设兰盆大会,焰口咒食,救母脱饿鬼之苦。

处署:暑气止息,白露象征秋属金。

天炙:八月一日以朱墨点小儿额,以厌疫。

游月宫:开元二年八月十五夜,明皇与天师游月宫,见广寒清虚之府。

登峰玩月:赵知微有道术,中秋登天柱峰玩月。

中秋无月: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象征煞风景。

重阳:九为阳数,九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登高:九月九日登高,饮菊花酒,消灾。

落帽:孟嘉重九日宴龙山,风吃落帽,孙盛作文嘲之。

白衣送酒:陶潜九月九日无酒,白衣人送酒,大醉而归。

游戏马台:宋武帝九月九日游项羽戏马台。

茱萸酒:九月九日饮茱萸菊花酒,象征长寿。

观涛:八月望日广陵曲江观涛,浙江十八日看戏潮。

九日开杜鹃:唐周宝镇润州,九日鹤林寺杜鹃花烂熳如春。

九日飞升:汉张陵九月九日登白霞山飞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天文部-秋-评注

《一叶知秋》这一典故出自《淮南子》,通过一片叶子的落下预示秋天的到来,体现了古人观察自然的细致和对季节变化的敏感。这一典故不仅具有文学上的美感,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即通过细微的迹象可以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这种以小见大的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鹊桥》的传说源自《淮南子》,讲述了七夕时乌鹊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这一传说不仅是中国古代爱情故事的经典,也反映了古人对天象的观察和想象。鹊桥象征着爱情的坚贞和跨越障碍的力量,成为中国文化中爱情和婚姻的象征。

《得金梭》的故事讲述了蔡州丁氏女在七夕祈祷时得到金梭,象征巧思进步。这一故事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女工方面的精湛技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金梭作为一种象征,不仅代表了技艺的精进,也寓意着通过努力和祈祷可以获得上天的眷顾。

《晒衣》和《晒书》的习俗反映了古人对节日的重视和对知识的尊重。晒衣象征着清洁和更新,而晒书则体现了对知识的珍视和传承。这些习俗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乞巧》和《化生》的习俗体现了古代女性对巧思和生育的祈求。乞巧通过穿针引线和观察蜘蛛丝来象征得巧,而化生则以蜡作婴儿浮水中象征妇人生子之祥。这些习俗不仅反映了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

《吉庆花》和《摩睺罗》的习俗则体现了古人对吉祥和生育的祈求。吉庆花通过剪彩作连理花象征乞巧,而摩睺罗则以泥孩儿象征天仙送子之祥。这些习俗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人对吉祥和生育的重视。

《盂兰会》的习俗源自佛教,通过设兰盆大会和焰口咒食来救母脱饿鬼之苦。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佛教的慈悲精神,也反映了古人对孝道的重视。盂兰会作为一种宗教仪式,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人对孝道和救赎的追求。

《处署》和《天炙》的习俗反映了古人对季节变化和健康的关注。处署象征暑气止息,而天炙则以朱墨点小儿额以厌疫。这些习俗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和健康的重视。

《游月宫》和《登峰玩月》的传说体现了古人对月亮的崇拜和对仙境的向往。游月宫通过明皇与天师游月宫的故事象征仙境的美好,而登峰玩月则通过赵知微的道术象征对自然的掌控。这些传说不仅具有文学上的美感,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仙境的向往。

《中秋无月》和《重阳》的习俗反映了古人对节日的重视和对自然的观察。中秋无月象征煞风景,而重阳则通过九日与月并应象征长寿。这些习俗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人对节日和自然的重视。

《登高》和《落帽》的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登高通过饮菊花酒象征消灾,而落帽则通过孟嘉的故事象征风雅。这些习俗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人对健康和长寿的重视。

《白衣送酒》和《游戏马台》的传说体现了古人对友情和历史的怀念。白衣送酒通过陶潜的故事象征友情的珍贵,而游戏马台则通过宋武帝的故事象征历史的传承。这些传说不仅具有文学上的美感,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古人对友情和历史的重视。

《茱萸酒》和《观涛》的习俗反映了古人对健康和自然的关注。茱萸酒象征长寿,而观涛则通过观涛象征对自然的敬畏。这些习俗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人对健康和自然的重视。

《九日开杜鹃》和《九日飞升》的传说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仙境的向往。九日开杜鹃通过鹤林寺杜鹃花的故事象征自然的神奇,而九日飞升则通过张陵的故事象征仙境的追求。这些传说不仅具有文学上的美感,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仙境的向往。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天文部-秋》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59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