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九流部-道教(1)-原文
道家三宝
《太经》曰:眼者神之牖,鼻者气之户,尾闾者精之路。人多视则神耗,多息则气虚,多欲则精竭。务须闭目以养神,调息以养气,坚闭下元以养精。精气充则气裕,气裕则神完。是谓道家三宝。
三全
《洞灵经》曰:导筋骨则形全,剪情欲则神全,靖言路则福全。保此三全,是谓圣贤。
铅汞
《东坡志林》曰:人生死自坎离,坎离交则生,分则死;离为心,坎为肾。龙者,求也,精也,血也,出于肾肝,藏之坎之物也。虎者,铅也,气也,力也,出于心肺,藏之离之物也。不学道者,龙常出于水,离飞而汞轻,虎常出于火,虎走而铅枯。故真人曰:“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人生能正坐瞑目,调息以久,则丹田湿而水上行,蓊然如云蒸于泥丸。火为水妃,妃,配也,热必从之,所谓龙从火里出也。龙出于火,则龙不飞而汞不干,旬日后,脑满而腰足轻,常卷舌舐悬雍上颚也。久则汞下入口,咽送直至丹田,久则化为铅,所谓火向水中生也。
三闭
收视,返听,内言。
八禽
《道经》有熊经、鸟申、凫浴、猨躩、鸱视、虎顾、鷮息、龟缩,谓之八禽。
五气朝元
以眼不视,而魂在肝;以耳不听,而精在肾;以舌不声,而神在心;以鼻不嗅,而气在肺;以四肢不动,而意在脾:名曰五气朝元。
三华聚顶
以精化气,以气化神,以神化虚,曰三华聚顶。
九易
王母谓汉武曰:子但爱精握固,闭气吞液。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皮,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形易则变化,变化则道成,道成则为仙人。
三关
华阳真人曰:子时肺之精华并在肾中,号曰金晶。晶者,金水未分,肺肾之气,合而为一。当时用法,自尾闾穴下关搬至夹脊中关,自中关搬至玉京上关,节次开关以后,一撞三关,直入泥丸。三关者,海波对大骨节为尾闾下关,腰内两肾对夹脊为中关,一名双关,左右两肩正中,于胸顶下会处高骨节为玉枕上关。此谓之三关。
三尸
刘很遇异人,告之曰:“必欲长生,先去三尸。人身中有神,皆欲人生,而三尸只欲人死。人死则神变,而尸成鬼,子息祭享,得歆享之。人梦与恶人争斗,皆尸与神战也。”
鸣天鼓
道书:“学道之人须鸣天鼓,以召众神。”左相叩为天钟,右相扣为天磬,上下相扣为天鼓。若阹却不祥,则鸣钟,伐鬼灵也;制伏邪恶,则鸣磬,集百神也;念道至真,则鸣鼓,朝真圣也。要闭口缓颊,使声虚而响应深。
三清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玉宸道君,即灵宝天尊;太清,混元老君,即道德天尊。
老君
即老聃李耳,着《道德经》五千言,为道家之宗。以其年老,故号其书曰《老子》。亳州南宫九龙井前,有升仙桧、炼丹井,皆其遗迹。
羡门
紫阳真人周义山入蒙山中,遇羡门子乘白鹿,佩青髦之节,再拜乞长生诀。羡门曰:“子名在丹台,何忧不仙?”
