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周公(西周初年)所制,后经孔子及其弟子整理。它是儒家经典“三礼”之一。
年代: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仪礼》共17篇,详细记载了古代礼仪制度,包括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等。书中通过具体的仪式步骤,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观念。它是研究先秦礼制和文化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礼仪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仪礼-燕礼-原文
燕礼。小臣戒与者。膳宰具官馔于寝东。乐人县。设洗、篚于阼阶东南,当东霤。罍水在东,篚在洗西,南肆。设膳篚在其北,西面。司宫尊于东楹之西,两方壶,左玄酒,南上。公尊瓦大两,有丰,幂用綌若锡,在尊南,南上。尊士旅食于门西,两圆壶。司宫筵宾于户西,东上,无加席也。射人告具。
小臣设公席于阼阶上,西乡,设加席。公升,即位于席,西乡。小臣纳卿大夫,卿大夫皆入门右,北面东上。士立于西方,东面北上。祝史立于门东,北面东上。小臣师一人在东堂下,南面。士旅食者立于门西,东上。公降立于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卿西面北上;尔大夫,大夫皆少进。
射人请宾。公曰:“命某为宾。”射人命宾,宾少进,礼辞。反命。又命之,宾再拜稽首,许诺,射人反命。宾出立于门外,东面。公揖卿大夫,乃升就席。
小臣自阼阶下,北面,请执幂者与羞膳者。乃命执幂者,执幂者升自西阶,立于尊南,北面,东上。膳宰请羞于诸公卿者。
射人纳宾。宾入,及庭,公降一等揖之。公升就席。
宾升自西阶,主人亦升自西阶,宾右北面至再拜,宾答再拜。主人降洗,洗南,西北面。宾降,阶西,东面。主人辞降,宾对。主人北面盥,坐取觚洗。宾少进,辞洗。主人坐奠觚于篚,兴对。宾反位。主人卒洗,宾揖,乃升。主人升。宾拜洗。主人宾右奠觚答拜,降盥。宾降,主人辞。宾对,卒盥。宾揖升。主人升,坐取觚。执幂者举幂,主人酌膳,执幂者反幂。主人筵前献宾。宾西阶上拜,筵前受爵,反位。主人宾右拜送爵。膳宰荐脯醢,宾升筵。膳宰设折俎。宾坐,左执爵,右祭脯醢,奠爵于荐右,兴;取肺,坐绝祭,哜之,兴加于俎;坐梲手,执爵,遂祭酒,兴;席末坐啐酒,降席,坐奠爵,拜,告旨,执爵兴。主人答拜。宾西阶上北面坐卒爵,兴;坐奠爵,遂拜。主人答拜。
宾以虚爵降,主人降。宾洗南坐奠觚,少进,辞降。主人东面对。宾坐取觚,奠于篚下,盥洗。主人辞洗。宾坐奠觚于篚,兴,对。卒洗,及阶,揖,升。主人升,拜洗如宾礼。宾降盥,主人降。宾辞降,卒盥,揖升,酌膳,执幂如初,以酢主人于西阶上。主人北面拜受爵,宾主人之左拜送爵。主人坐祭,不啐酒,不拜酒,不告旨;遂卒爵,兴;坐奠爵,拜,执爵兴。宾答拜。主人不崇酒,以虚爵降尊于篚。
宾降,立于西阶西。射人升宾,宾升立于序内,东面。主人盥,洗象觚,升实之,东北面献于公。公拜受爵。主人降自西阶,阼阶下北面拜送爵。士荐脯醢,膳宰设折俎,升自西阶。公祭如宾礼,膳宰赞授肺。不拜酒,立卒爵,坐奠爵,拜,执爵兴。主人答拜,升受爵以降,奠于膳篚。
更爵,洗,升酌膳酒以降;酢于阼阶下,北面坐奠爵,再拜稽首。公答再拜。主人坐祭,遂卒爵,再拜稽首。公答再拜,主人奠爵于篚。
主人盥洗,升,媵觚于宾,酌散,西阶上坐奠爵,拜宾。宾降筵,北面答拜。主人坐祭,遂饮,宾辞。卒爵,拜,宾答拜。主人降洗,宾降,主人辞降,宾辞洗。卒洗,揖升。不拜洗。主人酌膳。宾西阶上拜,受爵于筵前,反位。主人拜送爵。宾升席,坐祭酒,遂奠于荐东。主人降复位。宾降筵西,东南面立。
