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四灵部-走兽(2)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四灵部-走兽(2)-原文

风生兽

生炎州,大如狸,青色。积薪数车以烧之,薪尽而兽不死,毛亦不焦,斫刺不入,打之如灰囊,以铁锤锻其头数十下,乃死,而张口向风,须臾复活。以石上菖蒲塞其鼻。即死。取其脑和菊花服之,尽十斤,得寿五百岁。

月支猛兽

汉武时,月支国献猛兽一头,形如五六十日犬子,大如狸而色黄。武帝小之,使者对曰:“夫兽不在大小。”乃指兽,命叫一声。兽舐唇良久,忽叫,如大霹雳,两目如(石韱)砗之交光。帝登时颠蹶,搔耳震栗,不能自止。虎贲武士皆失仗伏地,百兽惊绝,虎亦屈伏。

舞马

唐玄宗舞马四百蹄,分为左右部,有名曰“某家骄”,其曲曰《倾杯乐》。皆衣以锦绣,缀以金银,每乐作,奋首鼓尾,纵横应节。

弄象

唐明皇有舞象数十。禄山乱,据咸阳,出舞象,令左右教之拜。舞象皆弩目不动,禄山怒,尽杀之。

弄猴

唐昭宗播迁,随驾有弄猴,能随班起居。昭宗赐以绯袍,号“供奉”。罗隐诗“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是也。朱梁篡位,取猴,令殿下起居。猴望见全忠,径趋而前,跳跃奋击,遂被杀。

忽雷驳

秦叔宝所乘马也。喂料时,每饮以酒。常于月明中试之,能竖越三领黑毡。叔宝卒,嘶鸣不食而死。

铁象

曲端下狱,自知必死,仰天长吁,指其所乘马名铁象,曰:“天下欲振复中原乎?惜哉!”铁象泣数行下。

铸马

慕容有骏马,赭白,有奇相,饶逸力。至儁元寿元年,四十九矣,而骏逸不亏,奇之,比鲍氏骢,命铸铜以图其像,亲为铭赞,镌颂其旁,像成,而马死矣。

白獭

魏徐邈善画,明帝游洛水,见白獭爱之,不可得。邈曰:“獭嗜鲻鱼,乃不避死。”遂画板作鲻鱼悬岸,群獭竞来,一时执得。帝曰:“卿画何其神也!”

赎马

周田子方尝出,见老马于道,询知为家畜也,叹曰:“少尽其力,而老弃其身,仁者不为也。”赎之归。

袁氏

后唐有孙恪者,纳袁氏为室。后至峡山寺,袁持一碧环献老僧。少倾,野猿数十,扪萝而跃。袁乃命笑题诗,化猿去。僧方悟即沙门向所畜者,玉环其系颈旧物也。

果下马

罗定州出马,高不逾三尺,骏者有两脊骨,又呼双脊马,健而能行。以其可在果树下行,名曰“果下马”。

秽鼠易肠

唐公房拔宅上升,鸡犬皆仙,惟鼠不净,不得去。鼠自悔,一日三吐,易其肠,欲其自洁也。

八骏

穆天子八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曰“奔宵”,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熠;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又有骅骝騄駬,亦古之良马也。

黑牡丹

唐末刘训者,京师富人。京师春游,以观牡丹为胜赏。训邀客赏花,乃系水牛累百于门。人指曰:“此刘氏黑牡丹也。”

辟暑犀

《孔帖》:文宗延学士于内殿。李训讲《易》,时方盛暑。上命取辟暑犀以赐。

辟寒犀

《开元遗事》:交趾进犀角,色黄如金。冬月置殿中,暖气如熏。上问使者,曰:“此辟寒犀也。”

养虎遗患

汉王欲东归,张良曰:“汉有天下大半,楚兵饥疲,今释不击,此养虎自遗患也。”王从之。

狐假虎威

楚王问群臣:“北方畏昭奚恤,何哉?”江乙曰:“虎得一狐,狐曰:‘子毋食我,天帝令我长百兽。不信,吾先行,子随后观。’兽见皆走。虎不知兽畏己,以为畏狐也。今北方非畏昭奚恤,实畏王甲兵也。”

狐疑

狐疑者,狐性多疑,故心不决曰“狐疑”。

黔驴之技

柳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放之山下。虎见庞然大物,环林间视之。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然往来视之,览无异能。益习其声。稍近,宕、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矣!”跳梁大啖,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马首是瞻

晋荀偃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惟余马首是瞻!”

