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人物部-帝王(1)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人物部-帝王(1)-原文

帝王(附后妃、太子、公主)

天皇始称皇,伏羲始称帝,夏、商、周始称王。神农,母安登感天而生,始称天子。文王始称世子。秦始皇始尊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周制称王妃为王后。秦称皇帝,遂称皇后。汉武帝始尊祖母窦为太皇太后。魏称诸王母为太妃。晋元帝始称生母为皇太妃。

当(上宀下一)

《礼记》:天子当(上宀下一)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上宀下一)。门屏间。

皇帝

古或称皇或称帝。秦始皇自谓德过三王,功高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曰制,令曰诏,自称曰朕。(古者称朕,上下共之。咎繇与帝言称朕;屈原曰“朕皇考”。至秦独以为尊。)

山呼

汉武帝登嵩山,帝与左右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后人袭之,遂名“山呼”。

大宝

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

神器

天下者,神明之器也。《王命论》曰: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

龙飞

新主登极曰龙飞,取《易经》“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盖干九五为君位,故云。《华林集》:“位以龙飞,文以虎变。”

虎拜

群臣觐君曰虎拜。《诗经》:“虎拜稽首,天子万寿。”谓召穆公虎既拜,受王命之辞,而祝天子以万寿也。

县官

《霍光传》称天子为县官。

华祝

尧观于华,华封人曰:“嘻!请祝圣人多富、多寿、多男子”。

陛下

陛,阶也。天子必有近臣,执兵器陈于陛侧,以戒不虞。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义也。上书亦如之。

乘箓握符

《东都赋》曰:“圣王握干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干符,赤伏符箓也。坤珍,洛书也。皇图,图谶也。帝文,天文也。

行在

蔡邕《独断》谓天子以天下为家,车舆所至之处,皆曰行在。谓行幸之所在也。

天潢

《曹固表》:“王孙公子,疏派天潢,宜亲宗室,强干弱枝。”

警跸

唐太宗即位,数骑射,孙伏伽谏曰:“天子禁卫九重,出也警,入也跸。”警,戒肃也。跸,清道也。

璇宫椒房

帝少昊母星娥处于璇宫,以椒涂壁,取其温和,以辟恶气。一曰取椒实繁衍之义。

黄帝立四妃,夏增三三,为九嫔;殷增三九,为二十七世妇;周增九九,为八十一御妻。魏明帝置淑妃,宋武帝置贵妃,隋炀帝置德妃,唐置贤妃,汉武帝置婕妤,汉元帝置昭仪,汉光武置贵人,晋武帝置才人。

前星

《晋书·天文志》:“心三星,天王正位也。中星曰明堂,天子位。前星为太子,后星为庶子。”

少海

《山海经》:“元皋之上,南望幼海。”注:幼海,即少海也。天子比大海,太子比少海。

青宫

东明山有宫,青石为墙,门有银榜,以青石碧缕,题曰“天地长男之宫”。故太子名青宫,又曰东宫。

公主

天子嫁女,不亲主婚,命同姓诸侯主之,故称公主。若诸侯,则自主之,故称翁主。娶公主者,曰尚。娶翁主者,曰承。

周始称公主,汉始称姊妹长公主,武帝始称姑太长公主,唐宪宗始称王女县主,睿宗始封女代国。秦以后始称尚主,舅姑下于妇。王始制坐受妇礼。魏始拜尚主者驸马。驸马都尉本汉武帝置,掌御马。

女官

周始制女史,佐内治。汉制女官十四等,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九十人,女史五十余人。

宗室

周公始置中士奠世系。唐玄宗始诏李衢、林宝撰玉牒百十卷。宋真宗始崇皇属籍。

周始建宗盟,选宗中之长为正。唐宗室始期亲加皇属,外任不着姓。宋神宗始换授,始外官加姓,始诏宗室应举。

五行迭王

太昊配木,以木德王天下,色尚青。炎帝配火,以火德王天下,色尚赤。黄帝配土,以土德王天下,色尚黄。少昊配金,以金德王天下,色尚白。颛顼配水,以水德王天下,色尚黑。

建元

古者只有纪年,未有年号。汉武帝建元元年,后王年号盖始于此。帝王改元亦未曾有。秦惠文十四年更为元年,是为改元之始。黄帝始制国号加有字,汉加大字。汉文帝始制年号用一字,武帝始用二字。