小臣自阼阶下请媵爵者,公命长。小臣作下大夫二人媵爵。媵爵者阼阶下,皆北面再拜稽首;公答再拜。媵爵者立于洗南,西面北上,序进,盥洗角觯;升自西阶,序进,酌散;交于楹北,降;阼阶下皆奠觯,再拜稽首,执觯兴。公答再拜。媵爵者皆坐祭,遂卒觯,兴;坐奠觯,再拜稽首,执觯兴。公答再拜。媵爵者执觯待于洗南。小臣请致者。若君命皆致,则序进,奠觯于篚,阼阶下皆再拜稽首;公答再拜。媵爵者洗象觯,升实之;序进,坐奠于荐南,北上;降,阼阶下皆再拜稽首,送觯。公答再拜。
公坐取大夫所媵觯,兴以酬宾。宾降,西阶下再拜稽首。公命小臣辞,宾升成拜。公坐奠觯,答再拜,执觯兴,立卒觯。宾下拜,小臣辞。宾升,再拜稽首。公坐奠觯,答再拜,执觯兴。宾进受虚爵,降奠于篚,易觯洗。公有命,则不易不洗,反升酌膳觯,下拜。小臣辞。宾升,再拜稽首。公答再拜。宾以旅酬于西阶上,射人作大夫长升受旅。宾大夫之右坐奠觯,拜,执觯兴;大夫答拜。宾坐祭,立饮,卒觯不拜。若膳觯也,则降更觯洗,升实散。大夫拜受。宾拜送。大夫辩受酬,如受宾酬之礼,不祭。卒受者以虚觯降尊于篚。
主人洗,升,实散,献卿于西阶上。司宫兼卷重席,设于宾左,东上。卿升,拜受觚;主人拜送觚。卿辞重席,司宫彻之,乃荐脯醢。卿升席坐,左执爵,右祭脯醢,遂祭酒,不啐酒;降席,西阶上北面坐卒爵,兴;坐奠爵,拜,执爵兴。主人答拜,受爵。卿降复位。辩献卿,主人以虚爵降,奠于篚。射人乃升卿,卿皆升就席。若有诸公,则先卿献之,如献卿之礼;席于阼阶西,北面东上,无加席。
小臣又请媵爵者,二大夫媵爵如初。请致者。若命长致,则媵爵者奠觯于篚,一人待于洗南。长致,致者阼阶下再拜稽首,公答再拜。洗象觯,升,实之,坐奠于荐南,降,与立于洗南者二人皆再拜稽首送觯,公答再拜。
公又行一爵,若宾,若长,唯公所酬。以旅于西阶
上,如安。大夫卒受者以虚觯降奠于篚。
主人洗,升,献大夫于西阶上。大夫升,拜受觚,主人拜送觚。大夫坐祭,立卒爵,不拜既爵。主人受爵。大夫降复位。胥荐主人于洗北。西面,脯醢,无脀。辩献大夫,遂荐之,继宾以西,东上。卒,射人乃升大夫,大夫皆升,就席。
席工于西阶上,少东。乐正先升,北面立于其西。小臣纳工,工四人,二瑟。小臣左何瑟,面鼓,执越,内弦,右手相。入,升自西阶,北面东上坐。小臣坐授瑟,乃降。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唬攥一人拜受爵,主人西阶上拜送爵。荐脯醢。使人相祭。卒爵,不拜。主人受爵。众工不拜受爵,坐祭,遂卒爵。辩有脯醢,不祭。主人受爵,降奠于篚。
公又举奠觯。唯公所赐。以旅于西阶上,如初。
卒,笙入,立于县中。奏《南陔》、《白华》、《华黍》。
主人洗,升,献笙于西阶上。一人拜,尽阶,不升堂,受爵,降;主人拜送爵。阶前坐祭,立卒爵,不拜既爵,升,授主人。众笙不拜受爵,降;坐祭,立卒爵。辩有脯醢,不祭。
乃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遂歌乡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苹》。大师告于乐正曰:“正歌备。”乐正由楹内、东楹之东,告于公,乃降复位。
射人自阼阶下,请立司正,公许。射人遂为司正。司正洗角觯,南面坐奠于中庭;升,东楹之东受命,西阶上北面命卿、大夫:“君曰以我安!”卿、大夫皆对曰:“诺!敢不安?”司正降自西阶,南面坐取觯,升酌散,降,南面坐奠觯,右还,北面少立,坐取觯,兴,坐不祭,卒觯,奠之,兴,再拜稽首,左还,南面坐取觯,洗,南面反奠于其所,升自西阶,东楹之东,请彻俎降,公许。告于宾,宾北面取俎以出。膳宰彻公俎,降自阼阶以东。卿、大夫皆降,东面北上。宾反入,及卿、大夫皆说屦,升就席。公以宾及卿、大夫皆坐,乃安。羞庶羞。大夫祭荐。司正升受命,皆命:君曰:“无不醉!”宾及卿、大夫皆兴,对曰:“诺!敢不醉?”皆反坐。
主人洗,升,献士于西阶上。士长升,拜受觯,主人拜送觯。士坐祭,立饮,不拜既爵。其他不拜,坐祭,立饮。乃荐司正与射人一人、司士一人、执幂二人,立于觯南,东上。辩献士。士既献者立于东方,西面北上。乃荐士。祝史,小臣师,亦就其位而荐之。主人就旅食之尊而献之。旅食不拜,受爵,坐祭,立饮。
若射,则大射正为司射,如乡射之礼。
