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九流部-道教(2)-原文
黄冠
唐李淳风之父名播,仕隋,弃官为道士,自号黄冠子。
卧风雪中
谭峭,字景升,冬则衣绿布衫,或卧雪中;父常遣家僮寻访,寄冬衣及钱帛。景升得之,即分给贫寒者;或寄酒家,一无所留。
八仙
汉钟离,名权,字云房,以裨将从周处与齐万年战,败,跳终南山,遇东华王真人。至唐始一出,度吕岩,自称天下都散汉。
吕纯阳,名岩,字洞宾。举进士不第,遇钟离,同憩一肆中,钟离自起炊爨。吕忽昏睡,以举子赴京,状元及第,历官清要,前后两娶贵家女,五子十孙,簪笏满门,如此四十年。后居相位,独相十年,权势熏灼,忽被重罪,籍没家资,押赴云阳,身首异处。忽然惊醒,方兴浩叹。钟离在傍,炊尚未熟,笑曰:“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吕惊曰:“君知我梦耶?”钟离曰:“子适来之梦,升沉万态,荣瘁多端,五十年间,止为俄顷,非有大觉,焉知人世真一大梦也。”洞宾感悟,遂拜钟离求其超度。
蓝采和,不知何许人,常衣破蓝衫,黑木腰带,跣一足,靴一足,醉则持三尺大拍板,行歌云:“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光阴一掷梭。古人滚滚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词多率尔而作。后至濠梁,忽然轻举,掷下靴带拍板,乘云而去。
韩湘子,昌黎从侄,少学道,落魄他乡,久而始归。值昌黎诞日,怒其流落,湘子曰:“无怒也!请献薄技。”因为顷刻花,每瓣书一联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昌黎不悟,遗之去。后果谪潮州,至蓝关,湘子来候。昌黎乃悟,因吟三韵,以补前诗,竟别。
张果老,隐恒州中条山,见召于唐。开元中,宠遇与叶静能比。自言尧时官侍中,叶公密识曰:“此混沌初分白蝙蝠精也。”授银紫光禄大夫,放归。天宝时尸解。《明皇杂录》:张果老隐于中条山,常乘白驴,日行万里,夜即叠之,置箱箧中,乃纸也,乘则以水噀之,复成驴。
曹国舅,不知其名,言丞相曹彬之子,皇后之弟,故称国舅。少而美姿,安恬好静,上及皇后重之。一旦求出家云水,上以金牌赐之。抵黄河,为篙工索渡直急,以金牌相抵。纯阳见而异之,遂拜从得道 。
何仙姑,零陵市人,女也。生而紫云绕室,住云母溪,梦神人教食云母粉,遂行如飞。遇纯阳,以一桃与之,仅食其半,自是不饥。颇能谈休咎。唐天后召见,中路不知所之。
铁拐李,质本魁梧,早岁闻道,修真岩穴。一日,赴老君华山之会,嘱其徒曰:“吾魄在此,倘游魂七日不返,以火化之。”徒以母病遄归,忘其期,六日化之。七日果归,失魄无依,乃附一饿殍之尸而起,故形骸跛恶,非其质矣。
化金济贫
王霸,梁时渡江入闽,居西郊之外,凿井炼药,能化黄金。岁饥则售金市米,遍济贫者。
擗麟脯麻姑
王方平尝过蔡经家,遣使与麻姑相闻,俄顷即至。经兴家见之,是好女子,手似鸟爪,衣有文章而非锦绣。坐定,各进行厨,香气达户外,擗麟脯行酒。麻姑云:“接待以来,东海三为桑田矣,蓬莱水又浅矣”宴毕,乘云而去。姑为后赵麻胡秋之女,父猛悍,人畏之。筑城严酷,昼夜不止,惟鸡鸣稍息。姑恤民,假作鸡鸣,群鸡皆应。父觉欲挞之,姑惧而逃入山洞,后竟飞升。
蓑衣真人
何中立,淮阳书生。一旦焚书裂冠,遁至苏,结庐天庆观,披一蓑衣,坐卧不易,妄谈颇验。凡瘵者,与蓑草服之,立愈;不与者,疾必不起。因称之蓑衣真人。宋孝宗遣珰贽问,不言所求。中立掉首曰:“有华人即有番人,有日即有月。” 珰复命,上曰:“诚如吾心。”盖所求者,恢复大计、中宫虚位两事也。