不及马腹

楚伐宋,宋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不可与争。”

塞翁失马

《北史》:塞上翁匹马亡入胡,人吊之。翁曰:“安知非福乎?”后马将骏马归。人贺之,翁曰:“安知非祸乎?”后其子骑,折髀,人吊之,翁曰:“又安知非福乎?”后兵,出丁壮者,免其子,以跛相保。

弃人用犬

晋灵公饮赵盾酒,伏兵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扶盾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跖犬吠尧

汉高祖既杀韩信,诏捕蒯彻。既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捷足者先得焉。跖之犬吠尧,尧非不仁,吠非其主也。”

指鹿为马

秦赵高欲专权,乃先设验,持鹿献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也,谓鹿为马。”问左右,或默,或言。高阴中言鹿者以法。

守株待免

《韩子》:宋人有耕者,田畔有株,兔走触之,折颈而死,因释耕守株,觊复得兔,为宋国笑也。

多歧亡羊

《列子》: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众?”众曰:“多歧。”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

所以反也。”

飞越峰

洪武初,夷人献良马十,其一白者,乃得之贵州养龙坑。坑旁水深而远,下有灵物,春和多系牝马,云雾晦冥,必有与马接,其产即龙驹。故此马首高九尺,长丈余,莫可控御。敕典牧者囊沙四百斤,压而乘之,行如电蹑,片尘不惊,赐名“飞越峰”,命学士宋濂赞。

燧人氏始着物虫鸟兽之名。鲧始服牛。相士始乘马。伏羲始畜牺牲。夏后氏始食卵。汉文帝始剦洁六畜。后魏始禁宰牛马。唐高祖始断屠。

黄耳

陆机有快犬曰“黄耳”,性黠慧,能解人语,随机入洛。久无家问,作书以竹筒戴犬项,令驰归,复得报还洛。今有“黄耳冢”。

白鹿夹毂

汉郑弘为淮阴守,岁旱,弘行田间,雨即至。时有白鹿在道,夹毂而行。主簿贺曰:“闻三公车轮鹿,明公必大拜矣!”果验。

出终南诸山。鹿之大者曰麈,群鹿随之,视麈尾为响道,故古之谈者挥焉。

飞鼠

其物飞而生子。难产者,以皮覆之则易,故又名“催生”。

糖牛

桂平出。里人知牛嗜盐,乃以皮裹手,涂盐于上,入穴探之。其角如玉,取以为器。

射鹿为僧

陈惠度于剡山射鹿,鹿孕而伤,既产,以舌舐子,干而母死,惠度遂投寺为僧。后鹿死处生草,名曰“鹿胎草”。

野宾

宋王仁裕尝畜一猿,名曰“野宾”。一日放于嶓冢山。后仁裕复过此,见一猿迎道左,从者曰:“野宾也。”随行数十里,哀吟而去。

凭黑虎

卓敬年十五,读书宝香山,风雨夜归迷失道,得一兕牛,凭之归,入门,乃黑虎也。

题《虎顾众彪图》

明成祖出图,命解缙题句。缙诗云:“虎为百兽尊,谁敢撄其怒?惟有父子恩,一步一回顾。”帝见诗有感,即令夏原吉迎太子于南京。

熊入京城

弘治间,有熊入西直门,何孟春谓同列曰:“熊之为兆,宜慎火。”未几,在处有火灾。或问孟春曰:“此出何占书?”孟春曰:“余曾见《宋纪》:永嘉灾前数日,有熊至城下,州守高世则谓其倅赵允绦曰,熊于字‘能火’,郡中宜慎火。果延烧十之七八。余忆此事,不料其亦验也。”

不忍麑

孟孙猎得麑使西巴持归。麑母随之啼泣,西巴不忍,与之。孟孙大怒,逐西巴。寻召为其子傅,谓左右曰:“夫不忍麑,且吾子乎!”

的卢

刘表赠备一马,名曰“的卢”。一日,遇伊籍,曰:“此马相恶,必妨主。”备未之信。表妻蔡氏忌备,嘱弟瑁设筵暗害。备觉,出奔,前阻檀溪,后为瑁兵所逼,乃下溪策马,曰:“的卢的卢,今日妨吾。”的卢于急流深处,一跃三丈,飞渡西岸。瑁惊骇而退。

获两虎

《史记》:陈轸曰:卞庄子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共食一牛,牛甘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亡,从而刺之,一举两得。”果获两虎。”

牛羊犬豕别名

《礼记》:牛曰太牢。羊曰少牢。又牛曰“一元大武”。羊曰“柔毛”,又曰“长髯主簿”。豕曰“刚鬣”,又云“乌喙将军”。韩獹,六国时韩氏之黑犬。楚犷、宋猎,皆良犬也。又曰:“大夫之家,无故不杀犬豕。”家豹、乌圆,皆猫之美誉。

鹿死谁手

石勒曰:“使朕遇汉高,当北面事之。若遇光武,可与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续貂

《晋书》:赵王伦篡位,奴卒亦加封秩。每朝会,貂蝉满座。语曰:“貂不足,狗尾续!”

