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人物部-帝王(2)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人物部-帝王(2)-原文

年号

西汉武帝建元

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大初征和后元

昭帝始元

元凤元平宣帝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

黄龙元帝初元

永先建昭

竟宁成帝建始

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

绥和哀帝建平

元寿

平帝元始孺子婴居摄

初始

东汉光武建武

中元明帝永平章帝建初

元和

章和和帝永元

元兴殇帝延平安帝永初

元初永宁建光

延光顺帝永建

阳嘉永和汉安

建康冲帝永嘉

质帝本初桓帝建和

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

永康灵帝建宁

熹平光和

中平献帝初平

兴平

建安后汉昭烈帝章武后帝建兴

延熙景曜炎兴

西晋武帝

泰始咸宁

泰康惠帝永熙

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兴光熙

怀帝永嘉愍帝建兴

东晋元帝建武

大兴

永昌明帝太宁成帝咸和

咸康康帝建元穆帝永和

升平哀帝隆和

兴宁帝奕太和简文帝咸安孝武帝宁康

太元安帝隆安

元兴

义熙恭帝元熙

南北朝

宋武帝永初少帝景平文帝元嘉孝武帝孝建

大明废帝景和明帝泰始

泰豫苍梧王元徽顺帝明

齐高帝建元武帝永明明帝建武东昏侯中兴

梁武帝天监

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

太清简文帝大宝元帝承圣敬帝绍泰

太平

陈武帝永定

文帝天嘉

天康临海王光大宣帝太建后主至德

祯明

隋代

隋文帝开皇

仁寿炀帝大业恭帝义宁

唐代

唐高祖武德太宗贞观高宗永征

显庆

龙朔

麟德

乾封

总章

咸亨

上元

仪凤

调露

永隆

开曜

永淳

弘道中宗嗣圣

神龙

景隆

睿宗

景云

太极玄宗开元

天宝肃宗至德

干元

上元

宝应代宗广德

永泰

大历德宗建中

兴元顺宗永贞宪宗元和穆宗长庆敬宗宝历文宗太和

开成武宗会昌宣宗太中懿宗咸通僖宗干符

广明

中和

光启

文德昭宗龙纪

大顺

景福

干宁

光化

天复

天佑昭宣帝天佑

后五代

梁太祖开平

干化均王

贞明

龙德

唐庄宗同光明宗天戌

长兴闵帝应顺潞王清泰

晋高祖天福齐王开运汉高祖干隐帝干

周太祖广顺世宗显德恭帝显德

宋太祖

干德

开宝太宗太平兴国

雍熙

端拱

淳化

至道真宗咸平

景德

大中祥符

天禧

干兴仁宗天圣

明道

景佑宝元

康定

庆历英宗治平神宗熙宁哲宗元

绍圣

