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四灵部-鳞介(1)-原文
龙有九子
一曰赑屃,似龟,好负重,故立于碑趺。
二曰螭吻,好远望,故立于屋脊。
三曰蒲牢,似龙而小,好叫吼,故立于钟纽。
四曰狴犴,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
五曰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
六曰(虫八)(虫夏),好水,故立于桥柱。
七曰睚眦,好杀,故立于刀环。
八曰金猊,形似狮,好烟火,故立于香炉。
九曰椒图,似螺蚌,性好闲,故立于门楣。
尺木
龙头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曰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
攀龙髯
黄帝采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髯下迎帝骑龙上,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小臣不得上,悉持龙髯,髯拔,堕弓。抱其弓而号。后世名其处曰“鼎湖”,名其弓曰“乌号”。
龙
夏后藏龙漦于匮,周厉王发之,漦化为鼋,入于王府。府中童妾娠之生女,弃于道,有夫妇窃之至褒。后褒人有罪,纳女于幽王,是为褒姒。
痴龙
昔有人堕洛中洞穴,见宫殿人物九处,捋大羊髯,得珠,取食之。出问张华,华曰:“九仙馆也。大羊乃痴龙。”
龙不见石,人不见风。鱼不见水,鬼不见地。
梭龙
陶侃少时,尝捕鱼雷泽,得一铁梭,还挂着壁。有顷,雷雨大作,梭变成赤龙,腾空而去。
画龙
叶公子高好龙,雕文画之。一旦,真龙入室,叶公弃而还走,失其魂魄。故曰叶公非好真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行雨不职
唐普闻师聚徒说法,有老人在旁,问之,答曰:“某此山之龙,因病,行雨不职见罚,求救。”师曰:“可易形来。”俄为小蛇,师引入净瓶,覆以袈裟。忽云雨晦冥,雷电绕空而散。蛇出,复为老人而谢:“非藉师力,则腥秽此地矣。”出泉以报。
金吾
亦龙种,形似美人,首尾似鱼,有两翼,其性通灵,终夜不寐,故用以巡警。
螺女
闽人谢端得一大螺如斗,畜之家。每归,盘餐必具。因密伺,乃一姝丽甚,问之,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天帝遣我为君具食。今去,留壳与君,端用以储粟,粟常满。
射鳝
越王郢于福州溪中,见一鳝长三丈,郢射中之,鳝以尾环绕,人马俱溺。
鲙残鱼
出松江。昔吴王江行食鲙,以残者弃水面,化而为鱼。
横行介士
《抱朴子》:山中辰日称无肠公子者,蟹也。《蟹谱》:“出师下岩之际,忽见蟹,称为横行介士。”
蛟龙得云雨
周瑜谓孙权曰:“刘备有关张熊虎之将,肯久屈人下哉?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生龟脱筩
金华俞清建云:“荆公欲使脱逢掖着僧伽黎,遂去室家妻子之累,犹生龟脱筩,亦难堪忍。
杯中蛇影
乐广为河南尹,宴客。壁上有悬弩照于标中,影如蛇,客惊谓蛇入腹,遂病。后至其故处,知为弩影,病遂解。
率然
《博物志》:率然一身两头,击其一头,则一头至;击其中,则两头俱至。故行军者有长蛇阵法。
鱼求去钓
汉武欲伐昆明,凿池习水战,刻石为鲸鱼,每雷雨至则鸣,髯尾皆动。尝有人钓此,纶绝而去。鱼梦于武帝,求去其钩。明日,帝游池上,见一鱼衔钩,曰:“岂非昨所梦乎?”取鱼去钩而放之。后帝复游池畔,得明月珠一双,叹曰:“岂鱼之报也!”