宾降洗,升媵觚于公,酌散,下拜。公降一等,小臣辞。宾升,再拜稽首,公答再拜。宾坐祭,卒爵,再拜稽首,公答再拜。宾降洗象觯,升酌膳,坐奠于荐南,降拜。小臣辞。宾升成拜,公答再拜。宾反位。公坐取宾所媵觯,兴。唯公所赐。受者如初受酬之礼,降更爵洗,升酌膳,下拜。小臣辞。升成拜,公答拜。乃就席,坐行之。有执爵者。唯受于公者拜。司正命执爵者爵辩,卒受者兴以酬士。大夫卒受者以爵兴,西阶上酬士。士升,大夫奠爵拜,士答拜。大夫立卒爵,不拜,实之。士拜受,大夫拜送。士旅于西阶上,辩。士旅酌。卒。
主人洗,升自西阶,献庶子于阼阶上,如献士之礼。辩,降洗,遂献左右正与内小臣,皆于阼阶上,如献庶子之礼。
无算爵。士也,有执膳爵者,有执散爵者。执膳爵者酌以进公,公不拜,受。执散爵者酌以之公,命所赐。所赐者兴受爵,降席下,奠爵,再拜稽首。公答拜。受赐爵者以爵就席坐,公卒爵,然后饮。执膳爵者受公爵,酌,反奠之。受赐爵者兴,授执散爵,执散爵者乃酌行之。唯受爵于公者拜。卒受爵者兴,以酬士于西阶上。士升,大夫不拜,乃饮,实爵。士不拜,受爵。大夫就席。士旅酌,亦如之。公有命彻幂,则卿大夫皆降,西阶下北面东上,再拜稽首。公命小臣辞。公答再拜,大夫皆辟。遂升,反坐。士终旅于上,如初。无算乐。
宵,则庶子执烛于阼阶上,司宫执烛于西阶上,甸人执大烛于庭,阍人为大烛于门外。宾醉,北面坐取其荐脯以降。奏《陔》。宾所执脯以赐钟人于门内霤,遂出。卿、大夫皆出。公不送。
公与客燕。曰:“寡君有不腆之酒,以请吾子之与寡君须臾焉。使某也以请。”对曰:“寡君,君之私也。君无所辱赐于使臣,臣敢辞。”“寡君固曰不腆,使某固以请!”“寡君,君之私也。君无所辱赐于使臣,臣敢固辞!”“寡君固曰不腆,使某固以请!”“某固辞,不得命,敢不从?”致命曰:“寡君使某,有不腆之酒,以请吾子之与寡君须臾焉!”“君贶寡君多矣,又辱赐于使臣,臣敢拜赐命!”
记。燕,朝服,于寝。其牲,狗也,亨于门外东方。若与四方之宾燕,则公迎之于大门内,揖让升。宾为苟敬,席于阼阶之西,北面,有脀,不哜肺,不啐酒。其介为宾。无膳尊,无膳爵。与卿燕,则大夫为宾。与大夫燕,亦大夫为宾。羞膳者与执幂者,皆士也。羞卿者,小膳宰也。若以乐纳宾,则宾及庭,奏《肆夏》;宾拜酒,主人答拜,而乐阕。公拜受爵,而奏《肆夏》;公卒爵,主人升,受爵以下,而乐阕。升歌《鹿鸣》,下管《新宫》,笙入三
成,遂合乡乐。
若舞,则《勺》。
唯公与宾有俎。
献公,曰:“臣敢奏爵以听命。”
凡公所辞,皆栗阶。
凡栗阶,不过二等。
凡公所酬,既拜,请旅侍臣。
凡荐与羞者,小膳宰也。
有内羞。
君与射,则为下射,袒朱襦,乐作而后就物。
小臣以巾授矢,稍属。
不以乐志。
既发,则小臣受弓以授弓人。
上射退于物一笴,既发,则答君而俟。
若饮君,燕,则夹爵。
君在,大夫射,则肉袒。
若与四方之宾燕,媵爵,曰:“臣受赐矣。臣请赞执爵者。”
相者对曰:“吾子无自辱焉。”
有房中之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仪礼-燕礼-译文
燕礼开始。小臣通知参与者。膳宰在寝宫的东边准备官员的饮食。乐人悬挂乐器。在阼阶的东南方设置洗和篚,正对着东霤。罍水放在东边,篚放在洗的西边,朝南排列。膳篚设在它的北边,朝西。司宫在东楹的西边放置酒尊,两个方壶,左边是玄酒,朝南排列。公的酒尊是两个瓦大,有丰,用綌或锡覆盖,放在酒尊的南边,朝南排列。士旅食的酒尊放在门西,两个圆壶。司宫在户西为宾客铺设席子,朝东排列,没有加席。射人报告准备完毕。
小臣在阼阶上为公铺设席子,朝西,设置加席。公登上台阶,坐在席子上,朝西。小臣引导卿大夫进入,卿大夫都从门右进入,朝北,朝东排列。士站在西方,朝东,朝北排列。祝史站在门东,朝北,朝东排列。小臣师一人在东堂下,朝南。士旅食者站在门西,朝东排列。公走下台阶,站在阼阶的东南方,朝南,向卿示意,卿朝西,朝北排列;向大夫示意,大夫都稍微前进。
射人请示宾客。公说:“任命某人为宾客。”射人任命宾客,宾客稍微前进,礼貌地推辞。射人回报。再次任命,宾客再次拜谢并叩首,答应,射人回报。宾客走出门外,站在门外,朝东。公向卿大夫作揖,然后登上台阶就座。
