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周公(西周初年)所制,后经孔子及其弟子整理。它是儒家经典“三礼”之一。
年代: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仪礼》共17篇,详细记载了古代礼仪制度,包括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等。书中通过具体的仪式步骤,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观念。它是研究先秦礼制和文化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礼仪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仪礼-聘礼-原文
聘礼。君与卿图事,遂命使者,使者再拜稽首辞,君不许,乃退。
既图事,戒上介,亦如之。宰命司马戒众介,众介皆逆命,不辞。
宰书币,命宰夫官具。及期,夕币。使者朝服,帅众介夕。管人布幕于寝门外。官陈币,皮北首,西上,加其奉于左皮上;马则北面,奠币于其前。使者北面,众介立于其左,东上。卿、大夫在幕东,西面北上。宰入,告具于君。君朝服出门左,南乡。史读书展币。宰执书,告备具于君,授使者。使者受书,授上介。公揖入。官载其币,舍于朝。上介视载者、所受书以行。
厥明,宾朝服释币于祢。有司筵几于室中。祝先入,主人从入。主人在右,再拜,祝告,又再拜。释币,制玄纁束,奠于几下,出。主人立于户东。祝立于牖西,又入,取币,降,卷币,实于□,埋于西阶东。又释币于行。遂受命。上介释币亦如之。
上介及众介俟于使者之门外。使者载旃,帅以受命于朝。君朝服,南乡。卿、大夫西面北上。君使卿进使者。使者入,及众介随入,北面东上。君揖使者,进之,上介立于其左,接闻命。贾人西面坐启椟,取圭垂缫,不起而授宰。宰执圭屈缫,自公左授使者。使者受圭,同面,垂缫以受命。既述命,同面授上介。上介受圭屈缫,出,授贾人,众介不从。受享束帛加璧,受夫人之聘璋,享玄纁束帛加琮,皆如初。遂行,舍于郊,敛旃。
若过邦,至于竟,使次介假道,束帛将命于朝,曰:“请帅。”奠币。下大夫取以入告,出许,遂受币。饩之以其礼,上宾大牢,积唯刍禾,介皆有饩。士没其竟。誓于其竟,宾南面,上介西面,众介北面东上,史读书,司马执策立于其后。
未入竟,壹肄。为壝坛,画阶,帷其北,无宫。朝服无主,无执也。介皆与,北面西上。习享,士执庭实习夫人聘享,亦如之。习公事,不习私事。
及竟,张旃,誓。乃谒关人。关人问从者几人,以介对。君使士请事,遂以入竟。
入竟,敛旃,乃展。布幕,宾朝服立于幕东,西面,介皆北面东上。贾人北面,坐拭圭,遂执展之。上介北面视之,退复位。退圭。陈皮,北首,西上,又拭璧,展之,会诸其币,加于左皮上。上介视之,退。马则幕南、北面,奠币于其前。展夫人之聘享,亦如之,贾人告于上介,上介告于宾。有司展群币以告。及郊,又展,如初。及馆,展币于贾人之馆,如初。
宾至于近郊,张旃。君使下大夫请行,反。君使卿朝服,用束帛劳。上介出请。入告。宾礼辞,迎于舍门之外,再拜。劳者不答拜。宾揖,先入,受于舍门内。劳者奉币入,东面致命。宾北面听命,还,少退,再拜稽首,受币。劳者出。授老币,出迎劳者。劳者礼辞。宾揖,先入,劳者从之。乘皮设。宾用束锦傧劳者,劳者再拜稽首受。宾再拜稽首,送币。劳者揖皮出,乃退。宾送再拜。夫人使下大夫劳以二竹簋方,玄被纁里,有盖,其实枣蒸栗择,兼执之以进。宾受枣,大夫二手授栗。宾之受,如初礼。傧之如初。下大夫劳者遂以宾入。
至于朝,主人曰:“不腆先君之祧,既拚以俟矣。”宾曰:“俟间。”大夫帅至于馆,卿致馆。宾迎,再拜。卿致命,宾再拜稽首。卿退,宾送再拜。宰夫朝服设飧:饪一牢,在西,鼎九,羞鼎三;腥一牢,在东,鼎七。堂上之馔八,西夹六。门外米、禾皆二十四,薪刍倍禾。上介:饪一牢,在西,鼎七,羞鼎三;堂上之馔六;门外米、禾皆十车,薪刍倍禾。众介皆少牢。
厥明,讶宾于馆。宾皮弁聘,至于朝。宾入于次,乃陈币。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为绍摈。摈者出请事。公皮弁,迎宾于大门内。大夫纳宾。宾入门左,公再拜,宾辟,不答拜。公揖入,每门每曲揖。及庙门,公揖入,立于中庭;宾立接西塾。几筵既设,摈者出请命。贾人东面坐启椟,取圭垂缫,不起而授上介。上介不袭,执圭屈缫,授宾。宾袭,执圭。摈者入告,出辞玉。纳宾,宾入门左。介皆入门左,北面西上。三揖,至于阶,三让。公升二等,宾升,西楹西,东面。摈者退中庭。宾致命。公左还,北乡。摈者进。公当楣再拜。宾三退,负序。公侧袭,受玉于中堂与东楹之间。摈者退,负东塾而立。宾降,介逆出。宾出。公侧授宰玉,裼,降立。摈者出请。宾裼,奉束帛加璧享。摈者入告,出许。庭实,皮则摄之,毛在内;内摄之,入设也。宾入门左,揖让如初,升致命,张皮。公再拜受币。士受皮者自后右客;宾出,当之坐摄之。公侧授宰币,皮如入,右首而东。聘于夫人,用璋,享用琮,如初礼。若有言,则以束帛,如享礼。摈者出请事,宾告事毕。
