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病-内伤外感论

作者: 徐大椿(1693年—1771年),字灵胎,清代著名医学家,精通医理,著有多种医学著作,对后世中医学发展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18世纪)。

内容简要:《医学源流论》是一部探讨医学理论和历史的著作,共2卷。书中系统梳理了中医学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并提出了自己的医学见解。徐大椿强调“医者意也”,主张灵活运用医理,反对拘泥于古方。它是研究中医学术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病-内伤外感论-原文

七情所病,谓之内伤;六淫所侵,谓之外感。

自《内经》、《难经》以及唐宋诸书,无不言之深切着明矣。

二者之病,有病形同而病因异者;亦有病因同而病形异者;又有全乎外感。

全乎内伤者;理会有内伤兼外感,外感兼内伤者。

则因与病,又互相出入,参错杂乱,治法迥殊。

盖内伤由于神志,外感起于经络。

轻重浅深,先后缓急,或分或合,一或有误,为害非轻。

能熟于《内经》及仲景诸书,细心体认,则虽其病万殊,其中条理井然,毫无疑似,出入变化,无有不效。

否则彷徨疑虑,杂药乱投,全无法纪,屡试不验。

更无把握,不咎己之审病不明,反咎药之治病不应。

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病-内伤外感论-译文

由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引起的疾病,称为内伤;由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侵袭引起的疾病,称为外感。

从《内经》、《难经》到唐宋时期的医书,无不对此进行了深刻而明确的论述。

这两种疾病,有的病状相同但病因不同;有的病因相同但病状不同;还有的完全是外感引起的。

有的完全是内伤引起的;有的则是内伤兼有外感,外感兼有内伤。

因此,病因与病症之间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治疗方法也大不相同。

内伤主要源于精神情志,外感则始于经络的侵袭。

病情的轻重、深浅、先后、缓急,或分或合,一旦处理不当,危害不小。

如果能熟读《内经》及张仲景等医书,细心体会,那么即使病情千变万化,其中的条理也能清晰明了,毫无疑惑,治疗变化也能取得效果。

否则,医生会犹豫不决,胡乱用药,毫无章法,多次尝试也不见效。

更糟糕的是,医生不反思自己诊断不明,反而责怪药物无效。

这样的病人死亡,实际上是医生害死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病-内伤外感论-注解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中医认为这些情绪过度会影响人体健康,导致内伤。

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中医认为这些外邪侵入人体会导致外感病。

内经:即《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难经:即《难经》,是中医经典之一,主要讨论脉学和病理学。

仲景:指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尊为医圣。

神志:指人的精神和意识状态,中医认为神志失调会导致内伤。

经络:中医理论中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外感病邪常通过经络侵入人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病-内伤外感论-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中医经典文献,主要讨论了内伤和外感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方法。文中首先指出七情和六淫是导致内伤和外感的主要原因,七情过度会导致内伤,而六淫侵入则会引起外感。这种分类方法体现了中医对疾病病因的深刻理解,强调了情志因素和外界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文中提到《内经》和《难经》等经典著作,说明这些典籍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地位。这些经典不仅为后世医家提供了理论基础,还通过详细的论述和案例分析,帮助医者更好地理解和治疗疾病。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更是被后世医家奉为圭臬,其辨证论治的思想对中医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内伤和外感的复杂关系,指出二者有时病形相同但病因不同,有时病因相同但病形不同,甚至有时内伤和外感同时存在。这种复杂的病因病机关系要求医者在诊断和治疗时必须细致入微,不能一概而论。文中强调,只有熟读经典、细心体认,才能在复杂的病情中找到条理,做到辨证施治,取得疗效。

文章最后批评了一些医者在面对复杂病情时的彷徨疑虑和杂药乱投的行为,指出这种做法不仅无法治愈疾病,反而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这种批评反映了中医对医者专业素养的高要求,强调了医者在诊断和治疗中的责任感和严谨态度。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展示了中医对疾病病因、病机的深刻理解,还强调了经典学习和临床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对内伤和外感的详细分析,文章揭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即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这种思想至今仍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病-内伤外感论》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20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