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四灵部-走兽(1)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四灵部-走兽(1)-原文

药兽

神农时有民进药兽。人有疾,则拊其兽,授之语,语毕,兽辄如野外,衔一草归,捣汁服之即愈。帝命风后记其何草,起何疾。久之,如方悉验。虞卿曰:“神农师药兽而知医。”

黄帝于东海流波山得奇兽,状如牛,苍身无角,一足,能入水,吐水则生风雨,目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名曰夔。帝令杀之,取皮以冒鼓,撅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

觟(角虒)

皋陶治狱,有觟(角虒)游于庭(一角之兽,即今所画獬豸)。其罪疑者,令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以定狱辞。

黄熊

舜殛鲧于羽山。鲧化为黄熊,入于羽泉。故禹庙祭品,戒不用熊。

白狐

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有白狐九尾造禹。涂山人歌曰:“白狐绥绥,九尾庞庞。成子家室,乃都攸昌。”禹遂娶之,谓之女峤。

野兔

文王囚于羑里七年,其子伯邑考往视父。纣呼与围棋,不逊,纣怒杀伯邑考,醢之,令人送文王食。命食毕,而后告,文王号泣而吐之,尽变为野兔而去。

麟绂

孔子在娠,有麟吐玉书于阙里,文云:“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孔母乃以绣衣系麟角,信宿而麟去。至鲁定公时,鲁人锄商田于大泽,得麟,以示孔子,系角之绂尚在。孔子知命之将终,抱麟解绂,涕泗滂沱。

白泽

东望山有兽曰白泽,能言语。王者有德,明照幽远,则白泽自至。

昆蹏

后土之神兽,英灵能言语,禹治水有功而来。

角端

元太祖驻师西印渡,有大兽,高数丈,一角,如犀牛,作人语曰:“此非帝王世界,宜速还。”耶律楚材进曰:此名角端,圣人在位,则奉书而至。能日驰一万八千里,灵异如鬼神,不可犯。

豕类也。张口而腹脏尽露,故名曰彖。《易经》用“彖曰”,盖取此义。

狮子

一名狻猊。《博物志》:魏武帝伐冒顿,经白狼山,逢狮子,使人格之,杀伤甚众。忽见一物自林中出,如狸,上帝车轭。狮子将至,便跳上其头,狮子伏,不敢动,遂杀之。得狮子还,来至洛阳三十里,鸡犬无鸣吠者。

酋耳

身若虎豹,尾长参其身,食虎豹。王者威及四夷则至。

虎伥

人罹虎厄,其神魂尝为虎役,为之前导。故凡死于虎者,衣服巾履皆卸于地,非虎之威能使自卸,实鬼为之也。

虎威

虎有骨如乙字,长寸许,在胁两旁皮内,尾端亦有之,名“虎威”,佩之临官,则能威众。又虎夜视,一目放光,一目视物。猎人候而射之,弩箭才及,光随堕地成白石,入地尺余。记其处掘得之,能止小儿啼。

仓兕

尚父为周司马,将师伐纣。到孟津之上,仗钺把旄,号其众曰:“仓兕。”夫仓兕者,水中之兽也,善覆人舟,因神以化,令汝急渡,不急渡,仓兕害汝。

阚榖于菟

《左传》阚伯比淫于(云阝)子之女,生子文。(云阝)夫人使弃诸梦泽中,虎乳之。(云阝)子田,见而惧,归,夫人以告,遂收之。楚人谓乳为榖,谓虎为于菟,故曰:“阚榖于菟”。