宾奉束锦以请觌。摈者入告,出辞,请礼宾。宾礼辞,听命。摈者入告。宰夫彻几改筵。公出,迎宾以入,揖让如初。公升,侧受几于序端。宰夫内拂几三,奉两端以进。公东南乡,外拂几三,卒,振袂,中摄之,进,西乡。摈者告。宾进,讶受几于筵前,东面俟。公壹拜送。宾以几辟,北面设几,不降,阶上答再拜稽首。宰夫实觯以醴,加柶于觯,面枋。公侧受醴。宾不降,壹拜,进筵前受醴,复位。公拜送醴。宰夫荐笾豆脯醢,宾升筵,摈者退负东塾。宾祭脯醢,以柶祭醴三,庭实设。降筵,北面,以柶兼诸觯,尚擸,坐啐醴。公用束帛。建柶,北面奠于
荐东。摈者进相币。宾降辞币,公降一等辞。栗阶升,听命,降拜,公辞。升,再拜稽首,受币,当东楹,北面,退,东面俟。公壹拜,宾降也。公再拜。宾执左马以出。上介受宾币,从者讶受马。
宾觌,奉束锦,总乘马,二人赞。入门右,北面奠币,再拜稽首。摈者辞。宾出。摈者坐取币出,有司二人牵马以从,出门,西面于东塾南。摈者请受。宾礼辞,听命。牵马,右之。入设。宾奉币,入门左,介皆入门左,西上。公揖让如初,升。公北面再拜。宾三退,反还负序。振币进授,当东楹北面。士受马者,自前还牵者后,适其右,受。牵马者自前西,乃出。宾降阶东拜送。君辞。拜也,君降一等辞。摈者曰:“寡君从子,虽将拜,起也。”栗阶升。公西乡。宾阶上再拜稽首。公少退。宾降出。公侧授宰币。马出。
公降立。摈者出请。上介奉束锦,士介四人皆奉玉锦束,请觌。摈者入告,出许。上介奉币,俪皮,二人赞;皆入门右,东上,奠币,皆再拜稽首。摈者辞,介逆出。摈者执上币,士执众币;有司二人举皮,从其币。出请受。委皮南面;执币者西面北上。摈者请受。介礼辞,听命。皆进,讶受其币。上介奉币,皮先,入门左,奠皮。公再拜。介振币,自皮西进,北面授币,退复位,再拜稽首送币。介出。宰自公左受币,有司二人坐举皮以东。摈者又纳士介。士介入门右,奠币,再拜稽首。摈者辞,介逆出。摈者执上币以出,礼请受,宾固辞。公答再拜。摈者出,立于门中以相拜,士介皆辟。士三人,东上,坐取币,立。摈者进。宰夫受币于中庭,以东,执币者序从之。
摈者出请,宾告事毕。摈者入告,公出送宾。及大门内,公问君。宾对,公再拜。公问大夫,宾对。公劳宾,宾再拜稽首,公答拜。公劳介,介皆再拜稽首,公答拜。宾出,公再拜送,宾不顾。
宾请有事于大夫,公礼辞,许。宾即馆。卿、大夫劳宾,宾不见。大夫奠雁再拜,上介受。劳上介,亦如之。
君使卿韦弁,归饔饩五牢。上介请事,宾朝服礼辞。有司入陈。饔,饪一牢,鼎九,设于西阶前,陪鼎当内廉,东面北上,上当碑,南陈。牛、羊、豕、鱼、腊,肠、胃同鼎,肤、鲜鱼、鲜腊,设扃鼏。膷、臐、膮,盖陪牛、羊、豕。腥二牢,鼎二七,无鲜鱼、鲜腊,设于阼阶前,西面,南陈如饪鼎,二列。堂上八豆,设于户西,西陈,皆二以并,东上韭菹,其南醓醢,屈。八簋继之,黍其南稷,错。六鉶继之,牛以西羊、豕,豕南牛,以东羊、豕。两簠继之,粱在北,八壶设于西序,北上,二以并,南陈。西夹六豆,设于西墉下,北上韭菹,其东醓醢,屈。六簋继之,黍其东稷,错。四鉶继之,牛以南羊,羊东豕,豕以北牛。两簠继之,粱在西。皆二以并,南陈。六壶西上,二以并,东陈。馔于东方,亦如之,西北上。壶东上,西陈。醯醢百瓮,夹碑,十以为列,醯在东。饩二牢,陈于门西,北面东上。牛以西羊、豕,豕西牛、羊、豕。米百筥,筥半斛,设于中庭,十以为列,北上。黍、粱、稻皆二行,稷四行。门外,米三十车,车秉有五籔。设于门东,为三列,东陈;禾三十车,车三秅。设于门西,西陈。薪刍倍禾。
宾皮弁迎大夫于外门外,再拜,大夫不答拜。揖入。及庙门,宾揖入。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阶,让,大夫先升一等。宾从,升堂,北面听命。大夫东面致命,宾降,阶西再拜稽首,拜饩亦如之。大夫辞,升成拜。受币堂中西,北面。大夫降,出。宾降,授老币,出迎大夫。大夫礼辞,许。入,揖让如初。宾升一等,大夫从,升堂。庭实设,马乘。宾降堂,受老束锦,大夫止。宾奉币西面,大夫东面。宾致币。大夫对,北面当楣,再拜稽首,受币于楹间,南面,退,东面俟。宾再拜稽首送币。大夫降,执左马以出。宾送于外门外,再拜。明日,宾拜于朝,拜饔与饩,皆再拜稽首。上介饔饩三牢。饪一牢在西,鼎七,羞鼎三。腥一牢,在东,鼎七。堂上之馔六,西夹亦如之。筥及瓮,如上宾。饩一牢。门外米、禾视死牢,牢十车,薪刍倍禾。凡其实与陈,如上宾。下大夫韦弁,用束帛致之。上介韦弁以受,如宾礼。傧之两马束锦。士介四人,皆饩大牢,米百筥,设于门外。宰夫朝服,牵牛以致之。士介朝服,北面再拜稽首受。无傧。宾朝服问卿。卿受于祖庙。下大夫摈。摈者出请事;大夫朝服迎于外门外,再拜。宾不答拜,揖。大夫先入,每门每曲揖。及庙门,大夫揖入。摈者请命。庭实设四皮。宾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阶,让。宾升一等;大夫从,升堂,北面听命。宾东面致命。大夫降,阶西再拜稽首。宾辞,升成拜。受币堂中西,北面。宾降,出。大夫降,授老币,无傧。
摈者出请事。宾面,如觌币。宾奉币,庭实从,入门右。大夫辞。宾遂左。庭实设,揖让如初。大夫升一等,宾从之。大夫西面,宾称面。大夫对,北面当楣再拜,受币于楹间,南面,退,西面立。宾当楣再拜送币,降,出。大夫降,授老币。