元符徽宗

建中靖国

崇宁

大观

政和

重和

宣和钦宗靖康

南宋高宗建炎

绍兴孝宗隆兴

干道

淳熙光宗绍熙

宁宗庆元

嘉泰

开熙

嘉定理宗宝庆

绍定

端平

嘉熙

淳佑

开庆

景定度宗咸淳恭宗德端宗景炎帝祥兴

元世祖

至元

成宗元贞

大德武宗至大仁宗皇庆

延佑英宗至治泰定帝泰定

致和明宗天历

文宗天历

至顺顺帝元统

至元

至正

陵寝

盘古青县

女娲阌乡

伏羲陈州

神农曲阜

黄帝中都

少昊曲阜

颛顼高阳

帝喾滑县

高阳氏东昌

华胥氏蓝田

帝尧东平

帝舜永州

大禹会稽

夏太康太康

成汤偃师

太甲济南殷中宗内黄

商高宗西华

周文武成康咸阳

威烈王河南

昭王少室秦始皇骊山

汉高祖长陵咸阳

文帝西安

武帝兴平

景帝咸阳

宣帝长安

光武原陵孟津

明帝洛阳

照烈成都

隋文武功

晋元帝江宁

晋十一帝陵上元

吴大帝钟山

吴景帝太平

齐高武明丹阳

梁武简文丹阳

陈文帝武功

陈高祖高要

隋炀帝扬州

唐高祖三原

太宗九山

宪宗满城

宣宗景阳

中宗偃师

西魏武帝富平

石勒顺德

宋太祖昌陵

太宗熙陵

真宗定陵

仁宗照陵,俱巩县

南宋高、孝、光、宁、理、度会稽

宋三陵钦陵、庆陵、安陵,保定

宋端宗山

徽宗五国城

辽太祖宁远卫明洪武皇帝孝陵,江宁

永乐长陵

洪熙献陵

宣德景陵

正统裕陵

成化茂陵

弘治泰陵

正德康陵

嘉靖永陵

隆庆昭陵

万历庆陵

泰昌定陵

天启德陵

崇祯思陵,俱顺天天寿山

建文君自滇还,迎入南内,号老佛,卒莽西山。碑曰“天下大师之墓”。

如丝如纶

《礼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注:纶,绶也。言王言始出之,小如丝;群臣举之,若绶之大。故皇帝之言谓之纶音。皇后之命又曰懿旨,懿,美也。

元首

《书经》:“元首明哉,股肱良哉。”言君乃臣之元首,臣乃君之股肱,君明则臣自良。

麟趾龙种

《诗经》:“麟之趾,振振公子。”唐诗:“元师归龙种。”俱誉宗藩也。

玉牒

帝胄之谱名玉牒。韩文:“明德镂白玉之牒。”又宗人府曰玉牒所。

邦贞国贰

《礼记》:“一人元良,万邦之贞。”太子之谓也。高允曰:“太子,国之储贰。”

日重光

崔豹《古今注》:汉明帝为太子时,乐人歌《诗》四章以赞美之,其一日重光,其二月重轮,其三星重辉,其四海重润。

逍遥晚岁

《唐书》:高祖谓裴寂曰:“公为宗臣,我为太上皇,逍遥晚岁,不亦善乎?”

女中尧舜

高琼赞宋宣仁太后曰:“笃生圣后,女中尧舜。”

县公主

汉制:皇女皆封县公主,诸王女皆封乡亭公主,承王女、宗女者封仪宾、封郡马。

官家

李侍读仲容侍真宗饮,命饮巨觥。仲容曰:“告官家免巨觥。”上问:“卿之称朕何谓官家?”对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称官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人物部-帝王(2)-译文

