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大椿(1693年—1771年),字灵胎,清代著名医学家,精通医理,著有多种医学著作,对后世中医学发展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18世纪)。
内容简要:《医学源流论》是一部探讨医学理论和历史的著作,共2卷。书中系统梳理了中医学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并提出了自己的医学见解。徐大椿强调“医者意也”,主张灵活运用医理,反对拘泥于古方。它是研究中医学术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病-胎产论-原文
妇科之最重者二端,堕胎与难产耳。
世之治堕胎者,往往纯用滋补;治难产者,往往专于攻下。二者皆非也。
盖半产之故非一端,由于虚滑者,十之一二;由于内热者,十之八九。
盖胎惟赖血以养,故得胎之后,经事不行者,因冲任之血皆为胎所吸,无余血下行也。
苟血或不足,则胎枯竭而下堕矣。
其血所以不足之故,皆由内热火盛,阳旺而阴亏也。
故古人养胎之方,专以黄芩为主。
又血之生,必由于脾胃。
经云∶营卫之首,纳欲为宝,故又以白术佐之。
乃世之人,专以参补气,熟地滞胃,气旺则火盛,胃湿则不运,生化之源衰,而血益少矣。
至于产育之事,乃天地化育之常,本无危险之理。
险者千不得一,世之遭厄难者,乃人事之未工也。
其法有乎产妇,不可令早用力。
盖胎必转而后下,早用力,而胎先下坠,断难舒转,于是横生倒产之害生。
又用力,则胞浆骤下,胎已枯涩,何由能产?
此病不但产子之家不知,即收生稳妇亦有不知者。
至于用药之法,则交骨不开,胎元不转,种种诸症,各有专方。
其外或宜润,或宜降,或宜温,或宜凉,亦当随症施治。
其大端以养血为主,盖血足,则诸症自退也。
至于易产强健之产妇,最多卒死。
盖大脱血之后,冲任空虚,经脉娇脆,健妇不以为意。
轻举妄动,用力稍重,冲脉断裂,气冒血崩,死在顷刻。
尤忌举手上头,如是死者,吾见极多。
不知者以为奇异,实理之常。
生产之家,不可不知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病-胎产论-译文
妇科中最严重的两种情况是堕胎和难产。
治疗堕胎的人,往往只使用滋补的方法;治疗难产的人,往往只专注于攻下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不对。
因为流产的原因不止一个,由于虚弱滑脱的占十分之一二;由于内热的占十分之八九。
胎儿只依赖血液来滋养,所以怀孕后,月经停止,是因为冲任二脉的血液都被胎儿吸收,没有多余的血液下行。
如果血液不足,胎儿就会枯竭而流产。
血液不足的原因,都是由于内热火盛,阳气旺盛而阴血亏虚。
所以古人养胎的方子,专门以黄芩为主。
血液的生成,必须依赖于脾胃。
经典上说:营卫的首要,纳欲为宝,所以又用白术来辅助。
但世人专门用人参来补气,用熟地来滞胃,气旺则火盛,胃湿则不运,生化之源衰弱,血液就更少了。
至于生产的事情,是天地化育的常态,本来没有危险的道理。
危险的情况千分之一,世人遭遇厄难的,是因为人事做得不够好。
其方法在于产妇,不能让她过早用力。
因为胎儿必须转动后才能下来,过早用力,胎儿先下坠,很难舒转,于是横生倒产的危害就产生了。
又用力,胞浆突然下流,胎儿已经枯涩,怎么能生产呢?
这种病症不仅生产的人家不知道,就连接生的稳婆也有不知道的。
至于用药的方法,交骨不开,胎元不转,种种症状,各有专门的方子。
其他或宜润,或宜降,或宜温,或宜凉,也应当根据症状施治。
其大原则以养血为主,因为血液充足,各种症状自然消退。
至于容易生产且身体强健的产妇,最容易突然死亡。
因为大量失血后,冲任二脉空虚,经脉娇脆,健妇不以为意。
轻举妄动,用力稍重,冲脉断裂,气冒血崩,死在顷刻。
尤其忌讳举手上头,这样死的人,我见得很多。
不知道的人以为奇异,其实是常理。
生产的人家,不可不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病-胎产论-注解
堕胎:指胎儿在母体内未到预产期而死亡或被迫终止妊娠的情况。
难产:指分娩过程中遇到困难,胎儿难以顺利出生的情况。
冲任:中医术语,指冲脉和任脉,是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经络。
黄芩: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白术:一种中药材,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
参:指人参,一种中药材,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的功效。
熟地:指熟地黄,一种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
交骨不开:中医术语,指分娩时骨盆未能充分打开,导致难产。
胎元不转:中医术语,指胎儿在母体内未能正常转动,导致难产。
冲脉断裂:中医术语,指冲脉在分娩过程中受到损伤,可能导致大出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病-胎产论-评注
本文主要探讨了妇科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问题:堕胎和难产。作者首先指出,治疗堕胎和难产时,单纯使用滋补或攻下的方法都是不正确的。堕胎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由于虚滑和内热引起的占大多数。胎儿的生长发育依赖于母体的血液供应,如果母体血液不足,胎儿就会因缺乏营养而流产。而血液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内热火盛,导致阳旺阴亏。因此,古人养胎的方剂中,黄芩是主要成分,因为它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同时,血液的生成依赖于脾胃的功能,因此白术也被用来辅助治疗。
作者进一步批评了当时人们过于依赖人参和熟地黄来补气养血的做法。人参虽然能补气,但气旺则火盛,反而会加重内热;熟地黄虽然能滋阴补血,但过量使用会导致胃湿不运,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进而影响血液的生成。因此,作者强调,治疗堕胎和难产应以养血为主,因为血足则诸症自退。
在难产的处理上,作者指出,分娩是天地化育的自然过程,本不应有危险。难产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为操作不当。作者强调,产妇在分娩时不应过早用力,因为胎儿需要先转动才能顺利出生。过早用力会导致胎儿先下坠,难以转动,从而引发横生倒产等危险情况。此外,过早用力还会导致胞浆骤下,胎儿因缺乏润滑而难以出生。这些情况不仅普通家庭不了解,甚至一些接生婆也不清楚。
在用药方面,作者提到,针对不同的难产症状,如交骨不开、胎元不转等,都有专门的方剂。治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润、降、温、凉等不同的方法。但总体原则仍是以养血为主,因为血足则诸症自退。
最后,作者特别提醒,即使是身体强健、容易分娩的产妇,也容易在分娩后因大出血而猝死。这是因为分娩后冲任空虚,经脉娇脆,如果产妇不注意休息,轻举妄动,用力过猛,可能导致冲脉断裂,引发大出血,甚至死亡。因此,产妇在分娩后应特别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力,尤其是避免举手上头等动作。这些知识对于生产家庭来说至关重要,不可不知。
总的来说,本文从中医理论出发,详细分析了堕胎和难产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强调了养血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分娩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文章不仅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也为当时的妇科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