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四灵部-飞禽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四灵部-飞禽-原文

鸟社

大禹即位十年,东巡狩,崩于会稽,因而葬之。有鸟来为之耘,春拔草根,秋啄芜秽,谓之鸟社。县官禁民不得妄害此鸟,犯则无赦。

精卫鸟

炎帝女溺死渤海中,化为精卫鸟,日衔西山木石,以填渤,至死不倦。

《论语谶》曰:“凤有六象九苞。”六象者,头象天,目象日,背象月,翼象风,足象地,尾象纬。九苞者,口包命,心合度,耳聪达,舌诎伸,色光彩,冠矩朱,距锐钩,音激扬,腹文户。行鸣曰归嬉,止鸣曰提扶,夜鸣曰善哉,晨鸣曰贺世,飞鸣曰郎都,食惟梧桐竹实。故子欲居九夷,从凤嬉。

瑞鸟也。张华注曰:鸾者,凤凰之亚,始生类凤,久则五彩变易,其音如铃。周之文物大备,法车之上缀以大铃,和鸾声也,故改为鸾驾。

像凤

太史令蔡衡曰:凡像凤者有五色,多赤者凤,多青者鸾,多黄者鹓雏,多紫者鸑鷟,多白者鹄。此鸟多青,乃鸾,非凤也。

迦陵鸟

鸣清越如笙箫,妙合宫商,能为百虫之音。《椤严经》云:“迦陵仙音,遍十方界。”

毕方鸟

《山海经》:章峨之山,有鸟,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见则邑有讹火。

鸾影

宋范泰《鸾诗序》:昔罽宾王结罝峻卵之山,获一鸾,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则鸣,可不悬镜以照之?”王从其言。鸾观影悲鸣,冲霄一奋而绝。嗟乎慈禽!何情之深也。鸾血作胶,以续弓弩、琴瑟之弦。

吐绶鸡

形状、毛色俱如大鸡。天睛淑景,颔下吐绶,方一尺,金碧晃曜,花纹如蜀锦,中有一字,乃篆文“寿”字,阴晦则不吐。一名“寿字鸡”,一名“锦带功曹”。

孔雀

自爱其尾,遇芳时好景,闻鼓吹则舒张翅尾,盼睐而舞。性妒忌,见妇女盛服,必奔逐啄之。山栖时,先择贮尾之地,然后置身。欲生捕之者,候雨甚,往擒之。尾沾雨而重,人虽至,犹爱尾,不敢轻动也。

杜鹃

蜀有王曰杜宇,禅位于鳖灵,隐于西山,死,化为杜鹃。蜀人闻其鸣,则思之,故曰“望帝”。又曰杜鹃生子寄于他巢,百鸟为饲之。

鸿鹄六翮

刘向曰:“今夫鸿鹄高飞冲天,然其所恃者六翮耳。”夫腹下之毳,背上之毛,(扌曾)去一把,飞不为高下。

号寒虫

五台山有鸟,名号寒虫。四足,有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也。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至冬,毛尽脱落,自鸣曰:“得过且过。”

秦吉了

岭南灵鸟。一名“了哥”。形似鸜鹆,黑色,两肩独黄,顶毛有缝,如人分发,耳聪心慧,舌巧能言。有夷人以数万钱买去,吉了曰:“我汉禽不入胡地!”遂惊死。

变化

《月令》:三月,田鼠化为鴽,八月鴽化为田鼠。二物交化,即今所谓鹌鹑也。二月鹰化为鸠,八月鸠化为鹰,亦交化也。

赤乌

周武王伐纣,渡孟津,有火自上而下,至王屋,流化为乌,其色赤,其声丑。

布谷

即斑鸠。杜诗:“布谷催春种。”张华曰:农事方起,此鸟飞鸣于桑间,若云谷可布种也。又其声曰:“家家撒谷。”又云:“脱却破裤。”因其声之相似也。

蟁母

大如鸡,黑色,生南方池泽葭芦中,其声如人呕吐,每一鸣,口中吐出蚊虫一二升。

稚子

一名“竹团”。喜食笋,善匿,不使人见。故杜诗有“笋根稚子无人见”之句。

水鸟,能厌水神,故画于舟首,舟名“彩鹢”。

捕鹯

魏公子无忌,方与客饮。有鹯击鸠,走逃于公子案下,鹯追击,杀于公子之前。公子耻之,即使人多设罻罗,得鹯数十匹,责让以杀鸠之罪,曰:“杀鸠者死!”一鹯低头,不敢仰视;余皆鼓翅自鸣。公子乃杀低头者,余尽释之。

鹁鸽井

汉高祖庙,临城鹁鸽井旁,记云:“沛公避难井中,有双鸽集井中,追者不疑,得脱。”

雪衣娘

唐明皇时,岭南进白鹦鹉,聪慧能言,上呼之为“雪衣娘”。上每与诸王及贵妃博戏,稍不胜,左右呼雪衣娘,即飞入局中,以乱其行列。一日语曰:“昨夜梦为鸷所搏。”已而,果为鹰毙,瘗之苑中,号“鹦鹉冢”。唐李繁曰:“东都有人养鹦鹉,以甚慧,施于僧。僧教之能诵经,往往架上不言不动。问其故,对曰:“身心俱不动,为求无上道。”及其死,焚之,有舍利。

白鹇

宋帝昺驻跸厓州山,为元兵所追,丞相陆秀夫抱帝赴海死。时御舟一白鹇,奋击哀鸣,堕水以殉。

鹁鸽诗

宋高宗好养鸽,躬自飞放。有士人题诗云:“鹁鸽飞腾绕帝都,朝收暮放费工夫。何如养个南来雁,沙漠能传二帝书。”帝闻之,召见士人,即命补官。

长鸣鸡

宋处宗尝买一长鸣鸡,着窗间。后鸡作人语,与处宗谈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学业大进。