偓佺
《列仙传》:偓佺,槐里采药人也,食松实,形体生毛四寸,能飞行捷足。
壶公
汉壶公卖药,悬空壶于市肆,夜辄跳入壶中,费长房于楼上见之,知其非常人,乃日进饼饵,公语曰:“随我跳入壶中,授子方术。”
广成子
黄帝闻广成子在崆峒山,往问长生之术。广成子曰:“必静必清,毋劳尔形,无摇尔精,可以长生。”
许飞琼
西王母降汉武帝殿,有侍女四人。帝问其名,曰:“许飞琼,董双成,贾陵华,段安香。”
安期生
卖药海边,秦始皇东游,请与言,三日三夜,赐金璧数千万,出置阜乡亭而去,留玉舄为报,遗书与始皇曰:“后数十年求我于蓬莱山下。”生以醉墨洒石上,皆成桃花。
隔两尘
韦子威师事丁约,一日辞去,谓子威曰:“郎君得道尚隔两尘。”儒家曰世,释家曰劫,道家曰尘,言子威尚有两世尘缘也。
地行仙
张安道生日,东坡以拄杖为寿,有诗云:“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
仙台郎
《续仙传》:晋侯道华晨起,飞上松顶,谢众曰:“玉皇召我为仙台郎,今去矣。”
仙人好楼居
《郊祀志》:汉武帝以道士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于是作首山宫,建章安宫、光明宫,千门万户,皆极侈靡,欲神仙来居其上也。
画水成路
吴猛好道术,携弟子回豫章,江水大急,人不得渡。猛以手中扇画江水,横流遂成陆路,徐行而过。少顷,水复如初。
噀酒救火
后汉栾巴为尚书郎,正旦,上赐酒,向蜀噀之,有司奏不敬,巴谢曰:“臣以成都失火,故噀酒救之。”后成都奏失火,得雨而灭,雨中有酒气。
吐饭成蜂
《列仙传》:葛玄从左元放受《九丹经》。仙与客对食,吐饭成大蜂数百,复张口,蜂飞入口,嚼之,又成饭。大旱时,百姓忧之,乃飞符着社,天地晦瞑,大雨如注。
叱石成羊
《神仙传》:黄初平年幼牧羊,有一道士引入金华山石室中,数年,教以导引。其兄初起遍索之,后问一道士,曰:“金华山有牧儿。”兄随往,与初平相见,问羊何在?曰:“在山东。”兄同往,见白石遍山下,平叱之,皆起成羊。
钻石成丹
《真语》:傅先生入焦山,老君与之木钻,使穿一石,厚五尺,云穿此便当得道。傅日夜钻之,经四十七年,石穿,遂得丹升仙。
剪罗成蝶
宋庆历中,有九哥者,浪迹市丐中,燕王呼而赐之酒,因请以
技悦王。乃乞黄罗一端,金剪一具,叠而剪碎之,俄成蜂蝶无数,或集王襟袖,或乱栖宫人鬓鬟。九哥复呼之,一一来集,复成一匹罗。中有一空如一蝶之痕,乃宫人偶捉之耳。王曰:“此蝶可复完罗否?”九哥曰:“不必,姑留以表异。”
羽客
唐保大中,道士谭紫霄,号金门羽客。
外丹内丹
道家所烹鼎金石为外丹,吐故纳新为内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九流部-道教(1)-译文
道家三宝
《太经》说:眼睛是精神的窗户,鼻子是气息的门户,尾闾是精气的通道。人如果过度用眼,精神就会消耗;过度呼吸,气息就会虚弱;过度欲望,精气就会枯竭。因此,必须闭目养神,调节呼吸以养气,紧闭下元以养精。精气充足则气息充沛,气息充沛则精神完整。这就是道家的三宝。
三全
《洞灵经》说:引导筋骨则形体完整,剪除情欲则精神完整,静默言语则福气完整。保持这三全,就是圣贤的境界。
铅汞
《东坡志林》说:人的生死取决于坎离的交合,坎离交合则生,分离则死;离代表心,坎代表肾。龙代表追求、精、血,源自肝肾,藏于坎中;虎代表铅、气、力,源自心肺,藏于离中。不学道的人,龙常从水中出,离飞而汞轻;虎常从火中出,虎走而铅枯。因此,真人说:“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人若能正坐闭目,长时间调节呼吸,则丹田湿润,水气上升,如同云雾蒸腾于泥丸。火是水的配偶,热必随之,这就是“龙从火里出”。龙从火中出,则龙不飞而汞不干,十天后,头脑充实,腰足轻健,常卷舌舔上颚。久而久之,汞下入口,咽送至丹田,最终化为铅,这就是“火向水中生”。
三闭
闭目不看,返听不听,内言不言。
八禽
《道经》中有熊经、鸟申、凫浴、猨躩、鸱视、虎顾、鷮息、龟缩,称为八禽。
五气朝元
眼睛不看,魂在肝;耳朵不听,精在肾;舌头不发声,神在心;鼻子不嗅,气在肺;四肢不动,意在脾:这就是五气朝元。
三华聚顶
以精化气,以气化神,以神化虚,称为三华聚顶。
九易
王母对汉武帝说:你只需爱惜精气,握固闭气,吞液。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皮,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形易则变化,变化则道成,道成则为仙人。
三关
华阳真人说:子时肺的精华在肾中,称为金晶。晶是金水未分,肺肾之气合而为一。当时用法,从尾闾穴下关搬至夹脊中关,从中关搬至玉京上关,依次开关后,一撞三关,直入泥丸。三关分别是:海波对大骨节为尾闾下关,腰内两肾对夹脊为中关,左右两肩正中于胸顶下会处高骨节为玉枕上关。这就是三关。
三尸
刘很遇到异人,告诉他:“要想长生,必须先除去三尸。人身中有神,都希望人活着,而三尸只希望人死。人死后,神变,尸成鬼,子孙祭祀,得以享用。人梦中与恶人争斗,都是尸与神在战斗。”
鸣天鼓
道书说:“学道之人必须鸣天鼓,以召唤众神。”左相叩为天钟,右相扣为天磬,上下相扣为天鼓。若要驱除不祥,则鸣钟,伐鬼灵;若要制伏邪恶,则鸣磬,集百神;若要念道至真,则鸣鼓,朝真圣。要闭口缓颊,使声音虚而响应深。
三清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玉宸道君,即灵宝天尊;太清,混元老君,即道德天尊。
老君
即老聃李耳,著有《道德经》五千言,为道家之宗。因其年老,故称其书为《老子》。亳州南宫九龙井前,有升仙桧、炼丹井,皆其遗迹。
羡门
紫阳真人周义山进入蒙山,遇到羡门子乘白鹿,佩青髦之节,再拜乞求长生诀。羡门说:“你的名字在丹台,何愁不成仙?”