拒虎进狼

《鉴断》:汉和帝年才十四,乃能收捕窦氏,足继孝昭之烈。惜其与宦官议之,以启中常侍亡汉之阶。语曰:“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此之谓也。

焉得虎子

《吴志》:吕蒙欲从里,母叱之。蒙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又班超使西域,鄯善王广礼敬甚备。匈奴使来,更疏懈。超会其吏士三十六人,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遂夜攻虏营,斩其使。

羊触藩篱

《易经》:“羝羊触藩,羸其角。”

制千虎

《宋史》:常安民遗吕公著书曰:“去小人不难,胜小人难耳。尝见猛虎负嵎,卒为人胜者,人众而虎寡也。今奈何以数千人而制千虎乎?”公着得书,默然。

搏蹇兔

《史记》:范雎谓秦昭王曰:“以秦治诸侯,譬犹走韩卢而搏蹇兔也。”

瞎马临池

《世说》:顾恺之与殷仲堪作危语,有一参军在坐,曰:“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以仲堪眇一目故也。

教猱升木

猱,猴属,性善升木,不待教而能者。《诗经》:毋教猱升木。

城狐社鼠

《韩诗外传》:“社鼠不攻,城狐不灼。”恐其坏城而伤社也。

陶犬瓦鸡

《金楼子》:“陶犬无守夜之警,瓦鸡无司晨之益。”

羊质虎皮

《杨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九尾狐

宋陈彭年奸佞不常,时号“九尾狐。”

猬务

猬似豪猪而小,其毛攒起如矢,言人事之丛杂似之。故事多曰“猬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四灵部-走兽(2)-译文

风生兽

生活在炎州,体型像狸猫,青色。用几车柴火焚烧它,柴火烧尽了,兽却未死,毛发也不焦,刀砍不入,打它像打在灰囊上,用铁锤敲打它的头几十下,才死,但张口向风,一会儿又复活。用石上菖蒲塞住它的鼻子,就会死。取它的脑和菊花一起服用,吃完十斤,可以活五百岁。

月支猛兽

汉武帝时,月支国献上一头猛兽,形状像五六十天的小狗,大小像狸猫,黄色。汉武帝觉得它小,使者回答说:“兽不在于大小。”于是指着兽,命令它叫一声。兽舔了舔嘴唇,过了一会儿,忽然叫了一声,像大霹雳,两眼像(石韱)砗的交光。汉武帝顿时跌倒,抓耳挠腮,无法自控。虎贲武士都丢了武器伏地,百兽惊绝,虎也屈伏。

舞马

唐玄宗有四百匹舞马,分为左右两部,名字叫“某家骄”,舞曲叫《倾杯乐》。都穿上锦绣衣服,缀上金银,每当音乐响起,就昂首摇尾,纵横应节。

弄象

唐明皇有几十头舞象。安禄山叛乱,占据咸阳,放出舞象,命令左右教它们拜。舞象都瞪眼不动,安禄山发怒,全部杀了它们。

弄猴

唐昭宗流亡时,随驾有一只弄猴,能随班起居。昭宗赐给它绯袍,号“供奉”。罗隐诗“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就是说的这个。朱梁篡位,取来猴子,命令它在殿下起居。猴子看见朱全忠,径直冲上前,跳跃奋击,于是被杀。

忽雷驳

秦叔宝所骑的马。喂料时,每次都要喝酒。常在月明中试它,能竖越三领黑毡。秦叔宝死后,马嘶鸣不食而死。

铁象

曲端下狱,自知必死,仰天长叹,指着所骑的马名叫铁象,说:“天下想要振兴中原吗?可惜啊!”铁象流下几行泪。

铸马

慕容有骏马,赭白色,有奇相,力量非凡。到儁元寿元年,已经四十九岁了,但骏逸不减,觉得它很奇特,比鲍氏骢,命令铸铜像,亲自为它写铭赞,刻在旁边,像铸成后,马就死了。

白獭

魏徐邈擅长画画,明帝游洛水,见到白獭很喜欢,但抓不到。徐邈说:“獭喜欢吃鲻鱼,甚至不怕死。”于是画板作鲻鱼挂在岸边,群獭竞相前来,一时抓到了。明帝说:“你的画真是神了!”