自举焚身
颜笔仙,宋建炎初,日售笔十则止。遇转运使,饮以斗酒。饮毕,长揖而去,遗笔篮。使左右取而还之,尽力不能胜。凡得其笔者,管中有诗或偈,祸福无不验。年九十七,积苇坐上,自举火焚之,人见其乘火云飞去。
金书姓名
广陵人李珏,以贩籴以业,每斗惟求利两文,以资父母。有籴者授以升斗,俾自量。丞相李珏节制淮南,梦入洞府,见石填金书姓名,内有李珏字,方自喜。有二仙童云:“此乃江阳部民李珏尔。”
独立水上
葛仙公,名玄,有仙术。尝从吴主至溧阳,风大作,舟覆;玄独立水上,而衣履不湿。后白日冲举。勾漏令洪,即其孙也。
李白题庵
许宣平稳城阳山,绝粒不食,颜如四十,行及奔马。时负薪卖于市,尝独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李白入山寻之,不见,题其庵以归。
使聘不出
墨子名翟,宋人。外治经典,内修道术,著书十篇,号《墨子》。年八十有二,汉武帝遣使聘之,不出,视其颜色,如五十许人。
冬日卖桃
李犊子历数百岁,其颜时壮时老,时好时丑。阳都酒家有女,眉生而连耳,细而长,众异之。会犊子牵一黄犊过,女悦之,遂随去,人不能追也。冬日,常见犊子卖桃李市中。
真一
司马承祯事潘师正,传辟谷导引之术。唐睿宗召问其术,对曰:“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帝曰:“治身则尔,治国若何?”对曰:“国犹身也,游心于淡,合气于漠,与物自然而无私焉,则天下治。”帝嗟叹曰:“广成之言也!”谥“真一先生”。
点化天下
贺兰
,善服气。宋真宗召至,问曰:“人言先生能点金,信乎?”对曰:“臣愿陛下以尧舜之道点化天下,方士伪术,不足为陛下道。”赐号玄宗大师。
临葬复生
张三丰居宝鸡县金台观。洪武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自言辞世,留颂而逝。民人杨轨山等置棺殓讫,三丰复生。
弘道真人
周思得,钱唐人,得灵官法,先知祸福。文皇帝北征,召扈从,数试之不爽。号弘道真人。先是,上获台官藤像于东海,朝夕崇礼,所征必载以行;及金川河,舁不可动,就思得秘问之。曰:“上帝有界,止此也。”已而,果有榆川之役。
瓶中辄应
冷谦,洪武初为协律郎,郊庙乐章,皆其所撰。有友酷贫,谦于壁间画一门,令其友取银二锭。友入恣取而出,遗其引。他日,内库失银,惟二锭不入册。吏持引迹捕,因并执谦。谦渴求饮,拘者以瓶水汲与之。谦跃入瓶中,拘者惶急。谦曰:“无害,第持瓶至御前。”上呼谦,瓶中辄应。上曰:“汝何不出?”对曰:“臣有罪,不敢出来。”击碎之,片片皆应。
入火不热
周颠仙,明初,上至南昌,颠仙谒道左,必曰:“告太平,打破一个桶,另置一个桶。”随之金陵。尝曰入火不热。上命覆以巨瓮,积薪焚之。火灭揭视,寒气凛然。后辞去庐山,莫知所之。
指李树为姓
老子母见日精下落如流星,飞入口中,因怀娠。后七十二年,于陈国涡水李树下,剖左腋而生。指李树曰:“此为我姓。”耳有三漏,顶有日光,身滋白血,面凝金生,舌络锦文,身长一丈二尺,齿有四十八。受元君神箓宝章变化之方,及还丹、伏火、冰汞、液金之术,凡七十二篇。
陆地生莲
尹文始先生住室中,陆地生莲花。结草为栖,精思至道。
白石生
生煮白石为粮,问之何不霞举,笑曰:“天上多有至尊相奉事,更苦于人间尔。”时号为隐遁仙人。”
古丈人
嵩华松下古丈人、女子二,曰:“老人,秦之役者,二女宫人,合为殉,幸脱骊山之役,匿此。”
掌录舌学
董谒乞犬羊皮为裘,编棘为床,聚鸟兽毛而寝。性好异书,见辄题掌,还家以片箨写之,舌黑掌烂。人谓谒掌录而舌学。
负图先生
