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兵刑部-军旅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兵刑部-军旅-原文

黄帝征蚩尤始战,颛顼诛共工始阵,风后始演奇图,力牧始创营垒。

黄帝战涿鹿始征兵,禹征有苗始传令,纣御周师始戍守。

黄帝制记里鼓,始斥候,汉武帝建墩台,黄帝制演武场,周公制辕门。

黄帝制车以翼军,制骑以供伺候。

吕望始制战舰。武王会孟津,命仓兕具舟楫。公输班为舟战钩拒。伍子胥治水战,制楼船滩船。智伯决汾水,始水战。

蚩尤始火攻。孙子制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五法。魏马钧制爆仗起火。隋炀帝以火药制杂戏,始施药铳炮。

黄帝始制炮,吕望制铳,范蠡制飞石用机。

黄帝制纛、制五彩牙幢。禹制斿,悬车上为别。周公备九旗。

伏羲制干、制戈。挥制弓。牟夷制矢。舜制弓袋、制箭筒。黄帝制弩。

黄帝始采首山铜铸刀斧;蚩尤始取昆吾山铁制剑、铠、矛、戟、陌刀。

蚩尤始制革为甲。禹制函甲。

黄帝始制枪,孔明扩其制。舜制匕首。

黄帝制云梯,古名钩援。牟夷制挨牌,古名傍排。

孙武制铁蒺藜,刘馥(三国时人)制悬苫,今为悬帘。岳飞制藤牌。

殷盘庚制烽燧告警。赵武灵王制刁斗传。魏制鸡翘报急,制露布、漆竿报捷。

五兵

矛、戟、戈、剑、弓谓之五兵。

专主旗鼓

吴起临战,左右进剑,起曰:“将专主旗鼓,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任也。”

授斧钺

国有难,君卜吉日,以授旗鼓。将入庙,趋至堂下,北面而立,主亲操斧钺,持斧头,授将军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持斧头,授将军其柄,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

投醪

秦穆公伐晋,及河,将军劳之,醪唯一杯。蹇叔曰:“一杯可以投河而酿也。”穆公乃以醪投河,三军皆取饮之。

吮疽

吴起为魏将攻中山。卒有患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答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敌。今又吮其子,妾不知死所矣。”后起之楚,卒果见杀。

纶巾羽扇

诸葛武侯与司马懿治军渭滨,克日夜战。司马懿戎服莅事,使人视武侯独乘素车,纶巾羽扇,指挥三军,随其进止。司马懿叹曰:“诸葛君可谓名士矣!”

金钩

阖闾既宝莫邪,复令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千金。”有人贪赏,乃杀其二子,以血衅金,遂成二钩,献之,王曰:“钩有何异?”曰:“臣之作钩,贪赏而杀二子,衅以成钩,是与众异。”遂向钩而呼二子之名,曰:“吴鸿、扈嵇,我在此!”声未绝,而两钩俱飞,着父之胸。吴王大惊,乃赏之。遂服之不去身。

七制

兵法七制,一曰征、二曰攻、三曰侵、四曰伐、五曰阵、六曰战、七曰斗。

挟纩

楚子围萧,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

呼庚癸

吴申叔仪乞粮于晋,公孙有山氏对曰:“粱则无矣,粗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庚,西方,主谷。癸,北方,主水。教以隐语也。)

盗马

秦穆公失右服马。见野人方食之,公笑曰:“食马肉不饮酒,恐伤。”遂遍饮而去。及一年,有韩原之战,晋人环穆公之车。野人率三百余人疾斗车下,遂大克晋。

剑名

剑口曰镡,剑鼻曰璏(音位),剑握曰铗,剑鞘曰室,剑衣曰韬,亦曰襓(音绕),剑把绳曰蒯缑(音勾)。

五名剑

越王勾践有宝剑五,一曰纯钩、二曰湛卢、三曰豪曹、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斩蛇剑

汉高帝于南山得一铁剑,长三尺,铭曰“赤霄”,大篆书,即斩蛇剑也。及贵,常服之。晋太康三年,武库火,中书监张华列兵防卫,见汉高斩蛇剑穿屋飞去,莫知所向。

佽飞

荆有佽飞者,得宝剑于江干。涉江,及至中流,两蛟夹舟。佽飞祛衣,拔剑刺蛟。杀之。荆王任以执圭。

干将莫邪

干将吴人,妻莫邪,为吴王阖闾铸剑,不成,干将曰:“神物之化,须人而成。”妻乃断发剪爪,投入炉中,金铁皆熔,遂成二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

龙泉太阿

张华见斗牛间有紫气,在丰城分野,乃以雷焕为丰城令。至县,掘狱深二丈,开石函,得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焕留其一,一以进华,且曰:“灵异之物,终当化去。”华死,剑飞入襄城水中。后焕子为建安从事,经延津,剑忽于腰间跃入水,使人汆水求之,见双龙。龙蜿蜒,不敢近。

华阴土

雷焕丰城狱中得剑,取南昌西山黄白土拭之,光艳照耀,张华更以华阴赤土磨之,鲜光愈亮。

金仆姑

箭名。《左传》:鲁庄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

石马流汗

安禄山乱,哥舒翰与贼将崔干佑战,见黄旗军数百来助战,忽不见。是日,昭陵内石马皆流汗。

露布

军中有露布,乃后魏每征伐战胜,欲天下闻知,书帛建于漆竿上,名为露布,以扬战功。

蒋庙泥兵

南京钟山,有汉秣陵尉蒋子文庙,盖因子文逐盗死此,孙权为立庙,封蒋侯。权避祖讳钟,改名蒋山。后孙权与敌人战,夜大雨,蒋侯助之,次日,见庙中泥兵皆湿。

箭塞水注

刘善射。水斛满,以箭射斛,拔箭水注,随射一箭宣之,人服其精巧。

檿弧萁服

檿,山桑也。木弓曰“弧”。服,乘箭具也。萁草似荻,细织之,而为服也。

娘子军

唐平阳公主,嫁柴绍。初,高祖起兵,与绍发家资招亡命。渡河,主引精兵万人与秦王

会于渭北。绍与公主对置幕府,分定京师,号“娘子军”。

夫人城

晋朱序镇襄阳,时苻坚遣兵攻之。序母见城西北角当先坏,领白余婢并女丁,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众守新城,贼遂引退,号“夫人城”。

紫电青霜

《滕王阁序》:“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榻侧鼾睡

宋太祖欲伐江南,徐铉入奏乞罢兵。太祖曰:“江南主有何罪,但卧榻之侧,岂容人鼾睡耶!”