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性好食铁,生南方山谷中。寝其皮辟湿,图其形辟邪。

穷奇

西北有兽,名曰穷奇,一名神狗。其状如虎,有翼能飞,食人,知人言语。逢忠信之人,则啮而食之;逢奸邪之人,则捕禽兽以飨之。

梼杌

西荒中兽也,状如虎,毛长三尺余,人面虎爪,口牙一丈八尺,好斗,至死不却,兽之至恶者。

山都

形如昆仑奴,毛遍体,见人辄闭目张口如笑,好在深洞中翻石觅蟹啖之。

饕餮

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声如婴儿,钩玉山中有之。

狼狈

二兽名。狼前二足长,后二足短;狈前二足短,后二足长。狼无狈不立,狈无狼不行。若相离,则进退无摅矣。故世人言事之乖张,则曰“狼狈”。

风马牛

马喜逆风而奔,牛喜顺风而奔,故北风则牛南而马北,南风则牛北而马南。故曰风马牛不相及也。

种羊

西域俗能种羊。初冬,择未日,杀一羊,切肉方寸,埋土中。至春季,择上未日,延僧吹胡笳,作咒语,土中起一泡,如鸭卵。数日,风破其泡,有小羊从土中出。此又胎卵湿化之外,又得一生也。

出西方天竺国,唐三藏携归护经,以防鼠啮,始遗种于中国。故“猫”字不见经传。《诗》有“猫”,《礼记》迎“猫”,皆非此猫也。

万羊

李德裕召一僧问休咎,僧曰:“公是万羊丞相,今已食过九千六百矣。数日后有馈羊四百者,适满其数。”公大惊,欲勿受。僧曰:“羊至此,已为相公所有矣。”旬日后贬潮州司马,又贬连州司户,寻卒。

艾豭

卫灵公夫人南子与宋朝通,野人歌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娄猪,雌猪也。艾豭,雄猪也。)

辽东豕

辽东有豕,生子头白,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豕皆白头,怀惭而返。今彭宠之自伐其功,何异于是!

李猫

李义府容貌温恭,而狡险忌刻,时人谓之“李猫”。

麋鹿触寇

秦始皇欲大苑囿,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中,寇从东方来,以麋鹿触之,足矣!”

犹豫

犹之为兽,性多疑。闻有声,则豫上树,四顾望之,无人,才敢下。须臾又上,如此非一。故今人虑事之不决者曰:“犹豫”。

沐猴

小猴也,出罽宾国。史言“沐猴而冠”,以“沐”为“沐浴”之“沐”者,非是。

刑天

兽名。即“浑沌”。见《山海经》。能挟干戚而舞。陶渊明诗“刑天舞干戚”,今误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四灵部-走兽(1)-译文

药兽

神农时代,有人进献了一种药兽。当人生病时,可以抚摸这只兽,并对它说话,说完后,兽就会跑到野外,衔回一种草,捣碎后服用,病就会痊愈。神农命令风后记录下这种草的名字和治疗的疾病。时间久了,这些药方都得到了验证。虞卿说:“神农通过药兽学会了医术。”

黄帝在东海流波山得到了一只奇兽,形状像牛,身体青色,没有角,只有一只脚,能够进入水中,吐水时能引发风雨,眼睛像日月一样明亮,声音像雷声一样响亮,名叫夔。黄帝命令杀死它,用它的皮做鼓,用雷兽的骨头敲击,声音能传到五百里外。

觟(角虒)

皋陶在审理案件时,有一只觟(角虒)在庭院中游荡(这是一种独角兽,现在画的獬豸)。对于有疑问的罪犯,皋陶会让觟去触碰,如果有罪,觟就会触碰,无罪则不会触碰,以此来判定案件。

黄熊

舜在羽山处死了鲧。鲧死后化为黄熊,进入了羽泉。因此,禹庙的祭品中,禁止使用熊。

白狐

禹三十岁还未娶妻,经过涂山时,有一只九尾白狐来到禹面前。涂山的人们唱道:“白狐缓缓走来,九尾蓬松。成家立业,国家将繁荣昌盛。”禹于是娶了这只白狐,称她为女峤。

野兔

文王被囚禁在羑里七年,他的儿子伯邑考去看望他。纣王叫伯邑考下围棋,伯邑考不恭敬,纣王大怒,杀了伯邑考,将他剁成肉酱,让人送给文王吃。文王吃完后才知道真相,痛哭流涕,吐出的肉酱变成了野兔,逃走了。