赎马

周田子方曾经外出,见到一匹老马在路上,询问得知是家畜,叹息说:“年轻时尽力,老了却被抛弃,仁者不会这样做。”于是赎它回家。

袁氏

后唐有个叫孙恪的人,娶袁氏为妻。后来到峡山寺,袁氏拿一个碧环献给老僧。不久,几十只野猿攀藤跳跃而来。袁氏于是命笑题诗,化猿而去。僧人这才明白是沙门以前养的,玉环是系在它脖子上的旧物。

果下马

罗定州出产的马,高不过三尺,骏马有两脊骨,又叫双脊马,健壮能行。因为可以在果树下行走,所以叫“果下马”。

秽鼠易肠

唐公房拔宅上升,鸡犬都成仙,只有老鼠不干净,不能去。老鼠自己后悔,一天吐三次,换肠子,想要自己洁净。

八骏

穆天子的八骏,一名“绝地”,足不踩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叫“奔宵”,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熠;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还有骅骝騄駬,也是古代的良马。

黑牡丹

唐末有个叫刘训的人,是京师的富人。京师春游,以观赏牡丹为胜赏。刘训邀请客人赏花,于是系了上百头水牛在门口。人们指着说:“这是刘氏的黑牡丹。”

辟暑犀

《孔帖》:文宗在内殿延请学士。李训讲《易》,当时正是盛夏。皇上命令取来辟暑犀赐给他。

辟寒犀

《开元遗事》:交趾进贡犀角,色黄如金。冬天放在殿中,暖气如熏。皇上问使者,使者说:“这是辟寒犀。”

养虎遗患

汉王想东归,张良说:“汉有天下大半,楚兵饥疲,现在不攻击,这是养虎自遗患。”汉王听从了。

狐假虎威

楚王问群臣:“北方为什么害怕昭奚恤?”江乙说:“老虎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你不要吃我,天帝命令我统领百兽。不信,我先走,你随后看。’野兽见了都逃跑。老虎不知道野兽是怕自己,以为是怕狐狸。现在北方不是怕昭奚恤,实际上是怕王的甲兵。”

狐疑

狐疑的人,狐性多疑,所以心不决叫“狐疑”。

黔驴之技

柳文:黔地没有驴,有个好事者用船载来,放在山下。老虎见到这个庞然大物,环林间观察它。驴一叫,老虎大惊,以为要吃掉自己。然而来回观察,发现它没有异能。渐渐习惯了它的叫声。稍微靠近,驴子不胜愤怒,踢它。老虎因此高兴,计谋说:“技止此矣!”跳起来大啖,咬断它的喉咙,吃完它的肉,才离开。

马首是瞻

晋荀偃说:“鸡鸣就出发,塞井夷灶,只看我的马头行事!”

不及马腹

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告急。晋侯想救宋国,伯宗说:“不可。古人有言:‘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正授楚,不可与争。”

塞翁失马

《北史》:塞上翁的一匹马跑入胡地,人们安慰他。翁说:“怎么知道不是福呢?”后来马带着骏马回来。人们祝贺他,翁说:“怎么知道不是祸呢?”后来他的儿子骑马,摔断了腿,人们安慰他,翁说:“又怎么知道不是福呢?”后来战争爆发,出丁壮者,他的儿子因为跛脚免于出征,得以保全。

弃人用犬

晋灵公请赵盾喝酒,埋伏士兵要攻击他,他的右提弥明知道后,赶紧登上,扶赵盾下来。灵公嗾使獒犬,提弥明搏斗杀死了它。赵盾说:“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跖犬吠尧

汉高祖杀了韩信后,下诏抓捕蒯彻。蒯彻到后,皇上说:“你教淮阴侯造反吗?”蒯彻回答说:“是的。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捷足者先得焉。跖的犬吠尧,尧不是不仁,吠的不是它的主人。”

指鹿为马

秦赵高想专权,于是先设验,拿着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这是鹿。”问左右,有的沉默,有的说是马。赵高暗中把说鹿的人以法处置。

守株待免

《韩子》:宋国有个耕田的人,田边有棵树,兔子跑过来撞到树上,折断脖子死了,于是他放下耕具守着树,希望再得到兔子,被宋国人嘲笑。

多歧亡羊

《列子》:杨子的邻居丢了羊,既带领他的同伴,又请杨子的仆人追羊。杨子说:“嘻!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追?”众人说:“因为有很多岔路。”回来后,杨子问:“找到羊了吗?”回答说:“丢了。”杨子问:“怎么丢的?”回答说:“岔路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哪里追。”

所以反也。”

飞越峰

明朝洪武初年,夷人献上了十匹良马,其中一匹白色的马,是在贵州的养龙坑得到的。坑旁的水很深且远,下面有灵物,春天时常常系着母马,云雾昏暗时,必定有灵物与马接触,产下的就是龙驹。因此这匹马头高九尺,身长一丈多,无法控制。皇帝命令养马的人用四百斤沙袋压在马背上,然后骑上去,马跑得像闪电一样快,却没有扬起一丝尘土,皇帝赐名为“飞越峰”,并命令学士宋濂写赞词。