廉颇善饭

廉颇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可用。郭开谓赵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王以为老,遂不召。

杜彪

梁荆州刺史杜山从,膂力过人,便骋马,射不虚矢。所佩霞明朱弓,四石余力,每出挑战,魏军惮之,号为“杜彪”。

飞将

唐单雄信极勇,力事李密。人号为“飞将”。后周韩果破稽胡,稽胡惮果矫健,亦号“飞将”。

铁猛兽

后周蔡佑与齐战,着明光铠甲,所向无敌,齐人畏之,号“铁猛兽”。

熊虎将

周瑜尝谓孙权曰:“刘备有关张熊虎之将,有饮马长江之志。”又言羽、飞为万人敌。

细柳营

汉文帝时,匈奴大入边。上使周晋夫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先驱至军门,曰:“天子至!”都尉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上使使持节诏将军曰:“吾欲入劳军。”晋夫开壁门。天子按辔徐行。晋夫以军礼见。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

飞将军

汉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畏之,号曰“汉飞将军”,避之数岁。

贯虱

《列子》:纪昌学射于飞卫,卫曰:“视大如小,视微如着,而后告我。”昌以牦尾垂虱于牖间,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渐大;三年之后,大如车轮。乃以弧矢射之,贯虱之心。

来嚼铁

唐来瑱为颖川太守。贼攻城,来射皆应弦而仆。贼拜城请降,称为“来嚼铁”。

半段枪

唐哥舒翰为河西卫前将军,吐蕃大寇边,翰持半段枪当其锋,所向披靡。

黄驺少年

唐裴杲勇冠三军,与敌国战,乘黄驺当先,军中称“黄驺少年”。

白袍先锋

唐薛仁贵尝从太宗征伐,每出战,辄披白袍,所向无敌。太宗遥见,问白袍先锋是谁。特引见,赐马绢,喜得虎将。

大树将军

后汉冯异性谦退不伐,诸将于所止舍,辄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人号“大树将军。”

霹雳闪电

唐长孙无忌父晟讨突厥,畏晟,闻其弓声,谓之“霹雳”;见其走马,谓之“闪电”。晋王笑曰:“将军振怒,威行域外。”

辕门二龙

唐乌承玭,开元中,与族兄承恩皆为平虏先锋,号“辕门二龙”。

一韩一范

范文正公与韩魏公俱为西帅,边士谣曰:“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元昊惧,遂称臣。

八遇八克

唐娄师德,武后时募猛士讨吐蕃,乃自奋,戴红抹额来应诏。后与虏战,八遇八克。

七纵七擒

孔明与孟获战,凡七纵七擒。后乃叹服曰:“公天威也,南人不敢复反矣!”

钲止兵进

狄青与西贼战,密令军中,钲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虏大骇愕,以是胜之。

以少击众

唐马磷武艺绝伦,以百骑破卒五千。李光弼曰:“吾未见以少击众,如马将军者!”人号为“中兴锐将”。

朕之关张

宋狄青京师呼为“狄天使”,上嘉其材勇,为泾原路兵马总管。上欲一见,诏令入朝。会寇逼平凉,乃令亟往,俾图像以进。上观其相曰:“朕之关张。”

立汉赤帜

韩信攻赵,令卒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等疾入,拔赵白帜,立汉赤帜。信佯走。赵果逐之,回壁见赤帜,大乱。汉兵夹击,遂克赵军。

下马作露布

《南史》:傅永拜安远将军,帝叹曰:“上马能杀贼,下马能作露布,惟傅修期能之耳!”

三箭定天山

薛仁贵为行军副总管。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虏气慑,皆降。

三鼓夺昆仑

狄青宣抚广西。侬智高守昆仑关,青至宾州,值上元节,大张灯火,首夜宴乐彻晓。次夜复宴,二鼓时,青忽称疾如内,命孙元规主席。少服药乃出,数使人劝劳坐客,至晓未散。忽有驰报云:“是夜三鼓,狄将军已夺昆仑关矣。”

顺昌旗帜

宋刘琦与兀术战于柘皋,虏远望见,大惊曰:“此顺昌旗帜也。”即引兵而去。

每饭不忘巨鹿

汉文帝谓冯唐曰:“昔有为我言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

铸错

唐罗绍威以魏博牙兵骄甚,尽杀之,遂为梁朱温所制,乃谓亲吏曰:“聚六州四十三县铁,铸一个错不成!”