宋厨鸡蛋

宋文帝尚食厨备御膳,烹鸡子,忽闻鼎内有声极微,乃群卵呼观世音,凄怆之甚。监宰以闻。帝往验之,果然,叹曰:“吾不知佛道神力乃能若是!”敕自今不得用鸡子,并除宰割。

雁书

苏武使匈奴,留武于海上牧羝。汉使求之,匈奴诡言武死。常惠教使者曰:“天子在上林射雁,雁足上系帛书,言武在某泽中。”单于惊谢,乃遣武还。《礼记》:“鸿雁来宾。”先至为主,后至为宾。

孤雁

张华曰:雁夜栖川泽中,千百成群,必使孤雁巡更,有警则哀鸣呼众。故师旷《禽经》曰:“群栖独警。”

飞奴

张九龄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

系鸽足上,移之,呼为“飞奴”。

鸩毒

《左传》:“宴安鸩毒,不可怀也。”鸩,毒鸟也,黑身赤目,食蝮蛇,以其毛历饮食则杀人。

周周鸟

名周周。首重尾屈,将欲饮于河,则必颠,乃衔尾而饮。

金衣公子

唐明皇游于禁宛,见黄莺羽毛鲜洁,因呼为“金衣公子”。

黄鹂

戴颙春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答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

养木鸡

《庄子》:渻子为宣王养斗鸡,十日而问之曰:“鸡可斗乎?”曰:“未也。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之。曰:“几矣。鸡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季郈斗鸡

《左传》:季郈之斗鸡,季氏介其羽,郈氏为之金距。刘孝威诗:“翅中含白芥,距外曜金芒。”

乘轩鹤

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及狄人伐卫,受甲者皆曰:“鹤有禄位,何不使战。”是以卫亡。

翮成纵去

僧支道林好鹤。有遗以双鹤者,林铩其羽,鹤反顾懊惜。林曰:“鹤有凌霄之志,何肯为人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羊公鹤

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去立改上宀下艹)氋而不肯舞。故比人之名而不实。

斥鷃笑鹏

《庄子》:穷发之北,有鸟名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且适南冥,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打鸭惊鸯

吕士隆知宣州,好笞官妓。适杭州一妓到,士隆喜之。一日群妓小过,士隆欲笞之。妓曰:“不敢辞责,但恐杭妓不安耳。”士隆赦之。梅圣俞作打鸭诗:“莫打鸭,惊鸳鸯,鸳鸯新向池中落,不比孤州老鸹鸧。”

燕太子丹质于秦,秦遇之无礼,欲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归。”丹仰天叹息,乌即兴白,马为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

乌伤颜

乌纯孝,父亡,负土筑墓,群乌衔土助之,其吻皆伤,因以名县。《唐雅》曰:“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小而腹下白,不能反哺者谓之鸦。”

燕居旧巢

武瓘诗:“花开蝶满枝,花谢蝶还希。惟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又唐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斗鸭

陆龟蒙有斗鸭阑。一日,驿使过焉,挟弹毙其尤者。陆曰:“此鸭善人言,欲进上,奈何毙之!”使者尽以囊中金窒其口,徐问人语之状,陆曰:“能自呼其名耳。”使者愤且笑,拂袖上马,陆还其金,曰:“吾戏耳。”

孝鹅

唐天宝末,长兴沉氏畜一母鹅,将死,其雏悲鸣,不复食;母死,啄败荐覆之,又衔刍草列前,若祭状,向天长号而死。沉氏异之,埋于蒋湾,名“孝鹅冢”。

蔡确鹦鹉

蔡确贬新州,有侍姬名琵琶,所蓄鹦鹉甚慧,每为确呼琵琶,及琵琶死,鹦鹉犹呼其名。确赋诗伤之。

雁丘

金元好问过阳曲,见一猎者云:“捕得二雁,内一死,一脱网去,空中哀鸣良久,投地亦死。”好问遂以金赎二雁,瘗之汾水滨,垒土为丘。今为雁丘。

见弹求鸮

《庄子》:长梧子曰:“汝亦太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炙鸮。”

燕巢于幕

季札如晋,将宿于戚,闻钟声曰:“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而可以乐乎?”《吕氏春秋》:燕雀处堂,母子相爱,突厥栋焚,燕雀不知。

禽经

金得伯劳之血则昏,铁得鷿鷉之膏则莹,石得鹊髓则化,银得雉粪则枯。翡翠粉金,鵁鶄厌火。

风雨霜露

《禽经》云:风翔则风。风,鸢也。雨舞则雨。雨,商羊也。霜飞则霜。霜,鹔鹴也。露翥则露。露,鹤也。又云:以豚谶风,以鼍谶雨。豚,江豚也。鹊知风,蚁知雨。

禽智

陈所敏云:鸂鶒能水,故水宿之物莫能害。啄木遇蠹穴,能以嘴画字成符,蠹虫自出。鹤能步罡,蛇不敢动。鸦有隐巢,故鸷鸟不能见。燕衔泥常避戊己,故巢不倾。鹳有长水石,能于巢中养鱼,而水不涸。燕恶艾,雀欲夺其巢,即衔艾置巢中,燕遂避去。此皆禽之有智者也。

大鸟悲鸣

杨震将葬,先葬数日,有大鸟高丈余,集震丧次悲鸣,葬毕方去。上闻,乃悟震坐枉,遣使具祭,官其子。

化鹤

《职方乘》云:南昌洗马池,尝有年少见美女七人,脱彩衣岸侧浴池中。年少戏藏其一,诸女浴毕就衣,化白鹤去。独失衣女留,随至年少家,为夫妇,约以三年还其衣,亦飞去。故又名“浴仙池”。