国祚

五帝:伏羲一百一十五年。神农一百四十年,传七世,共三百七十五年。黄帝一百年。少昊(皞)八十四年。颛顼七十八年,帝喾七十年。帝挚九年。帝尧七十二年。帝舜六十一年。

三王:夏禹十七世,共四百五十八年。商汤二十八世,共六百四十四年。周三十七世,共八百七十三年。

秦三世,共三十九年。

西汉十一世,共二百三十一年。东汉十四世,共一百九十六年。蜀汉二世,共四十四年。

晋四世,共五十二年。东晋十一世,共一百五年。前五代共一百六十九年。唐二十世,共二百九十年。后五代共五十六年。北宋九世,共一百六十八年。南宋九世,共一百五十五年。

元十世,共八十九年。

皇明国祚

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四年,永乐二十二年,洪熙一年,宣德十年,正统十四年,景泰八年,天顺八年,成化二十三年,弘治十八年,正德十六年,嘉靖四十五年,隆庆六年,万历四十八年,天启七年,崇祯十七年,共二百八十二年。历朝御讳太祖(元璋),惠宗(允炆),成祖(棣),仁宗(高炽),宣宗(瞻基),英宗(祁镇),景帝(祁钲),宪宗(见济),孝宗(佑樘),武宗(厚照),世宗(厚(火忽)),穆宗(载珖),神宗(翊钧),光宗(常洛),悊宗(由校),思宗(由检)

前五代

南朝宋刘裕八世,历六十年。

齐萧道成七世,历二十三年。

梁萧衍四世,历五十七年。

后梁萧詧(昭明太子之子)三世,历三十三年。

隋杨坚四世,历三十九年。

北朝元魏拓跋珪十二世,历一百四十九年。

西魏拓跋修四世,历二十四年。

东魏拓跋善见一世,历十七年。

北齐高洋(魏丞相高欢之子)五世,历二十九年。

后周宇文觉(魏冢宰宇文泰之子)五世,历二十六年。

后五代

梁朱温二世,历十七年。

后唐李存勖(本姓朱邪氏,沙陀人,先世事唐,赐姓李)四世,历十四年。

后晋石敬塘二世,历十一年。

后汉刘暠初名知远,三世,历四年。

北汉刘崇,高祖之弟四世,历三十年。

后周郭威,邢州人,传内侄柴荣,三世,历十年。

“五胡乱华”

汉刘渊,匈奴人也;

后赵石勒,武乡羯人也;

后秦姚弋仲,赤亭羌人也;

前秦苻洪,氐人也;

后燕慕容垂,鲜卑人也。

总曰“五胡乱华”。

蜀汉之继东汉,非特名义而已,实炎祚之正统也。

按《异苑》记:蜀有火井,汉室之盛则赫炽。

桓灵之际火势渐微,孔明窥而复盛。

至景曜元年,人以烛投之而灭,其年蜀并于魏,是亦一征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人物部-帝王(1)-译文

帝王(附后妃、太子、公主)

天皇最初被称为皇,伏羲最初被称为帝,夏、商、周最初被称为王。神农的母亲安登因感应天而生,最初被称为天子。文王最初被称为世子。秦始皇最初尊称他的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周朝的制度称王妃为王后。秦朝称皇帝,于是称皇后。汉武帝最初尊称他的祖母窦为太皇太后。魏朝称诸王的母亲为太妃。晋元帝最初称生母为皇太妃。

当(上宀下一)

《礼记》:天子应当(上宀下一)而立。诸公面向东,诸侯面向西,称为朝(上宀下一)。门屏之间。

皇帝

古代有时称皇,有时称帝。秦始皇自认为德行超过三王,功绩高于五帝,于是改号为皇帝。命令称为制,令称为诏,自称朕。(古代称朕,上下共用。咎繇与帝说话时称朕;屈原说“朕皇考”。到了秦朝,朕才成为皇帝的专称。)

山呼

汉武帝登上嵩山,皇帝和左右的吏卒都听到三次呼万岁的声音。后人沿袭这一做法,于是称为“山呼”。

大宝

圣人的大宝是地位。如何守住地位,靠的是仁德。

神器

天下是神明的器物。《王命论》说:神器有命,不能靠智力和力量去追求。

龙飞

新君主登基称为龙飞,取自《易经》“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因为干卦的九五爻是君位,所以这样说。《华林集》:“位以龙飞,文以虎变。”