燧人氏开始给动物、昆虫、鸟兽命名。鲧开始驯服牛。相士开始骑马。伏羲开始饲养祭祀用的牲畜。夏后氏开始吃蛋。汉文帝开始阉割六畜。后魏开始禁止宰杀牛马。唐高祖开始禁止屠宰。

黄耳

陆机有一只快犬叫“黄耳”,聪明伶俐,能听懂人话,随陆机到洛阳。很久没有家信,陆机写了一封信放在竹筒里,挂在犬的脖子上,让它跑回家,后来犬带着回信回到洛阳。现在有“黄耳冢”。

白鹿夹毂

汉朝的郑弘担任淮阴太守时,遇到旱灾,郑弘到田间巡视,雨就来了。当时有一只白鹿在路上,夹着车轮行走。主簿贺说:“听说三公的车轮上有鹿,明公必定会升官!”后来果然应验。

产自终南山。鹿中最大的叫麈,群鹿跟随它,看麈的尾巴作为指引,所以古代的谈者常常挥动麈尾。

飞鼠

这种动物会飞并且能生子。难产的妇女,用它的皮覆盖在身上就会容易生产,所以又叫“催生”。

糖牛

产自桂平。当地人知道牛喜欢盐,就用皮裹住手,涂上盐,进入洞穴探取。牛的角像玉一样,取来做成器具。

射鹿为僧

陈惠度在剡山射鹿,鹿怀孕受伤,生下小鹿后,用舌头舔小鹿,直到小鹿干了,母鹿也死了,陈惠度于是出家为僧。后来鹿死的地方长出一种草,名叫“鹿胎草”。

野宾

宋朝的王仁裕曾经养过一只猿,名叫“野宾”。一天把它放归嶓冢山。后来王仁裕再次经过这里,看到一只猿在路边迎接,随从说:“这是野宾。”猿跟随他们走了几十里,哀鸣着离去。

凭黑虎

卓敬十五岁时,在宝香山读书,风雨夜归时迷了路,遇到一头兕牛,骑上它回家,进门后才发现是黑虎。

题《虎顾众彪图》

明成祖拿出一幅图,命令解缙题诗。解缙的诗说:“虎是百兽之王,谁敢惹它发怒?只有父子之情,一步一回头。”皇帝看了诗有感,立即命令夏原吉去南京迎接太子。

熊入京城

弘治年间,有熊进入西直门,何孟春对同僚说:“熊的出现是征兆,应该小心火灾。”不久,各处发生了火灾。有人问何孟春:“这是从哪本占卜书上看来的?”何孟春说:“我曾经看到《宋纪》:永嘉火灾前几天,有熊来到城下,州守高世则对他的副手赵允绦说,熊字里有‘能火’,郡中应该小心火灾。果然火灾烧毁了十分之七八。我记起这件事,没想到也验证了。”

不忍麑

孟孙猎到一只小鹿,让西巴带回家。母鹿跟在后面啼哭,西巴不忍心,把小鹿还给了母鹿。孟孙大怒,赶走了西巴。不久又召他回来做儿子的老师,对左右说:“他连小鹿都不忍心伤害,何况是我的儿子呢!”

的卢

刘表送给刘备一匹马,名叫“的卢”。一天,遇到伊籍,伊籍说:“这马面相凶恶,必定会害主。”刘备不信。刘表的妻子蔡氏忌惮刘备,嘱咐弟弟蔡瑁设宴暗害刘备。刘备察觉后,逃出,前面被檀溪挡住,后面有蔡瑁的追兵,于是下溪策马,说:“的卢的卢,今天害我。”的卢在急流深处一跃三丈,飞渡到西岸。蔡瑁惊骇而退。

获两虎

《史记》:陈轸说:卞庄子刺虎,馆竖子阻止他,说:“两只老虎正在吃一头牛,牛的味道好,它们必定会争斗,争斗后大虎受伤,小虎死亡,然后你再刺它们,一举两得。”果然得到了两只老虎。”

牛羊犬豕别名

《礼记》:牛叫太牢。羊叫少牢。牛又叫“一元大武”。羊叫“柔毛”,又叫“长髯主簿”。猪叫“刚鬣”,又叫“乌喙将军”。韩獹,是六国时期韩氏的黑犬。楚犷、宋猎,都是良犬。又说:“大夫之家,无故不杀犬猪。”家豹、乌圆,都是猫的美称。

鹿死谁手

石勒说:“如果让我遇到汉高祖,我会北面称臣。如果遇到光武帝,我可以和他并驾齐驱,不知道鹿死谁手。”

续貂

《晋书》:赵王伦篡位,连奴仆也加封官爵。每次朝会,貂蝉满座。有人说:“貂不足,狗尾续!”