季充号负图先生。伏生十岁,就石壁中受充《尚书》,授四代之事。伏生以绳绕腰领,一续一结,十寻之绳皆结矣。充饵菊术,经旬不语,人问何以,答曰:“世间无可食,亦无可语之人。”
目光如电
涉正闭目二十年。弟子固请之,正乃开目,有声如霹雳,而闪光若电。已,复还闭。
守天厕
淮南王安见太清仙伯,以坐起不恭,谪守天厕。
墨池
梅福在南昌县,水竹幽蔚,王右军典临川郡日,每过此盘礡不能去,因号墨池。先是,福种莲花池中,叹曰:“生为我酷,身为我梏,形为我辱,妻为我毒。”遂弃妻,入洪厓山。
青童绛节
张道陵居渠亭山,见青童绛节前导,曰:“老君至矣。”从者二人,隽以弱冠。或指曰:“此子房,此子渊。”
金莲花
元藏机有驯鸟三,类鹤,时翔空中,呼之立至,能授人语,常航海飘至一岛。人曰:“此沧州也。”产分蒂瓜,长一尺;碧枣丹栗,大如梨。池中有足鱼,金莲花,妇人采为首饰。曰:“不戴金莲花,不得在仙家。”
刺树成酒
葛玄遇亲朋,辄邀止,折草刺树,以杯盛之,汁流如泉,杯满即止,饮之皆旨酒。取瓦砾草木之实劝客,皆脯枣。指虾蟆、飞龟使舞,应节如神。为人行酒,杯自至客前,不尽,杯不去。
林樾长啸
黄野人游罗浮,长啸数声,递响林樾。宋咸淳中,有戴乌方帽着靴,往来罗浮山中,见人则大笑,反走,三年不言姓氏。他日醉归,忽取煤书壁云:“云意不知沧海,春光欲上翠微;人间一堕十劫,犹爱梅花未归。”孟野人之俦云。
脑子诵经
司马承祯善金剪刀书,脑中有小儿诵经声,玲玲如振玉;额上小日如钱,耀射一席。
许大夫妇
许大为许旌阳扫爨。夫妇隐于西山,不欲人识姓,改姓曰午,又改姓曰干。夫妇皆解诗。许大诗云:“不是藏名混世俗,卖柴沽酒贵忘言。”妻续云:“儿家只在西山住,除却白云谁到门!”
服石子
单道开服细石子,一吞数枚。唐子西赞曰:“世人茹柔,刚则吐之。匙抄烂饮,牛口如饲。至人忘物,刚柔一致。其视食石,如啖饼饵。北平饮羽,出于无心。食石之理,于此可寻。我虽不能,而识其理。庶几漱之,以砺厥齿。”
驱邪院
判官白紫青曰:“颜真卿今为北极驱邪院左判。”
符钉画龙
毒龙潭二龙飞入殿,与张僧繇画龙斗,风雨震沸。丁玄真画铁符镇潭龙,穿山而去;复钉画龙之目,其患乃止。
模先生
先生束双髻于顶,携小竹笥卖药,有疾者手摸之辄愈,人呼为“模先生”。
尊号道士
周穆王求神仙,始尊号道士。西王母授帝元始真容,始有道士行礼之文。汉桓帝迎老子像入宫,用郊天乐祀道教,始崇与释并。
天师
魏世祖拜寇谦之天师,立道场,受符箓。周武帝封国公,唐中宗加金紫阶,玄宗赐号先生,宋神宗赐号处士。寇谦之修张鲁法,始为音诵科仪,及号召百神导养丹砂之术。唐高祖始授道官。宋太宗增置道副录都监。宋太祖始令道士不得畜妻孥。
改称真人
张道陵子孙,世袭天师,掌道教。至明,太祖曰:“至尊者天,何得有师?”诏改真人。初,道陵学长生于蜀之鹤鸣山。山有石鹤,鸣则有
得道者。道陵居此,石鹤乃鸣。
真武
净乐国王太子,遇天神,授以宝剑,入武当山修道。久之,无所得,欲出山。见一老妪操铁杵磨石上,问磨此何为,曰:“为针耳。”曰:“不亦难乎?”妪曰:“功久自成。”真武悟。遂精修四十二年,白日冲举。
陈抟
字图南,亳州人。四五岁,遇一青衣媪乳之。自是颖异,书一目十行。邂逅孙君仿,谓武当九室岩可居,遂往,辟谷二十余年。忽夜见金人持剑呼曰:“子道成矣。”后徙华山。宋太宗召见,赐号“希夷先生”。
周颠仙
周颠者,举错诡谲,人莫能识。每见明太祖,必曰:“告太平。”上厌之,命覆之瓮,积薪以锻。火息启视,颠正坐宴然。上亲为作《传》。
张三丰
又名邋遢张。明太祖求之,不得。人有问仙术者,竟不答;问经书,则津津不绝口。一啖数斗,辟谷数月亦自若。隆冬卧雪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九流部-道教(2)-译文