得陇望蜀

司马懿言于曹操曰:“今克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操曰:“人苦不知足,得陇复望蜀。”

塞创复战

隋张定和,虏刺之中颈,定和以草塞创而战,神气自若,虏遂败走。

杜伏威

唐杜伏威与陈战,射中伏威额,怒曰:“不杀汝,箭不拔!”驰入阵,获所射将,使拔箭,已,斩之。

首级

秦法斩敌一首拜爵一级,故曰“首级”。后人云:“割一首,必割其势,以为一级者非。”

梓树化牛

秦文公伐雍,南山梓树化为牛,以骑击之,不胜。或坠地,解髻披发,牛畏之,入水。秦因置髦头,骑使之先驱。

勒石燕然

燕然,山名,去塞三千里。窦宪大破单于,登燕然山,勒石纪功,颂汉功德。

九章

管子曰:“举日

章则昼行,举月章则夜行,举龙章则水行,举虎章则林行,举鸟章则行阪,举蛇章则行泽,举鹊章则行船,兴狼章则行山,举<巾臯>章则载食而驾。

啼哭郎君

都统制曲端勇悍非常,每与虏战,呼裨将头目,备告以二帝蒙尘,今在五国城中青衣把盏,凡为臣子者闻之痛心,思之切骨,遂放声大哭。将佐军士皆哭,奋身上马,勇气百倍,虏人望之辟易,称为“啼哭郎君”。

鸽笼分部

曲端军分五部,一笼贮五鸽,随点一部,则开笼纵一鸽往,则一部之兵顷刻立至,其速如神,见者气夺。

玉帐术

杜子美诗:“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玉帐乃兵家厌胜之方位,主将于其方置军帐,则坚不可犯。其法:黄帝遁甲以月建,后三位取之,如正月建寅,则已为玉帐。

冠来没处畔

陈后主与齐云观,谣曰:“齐云观,寇来没处畔。”故今人避人谓之“畔”。

府兵

西魏始作府兵。隋唐始有番次,入为兵,出为农。周太祖始刺面见。唐末刘仁恭刺民为兵,给廪食,军丁佥补。

渠答

蒺藜也,以铁为之,匝营则撒之四外。

绕指柔

平望湖中掘得一剑,屈之则首尾相就,放手复直如故,锋铓犀利,可断金铁。识者曰:“此古之绕指柔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兵刑部-军旅-译文

黄帝征讨蚩尤是战争的开始,颛顼诛杀共工是阵法的开始,风后开始演绎奇异的图谋,力牧开始创建营垒。

黄帝在涿鹿之战中开始征兵,禹征讨有苗时开始传令,纣王抵御周师时开始戍守。

黄帝制作记里鼓,开始斥候,汉武帝建立墩台,黄帝制作演武场,周公制作辕门。

黄帝制作战车以辅助军队,制作骑兵以供伺候。

吕望开始制作战舰。武王在孟津会师,命令仓兕准备舟楫。公输班为舟战制作钩拒。伍子胥治理水战,制作楼船和滩船。智伯决开汾水,开始水战。

蚩尤开始火攻。孙子制定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五种火攻方法。魏马钧制作爆仗起火。隋炀帝用火药制作杂戏,开始使用药铳炮。

黄帝开始制作炮,吕望制作铳,范蠡制作飞石用机。

黄帝制作纛、制作五彩牙幢。禹制作斿,悬挂在车上以示区别。周公准备九旗。

伏羲制作干、制作戈。挥制作弓。牟夷制作矢。舜制作弓袋、制作箭筒。黄帝制作弩。

黄帝开始采集首山的铜铸造刀斧;蚩尤开始取昆吾山的铁制作剑、铠、矛、戟、陌刀。

蚩尤开始制作皮革作为甲胄。禹制作函甲。

黄帝开始制作枪,孔明扩展其制作。舜制作匕首。

黄帝制作云梯,古名钩援。牟夷制作挨牌,古名傍排。

孙武制作铁蒺藜,刘馥(三国时人)制作悬苫,今为悬帘。岳飞制作藤牌。

殷盘庚制作烽燧告警。赵武灵王制作刁斗传。魏制作鸡翘报急,制作露布、漆竿报捷。

五兵

矛、戟、戈、剑、弓称为五兵。

专主旗鼓

吴起临战时,左右进剑,吴起说:“将领专主旗鼓,临难决疑,挥兵指刃,这是将领的事。一剑之任,不是将领的事。”

授斧钺

国家有难,君主卜吉日,以授旗鼓。将领入庙,趋至堂下,北面而立,君主亲自操斧钺,持斧头,授将军其柄,说:“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再持斧头,授将军其柄,说:“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

投醪

秦穆公伐晋,到河边,将军慰劳士兵,醪只有一杯。蹇叔说:“一杯可以投河而酿。”穆公于是将醪投河,三军都取饮之。

吮疽

吴起为魏将攻中山。士兵有患疽者,吴起为他吮吸。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哭泣。有人说:“你的儿子是士兵,而将军亲自吮吸他的疽,为什么哭泣?”回答说:“往年吴公吮吸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战不旋踵,遂死于敌。现在又吮吸他的儿子,我不知道他死在哪里了。”后来吴起去楚国,果然被杀。

纶巾羽扇

诸葛武侯与司马懿治军渭滨,日夜战斗。司马懿戎服莅事,派人看诸葛武侯独乘素车,纶巾羽扇,指挥三军,随其进止。司马懿叹道:“诸葛君可谓名士矣!”

金钩

阖闾既宝莫邪,又令国中作金钩,令说:“能为善钩者赏千金。”有人贪赏,于是杀其二子,以血衅金,遂成二钩,献之,王说:“钩有何异?”说:“臣之作钩,贪赏而杀二子,衅以成钩,是与众异。”于是向钩呼二子之名,说:“吴鸿、扈嵇,我在此!”声未绝,而两钩俱飞,着父之胸。吴王大惊,于是赏之。遂服之不去身。

七制

兵法七制,一曰征、二曰攻、三曰侵、四曰伐、五曰阵、六曰战、七曰斗。

挟纩

楚子围萧,申公巫臣说:“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

呼庚癸

吴申叔仪乞粮于晋,公孙有山氏回答说:“粱则无矣,粗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庚,西方,主谷。癸,北方,主水。教以隐语也。)

