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用药如用兵论

作者: 徐大椿(1693年—1771年),字灵胎,清代著名医学家,精通医理,著有多种医学著作,对后世中医学发展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18世纪)。

内容简要:《医学源流论》是一部探讨医学理论和历史的著作,共2卷。书中系统梳理了中医学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并提出了自己的医学见解。徐大椿强调“医者意也”,主张灵活运用医理,反对拘泥于古方。它是研究中医学术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用药如用兵论-原文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

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

古人好服食者,必生奇疾,犹之好战胜者,必有奇殃。

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

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能伤命,隐然一敌国也。

以草木之偏性,攻脏腑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后无丧身殒命之忧。

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

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严疆也;

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

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辨经络而无泛用之药,此之谓向导之师。

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

一病而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

数病而合治之,则并力捣其中坚,使离散无所统,而众悉溃。

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

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

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

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富强之国可以振威武也。

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

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用药如用兵论-译文

圣人之所以能够保全人民的生命,是因为他们用五谷来滋养,五果来辅助,五畜来增益,五菜来补充,而毒药则用来攻击邪气。

所以即使是甘草、人参,如果误用也会造成伤害,它们都属于毒药一类。

古人喜欢服用药物的人,必定会患上奇怪的疾病,就像喜欢战斗的人必定会遭遇奇特的灾祸一样。

因此,设立军队是为了消除暴乱,不得已才动用;设立药物是为了治疗疾病,也是不得已才使用,它们的道理是相同的。

所以疾病带来的危害,小的会消耗精气,大的会伤害生命,就像是一个隐形的敌国。

用草木的偏性来攻击脏腑的偏胜,必须能够知己知彼,多方面来制约它,这样才不会有丧身殒命的忧虑。

因此,对于传播的邪气,要先夺取它未到的地方,这就是切断敌人的要道;

对于横暴的疾病,要急保未病的部位,这就是守卫自己的严疆;

对于挟带宿食而生病的人,要先除去他的食物,这样敌人的资粮就被焚毁了;

对于合旧疾而发作的人,一定要防止其并发,这样敌人的内应就被断绝了。

辨别经络而不泛用药物,这就是向导之师。

根据寒热而有反用的方剂,这就是行间之术。

一种病分开治疗,用少数药物可以战胜多数,使前后不相救,而病势自然衰弱。

多种病合并治疗,集中力量攻击其中坚,使敌人离散无所统,而众敌全部溃败。

病情正在进展时,不要治疗得太厉害,固守元气是为了使敌人疲惫;

病情正在衰退时,一定要穷追不舍,增加精锐力量,是为了捣毁敌人的巢穴。

至于虚邪之体,攻击不可过度,用和平的药物而以峻药补充,衰败的日子不可耗尽民力;

实邪之伤,攻击不可迟缓,用峻厉的药物而以常药调和,富强的国家可以振作威武。

然而选材必须恰当,器械必须精良,按时不误,布阵有方,这些又是不可忽视的。

孙武子的十三篇兵法,已经包含了治病的方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用药如用兵论-注解

五谷: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主要粮食作物,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主要食物来源。

五果:指枣、李、杏、栗、桃五种水果,古人认为这些水果有助于健康。

五畜:指牛、羊、猪、狗、鸡五种家畜,提供肉类和蛋白质。

五菜:指葵、韭、藿、薤、葱五种蔬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毒药:指具有强烈药效的药物,古人认为即使是甘草、人参等补药,误用也会有害。

奇疾:指罕见的疾病,古人认为过度依赖药物会导致不常见的疾病。

奇殃:指意外的灾祸,古人认为好战者必遭不测。

兵之设:指设立军队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暴乱,不得已才使用武力。

药之设:指药物的使用目的,是为了治疗疾病,不得已才使用药物。

传经之邪:指通过经络传播的邪气,古人认为治疗时应先阻断其传播路径。

横暴之疾: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疾病,古人认为应迅速保护未受影响的部位。

挟宿食:指因积食而引发的疾病,古人认为应先清除积食。

合旧疾:指旧病复发,古人认为应防止新旧疾病合并。

辨经络:指辨别经络的走向和功能,古人认为应根据经络选择药物。

因寒热:指根据疾病的寒热性质选择治疗方法,古人认为应根据寒热反用药物。

孙武子十三篇:指《孙子兵法》,古人认为其中包含了治病的智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用药如用兵论-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药物使用的原则和方法。文章通过比喻和类比,将药物治疗与军事战略相结合,强调了药物治疗的谨慎和必要性。

首先,文章提出了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的重要性,认为这些食物是维持生命的基础,而药物则是用来治疗疾病的。即使是甘草、人参等补药,如果误用也会有害,因此药物使用必须谨慎。

其次,文章通过军事比喻,强调了药物治疗的时机和方法。古人认为,治疗疾病就像打仗一样,必须知己知彼,才能取得胜利。治疗时应先阻断疾病的传播路径,保护未受影响的部位,清除积食,防止新旧疾病合并。

文章还强调了根据疾病的寒热性质选择治疗方法的重要性。古人认为,应根据疾病的寒热反用药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此外,文章还提出了分治和合治的原则,认为应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最后,文章引用了《孙子兵法》中的智慧,认为治病的道理与军事战略相通。古人认为,治疗疾病需要选材得当,器械精良,时机准确,方法得当,才能取得胜利。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医学的智慧,还体现了古人对药物治疗的深刻理解和谨慎态度。通过军事比喻,文章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药物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用药如用兵论》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17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