黄冠
唐朝李淳风的父亲名叫播,曾在隋朝做官,后来辞去官职成为道士,自称为黄冠子。
卧风雪中
谭峭,字景升,冬天穿着绿色的布衫,有时躺在雪中;他的父亲经常派家僮去找他,寄送冬衣和钱帛。景升得到后,立即分给贫寒的人;或者寄到酒家,自己什么也不留。
八仙
汉钟离,名权,字云房,曾作为副将跟随周处与齐万年作战,战败后跳入终南山,遇到东华王真人。直到唐朝才出现一次,度化吕岩,自称天下都散汉。
吕纯阳,名岩,字洞宾。考进士不中,遇到钟离,一起在一家店铺休息,钟离自己起来做饭。吕岩突然昏睡,梦见自己以举子的身份去京城,中了状元,历任清要官职,前后两次娶了贵家女,有五个儿子十个孙子,家中满是官员,这样过了四十年。后来位居宰相,独相十年,权势熏天,突然被重罪,家产被没收,押送到云阳,身首异处。突然惊醒,感叹不已。钟离在旁边,饭还没熟,笑着说:“黄粱还没熟,一梦到华胥。”吕岩惊讶地说:“你知道我的梦吗?”钟离说:“你刚才的梦,升沉万态,荣辱多端,五十年间,只是一瞬间,没有大觉悟,怎么知道人生真是一场大梦。”洞宾感悟,于是拜钟离求其超度。
蓝采和,不知道是哪里人,经常穿着破旧的蓝衫,系着黑木腰带,光着一只脚,穿一只靴子,喝醉时拿着三尺长的大拍板,边走边唱:“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光阴一掷梭。古人滚滚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歌词多是随意而作。后来到濠梁,突然轻飘飘地飞起,扔下靴带和拍板,乘云而去。
韩湘子,是昌黎的侄子,年轻时学道,落魄他乡,很久才回来。正值昌黎的生日,昌黎对他的流落感到愤怒,湘子说:“不要生气!请让我献上一点小技。”于是变出顷刻花,每瓣上写着一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昌黎没有领悟,让他离开。后来昌黎被贬到潮州,到了蓝关,湘子来迎接。昌黎这才领悟,于是吟了三韵,补全了前诗,然后分别。
张果老,隐居在恒州中条山,被唐朝召见。开元年间,受到的宠遇与叶静能相当。自称尧时官至侍中,叶公私下说:“这是混沌初分时的白蝙蝠精。”授他为银紫光禄大夫,放他回去。天宝年间尸解。《明皇杂录》记载:张果老隐居在中条山,经常骑着白驴,日行万里,晚上就把驴叠起来,放在箱子里,其实是纸做的,骑的时候用水喷一下,就又变成驴。
曹国舅,不知道他的名字,据说是丞相曹彬的儿子,皇后的弟弟,所以称为国舅。年轻时容貌俊美,性格安静,皇上和皇后都很看重他。有一天他请求出家云游,皇上赐给他金牌。到了黄河,船工急着要渡船费,他用金牌抵债。纯阳看到后觉得奇怪,于是拜他为师得道。
何仙姑,零陵市人,是个女子。出生时紫云绕室,住在云母溪,梦见神人教她吃云母粉,于是能飞。遇到纯阳,给她一个桃子,只吃了一半,从此不再饥饿。很能谈论吉凶。唐朝天后召见她,半路上不知所踪。
铁拐李,本来身材魁梧,早年闻道,在岩穴中修炼。一天,去参加老君在华山的大会,嘱咐徒弟说:“我的魂魄在这里,如果游魂七天不回来,就用火烧掉。”徒弟因为母亲生病急忙回家,忘记了时间,六天就烧了。七天时他果然回来,魂魄无处依附,于是附在一个饿死的人的尸体上起来,所以形貌丑陋,不是他原来的样子了。
化金济贫
王霸,梁朝时渡江到福建,住在西郊外,凿井炼药,能化出黄金。遇到饥荒就卖金买米,广泛救济贫苦的人。
擗麟脯麻姑