盗马

秦穆公失右服马。见野人方食之,公笑说:“食马肉不饮酒,恐伤。”于是遍饮而去。及一年,有韩原之战,晋人环穆公之车。野人率三百余人疾斗车下,遂大克晋。

剑名

剑口曰镡,剑鼻曰璏(音位),剑握曰铗,剑鞘曰室,剑衣曰韬,亦曰襓(音绕),剑把绳曰蒯缑(音勾)。

五名剑

越王勾践有宝剑五,一曰纯钩、二曰湛卢、三曰豪曹、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斩蛇剑

汉高帝于南山得一铁剑,长三尺,铭曰“赤霄”,大篆书,即斩蛇剑也。及贵,常服之。晋太康三年,武库火,中书监张华列兵防卫,见汉高斩蛇剑穿屋飞去,莫知所向。

佽飞

荆有佽飞者,得宝剑于江干。涉江,及至中流,两蛟夹舟。佽飞祛衣,拔剑刺蛟。杀之。荆王任以执圭。

干将莫邪

干将吴人,妻莫邪,为吴王阖闾铸剑,不成,干将说:“神物之化,须人而成。”妻乃断发剪爪,投入炉中,金铁皆熔,遂成二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

龙泉太阿

张华见斗牛间有紫气,在丰城分野,于是以雷焕为丰城令。至县,掘狱深二丈,开石函,得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焕留其一,一以进华,且说:“灵异之物,终当化去。”华死,剑飞入襄城水中。后焕子为建安从事,经延津,剑忽于腰间跃入水,使人汆水求之,见双龙。龙蜿蜒,不敢近。

华阴土

雷焕丰城狱中得剑,取南昌西山黄白土拭之,光艳照耀,张华更以华阴赤土磨之,鲜光愈亮。

金仆姑

箭名。《左传》:鲁庄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

石马流汗

安禄山乱,哥舒翰与贼将崔干佑战,见黄旗军数百来助战,忽不见。是日,昭陵内石马皆流汗。

露布

军中有露布,乃后魏每征伐战胜,欲天下闻知,书帛建于漆竿上,名为露布,以扬战功。

蒋庙泥兵

南京钟山,有汉秣陵尉蒋子文庙,盖因子文逐盗死此,孙权为立庙,封蒋侯。权避祖讳钟,改名蒋山。后孙权与敌人战,夜大雨,蒋侯助之,次日,见庙中泥兵皆湿。

箭塞水注

刘善射。水斛满,以箭射斛,拔箭水注,随射一箭宣之,人服其精巧。

檿弧萁服

檿,山桑也。木弓曰“弧”。服,乘箭具也。萁草似荻,细织之,而为服也。

娘子军

唐平阳公主,嫁柴绍。初,高祖起兵,与绍发家资招亡命。渡河,主引精兵万人与秦王

在渭北会面。绍和公主分别设立幕府,共同平定京师,被称为“娘子军”。

夫人城

晋朝朱序镇守襄阳时,苻坚派兵攻打。朱序的母亲看到城西北角会先被攻破,带领一百多名婢女和女丁,斜着修筑了二十多丈的城墙。敌人攻打西北角,果然溃败,众人守住新城,敌人于是撤退,被称为“夫人城”。

紫电青霜

《滕王阁序》中写道:“紫电青霜,王将军的武库。”

榻侧鼾睡

宋太祖想要攻打江南,徐铉上奏请求停止战争。太祖说:“江南的君主有什么罪过,只是在我卧榻旁边,怎能容忍别人鼾睡呢!”

廉颇善饭

廉颇一顿饭能吃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马,以示自己还能用。郭开对赵王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还能吃饭,不过和我坐在一起,一会儿就去了三次厕所。”赵王认为他老了,于是不再召用。

杜彪

梁朝荆州刺史杜山从,力气过人,擅长骑马,射箭从不虚发。他佩戴的霞明朱弓,有四石多的力量,每次出战挑战,魏军都害怕他,称他为“杜彪”。

飞将

唐朝单雄信非常勇猛,效力于李密。人们称他为“飞将”。后周韩果打败稽胡,稽胡害怕韩果的矫健,也称他为“飞将”。

铁猛兽

后周蔡佑与齐国作战,穿着明光铠甲,所向无敌,齐国人害怕他,称他为“铁猛兽”。

熊虎将

周瑜曾对孙权说:“刘备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熊虎之将,有饮马长江的志向。”又说关羽、张飞是万人敌。

细柳营

汉文帝时,匈奴大举入侵边境。皇帝派周晋夫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皇帝亲自慰劳军队,先遣部队到达军门,说:“天子到了!”都尉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皇帝派使者持节诏令将军说:“我想进去慰劳军队。”周晋夫打开营门。皇帝按辔徐行。周晋夫以军礼相见。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

飞将军

汉朝李广担任北平太守,匈奴害怕他,称他为“汉飞将军”,躲避他多年。

贯虱

《列子》中记载:纪昌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把大的看成小的,把微小的看成明显的,然后告诉我。”纪昌用牦牛尾巴上的虱子挂在窗户上,面向南看它。十天之后,虱子渐渐变大;三年之后,虱子大如车轮。于是他用弓箭射它,贯穿了虱子的心。

来嚼铁

唐朝来瑱担任颖川太守。贼寇攻城,来瑱射箭,箭无虚发。贼寇拜城请降,称他为“来嚼铁”。

半段枪

唐朝哥舒翰担任河西卫前将军,吐蕃大举入侵边境,哥舒翰手持半段枪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黄驺少年