虎拜

群臣朝见君主称为虎拜。《诗经》:“虎拜稽首,天子万寿。”说的是召穆公虎拜受王命之辞,祝愿天子万寿无疆。

县官

《霍光传》称天子为县官。

华祝

尧在华地视察,华地的封人说:“嘻!请祝圣人多富、多寿、多男子”。

陛下

陛,是台阶。天子必定有近臣,手持兵器站在台阶两侧,以防不测。称为陛下,是因为群臣与天子说话时,不敢直接指称天子,所以称呼在陛下的人来传达,这是通过卑贱传达尊贵的意思。上书时也是如此。

乘箓握符

《东都赋》说:“圣王握干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干符,是赤伏符箓。坤珍,是洛书。皇图,是图谶。帝文,是天文。

行在

蔡邕《独断》说天子以天下为家,车舆所到之处,都称为行在。指的是天子行幸的地方。

天潢

《曹固表》:“王孙公子,疏派天潢,宜亲宗室,强干弱枝。”

警跸

唐太宗即位后,多次骑马射箭,孙伏伽劝谏说:“天子禁卫九重,出也警,入也跸。”警,是警戒肃清。跸,是清道。

璇宫椒房

帝少昊的母亲星娥住在璇宫,用椒涂壁,取其温和,以辟除恶气。一说取椒实繁衍的意思。

黄帝立四妃,夏朝增加三三,为九嫔;殷朝增加三九,为二十七世妇;周朝增加九九,为八十一御妻。魏明帝设置淑妃,宋武帝设置贵妃,隋炀帝设置德妃,唐朝设置贤妃,汉武帝设置婕妤,汉元帝设置昭仪,汉光武设置贵人,晋武帝设置才人。

前星

《晋书·天文志》:“心三星,天王正位也。中星曰明堂,天子位。前星为太子,后星为庶子。”

少海

《山海经》:“元皋之上,南望幼海。”注:幼海,即少海也。天子比大海,太子比少海。

青宫

东明山有宫,青石为墙,门有银榜,以青石碧缕,题曰“天地长男之宫”。所以太子称为青宫,又称为东宫。

公主

天子嫁女,不亲自主婚,命同姓诸侯主婚,所以称为公主。如果是诸侯,则自己主婚,所以称为翁主。娶公主的人,称为尚。娶翁主的人,称为承。

周朝开始称公主,汉朝开始称姊妹长公主,汉武帝开始称姑太长公主,唐宪宗开始称王女县主,睿宗开始封女代国。秦朝以后开始称尚主,舅姑下于妇。王开始制定坐受妇礼。魏朝开始拜尚主者为驸马。驸马都尉本是汉武帝设置的,掌管御马。

女官

周朝开始设置女史,辅助内治。汉朝设置女官十四等,数百人。唐朝设置六局、二十四司,官九十人,女史五十余人。

宗室

周公开始设置中士奠世系。唐玄宗开始诏令李衢、林宝撰写玉牒百十卷。宋真宗开始崇皇属籍。

周朝开始建立宗盟,选宗族中的长者为正。唐朝宗室开始期亲加皇属,外任不着姓。宋神宗开始换授,开始外官加姓,开始诏令宗室应举。

五行迭王

太昊配木,以木德王天下,崇尚青色。炎帝配火,以火德王天下,崇尚赤色。黄帝配土,以土德王天下,崇尚黄色。少昊配金,以金德王天下,崇尚白色。颛顼配水,以水德王天下,崇尚黑色。

建元

古代只有纪年,没有年号。汉武帝建元元年,后王的年号大概从此开始。帝王改元也未曾有过。秦惠文十四年改为元年,这是改元的开始。黄帝开始制定国号加有字,汉朝加大字。汉文帝开始制定年号用一字,武帝开始用二字。