偓佺
《列仙传》:偓佺是槐里的采药人,食松实,形体生毛四寸,能飞行迅捷。
壶公
汉壶公卖药,悬空壶于市肆,夜晚跳入壶中,费长房在楼上看见,知其非常人,便每日进献饼饵,壶公说:“随我跳入壶中,授你方术。”
广成子
黄帝听说广成子在崆峒山,前往请教长生之术。广成子说:“必须静心清神,不要劳累形体,不要动摇精气,可以长生。”
许飞琼
西王母降临汉武帝殿,有四位侍女。帝问其名,答:“许飞琼,董双成,贾陵华,段安香。”
安期生
安期生在海边卖药,秦始皇东游,请他谈话,三日三夜,赐金璧数千万,安期生离开后,留下玉舄作为报答,并写信给始皇说:“数十年后,在蓬莱山下找我。”安期生用醉墨洒在石上,皆成桃花。
隔两尘
韦子威师从丁约,一日丁约辞别,对子威说:“你得道尚隔两尘。”儒家称世,释家称劫,道家称尘,意思是子威还有两世尘缘。
地行仙
张安道生日,东坡以拄杖为寿,有诗云:“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
仙台郎
《续仙传》:晋侯道华晨起,飞上松顶,谢众说:“玉皇召我为仙台郎,今去矣。”
仙人好楼居
《郊祀志》:汉武帝因道士公孙卿说仙人好楼居,于是建造首山宫、建章安宫、光明宫,千门万户,极尽奢华,希望神仙来居住。
画水成路
吴猛好道术,携弟子回豫章,江水湍急,人不得渡。吴猛用手中扇画江水,横流成陆路,徐行而过。不久,水复如初。
噀酒救火
后汉栾巴为尚书郎,正旦时,皇上赐酒,栾巴向蜀地喷酒,有司奏其不敬,栾巴谢罪说:“臣因成都失火,故喷酒救之。”后成都奏报失火,得雨而灭,雨中有酒气。
吐饭成蜂
《列仙传》:葛玄从左元放学习《九丹经》。仙人与客人对食,吐饭成大蜂数百,再张口,蜂飞入口,嚼之,又成饭。大旱时,百姓忧之,葛玄飞符着社,天地昏暗,大雨如注。
叱石成羊
《神仙传》:黄初平年幼牧羊,有一道士引入金华山石室中,数年,教以导引。其兄初起遍寻之,后问一道士,道士说:“金华山有牧儿。”兄随往,与初平相见,问羊何在?初平说:“在山东。”兄同往,见白石遍山下,初平叱之,皆起成羊。
钻石成丹
《真语》:傅先生入焦山,老君给他木钻,让他穿一块厚五尺的石头,说穿此石便可得道。傅先生日夜钻之,经过四十七年,石穿,遂得丹升仙。
剪罗成蝶
宋庆历年间,有九哥者,浪迹市丐中,燕王召他赐酒,因请以
技艺使王高兴。于是请求一段黄罗,一把金剪刀,将黄罗叠起来剪碎,瞬间变成了无数的蜂蝶,有的聚集在王的衣袖上,有的乱飞在宫女的发髻上。九哥再次呼唤它们,它们一一飞回来,又变成了一匹完整的黄罗。其中有一个空缺像一只蝴蝶的痕迹,是宫女偶然捉住的。王问:“这只蝴蝶能再补全黄罗吗?”九哥说:“不必了,姑且留下以显示奇异。”
羽客
唐朝保大年间,道士谭紫霄,号称金门羽客。
外丹内丹
道家将烹炼鼎中的金石称为外丹,吐故纳新称为内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九流部-道教(1)-注解
道家三宝:道家修炼中的三种重要元素,即精、气、神。通过闭目养神、调息养气、坚闭下元养精来达到精气充、气裕、神完的状态。
三全:指形全、神全、福全。通过导筋骨、剪情欲、靖言路来达到形神福三全的境界,是圣贤的标志。
铅汞:道家内丹术中的术语,铅代表气、力,汞代表精、血。通过修炼使龙(精、血)不飞、汞不干,虎(气、力)不走、铅不枯,达到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的境界。
三闭:指收视、返听、内言。通过闭目、闭耳、闭口来内观自省,达到修炼的目的。
八禽:道家修炼中的八种动作,模仿熊、鸟、凫、猨、鸱、虎、鷮、龟的动作,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五气朝元:指通过眼不视、耳不听、舌不声、鼻不嗅、四肢不动,使魂、精、神、气、意分别归于肝、肾、心、肺、脾,达到五气朝元的境界。
三华聚顶:指精化气、气化神、神化虚的过程,最终达到三华聚顶的境界。
九易:指通过九年的修炼,逐步改变气、血、精、脉、髓、皮、骨、发、形,最终达到道成仙的境界。
三关:指尾闾下关、夹脊中关、玉枕上关,通过修炼打通三关,直入泥丸。
三尸:指人体内的三种恶神,它们希望人死,以便成为鬼享受祭祀。通过去除三尸,可以达到长生的目的。
鸣天鼓:道家修炼中的一种方法,通过叩击天钟、天磬、天鼓来召请众神,驱除不祥、制伏邪恶、念道至真。
三清:指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是道家最高的三位神祇。
老君:即老子,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被尊为道家之宗。
羡门:指紫阳真人周义山在蒙山中遇到的仙人羡门子,羡门子传授他长生诀。
偓佺:《列仙传》中的人物,食松实,形体生毛,能飞行捷足。
壶公:汉代仙人,卖药时悬空壶于市肆,夜辄跳入壶中,传授费长房方术。
广成子:黄帝时期的仙人,居住在崆峒山,传授黄帝长生之术。
许飞琼:西王母的侍女之一,出现在汉武帝的宫殿中。
安期生:卖药海边的仙人,秦始皇东游时与之交谈,赐金璧数千万,留下玉舄为报。