唐朝裴杲勇冠三军,与敌国作战时,骑着黄驺马冲锋在前,军中称他为“黄驺少年”。

白袍先锋

唐朝薛仁贵曾跟随太宗征伐,每次出战,都披着白袍,所向无敌。太宗远远看见,问白袍先锋是谁。特别召见,赐予马匹和绢帛,高兴得到了虎将。

大树将军

后汉冯异性格谦逊,不夸耀功劳,诸将们在休息时,常常一起坐着讨论功劳,冯异独自坐在树下,人称“大树将军”。

霹雳闪电

唐朝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晟讨伐突厥,突厥人害怕他,听到他的弓声,称之为“霹雳”;看到他骑马,称之为“闪电”。晋王笑着说:“将军发怒,威震域外。”

辕门二龙

唐朝乌承玭,开元年间,与族兄乌承恩都是平虏先锋,被称为“辕门二龙”。

一韩一范

范文正公和韩魏公都是西边的统帅,边士们传唱:“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元昊害怕,于是称臣。

八遇八克

唐朝娄师德,武后时招募猛士讨伐吐蕃,他自告奋勇,戴着红抹额来应诏。后来与敌人作战,八次遭遇八次胜利。

七纵七擒

诸葛亮与孟获作战,共七次放走七次擒获。后来孟获叹服说:“公的天威,南人不敢再反叛了!”

钲止兵进

狄青与西贼作战,密令军中,钲一声则停止,再一声则严阵以待,钲声停止则大呼冲锋。敌人非常害怕,因此获胜。

以少击众

唐朝马磷武艺超群,以一百骑兵击败五千敌军。李光弼说:“我从未见过以少击众,像马将军这样的!”人称他为“中兴锐将”。

朕之关张

宋朝狄青在京师被称为“狄天使”,皇帝赞赏他的才能和勇猛,任命他为泾原路兵马总管。皇帝想见他,诏令入朝。恰逢敌寇逼近平凉,于是命令他立即前往,并让人画他的像进献。皇帝看他的画像说:“这是我的关张。”

立汉赤帜

韩信攻打赵国,命令士兵说:“赵军看到我撤退,一定会倾巢而出追击我,你们迅速进入,拔掉赵军的白旗,立起汉军的红旗。”韩信假装撤退。赵军果然追击,回营看到红旗,大乱。汉军夹击,于是击败赵军。

下马作露布

《南史》记载:傅永被任命为安远将军,皇帝感叹说:“上马能杀敌,下马能写露布,只有傅修期能做到!”

三箭定天山

薛仁贵担任行军副总管。九姓部落有十余万人,命令骁骑挑战,薛仁贵射出三箭,射杀三人,敌人气势受挫,全部投降。

三鼓夺昆仑

狄青宣抚广西。侬智高守昆仑关,狄青到宾州,正值上元节,大张灯火,第一夜宴乐到天亮。第二夜又宴乐,二更时分,狄青忽然称病入内,命孙元规主持宴会。稍后服药出来,多次派人劝酒,到天亮还未散。忽然有快马报告:“昨夜三更,狄将军已经夺取昆仑关。”

顺昌旗帜

宋朝刘琦与兀术在柘皋作战,敌人远远看到,大惊说:“这是顺昌的旗帜。”于是引兵撤退。

每饭不忘巨鹿

汉文帝对冯唐说:“以前有人对我说李齐的贤能,在巨鹿下作战。现在我每次吃饭,心里都想着巨鹿。”

铸错

唐朝罗绍威因为魏博牙兵非常骄横,全部杀掉,结果被梁朝朱温控制,于是对亲信说:“聚集六州四十三县的铁,也铸不成一个错!”

得陇望蜀

司马懿对曹操说:“现在攻克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曹操说:“人苦于不知足,得到陇地又想得到蜀地。”

塞创复战

隋朝张定和,敌人刺中他的脖子,张定和用草塞住伤口继续战斗,神气自若,敌人于是败退。

杜伏威

唐朝杜伏威与陈作战,被箭射中额头,怒道:“不杀你,箭不拔!”冲入敌阵,抓住射箭的将领,让他拔箭,然后斩杀。

首级

秦朝法律,斩敌一首级升一级爵位,所以叫“首级”。后人说:“割一首级,必割其势,以为一级者不对。”

梓树化牛

秦文公攻打雍城,南山的梓树化为牛,用骑兵攻击,不能取胜。有人坠地,解开头发披散,牛害怕,入水。秦朝因此设置髦头,骑兵作为先驱。

勒石燕然

燕然是山名,离边塞三千里。窦宪大破单于,登上燕然山,刻石纪功,颂扬汉朝的功德。

九章

管子说:“举日

举章则白天行军,举月章则夜间行军,举龙章则水上行军,举虎章则林中行军,举鸟章则在山坡上行军,举蛇章则在沼泽中行军,举鹊章则乘船行军,兴狼章则在山中行军,举<巾臯>章则载着食物驾车行军。

啼哭郎君

都统制曲端非常勇猛,每次与敌人作战时,都会召集副将和头目,详细告诉他们两位皇帝被俘,现在在五国城中穿着青衣斟酒,凡是臣子听到这些都会感到痛心,想到这些就会感到切骨的痛苦,于是放声大哭。将领和士兵们都跟着哭,然后奋身上马,勇气倍增,敌人看到他们都感到害怕,称他为“啼哭郎君”。

鸽笼分部

曲端的军队分为五部,每部用一个笼子装五只鸽子,当需要调动某部时,就打开笼子放出一只鸽子,那部的士兵就会立刻到达,速度之快如同神助,看到的人都会感到气势被夺。

玉帐术

杜甫的诗中说:“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玉帐是兵家用来避邪的方位,主将在这个方位设置军帐,就会坚不可摧。其方法是:黄帝的遁甲术以月建为基础,取后三位,比如正月建寅,那么已就是玉帐。

