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治法-病不可轻汗论

作者: 徐大椿(1693年—1771年),字灵胎,清代著名医学家,精通医理,著有多种医学著作,对后世中医学发展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18世纪)。

内容简要:《医学源流论》是一部探讨医学理论和历史的著作,共2卷。书中系统梳理了中医学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并提出了自己的医学见解。徐大椿强调“医者意也”,主张灵活运用医理,反对拘泥于古方。它是研究中医学术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治法-病不可轻汗论-原文

治病之法,不外汗下二端而已。

下之害人,其危立见,故医者、病者,皆不敢轻投。

至于汗凉,病者亦重加覆护,医者亦云服药,必须汗出而解。

故病患之求得汗,人人以为当然也。

秋冬之时,过暖尚无大害;至于盛夏初秋,天时暑燥,卫气开而易泄,更加闭户重衾,复投发散之剂,必至大汗不止而阳亡矣。

又外存这徉,汗未出之时,必烦闷恶热;及汗大出之后,卫气尽泄,必阳衰而畏寒。

始之暖覆,犹属勉强,至此时虽欲不覆而不能,愈覆愈汗,愈汗愈寒,直至汗出如油,手足厥冷,而病不可为矣。

其死也,神气甚清,亦无痛苦。

病者、医者,及同之人,皆不解其何故而忽死,惟有相顾噩然可已。

我见甚多,不可不察也。

总之有病之人,不可过凉,亦不宜太暖,无事不可令汗出,惟服药之时,宜令小汗。

仲景服桂枝汤法云∶服汤已,温覆令微似汗,不可如水淋漓。此其法也。

至于亡阳未剧,尤可挽回,《伤寒论》中真武、理中、四逆等法可考。

若已脱尽,无可补救矣。

又盛暑之时,病者或居楼上,或卧近灶之所。

无病之人,一立其处,汗出如雨,患病者必至时时出汗,既吵亡阳,亦必阴竭而死。

虽无移徙之处,必择一席稍凉之地而处之,否则神丹不救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治法-病不可轻汗论-译文

治疗疾病的方法,不外乎发汗和泻下两种。

泻下的方法对人有害,危险立即显现,所以医生和病人都不敢轻易使用。

至于发汗,病人也会多加保护,医生也说服药后必须出汗才能痊愈。

因此,病人寻求出汗,人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在秋冬季节,过度保暖还没有大碍;但在盛夏和初秋,天气炎热干燥,卫气开放容易流失,再加上紧闭门窗、盖厚被子,再服用发散的药物,必然会导致大汗不止而阳气耗尽。

另外,在出汗之前,病人必然会感到烦躁和厌恶炎热;等到大量出汗后,卫气完全流失,必然会导致阳气衰弱而畏寒。

起初的保暖措施还勉强可以,但到了这个时候即使不想保暖也不行了,越保暖越出汗,越出汗越寒冷,直到汗出如油,手脚冰冷,病情就无法挽回了。

病人死亡时,神志非常清醒,也没有痛苦。

病人、医生以及周围的人,都不明白为什么会突然死亡,只能面面相觑,感到震惊。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情况,不能不引起重视。

总之,有病的人不能过度受凉,也不宜过度保暖,平时不能让自己出汗,只有在服药时,应该让自己微微出汗。

仲景在《伤寒论》中关于服用桂枝汤的方法说:服药后,应该保暖让身体微微出汗,不能像水一样淋漓。这是正确的方法。

至于阳气尚未完全耗尽的情况,还可以挽回,《伤寒论》中的真武汤、理中汤、四逆汤等方法可以参考。

如果阳气已经完全耗尽,就无法挽救了。

另外,在盛夏时节,病人可能住在楼上,或者睡在靠近炉灶的地方。

没有病的人站在那里,汗如雨下,患病的人必然会不断出汗,既会导致阳气耗尽,也会导致阴气枯竭而死。

即使没有地方可以搬移,也必须选择一个稍微凉爽的地方居住,否则即使是神丹也无法挽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治法-病不可轻汗论-注解

汗下:中医治疗疾病的两种基本方法,汗法指通过发汗来驱邪外出,下法指通过泻下通便来排除病邪。

卫气:中医理论中的一种气,主要功能是保护体表,防御外邪入侵。

阳亡:中医术语,指阳气极度衰竭,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桂枝汤: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症状,如发热、头痛、汗出等。

真武、理中、四逆:这些都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伤寒症状,特别是与阳气衰竭相关的病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治法-病不可轻汗论-评注

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特别是汗法和下法的应用及其潜在风险。作者强调了在治疗过程中对汗法的依赖,尤其是在夏季和初秋时节,过度使用汗法可能导致阳气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这种对治疗方法的细致分析,不仅展示了中医理论的深度,也反映了古代医家对生命和健康的深刻理解。

文中提到的桂枝汤及其使用方法,是中医治疗外感病症的经典案例。通过温覆令微似汗的方法,既达到了治疗目的,又避免了过度出汗带来的风险。这种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即在疾病初期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如盛夏时节,患者应避免过度出汗,选择较为凉爽的环境居住,以防止阳气过度消耗。这种对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关注,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体现,强调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最后,文中提到的真武、理中、四逆等方剂,是《伤寒论》中治疗阳气衰竭的重要方剂。这些方剂的使用,不仅展示了中医在治疗严重疾病方面的丰富经验,也体现了中医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这些方剂的详细描述,作者不仅传授了具体的治疗方法,也传递了中医对生命和健康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治法-病不可轻汗论》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39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