隔两尘:指韦子威师事丁约时,丁约告诉他得道尚隔两尘,即尚有两世尘缘。
地行仙:指张安道,东坡称其为地行仙,住世五百年。
仙台郎:晋侯道华飞上松顶,被玉皇召为仙台郎。
仙人好楼居:汉武帝因道士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于是建造了众多宫殿,希望神仙来居。
画水成路:吴猛以扇画江水,使江水横流成陆路,带领弟子渡过。
噀酒救火:栾巴向蜀噀酒,救成都失火,后成都奏失火得雨而灭,雨中有酒气。
吐饭成蜂:葛玄吐饭成大蜂,复张口蜂飞入口,嚼之成饭,大旱时飞符着社,天地晦瞑,大雨如注。
叱石成羊:黄初平叱白石成羊,其兄初起见白石遍山下,平叱之,皆起成羊。
钻石成丹:傅先生入焦山,老君与之木钻,使穿一石,厚五尺,经四十七年石穿,得丹升仙。
剪罗成蝶:宋庆历中,九哥剪罗成蝶,燕王赐酒,因请以。
技悦王:指通过技艺来取悦君王,这里特指九哥用剪纸技艺取悦君王。
黄罗:一种黄色的丝织品,常用于宫廷服饰或装饰。
金剪:用金属制成的剪刀,可能装饰有金饰,用于精细的剪纸工艺。
蜂蝶:蜜蜂和蝴蝶,常用来象征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九哥:可能是宫廷中的一位技艺高超的艺人,擅长剪纸等手工艺。
羽客:指道士,特指修炼成仙的道士,如谭紫霄。
外丹:道家修炼的一种方法,通过炼制金石等物质来寻求长生不老。
内丹:道家修炼的另一种方法,通过调节呼吸和内在能量来达到修炼的目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九流部-道教(1)-评注
道家三宝的概念体现了道家修炼的核心思想,即通过养精、养气、养神来达到身心的和谐与统一。这种修炼方法不仅强调身体的健康,更注重精神的升华,反映了道家追求长生久视的理想。
三全的理念强调了形、神、福的全面修炼,通过导筋骨、剪情欲、靖言路来达到形神福三全的境界。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强健,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圣贤的境界。
铅汞的修炼方法体现了道家内丹术的精髓,通过调和精、气、血、力来达到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的境界。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真人的境界。
三闭的修炼方法强调了内观自省的重要性,通过闭目、闭耳、闭口来达到收视、返听、内言的境界。这种修炼方法有助于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八禽的修炼方法模仿了动物的动作,通过模仿熊、鸟、凫、猨、鸱、虎、鷮、龟的动作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身心的和谐与统一。
五气朝元的修炼方法强调了通过眼不视、耳不听、舌不声、鼻不嗅、四肢不动来使魂、精、神、气、意分别归于肝、肾、心、肺、脾,达到五气朝元的境界。这种修炼方法有助于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三华聚顶的修炼方法强调了精化气、气化神、神化虚的过程,最终达到三华聚顶的境界。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真人的境界。
九易的修炼方法强调了通过九年的修炼,逐步改变气、血、精、脉、髓、皮、骨、发、形,最终达到道成仙的境界。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长生的目的。
三关的修炼方法强调了通过打通尾闾下关、夹脊中关、玉枕上关来直入泥丸。这种修炼方法有助于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三尸的概念体现了道家修炼中对恶神的认识,通过去除三尸来达到长生的目的。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鸣天鼓的修炼方法强调了通过叩击天钟、天磬、天鼓来召请众神,驱除不祥、制伏邪恶、念道至真。这种修炼方法有助于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三清的概念体现了道家最高的三位神祇,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这种信仰不仅有助于提升精神境界,还能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老君的概念体现了道家创始人老子的重要地位,通过修炼《道德经》来达到道家的理想境界。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羡门的概念体现了道家修炼中对仙人的崇拜,通过修炼长生诀来达到长生的目的。