麟绂

孔子在母亲怀孕时,有麒麟在阙里吐出一块玉书,上面写着:“水精之子,将继承衰落的周朝,成为素王。”孔母于是用绣衣系在麒麟的角上,麒麟停留了两天后离去。到了鲁定公时,鲁人在大泽中锄地时发现了麒麟,拿给孔子看,麒麟角上的绣衣还在。孔子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抱着麒麟解下绣衣,泪如雨下。

白泽

东望山有一种兽叫白泽,能够说话。如果君王有德行,能够明察幽远之事,白泽就会自动出现。

昆蹏

后土的神兽,英灵能够说话,禹治水有功时它出现了。

角端

元太祖在西印渡驻扎时,有一只巨大的兽,高数丈,有一只角,像犀牛,会说人话:“这不是帝王的世界,应该赶快回去。”耶律楚材进言说:这只兽名叫角端,圣人在位时,它会带着书信出现。它一天能跑一万八千里,灵异如鬼神,不可冒犯。

属于猪类。张开嘴时内脏都露出来,因此叫彖。《易经》中用的“彖曰”,就是取这个意思。

狮子

也叫狻猊。《博物志》记载:魏武帝征伐冒顿时,经过白狼山,遇到了狮子,派人去格斗,伤亡惨重。忽然有一只像狸猫的动物从林中出来,跳上了皇帝的车轭。狮子靠近时,它跳上了狮子的头,狮子伏地不敢动,于是被杀死了。带回狮子后,到了洛阳三十里外,鸡犬都不叫了。

酋耳

身体像虎豹,尾巴比身体还长,以虎豹为食。如果君王的威德能够影响四方,它就会出现。

虎伥

人被老虎害死后,其灵魂会为老虎服务,成为老虎的前导。因此,凡是被老虎害死的人,衣服鞋帽都会自动脱下,这不是老虎的威势所致,而是鬼魂在作祟。

虎威

老虎的胁骨旁有一块像“乙”字的骨头,长约一寸,尾巴末端也有,名叫“虎威”,佩戴它做官时,能够威震众人。另外,老虎在夜晚时,一只眼睛会发光,另一只眼睛看东西。猎人等待时机射箭,箭刚射出,光就会掉到地上变成白石,深入地下尺余。记住位置挖出来,能够止住小孩的啼哭。

仓兕

尚父作为周朝的司马,率领军队讨伐纣王。到了孟津之上,手持钺和旄,对众人喊道:“仓兕。”仓兕是一种水中的兽,善于掀翻船只,尚父借助它的神力,命令众人赶快渡河,否则仓兕会害他们。

阚榖于菟

《左传》记载,阚伯比与(云阝)子的女儿私通,生下了子文。(云阝)夫人让人把子文丢弃在梦泽中,老虎哺乳了他。(云阝)子打猎时看到,感到害怕,回去后告诉了夫人,于是收养了子文。楚人称哺乳为“榖”,称老虎为“于菟”,因此称子文为“阚榖于菟”。

貘有象的鼻子、犀牛的眼睛,牛的尾巴、虎的脚,喜欢吃铁,生活在南方的山谷中。用它的皮睡觉可以防潮,画它的形象可以辟邪。

穷奇

西北有一种兽叫穷奇,也叫神狗。形状像虎,有翅膀能飞,吃人,能听懂人话。遇到忠信的人,就会咬死吃掉;遇到奸邪的人,就会捕捉禽兽给他们吃。

梼杌

西荒中的一种兽,形状像虎,毛长三尺多,人脸虎爪,牙齿长一丈八尺,好斗,至死不休,是最凶恶的兽。

山都

形状像昆仑奴,全身长毛,见到人就闭眼张嘴像笑一样,喜欢在深洞中翻石头找螃蟹吃。

饕餮

羊的身体,人的脸,眼睛长在腋下,虎的牙齿,人的爪子,声音像婴儿,生活在钩玉山中。

狼狈

两种兽的名字。狼的前两腿长,后两腿短;狈的前两腿短,后两腿长。狼没有狈就站不起来,狈没有狼就走不动。如果分开,就无法进退。因此,世人形容事情不顺时,就说“狼狈”。

