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书论-妇科论

作者: 徐大椿(1693年—1771年),字灵胎,清代著名医学家,精通医理,著有多种医学著作,对后世中医学发展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18世纪)。

内容简要:《医学源流论》是一部探讨医学理论和历史的著作,共2卷。书中系统梳理了中医学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并提出了自己的医学见解。徐大椿强调“医者意也”,主张灵活运用医理,反对拘泥于古方。它是研究中医学术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书论-妇科论-原文

妇人之疾,与男子无异,惟经期胎产之病不同,并多瘕之疾。

其所以多瘕之故,亦以经带胎产之血,易于凝滞,故较之男子为多。

故古人名妇科谓之带下,医以其病总属于带下也。

主治妇人,必先明冲任之脉。

冲脉起于气街,(在毛际两旁。)并少阴之经兵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任脉起于中极之下,(脐下四寸。)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

又云;冲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脉之海。

此皆血之所从生,而胎之所由系。

明于冲任之故,则本原洞悉,而后其所生之病,千条万绪,以可知其所从起。

更参合古人所用之方,而神明变化之,则每症必有传受,不概治以男子泛用之药,自能所治辄效矣。

至于如俗相传之邪,如胎前宜凉,产后宜温等论。

夫胎前宜凉,理或有之。

若产后宜温,则脱血之后,阴气大伤,孤阳独炽;又瘀血未,结为蕴热,乃反用姜桂等药,我见时医以此杀人无数。

观仲景先生于产后之疾,以石膏、白薇、竹茹等药治之,无不神效。

或云∶产后瘀血,得寒则凝,得热则行,此大谬也。

凡瘀血凝结,因热而凝者,得寒降而解;因寒而凝者,得热降而解。

如桃仁承气汤,非寒散而何?未闻此汤能凝血也。

盖产后瘀血,热结为多。

热瘀成块,更益以热,则炼成干血,永无解散之日。

其重者阴涸而即死,轻者成坚反宗后人之邪说,皆足以害人。

诸科皆然,不独妇科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书论-妇科论-译文

女性的疾病,与男性的疾病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经期、胎产相关的疾病不同,并且女性更容易患上瘕病。

女性之所以更容易患上瘕病,是因为经带胎产的血容易凝滞,所以比男性更容易患病。

因此,古人将妇科称为“带下”,医生认为这些疾病都属于“带下”范畴。

治疗女性的疾病,必须先了解冲脉和任脉。

冲脉起源于气街(位于阴毛两旁),沿着少阴经向上行至脐部,再上行至胸中后分散。

任脉起源于中极之下(脐下四寸),向上至阴毛处,沿着腹部内侧上行至关元穴。

又有说法:冲脉和任脉都起源于胞中,向上沿着背部内侧行走,是经脉的海洋。

这些都是血液生成的地方,也是胎儿依附的地方。

了解了冲脉和任脉的原理,就能洞悉疾病的根源,进而了解各种疾病的起因。

再结合古人使用的药方,灵活运用,那么每种病症都有其传承的治疗方法,不能一概使用男性通用的药物,自然能够取得疗效。

至于一些民间流传的说法,比如胎前宜凉,产后宜温等。

胎前宜凉,或许有一定的道理。

但产后宜温,则是在失血之后,阴气大伤,阳气独盛;再加上瘀血未清,凝结成热,反而使用姜、桂等温热药物,我见过许多医生因此害死了无数人。

观察仲景先生治疗产后疾病,使用石膏、白薇、竹茹等药物,无不取得神奇的效果。

有人说:产后瘀血,遇寒则凝,遇热则行,这是大错特错的。

凡是瘀血凝结,因热而凝的,遇寒则化解;因寒而凝的,遇热则化解。

比如桃仁承气汤,难道不是寒性药物吗?从未听说这种汤药会凝血。

实际上,产后瘀血,多数是因为热结。

热瘀成块,再加上热性药物,就会炼成干血,永远无法化解。

严重的情况会导致阴液枯竭而死亡,轻微的情况则会形成坚硬的肿块,这些都是后人邪说的结果,足以害人。

各个科别都是如此,不仅仅是妇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书论-妇科论-注解

瘕:中医术语,指妇女因气血凝滞而形成的肿块或硬结。

带下:中医妇科术语,泛指妇女生殖系统的疾病,因古代认为这些疾病多与带脉有关,故称带下。

冲任之脉:中医经络学说中的两条重要经脉,冲脉和任脉,与妇女的生殖健康密切相关。

气街:中医术语,指人体腹部两侧的特定部位,冲脉的起点之一。

少阴之经:中医经络学说中的一条经脉,属于十二正经之一,与肾脏相关。

中极之下:中医术语,指人体腹部脐下四寸的位置,任脉的起点之一。

关元:中医穴位名,位于腹部,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

胞中:中医术语,指子宫,冲任二脉的起点之一。

经脉之海:中医术语,指冲任二脉,因其在经络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故称经脉之海。

桃仁承气汤:中医方剂名,用于治疗血瘀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石膏、白薇、竹茹:中药材名,石膏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白薇和竹茹则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书论-妇科论-评注

本文主要探讨了妇女疾病的特殊性及其治疗原则,特别是与经期、胎产相关的疾病。文章首先指出,妇女疾病与男子疾病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无差异,但在经期、胎产等方面存在独特之处,尤其是瘕疾(肿块或硬结)的发生率较高。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妇女的经血、带下、胎产等生理过程中,血液易于凝滞,从而导致瘕疾的发生。

文章进一步强调了中医妇科治疗的核心在于理解冲任二脉的作用。冲脉和任脉是中医经络学说中与妇女生殖健康密切相关的两条重要经脉。冲脉起于气街,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二者皆与子宫相连,是血液生成和胎儿孕育的关键。通过深入理解冲任二脉的功能,医生可以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妇女疾病,避免使用泛泛而治的男性通用药物,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文章还批判了一些民间流传的错误观念,如“胎前宜凉,产后宜温”的说法。作者指出,产后妇女因失血过多,阴气大伤,阳气独盛,此时若再使用温热的药物如姜、桂等,反而会加重病情。作者引用张仲景的治疗方法,强调产后疾病应以清热为主,使用石膏、白薇、竹茹等药物,取得了显著疗效。这一观点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而非盲目遵循传统观念。

此外,文章还对瘀血的形成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作者指出,瘀血的凝结与寒热有关,热瘀者宜用寒药散结,寒瘀者宜用热药散结。桃仁承气汤作为治疗瘀血的经典方剂,其作用机制在于通过寒性药物散瘀,而非凝血。这一分析进一步强调了中医治疗瘀血疾病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总的来说,本文不仅详细阐述了妇女疾病的特殊性及其治疗原则,还通过批判错误观念和引用经典医案,展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深刻内涵。文章不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也反映了中医理论体系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通过对冲任二脉的深入理解和对瘀血治疗的细致分析,本文为妇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书论-妇科论》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30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