王方平曾经经过蔡经家,派人去请麻姑,不一会儿就到了。蔡经全家出来见她,是个美丽的女子,手像鸟爪,衣服有花纹但不是锦绣。坐定后,各自进厨房,香气传到门外,擗麟脯来喝酒。麻姑说:“接待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成桑田了,蓬莱的水又浅了。”宴会结束后,乘云而去。麻姑是后赵麻胡秋的女儿,父亲凶猛,人们都怕他。筑城时严酷,昼夜不停,只有鸡叫时才稍作休息。麻姑同情百姓,假装鸡叫,群鸡都跟着叫。父亲发现后要打她,麻姑害怕逃入山洞,后来竟然飞升。
蓑衣真人
何中立,淮阳书生。有一天烧书裂冠,逃到苏州,在天庆观结庐,披着一件蓑衣,坐卧不变,妄谈颇验。凡是生病的人,给他蓑草服用,立刻痊愈;不给的,病一定不会好。因此被称为蓑衣真人。宋孝宗派太监去问他,他不说所求。何中立转过头说:“有华人就有番人,有日就有月。”太监回去复命,皇上说:“正如我心。”原来所求的是恢复大计和中宫虚位两件事。
自举焚身
颜笔仙,宋建炎初年,每天卖十支笔就停止。遇到转运使,给他一斗酒喝。喝完酒后,长揖而去,留下笔篮。转运使派人去拿回来,尽力也拿不动。凡是得到他的笔的人,笔管中有诗或偈,祸福无不灵验。九十七岁时,坐在积苇上,自己点火焚烧,人们看见他乘着火云飞走了。
金书姓名
广陵人李珏,以贩籴为业,每斗只求两文钱的利润,用来供养父母。有买籴的人给他升斗,让他自己量。丞相李珏节制淮南时,梦见进入洞府,看见石头上用金字写的姓名,其中有李珏的名字,正自高兴。有两个仙童说:“这是江阳部民李珏。”
独立水上
葛仙公,名玄,有仙术。曾经跟随吴主到溧阳,风很大,船翻了;玄独立在水上,衣服鞋子都不湿。后来白日飞升。勾漏令洪,就是他的孙子。
李白题庵
许宣平稳城阳山,绝粒不食,容颜像四十岁,行走如奔马。时常背着柴到市上卖,曾经独自吟诗:“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李白进山找他,没找到,题了他的庵后回去。
使聘不出
墨子名翟,宋国人。外表研究经典,内里修炼道术,著书十篇,称为《墨子》。八十二岁时,汉武帝派使者去聘请他,他不出来,看他的容貌,像五十岁的人。
冬日卖桃
李犊子活了数百岁,他的容貌时壮时老,时好时丑。阳都酒家有个女儿,眉毛长到耳朵,细而长,大家觉得奇怪。正好犊子牵着一头黄牛经过,女儿喜欢他,于是跟着他走了,人们追不上。冬天时,常见犊子在市上卖桃李。
真一
司马承祯师从潘师正,学习辟谷导引之术。唐睿宗召问他这些术法,他回答说:“修道就是每天减少,减少再减少,直到无。”皇帝说:“修身是这样,治国呢?”他回答说:“国家就像身体一样,心游于淡,气合于漠,与物自然而无自私,那么天下就治了。”皇帝感叹说:“这是广成子的话啊!”谥号为“真一先生”。
点化天下
贺兰
,擅长服气修炼。宋真宗召见他,问道:“人们说先生能点石成金,是真的吗?”他回答说:“臣希望陛下能用尧舜之道来教化天下,方士的伪术,不值得为陛下提及。”于是赐号玄宗大师。
临葬复生
张三丰住在宝鸡县的金台观。洪武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他自称要辞世,留下颂词后去世。百姓杨轨山等人将他入殓后,张三丰又复活了。
弘道真人
周思得是钱唐人,掌握了灵官法,能预知祸福。文皇帝北征时,召他随行,多次试验都准确无误。赐号弘道真人。之前,皇帝在东海获得台官藤像,早晚崇敬,每次出征都带着它;到了金川河,藤像突然无法移动,便秘密询问周思得。他说:“上帝有界限,到此为止。”不久,果然发生了榆川之战。
瓶中辄应
