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大椿(1693年—1771年),字灵胎,清代著名医学家,精通医理,著有多种医学著作,对后世中医学发展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18世纪)。
内容简要:《医学源流论》是一部探讨医学理论和历史的著作,共2卷。书中系统梳理了中医学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并提出了自己的医学见解。徐大椿强调“医者意也”,主张灵活运用医理,反对拘泥于古方。它是研究中医学术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禁方论-原文
天地有好生之德,圣人有大公之心,立方以治病,使天下共知这,岂非天地圣人之至愿哉之高下,以为效验,故或用之而愈,或用之而反害,变化无定,此大公之法也。
若禁方者,义有所不解,机有所莫测。其传也,往往出于奇人隐士,仙佛鬼神,其遇之也甚难,则爱护之必至。若轻以授人,必生轻易之心,所以方家往往爱惜,此乃人之情也。
一则恐发天地之机也。禁方之药,其制法必奇,其配合必巧,穷阴阳之柄,窥造化之机,其修合必虔诚敬慎,少犯禁忌,则药无验。若轻以示人,则气泄而有不神,此又阴阳之理也。
《灵枢》禁服篇∶黄帝谓雷公曰∶此先师这所禁,割臂歃血之盟也。故黄帝有兰台之藏,长桑君有无泄之戒,古圣皆然。
若夫诡诈之人,专欲图利,托名禁方,欺世惑众。更有修炼热药,长欲导淫,名为养生,实速其死。此乃江湖恶习,圣人之所以诛也。
又有古之禁方,传之已广,加载医书中,与经方并垂,有识者自能择之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禁方论-译文
天地有爱护生命的德行,圣人有大公无私的心,创立药方来治病,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些,这难道不是天地和圣人的最大愿望吗?根据效果的高低,有时使用这些药方会治愈疾病,有时使用反而有害,变化无常,这是大公无私的法则。
至于禁方,其意义难以理解,机理深不可测。它们的传承往往来自奇人隐士、仙佛鬼神,遇到它们非常困难,因此人们会非常珍惜。如果轻易传授给别人,必然会产生轻视之心,所以方家往往非常珍惜,这是人之常情。
一方面,是担心泄露天地的机密。禁方的药物,其制作方法必定奇特,配伍必定巧妙,穷尽阴阳的奥秘,窥探造化的玄机,制作时必须虔诚谨慎,少犯禁忌,否则药物无效。如果轻易展示给别人,药效就会泄露而不灵验,这是阴阳的道理。
《灵枢》禁服篇中,黄帝对雷公说:这是先师所禁止的,需要割臂歃血来结盟。因此黄帝有兰台的珍藏,长桑君有无泄的戒律,古代圣人都这样做。
至于那些诡诈的人,专门图谋私利,假借禁方之名,欺骗世人,迷惑大众。更有甚者,修炼热药,长期纵欲导淫,名义上是养生,实际上是加速死亡。这是江湖上的恶习,圣人之所以要诛灭。
还有一些古代的禁方,已经广泛流传,被记载在医书中,与经方并存,有见识的人自然能够辨别选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禁方论-注解
好生之德:指天地自然具有生育万物、爱护生命的本性。
大公之心:指圣人具有公正无私、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立方以治病:指制定药方来治疗疾病。
禁方:指古代秘传的药方,因其制法复杂、药效神奇,往往被视为不传之秘。
奇人隐士:指具有特殊才能或智慧,但隐居不仕的人。
仙佛鬼神:指道教、佛教中的神仙、佛陀以及民间信仰中的鬼神。
阴阳之柄:指阴阳变化的规律和关键。
造化之机:指自然界创造万物的奥秘和规律。
《灵枢》:《黄帝内经》的一部分,主要讲述针灸和经络理论。
割臂歃血之盟:古代一种严肃的盟誓仪式,表示誓言的庄重和不可违背。
兰台之藏:指黄帝的藏书之处,象征古代圣贤的智慧和知识传承。
长桑君:古代传说中的医家,以医术高超著称。
无泄之戒:指对秘传知识的保密和谨慎态度。
诡诈之人:指心怀不轨、欺骗他人的人。
修炼热药:指通过炼制药物来追求长生不老或增强性能力。
江湖恶习:指民间流传的不良习俗或骗术。
经方:指古代经典医书中的药方,具有权威性和广泛认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禁方论-评注
这段文字主要探讨了古代医学中的‘禁方’现象,揭示了其背后的文化、伦理和哲学内涵。首先,文章开篇以‘天地有好生之德,圣人有大公之心’为引,强调了天地自然的仁慈和圣人的无私精神。这种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哲学,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应当和谐共处,圣人作为道德的典范,应当以天下为己任,治病救人。
接着,文章提到‘立方以治病’,并指出药方的使用效果因人而异,有时有效,有时反而有害。这种观点反映了古代医学的辩证思维,强调治疗方法的灵活性和个体差异。这与《黄帝内经》中的‘因人制宜’思想一脉相承,体现了古代医学对个体差异的重视。
随后,文章重点讨论了‘禁方’的概念。禁方作为古代秘传的药方,往往与奇人隐士、仙佛鬼神等神秘力量联系在一起。这种秘传的传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知识的珍视和保密态度。禁方的传承往往伴随着严格的仪式和戒律,如‘割臂歃血之盟’和‘无泄之戒’,体现了古代医家对知识的敬畏和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然而,文章也指出,禁方的神秘性容易被一些‘诡诈之人’利用,他们以禁方为名,行欺骗之实,甚至炼制有害药物,危害社会。这种现象揭示了古代社会中存在的江湖骗术和道德败坏问题,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医家对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最后,文章提到一些古之禁方已被广泛传播,并载入医书,与经方并列。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秘传的知识逐渐被公开和普及,成为医学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这种知识的传播和共享,体现了古代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揭示了古代医学中禁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还反映了古代医家对知识、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禁方的讨论,文章展现了古代医学的复杂性、辩证性和伦理价值,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