摈者出请事。上介特面,币如觌。介奉币。皮,二人赞。入门右,奠币,再拜。大夫辞。摈者反币。庭实设,介奉币入,大夫揖让如初。介升,大夫再拜受。介降拜,大夫降辞。介升,再拜送币。摈者出请
宝,以聘可也。宗人授次。次以帷。少退于君之次。
上介执圭,如重,授宾。宾入门,皇;升堂,让;将授,志趋;授如争承,下如送;君还,而后退。
下阶,发气,怡焉;再三举足,又趋。及门,正焉。执圭,入门,鞠躬焉,如恐失之。
及享,发气焉,盈容。众介北面,跄焉。私觌,愉愉焉。出,如舒雁。
皇,且行;入门主敬,升堂主慎。
凡庭实,随入,左先,皮马相间,可也。宾之币,唯马出,其馀皆东。
多货,则伤于德。币美,则没礼。贿,在聘于贿。
凡执玉,无藉者袭。礼,不拜至。
醴尊于东箱,瓦大一,有丰。荐脯五胑,祭半胑横之。祭醴,再扱始扱一祭,卒再祭。
主人之庭实,则主人遂以出,宾之士讶受之。
既觌,宾若私献,奉献,将命。摈者入告,出礼辞。宾东面坐奠献,再拜稽首。
摈者东面坐取献,举以入告,出礼请受。宾固辞,公答再拜。
摈者立于阈外以相拜,宾辟。摈者授宰夫于中庭。
若兄弟之国,则问夫人。若君不见,使大夫受。自下听命,自西阶升受,负右房而立。宾降亦降。不礼。
币之所及,皆劳,不释服。
赐饔,唯羹饪。筮一尸,若昭若穆。
仆为祝,祝曰:“孝孙某,孝子某,荐嘉礼于皇祖某甫、皇考某子。”如馈食之礼。
假器于大夫。盼及廋车。
聘日致饔。明日,问大夫。夕,夫人归礼。
既致饔,旬而稍,宰夫始归乘禽,日如其饔饩之数。士中日则二双。
凡献,执一双,委其馀于面。禽羞,俶献。
比归大礼之日,既受饔饩,请观。讶帅之,自下门入。各以其爵,朝服。
士无饔。无饔者无傧。
大夫不敢辞,君初为之辞矣。
凡致礼,各以其爵,朝服。皆用其飨之加笾豆。无饔者无飨礼。
凡饩,大夫黍、粱、稷,筐五斛。
既将公事,宾请归。
凡宾拜于朝,讶听之。
燕,则上介为宾,宾为苟敬。宰夫献。
无行,则重贿反币。曰:“子以君命在寡君,寡君拜君命之辱。”君以社稷故,在寡小君,拜。”“君贶寡君,延及二三老,拜。”又拜送。
宾于馆堂楹间,释四皮束帛。宾不致,主人不拜。
大夫来使,罪,飨之;过,则饩之。其介为介。
有大客后至,则先客不飨食,致之。
唯大聘有几筵。
十斗曰斛,十六斗曰籔,十薮曰秉,二百四十斗,四秉曰筥,十筥曰稯,十稯曰秅,四百秉为一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仪礼-聘礼-译文
聘礼。君主与卿商议事务,随后命令使者,使者再次叩拜辞谢,君主不允许,使者才退下。
商议完事务后,告诫上介,也是如此。宰命令司马告诫众介,众介都接受命令,没有辞谢。
宰书写聘礼的财物,命令宰夫准备。到了日期,晚上准备财物。使者穿着朝服,带领众介在晚上。管人在寝门外布置帷幕。官员陈列财物,皮朝北,西边为上,将奉礼放在左边的皮上;马则朝北,将财物放在马前。使者朝北,众介站在他的左边,东边为上。卿、大夫在帷幕东边,朝西,北边为上。宰进入,向君主报告准备完毕。君主穿着朝服出门左边,朝南。史官宣读聘礼的财物。宰拿着书,向君主报告准备完毕,交给使者。使者接受书,交给上介。君主揖让进入。官员装载财物,放在朝廷。上介看着装载的人和所接受的书出发。
第二天,宾客穿着朝服在祢庙中释放财物。有司在室中铺设几案。祝先进入,主人跟随进入。主人在右边,再次叩拜,祝告,又再次叩拜。释放财物,制作玄纁束,放在几案下,出去。主人站在门东。祝站在窗西,又进入,取财物,降下,卷起财物,放在□中,埋在西阶东。又在行中释放财物。随后接受命令。上介释放财物也是如此。
上介和众介在使者的门外等待。使者载着旗帜,带领众介在朝廷接受命令。君主穿着朝服,朝南。卿、大夫朝西,北边为上。君主让卿进使者。使者进入,众介跟随进入,朝北,东边为上。君主揖让使者,进使者,上介站在他的左边,接听命令。贾人朝西坐着打开匣子,取出圭垂缫,不起身交给宰。宰拿着圭屈缫,从君主左边交给使者。使者接受圭,同面,垂缫接受命令。陈述完命令后,同面交给上介。上介接受圭屈缫,出去,交给贾人,众介不跟随。接受享用的束帛加璧,接受夫人的聘璋,享用玄纁束帛加琮,都如初。随后出发,住在郊外,收起旗帜。
如果经过其他国家,到达边境,让次介借道,束帛在朝廷传达命令,说:“请带领。”放下财物。下大夫取财物进入报告,出去允许,随后接受财物。按照礼仪赠送食物,上宾用大牢,积存只有草料,介都有食物。士到达边境。在边境发誓,宾客朝南,上介朝西,众介朝北,东边为上,史官宣读,司马拿着策站在后面。
未进入边境,练习一次。建造坛,画台阶,帷幕在北边,没有宫室。穿着朝服没有主人,没有执事。介都参与,朝北,西边为上。练习享礼,士在庭院中练习夫人聘享,也是如此。练习公事,不练习私事。
到达边境,展开旗帜,发誓。然后谒见关人。关人问随从几人,以介回答。君主让士请示事务,随后进入边境。
进入边境,收起旗帜,然后展示。布置帷幕,宾客穿着朝服站在帷幕东边,朝西,介都朝北,东边为上。贾人朝北,坐着擦拭圭,随后拿着展示。上介朝北看着,退回原位。退回圭。陈列皮,朝北,西边为上,又擦拭璧,展示,与财物一起,放在左边的皮上。上介看着,退回。马则在帷幕南边,朝北,将财物放在马前。展示夫人的聘享,也是如此,贾人报告给上介,上介报告给宾客。有司展示群币报告。到达郊外,又展示,如初。到达馆舍,在贾人的馆舍展示财物,如初。