小臣从阼阶下,朝北,请示执幂者和羞膳者。于是命令执幂者,执幂者从西阶登上,站在酒尊的南边,朝北,朝东排列。膳宰请示为诸公卿准备羞膳。
射人引导宾客进入。宾客进入,到达庭院,公走下台阶一级,向宾客作揖。公登上台阶就座。
宾客从西阶登上,主人也从西阶登上,宾客在右边朝北,再次拜谢,宾客回拜。主人走下台阶洗觚,洗觚的南边,朝西北。宾客走下台阶,站在阶西,朝东。主人推辞走下台阶,宾客回应。主人朝北洗手,坐下取觚洗。宾客稍微前进,推辞洗觚。主人坐下将觚放在篚中,站起来回应。宾客回到原位。主人洗完觚,宾客作揖,然后登上台阶。主人登上台阶。宾客拜谢洗觚。主人在宾客右边放下觚回拜,走下台阶洗手。宾客走下台阶,主人推辞。宾客回应,洗完手。宾客作揖登上台阶。主人登上台阶,坐下取觚。执幂者举起幂,主人斟酒,执幂者放下幂。主人在席前向宾客献酒。宾客在西阶上拜谢,在席前接受酒杯,回到原位。主人在宾客右边拜送酒杯。膳宰推荐脯醢,宾客登上席子。膳宰设置折俎。宾客坐下,左手持酒杯,右手祭脯醢,将酒杯放在荐的右边,站起来;取肺,坐下绝祭,品尝,站起来放在俎上;坐下梲手,持酒杯,然后祭酒,站起来;在席末坐下品尝酒,走下席子,坐下放下酒杯,拜谢,报告旨意,持酒杯站起来。主人回拜。宾客在西阶上朝北坐下喝完酒,站起来;坐下放下酒杯,然后拜谢。主人回拜。
宾客拿着空酒杯走下台阶,主人走下台阶。宾客在洗觚的南边坐下放下觚,稍微前进,推辞走下台阶。主人朝东回应。宾客坐下取觚,放在篚下,洗手洗觚。主人推辞洗觚。宾客坐下将觚放在篚中,站起来,回应。洗完觚,走到台阶,作揖,登上台阶。主人登上台阶,像宾客一样拜谢洗觚。宾客走下台阶洗手,主人走下台阶。宾客推辞走下台阶,洗完手,作揖登上台阶,斟酒,像之前一样执幂,在西阶上向主人敬酒。主人朝北拜谢接受酒杯,宾客在主人的左边拜送酒杯。主人坐下祭酒,不品尝酒,不拜谢酒,不报告旨意;然后喝完酒,站起来;坐下放下酒杯,拜谢,持酒杯站起来。宾客回拜。主人不崇酒,将空酒杯放在篚中。
宾客走下台阶,站在西阶的西边。射人引导宾客登上台阶,宾客登上台阶站在序内,朝东。主人洗手,洗象觚,斟满酒,朝东北向公献酒。公拜谢接受酒杯。主人从西阶走下,在阼阶下朝北拜送酒杯。士推荐脯醢,膳宰设置折俎,从西阶登上。公像宾客一样祭酒,膳宰协助授肺。不拜谢酒,站着喝完酒,坐下放下酒杯,拜谢,持酒杯站起来。主人回拜,登上台阶接受酒杯,然后走下台阶,将酒杯放在膳篚中。
更换酒杯,洗手,斟满酒,然后走下台阶;在阼阶下敬酒,朝北坐下放下酒杯,再次拜谢并叩首。公回拜。主人坐下祭酒,然后喝完酒,再次拜谢并叩首。公回拜,主人将酒杯放在篚中。
主人洗手洗觚,登上台阶,向宾客敬酒,斟满酒,在西阶上坐下放下酒杯,拜谢宾客。宾客走下席子,朝北回拜。主人坐下祭酒,然后喝酒,宾客推辞。喝完酒,拜谢,宾客回拜。主人走下台阶洗觚,宾客走下台阶,主人推辞走下台阶,宾客推辞洗觚。洗完觚,作揖登上台阶。不拜谢洗觚。主人斟酒。宾客在西阶上拜谢,在席前接受酒杯,回到原位。主人拜送酒杯。宾客登上席子,坐下祭酒,然后将酒杯放在荐的东边。主人走下台阶回到原位。宾客走下席子的西边,朝东南站立。
小臣从阼阶下请示媵爵者,公命令长者。小臣任命两位下大夫为媵爵者。媵爵者在阼阶下,都朝北再次拜谢并叩首;公回拜。媵爵者站在洗觚的南边,朝西,朝北排列,依次前进,洗手洗角觯;从西阶登上,依次前进,斟满酒;在楹北交杯,走下台阶;在阼阶下都放下觯,再次拜谢并叩首,持觯站起来。公回拜。媵爵者都坐下祭酒,然后喝完觯,站起来;坐下放下觯,再次拜谢并叩首,持觯站起来。公回拜。媵爵者持觯站在洗觚的南边等待。小臣请示致者。如果君命都致,则依次前进,将觯放在篚中,在阼阶下都再次拜谢并叩首;公回拜。媵爵者洗象觯,斟满酒;依次前进,坐下将觯放在荐的南边,朝北排列;走下台阶,在阼阶下都再次拜谢并叩首,送觯。公回拜。