拒虎进狼

《鉴断》:汉和帝年仅十四岁,就能收捕窦氏,足以继承孝昭帝的功业。可惜他与宦官商议,开启了中常侍灭亡汉朝的阶梯。有人说:“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说的就是这个。

焉得虎子

《吴志》:吕蒙想从军,母亲叱责他。吕蒙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又班超出使西域,鄯善王广礼敬甚备。匈奴使者来了,鄯善王的态度变得疏懈。班超召集他的三十六名吏士,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于是夜袭匈奴营地,斩杀了使者。

羊触藩篱

《易经》:“公羊触到篱笆,角被卡住。”

制千虎

《宋史》:常安民给吕公著写信说:“除去小人不难,战胜小人难。我曾经看到猛虎依靠山嵎,最终还是被人战胜,因为人多而虎少。现在怎么能用数千人去制服千只虎呢?”吕公著看了信,默然不语。

搏蹇兔

《史记》:范雎对秦昭王说:“用秦国来治理诸侯,就像用韩卢去追捕跛脚的兔子一样。”

瞎马临池

《世说》:顾恺之和殷仲堪说危险的话,有一个参军在座,说:“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因为殷仲堪瞎了一只眼。

教猱升木

猱,是猴类,天生善于爬树,不需要教就能做到。《诗经》:不要教猱爬树。

城狐社鼠

《韩诗外传》:“社鼠不攻击,城狐不烧灼。”怕它们破坏城墙和社庙。

陶犬瓦鸡

《金楼子》:“陶犬没有守夜的警觉,瓦鸡没有报晓的作用。”

羊质虎皮

《杨子》:“羊的本质,披着虎皮,见到草就高兴,见到豺狼就害怕,忘了自己披的是虎皮。”

九尾狐

宋朝的陈彭年奸佞无常,当时人称他为“九尾狐。”

猬务

猬像豪猪但小,它的毛像箭一样竖起,形容人事的复杂。所以事情多叫“猬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四灵部-走兽(2)-注解

风生兽: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生活在炎州,外形像狸猫,青色。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火烧不死,刀枪不入,只有用铁锤击打头部数十下才能杀死。死后张口向风,片刻后复活。用石上菖蒲塞其鼻可使其真正死亡。其脑与菊花混合服用,据说可以延寿五百年。