化为大鸟

王仲变仓颉旧文为今隶书。秦始皇尝征仲,不至,大怒,诏槛车送之。仲化为大鸟飞去,落二翮于延庆州,今有大翮山。

五色雀

出罗浮山。贵人至,则先翔舞。

鵔鸃乌

产肇庆。形似山鸡,其羽有光,汉以饰侍中冠。

凤巢

永福隋时双凤来巢,宋初复至,守臣以闻,太宗遣使凿巢下石,得美玉,名其山曰“凤凰山”。

群乌啼噪

海盐乌夜村,晋何准寓此。一夕,群乌啼噪,准生女。后复夜啼,乃穆帝立女为后之日。

问上皇

郭浩按边至陇,见鹦鹉一红一白鸣树间,问:“上皇安否?”浩诘其故,盖陇州岁贡此鸟,徽宗置之安妃阁。后发还本土,二鸟犹感恩不忘。

凤历

凤知天时,故以名历。凤鸣而天下之鸡皆鸣。凤尾十二翎,遇闰岁生十三翎。今乐府调尾声十二板,以象鸟尾,故曰尾声。或增四字,亦加一板,以象闰。

鸡五德

《韩诗外传》:“头戴冠,文也

足搏距,武也。见敌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义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故又称“德禽”。

陈宝

秦穆公时,陈仓人掘地得一物以献,道逢二童子,曰:“此物名为蝹。” 蝹曰:“彼二童子名为陈宝,得雄者王,得雌得霸。”陈仓人舍蝹逐童子,童子化为雉,飞入平林,以告于公。公大猎,果得其雌,化为石,置于汧渭之间,立陈宝祠,遂霸西戎。

腰缠骑鹤

昔有客各言其志。一愿为扬州刺史,一愿多资财,一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吾愿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隋珠弹雀

古云,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盖所用者重,所求者轻也。

雀跃者,言人喜悦,如雀之跳跃也。

爱屋及乌

《诗经》:“瞻乌爰止,于谁之屋。”恐因乌而伤其屋也。

越鸡鹄卵

《庄子》:“越鸡不能伏鹄卵。”谓其身小也。

燕贺

《淮南子》:大厦成而燕雀相贺。

贯双雕

《唐史》:高骈见双雕飞过,祝曰:“我贵当中之。”一发贯双雕,因号“双雕侍郎”。

鹊巢鸠占

《诗经》:“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闻鸡起舞

祖逖与刘琨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四灵部-飞禽-译文

鸟社

大禹即位十年后,向东巡狩,在会稽去世,因此葬在那里。有鸟来为他耕耘,春天拔草根,秋天啄食杂草,这种鸟被称为鸟社。县官禁止百姓随意伤害这种鸟,违者不赦。

精卫鸟

炎帝的女儿在渤海溺水而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着西山的木石,用来填海,至死不懈。

《论语谶》中说:“凤有六象九苞。”六象指的是:头象天,目象日,背象月,翼象风,足象地,尾象纬。九苞指的是:口包命,心合度,耳聪达,舌诎伸,色光彩,冠矩朱,距锐钩,音激扬,腹文户。行走时鸣叫称为归嬉,停止时鸣叫称为提扶,夜晚鸣叫称为善哉,早晨鸣叫称为贺世,飞翔时鸣叫称为郎都,食物只有梧桐和竹实。所以孔子想居住在九夷,与凤嬉戏。

鸾是一种瑞鸟。张华注释说:鸾是凤凰的亚种,初生时像凤,时间久了五彩会变化,声音像铃铛。周朝的文物完备,法车上挂有大铃铛,和鸾的声音相和,所以改为鸾驾。

像凤

太史令蔡衡说:凡是像凤的鸟有五色,红色多的是凤,青色多的是鸾,黄色多的是鹓雏,紫色多的是鸑鷟,白色多的是鹄。这种鸟青色多,是鸾,不是凤。

迦陵鸟

迦陵鸟的鸣声清越如笙箫,美妙地合于宫商音律,能模仿百虫的声音。《椤严经》中说:“迦陵仙音,遍十方界。”

毕方鸟

《山海经》记载:章峨山上有一种鸟,形状像鹤,一只脚,红色花纹青色身体,白色喙,名叫“毕方”。它的鸣声像在叫自己的名字。出现时,城邑会有火灾。

鸾影

宋范泰在《鸾诗序》中说:从前罽宾王在峻卵山上设网,捕获了一只鸾,三年不鸣。他的夫人说:“曾听说鸟见到同类就会鸣叫,何不悬挂镜子来照它?”王听从了她的建议。鸾看到影子悲鸣,冲天一飞而绝。唉,慈禽!情感多么深厚啊。鸾血可以制作胶,用来续接弓弩、琴瑟的弦。

吐绶鸡

吐绶鸡的形状和毛色都像大鸡。天气晴朗时,颔下会吐出一尺长的绶带,金碧辉煌,花纹像蜀锦,中间有一个篆文“寿”字,阴天则不吐。又名“寿字鸡”,又名“锦带功曹”。

孔雀

孔雀自爱其尾,遇到美好的时节和景色,听到鼓吹声就会张开翅膀和尾巴,顾盼而舞。性格妒忌,见到妇女盛装,必定追逐啄咬。在山中栖息时,先选择存放尾巴的地方,然后才安身。想要捕捉它的人,等到下雨时去擒拿。尾巴沾湿后变重,即使人到了,它仍然爱惜尾巴,不敢轻易动弹。

杜鹃

蜀国有个王叫杜宇,禅位给鳖灵,隐居在西山,死后化为杜鹃。蜀人听到它的鸣叫,就会思念他,所以称为“望帝”。又说杜鹃生子寄于其他鸟巢,百鸟会喂养它。

鸿鹄六翮

刘向说:“现在鸿鹄高飞冲天,但它所依赖的只是六根羽毛。”腹下的绒毛,背上的毛,拔掉一把,飞行时不会高低起伏。

号寒虫

五台山有一种鸟,名叫号寒虫。有四只脚,有肉翅但不能飞,它的粪便是五灵脂。在盛夏时,文采绚烂,自鸣道:“凤凰不如我。”到了冬天,毛全部脱落,自鸣道:“得过且过。”

秦吉了

秦吉了是岭南的灵鸟。又名“了哥”。形状像鸜鹆,黑色,两肩独黄,顶毛有缝,像人分发,耳聪心慧,舌巧能言。有夷人用数万钱买去,秦吉了说:“我是汉禽,不入胡地!”于是惊死。

