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单方论

作者: 徐大椿(1693年—1771年),字灵胎,清代著名医学家,精通医理,著有多种医学著作,对后世中医学发展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18世纪)。

内容简要:《医学源流论》是一部探讨医学理论和历史的著作,共2卷。书中系统梳理了中医学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并提出了自己的医学见解。徐大椿强调“医者意也”,主张灵活运用医理,反对拘泥于古方。它是研究中医学术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单方论-原文

单方者,药不过一二味,治不过一二症,而其效则甚捷。

用而不中,亦能害人,即世所谓涨上方者是也。

其原起于本草。

盖古之圣人,辨药物之性,则必着其功用,如逐风、逐寒、解毒、定痛之类。

凡人所患之症,上一二端,则以一药治之,药专则力浓,自有奇效。

若病兼数症,则必合数药而成方。

至后世药品日增,单方日多,有效有不效矣。

若夫外内之感,其中自有传变之道,虚实之殊,久暂之别,深浅之分。

及夫人性各殊,天时各异,此非守经达权者不能治。

若皆以单方治之,则药性专而无制,偏而不醇,有利必有害。

故医者不可以此尝试,此经方之所以为贵也。

然参考以广识见,且为急救之备;或为专攻之法,是亦不可不知者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单方论-译文

单方,指的是只用一两种药物,治疗一两种病症,效果非常迅速。

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伤害人,这就是所谓的‘涨上方’。

单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本草学。

古代的圣人,通过辨别药物的性质,必然会记录其功效,如驱风、驱寒、解毒、止痛等。

人们所患的病症,如果只有一两种,就用一种药物治疗,药物专一,力量集中,自然会有奇效。

如果病症涉及多种症状,就必须结合多种药物来制成方剂。

到了后世,药物种类日益增多,单方也越来越多,有的有效,有的无效。

至于内外感受的病症,其中自有其变化规律,虚实之别,久暂之分,深浅之异。

再加上人的体质各不相同,天时也各异,这不是墨守成规的人能够治疗的。

如果都用单方来治疗,那么药性专一而没有制约,偏颇而不纯,有利必有弊。

因此,医生不能轻易尝试单方,这也是经方之所以珍贵的原因。

然而,参考单方可以拓宽知识面,作为急救的准备;或者作为专门的治疗方法,这也是不可不知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单方论-注解

单方:指仅由一两种药物组成的简单药方,用于治疗特定的病症。

涨上方:指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单方药物,导致病情加重或产生副作用的现象。

本草:指古代关于药物的书籍,如《神农本草经》,记录了药物的性质和功效。

逐风:指药物具有驱散风邪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邪引起的疾病。

逐寒:指药物具有驱散寒邪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寒邪引起的疾病。

解毒:指药物具有解除毒素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中毒或感染性疾病。

定痛:指药物具有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疼痛症状。

经方:指古代经典医书中所记载的药方,通常由多种药物组成,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

守经达权:指在遵循经典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医学理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单方论-评注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了单方药物的使用及其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单方药物因其成分简单、药效集中,常能迅速见效,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文章指出,单方药物的使用需要精确的诊断和对药物性质的深刻理解,否则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产生副作用。

文章还强调了单方药物的局限性,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病症时,单方药物可能无法全面应对。因此,古代医家提倡使用经方,即由多种药物组成的复杂药方,以应对病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医学治疗中的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如患者的体质、天时变化等,这些都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医者需要具备深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灵活运用各种药物和治疗方法,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展示了古代医学对药物使用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古代医家对医学实践的严谨态度和全面考虑。通过对单方和经方的讨论,文章强调了医学治疗中的灵活性和综合性,这对于现代医学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单方论》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13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