宾客到达近郊,展开旗帜。君主让下大夫请示行程,返回。君主让卿穿着朝服,用束帛慰劳。上介出去请示。进入报告。宾客礼貌辞谢,在舍门外迎接,再次叩拜。慰劳者不答拜。宾客揖让,先进入,在舍门内接受。慰劳者拿着财物进入,朝东传达命令。宾客朝北听命,返回,稍微退后,再次叩拜,接受财物。慰劳者出去。交给老币,出去迎接慰劳者。慰劳者礼貌辞谢。宾客揖让,先进入,慰劳者跟随。乘皮设置。宾客用束锦慰劳慰劳者,慰劳者再次叩拜接受。宾客再次叩拜,送财物。慰劳者揖让皮出去,随后退下。宾客送行再次叩拜。夫人让下大夫用两个竹簋方慰劳,玄被纁里,有盖,里面是枣蒸栗择,一起拿着进入。宾客接受枣,大夫双手交给栗。宾客接受,如初礼。慰劳如初。下大夫慰劳者随后带领宾客进入。
到达朝廷,主人说:“不腆先君的祧庙,已经打扫等待了。”宾客说:“等待片刻。”大夫带领到馆舍,卿致馆。宾客迎接,再次叩拜。卿传达命令,宾客再次叩拜。卿退下,宾客送行再次叩拜。宰夫穿着朝服设置晚餐:熟食一牢,在西边,鼎九,羞鼎三;生食一牢,在东边,鼎七。堂上的食物八,西夹六。门外的米、禾都是二十四,薪刍加倍。上介:熟食一牢,在西边,鼎七,羞鼎三;堂上的食物六;门外的米、禾都是十车,薪刍加倍。众介都是少牢。
第二天,在馆舍迎接宾客。宾客穿着皮弁聘礼,到达朝廷。宾客进入次,然后陈列财物。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为绍摈。摈者出去请示事务。公穿着皮弁,在大门内迎接宾客。大夫接纳宾客。宾客进入门左,公再次叩拜,宾客避开,不答拜。公揖让进入,每门每曲揖让。到达庙门,公揖让进入,站在中庭;宾客站在西塾。几案铺设完毕,摈者出去请示命令。贾人朝东坐着打开匣子,取出圭垂缫,不起身交给上介。上介不穿袭衣,拿着圭屈缫,交给宾客。宾客穿袭衣,拿着圭。摈者进入报告,出去辞谢玉。接纳宾客,宾客进入门左。介都进入门左,朝北,西边为上。三次揖让,到达台阶,三次谦让。公升两级,宾客升,西楹西,朝东。摈者退到中庭。宾客传达命令。公左转,朝北。摈者进。公在楣前再次叩拜。宾客三次退后,背对序。公侧穿袭衣,在中堂与东楹之间接受玉。摈者退下,背对东塾站立。宾客降下,介逆出。宾客出去。公侧交给宰玉,裼,降下站立。摈者出去请示。宾客裼,拿着束帛加璧享。摈者进入报告,出去允许。庭实,皮则摄之,毛在内;内摄之,进入设置。宾客进入门左,揖让如初,升传达命令,展开皮。公再次叩拜接受财物。士接受皮的人从后右客;宾客出去,当之坐着摄之。公侧交给宰财物,皮如进入,右首朝东。聘礼于夫人,用璋,享用琮,如初礼。如果有话,则用束帛,如享礼。摈者出去请示事务,宾客报告事务完毕。
宾客拿着束锦请求觌见。摈者进入报告,出去辞谢,请求礼宾。宾客礼貌辞谢,听从命令。摈者进入报告。宰夫撤下几案改设筵席。公出去,迎接宾客进入,揖让如初。公升,侧在序端接受几案。宰夫内拂几案三次,拿着两端进入。公朝东南,外拂几案三次,完毕,振袖,中摄之,进入,朝西。摈者报告。宾客进入,惊讶在筵前接受几案,朝东等待。公一次叩拜送行。宾客用几案避开,朝北设置几案,不降下,阶上答再次叩拜。宰夫用醴装满觯,加柶在觯上,面枋。公侧接受醴。宾客不降下,一次叩拜,进入筵前接受醴,复位。公叩拜送醴。宰夫推荐笾豆脯醢,宾客升筵,摈者退下背对东塾。宾客祭脯醢,用柶祭醴三次,庭实设置。降下筵席,朝北,用柶兼诸觯,尚擸,坐着啐醴。公用束帛。建柶,朝北放下
向东推荐。摈者进献相币。宾客下阶辞谢相币,公下阶一级辞谢。宾客登上栗阶,听取命令,下阶拜谢,公辞谢。宾客再登阶,再拜稽首,接受相币,站在东楹柱旁,面向北,退后,面向东等待。公一拜,宾客下阶。公再拜。宾客拿着左边的马出去。上介接受宾客的相币,随从惊讶地接受马。
宾客觌见,捧着束锦,牵着马,两人协助。进门右边,面向北放下相币,再拜稽首。摈者辞谢。宾客出去。摈者坐下取相币出去,有司两人牵着马跟随,出门,面向西站在东塾南边。摈者请求接受。宾客礼貌地辞谢,听从命令。牵着马,向右。进入设置。宾客捧着相币,进门左边,介都进门左边,西边为上。公揖让如初,登阶。公面向北再拜。宾客三次退后,返回背负序。振币进献,站在东楹柱北面。士接受马的人,从前绕到牵马者后面,到他的右边,接受。牵马者从前向西,然后出去。宾客下阶向东拜送。君主辞谢。拜时,君主下阶一级辞谢。摈者说:“寡君跟随您,虽然将要拜,请起。”栗阶登阶。公面向西。宾客在阶上再拜稽首。公稍微退后。宾客下阶出去。公侧身交给宰相币。马出去。
公下阶站立。摈者出去请求。上介捧着束锦,士介四人都捧着玉锦束,请求觌见。摈者进去报告,出来允许。上介捧着相币,俪皮,两人协助;都进门右边,东边为上,放下相币,都再拜稽首。摈者辞谢,介逆出。摈者拿着上币,士拿着众币;有司两人举起皮,跟随他们的相币。出去请求接受。放下皮面向南;拿着相币的人面向西北上。摈者请求接受。介礼貌地辞谢,听从命令。都前进,惊讶地接受他们的相币。上介捧着相币,皮先,进门左边,放下皮。公再拜。介振币,从皮西边前进,面向北交给相币,退回原位,再拜稽首送相币。介出去。宰从公左边接受相币,有司两人坐下举起皮向东。摈者又接纳士介。士介进门右边,放下相币,再拜稽首。摈者辞谢,介逆出。摈者拿着上币出去,礼貌地请求接受,宾客坚决辞谢。公回答再拜。摈者出去,站在门中互相拜,士介都避开。士三人,东边为上,坐下取相币,站立。摈者前进。宰夫在中庭接受相币,向东,拿着相币的人依次跟随。