风马牛

马喜欢逆风奔跑,牛喜欢顺风奔跑,因此北风时牛向南跑,马向北跑;南风时牛向北跑,马向南跑。因此说“风马牛不相及”。

种羊

西域有一种习俗,能够种羊。初冬时,选择未日,杀一只羊,切下一寸见方的肉,埋在地下。到了春天,选择上未日,请僧人吹胡笳,念咒语,土中会冒出一个泡,像鸭蛋一样。几天后,风吹破泡,小羊从土中出来。这是除了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之外的另一种生命形式。

猫来自西方天竺国,唐三藏带回来保护经书,以防老鼠咬坏,从此在中国留下了猫的品种。因此“猫”字在古代经典中没有记载。《诗经》中有“猫”,《礼记》中提到的“猫”,都不是现在的猫。

万羊

李德裕请一位僧人占卜吉凶,僧人说:“您是万羊丞相,现在已经吃过九千六百只羊了。几天后会有人送四百只羊,正好满一万只。”李德裕大惊,不想接受。僧人说:“羊已经属于您了。”十天后,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又被贬为连州司户,不久就去世了。

艾豭

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与宋朝私通,野人唱道:“既然你已经有了娄猪,为什么不把艾豭还给我?”(娄猪是母猪,艾豭是公猪。)

辽东豕

辽东有一只猪,生下的猪崽头是白色的,人们觉得稀奇,献给了朝廷。走到河东时,发现那里的猪都是白头,感到惭愧而返回。现在彭宠自夸功劳,和这有什么不同!

李猫

李义府外表温和恭敬,但内心狡猾阴险,当时人称他为“李猫”。

麋鹿触寇

秦始皇想扩大苑囿,优旃说:“好啊。多放些禽兽在里面,敌人从东方来,用麋鹿去撞他们,足够了!”

犹豫

犹是一种兽,性格多疑。听到声音,就会爬上树,四处张望,确认没有人后,才敢下来。过一会儿又爬上去,反复多次。因此,现在人们形容犹豫不决时说“犹豫”。

沐猴

一种小猴,来自罽宾国。史书上说“沐猴而冠”,这里的“沐”不是“沐浴”的意思。

刑天

兽的名字。也叫“浑沌”。见于《山海经》。能够拿着干戚跳舞。陶渊明的诗“刑天舞干戚”,现在被误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四灵部-走兽(1)-注解

药兽:神农时代的一种神奇动物,能够通过触摸和语言指令来寻找治愈疾病的草药。

夔:黄帝在东海流波山捕获的一种奇兽,形状像牛,青色无角,只有一足,能控制水和风雨,声音如雷。

觟(角虒):皋陶治狱时出现的一种独角兽,能够通过触碰来判断人的罪行。

黄熊:鲧在羽山被舜处死后化成的黄熊,进入羽泉。

白狐:禹在涂山遇到的九尾白狐,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野兔:文王在羑里被囚时,其子伯邑考被纣王杀害后化成的野兔。