变化

《月令》记载:三月,田鼠化为鴽,八月鴽化为田鼠。这两种动物互相变化,就是现在所说的鹌鹑。二月鹰化为鸠,八月鸠化为鹰,也是互相变化。

赤乌

周武王伐纣,渡过孟津时,有火从天而降,到王屋山,化为乌,颜色赤红,声音难听。

布谷

布谷就是斑鸠。杜甫诗中说:“布谷催春种。”张华说:农事开始时,这种鸟在桑间飞鸣,好像在说谷子可以播种了。它的叫声像:“家家撒谷。”又像:“脱却破裤。”因为声音相似。

蟁母

蟁母大如鸡,黑色,生长在南方的池泽芦苇中,叫声像人呕吐,每次鸣叫,口中会吐出一二升蚊虫。

稚子

稚子又名“竹团”。喜欢吃笋,善于隐藏,不让人看见。所以杜甫诗中有“笋根稚子无人见”的句子。

鹢是一种水鸟,能压制水神,所以画在船头,船名“彩鹢”。

捕鹯

魏公子无忌正在与客人饮酒。有鹯击鸠,鸠逃到公子案下,鹯追击,在公子面前杀了鸠。公子感到羞耻,立即让人多设罻罗,捕获了数十只鹯,责备它们杀鸠的罪过,说:“杀鸠者死!”一只鹯低头,不敢仰视;其余的鹯都鼓翅自鸣。公子于是杀了低头的鹯,其余的全都释放。

鹁鸽井

汉高祖庙旁有鹁鸽井,记载说:“沛公避难井中,有双鸽集井中,追者不疑,得脱。”

雪衣娘

唐明皇时,岭南进贡了一只白鹦鹉,聪慧能言,皇上称它为“雪衣娘”。皇上每次与诸王及贵妃博戏,稍有不胜,左右就呼唤雪衣娘,它就会飞入局中,扰乱行列。一天它说:“昨夜梦为鸷所搏。”不久,果然被鹰击毙,葬在苑中,号“鹦鹉冢”。唐李繁说:“东都有人养鹦鹉,非常聪慧,送给僧人。僧人教它诵经,常常在架上一言不发。问它原因,回答说:“身心俱不动,为求无上道。”它死后,焚烧时,有舍利。

白鹇

宋帝昺驻跸在厓州山,被元兵追击,丞相陆秀夫抱着皇帝投海而死。当时御舟上有一只白鹇,奋力击打哀鸣,堕水殉死。

鹁鸽诗

宋高宗喜欢养鸽,亲自放飞。有士人题诗说:“鹁鸽飞腾绕帝都,朝收暮放费工夫。何如养个南来雁,沙漠能传二帝书。”皇帝听后,召见士人,立即任命他为官。

长鸣鸡

宋处宗曾经买了一只长鸣鸡,放在窗间。后来鸡会说人话,与处宗谈论,终日不停。处宗因此学业大进。

宋厨鸡蛋

宋文帝的御膳房准备御膳,烹煮鸡蛋时,忽然听到鼎内有极微小的声音,原来是群卵在呼唤观世音,声音凄怆。监宰报告给皇帝。皇帝前去查看,果然如此,感叹道:“我不知道佛道的神力竟能如此!”下令从今以后不得用鸡蛋,并免除宰割。

雁书

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在海上牧羊。汉使求见,匈奴谎称苏武已死。常惠教使者说:“天子在上林射雁,雁足上系有帛书,说苏武在某泽中。”单于惊讶道歉,于是遣送苏武回国。《礼记》中说:“鸿雁来宾。”先到的是主人,后到的是客人。

孤雁

张华说:雁夜晚栖息在川泽中,千百成群,必定让孤雁巡更,有警情时孤雁会哀鸣呼唤众雁。所以师旷《禽经》中说:“群栖独警。”

飞奴

张九龄家养了一群鸽子,每次与亲友书信往来

把鸽子系在脚上,移动它,称之为“飞奴”。

鸩毒

《左传》中说:“安逸如同鸩毒,不可留恋。”鸩是一种毒鸟,身体黑色,眼睛红色,以蝮蛇为食,用它的羽毛划过饮食,就会使人中毒身亡。

周周鸟

名叫周周。头重尾屈,想要在河边饮水时,必定会摔倒,于是它衔着尾巴饮水。

金衣公子

唐明皇在禁苑游玩时,看到黄莺羽毛鲜艳洁净,便称之为“金衣公子”。

黄鹂

戴颙在春天带着双柑和斗酒,有人问他去哪里,他回答说:“去听黄鹂的叫声,这是对俗耳的针砭,对诗肠的鼓吹。”

养木鸡

《庄子》中记载:渻子为宣王养斗鸡,十天后宣王问他:“鸡可以斗了吗?”渻子回答:“还不行,它仍然虚浮骄傲,依赖气势。”又过了十天,宣王再问。渻子说:“差不多了。鸡听到别的鸡鸣叫时,已经不再有反应,看起来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已经完备了。其他鸡没有敢应战的,都逃走了。”

季郈斗鸡

《左传》中记载:季郈斗鸡,季氏给鸡的羽毛装上铠甲,郈氏给鸡的爪子装上金属。刘孝威的诗中写道:“翅膀中含着白芥,爪子外闪耀着金光。”

乘轩鹤

卫懿公喜欢鹤,鹤中有乘坐轩车的,等到狄人攻打卫国时,受甲的士兵都说:“鹤有禄位,为什么不派它们去作战?”因此卫国灭亡了。

翮成纵去

僧支道林喜欢鹤。有人送给他一对鹤,支道林剪掉了它们的羽毛,鹤回头看着,显得懊悔和惋惜。支道林说:“鹤有凌霄的志向,怎么会愿意成为人们眼前的玩物呢!”等鹤的羽毛长好后,便放它们飞走了。

羊公鹤

从前羊叔子有一只善于跳舞的鹤,他常常向客人夸耀。客人试着让鹤跳舞,鹤却(氃去立改上宀下艹)氋不肯跳舞。因此比喻那些有名无实的人。

斥鷃笑鹏

《庄子》中记载:在极北的地方,有一种鸟叫鹏,它振翅高飞九万里,准备飞往南海。斥鷃嘲笑它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腾跃而上,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之间翱翔,这也是飞翔的极致了。它要飞到哪里去呢?”