摈者出去请求,宾客报告事情完毕。摈者进去报告,公出去送宾客。到大门口,公问君主。宾客回答,公再拜。公问大夫,宾客回答。公慰劳宾客,宾客再拜稽首,公回答拜。公慰劳介,介都再拜稽首,公回答拜。宾客出去,公再拜送,宾客不回头。
宾客请求有事于大夫,公礼貌地辞谢,允许。宾客到馆舍。卿、大夫慰劳宾客,宾客不见。大夫放下雁再拜,上介接受。慰劳上介,也是如此。
君主派卿韦弁,送饔饩五牢。上介请求事情,宾客穿着朝服礼貌地辞谢。有司进去陈设。饔,烹饪一牢,鼎九个,放在西阶前,陪鼎在内廉,面向东北上,上当碑,南陈。牛、羊、豕、鱼、腊,肠、胃同鼎,肤、鲜鱼、鲜腊,设扃鼏。膷、臐、膮,盖陪牛、羊、豕。腥二牢,鼎二十七个,没有鲜鱼、鲜腊,放在阼阶前,面向西,南陈如烹饪鼎,两列。堂上八豆,放在户西,西陈,都两两并列,东上韭菹,其南醓醢,屈。八簋继之,黍其南稷,错。六鉶继之,牛以西羊、豕,豕南牛,以东羊、豕。两簠继之,粱在北,八壶放在西序,北上,两两并列,南陈。西夹六豆,放在西墉下,北上韭菹,其东醓醢,屈。六簋继之,黍其东稷,错。四鉶继之,牛以南羊,羊东豕,豕以北牛。两簠继之,粱在西。都两两并列,南陈。六壶西上,两两并列,东陈。馔在东方,也是如此,西北上。壶东上,西陈。醯醢百瓮,夹碑,十为一列,醯在东。饩二牢,放在门西,面向北东上。牛以西羊、豕,豕西牛、羊、豕。米百筥,筥半斛,放在中庭,十为一列,北上。黍、粱、稻都两行,稷四行。门外,米三十车,车秉有五籔。放在门东,为三列,东陈;禾三十车,车三秅。放在门西,西陈。薪刍倍禾。
宾客穿着皮弁在外门外迎接大夫,再拜,大夫不回答拜。揖入。到庙门,宾客揖入。大夫捧着束帛,进去,三揖,都走。到阶前,让,大夫先登一级。宾客跟随,登堂,面向北听取命令。大夫面向东致命,宾客下阶,阶西再拜稽首,拜饩也是如此。大夫辞谢,登阶完成拜。接受相币在堂中西,面向北。大夫下阶,出去。宾客下阶,交给老相币,出去迎接大夫。大夫礼貌地辞谢,允许。进去,揖让如初。宾客登一级,大夫跟随,登堂。庭实设,马乘。宾客下堂,接受老束锦,大夫停止。宾客捧着相币面向西,大夫面向东。宾客致相币。大夫回答,面向北当楣,再拜稽首,接受相币在楹间,面向南,退后,面向东等待。宾客再拜稽首送相币。大夫下阶,拿着左边的马出去。宾客送到外门外,再拜。第二天,宾客在朝拜,拜饔与饩,都再拜稽首。上介饔饩三牢。烹饪一牢在西,鼎七个,羞鼎三个。腥一牢,在东,鼎七个。堂上的馔六个,西夹也是如此。筥及瓮,如上宾。饩一牢。门外米、禾视死牢,牢十车,薪刍倍禾。凡其实与陈,如上宾。下大夫韦弁,用束帛致之。上介韦弁以接受,如宾客礼。傧之两马束锦。士介四人,都饩大牢,米百筥,放在门外。宰夫穿着朝服,牵着牛致之。士介穿着朝服,面向北再拜稽首接受。无傧。宾客穿着朝服问卿。卿在祖庙接受。下大夫摈。摈者出去请求事情;大夫穿着朝服在外门外迎接,再拜。宾客不回答拜,揖。大夫先入,每门每曲揖。到庙门,大夫揖入。摈者请求命令。庭实设四皮。宾客捧着束帛进去。三揖,都走,到阶前,让。宾客登一级;大夫跟随,登堂,面向北听取命令。宾客面向东致命。大夫下阶,阶西再拜稽首。宾客辞谢,登阶完成拜。接受相币在堂中西,面向北。宾客下阶,出去。大夫下阶,交给老相币,无傧。
摈者出去请求事情。宾客面,如觌相币。宾客捧着相币,庭实跟随,进门右边。大夫辞谢。宾客于是左。庭实设,揖让如初。大夫登一级,宾客跟随。大夫面向西,宾客称面。大夫回答,面向北当楣再拜,接受相币在楹间,面向南,退后,面向西站立。宾客当楣再拜送相币,下阶,出去。大夫下阶,交给老相币。
摈者出去请求事情。上介特面,相币如觌。介捧着相币。皮,两人协助。进门右边,放下相币,再拜。大夫辞谢。摈者返回相币。庭实设,介捧着相币进去,大夫揖让如初。介登阶,大夫再拜接受。介下阶拜,大夫下阶辞谢。介登阶,再拜送相币。摈者出去请求
宝物,可以用来作为聘礼。宗人负责安排次序。次序用帷幕隔开。稍微退后于君主的次序。
上介手持玉圭,显得庄重,交给宾客。宾客进门时,显得庄重;登上堂时,谦让;将要接受时,表现出急切;接受时如同争抢,下堂时如同送行;君主返回后,宾客才退下。
下台阶时,放松气息,显得愉快;再三举步,又快步行走。到达门口时,端正姿态。手持玉圭,进门时,鞠躬行礼,好像害怕失去它。
到了享用时,放松气息,显得容光焕发。众介面向北方,显得庄重。私下见面时,显得愉快。出门时,如同大雁舒展翅膀。
庄重,且行走;进门时注重恭敬,登堂时注重谨慎。
凡是庭中的实物,随宾客进入,左边先行,皮马交替排列,可以这样。宾客的礼物,只有马匹带出,其余的都放在东边。
礼物过多,则有损于德行。礼物过于精美,则会掩盖礼仪。贿赂,在聘礼中属于贿赂。
凡是手持玉器,没有铺垫的则覆盖。礼仪上,不拜谢到达。
醴酒放在东厢,瓦制大壶一个,有丰盛的装饰。进献干肉五条,祭祀时用半条横放。祭祀醴酒,再次舀取开始舀取一次祭祀,最后再祭祀一次。
主人的庭中实物,主人随即带出,宾客的随从惊讶地接受。