公坐下取大夫所敬的觯,站起来向宾客敬酒。宾客走下台阶,在西阶下再次拜谢并叩首。公命令小臣推辞,宾客登上台阶完成拜谢。公坐下放下觯,回拜,持觯站起来,站着喝完觯。宾客走下台阶拜谢,小臣推辞。宾客登上台阶,再次拜谢并叩首。公坐下放下觯,回拜,持觯站起来。宾客上前接受空酒杯,走下台阶将酒杯放在篚中,更换觯洗手。如果有公的命令,则不更换不洗手,返回台阶斟满酒觯,走下台阶拜谢。小臣推辞。宾客登上台阶,再次拜谢并叩首。公回拜。宾客在西阶上向大夫敬酒,射人引导大夫长者登上台阶接受敬酒。宾客在大夫的右边坐下放下觯,拜谢,持觯站起来;大夫回拜。宾客坐下祭酒,站着喝酒,喝完觯不拜谢。如果是膳觯,则走下台阶更换觯洗手,登上台阶斟满酒。大夫拜谢接受。宾客拜送。大夫依次接受敬酒,像接受宾客敬酒一样,不祭酒。最后接受者将空觯放在篚中。
主人洗手,登上台阶,斟满酒,在西阶上向卿敬酒。司宫同时卷起重席,放在宾客的左边,朝东排列。卿登上台阶,拜谢接受觚;主人拜送觚。卿推辞重席,司宫撤去,然后推荐脯醢。卿登上席子坐下,左手持酒杯,右手祭脯醢,然后祭酒,不品尝酒;走下席子,在西阶上朝北坐下喝完酒,站起来;坐下放下酒杯,拜谢,持酒杯站起来。主人回拜,接受酒杯。卿走下台阶回到原位。依次向卿敬酒,主人拿着空酒杯走下台阶,将酒杯放在篚中。射人引导卿登上台阶,卿都登上台阶就座。如果有诸公,则先向卿敬酒,像向卿敬酒一样;席子放在阼阶西,朝北,朝东排列,没有加席。
小臣再次请示媵爵者,两位大夫像之前一样敬酒。请示致者。如果命令长者致,则媵爵者将觯放在篚中,一人在洗觚的南边等待。长者致,致者在阼阶下再次拜谢并叩首,公回拜。洗象觯,登上台阶,斟满酒,坐下将觯放在荐的南边,走下台阶,与站在洗觚南边的两人都再次拜谢并叩首送觯,公回拜。
公又敬一杯酒,像宾客一样,像长者一样,只有公敬酒。在西阶上敬酒。
上面,如同安放。大夫最后接受的人用空觯降下放在篚中。
主人洗手,登上台阶,在西阶上向大夫献酒。大夫登上台阶,拜谢并接受觚,主人拜谢并送觚。大夫坐下祭祀,站着喝完酒,不拜谢。主人接过酒杯。大夫下台阶回到原位。胥在洗北向主人推荐。面向西,有脯醢,没有脀。依次向大夫献酒,然后推荐,接着宾客向西,东上。结束后,射人于是请大夫上台阶,大夫都登上台阶,就座。
在西阶上安排乐工,稍微偏东。乐正先登上台阶,面向北站在西边。小臣引导乐工进入,乐工四人,两瑟。小臣左手持瑟,面朝鼓,执越,内弦,右手相。进入,从西阶登上,面向北东上坐下。小臣坐下递给瑟,然后下台阶。乐工唱《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一人拜谢接受酒杯,主人在西阶上拜谢送酒杯。推荐脯醢。让人相祭。喝完酒,不拜谢。主人接过酒杯。众乐工不拜谢接受酒杯,坐下祭祀,然后喝完酒。依次有脯醢,不祭祀。主人接过酒杯,降下放在篚中。
公又举起奠觯。只有公所赐的。在西阶上依次敬酒,如同开始。
结束后,笙进入,站在县中。演奏《南陔》、《白华》、《华黍》。
主人洗手,登上台阶,在西阶上向笙献酒。一人拜谢,走到台阶尽头,不登上堂,接受酒杯,下台阶;主人拜谢送酒杯。在台阶前坐下祭祀,站着喝完酒,不拜谢,登上台阶,递给主人。众笙不拜谢接受酒杯,下台阶;坐下祭祀,站着喝完酒。依次有脯醢,不祭祀。
然后间隔:唱《鱼丽》,笙《由庚》;唱《南有嘉鱼》,笙《崇丘》;唱《南山有台》,笙《由仪》。接着唱乡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苹》。大师告诉乐正说:“正歌准备好了。”乐正从楹内、东楹的东边,告诉公,然后下台阶回到原位。
射人从阼阶下,请求设立司正,公同意。射人于是成为司正。司正洗手角觯,面向南坐下放在中庭;登上台阶,东楹的东边接受命令,西阶上面向北命令卿、大夫:“君说以我安!”卿、大夫都回答说:“诺!敢不安?”司正从西阶下,面向南坐下拿起觯,登上台阶斟酒,下台阶,面向南放下觯,向右转,面向北稍站,坐下拿起觯,站起,坐下不祭祀,喝完觯,放下,站起,再拜稽首,向左转,面向南坐下拿起觯,洗手,面向南放回原位,从西阶登上,东楹的东边,请求撤下俎降下,公同意。告诉宾客,宾客面向北拿起俎出去。膳宰撤下公的俎,从阼阶下向东。卿、大夫都下台阶,面向东北上。宾客返回,和卿、大夫都脱下鞋子,登上台阶就座。公和宾客及卿、大夫都坐下,然后安放。推荐庶羞。大夫祭祀推荐。司正登上接受命令,都命令:君说:“无不醉!”宾客及卿、大夫都站起,回答说:“诺!敢不醉?”都返回坐下。