冷谦在洪武初年担任协律郎,郊庙的乐章都是他撰写的。他有个朋友非常贫穷,冷谦在墙上画了一扇门,让朋友进去取两锭银子。朋友进去随意取了两锭银子出来,却忘了带出门的凭证。后来,内库发现少了银子,只有这两锭没有记录。官吏拿着凭证追查,结果把冷谦也抓了起来。冷谦口渴求水,看守的人用瓶子装水给他喝。冷谦跳进瓶中,看守的人惊慌失措。冷谦说:“不用担心,只要把瓶子拿到皇帝面前。”皇帝叫冷谦,瓶中立刻回应。皇帝问:“你为何不出来?”冷谦回答:“臣有罪,不敢出来。”皇帝打碎瓶子,每一片都回应。
入火不热
周颠仙在明初时,皇帝到南昌,周颠仙在路边迎接,总是说:“告太平,打破一个桶,另置一个桶。”后来随皇帝到金陵。他曾说入火不热。皇帝命人用大瓮盖住他,堆柴焚烧。火灭后揭开瓮,寒气逼人。后来他辞别去了庐山,不知所踪。
指李树为姓
老子的母亲看见日精像流星一样飞入口中,因而怀孕。七十二年之后,在陈国涡水的李树下,剖开左腋生下老子。老子指着李树说:“这是我的姓。”他耳朵有三个孔,头顶有日光,身体生出白血,面容如金,舌上有锦文,身高一丈二尺,有四十八颗牙齿。他掌握了元君神箓宝章的变化之术,以及还丹、伏火、冰汞、液金等七十二篇法术。
陆地生莲
尹文始先生住在室内,地上竟然长出了莲花。他用草结为床,专心修道。
白石生
白石生煮白石为食,有人问他为何不飞升,他笑着说:“天上有很多至尊需要侍奉,比人间更苦。”当时人称他为隐遁仙人。
古丈人
嵩华松下有古丈人和两个女子,他们说:“老人是秦朝的役夫,两个女子是宫人,本应殉葬,侥幸逃脱骊山之役,躲在这里。”
掌录舌学
董谒用犬羊皮做衣服,用荆棘编床,睡在鸟兽毛上。他喜欢奇书,见到就写在手掌上,回家后用竹片抄写,舌头和手掌都烂了。人们说他用掌记录,用舌学习。
负图先生
季充号称负图先生。伏生十岁时,在石壁中向季充学习《尚书》,传授四代之事。伏生用绳子绕腰,一结一续,十寻长的绳子都结满了。季充吃菊术,十天不说话,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世间没有可吃的,也没有可说话的人。”
目光如电
涉正闭目二十年。弟子坚持请他睁眼,涉正才睁开眼睛,声音如霹雳,闪光如电。之后,他又闭上了眼睛。
守天厕
淮南王刘安见到太清仙伯,因坐起不恭敬,被贬去守天厕。
墨池
梅福在南昌县,水竹幽深,王右军任临川郡守时,每次经过这里都流连忘返,因此称这里为墨池。之前,梅福在池中种莲花,感叹道:“生为我酷,身为我梏,形为我辱,妻为我毒。”于是抛弃妻子,进入洪厓山。
青童绛节
张道陵住在渠亭山,看见青童绛节在前面引导,说:“老君来了。”随行的有两个人,都是年轻俊美。有人说:“这是子房,这是子渊。”
金莲花
元藏机有三只驯鸟,像鹤一样,时常在空中飞翔,叫它们立刻飞来,能教人说话。他曾航海飘到一个岛上。岛上的人说:“这是沧州。”岛上产分蒂瓜,长一尺;碧枣丹栗,大如梨。池中有足鱼和金莲花,妇人采金莲花做首饰。他们说:“不戴金莲花,不得在仙家。”
刺树成酒
葛玄遇到亲朋,总是邀请他们停下,折草刺树,用杯子接汁,汁如泉水般流出,杯子满了就停止,喝起来都是美酒。他用瓦砾草木的果实招待客人,都是脯枣。他指使虾蟆、飞龟跳舞,节奏如神。他为人倒酒,杯子自动到客人面前,不喝完,杯子不会离开。
林樾长啸
黄野人在罗浮山游玩,长啸几声,声音在林间回荡。宋咸淳年间,有个戴乌方帽穿靴子的人,在罗浮山中往来,见到人就大笑,然后反身跑开,三年不说姓名。有一天他喝醉回来,忽然用煤在墙上写道:“云意不知沧海,春光欲上翠微;人间一堕十劫,犹爱梅花未归。”他是孟野人的同类。
脑子诵经
司马承祯擅长金剪刀书法,脑中有小孩诵经的声音,清脆如玉振;额上有小太阳如钱币大小,光芒照耀整个房间。
许大夫妇
许大为许旌阳烧火做饭。夫妇隐居在西山,不想让人知道他们的姓氏,改姓为午,后来又改姓为干。夫妇都懂诗。许大的诗写道:“不是藏名混世俗,卖柴沽酒贵忘言。”妻子续写道:“儿家只在西山住,除却白云谁到门!”