打草惊蛇
王鲁为当涂令,赎货为务。会稽民连状诉主簿贪贿,鲁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干蟹愈疟
《笔谈》:关中无蟹,有人收得一干蟹,土人怪其形以为异,每人家有疟者,借去悬于户,其病遂痊。是不但人不识,鬼亦不识矣。
鱼婢蟹奴
《尔雅》:鱼婢,小鱼也,亦曰妾鱼。大蟹腹下有数十小蟹,名蟹奴。
画蛇添足
陈轸对楚使曰:三人饮酒,约画地为蛇,先成者饮。一人先成,举酒而起,曰:“吾先成,且添为之足。”其一人夺酒饮,曰:“蛇无足,汝添足,非蛇也。”
髯蛇
长十丈,围七八尺。常在树上伺鹿兽过,便低头绕之,有顷,鹿死,先濡令湿,便吞食之,头角骨皆钻皮自出。
珠鳖
广东电白海中出珠鳖,状如肺,有四眼六脚而吐珠。一曰“文魮”,鸟头鱼尾,鸣如磬而生玉。
儵鱼
建昌修水出儵鱼。郭璞云:有水名修,有鱼名儵。天下大乱,此地无忧。俗呼西河。
墨龙
抚州学有右军墨池。韩子苍《杂记》:池中忽时水黑,谓之黑龙。此物见,则士子应试者,得人必多。屡验。
飞鱼
晋吴隶筑鱼塞于湖,忽闻空中云:“晚有大鱼攻塞,勿杀!”须臾,大鱼果至,群鱼从之。隶误杀大鱼,是夕风雨横作,鱼悉飞树上。
咒死龙
石勒时大旱,佛图澄于石井冈掘一死龙,咒而祭之,龙腾空而上,雨即降。今有龙冈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四灵部-鳞介(1)-译文
龙有九个儿子
第一个叫赑屃,形状像龟,喜欢负重,所以常被放在碑座下。
第二个叫螭吻,喜欢远望,所以常被放在屋脊上。
第三个叫蒲牢,形状像龙但较小,喜欢吼叫,所以常被放在钟纽上。
第四个叫狴犴,形状像虎,有威力,所以常被放在狱门上。
第五个叫饕餮,喜欢饮食,所以常被放在鼎盖上。
第六个叫(虫八)(虫夏),喜欢水,所以常被放在桥柱上。
第七个叫睚眦,喜欢杀戮,所以常被放在刀环上。
第八个叫金猊,形状像狮子,喜欢烟火,所以常被放在香炉上。
第九个叫椒图,形状像螺蚌,性格喜欢闲适,所以常被放在门楣上。
尺木
龙头上有一个像博山形状的东西,叫做尺木。龙如果没有尺木,就不能升天。
攀龙髯
黄帝采集铜矿,在荆山下铸造鼎。鼎完成后,有龙垂下胡须迎接黄帝骑上龙背,群臣和后宫跟随的有七十多人,小臣无法上去,都抓住龙的胡须,胡须被拔断,掉下弓。他们抱着弓哭泣。后来这个地方被称为“鼎湖”,那把弓被称为“乌号”。
龙
夏后把龙的唾液藏在柜子里,周厉王打开柜子,唾液变成了鼋,进入王府。府中的童妾怀孕生下女儿,被遗弃在路上,有夫妇偷偷把她带到褒地。后来褒人有罪,把女儿献给幽王,这就是褒姒。
痴龙
从前有人掉进洛中的洞穴,看到九处宫殿和人物,捋大羊的胡须,得到珠子,取来吃。出来后问张华,张华说:“这是九仙馆。大羊是痴龙。”
龙看不见石头,人看不见风。鱼看不见水,鬼看不见地。
梭龙
陶侃年轻时,曾在雷泽捕鱼,得到一个铁梭,回家挂在墙上。不久,雷雨大作,梭变成赤龙,腾空而去。
画龙
叶公子高喜欢龙,雕刻和绘画龙的形象。有一天,真龙进入他的房间,叶公吓得逃跑,失去了魂魄。所以说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但不是龙的东西。
行雨不职
唐代普闻师聚集徒弟讲法,有个老人在旁边,问他,老人回答说:“我是这座山的龙,因为生病,行雨不力被罚,请求帮助。”普闻师说:“你可以变成小蛇。”不久,老人变成小蛇,普闻师把它引入净瓶,盖上袈裟。忽然云雨昏暗,雷电绕空而散。蛇出来后,又变成老人感谢说:“如果不是借助师父的力量,这里就会变得腥臭了。”于是涌出泉水作为报答。
金吾
也是龙的一种,形状像美人,头和尾像鱼,有两翼,性格通灵,整夜不睡,所以用来巡逻。
螺女
福建人谢端得到一个像斗一样大的螺,养在家里。每次回家,饭菜都已经准备好了。他偷偷观察,发现是一个美丽的女子,问她,她说:“我是天汉中的白水素女。天帝派我来为你准备食物。现在我要走了,留下壳给你,你可以用来储存粮食,粮食会一直满着。”
射鳝
越王郢在福州的溪水中,看到一条三丈长的鳝鱼,郢射中了它,鳝鱼用尾巴环绕,人马都淹死了。
鲙残鱼
出产于松江。从前吴王在江上航行吃鲙鱼,把剩下的扔到水里,变成了鱼。