主人洗手,登上台阶,在西阶上向士献酒。士长登上台阶,拜谢接受觯,主人拜谢送觯。士坐下祭祀,站着喝酒,不拜谢。其他人不拜谢,坐下祭祀,站着喝酒。然后推荐司正和射人一人、司士一人、执幂二人,站在觯南,东上。依次向士献酒。士已经献酒的站在东方,面向西北上。然后推荐士。祝史,小臣师,也到他们的位置推荐。主人到旅食的尊前献酒。旅食不拜谢,接受酒杯,坐下祭祀,站着喝酒。
如果射箭,那么大射正为司射,如同乡射的礼仪。
宾客下台阶洗手,登上台阶向公献觚,斟酒,下拜。公下台阶一级,小臣辞谢。宾客登上台阶,再拜稽首,公答再拜。宾客坐下祭祀,喝完酒,再拜稽首,公答再拜。宾客下台阶洗手象觯,登上台阶斟膳,坐下放在推荐南,下拜。小臣辞谢。宾客登上台阶完成拜谢,公答再拜。宾客返回原位。公坐下拿起宾客所献的觯,站起。只有公所赐的。接受的人如同初次接受酬谢的礼仪,下台阶更换酒杯洗手,登上台阶斟膳,下拜。小臣辞谢。登上台阶完成拜谢,公答拜。然后就座,坐下进行。有执酒杯的人。只有接受公赐的人拜谢。司正命令执酒杯的人依次敬酒,最后接受的人站起向士敬酒。大夫最后接受的人拿起酒杯站起,在西阶上向士敬酒。士登上台阶,大夫放下酒杯拜谢,士答拜。大夫站着喝完酒,不拜谢,斟满。士拜谢接受,大夫拜谢送。士在西阶上依次敬酒,依次。士依次斟酒。结束。
主人洗手,从西阶登上,在阼阶上向庶子献酒,如同向士献酒的礼仪。依次,下台阶洗手,然后向左右正和内小臣献酒,都在阼阶上,如同向庶子献酒的礼仪。
无算爵。士也有执膳爵的人,有执散爵的人。执膳爵的人斟酒献给公,公不拜谢,接受。执散爵的人斟酒给公,命令所赐的人。所赐的人站起接受酒杯,下席,放下酒杯,再拜稽首。公答拜。接受赐爵的人拿着酒杯就座坐下,公喝完酒,然后喝酒。执膳爵的人接过公的酒杯,斟酒,放回原位。接受赐爵的人站起,递给执散爵的人,执散爵的人于是斟酒进行。只有接受公赐的人拜谢。最后接受酒杯的人站起,在西阶上向士敬酒。士登上台阶,大夫不拜谢,然后喝酒,斟满酒杯。士不拜谢,接受酒杯。大夫就座。士依次斟酒,也如此。公命令撤下幂,那么卿大夫都下台阶,西阶下面向北东上,再拜稽首。公命令小臣辞谢。公答再拜,大夫都避开。于是登上台阶,返回坐下。士最后在西阶上依次敬酒,如同开始。无算乐。
夜晚,庶子在阼阶上执烛,司宫在西阶上执烛,甸人在庭院中执大烛,阍人在门外执大烛。宾客醉了,面向北坐下拿起推荐的脯下台阶。演奏《陔》。宾客所拿的脯在门内霤赐给钟人,然后出去。卿、大夫都出去。公不送。
公与客人宴饮。说:“寡君有不丰盛的酒,请吾子与寡君稍坐片刻。使某人来请。”回答说:“寡君,是君的私臣。君没有辱赐给使臣,臣敢辞谢。”“寡君坚持说不丰盛,使某人坚持来请!”“寡君,是君的私臣。君没有辱赐给使臣,臣敢坚持辞谢!”“寡君坚持说不丰盛,使某人坚持来请!”“某人坚持辞谢,不得命令,敢不从?”致命说:“寡君使某人,有不丰盛的酒,请吾子与寡君稍坐片刻!”“君赐给寡君很多,又辱赐给使臣,臣敢拜谢赐命!”
记。宴饮,穿朝服,在寝宫。祭品是狗,在门外东方烹煮。如果与四方的宾客宴饮,那么公在大门内迎接,揖让登上台阶。宾客为苟敬,席在阼阶的西边,面向北,有脀,不尝肺,不尝酒。其介为宾客。没有膳尊,没有膳爵。与卿宴饮,那么大夫为宾客。与大夫宴饮,也是大夫为宾客。推荐膳的人与执幂的人,都是士。推荐卿的人,是小膳宰。如果用乐迎接宾客,那么宾客到庭院,演奏《肆夏》;宾客拜酒,主人答拜,音乐停止。公拜谢接受酒杯,演奏《肆夏》;公喝完酒,主人登上台阶,接过酒杯以下,音乐停止。登上台阶唱《鹿鸣》,下管《新宫》,笙进入三
仪式完成后,便合奏乡乐。
如果要跳舞,则跳《勺》舞。
只有公和宾客有俎(一种礼器)。
向公献酒时说:“臣斗胆奏上酒杯,以听从您的命令。”
凡是公推辞的,都要走上栗阶(一种台阶)。
栗阶的台阶不超过两级。
凡是公所酬谢的,行礼后,请旅侍臣(侍从)接受。
凡是进献和呈上食物的,都是小膳宰(负责膳食的小官)。
还有内羞(宫廷内的食物)。
君主参与射箭时,则作为下射,袒露朱红色的襦衣,音乐响起后才就位。