月支猛兽:汉代月支国进献给汉武帝的一种猛兽,外形像小狗,黄色。虽然体型小,但叫声如雷,威力巨大,能震慑百兽。

舞马:唐玄宗时期的表演马,共四百匹,分为左右两部,每匹马都有名字。表演时马匹穿着锦绣,佩戴金银饰品,随着音乐起舞。

弄象:唐明皇时期的表演象,安禄山叛乱时,曾试图让这些象表演,但象拒绝服从,最终被杀死。

弄猴:唐昭宗时期的表演猴,能模仿人的行为,被赐予绯袍,封为“供奉”。朱温篡位后,猴子攻击朱温,最终被杀。

忽雷驳:秦叔宝的坐骑,能饮酒,月夜中能跳过三领黑毡。秦叔宝死后,马匹嘶鸣不食而死。

铁象:曲端的坐骑,曲端下狱时,马匹流泪,表现出对主人的忠诚。

铸马:慕容儁的骏马,虽年老但依然健壮,慕容儁命人铸铜像纪念,铜像完成后马匹死去。

白獭:魏明帝在洛水见到的白獭,徐邈通过画鲻鱼引诱白獭,成功捕获。

赎马:周田子方赎回老马的故事,体现仁者不弃老弱的精神。

袁氏:后唐孙恪的妻子袁氏,曾在峡山寺献碧环给老僧,后化猿而去。

果下马:罗定州出产的小马,体型矮小但健壮,能在果树下行走,故称“果下马”。

秽鼠易肠:唐公房升仙时,老鼠因不净未能成仙,老鼠自悔,每日吐肠以求自洁。

八骏:周穆王的八匹骏马,各有神奇能力,如“绝地”不践土,“翻羽”能飞越禽鸟等。

黑牡丹:唐末刘训家的水牛,因其数量众多,被称为“黑牡丹”。

辟暑犀:文宗时期的犀牛角,具有辟暑的功效。

辟寒犀:交趾进贡的犀牛角,冬季放置在殿中能产生暖气。

养虎遗患:张良劝刘邦不要放过项羽,否则如同养虎遗患。

狐假虎威: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比喻借助他人势力欺压他人。

狐疑:狐狸性多疑,故称犹豫不决为“狐疑”。

黔驴之技:比喻仅有的一点本事也用完了,出自柳宗元的《黔之驴》。

马首是瞻:比喻追随某人或某事,出自晋国荀偃的话。

不及马腹:比喻鞭长莫及,出自伯宗劝晋侯不要与楚国争锋的话。

塞翁失马:比喻祸福相依,出自《北史》中的故事。

弃人用犬:比喻用人不当,出自晋灵公用狗攻击赵盾的故事。

跖犬吠尧:比喻奴才攻击主人,出自蒯彻为韩信辩护的话。

指鹿为马:比喻颠倒黑白,出自赵高试探秦二世的故事。

守株待免:比喻不劳而获,出自《韩非子》中的故事。

多歧亡羊:比喻事情复杂,难以找到正确的方向,出自《列子》中的故事。

飞越峰:明朝洪武初年,贵州养龙坑出产的一匹神马,因其体型巨大且难以驾驭,被赐名“飞越峰”。

黄耳:陆机的快犬,能理解人语,曾帮助陆机传递家书,后成为忠诚与智慧的象征。

白鹿夹毂:汉朝郑弘在淮阴任职时,因行善政而得到白鹿随行的祥瑞,预示其将升迁。

麈:终南山中的大鹿,其尾被视为指引方向的标志,古代谈者常挥麈尾以助谈兴。

飞鼠:一种能飞的鼠类,其皮被认为有催生的功效。

糖牛:桂平地区的一种牛,因其角如玉而被用来制作器物。

射鹿为僧:陈惠度因射伤怀孕的鹿而深感悔恨,最终出家为僧,鹿死处生草名为“鹿胎草”。

野宾:宋王仁裕饲养的猿猴,后放归山林,仍对主人表现出忠诚。

凭黑虎:卓敬在迷路时得到黑虎的帮助,安全回家。

的卢:刘备的马,曾帮助刘备逃脱险境。

获两虎:卞庄子利用两虎争斗的机会,一举捕获两只老虎。

鹿死谁手:石勒表达对汉高祖和光武帝的敬仰,表示自己愿意与他们并驱中原。

续貂:赵王伦篡位后,滥封官职,导致朝堂上貂蝉满座,讽刺其滥封。

拒虎进狼:汉和帝虽能收捕窦氏,但因与宦官议政,导致宦官专权,比喻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焉得虎子:吕蒙和班超都表达了不冒险就无法成功的观点。

羊触藩篱:比喻行动鲁莽,不顾后果。

制千虎:常安民比喻以小制大,以少胜多的困难。

搏蹇兔:范雎比喻秦国治理诸侯如同猎犬追逐跛兔,轻而易举。

瞎马临池:比喻盲目行动,不顾危险。

教猱升木:比喻不需要教导就能自然掌握技能。

城狐社鼠:比喻隐藏在内部的敌人或隐患。

陶犬瓦鸡:比喻无用之物。

羊质虎皮:比喻外表强大,内心软弱。

九尾狐:比喻奸佞之人。

猬务:比喻事务繁杂,难以处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四灵部-走兽(2)-评注

《风生兽》这一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展现了古人对神奇动物的想象。风生兽不仅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还能通过特定的方式复活或死亡,反映了古人对生命奥秘的探索。其脑与菊花混合服用可延寿五百年的说法,体现了古人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月支猛兽》通过描述月支国进献的猛兽,展现了汉代对外来文化的接纳与好奇。虽然猛兽体型小,但其威力巨大,象征着不可貌相的力量。汉武帝的反应也反映了帝王对奇异事物的兴趣与敬畏。

《舞马》和《弄象》反映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与奢华。舞马和舞象不仅是娱乐表演,更是皇权威严的象征。安禄山叛乱时,舞象拒绝服从,表现出对旧主的忠诚,象征着唐王朝的衰落与动荡。

《弄猴》通过猴子的行为,揭示了唐末政治的混乱与篡位者的残暴。猴子攻击朱温的情节,象征着对篡位者的反抗,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忠诚与正义的向往。

《忽雷驳》和《铁象》通过马匹的忠诚,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感。秦叔宝的马在其死后不食而死,曲端的马在其下狱时流泪,这些情节都体现了马匹对主人的忠诚与情感,反映了古人对忠诚品质的推崇。

《铸马》通过慕容儁对骏马的纪念,展现了古人对骏马的珍视与崇拜。铸铜像的行为不仅是对马的纪念,更是对马的精神力量的传承。

《白獭》通过徐邈的智慧,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与利用。徐邈通过画鲻鱼引诱白獭,成功捕获,体现了古人对艺术的巧妙运用。