年号

西汉武帝的年号是建元。

接下来的年号有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大初、征和和后元。

昭帝的年号是始元。

接下来的年号有元凤、元平、宣帝的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和甘露。

黄龙是元帝的年号,初元也是他的年号。

永先和建昭是接下来的年号。

竟宁是成帝的年号,建始也是他的年号。

接下来的年号有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和元延。

绥和是哀帝的年号,建平也是他的年号。

元寿是接下来的年号。

平帝的年号是元始,孺子婴的年号是居摄。

初始是接下来的年号。

东汉光武的年号是建武。

中元是明帝的年号,永平是章帝的年号,建初也是章帝的年号。

元和是接下来的年号。

章和是和帝的年号,永元也是他的年号。

元兴是殇帝的年号,延平是安帝的年号,永初也是安帝的年号。

接下来的年号有元初、永宁和建光。

延光是顺帝的年号,永建也是他的年号。

接下来的年号有阳嘉、永和和汉安。

建康是冲帝的年号,永嘉也是他的年号。

质帝的年号是本初,桓帝的年号是建和。

接下来的年号有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和延熹。

永康是灵帝的年号,建宁也是他的年号。

熹平和光和是接下来的年号。

中平是献帝的年号,初平也是他的年号。

兴平是接下来的年号。

建安是后汉昭烈帝的年号,章武是后帝的年号,建兴也是他的年号。

接下来的年号有延熙、景曜和炎兴。

西晋武帝的年号是泰始和咸宁。

泰康是惠帝的年号,永熙也是他的年号。

接下来的年号有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兴和光熙。

怀帝的年号是永嘉,愍帝的年号是建兴。

东晋元帝的年号是建武。

大兴是接下来的年号。

永昌是明帝的年号,太宁是成帝的年号,咸和也是成帝的年号。

接下来的年号有咸康、康帝的建元、穆帝的永和。

升平是哀帝的年号,隆和也是他的年号。

兴宁是帝奕的年号,太和是简文帝的年号,咸安是孝武帝的年号,宁康也是他的年号。

太元是安帝的年号,隆安也是他的年号。

元兴是接下来的年号。

义熙是恭帝的年号,元熙也是他的年号。

南北朝

宋武帝的年号是永初,少帝的年号是景平,文帝的年号是元嘉,孝武帝的年号是孝建。

大明是废帝的年号,景和是明帝的年号,泰始也是他的年号。

泰豫是苍梧王的年号,元徽是顺帝的年号,明也是他的年号。

齐高帝的年号是建元,武帝的年号是永明,明帝的年号是建武,东昏侯的年号是中兴。

梁武帝的年号是天监。

接下来的年号有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和中大同。

太清是简文帝的年号,大宝是元帝的年号,承圣是敬帝的年号,绍泰也是他的年号。

太平是接下来的年号。

陈武帝的年号是永定。

文帝的年号是天嘉。

接下来的年号有天康、临海王的光大、宣帝的太建和后主的至德。

祯明是接下来的年号。

隋代

隋文帝的年号是开皇。

仁寿是炀帝的年号,大业也是他的年号,义宁是恭帝的年号。

唐代

唐高祖的年号是武德,太宗的年号是贞观,高宗的年号是永征。

显庆是接下来的年号。

龙朔是接下来的年号。

麟德是接下来的年号。

乾封是接下来的年号。

总章是接下来的年号。

咸亨是接下来的年号。

上元是接下来的年号。

仪凤是接下来的年号。

调露是接下来的年号。

永隆是接下来的年号。

开曜是接下来的年号。

永淳是接下来的年号。

弘道是中宗的年号,嗣圣也是他的年号。

神龙是接下来的年号。

景隆是接下来的年号。

睿宗的年号是景云。

太极是玄宗的年号,开元也是他的年号。

天宝是肃宗的年号,至德也是他的年号。

干元是接下来的年号。

上元是接下来的年号。

宝应是代宗的年号,广德也是他的年号。

永泰是接下来的年号。

大历是德宗的年号,建中也是他的年号。

兴元是顺宗的年号,永贞也是他的年号,元和是宪宗的年号,长庆是穆宗的年号,宝历是敬宗的年号,太和是文宗的年号。

开成是武宗的年号,会昌也是他的年号,太中是宣宗的年号,咸通是懿宗的年号,干符是僖宗的年号。

广明是接下来的年号。

中和是接下来的年号。

光启是接下来的年号。

文德是昭宗的年号,龙纪也是他的年号。