麟绂:孔子出生时,有麟吐玉书,预示孔子的命运。

白泽:东望山的一种能言语的神兽,只有有德的王者才能见到。

昆蹏:后土之神兽,能够言语,因禹治水有功而出现。

角端:元太祖在西印渡遇到的一种大兽,能够预言和警告。

彖:一种豕类动物,因其张口而腹脏尽露而得名,易经中用来解释卦象。

狮子:一种强大的动物,象征勇气和力量。

酋耳:一种形似虎豹的动物,尾长,食虎豹,象征王者的威严。

虎伥:被虎害死的人的灵魂,被迫为虎服务。

虎威:虎身上的一种骨,象征威力和权威。

仓兕:一种水中兽,能够覆舟,象征危险和警告。

阚榖于菟:阚伯比与(云阝)子之女所生的孩子,被虎乳养,象征奇迹和命运。

貘:一种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的动物,性好食铁,象征神秘和力量。

穷奇:一种形似虎、有翼能飞的兽,食人,象征邪恶和危险。

梼杌:一种形似虎、毛长三尺的兽,好斗,象征极端和恶。

山都:一种形如昆仑奴的动物,生活在深洞中,象征神秘和隐蔽。

饕餮:一种羊身人面的兽,象征贪婪和欲望。

狼狈:两种兽,狼和狈,象征合作和依赖。

风马牛:马和牛对风的反应不同,象征不相干的事物。

种羊:西域的一种习俗,通过仪式和咒语从土中生出小羊,象征奇迹和创造。

猫:一种从西方天竺国传入中国的动物,用于保护经书,象征保护和智慧。

万羊:李德裕被预言将食万羊,象征命运和预兆。

艾豭:卫灵公夫人南子与宋朝的私通,象征丑闻和背叛。

辽东豕:辽东的一种猪,象征自大和愚蠢。

李猫:李义府的绰号,象征狡猾和阴险。

麋鹿触寇:秦始皇的优旃提出的防御策略,象征机智和策略。

犹豫:一种多疑的兽,象征犹豫和不确定。

沐猴:一种小猴,象征模仿和轻浮。

刑天:一种兽,象征混沌和反抗。

刑天无干戚:刑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战神,因与黄帝争位被斩首,但仍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继续战斗。’无干戚’意指没有武器,这里形容刑天虽无武器,但仍勇猛战斗。

猬:形似猪,常在地面食死人脑。古人认为在墓上种植柏树可以防止猬的侵害。

猾:无骨之兽,进入虎口不会被咬伤,反而能从内部噬咬老虎。’蛮夷猾夏’中的’猾’取其扰乱之意。

犀角:犀牛的角,有多种神奇功效,如’通天’可使人梦登天,’分水’可开水面,’骇鸡’可使鸡惊退。

驯獭:永州地区驯养的獭,用于代替鸬鹚捕鱼,常能捕获大量鱼。

明驼:骆驼的一种,因其卧时足不贴地,能迅速行走千里,故称明驼。唐代用于传递紧急军情。

瘈狗:狂犬,古人认为被瘈狗咬伤后,食用虾蟆或槌碎杏仁敷伤口可治愈。

畜犬:不同颜色和特征的犬被认为有不同的吉祥寓意,如白犬黑头象征得财,黑犬白耳象征富贵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四灵部-走兽(1)-评注

这些古文中的动物形象,不仅仅是神话传说中的角色,它们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和想象。

例如,药兽象征着古代医学的起源和神农的智慧,夔则代表了黄帝时代的自然力量和神秘。觟(角虒)的出现,展示了古代法律和正义的观念,而黄熊和白狐则分别象征着死亡与重生、吉祥与命运。

这些动物形象不仅在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古代宗教、哲学和艺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的故事和象征意义,至今仍然影响着现代文化,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通过对这些动物形象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古代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想象。这些动物形象不仅是古代文学和艺术的宝贵遗产,也是我们探索和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

这段古文通过对各种奇异动物和现象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文中提到的’刑天无干戚’、’猬’、’猾’等形象,不仅具有神话色彩,还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未知事物的敬畏和探索。

文中对犀角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犀牛角神奇功效的迷信,这种迷信在古代社会中广泛存在,反映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追求。’通天’、’分水’、’骇鸡’等名称,不仅富有诗意,还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理解和命名方式。

驯獭和明驼的描写,则体现了古人对动物的驯化和利用。驯獭捕鱼的场景,生动地描绘了古代渔业生活,而明驼作为传递紧急军情的工具,则反映了古代交通和通讯的实际情况。

瘈狗和畜犬的描述,不仅具有医学和民俗学的价值,还反映了古人对犬类的重视和喜爱。不同颜色和特征的犬被认为有不同的吉祥寓意,这种观念在古代社会中广泛流传,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各种奇异动物和现象的描写,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还反映了古人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对动物的驯化和利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内容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四灵部-走兽(1)》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50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