见面后,宾客如果私下献礼,奉献礼物,传达命令。接待者进去报告,出来礼貌地辞谢。宾客面向东坐下放下礼物,再拜叩首。
接待者面向东坐下取走礼物,举起来进去报告,出来礼貌地请求接受。宾客坚决辞谢,君主答谢再拜。
接待者站在门槛外互相拜谢,宾客避开。接待者将礼物交给宰夫在中庭。
如果是兄弟之国,则问候夫人。如果君主不见,派大夫接受。从下面听命,从西阶登上接受,背对右房站立。宾客下堂也下堂。不行礼。
礼物所到之处,都受到慰劳,不脱下礼服。
赐予熟食,只有羹汤是煮熟的。占卜一个尸位,无论是昭还是穆。
仆人担任祝官,祝词说:“孝孙某,孝子某,向皇祖某甫、皇考某子进献美好的礼仪。”如同馈赠食物的礼仪。
向大夫借用器具。盼望及廋车。
聘礼当天送上熟食。第二天,问候大夫。晚上,夫人回礼。
送上熟食后,十天左右,宰夫开始归还乘禽,每天按照熟食的数量。士人中午则两双。
凡是献礼,手持一双,其余的放在面前。禽类美食,初次献上。
到了大礼的日子,接受熟食后,请求参观。接待者带领,从下门进入。各自按照爵位,穿着朝服。
士人没有熟食。没有熟食的人没有接待者。
大夫不敢推辞,君主最初已经为他们推辞了。
凡是送礼,各自按照爵位,穿着朝服。都用他们享用的加笾豆。没有熟食的人没有享用的礼仪。
凡是送粮,大夫送黍、粱、稷,筐装五斛。
完成公事后,宾客请求返回。
凡是宾客在朝廷上拜谢,接待者听着。
宴会时,上介作为宾客,宾客作为苟敬。宰夫献上。
没有行动,则重礼回赠。说:“您以君主的命令来到寡君这里,寡君拜谢君主的屈尊。”君主因为社稷的缘故,在寡小君这里,拜谢。”“君主赐予寡君,延及二三老臣,拜谢。”又拜送。
宾客在馆堂的柱子之间,放下四张皮和束帛。宾客不致辞,主人不拜谢。
大夫来使,有罪,享用;有过,则送粮。他们的随从作为随从。
有大客后到,则先到的客人不享用食物,送上礼物。
只有大聘时有几筵。
十斗为一斛,十六斗为一籔,十薮为一秉,二百四十斗,四秉为一筥,十筥为一稯,十稯为一秅,四百秉为一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仪礼-聘礼-注解
聘礼:古代诸侯国之间互相派遣使者进行友好访问的礼仪。
使者:被派遣执行外交任务的官员。
稽首: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极度的尊敬,通常指跪拜并叩头。
上介:高级别的随从人员。
宰:古代官名,负责管理国家事务,此处指负责礼仪的官员。
币:指聘礼中的财物,如布帛、金银等,用于表示诚意。
祢:指祖先的庙宇。
玄纁:指黑色和浅红色的丝带。
旃:古代的一种旗帜,用于标识使者的身份。
圭:古代玉器,象征权力和地位,常用于礼仪场合。
琮: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为外方内圆,象征天地。
壝坛:古代用于祭祀的土坛。
摈者:古代负责接待宾客的官员。
觌:指相见、会面,此处指宾主之间的正式会面。
东楹:古代建筑中位于东侧的柱子,常作为礼仪活动的标志点。
束锦:捆成一束的锦缎。
俪皮:成对的兽皮,常用于礼仪中的礼物。
饔饩:指正式的宴请和食物。
皮弁:古代的一种礼帽,通常用于正式场合。
束帛:古代用于礼仪的帛布,通常捆成一束。
庭实:古代礼仪中在庭院中陈列的实物,通常为马匹或其他贵重物品。
介:古代指使者或随从人员,这里特指随同宾主进行礼仪活动的人员。
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对对方的尊敬,通常指两次鞠躬。
老:这里指年长的官员或长者,负责接受礼物。
士介:士级别的随从人员。
辟:避开,回避。
中庭:古代建筑中的中央庭院,常用于举行重要仪式。
卿:古代高级官员的称谓。
韦弁:古代的一种礼帽,通常用于正式场合。
笾豆:古代用于盛放食物的器皿,笾用于盛放干果,豆用于盛放肉类。
壶:古代用于盛放酒水的器皿。
醙:古代的一种酒。
黍:古代的一种谷物,常用于祭祀。
清:指清酒。
饔:指宴享中的食物,常用于款待宾客。
乘马:指骑马。
大牢: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牛、羊、猪三牲。
少牢: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羊和猪两牲。
公:指诸侯国的君主。
食:指正式的宴请。
飨:指宴享,表示对宾客的款待。
燕:指非正式的宴请。
羞:指美味的食物。
俶献:指初次献上的礼物。
还玉:指归还玉器,表示礼仪的结束。
璋:古代的一种玉器,常用于礼仪。
束纺:捆成一束的纺织品。
乘皮:指皮革制品。
筵几:指宴席和几案。
脯醢:指干肉和肉酱。
觞酒:指酒杯和酒。
阼:指东阶,古代礼仪中的重要位置。
三献:指三次献酒。
举爵:指举起酒杯。
行酬:指进行酬谢。
遭丧:指遇到丧事。
郊劳:指在郊外迎接宾客并慰劳。
礼宾:指接待宾客的礼仪。
贿:指赠送礼物。
礼玉:指用于礼仪的玉器。
赠:指赠送礼物。
衰:指丧服。
练冠:指丧服中的帽子。
稍:指少量的食物。
殡:指停放灵柩。
覆命:指完成使命后向君主汇报。
柩:指灵柩。
棺敛:指入殓。
小聘:指小规模的聘问。
问:指聘问。