打鸭惊鸯

吕士隆担任宣州知州时,喜欢鞭打官妓。恰好杭州的一位妓女来到宣州,吕士隆很喜欢她。一天,一群妓女犯了小错,吕士隆想鞭打她们。那位杭州妓女说:“我不敢推卸责任,只是担心杭州的妓女会不安。”吕士隆便赦免了她们。梅圣俞写了一首打鸭诗:“莫打鸭,惊鸳鸯,鸳鸯新向池中落,不比孤州老鸹鸧。”

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秦国对他无礼,他想回国。秦王不同意,谎称:“除非乌鸦变白,马长出角,你才能回去。”太子丹仰天叹息,乌鸦立刻变白,马也长出了角,秦王不得已只好放他回去。

乌伤颜

乌纯孝,父亲去世后,他背土筑墓,一群乌鸦衔土帮助他,它们的嘴都受伤了,因此这个地方被称为“乌伤县”。《唐雅》中说:“纯黑且能反哺的鸟叫乌,小而腹下白,不能反哺的鸟叫鸦。”

燕居旧巢

武瓘的诗中写道:“花开时蝴蝶满枝,花谢时蝴蝶稀少。只有旧巢的燕子,即使主人贫穷也会回来。”还有唐诗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的燕子,如今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斗鸭

陆龟蒙有一个斗鸭栏。一天,驿使经过这里,用弹弓打死了其中最好的一只鸭子。陆龟蒙说:“这只鸭子会说话,我本想进献给皇上,你怎么把它打死了!”驿使把囊中所有的金子都拿出来堵住陆龟蒙的嘴,慢慢问他鸭子会说话的情况,陆龟蒙说:“它只会叫自己的名字。”驿使又气又笑,拂袖上马离去,陆龟蒙把金子还给他,说:“我只是开玩笑。”

孝鹅

唐朝天宝末年,长兴的沉氏养了一只母鹅,快要死时,它的雏鹅悲鸣不止,不再进食;母鹅死后,雏鹅啄来败草覆盖母鹅的尸体,又衔来草放在前面,像是在祭祀一样,然后向天长号而死。沉氏感到奇怪,将雏鹅埋在蒋湾,称之为“孝鹅冢”。

蔡确鹦鹉

蔡确被贬到新州,他有一个侍妾名叫琵琶,养的鹦鹉非常聪明,常常为蔡确呼唤琵琶。琵琶死后,鹦鹉仍然呼唤她的名字。蔡确为此写了一首诗,表达悲伤之情。

雁丘

金朝的元好问经过阳曲时,看到一个猎人说:“捕到了两只雁,其中一只死了,另一只挣脱了网,在空中哀鸣了很久,最后也坠地而死。”元好问于是用钱赎回了这两只雁,将它们埋在汾水边,垒土成丘。如今这个地方被称为“雁丘”。

见弹求鸮

《庄子》中记载:长梧子说:“你也太早计划了,看到鸡蛋就想要得到报晓的鸡,看到弹弓就想要烤熟的鸮鸟。”

燕巢于幕

季札去晋国,准备在戚地住宿,听到钟声说:“夫子在这里,就像燕子在帷幕上筑巢,怎么能快乐呢?”《吕氏春秋》中记载:燕雀在堂上筑巢,母子相亲相爱,等到房屋着火时,燕雀却不知道。

禽经

金得到伯劳的血就会昏沉,铁得到鷿鷉的油脂就会光亮,石头得到鹊髓就会融化,银得到雉粪就会枯朽。翡翠粉能使金变亮,鵁鶄能厌火。

风雨霜露

《禽经》中说:鸢飞翔时会有风。雨舞时会有雨。霜飞时会有霜。露翥时会有露。又说:用江豚来预测风,用鼍来预测雨。鹊知道风,蚁知道雨。

禽智

陈所敏说:鸂鶒能游泳,所以水中的生物无法伤害它。啄木鸟遇到蠹虫的洞穴,能用嘴画出符咒,蠹虫就会自己出来。鹤能步罡,蛇不敢动。乌鸦有隐藏的巢穴,所以猛禽看不到它。燕子衔泥时常常避开戊己日,所以巢不会倾覆。鹳有长水石,能在巢中养鱼,水不会干涸。燕子讨厌艾草,雀想要夺它的巢,就衔来艾草放在巢中,燕子就会避开。这些都是鸟类有智慧的表现。

大鸟悲鸣

杨震将要下葬时,下葬前几天,有一只大鸟高一丈多,停在杨震的丧次悲鸣,下葬后才离开。皇帝听说后,才明白杨震是被冤枉的,于是派使者祭祀,并封他的儿子为官。

化鹤

《职方乘》中记载:南昌的洗马池,曾经有一个年轻人看到七个美女,脱下彩衣在池边洗澡。年轻人戏弄她们,藏了一件衣服,其他美女洗完澡穿上衣服,化作白鹤飞走了。只有那个丢了衣服的美女留下来,跟着年轻人回家,成为他的妻子,约定三年后还她衣服,她也飞走了。因此这个地方也被称为“浴仙池”。

化为大鸟

王仲将仓颉的旧文字改为现在的隶书。秦始皇曾经征召王仲,王仲不去,秦始皇大怒,下令用囚车押送他。王仲化作大鸟飞走,落下两根羽毛在延庆州,如今那里有大翮山。

五色雀

出产于罗浮山。贵人到来时,它会先飞翔起舞。

鵔鸃乌

产自肇庆。形状像山鸡,羽毛有光泽,汉代用它来装饰侍中的帽子。

凤巢

永福在隋朝时有双凤来筑巢,宋朝初年又来了,守臣上报,太宗派使者凿开巢下的石头,得到了美玉,于是将这座山命名为“凤凰山”。

群乌啼噪

海盐的乌夜村,晋朝的何准曾住在这里。一天晚上,群乌啼叫,何准生了一个女儿。后来群乌又在夜里啼叫,正是穆帝立她为皇后的日子。

问上皇

郭浩巡视边境到陇州时,看到一红一白两只鹦鹉在树上鸣叫,问:“上皇安好吗?”郭浩追问原因,原来陇州每年进贡这种鸟,徽宗将它们放在安妃阁中。后来将它们放回本土,这两只鸟仍然感恩不忘。