横行介士
《抱朴子》中说:山中辰日被称为无肠公子的,是蟹。《蟹谱》中说:“出师下岩的时候,忽然看到蟹,被称为横行介士。”
蛟龙得云雨
周瑜对孙权说:“刘备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熊虎之将,怎么会久居人下呢?恐怕蛟龙得到云雨,终究不是池中之物。”
生龟脱筩
金华俞清建说:“荆公想让我脱去儒服穿上僧衣,于是去除了家庭和妻子的负担,就像生龟脱壳一样,也难以忍受。”
杯中蛇影
乐广担任河南尹时,宴请客人。墙上有悬挂的弩照在杯中,影子像蛇,客人惊恐地说蛇进入肚子,于是生病了。后来到了原来的地方,知道是弩的影子,病就好了。
率然
《博物志》中说:率然有一个身体两个头,打其中一个头,另一个头会过来;打中间,两个头都会过来。所以行军时有长蛇阵法。
鱼求去钓
汉武帝想攻打昆明,挖池子练习水战,刻石为鲸鱼,每次雷雨来临时就会鸣叫,胡须和尾巴都会动。曾经有人钓这条鱼,鱼线断了鱼跑了。鱼在梦中向武帝请求去掉鱼钩。第二天,武帝在池上游玩,看到一条鱼衔着鱼钩,说:“这不是昨天梦到的鱼吗?”取下鱼钩放生了鱼。后来武帝再次在池边游玩,得到了一对明月珠,感叹说:“这难道是鱼的报答吗?”
打草惊蛇
王鲁担任当涂县令,以受贿为务。会稽的百姓连续状告主簿贪污受贿,王鲁判决说:“你们虽然打草,我已经惊动了蛇。”
干蟹愈疟
《笔谈》中说:关中没有蟹,有人得到一只干蟹,当地人觉得它的形状很奇怪,每次有人家得了疟疾,就借去挂在门上,病就好了。这不仅是人不认识,鬼也不认识。
鱼婢蟹奴
《尔雅》中说:鱼婢是小鱼,也叫妾鱼。大蟹的腹下有几十只小蟹,叫做蟹奴。
画蛇添足
陈轸对楚国的使者说:三个人喝酒,约定在地上画蛇,先画完的人喝酒。一个人先画完,举起酒杯站起来,说:“我先画完,再给它添上脚。”另一个人夺过酒杯喝掉,说:“蛇没有脚,你添上脚,就不是蛇了。”
髯蛇
长十丈,围七八尺。常在树上等待鹿兽经过,便低头绕住它们,不久,鹿死了,先湿润鹿的身体,然后吞食,头和角骨都会从皮里钻出来。
珠鳖
广东电白的海中有珠鳖,形状像肺,有四只眼睛六只脚,能吐出珠子。也叫“文魮”,鸟头鱼尾,鸣叫像磬声,能生出玉。
儵鱼
建昌的修水出产儵鱼。郭璞说:有水叫修,有鱼叫儵。天下大乱,这里无忧。俗称西河。
墨龙
抚州学府有右军的墨池。韩子苍在《杂记》中说:池中的水有时会变黑,被称为黑龙。这东西出现时,参加考试的士子,录取的人会很多。多次验证。
飞鱼
晋代吴隶在湖边筑鱼塞,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说:“晚上有大鱼来攻塞,不要杀!”不久,大鱼果然来了,群鱼跟随。吴隶误杀大鱼,当晚风雨大作,鱼都飞到树上。
咒死龙
石勒时期大旱,佛图澄在石井冈挖出一条死龙,念咒祭祀,龙腾空而起,雨随即降下。现在有龙冈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四灵部-鳞介(1)-注解
赑屃:龙之长子,形似龟,喜好负重,常被雕刻在石碑的底座上,象征稳固与承载。
螭吻:龙之次子,喜好远望,常被置于屋脊两端,作为建筑的装饰,寓意守护与远见。
蒲牢:龙之三子,形似龙但较小,喜好吼叫,常被雕刻在钟的纽上,象征声音的传播与警示。
狴犴:龙之四子,形似虎,具有威严与力量,常被雕刻在监狱门上,象征法律的威严与公正。
饕餮:龙之五子,贪食好饮,常被雕刻在鼎的盖子上,象征贪婪与欲望。
(虫八)(虫夏):龙之六子,喜好水,常被雕刻在桥柱上,象征水的力量与桥梁的稳固。
睚眦:龙之七子,好杀,常被雕刻在刀剑的环上,象征战争的残酷与勇猛。
金猊:龙之八子,形似狮子,喜好烟火,常被雕刻在香炉上,象征火焰与祭祀。
椒图:龙之九子,形似螺蚌,性喜闲适,常被雕刻在门楣上,象征安宁与守护。
尺木:龙头上的一种装饰物,形状如博山,传说龙若无尺木,则无法升天。
攀龙髯:传说黄帝铸鼎时,有龙垂下胡须迎接黄帝骑龙升天,群臣抓住龙须,龙须断裂,群臣坠落。
痴龙:传说中一种龙,常被描绘为痴迷于某种事物,如大羊的胡须或珠子。
梭龙:传说中一种龙,形似铁梭,能在雷雨中化为赤龙腾空而去。