冠来没处畔

陈后主在齐云观时,有谣谚说:“齐云观,寇来没处畔。”所以现在人们避人时称之为“畔”。

府兵

西魏开始设立府兵。隋唐时期开始有轮番制度,入则为兵,出则为农。周太祖开始刺面见。唐末刘仁恭刺民为兵,提供粮食,军丁佥补。

渠答

蒺藜,用铁制成,围绕营地撒在四周。

绕指柔

在平望湖中挖到一把剑,弯曲时剑的首尾相接,放手后又恢复原状,剑锋犀利,可以切断金属。有识之士说:“这是古代的绕指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兵刑部-军旅-注解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相传他发明了车、船、衣冠、音律等,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蚩尤: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与黄帝大战于涿鹿,最终被黄帝击败,象征着古代部落间的冲突与融合。

颛顼: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孙子,以治理洪水、制定历法著称。

共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因与颛顼争帝位失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风后:黄帝的臣子,相传他发明了指南车,帮助黄帝战胜蚩尤。

力牧:黄帝的臣子,相传他发明了营垒,为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涿鹿:古代地名,相传为黄帝与蚩尤大战的地方,位于今河北省涿鹿县。

禹: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夏朝的建立者,以治水有功被尊为“大禹”。

纣:商朝末代君主,以暴虐著称,最终被周武王推翻。

周师:指周武王的军队,周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记里鼓:古代用于传递军情的鼓,相传为黄帝所制。

斥候:古代军队中的侦察兵,负责侦查敌情。

墩台:古代用于传递军情的高台,汉武帝时期开始广泛使用。

演武场:古代用于训练士兵的场所,相传为黄帝所制。

辕门:古代军营的正门,相传为周公所制。

吕望:即姜子牙,周朝开国功臣,相传他发明了战舰。

武王: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推翻了商纣王。

孟津: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孟津县,周武王在此会盟诸侯,准备伐纣。

仓兕:古代传说中的神兽,相传周武王命仓兕准备舟楫,渡河伐纣。

公输班:即鲁班,古代著名的工匠,相传他发明了舟战用的钩拒。

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将,以治水战著称。

智伯:春秋时期晋国的权臣,以决汾水进行水战闻名。

火攻:古代战争中用火攻击敌人的战术,相传蚩尤最早使用。

孙子:即孙武,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

魏马钧:三国时期魏国的工匠,相传他发明了爆仗起火。

隋炀帝: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以奢侈暴虐著称,相传他最早使用火药制作杂戏。

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臣,以智谋著称,相传他发明了飞石用机。

纛:古代军队中的大旗,象征统帅的权威。

五彩牙幢:古代军队中的旗帜,相传为黄帝所制。

斿:古代车上的旗帜,相传为禹所制。

九旗:古代军队中的九种旗帜,相传为周公所制。

干:古代的一种兵器,相传为伏羲所制。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相传为伏羲所制。

弓:古代的一种兵器,相传为挥所制。

矢:古代的一种兵器,相传为牟夷所制。

弩:古代的一种兵器,相传为黄帝所制。

首山铜:古代传说中的铜矿,相传黄帝在此采铜铸刀斧。

昆吾山铁:古代传说中的铁矿,相传蚩尤在此取铁制剑、铠、矛、戟、陌刀。

革甲:古代用皮革制作的铠甲,相传蚩尤最早使用。

函甲:古代用金属制作的铠甲,相传为禹所制。

枪:古代的一种兵器,相传为黄帝所制。

孔明:即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以智谋著称。

匕首:古代的一种短兵器,相传为舜所制。

云梯:古代用于攻城的工具,相传为黄帝所制。

钩援:古代用于攻城的工具,相传为黄帝所制。

挨牌:古代用于防御的工具,相传为牟夷所制。

傍排:古代用于防御的工具,相传为牟夷所制。

铁蒺藜:古代用于防御的工具,相传为孙武所制。

悬苫:古代用于防御的工具,相传为刘馥所制。

悬帘:古代用于防御的工具,相传为刘馥所制。

藤牌:古代用于防御的工具,相传为岳飞所制。

烽燧:古代用于传递军情的烽火台,相传为殷盘庚所制。

刁斗:古代用于传递军情的工具,相传为赵武灵王所制。

鸡翘:古代用于传递军情的工具,相传为魏国所制。

露布:古代用于传递军情的工具,相传为后魏所制。

漆竿:古代用于传递军情的工具,相传为魏国所制。

五兵:古代的五种主要兵器,包括矛、戟、戈、剑、弓。

旗鼓:古代军队中的旗帜和鼓,象征统帅的权威。

斧钺:古代象征军权的斧头和钺,君主在授将军军权时使用。

投醪:古代的一种仪式,将军将酒投入河中,象征与士兵同甘共苦。

吮疽:古代的一种行为,将军为士兵吮吸伤口,象征关爱士兵。

纶巾羽扇:古代文人的装束,象征智慧与风度。

金钩:古代的一种兵器,相传为阖闾所制。

七制:古代兵法的七种战术,包括征、攻、侵、伐、阵、战、斗。

挟纩:古代的一种行为,将军为士兵披上棉衣,象征关爱士兵。

呼庚癸:古代的一种隐语,用于传递军情。

盗马:古代的一种行为,将军为士兵盗马,象征与士兵同甘共苦。

剑名:古代剑的各部分名称,包括镡、璏、铗、室、韬、襓、蒯缑。

五名剑:古代越王勾践的五把宝剑,包括纯钩、湛卢、豪曹、鱼肠、巨阙。

斩蛇剑:古代汉高帝的宝剑,相传为斩蛇所用。

佽飞:古代荆国的一位勇士,以斩杀蛟龙闻名。

干将莫邪:古代吴国的两位铸剑师,相传他们为吴王阖闾铸剑。

龙泉太阿:古代的两把宝剑,相传为张华所得。

华阴土:古代华阴地区的土,相传可以磨剑使其更加光亮。

金仆姑:古代的一种箭,相传为鲁庄公所用。

石马流汗:古代的一种传说,相传安禄山叛乱时,昭陵内的石马流汗。

蒋庙泥兵:古代的一种传说,相传孙权与敌人战时,蒋庙中的泥兵帮助他。

箭塞水注:古代的一种技艺,相传刘善射可以用箭射水注。

檿弧萁服:古代的一种弓箭,相传为山桑木制成。

娘子军:指由女性组成的军队,此处特指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所率领的军队,因其在平定京师时立下大功,故称“娘子军”。