大顺是接下来的年号。

景福是接下来的年号。

干宁是接下来的年号。

光化是接下来的年号。

天复是接下来的年号。

天佑是昭宣帝的年号。

后五代

梁太祖的年号是开平。

干化是均王的年号。

贞明是接下来的年号。

龙德是接下来的年号。

唐庄宗的年号是同光,明宗的年号是天戌。

长兴是闵帝的年号,应顺是潞王的年号,清泰也是他的年号。

晋高祖的年号是天福,齐王的年号是开运,汉高祖的年号是干,隐帝的年号是干。

周太祖的年号是广顺,世宗的年号是显德,恭帝的年号也是显德。

宋太祖的年号是干德。

开宝是太宗的年号,太平兴国也是他的年号。

雍熙是接下来的年号。

端拱是接下来的年号。

淳化是接下来的年号。

至道是真宗的年号,咸平也是他的年号。

景德是接下来的年号。

大中祥符是接下来的年号。

天禧是接下来的年号。

干兴是仁宗的年号,天圣也是他的年号。

明道是接下来的年号。

景佑是宝元的年号。

康定是接下来的年号。

庆历是英宗的年号,治平也是他的年号,熙宁是神宗的年号,元是哲宗的年号。

绍圣是接下来的年号。

元符是徽宗的年号。

建中靖国是接下来的年号。

崇宁是接下来的年号。

大观是接下来的年号。

政和是接下来的年号。

重和是接下来的年号。

宣和是钦宗的年号,靖康也是他的年号。

南宋高宗的年号是建炎。

绍兴是孝宗的年号,隆兴也是他的年号。

干道是接下来的年号。

淳熙是光宗的年号,绍熙也是他的年号。

宁宗的年号是庆元。

嘉泰是接下来的年号。

开熙是接下来的年号。

嘉定是理宗的年号,宝庆也是他的年号。

绍定是接下来的年号。

端平是接下来的年号。

嘉熙是接下来的年号。

淳佑是接下来的年号。

开庆是接下来的年号。

景定是度宗的年号,咸淳也是他的年号,德是恭宗的年号,景炎是端宗的年号,祥兴也是他的年号。

元世祖的年号是至元。

成宗的年号是元贞。

大德是武宗的年号,至大是仁宗的年号,皇庆也是他的年号。

延佑是英宗的年号,至治也是他的年号,泰定是泰定帝的年号。

致和是明宗的年号,天历也是他的年号。

文宗的年号是天历。

至顺是顺帝的年号,元统也是他的年号。

至元是接下来的年号。

至正是接下来的年号。

陵寝

盘古的陵墓在青县。

女娲的陵墓在阌乡。

伏羲的陵墓在陈州。

神农的陵墓在曲阜。

黄帝的陵墓在中都。

少昊的陵墓在曲阜。

颛顼的陵墓在高阳。

帝喾的陵墓在滑县。

高阳氏的陵墓在东昌。

华胥氏的陵墓在蓝田。

帝尧的陵墓在东平。

帝舜的陵墓在永州。

大禹的陵墓在会稽。

夏太康的陵墓在太康。

成汤的陵墓在偃师。

太甲的陵墓在济南,殷中宗的陵墓在内黄。

商高宗的陵墓在西华。

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陵墓在咸阳。

威烈王的陵墓在河南。

昭王的陵墓在少室,秦始皇的陵墓在骊山。

汉高祖的陵墓在长陵,咸阳。

文帝的陵墓在西安。

武帝的陵墓在兴平。

景帝的陵墓在咸阳。

宣帝的陵墓在长安。

光武的陵墓在原陵,孟津。

明帝的陵墓在洛阳。

照烈的陵墓在成都。

隋文帝的陵墓在武功。

晋元帝的陵墓在江宁。

晋十一帝的陵墓在上元。

吴大帝的陵墓在钟山。

吴景帝的陵墓在太平。

齐高帝、武帝、明帝的陵墓在丹阳。

梁武帝、简文帝的陵墓在丹阳。

陈文帝的陵墓在武功。

陈高祖的陵墓在高要。

隋炀帝的陵墓在扬州。

唐高祖的陵墓在三原。

太宗的陵墓在九山。

宪宗的陵墓在满城。

宣宗的陵墓在景阳。

中宗的陵墓在偃师。

西魏武帝的陵墓在富平。

石勒的陵墓在顺德。

宋太祖的陵墓在昌陵。

太宗的陵墓在熙陵。

真宗的陵墓在定陵。

仁宗的陵墓在照陵,都在巩县。

南宋高、孝、光、宁、理、度的陵墓在会稽。

宋三陵是钦陵、庆陵、安陵,在保定。

宋端宗的陵墓在山。

徽宗的陵墓在五国城。

辽太祖的陵墓在宁远卫,明洪武皇帝的陵墓在孝陵,江宁。

永乐长陵。

洪熙献陵。

宣德景陵。

正统裕陵。

成化茂陵。

弘治泰陵。

正德康陵。

嘉靖永陵。

隆庆昭陵。

万历庆陵。

泰昌定陵。

天启德陵。

崇祯思陵,都在顺天天寿山。

建文君从云南回来,被迎入南内,号称老佛,死后葬在西山。墓碑上写着“天下大师之墓”。

如丝如纶

《礼记》中说:“君王的话像丝一样细,但传出去后却像绶带一样宽大。”注释说:纶,就是绶带。君王的话刚说出来时,像丝一样细;但经过群臣的传播,就像绶带一样宽大。所以皇帝的话被称为纶音。皇后的命令则被称为懿旨,懿,是美的意思。