国祚

五帝:伏羲一百一十五年。神农一百四十年,传七世,共三百七十五年。黄帝一百年。少昊(皞)八十四年。颛顼七十八年,帝喾七十年。帝挚九年。帝尧七十二年。帝舜六十一年。

三王:夏禹十七世,共四百五十八年。商汤二十八世,共六百四十四年。周三十七世,共八百七十三年。

秦三世,共三十九年。

西汉十一世,共二百三十一年。东汉十四世,共一百九十六年。蜀汉二世,共四十四年。

晋四世,共五十二年。东晋十一世,共一百五年。前五代共一百六十九年。唐二十世,共二百九十年。后五代共五十六年。北宋九世,共一百六十八年。南宋九世,共一百五十五年。

元十世,共八十九年。

皇明国祚

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四年,永乐二十二年,洪熙一年,宣德十年,正统十四年,景泰八年,天顺八年,成化二十三年,弘治十八年,正德十六年,嘉靖四十五年,隆庆六年,万历四十八年,天启七年,崇祯十七年,共二百八十二年。历朝御讳太祖(元璋),惠宗(允炆),成祖(棣),仁宗(高炽),宣宗(瞻基),英宗(祁镇),景帝(祁钲),宪宗(见济),孝宗(佑樘),武宗(厚照),世宗(厚(火忽)),穆宗(载珖),神宗(翊钧),光宗(常洛),悊宗(由校),思宗(由检)

前五代

南朝宋的刘裕传了八代,共六十年。

齐的萧道成传了七代,共二十三年。

梁的萧衍传了四代,共五十七年。

后梁的萧詧(昭明太子的儿子)传了三代,共三十三年。

隋的杨坚传了四代,共三十九年。

北朝的元魏拓跋珪传了十二代,共一百四十九年。

西魏的拓跋修传了四代,共二十四年。

东魏的拓跋善见传了一代,共十七年。

北齐的高洋(魏丞相高欢的儿子)传了五代,共二十九年。

后周的宇文觉(魏冢宰宇文泰的儿子)传了五代,共二十六年。

后五代

梁的朱温传了两代,共十七年。

后唐的李存勖(本姓朱邪氏,沙陀人,先世事唐,赐姓李)传了四代,共十四年。

后晋的石敬塘传了两代,共十一年。

后汉的刘暠初名知远,传了三代,共四年。

北汉的刘崇,高祖的弟弟传了四代,共三十年。

后周的郭威,邢州人,传给了内侄柴荣,传了三代,共十年。

“五胡乱华”

汉的刘渊是匈奴人;

后赵的石勒是武乡的羯人;

后秦的姚弋仲是赤亭的羌人;

前秦的苻洪是氐人;

后燕的慕容垂是鲜卑人。

总称为“五胡乱华”。

蜀汉继承东汉,不仅仅是名义上的继承,实际上是炎帝的正统。

根据《异苑》记载:蜀地有火井,汉室兴盛时火势旺盛。

桓帝和灵帝时期火势逐渐减弱,诸葛亮发现后又重新旺盛。

到了景曜元年,有人用蜡烛投入火井而熄灭,那一年蜀汉被魏国吞并,这也是一个征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人物部-帝王(1)-注解

天皇:古代中国神话中的最高神,后成为帝王的尊称。

伏羲: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被认为是人类的始祖。

神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被认为是农业和医药的始祖。

天子:古代中国对帝王的尊称,意为天之子。

世子:古代对王位继承人的称呼。

太上皇:对退位皇帝的尊称。

王后:古代对国王正妻的称呼。

皇后:秦朝以后对皇帝正妻的称呼。

太皇太后:对皇帝祖母的尊称。

太妃:对皇帝母亲的尊称。

山呼:古代臣民对皇帝高呼万岁的仪式。

大宝:指帝位,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

神器:指帝位,象征天命所归。

龙飞:新皇帝登基的象征。

虎拜:臣子朝见皇帝的礼仪。

县官:古代对天子的别称。

华祝:古代对圣人的祝福。

陛下:对皇帝的尊称。

乘箓握符:指皇帝掌握天命和权力。

行在:皇帝出行时的临时居所。

天潢:指皇室宗亲。

警跸:皇帝出行时的警戒和清道。

璇宫椒房:古代皇后的居所。

前星:指太子。

少海:指太子。

青宫:指太子的居所。

公主:皇帝的女儿。

女官:皇宫中的女性官员。

宗室:皇帝的亲属。

五行迭王:古代帝王与五行相配的理论。

建元:皇帝即位后改元的仪式。

国祚:指一个朝代的统治时间。

南朝宋刘裕:刘裕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绥舆里人。他出身寒微,但凭借军功逐渐崛起,最终推翻东晋,建立宋朝,史称刘宋。

齐萧道成:萧道成是南朝齐的开国皇帝,字绍伯,南兰陵人。他原是刘宋的将领,后篡位建立齐朝,史称南齐。

梁萧衍:萧衍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字叔达,南兰陵人。他原是南齐的宗室,后篡位建立梁朝,史称南梁。