凤历

凤知道天时,所以用它来命名历法。凤鸣时,天下的鸡都会鸣叫。凤尾有十二根羽毛,遇到闰年会生出第十三根羽毛。如今乐府的尾声有十二板,象征鸟尾,所以叫尾声。有时增加四字,也加一板,象征闰年。

鸡五德

《韩诗外传》中说:“头戴冠,是文德;

用脚搏斗,是武勇的表现。见到敌人敢于战斗,是勇敢的表现。见到食物互相呼唤,是义气的表现。守夜不误时,是信用的表现。”因此又被称为“德禽”。

陈宝

秦穆公时期,陈仓人挖地时发现一件物品并献上,路上遇到两个童子,说:“这件物品名叫蝹。”蝹说:“那两个童子名叫陈宝,得到雄的可以称王,得到雌的可以称霸。”陈仓人舍弃蝹去追赶童子,童子化为雉鸟,飞入平林,陈仓人将此事告诉秦穆公。秦穆公大规模狩猎,果然得到雌的,化为石头,放置在汧渭之间,建立陈宝祠,于是称霸西戎。

腰缠骑鹤

从前有客人各自谈论自己的志向。一个希望成为扬州刺史,一个希望拥有很多财富,一个希望骑鹤升天。其中一人说:“我希望腰缠十万贯钱,骑鹤上扬州。”

隋珠弹雀

古人说,用隋侯的宝珠去弹射千仞高的雀鸟,世人一定会嘲笑。因为所用的东西贵重,而所求的东西轻微。

雀跃,形容人喜悦,像雀鸟跳跃一样。

爱屋及乌

《诗经》中说:“看到乌鸦停在谁的屋顶上。”恐怕因为乌鸦而伤害到屋顶。

越鸡鹄卵

《庄子》中说:“越鸡不能孵化鹄卵。”是因为它的身体太小。

燕贺

《淮南子》中说:大厦建成时,燕雀互相祝贺。

贯双雕

《唐史》中记载:高骈看到双雕飞过,祈祷说:“我贵当中之。”一箭射中双雕,因此被称为“双雕侍郎”。

鹊巢鸠占

《诗经》中说:“鹊鸟有巢,鸠鸟却占据了它。”

闻鸡起舞

祖逖与刘琨同床睡觉,半夜听到鸡鸣,踢醒刘琨说:“这不是坏声音!”于是起床舞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四灵部-飞禽-注解

鸟社:大禹葬于会稽后,有鸟来为其除草,春拔草根,秋啄芜秽,称为鸟社。县官禁止百姓伤害此鸟,违者严惩。

精卫鸟:炎帝的女儿溺死于渤海,化为精卫鸟,每日衔西山木石填海,至死不倦。

凤:凤凰有六象九苞,象征天地日月等自然元素,其鸣声有多种,食梧桐竹实。

鸾:鸾是凤凰的亚种,五彩变易,音如铃,周朝文物大备时,法车上缀大铃,和鸾声也。

像凤:像凤的鸟有五色,多赤者为凤,多青者为鸾,多黄者为鹓雏,多紫者为鸑鷟,多白者为鹄。

迦陵鸟:迦陵鸟鸣声清越如笙箫,能模仿百虫之音,佛教经典中称其为迦陵仙音。

毕方鸟:毕方鸟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白喙,其鸣自叫,出现时邑有讹火。

鸾影:罽宾王获一鸾,三年不鸣,夫人建议悬镜照之,鸾观影悲鸣,冲霄一奋而绝。

吐绶鸡:吐绶鸡形状如大鸡,天晴时颔下吐绶,金碧晃曜,花纹如蜀锦,中有篆文“寿”字。

孔雀:孔雀自爱其尾,遇芳时好景则舒张翅尾,盼睐而舞,性妒忌,见妇女盛服必奔逐啄之。

杜鹃:蜀王杜宇禅位后隐于西山,死化为杜鹃,蜀人闻其鸣则思之,故称“望帝”。

鸿鹄六翮:鸿鹄高飞冲天,所恃者六翮,腹下之毳,背上之毛,飞不为高下。

号寒虫:五台山有鸟名号寒虫,四足有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盛暑时文采绚烂,自鸣“凤凰不如我”。

