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伦类部-叔嫂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伦类部-叔嫂-原文

戛羹

汉高祖微时至丘嫂家,嫂方食羹,厌叔至,阳云羹尽轑釜。已而视釜有羹,由是怨嫂。后乃封其子为戛羹侯。

为叔解围

谢道韫适王凝之。叔献之与客议论,词理屡屈。道韫遣婢白献之,为小郎解围,乃于帐后与客辩议,客愧服而去。

亦食糠核

陈平家负郭穷巷,以敝席为门。或谓平曰:“何食而肥?”嫂曰:“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而逐其妇。

嫂不为炊

苏秦出游,大困而归,妻不下机,嫂不为炊。及为从约长,佩六国相印,秦之妻嫂,俱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秦乃笑谓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伏,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而金多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伦类部-叔嫂-译文

戛羹

汉高祖在未显贵时曾到丘嫂家,丘嫂正在吃羹,因为讨厌高祖的到来,假装说羹已经吃完,锅也空了。后来高祖看到锅里还有羹,因此对丘嫂心生怨恨。后来高祖封丘嫂的儿子为戛羹侯。

为叔解围

谢道韫嫁给了王凝之。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与客人讨论问题,言辞和道理屡次被驳倒。谢道韫派婢女告诉王献之,要为小叔子解围,于是她在帐后与客人辩论,客人感到惭愧并佩服地离开了。

亦食糠核

陈平家住在城外的穷巷里,用破席子做门。有人问陈平:“你吃什么这么胖?”陈平的嫂子说:“他也只是吃糠核而已,有这样的叔叔,还不如没有。”陈平的哥哥听到后,赶走了他的妻子。

嫂不为炊

苏秦外出游历,非常困顿地回到家,妻子不放下织机,嫂子也不为他做饭。等到苏秦成为六国的合纵长,佩戴六国相印时,苏秦的妻子和嫂子都侧目不敢直视他,俯伏着侍候他吃饭。苏秦笑着对嫂子说:“为什么以前那么傲慢,现在却这么恭敬呢?”嫂子弯曲身体,匍匐在地,用脸贴着地面道歉说:“因为看到季子地位高,金钱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伦类部-叔嫂-注解

戛羹:戛羹指的是停止煮羹,这里特指汉高祖刘邦的嫂子因为不欢迎他而假装羹已经煮完,实际上锅里还有羹。这个词语后来用来形容故意怠慢或拒绝招待。

为叔解围:这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讲述了谢道韫帮助她的叔叔谢献之在辩论中解围的故事。谢道韫通过婢女传达信息,帮助叔叔在辩论中取胜,展示了她的智慧和机智。

亦食糠核:亦食糠核原意是指吃糠和核,这里用来形容陈平家境贫寒,生活艰苦。陈平的嫂子用这句话表达了对陈平的不满和轻视。

嫂不为炊:这个典故出自《史记》,讲述了苏秦在未成名前受到家人的冷落,尤其是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后来苏秦成为六国相印的持有者,家人态度大变,苏秦以此讽刺家人的前倨后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伦类部-叔嫂-评注

这些典故都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在汉高祖的故事中,戛羹不仅是一个家庭小插曲,更是反映了刘邦在未成名前的艰难处境和家庭内部的复杂关系。这个故事后来成为成语,用来形容故意怠慢或拒绝招待,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谢道韫为叔解围的故事,展示了古代女性的智慧和能力。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下,谢道韫通过自己的才智帮助家人,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谢道韫的个人魅力,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和限制。

陈平的故事则揭示了贫寒与家庭关系的紧张。陈平的嫂子对他的轻视和不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贫富差距的敏感和对个人价值的评判。这个故事通过家庭内部的小冲突,折射出更广泛的社会问题。

苏秦的故事则是关于个人奋斗和家庭态度的转变。苏秦从未成名前的冷落到成名后的尊敬,反映了社会对成功和地位的崇拜。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苏秦的个人魅力,也揭示了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伦类部-叔嫂》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46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