享:指祭祀或宴享,表示对神灵或宾客的尊敬。
献:指献上礼物。
面不升:指不升堂见面。
束帛加书:指捆成一束的帛布和书信。
策:指竹简或木简。
方:指木板。
读:指宣读。
反命:指回报使命。
出祖:指出行前的祭祀仪式。
释軷:指解除车马的束缚。
祭酒脯:指祭祀时使用的酒和干肉。
圭与缫:指玉器和丝带。
剡上:指玉器的上端削尖。
绚组:指彩色的丝带。
肆:指陈列。
辞:指言辞。
史:指繁琐。
达:指表达清楚。
义之至:指言辞恰到好处。
卿馆:指卿级别的馆舍。
大夫馆:指大夫级别的馆舍。
士馆:指士级别的馆舍。
工商:指工匠和商人。
管人:指负责管理馆舍的人员。
沐:指沐浴。
浴:指洗澡。
飧:指晚餐。
讶:指迎接。
挚:指礼物。
四器:指四种器皿。
宝:指聘礼中的贵重物品,如玉器、金银等,用于表示尊重和诚意。
宗人:古代负责宗族事务的官员,此处指负责礼仪的官员。
次:指礼仪中的位置或次序,表示尊卑有序。
帷:指帷幕,用于遮挡或分隔空间,此处可能指礼仪中的屏风或帷幕。
皇:形容庄重、威严的样子,此处指宾主之间的庄重态度。
礼:指礼仪、礼节,表示对宾客的尊重和款待。
醴:古代的一种甜酒,常用于祭祀或宴享。
脯:指干肉,常用于祭祀或宴享。
祭:指祭祀仪式,表示对神灵或祖先的尊敬。
宰夫:古代负责祭祀和宴享的官员。
筮:指占卜,古代用于预测吉凶的仪式。
尸:指祭祀中的代表神灵或祖先的象征物。
祝:指祭祀中的祝词,表示对神灵或祖先的祈祷。
爵:指古代的酒器,常用于宴享或祭祀。
饩:指宴享中的食物,常用于款待宾客。
斛: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
籔:古代容量单位,十六斗为一籔。
秉:古代容量单位,十薮为一秉。
筥:古代容量单位,四秉为一筥。
稯:古代容量单位,十筥为一稯。
秅:古代容量单位,十稯为一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仪礼-聘礼-评注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古代诸侯国之间进行聘礼的全过程,展现了古代中国礼仪文化的复杂性和严谨性。聘礼不仅是外交活动的一部分,更是文化、政治、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窥见古代中国社会的等级制度、礼仪规范以及人们对礼仪的重视程度。
首先,文中提到的‘使者再拜稽首辞,君不许,乃退’体现了古代礼仪中的谦逊和尊重。使者作为国家的代表,必须表现出对对方的极大尊敬,即使是在辞别时也要再三叩首,以示诚意。这种礼仪规范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对自身身份的维护。
其次,文中多次提到‘币’的使用,如‘宰书币,命宰夫官具’、‘官陈币,皮北首’等,说明币在古代礼仪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币不仅是物质上的礼物,更是精神上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和诚意。通过币的交换,两国之间的关系得以巩固和加强。
再者,文中描述的‘释币于祢’、‘释币于行’等仪式,反映了古代中国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拜。这些仪式不仅是对祖先的纪念,也是对神灵的祈求,希望通过这些仪式获得神灵的庇佑和祝福。这种宗教仪式与政治活动紧密结合,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教合一’的特点。
此外,文中还详细描述了使者在途中的各种礼仪活动,如‘张旃’、‘誓于其竟’等,这些活动不仅是对使者的约束,也是对国家的保护。通过这些礼仪活动,使者不仅要完成外交任务,还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
最后,文中提到的‘宾奉束锦以请觌’、‘公出,迎宾以入’等情节,展现了古代中国对宾客的重视和尊重。宾客不仅是外交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文化交流的使者。通过宾主之间的互动,两国之间的文化得以交流和融合。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对古代聘礼仪式的详细描述,更是对古代中国礼仪文化的深刻反映。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礼仪规范、等级制度以及人们对礼仪的重视程度。这些礼仪规范不仅是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古代礼仪中的宾主相见过程,展现了古代中国礼仪文化的复杂性和庄重性。文中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礼仪细节,如‘摈者进相币’、‘宾降辞币’、‘公降一等辞’等,体现了宾主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礼仪的严谨性。这些礼仪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是对宾主身份、地位和关系的确认和维护。