夫人城:指晋朝朱序的母亲在襄阳城西北角修筑的防御工事,因其领导修筑,故称“夫人城”。

紫电青霜:形容武器锋利,光芒四射,出自《滕王阁序》,用以形容王将军的武库。

榻侧鼾睡:比喻不容他人侵犯自己的利益或地盘,出自宋太祖赵匡胤之口。

廉颇善饭:指廉颇虽年老,但食量依旧很大,用以形容老当益壮。

杜彪:指梁朝荆州刺史杜山从,因其勇猛过人,魏军畏惧,故称“杜彪”。

飞将:指勇猛善战的将领,如唐单雄信和后周韩果,因其勇猛如飞,故称“飞将”。

铁猛兽:指后周蔡佑,因其穿着明光铠甲,所向无敌,齐人畏惧,故称“铁猛兽”。

熊虎将:指勇猛如熊虎的将领,如关羽和张飞,因其勇猛无敌,故称“熊虎将”。

细柳营:指汉文帝时周亚夫驻守的军营,因其军纪严明,故称“细柳营”。

飞将军:指汉朝李广,因其勇猛善战,匈奴畏惧,故称“飞将军”。

贯虱:指纪昌学射箭时,能够将箭射穿虱子的心脏,形容箭术高超。

来嚼铁:指唐朝来瑱,因其箭术高超,贼人称其为“来嚼铁”。

半段枪:指唐朝哥舒翰,因其持半段枪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故称“半段枪”。

黄驺少年:指唐朝裴杲,因其勇冠三军,乘黄驺马冲锋陷阵,故称“黄驺少年”。

白袍先锋:指唐朝薛仁贵,因其每战披白袍,所向无敌,故称“白袍先锋”。

大树将军:指后汉冯异,因其谦逊不争功,常独坐树下,故称“大树将军”。

霹雳闪电:指唐朝长孙晟,因其弓声如霹雳,走马如闪电,故称“霹雳闪电”。

辕门二龙:指唐朝乌承玭和乌承恩,因其勇猛善战,故称“辕门二龙”。

一韩一范:指宋朝韩琦和范仲淹,因其威名远扬,西贼闻之胆寒,故称“一韩一范”。

八遇八克:指唐朝娄师德,因其与吐蕃作战八次,八次皆胜,故称“八遇八克”。

七纵七擒:指诸葛亮七次擒获孟获,七次释放,最终使其心服口服,故称“七纵七擒”。

钲止兵进:指狄青与西贼作战时,通过钲声指挥军队,最终取得胜利,故称“钲止兵进”。

以少击众:指唐朝马磷,因其以百骑破敌五千,故称“以少击众”。

朕之关张:指宋朝狄青,因其勇猛善战,宋太祖称其为“朕之关张”。

立汉赤帜:指韩信攻赵时,通过立赤帜迷惑敌军,最终取得胜利,故称“立汉赤帜”。

下马作露布:指傅永既能上马杀敌,又能下马写露布,故称“下马作露布”。

三箭定天山:指薛仁贵三箭射杀三人,震慑敌军,故称“三箭定天山”。

三鼓夺昆仑:指狄青在三鼓时分夺取昆仑关,故称“三鼓夺昆仑”。

顺昌旗帜:指宋朝刘琦的旗帜,因其威名远扬,敌军见之即退,故称“顺昌旗帜”。

每饭不忘巨鹿:指汉文帝每饭时都会想起李齐在巨鹿之战中的英勇事迹,故称“每饭不忘巨鹿”。

铸错:指唐朝罗绍威因杀尽魏博牙兵,导致被朱温所制,故称“铸错”。

得陇望蜀:指司马懿在攻占汉中后,又欲攻取益州,故称“得陇望蜀”。

塞创复战:指隋朝张定和在受伤后,仍坚持战斗,故称“塞创复战”。

杜伏威:指唐朝杜伏威,因其在战斗中勇猛无畏,故称“杜伏威”。

首级:指斩敌首级以记功,故称“首级”。

梓树化牛:指秦文公伐雍时,南山梓树化为牛,故称“梓树化牛”。

勒石燕然:指窦宪在燕然山勒石纪功,故称“勒石燕然”。

九章:指管子的九章,内容涉及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故称“九章”。

章则昼行:指在白天行军时使用的旗帜。

举月章则夜行:指在夜间行军时使用的旗帜,象征月亮。

举龙章则水行:指在水上行军时使用的旗帜,象征龙。

举虎章则林行:指在森林中行军时使用的旗帜,象征虎。

举鸟章则行阪:指在山坡上行军时使用的旗帜,象征鸟。

举蛇章则行泽:指在沼泽地行军时使用的旗帜,象征蛇。

举鹊章则行船:指在船上行军时使用的旗帜,象征鹊。

兴狼章则行山:指在山中行军时使用的旗帜,象征狼。

举<巾臯>章则载食而驾:指在运输粮食时使用的旗帜,象征巾臯。

啼哭郎君:指曲端在战斗中激励士兵的方式,通过哭泣激发士兵的勇气。

鸽笼分部:指曲端军队的快速调动方式,通过鸽子传递命令。

玉帐术:指古代兵家的一种战术,通过特定的方位布置军帐以增强防御。

冠来没处畔:指陈后主在齐云观时的谣言,意为敌人来了无处可逃。

府兵:指西魏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兵制,士兵平时务农,战时出征。

渠答:指古代用于防御的蒺藜,通常用铁制成,撒在营地四周。

绕指柔:指一种古代宝剑,可以弯曲成环状,放手后恢复原状,锋利无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兵刑部-军旅-评注