《赎马》通过周田子方的行为,体现了仁者不弃老弱的精神。赎回老马的行为,反映了古人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袁氏》通过袁氏化猿的情节,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神秘联系。袁氏的行为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回归。

《果下马》通过描述罗定州的小马,展现了古人对马匹的细致观察与分类。果下马虽小但健壮,反映了古人对马匹实用性的重视。

《秽鼠易肠》通过老鼠的自洁行为,展现了古人对洁净与道德的追求。老鼠的悔改与自洁,象征着对自身缺陷的反思与改正。

《八骏》通过描述周穆王的八匹骏马,展现了古人对马匹的神化与崇拜。每匹马都有独特的能力,象征着古人对力量与速度的向往。

《黑牡丹》通过刘训家的水牛,展现了唐末社会的奢靡与讽刺。水牛被称为“黑牡丹”,反映了人们对富贵的调侃与反思。

《辟暑犀》和《辟寒犀》通过犀牛角的神奇功效,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利用与崇拜。犀牛角不仅能辟暑,还能辟寒,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依赖。

《养虎遗患》通过张良的劝诫,展现了古人对政治智慧的重视。张良的比喻不仅是对刘邦的提醒,更是对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

《狐假虎威》通过狐狸借助老虎威势的故事,揭示了权力与欺骗的本质。江乙的比喻不仅是对楚王的提醒,更是对权力运作的深刻反思。

《狐疑》通过狐狸的多疑性格,展现了古人对人性复杂性的观察。狐疑不仅是狐狸的特性,也是人类犹豫不决的表现。

《黔驴之技》通过驴与虎的互动,揭示了外强中干的本质。老虎最终识破驴的伎俩,反映了古人对表面现象的深刻洞察。

《马首是瞻》通过荀偃的话,展现了古人对领导者的追随与信任。马首是瞻不仅是军事策略,更是对领导者的忠诚与服从。

《不及马腹》通过伯宗的劝诫,展现了古人对局势的冷静分析。伯宗的比喻不仅是对晋侯的提醒,更是对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

《塞翁失马》通过塞上翁的故事,展现了古人对祸福相依的深刻理解。塞上翁的智慧不仅是对命运的接受,更是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弃人用犬》通过晋灵公的行为,揭示了用人不当的后果。弃人用犬不仅是政治失误,更是对人性与道德的反思。

《跖犬吠尧》通过蒯彻的辩护,展现了古人对忠诚与正义的追求。蒯彻的比喻不仅是对韩信的辩护,更是对忠诚与背叛的深刻反思。

《指鹿为马》通过赵高的行为,揭示了权力与欺骗的本质。指鹿为马不仅是政治手段,更是对真相与谎言的深刻反思。

《守株待免》通过宋人的行为,揭示了不劳而获的荒谬。守株待免不仅是对懒惰的讽刺,更是对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

《多歧亡羊》通过杨子的故事,展现了古人对复杂局势的无奈。多歧亡羊不仅是对迷失方向的比喻,更是对人生选择的深刻反思。

这段古文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和典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动物象征意义的深刻理解和运用。每个故事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道德伦理的追求。

例如,“飞越峰”不仅是一匹神马的故事,更是对贵州地区自然奇观的赞美,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而“黄耳”则通过一只聪明的犬,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忠诚。

“白鹿夹毂”和“麈”则通过祥瑞之兆,表达了古人对善政和吉祥的向往。这些故事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射鹿为僧”和“野宾”则通过人与动物的互动,揭示了古人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以及对道德和伦理的反思。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的卢”和“获两虎”则通过英雄与动物的互动,展现了古人对勇气和智慧的赞美。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社会的英雄崇拜和智慧追求。

“鹿死谁手”和“续貂”则通过历史典故,揭示了古人对权力和道德的反思。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政治意义,还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权力斗争和道德困境。

“拒虎进狼”和“焉得虎子”则通过历史事件,展现了古人对冒险和成功的理解。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冒险精神和成功哲学。

“羊触藩篱”和“制千虎”则通过比喻,揭示了古人对行动和困难的反思。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行动哲学和困难应对。

“搏蹇兔”和“瞎马临池”则通过比喻,展现了古人对盲目行动和危险的警示。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社会的行动哲学和危险意识。

“教猱升木”和“城狐社鼠”则通过比喻,揭示了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自然观和社会观。

“陶犬瓦鸡”和“羊质虎皮”则通过比喻,展现了古人对无用之物和外表强大的反思。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九尾狐”和“猬务”则通过比喻,揭示了古人对奸佞之人和繁杂事务的理解。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和事务观。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四灵部-走兽(2)》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51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