元首

《书经》中说:“元首明智,臣子就会贤良。”意思是说君主是臣子的元首,臣子是君主的股肱,君主明智,臣子自然就会贤良。

麟趾龙种

《诗经》中说:“麒麟的脚趾,象征着振振公子。”唐诗中说:“元师归龙种。”这些都是赞美宗藩的。

玉牒

帝王的族谱被称为玉牒。韩文说:“明德镂白玉之牒。”宗人府也被称为玉牒所。

邦贞国贰

《礼记》中说:“一个人有良好的品德,万邦都会安定。”这是指太子。高允说:“太子,是国家的储君。”

日重光

崔豹的《古今注》中说:汉明帝还是太子时,乐人唱《诗》四章来赞美他,第一章是日重光,第二章是月重轮,第三章是星重辉,第四章是海重润。

逍遥晚岁

《唐书》中记载:高祖对裴寂说:“你作为宗臣,我作为太上皇,晚年逍遥自在,不是很好吗?”

女中尧舜

高琼赞美宋宣仁太后说:“她是一位圣后,是女中的尧舜。”

县公主

汉朝的制度:皇女都被封为县公主,诸王的女儿被封为乡亭公主,承王女、宗女被封为仪宾、郡马。

官家

李侍读仲容侍奉真宗饮酒,真宗命令他喝一大杯酒。仲容说:“请官家免去这大杯酒。”真宗问:“你称朕为官家是什么意思?”仲容回答说:“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兼有三五之德,所以称官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人物部-帝王(2)-注解

年号: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每个皇帝在位期间会有一个或多个年号,用以标志其统治时期。

元首:指君主或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源自《书经》中的“元首明哉,股肱良哉”,比喻君主是国家的头脑,臣子是国家的四肢。

麟趾龙种:麟趾出自《诗经》,比喻皇族的子孙;龙种则是对皇族后裔的美称,唐诗中也有“元师归龙种”的赞誉。

玉牒:指皇族的族谱,因其珍贵如玉,故称玉牒。韩愈文中提到“明德镂白玉之牒”,宗人府也称为玉牒所。

邦贞国贰:邦贞指国家的栋梁,国贰则指太子,即国家的第二号人物。《礼记》中有“一人元良,万邦之贞”的描述。

日重光:汉代乐人赞美太子时所唱的诗句之一,象征光明和希望。

逍遥晚岁:唐高祖对裴寂说的话,表达了希望晚年能够逍遥自在的愿望。

女中尧舜:高琼对宋宣仁太后的赞誉,比喻她如同古代圣君尧舜一般贤明。

县公主:汉代皇女的封号,皇女封为县公主,诸王女封为乡亭公主,宗女则封为仪宾或郡马。

官家:古代对皇帝的称呼,李侍读仲容对真宗解释称“官家”是因为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兼三五之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人物部-帝王(2)-评注

这段文本详细列举了中国历史上从西汉到南宋的各个朝代的年号,以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年号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纪年的方式,不仅具有时间标记的功能,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每个年号的选择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皇帝的治国理念以及文化背景。

文本中提到的“元首”、“麟趾龙种”、“玉牒”等词汇,都是中国古代对皇族和君主的尊称和美誉,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皇权的尊崇和礼仪的重视。这些词汇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还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

“日重光”、“逍遥晚岁”、“女中尧舜”等词句,则是对特定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赞美和描述。这些词句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例如,“女中尧舜”一词,不仅赞美了宋宣仁太后的贤明,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领导者的认可和尊重。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是一部历史的年代表,更是一部文化的缩影。通过对年号、尊称、赞美词句的列举和解释,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礼仪等多个方面的风貌。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历史研究的价值,也为现代人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人物部-帝王(2)》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46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