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人参论

作者: 徐大椿(1693年—1771年),字灵胎,清代著名医学家,精通医理,著有多种医学著作,对后世中医学发展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18世纪)。

内容简要:《医学源流论》是一部探讨医学理论和历史的著作,共2卷。书中系统梳理了中医学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并提出了自己的医学见解。徐大椿强调“医者意也”,主张灵活运用医理,反对拘泥于古方。它是研究中医学术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人参论-原文

天下之害人者,杀其身,未必破其家。

破其家,未必杀其身。

先破人之家,而后杀其身者,人参也。

夫人参用之而当,实能补养元气,拯救危险。

然不可谓天下之死人皆能生之也。

其为物,气盛而力浓,不论风寒暑湿、痰火郁结皆能补塞。

故病患如果邪去正衰,用之固宜。

或邪微而正亦惫,或邪深而正气怯弱,不能逐之于外,则于除邪药中投之,以为驱邪之助。

然又必审其轻重而后用之,自然有扶危定倾之功。

乃不察其有邪无邪,是虚是实,又佐以纯补温热之品,将邪气尽行补住。

轻者邪气永不复出,重者即死矣。

夫医者之所以遇疾即用,。

而病家服之死而无悔者,何也?

盖愚人之心,皆以价贵为良药,价贱为劣药。

而常人之情,无不好补而恶攻。

故服参而死,即使明知其误,然以为服人参而死,则医者之力已竭,而人子之心已尽,此命数使然,可以无恨矣。

若服攻削之药而死,即使用药不误,病实难治,而医者之罪,已不可胜诛矣。

故人参者,乃医家邀功避罪之圣药也。

病家如此,医家如此,而害人无穷矣!

更有骇者,或以用人参为冠冕,或以用人参为有力量;

又因其贵重,深信以为必能挽回造化,故毅然用之。

孰知人参一用,凡平凡这有邪者即死,其不死者,亦终身不得愈乎?

其破家之故,何也?

盖向日之人参,不过一二换,多者三四换。

今则其价十倍,其所服,又非一钱二钱而止。

小康之家,服二三两,而家已荡然矣。

夫人情于死生之际,何求不得,宁恤破家乎?

医者全不一念,轻将人参立方。

用而不遵在父为不慈,在子为不孝,在夫妇昆弟为忍心害理,并有亲戚朋友责罚痛骂,即使明知无益,姑以此塞责。

又有孝之慈父,幸甚或生,竭力以谋之,遂使贫窭之家,病或稍愈,一家终身冻馁。

若仍不救,棺殓俱无,卖妻鬻子,全家覆败。

医者误治,杀人可恕,而逞己之意,日日害人破家,其恶甚于盗贼,可不慎哉!

吾愿天下之人,断不可以人参为起死回生之药而必服之。

医者,必审其病,实系纯虚,非参不治,服必万全,然后用之。

又必量其家业,尚可以支持,不至用参之后,死生无靠,然后节省用之。

一以惜物力,一以全人之命,一以保人之家。

如此存心,自然天降之福。

若如近日之医,杀命破家于人不知之地,恐天之降祸,亦在人不知之地也,可不慎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人参论-译文

世界上害人的方式,杀死一个人的身体,未必能毁掉他的家庭。

毁掉一个人的家庭,未必能杀死他的身体。

先毁掉一个人的家庭,然后再杀死他的身体的,是人参。

人参如果使用得当,确实能够补养元气,拯救危险。

但不能说世界上所有死去的人都能被它救活。

人参这种物质,气盛而力强,不论风寒暑湿、痰火郁结都能补益。

所以如果病人的邪气已去,正气衰弱,使用人参是合适的。

如果邪气轻微而正气也疲惫,或者邪气深重而正气怯弱,不能将邪气驱除体外,那么在除邪药中加入人参,作为驱邪的辅助。

但必须审慎考虑其轻重后再使用,自然会有扶危定倾的功效。

如果不考虑病人是否有邪气,是虚是实,又加入纯补温热的药物,将邪气完全补住。

轻者邪气永远不再出现,重者就会立即死亡。

医生之所以遇到疾病就使用人参,

而病人家属服用后即使死亡也不后悔,为什么呢?