后梁萧詧:萧詧是后梁的开国皇帝,字仁师,南兰陵人。他是梁武帝萧衍的孙子,昭明太子萧统的儿子。梁朝灭亡后,他在江陵建立后梁,史称西梁。

隋杨坚: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即隋文帝,弘农华阴人。他原是北周的权臣,后篡位建立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北朝元魏拓跋珪:拓跋珪是北魏的开国皇帝,即魏道武帝,鲜卑族。他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开启了北朝的历史。

西魏拓跋修:拓跋修是西魏的皇帝,即魏文帝,鲜卑族。他是北魏分裂后西魏的统治者。

东魏拓跋善见:拓跋善见是东魏的皇帝,即魏孝静帝,鲜卑族。他是北魏分裂后东魏的统治者。

北齐高洋:高洋是北齐的开国皇帝,即齐文宣帝,渤海蓨县人。他原是东魏的权臣,后篡位建立北齐。

后周宇文觉:宇文觉是北周的开国皇帝,即周孝闵帝,鲜卑族。他原是西魏的权臣,后篡位建立北周。

梁朱温:朱温是后梁的开国皇帝,即梁太祖,宋州砀山人。他原是唐朝的将领,后篡位建立后梁,开启了五代十国的历史。

后唐李存勖:李存勖是后唐的开国皇帝,即唐庄宗,沙陀族人。他原是唐朝的将领,后建立后唐。

后晋石敬塘:石敬塘是后晋的开国皇帝,即晋高祖,沙陀族人。他原是后唐的将领,后建立后晋。

后汉刘暠:刘暠是后汉的开国皇帝,即汉高祖,沙陀族人。他原是后晋的将领,后建立后汉。

北汉刘崇:刘崇是北汉的开国皇帝,即汉世祖,沙陀族人。他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后建立北汉。

后周郭威:郭威是后周的开国皇帝,即周太祖,邢州尧山人。他原是后汉的将领,后建立后周。

五胡乱华:五胡乱华是指西晋末年,匈奴、羯、羌、氐、鲜卑五个少数民族相继入侵中原,导致西晋灭亡,北方陷入长期战乱的历史事件。

蜀汉:蜀汉是三国时期刘备在四川建立的政权,继承东汉的正统,史称蜀汉或季汉。

火井:火井是古代四川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地下天然气喷出并燃烧的现象。古人认为火井的盛衰与国运有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人物部-帝王(1)-评注

这段文本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帝王的称号、礼仪和制度,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皇权至上的思想。从天皇、伏羲到秦始皇,每一个称号的变化都标志着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的演变。例如,秦始皇自称为皇帝,这一称号的确立不仅是对个人功绩的肯定,也是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文本中还提到了许多与皇帝相关的礼仪和象征,如山呼、大宝、神器等,这些都是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山呼仪式体现了臣民对皇帝的绝对服从和忠诚,而大宝和神器则象征着皇帝的天命和权力。

此外,文本还涉及了皇室家族的结构和称谓,如太皇太后、太妃、公主等,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皇室内部的等级关系,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家族和血缘关系的重视。

五行迭王的理论则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在政治制度中的体现,通过将帝王与五行相配,强调了帝王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以及帝王统治的合法性和神圣性。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是对古代帝王制度和礼仪的记录,也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和思想。

这段文字简要概述了中国历史上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迭,涵盖了南朝宋、齐、梁、后梁、隋,以及北朝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等政权的兴衰。这些政权的更迭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民族融合的复杂局面。

南朝宋、齐、梁、后梁等政权虽然统治时间较短,但它们在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梁朝,萧衍推崇佛教,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北朝政权中,北魏的拓跋珪统一北方,开启了北朝的历史。北魏时期,佛教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就是这一时期的杰作。北齐和北周则在政治制度和文化上有所创新,为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政权虽然统治时间短暂,但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后周,郭威和柴荣的改革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文中提到的“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北方少数民族的崛起和中原汉族的衰落。这一事件导致了中国北方的长期战乱,但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蜀汉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权,虽然在历史上存在时间较短,但它在文化和政治上继承了东汉的正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文中提到的“火井”现象,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与国运之间关系的迷信,也体现了蜀汉政权在文化上的独特性。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虽然简短,但涵盖了中国历史上多个重要时期的政权更迭和民族融合,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这些政权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文化传承。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人物部-帝王(1)》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46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