秦吉了:岭南灵鸟,形似鸜鹆,黑色两肩独黄,顶毛有缝如人分发,舌巧能言,有夷人买之,吉了曰“我汉禽不入胡地”遂惊死。

变化:《月令》中记载田鼠与鴽、鹰与鸠的交化现象,即今所谓鹌鹑。

赤乌:周武王伐纣时,有火自上而下化为赤乌,其声丑。

布谷:布谷即斑鸠,农事方起时飞鸣于桑间,若云谷可布种,其声如“家家撒谷”。

蟁母:蟁母大如鸡,黑色,生南方池泽葭芦中,其声如人呕吐,每一鸣口中吐出蚊虫一二升。

稚子:稚子又名竹团,喜食笋,善匿不使人见,杜诗有“笋根稚子无人见”之句。

鹢:鹢是水鸟,能厌水神,故画于舟首,舟名“彩鹢”。

捕鹯:魏公子无忌与客饮时,有鹯击鸠逃于案下,鹯追击杀鸠,公子耻之,设罻罗捕鹯,责让以杀鸠之罪。

鹁鸽井:汉高祖庙临城鹁鸽井旁,记云沛公避难井中,有双鸽集井中,追者不疑,得脱。

雪衣娘:唐明皇时岭南进白鹦鹉,聪慧能言,上呼之为“雪衣娘”,后为鹰毙,瘗之苑中,号“鹦鹉冢”。

白鹇:宋帝昺驻跸厓州山,为元兵所追,丞相陆秀夫抱帝赴海死,御舟一白鹇奋击哀鸣,堕水以殉。

鹁鸽诗:宋高宗好养鸽,有士人题诗云“鹁鸽飞腾绕帝都,朝收暮放费工夫。何如养个南来雁,沙漠能传二帝书。”帝闻之召见士人,命补官。

长鸣鸡:宋处宗买一长鸣鸡,鸡作人语与处宗谈论,处宗因此学业大进。

宋厨鸡蛋:宋文帝尚食厨备御膳,烹鸡子时闻鼎内有声极微,乃群卵呼观世音,帝叹佛道神力,敕自今不得用鸡子。

雁书:苏武使匈奴留于海上牧羝,汉使求之,匈奴诡言武死,常惠教使者言天子射雁,雁足上系帛书言武在某泽中,单于惊谢遣武还。

孤雁:雁夜栖川泽中,千百成群,必使孤雁巡更,有警则哀鸣呼众。

飞奴:古代对鸽子的别称,因其能传递信息而得名。

鸩毒:鸩是一种传说中的毒鸟,其羽毛含有剧毒,古人常用其羽毛浸泡酒中制成毒酒。

周周鸟:传说中的一种鸟,因其首重尾屈,饮水时需衔尾而得名。

金衣公子:唐明皇对黄莺的雅称,因其羽毛金黄鲜洁而得名。

黄鹂:一种鸣声悦耳的鸟类,古人常以其鸣声为诗兴。

养木鸡:出自《庄子》,形容斗鸡经过训练后,神态如木鸡般沉稳,德性完备。

季郈斗鸡:《左传》中记载的季氏与郈氏斗鸡的故事,反映了古代斗鸡的风俗。

乘轩鹤:卫懿公好鹤,甚至让鹤乘坐轩车,反映了古代贵族对鹤的喜爱。

翮成纵去:僧支道林养鹤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尊重自然、顺应天性的思想。

羊公鹤:羊叔子的鹤善舞,但客人驱来时却不肯舞,比喻名不副实。

斥鷃笑鹏:出自《庄子》,小鷃嘲笑大鹏,反映了小知不及大知的哲理。

打鸭惊鸯:吕士隆打鸭惊鸯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官妓的生活状态。

乌:燕太子丹的故事,乌白头马生角,反映了古代神话传说。

乌伤颜:乌纯孝的故事,群乌衔土助其筑墓,反映了孝道文化。

燕居旧巢:唐诗中描写燕子归巢的情景,反映了燕子对旧巢的依恋。

斗鸭:陆龟蒙斗鸭的故事,反映了古代斗鸭的风俗。

孝鹅:唐天宝末年的孝鹅故事,反映了动物也有孝道。

蔡确鹦鹉:蔡确的鹦鹉故事,反映了鹦鹉的聪明和对主人的忠诚。

雁丘:元好问为二雁筑丘的故事,反映了对生命的尊重。

见弹求鸮:出自《庄子》,比喻过早地期待结果。

燕巢于幕:季札的故事,比喻处境危险。

禽经:古代关于鸟类的经典著作,记载了鸟类的特性和传说。

风雨霜露:《禽经》中关于鸟类与自然现象的关系的记载。

禽智:陈所敏关于鸟类智慧的描述,反映了古人对鸟类行为的观察。

大鸟悲鸣:杨震葬时大鸟悲鸣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对天象的解读。

化鹤:南昌洗马池的传说,反映了古人对仙鹤的崇拜。

化为大鸟:王仲化为大鸟的故事,反映了古代神话传说。

五色雀:罗浮山的五色雀,反映了古代对祥瑞之鸟的崇拜。

鵔鸃乌:肇庆的鵔鸃乌,反映了古代对珍稀鸟类的重视。

凤巢:永福的凤巢传说,反映了古代对凤凰的崇拜。

群乌啼噪:海盐乌夜村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对乌啼的解读。

问上皇:郭浩与鹦鹉的故事,反映了鹦鹉的聪明和对主人的忠诚。

凤历:凤知天时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对凤凰的崇拜。

鸡五德:《韩诗外传》中关于鸡的五德的描述,反映了古代对鸡的重视。

德禽:指鸡,因其具备武、勇、义、信四种品德,故称德禽。

陈宝:秦穆公时,陈仓人掘地所得之物,后化为雉,象征王霸之兆。

腰缠骑鹤:形容人志向远大,既想拥有财富,又想飞升成仙。

隋珠弹雀:比喻用贵重的东西去换取微不足道的东西,得不偿失。

雀跃:形容人喜悦时像雀鸟一样跳跃。

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越鸡鹄卵:比喻能力有限,无法承担重任。

燕贺:比喻小人得志,互相庆贺。

贯双雕:形容技艺高超,一举两得。

鹊巢鸠占:比喻强占他人的居所或成果。

闻鸡起舞:形容人勤奋努力,及时行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四灵部-飞禽-评注

这段古文集中记载了多种鸟类及其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文化象征,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想象。

首先,鸟社和精卫鸟的记载体现了古人对鸟类的崇拜和神话化。鸟社中的鸟为大禹除草,象征着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精卫鸟则通过填海的行为,表达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亲情的执着。

凤和鸾的描述则展示了古代对祥瑞之鸟的崇拜。凤凰的六象九苞象征着天地日月等自然元素,其鸣声和食性也体现了其神圣地位。鸾作为凤凰的亚种,五彩变易,音如铃,进一步丰富了祥瑞鸟类的形象。

迦陵鸟和毕方鸟的记载则带有浓厚的佛教和道教色彩。迦陵鸟的鸣声清越如笙箫,能模仿百虫之音,佛教经典中称其为迦陵仙音,体现了佛教对自然声音的神圣化。毕方鸟的出现则预示着火灾,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灾害的敬畏。