服石子
单道开吃细石子,一次吞下几枚。唐子西称赞道:“世人吃软不吃硬,用勺子舀烂饭,像喂牛一样。至人忘物,刚柔一致。他吃石子,像吃饼饵一样。北平饮羽,出于无心。吃石子的道理,可以从这里找到。我虽然不能做到,但明白这个道理。或许可以漱口,磨砺牙齿。”
驱邪院
判官白紫青说:“颜真卿现在是北极驱邪院的左判官。”
符钉画龙
毒龙潭的两条龙飞入殿中,与张僧繇画的龙争斗,风雨大作。丁玄真画铁符镇住潭龙,龙穿山而去;他又钉住画龙的眼睛,祸患才停止。
模先生
这位先生在头顶束双髻,带着小竹箱卖药,有病的人用手摸他就能痊愈,人们称他为“模先生”。
尊号道士
周穆王求神仙,开始尊称道士。西王母授予皇帝元始真容,开始有道士行礼的仪式。汉桓帝迎老子像入宫,用郊天乐祭祀道教,开始将道教与佛教并列。
天师
魏世祖拜寇谦之为天师,设立道场,接受符箓。周武帝封他为国公,唐中宗加封他为金紫阶,玄宗赐号先生,宋神宗赐号处士。寇谦之修习张鲁的法术,开始制定音诵科仪,以及号召百神导养丹砂的法术。唐高祖开始授予道官。宋太宗增设道副录都监。宋太祖下令道士不得娶妻生子。
改称真人
张道陵的子孙世袭天师,掌管道教。到了明朝,太祖说:“至尊的是天,怎么可以有师?”于是下诏改称真人。最初,张道陵在蜀地的鹤鸣山学习长生之术。山上有石鹤,鸣叫时就有
得道的人。道陵住在这里,石鹤就会鸣叫。
真武
净乐国的王子,遇到天神,被授予一把宝剑,进入武当山修道。经过很长时间,没有收获,想要离开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铁杵在石头上磨,问她在磨什么,她说:“磨针。”王子说:“这不是很难吗?”老妇人说:“功夫久了自然能成。”真武领悟了。于是专心修炼了四十二年,最终白日飞升。
陈抟
字图南,亳州人。四五岁时,遇到一个穿青衣的老妇人给他喂奶。从此变得聪明异常,读书一目十行。偶然遇到孙君仿,告诉他武当山的九室岩可以居住,于是前往,辟谷二十多年。突然有一天晚上看见一个金人拿着剑喊他:“你的道已经成了。”后来搬到华山。宋太宗召见他,赐号“希夷先生”。
周颠仙
周颠,行为举止怪异,人们无法理解。每次见到明太祖,必定说:“告诉太平。”皇帝厌烦他,命令把他盖在瓮里,堆上柴火焚烧。火熄灭后打开看,周颠正坐着安然无恙。皇帝亲自为他写了《传》。
张三丰
又名邋遢张。明太祖寻找他,没有找到。有人问他仙术,他从不回答;问经书,则滔滔不绝。一次能吃几斗米,辟谷几个月也安然无恙。隆冬时节躺在雪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九流部-道教(2)-注解
黄冠:道士的别称,源自道士常戴的黄色帽子。
卧风雪中:形容道士谭峭的苦修生活,不畏严寒,常在雪中修行。
八仙:中国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包括汉钟离、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张果老、曹国舅、何仙姑和铁拐李。
化金济贫:指王霸通过炼金术将普通金属转化为黄金,用以救济贫困。
擗麟脯麻姑:描述麻姑与王方平的宴会,麻姑擗麟脯(撕开麒麟肉)行酒,象征神仙的奢华生活。
蓑衣真人:指何中立,因常穿蓑衣而得名,其行为神秘,能治病救人。
自举焚身:描述颜笔仙在九十七岁时自焚,象征其超凡脱俗的修行境界。
金书姓名:指李珏在梦中见到自己的名字被金书刻在石上,象征其德行被天界认可。
独立水上:描述葛仙公的神奇能力,能在水上独立而不湿衣履。
李白题庵:指李白在寻找许宣平不遇后,在其庵上题诗留念。
使聘不出:描述墨子拒绝汉武帝的聘请,坚守自己的道术和信念。
冬日卖桃:指李犊子在冬日卖桃,象征其长生不老的神秘身份。
真一:司马承祯的道号,强调其修行的纯粹和至高无上。
点化天下:指贺兰的修行目标,希望通过自己的修行点化世人。
玄宗大师:宋真宗赐予的尊号,意指深奥玄妙的道教大师。
弘道真人:周思得的尊号,意指弘扬道教真谛的真人。
协律郎:古代官名,负责音乐的协调和创作。
周颠仙:明代传说中的仙人,以其神秘莫测的行为和与明太祖的互动而闻名。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道教始祖。
尹文始:传说中的道教人物,以其居住地陆地生莲花而闻名。
白石生:传说中的隐士,以煮白石为食,象征超脱世俗。
古丈人:传说中的长寿者,与女子隐居山林。
董谒:传说中的学者,以其独特的读书方式著称。
负图先生:季充的尊号,意指背负图籍的学者。
涉正:传说中的道教人物,以其闭目修炼和目光如电著称。
淮南王安:汉代淮南王刘安,传说因不敬仙伯而被贬守天厕。
梅福:传说中的隐士,以其隐居地和墨池著称。
张道陵:道教天师道的创始人,被尊为天师。
元藏机:传说中的仙人,以其驯鸟和金莲花著称。
葛玄:三国时期的道教人物,以其神奇的法术著称。
黄野人:传说中的隐士,以其长啸和神秘行为著称。
司马承祯:唐代道教人物,以其脑中有小儿诵经声著称。
许大夫妇:传说中的隐士夫妇,以其隐居和诗歌著称。
单道开:传说中的道教人物,以其服食石子著称。
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传说中成为北极驱邪院判官。
丁玄真:传说中的道教人物,以其画符镇龙著称。
模先生:传说中的医者,以其手摸治病著称。
周穆王:西周时期的君主,传说中追求神仙之道。
寇谦之:北魏时期的道教改革者,被尊为天师。
道陵:指道教中的张道陵,被认为是道教的创始人之一,被尊为天师。
石鹤:传说中的神鸟,常与道教神仙相关联,象征着长寿和祥瑞。
真武:即玄武,道教中的北方之神,常被描绘为手持宝剑的武士形象。
净乐国王太子:指真武大帝的传说身份,净乐国是神话中的国家。
武当山: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位于湖北省,与真武大帝的传说密切相关。