因为愚昧的人认为价格贵的药就是好药,价格便宜的药就是劣药。

而普通人的心理,都喜欢补药而厌恶攻药。

所以服用人参而死,即使明知是误用,也认为服用人参而死,医生的力量已经用尽,子女的心意也已经尽到,这是命运使然,可以无憾了。

如果服用攻削的药物而死,即使用药没有错误,病情确实难以治愈,医生的罪过也已经不可饶恕了。

所以人参是医生邀功避罪的圣药。

病人家属如此,医生如此,害人无穷!

更有甚者,有人以使用人参为荣耀,或以使用人参为有力量;

又因为人参贵重,深信它一定能挽回命运,所以毅然使用。

谁知人参一旦使用,凡是有邪气的人就会立即死亡,即使不死,也会终身不得痊愈。

毁掉家庭的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过去的人参,不过一两换,多的三四换。

现在价格涨了十倍,服用的量也不是一两二两就能止住的。

小康之家,服用二三两,家庭就已经破产了。

人在生死关头,还有什么不能求的,哪里会顾及家庭破产呢?

医生完全不考虑这些,轻易地开人参的方子。

使用而不遵守,作为父亲是不慈,作为子女是不孝,作为夫妻兄弟是忍心害理,还有亲戚朋友的责罚痛骂,即使明知无益,姑且以此塞责。

又有孝顺的慈父,希望病人或许能活下来,竭尽全力去谋求人参,于是使贫穷的家庭,病情或许稍有起色,但全家终身饥寒交迫。

如果仍然无法挽救,连棺材和殓葬的费用都没有,卖妻鬻子,全家覆败。

医生误治,杀人可以原谅,但为了自己的利益,天天害人破家,其罪恶比盗贼还大,能不谨慎吗!

我希望天下的人,千万不要认为人参是起死回生的药物而必须服用。

医生必须审慎考虑病情,确实是纯虚,非人参不能治愈,服用后一定能万全,然后再使用。

还必须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尚能支持,不至于使用人参后,生死无靠,然后节省使用。

一是珍惜物力,二是保全人命,三是保护家庭。

如此存心,自然会有天降之福。

如果像现在的医生,在人们不知道的地方杀人破家,恐怕天降之祸,也会在人们不知道的地方降临,能不谨慎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人参论-注解

人参: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固脱、生津、安神等功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参被视为滋补强身的圣药,常用于治疗虚弱、疲劳等症状。

元气:中医术语,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和物质基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

邪气:中医术语,指导致疾病的外在或内在因素,如风寒、暑湿、痰火等。

正气:中医术语,指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与邪气相对。

补塞:中医术语,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补充和增强人体的正气,以抵御邪气的侵袭。

驱邪:中医术语,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将邪气从体内排出,以恢复健康。

扶危定倾:中医术语,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帮助病人恢复健康,稳定病情。

纯补温热之品:中医术语,指具有温补作用的中药材,如人参、鹿茸等。

攻削之药:中医术语,指具有攻伐、削除邪气作用的中药材,如大黄、芒硝等。

造化:指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也指命运或天意。

棺殓:指人死后入殓和安葬的过程。

卖妻鬻子:指因贫困而被迫出卖妻子和子女,形容极度贫困和绝望的境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人参论-评注

本文通过对人参的讨论,揭示了中医药文化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首先,人参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其功效被广泛认可,但作者指出,人参并非万能药,其使用需要根据病情和体质来审慎选择。这一点反映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即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而不是盲目使用某种药物。

其次,作者批评了社会上对人参的盲目崇拜和滥用现象。他指出,许多人认为价格昂贵的药物就是好药,而忽视了药物的实际效果和适用性。这种观念不仅导致了药物的浪费,还可能对病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这一点揭示了社会文化中对物质价值的过度追求,以及对健康和生命的忽视。

此外,作者还批评了医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负责任行为。他指出,一些医者为了追求名利,不顾病人的实际情况,盲目使用人参等贵重药物,导致病人家庭破产甚至死亡。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医者的职业道德,也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这一点反映了医德医风的重要性,以及医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具备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最后,作者呼吁人们在使用人参时要审慎考虑,不仅要考虑药物的效果,还要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他强调了节约和珍惜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家庭和生命的责任感。这一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俭’和‘仁爱’思想,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人参的讨论,揭示了中医药文化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包括辨证施治的原则、社会对物质价值的过度追求、医德医风的重要性以及节约和珍惜资源的思想。这些观点不仅对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也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上-方药-人参论》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12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