文中提到的‘束锦’、‘俪皮’等礼物,反映了古代礼仪中礼物的象征意义。这些礼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交换,更是对宾主关系的确认和尊重。通过礼物的交换,宾主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
此外,文中还详细描述了宴请宾客时的食物陈列和礼仪程序,如‘饔饩五牢’、‘鼎九’等,展现了古代宴请的丰盛和礼仪的庄重。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对食物的重视,也反映了礼仪在宴请中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宾主相见和宴请礼仪的详细描述,展现了古代中国礼仪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历史背景。这些礼仪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是对宾主关系、社会秩序和文化传统的维护和传承。通过对这些礼仪的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古代聘问礼仪的各个环节,展现了古代礼仪的复杂性和严谨性。从宾主的见面、礼物的交换、宴请的安排,到丧事的处理,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重视。
文中提到的‘介’、‘币’、‘再拜’等关键词,都是古代礼仪中的重要元素。‘介’作为随从人员,负责协助宾主完成礼仪活动;‘币’作为礼物,象征着宾主之间的友好关系;‘再拜’则是对对方的尊敬和礼貌。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古代礼仪的基本框架。
文中还提到了不同级别的官员在礼仪中的不同角色和职责。例如,‘上介’、‘卿’、‘大夫’等,他们在礼仪中的行为和礼节都有所不同,这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的层次性。
此外,文中还涉及到了丧事处理的相关礼仪。在遇到丧事时,宾主双方都需要遵循特定的礼仪规范,如‘不郊劳’、‘不筵几’、‘不礼宾’等,这些规定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丧事的尊重和对逝者的哀悼。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详细记录了古代聘问礼仪的具体流程,还通过礼仪的细节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人际关系和文化传统。通过对这些礼仪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古代聘礼的礼仪过程,展现了古代中国礼仪文化的复杂性和庄重性。聘礼是古代贵族之间进行外交活动的重要形式,通过聘礼,双方可以表达彼此的尊重和诚意,同时也是一种政治联盟的象征。
文中提到的‘宝’、‘圭’、‘币’等物品,都是聘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权力、地位和财富。这些物品的使用,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礼仪的重视。
在礼仪过程中,宾主之间的互动非常讲究,如‘宾入门,皇;升堂,让;将授,志趋;授如争承,下如送’等描述,展现了宾主之间的庄重态度和相互尊重。这种礼仪的细节,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规范,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祭祀和宴享的仪式,如‘祭醴,再扱始扱一祭,卒再祭’等描述,展现了古代祭祀文化的复杂性和庄重性。祭祀是古代社会的重要活动,通过祭祀,人们可以表达对神灵或祖先的尊敬和祈祷,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秩序的维护。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详细描述了古代聘礼的礼仪过程,也展现了古代中国礼仪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些礼仪细节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