陈抟:宋代著名道士,被尊为“希夷先生”,以辟谷和长寿著称。
张三丰:明代著名的道士,太极拳的创始人之一,以其超凡的武功和长寿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九流部-道教(2)-评注
这段文本通过多个故事和人物,展现了中国古代道教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修行的智慧,如黄冠子的弃官修道、谭峭的苦修生活、八仙的神奇事迹等,都反映了道教追求超脱世俗、修炼成仙的理想。
文本中的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修行方式和成就,如王霸的化金济贫、麻姑的擗麟脯、何中立的蓑衣真人等,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道教的神奇力量,也传达了道教对社会和个人的关怀与救赎。
此外,文本还通过李白题庵、墨子使聘不出等故事,展现了道教与文学、政治的紧密联系。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道教的文化内涵,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和思想启示。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是中国古代道教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多个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展示了道教的修行理念、神奇力量和社会影响,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段文本汇集了多个道教和传说中的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神仙、隐士和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每个故事都充满了神秘色彩和象征意义,反映了道教文化中的修炼、长生、隐逸和神奇法术等主题。
例如,张三丰的临葬复生和周颠仙的入火不热,体现了道教对超越生死和自然规律的追求。老子指李树为姓和尹文始陆地生莲花,则象征着道教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和神秘力量。
文本中的许多人物都具有超凡的能力和智慧,如冷谦的瓶中辄应、葛玄的刺树成酒,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道教法术的神奇,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
此外,文本中还涉及了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宋真宗、洪武皇帝、文皇帝等,这些历史背景为故事增添了真实感和历史价值。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窥见古代中国社会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人们对神秘世界的探索。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是对道教文化和传说的生动记录,也是对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和文化的一次深刻展示。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他们对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
这段文本通过几位道教人物的传说,展示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首先,道陵与石鹤的传说体现了道教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石鹤的鸣叫象征着道陵的得道,这种自然与人的互动是道教修炼的重要主题。
真武大帝的传说则展示了道教修炼的艰辛与坚持。真武在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最终白日冲举,成为道教中的北方之神。这一传说不仅体现了道教修炼的长期性和艰苦性,也反映了道教对精神升华和超越的追求。
陈抟的传说则强调了道教中的辟谷修炼和长寿理念。陈抟在武当山辟谷二十余年,最终被金人持剑呼为“子道成矣”,这一传说展示了道教修炼中的神秘体验和超自然现象,反映了道教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周颠仙的传说则以其神秘莫测的行为和与明太祖的互动而闻名。周颠仙的“告太平”预言和其在火中安然无恙的奇迹,展示了道教中仙人的超凡能力和对世俗权力的超越。
张三丰的传说则以其超凡的武功和长寿著称。张三丰不仅创立了太极拳,还以其辟谷和长寿的修炼方式闻名。他的传说体现了道教修炼中的内外兼修和身心合一的理念。
总体而言,这段文本通过几位道教人物的传说,展示了道教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这些传说不仅反映了道教修炼的艰辛与坚持,也体现了道教对自然、长生、超越和身心合一的追求。这些传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