这段古文记载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许多重要发明和战术,反映了古代战争技术的发展与演变。从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到禹征有苗、纣御周师,再到吕望制战舰、孙子制火攻,这些记载不仅展示了古代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体现了古代军事家的智慧与创造力。

文中提到的许多军事发明,如记里鼓、斥候、墩台、演武场、辕门等,都是古代军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发明不仅提高了军队的作战效率,也为后世的军事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黄帝制车以翼军、制骑以供伺候,展示了古代军队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火攻、水战等战术的记载,反映了古代战争中技术与策略的结合。蚩尤始火攻,孙子制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五法,魏马钧制爆仗起火,隋炀帝以火药制杂戏,这些记载不仅展示了古代火攻技术的发展,也体现了火药在军事上的早期应用。

文中还提到了许多古代兵器的发明与改进,如黄帝制弩、蚩尤制剑铠、范蠡制飞石用机等。这些兵器的发明不仅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也反映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特别是干将莫邪铸剑的传说,展示了古代铸剑术的神秘与精湛。

此外,文中还记载了许多古代军事仪式和象征,如授斧钺、投醪、吮疽等。这些仪式不仅体现了古代军队的纪律与权威,也展示了将军与士兵之间的深厚情感。特别是吴起吮疽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将军对士兵的关爱与责任感。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一部古代军事史的缩影,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军事发明、战术、兵器、仪式的记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战争的特点与演变,也能感受到古代军事家的智慧与勇气。这些记载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后世的军事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古文集中展现了古代中国历史上众多英雄人物的勇猛事迹和智慧谋略。通过这些典故,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将领们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和智谋过人。例如,“娘子军”展现了女性在战争中的重要角色,打破了传统性别角色的限制;“夫人城”则体现了普通百姓在战争中的智慧和勇气,通过修筑防御工事来保护家园。

“紫电青霜”和“榻侧鼾睡”等典故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古代将领的威严和不容侵犯的气势。这些典故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军事文化和政治智慧。

“廉颇善饭”和“杜彪”等典故则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展现了老当益壮和勇猛善战的形象。这些典故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也是对后人的激励,鼓励人们在任何年龄都要保持斗志和勇气。

“细柳营”和“飞将军”等典故则通过具体的军事事件,展现了古代军队的纪律严明和将领的威严。这些典故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也是对军事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贯虱”和“来嚼铁”等典故则通过具体的技艺,展现了古代将领的高超技艺和勇猛无畏。这些典故不仅是对技艺的赞美,也是对勇气的颂扬,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勇往直前。

“立汉赤帜”和“下马作露布”等典故则通过具体的战术和策略,展现了古代将领的智慧和谋略。这些典故不仅是对战术的记录,也是对智慧的传承,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要善于运用智慧。

“三箭定天山”和“三鼓夺昆仑”等典故则通过具体的战斗事件,展现了古代将领的勇猛和果断。这些典故不仅是对战斗的记录,也是对勇气的颂扬,鼓励人们在面对敌人时要果断勇敢。

“每饭不忘巨鹿”和“铸错”等典故则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古代将领的忠诚和智慧。这些典故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对忠诚和智慧的传承,鼓励人们在面对选择时要忠诚和明智。

“得陇望蜀”和“塞创复战”等典故则通过具体的战略和战术,展现了古代将领的野心和坚韧。这些典故不仅是对战略的记录,也是对野心和坚韧的颂扬,鼓励人们在面对目标时要坚持不懈。

“杜伏威”和“首级”等典故则通过具体的战斗事件,展现了古代将领的勇猛和果断。这些典故不仅是对战斗的记录,也是对勇气的颂扬,鼓励人们在面对敌人时要果断勇敢。

“梓树化牛”和“勒石燕然”等典故则通过具体的神话和历史事件,展现了古代将领的神奇和威严。这些典故不仅是对神话和历史的记录,也是对神奇和威严的传承,鼓励人们在面对未知时要勇敢探索。

“九章”则通过具体的治国理政的篇章,展现了古代将领的智慧和谋略。这些篇章不仅是对治国理政的记录,也是对智慧和谋略的传承,鼓励人们在面对国家大事时要善于运用智慧。

这段古文通过描述不同旗帜的使用场景,展现了古代军队在行军、作战时的组织与指挥艺术。旗帜不仅是军队的标志,更是战术和策略的象征。例如,’举龙章则水行’和’举虎章则林行’分别象征着水军和森林作战的特殊战术,体现了古代军事家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巧妙利用。

曲端的’啼哭郎君’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他在战斗中的领导艺术。通过哭泣激发士兵的爱国情怀和战斗意志,这种情感激励的方式在古代战争中极为罕见,显示了曲端非凡的领导才能和情感智慧。

鸽笼分部的描述展示了古代军队的高效指挥系统。通过鸽子传递命令,军队能够迅速响应,这种快速反应能力在古代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玉帐术的提及揭示了古代兵家对地理方位的重视。通过特定的方位布置军帐,可以增强防御能力,这种战术思想体现了古代军事家对空间和方位的深刻理解。

府兵制度的描述反映了古代兵制的发展历程。从西魏到隋唐,府兵制度逐渐完善,士兵平时务农,战时出征,这种兵制既保证了农业生产,又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渠答和绕指柔的描述展示了古代军事装备的精巧和实用性。渠答作为一种防御工具,能够有效阻止敌人的进攻;绕指柔则是一种极具杀伤力的武器,其独特的弯曲性能使其在战斗中具有极大的优势。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古代军队的组织和战术,还反映了古代军事家对自然、情感、空间和装备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兵刑部-军旅》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49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