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偓佺的概念体现了道家修炼中对仙人的崇拜,通过食松实、形体生毛、能飞行捷足来达到长生的目的。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壶公的概念体现了道家修炼中对仙人的崇拜,通过跳入壶中、传授方术来达到长生的目的。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广成子的概念体现了道家修炼中对仙人的崇拜,通过传授长生之术来达到长生的目的。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许飞琼的概念体现了道家修炼中对仙女的崇拜,通过修炼来达到长生的目的。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安期生的概念体现了道家修炼中对仙人的崇拜,通过卖药海边、与秦始皇交谈来达到长生的目的。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隔两尘的概念体现了道家修炼中对尘缘的认识,通过修炼来去除尘缘,达到得道的目的。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地行仙的概念体现了道家修炼中对仙人的崇拜,通过修炼来达到长生的目的。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仙台郎的概念体现了道家修炼中对仙人的崇拜,通过修炼来达到长生的目的。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仙人好楼居的概念体现了道家修炼中对仙人的崇拜,通过建造宫殿来吸引神仙居住。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画水成路的概念体现了道家修炼中对仙术的崇拜,通过画水成路来达到渡江的目的。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噀酒救火的概念体现了道家修炼中对仙术的崇拜,通过噀酒救火来达到灭火的目的。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吐饭成蜂的概念体现了道家修炼中对仙术的崇拜,通过吐饭成蜂来达到变化的目的。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叱石成羊的概念体现了道家修炼中对仙术的崇拜,通过叱石成羊来达到变化的目的。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钻石成丹的概念体现了道家修炼中对仙术的崇拜,通过钻石成丹来达到得道的目的。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剪罗成蝶的概念体现了道家修炼中对仙术的崇拜,通过剪罗成蝶来达到变化的目的。这种修炼方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还能提升精神境界,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这段古文描述了一个宫廷中的技艺展示场景,九哥通过剪纸技艺将黄罗剪成无数蜂蝶,这些蜂蝶或集于王襟袖,或乱栖宫人鬓鬟,形象生动,技艺高超。这不仅展示了九哥的技艺,也反映了当时宫廷文化中对技艺和美的追求。
文中提到的“黄罗”和“金剪”是宫廷中常见的物品,黄罗的黄色象征着皇家的尊贵,金剪则显示了技艺的精湛和珍贵。蜂蝶的出现不仅增添了场景的生动性,也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
九哥的技艺不仅在于剪纸,更在于其能够将剪碎的黄罗复原,这种技艺的展示不仅令人惊叹,也体现了古人对技艺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文中提到的“羽客”谭紫霄,是唐代著名的道士,他的修炼方法“外丹内丹”反映了道家修炼的两种主要途径。外丹通过炼制金石等物质来寻求长生不老,而内丹则通过内在的修炼来达到同样的目的。这两种方法都体现了古人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探索。
整体来看,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古代宫廷文化中的技艺和美学,也反映了道家修炼的哲学思想,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注解和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