小臣用巾布递上箭矢,稍作整理。
不因音乐而分心。
射箭结束后,小臣接过弓交给弓人(负责弓箭的官员)。
上射退后一箭的距离,射完后,回答君主并等待。
如果君主饮酒,宴会时则夹爵(一种礼仪动作)。
君主在场时,大夫射箭则要袒露上身。
如果与四方宾客宴会,媵爵(一种礼仪动作)时说:“臣受赐了。臣请协助执爵者。”
相者(礼仪官)回答说:“您不必自谦。”
还有房中之乐(宫廷内的音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仪礼-燕礼-注解
燕礼:古代中国的一种礼仪,主要用于宴请宾客,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和等级观念。
小臣: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内的杂务和礼仪事务。
膳宰: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内的饮食事务。
乐人:古代宫廷中的音乐演奏者,负责在礼仪活动中演奏音乐。
阼阶:古代宫殿中主台阶的名称,通常用于君主或贵宾的出入。
罍水:古代用于盛水的器皿,常用于礼仪活动中。
篚:古代用于盛放物品的竹制容器,常用于礼仪活动中。
司宫: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内的礼仪和宴会事务。
方壶:古代用于盛酒的器皿,形状为方形。
玄酒:古代用于祭祀的黑色酒,象征庄重和神圣。
瓦大:古代用于盛酒的陶制器皿。
丰:古代用于盛酒的器皿,形状较大。
幂:古代用于覆盖器皿的布,常用于礼仪活动中。
綌若锡:古代用于制作幂的布料,质地轻薄。
圆壶:古代用于盛酒的器皿,形状为圆形。
射人:古代官职名,负责礼仪活动中的射箭事务。
卿大夫:古代官职名,指高级官员。
祝史:古代官职名,负责祭祀和礼仪事务。
觚:古代用于饮酒的器皿,形状为长颈圆腹。
脯醢:古代用于祭祀的干肉和肉酱。
折俎:古代用于盛放祭品的器皿,形状为折叠式。
肺:古代用于祭祀的动物内脏,象征生命和神圣。
哜:古代用于祭祀的动作,指将祭品放入口中品尝。
梲手:古代用于祭祀的动作,指将手放在祭品上。
啐酒:古代用于祭祀的动作,指将酒洒在地上。
告旨:古代用于祭祀的动作,指向神灵报告祭品的准备情况。
虚爵:古代用于饮酒的器皿,形状为空心的。
象觚:古代用于饮酒的器皿,形状为象形。
散:古代用于饮酒的器皿,形状为散开式。
媵爵:古代宴会时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宾客的敬意。
角觯:古代用于饮酒的器皿,形状为角形。
楹北:古代宫殿中柱子的北侧,常用于礼仪活动中的位置指示。
重席:古代用于宴会的多层席子,象征尊贵和隆重。
辩献:古代用于宴会的礼仪动作,指依次向宾客敬酒。
旅酬:古代用于宴会的礼仪动作,指宾客之间互相敬酒。
勺:古代的一种舞蹈,常用于祭祀或庆典场合。
俎:古代祭祀时用来放置祭品的器具,也指祭祀时的礼仪。
栗阶:古代礼仪中的一种台阶,用于表示尊卑等级。
小膳宰:古代负责宫廷饮食的官员。
内羞:指宫廷内部的饮食礼仪。
袒朱襦:古代射箭时穿的一种红色短衣,表示正式场合的礼仪。
笴:古代射箭时用来测量距离的器具。
夹爵:古代宴会时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宾客的尊重。
肉袒:古代射箭时裸露上身,表示对礼仪的尊重。
房中之乐:指宫廷内部的音乐,常用于宴会或庆典场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仪礼-燕礼-评注
《燕礼》是《仪礼》中的一篇,详细记载了古代中国宴请宾客的礼仪程序。这篇文献不仅展示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还反映了当时的等级观念和文化内涵。