吐绶鸡和孔雀的描述则更多地体现了古人对鸟类美丽外表的欣赏。吐绶鸡在晴天时颔下吐绶,金碧晃曜,花纹如蜀锦,中有篆文“寿”字,象征着吉祥和长寿。孔雀则以其美丽的尾羽和舞蹈般的动作,成为美丽和高贵的象征。

杜鹃和鸿鹄的记载则带有更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杜鹃的传说与蜀王杜宇的禅位和隐退有关,反映了古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鸿鹄的高飞则象征着志向的高远和不屈的精神。

号寒虫和秦吉了的描述则更多地体现了古人对鸟类奇特习性的观察。号寒虫在盛暑时文采绚烂,自鸣“凤凰不如我”,至冬则毛尽脱落,自鸣“得过且过”,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态度。秦吉了的聪慧和忠诚则体现了古人对鸟类智慧的赞赏。

变化和赤乌的记载则更多地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神话化。田鼠与鴽、鹰与鸠的交化现象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循环的理解;赤乌的出现则与周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相关,象征着天命的转移。

布谷和蟁母的描述则更多地体现了古人对鸟类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的观察。布谷的鸣声如“家家撒谷”,象征着农事的开始;蟁母的鸣声如人呕吐,每一鸣口中吐出蚊虫一二升,反映了古人对害虫的厌恶和对农业生产的关注。

稚子和鹢的记载则更多地体现了古人对鸟类习性的观察和对自然现象的利用。稚子喜食笋,善匿不使人见,反映了古人对鸟类隐蔽习性的观察;鹢能厌水神,故画于舟首,舟名“彩鹢”,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利用和对航海的重视。

捕鹯和鹁鸽井的记载则更多地体现了古人对鸟类与人类关系的观察和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捕鹯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鹁鸽井的传说则与汉高祖的避难有关,反映了古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拜和对历史事件的记忆。

雪衣娘和白鹇的记载则更多地体现了古人对鸟类与人类情感的观察和对历史事件的记录。雪衣娘的聪慧和忠诚反映了古人对鸟类智慧的赞赏;白鹇的奋击哀鸣和堕水以殉则反映了古人对忠诚和牺牲精神的赞美。

鹁鸽诗和长鸣鸡的记载则更多地体现了古人对鸟类与人类文化的关系的观察和对历史事件的记录。鹁鸽诗反映了古人对鸟类与人类文化的关系的观察;长鸣鸡的作人语与处宗谈论则反映了古人对鸟类智慧的赞赏和对学习的重视。

宋厨鸡蛋和雁书的记载则更多地体现了古人对鸟类与人类文化的关系的观察和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宋厨鸡蛋的群卵呼观世音反映了古人对佛教的信仰和对生命的尊重;雁书的传说则与苏武的使匈奴有关,反映了古人对忠诚和智慧的赞美。

孤雁和飞奴的记载则更多地体现了古人对鸟类习性的观察和对人类情感的反映。孤雁的巡更和哀鸣呼众反映了古人对鸟类社会行为的观察;飞奴的养鸽与亲知书则反映了古人对鸟类与人类情感的关系的观察。

这段古文通过对各种鸟类的描述,展现了古代文化中对鸟类的丰富想象和深厚情感。鸟类在古代文化中不仅是自然界的生灵,更是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首先,文中提到的‘飞奴’、‘金衣公子’、‘黄鹂’等鸟类,反映了古人对鸟类的雅称和赞美。这些雅称不仅体现了古人对鸟类外貌特征的观察,更蕴含了他们对鸟类鸣声、习性的喜爱和欣赏。

其次,文中提到的‘鸩毒’、‘养木鸡’、‘季郈斗鸡’等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中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鸩毒的故事揭示了古代毒药的制作和使用,而斗鸡的故事则反映了古代娱乐活动中的斗鸡风俗。

再次,文中提到的‘乘轩鹤’、‘翮成纵去’、‘羊公鹤’等故事,反映了古人对鹤的崇拜和尊重。鹤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和高洁,古人常以鹤为伴,甚至让鹤乘坐轩车,体现了对鹤的极高礼遇。

此外,文中提到的‘斥鷃笑鹏’、‘见弹求鸮’、‘燕巢于幕’等寓言故事,反映了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小知与大知、过早期待结果、处境危险等哲理。这些故事通过鸟类的行为,传达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最后,文中提到的‘禽经’、‘风雨霜露’、‘禽智’等记载,反映了古代对鸟类特性和行为的观察与研究。古人通过对鸟类的观察,总结出鸟类与自然现象的关系,以及鸟类的智慧和行为模式,体现了古代科学的萌芽。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各种鸟类的描述和故事的叙述,展现了古代文化中对鸟类的丰富想象和深厚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哲学、科学等多个方面的文化内涵。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为现代人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典故和成语,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历史传说和人生哲理。首先,’德禽’一词体现了古人对鸡的崇敬,认为鸡具备武、勇、义、信四种品德,反映了古人对道德品质的重视。其次,’陈宝’的传说揭示了古代人对祥瑞和征兆的信仰,认为某些自然现象或物品能够预示国家的兴衰和个人的命运。

‘腰缠骑鹤’和’隋珠弹雀’则分别体现了古人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前者表达了人们对财富和超脱世俗的向往,后者则警示人们不要因小失大,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雀跃’和’爱屋及乌’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人们的情感世界,前者表现了喜悦之情,后者则揭示了爱的广泛性和包容性。

‘越鸡鹄卵’和’燕贺’则通过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不自量力和得意忘形的人。前者比喻能力有限的人无法承担重任,后者则揭示了小人得志时的丑态。’贯双雕’和’鹊巢鸠占’则分别展示了技艺的高超和强占他人成果的不道德行为。前者赞扬了技艺的精湛,后者则批评了不劳而获的行为。

最后,’闻鸡起舞’通过祖逖和刘琨的故事,强调了勤奋和及时行动的重要性。这一典故不仅激励了后人,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勤奋努力的象征。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丰富的典故和成语,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历史传说和人生哲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四灵部-飞禽》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51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