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治法-轻药愈病论

作者: 徐大椿(1693年—1771年),字灵胎,清代著名医学家,精通医理,著有多种医学著作,对后世中医学发展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18世纪)。

内容简要:《医学源流论》是一部探讨医学理论和历史的著作,共2卷。书中系统梳理了中医学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并提出了自己的医学见解。徐大椿强调“医者意也”,主张灵活运用医理,反对拘泥于古方。它是研究中医学术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治法-轻药愈病论-原文

古谚有:“不服药为中医”之说自宋以前已有这。

盖因医道失传,治人多误,病者又不能辨医之高下,故不服药;虽不能愈病,亦不至为药所杀。

况病苟非死症,外感渐退,内伤渐复,亦能自愈,故云中医。

此过于小心之法也。

而我以为病之在人,有不治自愈者,有不治难愈者,有不治竟不愈而死者。

其自愈之徉,诚不必服药;若难愈及不愈之疾,固当服药。

乃不能知医之高下,药之当否,不敢以身尝试,则莫若择平易轻浅,有益无损之方,以备酌用。

小误亦无害,对病有奇功,此则不止于中医矣。

如偶感风寒,则用葱白苏叶汤,取微汗。

偶伤饮食,则用山楂、麦芽等汤消食。

偶感暑气,则用六一散、广藿汤清暑。

偶伤风热,则用灯心竹叶汤清火。

偶患腹泻,则用陈茶佛手汤和肠胃。

如此之类,不一而足。

即使少误,必无大害。

又有其药似平常,而竟有大误者,不可不知。

如腹痛呕逆之症,寒亦有之,热亦有之,暑气触秽亦有之。

或见此症,而饮以生姜汤,如果属寒,不散寒而用生姜热性之药,至寒气相斗,已非正治,然犹有得效之理。

其余三症,饮之必危。

曾见有人中暑,而服浓姜汤一碗,覆杯即死。

若服紫苏汤,寒即立散,暑热亦无害。

盖紫苏性发散,不拘何症,皆能散也。

故虽极浅之药,而亦有深义存焉。

此又所宜慎也。

凡人偶有小疾,能择药性之最轻淡淡者,随症饮之,则服药而无服药之误,不服药而有服药之功,亦养生者所当深考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治法-轻药愈病论-译文

古时候有句谚语说:“不吃药就是中等的医生”,这种说法在宋朝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因为医术失传,治疗常常出错,病人又无法辨别医生的水平高低,所以选择不吃药;虽然不能治愈疾病,但也不会被药物所害。

况且如果疾病不是致命的,外感逐渐消退,内伤逐渐恢复,也能自行痊愈,所以称为中医。

这是一种过于谨慎的做法。

但我认为疾病在人体中,有的不治疗也能自愈,有的不治疗难以痊愈,有的不治疗最终不愈而死亡。

那些能自愈的疾病,确实不需要服药;但那些难以痊愈或不愈的疾病,当然应该服药。

如果不能辨别医生的水平高低,药物的适用与否,不敢以身试药,那么不如选择一些简单、温和、有益无害的药方,以备不时之需。

即使有些小错误,也不会造成大害,对疾病有奇效,这就不仅仅是中医的水平了。

比如偶尔感冒风寒,可以用葱白苏叶汤,稍微发汗。

偶尔饮食不当,可以用山楂、麦芽等汤来帮助消化。

偶尔中暑,可以用六一散、广藿汤来清热解暑。

偶尔感冒风热,可以用灯心竹叶汤来清热降火。

偶尔腹泻,可以用陈茶佛手汤来调和肠胃。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即使有些小错误,也不会有大害。

还有一些药物看似平常,却可能造成大错,不可不知。

比如腹痛呕吐的症状,可能是寒症、热症,也可能是暑气或秽气引起的。

如果看到这种症状,就喝生姜汤,如果是寒症,不散寒反而用生姜这种热性药物,导致寒气与热性相斗,这已经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但还有可能见效。

如果是其他三种症状,喝生姜汤必定危险。

曾经有人中暑,喝了一碗浓姜汤,结果喝完就死了。

如果喝紫苏汤,寒气立刻散去,暑热也不会造成伤害。

因为紫苏性发散,不论什么症状,都能散开。

所以即使是极浅显的药物,也有深刻的道理。

这也是需要谨慎的地方。

普通人偶尔有小病,能选择药性最轻淡的药物,根据症状服用,那么服药就不会有服药的错误,不服药也能有服药的效果,这也是养生者应该深入研究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治法-轻药愈病论-注解

不服药为中医:古代谚语,意指在某些情况下,不服用药物反而是一种中庸的医疗方式。这反映了古代对药物副作用和医疗风险的谨慎态度。

葱白苏叶汤: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

山楂、麦芽等汤:用于消食化积的中药方剂,适用于饮食不当引起的消化不良。

六一散、广藿汤:六一散是一种清热解暑的中药方剂,广藿汤则用于清暑解热,两者都适用于暑热天气引起的身体不适。

灯心竹叶汤:用于清热泻火的中药方剂,适用于风热感冒或上火症状。

陈茶佛手汤:用于调和肠胃的中药方剂,适用于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

生姜汤: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主要用于驱寒暖胃,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适合使用。

紫苏汤:一种具有发散作用的中药方剂,适用于多种症状,尤其是风寒感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治法-轻药愈病论-评注

这段古文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医疗和药物的深刻理解和谨慎态度。文中提到的“不服药为中医”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副作用和医疗风险的认知,强调了在特定情况下,不依赖药物反而是一种更为安全和中庸的治疗方式。这种观念在现代医学中也有其价值,尤其是在面对轻微疾病时,自然恢复和自我调养的重要性被重新认识。

文中列举的多种中药方剂,如葱白苏叶汤、山楂麦芽汤等,展示了古代中医药的多样性和针对性。这些方剂不仅针对不同的症状,还体现了中医药的“辨证施治”原则,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式在现代医学中也被视为一种理想的医疗模式。

此外,文中对药物选择的谨慎态度,尤其是对生姜汤和紫苏汤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古代医者对药物性质的深刻理解。这种对药物性质的细致分析,不仅有助于避免医疗错误,也体现了古代医者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尊重和负责。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对古代医疗观念的一种展示,也是对现代医疗实践的一种启示。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疾病时,应综合考虑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选择最适合患者情况的治疗方式。同时,这也反映了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持续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治法-轻药愈病论》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41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