首先,从文化内涵来看,《燕礼》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礼仪的重视。礼仪在古代社会中不仅是行为规范,更是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的体现。通过燕礼,君主和贵族可以展示自己的权威和地位,同时也表达对宾客的尊重和款待。
其次,从艺术特色来看,《燕礼》的描写非常细致,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器皿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古代礼仪的复杂性,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细节的重视。例如,文中提到的‘罍水在东,篚在洗西,南肆’,这种对位置的精确描述,体现了古代礼仪的严谨性。
再次,从历史价值来看,《燕礼》为我们研究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这篇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宴会的具体流程、使用的器皿、参与的人员等,这些都是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线索。
此外,《燕礼》还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等级观念。在宴会上,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位置和待遇,这种等级制度贯穿于整个礼仪过程中。例如,‘公尊瓦大两,有丰,幂用綌若锡,在尊南,南上’,这种对君主和贵族器皿的特殊规定,体现了他们的尊贵地位。
总的来说,《燕礼》不仅是一篇关于礼仪的文献,更是一篇展示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和历史的珍贵资料。通过对这篇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等级观念和文化内涵。
这段古文描述的是古代宫廷中的礼仪和宴会场景,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文化。文中提到的‘勺’舞、‘俎’、‘栗阶’等词汇,都是古代礼仪中的重要元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尊卑秩序和礼仪规范。
文中提到的‘小膳宰’和‘内羞’则揭示了古代宫廷饮食文化的精细和讲究,体现了古代中国对饮食礼仪的重视。‘袒朱襦’和‘肉袒’则展示了古代射箭礼仪的庄重和正式,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射箭这一技艺的尊崇。
此外,文中提到的‘夹爵’和‘媵爵’等礼仪,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宾客的尊重和礼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文化和人际交往的规范。‘房中之乐’则展示了古代宫廷音乐的丰富和多样性,体现了古代中国对音乐文化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古代宫廷礼仪和宴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等级制度、礼仪文化和饮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礼仪和文化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结构和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