画龙:指叶公好龙的故事,叶公喜欢画龙,但当真龙出现时,他却吓得逃跑,比喻表面喜欢某物,实则畏惧。
行雨不职:指龙因未能履行职责而受到惩罚,后通过变形得到解救。
金吾:一种龙种,形似美人,首尾似鱼,有两翼,性通灵,常被用于巡警。
螺女:传说中天汉中白水素女,被天帝派遣为凡人准备食物,后留下螺壳作为储粮之用。
射鳝:传说越王郢射中一条巨大的鳝鱼,鳝鱼用尾巴缠绕人马,导致人马溺亡。
鲙残鱼:传说吴王江行时,将吃剩的鱼肉丢弃水中,鱼肉化为鱼。
横行介士:指蟹,因其横行而得名,常被比喻为勇猛的战士。
蛟龙得云雨: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施展的机会,终将有所作为。
生龟脱筩:比喻摆脱束缚,获得自由,但也可能面临新的困境。
杯中蛇影:比喻因误解而产生的恐惧,后通过真相的揭示而消除。
率然:指一种蛇,身体有两头,击打一头,另一头会反击,常用于比喻军队的阵法。
鱼求去钓:传说汉武帝梦见鱼求去钩,后果然在池中发现鱼衔钩,放生后得到鱼报恩的明珠。
打草惊蛇:比喻做事不慎,惊动了对方,导致计划失败。
干蟹愈疟:传说干蟹能治愈疟疾,因其形状怪异,连鬼怪也不识。
鱼婢蟹奴:指小鱼和小蟹,常被比喻为依附于强者的小人物。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余,反而弄巧成拙。
髯蛇:一种巨大的蛇,常在树上捕食鹿兽,象征自然界的残酷与生存法则。
珠鳖:一种海中生物,形如肺,有四眼六脚,能吐珠,象征神秘与财富。
儵鱼:一种鱼,传说天下大乱时,此地无忧,象征安宁与避世。
墨龙:传说抚州学中的墨池中有时水黑,称为黑龙,象征士子应试的吉祥征兆。
飞鱼:传说晋吴隶筑鱼塞时,误杀大鱼,导致风雨大作,鱼飞上树,象征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
咒死龙:传说佛图澄通过咒语使死龙复活,带来降雨,象征宗教与自然的神秘力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四灵部-鳞介(1)-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描述龙的九子及其各自的特性,展现了中国古代对龙的崇拜与想象。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象征着权力、威严与神秘。九子的不同形象与特性,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与理解,同时也体现了对龙的多样化想象。
文中提到的‘尺木’、‘攀龙髯’等传说,进一步丰富了龙的神话色彩。‘尺木’作为龙升天的关键,象征着龙的神圣与超凡脱俗;‘攀龙髯’则通过黄帝与龙的互动,展现了人与神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对神力的渴望与敬畏。
此外,文中还穿插了许多与龙相关的传说故事,如‘痴龙’、‘梭龙’、‘画龙’等,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龙的形象,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与想象。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龙的崇拜与敬畏,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龙的九子及其传说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深厚底蕴。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崇拜,也反映了他们对权力、威严与神秘的追求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