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大椿(1693年—1771年),字灵胎,清代著名医学家,精通医理,著有多种医学著作,对后世中医学发展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18世纪)。
内容简要:《医学源流论》是一部探讨医学理论和历史的著作,共2卷。书中系统梳理了中医学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并提出了自己的医学见解。徐大椿强调“医者意也”,主张灵活运用医理,反对拘泥于古方。它是研究中医学术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治法-治病分合论-原文
一病而当分治者,如痢疾腹痛胀满,则或先治胀满,或先治腹痛。
即胀满之中亦不同,或因食,或因气;或先治食,或先治气。
腹痛之中亦不同,或因积,或因寒;或先去积,或先散寒。
中不同,皆当神其轻重而审察之。
以此类推,则分治之法可知矣。
有当合治者,如寒热腹痛,头疼,泄泻,厥冒,胸满,内外上下,无一不病,则当求其因何而起,先于诸症中择最甚者为主。
而其余症,每症加专治之药一二味以成方,则一剂而诸症皆备。
以此类推,则合治之法可知矣。
若亦有分合焉,有一病而合数药以治之者,阅古圣人制方之法自知;
有数病而一药治之者,阅本草之主治自知。
为医者,无一病不穷究其因,无一方不洞悉其理,无一药不精通其性。
庶几可以自信,而不枉杀人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治法-治病分合论-译文
一种疾病需要分别治疗的情况,比如痢疾伴有腹痛和胀满,那么可以选择先治疗胀满,或者先治疗腹痛。
即使在胀满中也有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饮食,也可能是因为气滞;可以选择先治疗饮食问题,或者先调理气滞。
腹痛中也有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积食,也可能是因为寒气;可以选择先消除积食,或者先驱散寒气。
在这些不同的情况中,都应该根据病情的轻重来仔细审察。
通过这样的类推,就可以了解分治的方法了。
有需要综合治疗的情况,比如寒热交替的腹痛,头疼,泄泻,昏厥,胸满,内外上下,没有一处不生病,那么应该找出病因,首先在众多症状中选择最严重的作为主要治疗对象。
而对于其他症状,每种症状都加入一两种专门治疗的药物来组成药方,这样一剂药就可以涵盖所有症状。
通过这样的类推,就可以了解合治的方法了。
如果也有分合的情况,有一种疾病需要结合多种药物来治疗的,可以通过阅读古代圣人的制方方法来自行了解;
有几种疾病可以用一种药物来治疗的,可以通过阅读本草的主治内容来自行了解。
作为医生,没有一种疾病不去深入探究其原因,没有一种药方不去彻底理解其原理,没有一种药物不去精通其性质。
这样才能够自信,而不会误杀病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治法-治病分合论-注解
痢疾: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
胀满:指腹部胀满不适的感觉,常由消化不良、气滞等原因引起。
腹痛:腹部疼痛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积食、寒邪等。
积:中医术语,指体内积聚的病理产物,如食积、痰积等。
寒:中医六淫之一,指寒邪侵袭人体引起的病症。
寒热:中医术语,指寒邪和热邪同时存在的病症。
头疼:头部疼痛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泄泻:指腹泻,大便稀薄或水样。
厥冒:中医术语,指突然昏厥或头晕目眩的症状。
胸满:胸部胀满不适的感觉,常由气滞、痰湿等原因引起。
本草:指古代药物学著作,如《神农本草经》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治法-治病分合论-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古代医学文献,主要讨论了中医治疗中的分治与合治原则。分治是指根据病症的不同表现,分别进行治疗;合治则是指针对多种症状同时存在的复杂病症,选择最主要的症状进行治疗,并在方剂中加入针对其他症状的药物。这种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
文中提到的‘痢疾腹痛胀满’、‘寒热腹痛’等病症,反映了古代医家对疾病症状的细致观察和分类。通过对不同病因的分析,如‘因食’、‘因气’、‘因积’、‘因寒’等,医家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从而制定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此外,文中还强调了医者对药物性质的深入了解和方剂配伍的重要性。‘无一病不穷究其因,无一方不洞悉其理,无一药不精通其性’的要求,体现了古代医家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和对患者生命的高度负责。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不仅展示了古代医学的智慧,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通过对病症的细致分析和治疗方法的灵活运用,古代医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理论,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遗产。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古代医家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段文字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独特魅力和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