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仪礼-士虞礼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周公(西周初年)所制,后经孔子及其弟子整理。它是儒家经典“三礼”之一。

年代: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仪礼》共17篇,详细记载了古代礼仪制度,包括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等。书中通过具体的仪式步骤,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观念。它是研究先秦礼制和文化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礼仪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仪礼-士虞礼-原文

声三,启户。主人入,祝从,启牖、乡,如初。

主人哭,出复位。卒彻,祝、佐食降,复位。宗人诏降如初。

始虞用柔日,曰:“哀子某,哀显相,夙兴夜处不宁。敢用絜牲、刚鬣、香合、嘉荐、普淖、明齐溲酒,哀荐祫事,适尔皇祖某甫。飨!”

再虞,皆如初,曰“哀荐虞事”。

三虞、卒哭、他,用刚日,亦如初,曰“哀荐成事。”

献毕,未彻,乃饯。

尊两甒于庙门外之右,少南。水尊在酒西,勺北枋。洗在尊东南,水在洗东,篚在西。

馔笾豆,脯四脡。有乾肉折俎,二尹缩,祭半尹,在西塾。

尸出,执几从,席从。尸出门右,南面。席设于尊西北,东面。几在南。

宾出,复位。主人出,即位于门东,少南;妇人出,即位于主人之北;皆西南,哭不止。

尸即席坐。唯主人不哭,洗废爵,酌献尸,尸拜受。主人拜送,哭,复位。

荐脯醢,设俎于荐东,朐在南。

尸左执爵,取脯擩醢,祭之。佐食授哜。尸受,振祭,哜,反之。祭酒,卒爵,奠于南方。

主人及兄弟踊,妇人亦如之。

主妇洗足爵,亚献如主人仪,无从,踊如初。

宾长洗繶爵,三献,如亚献,踊如初。

佐食取俎,实于篚。尸谡,从者奉篚,哭从之。祝前,哭者皆从,及大门内,踊如初。

尸出门,哭者止。宾出,主人送,拜稽颡。主妇亦拜宾。

丈夫说絰带于庙门外。入彻,主人不与。妇人说首絰,不说带。

无尸,则不饯。犹出,几席设如初,拾踊三。哭止,告事毕,宾出。

死三日而殡,三月而葬,遂卒哭。

将旦而祔,则荐。卒辞曰:“哀子某,来日某,隮祔尔于尔皇祖某甫。尚飨!”

女子,曰“皇祖妣某氏。”妇,曰“孙妇于皇祖姑某氏”。其他辞,一也。

飨辞曰:“哀子某,圭为而哀荐之飨!”

明日,以其班祔。沐浴,栉,搔翦。

用专肤为折俎,取诸脰膉。其他如馈食。用嗣尸。

曰:“孝子某,孝显相,夙兴夜处,小心畏忌。不惰其身,不宁。用尹祭、嘉荐、曾淖、普荐、溲酒,适尔皇祖某甫,以隮祔尔孙某甫。尚飨。”

期而小祥,曰:“荐此常事。”

又期而大祥,曰:“荐此祥事。”

中月而禫。是月也。吉祭,犹未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仪礼-士虞礼-译文

敲击三次,打开门。主人进入,祝官跟随,打开窗户,面向乡里,如同最初一样。

主人哭泣,出来回到原位。结束后,祝官和佐食官退下,回到原位。宗人宣布退下,如同最初一样。

第一次虞祭在柔日进行,说:“哀子某人,哀显相,早起晚睡不安宁。敢用洁净的牲畜、刚鬣、香合、嘉荐、普淖、明齐溲酒,哀荐祫事,适尔皇祖某甫。享用吧!”

第二次虞祭,一切都如同最初一样,说“哀荐虞事”。

第三次虞祭、卒哭、其他,都在刚日进行,也如同最初一样,说“哀荐成事。”

献祭完毕,尚未撤下,于是进行饯行。

在庙门外右侧放置两个甒,稍微偏南。水尊放在酒西,勺北枋。洗器放在尊东南,水放在洗东,篚放在西。

准备笾豆,四片脯。有乾肉折俎,二尹缩,祭半尹,放在西塾。

尸出来,执几跟随,席跟随。尸出门右侧,面向南。席放在尊西北,面向东。几放在南。

宾客出来,回到原位。主人出来,站在门东,稍微偏南;妇人出来,站在主人北侧;都面向西南,哭泣不止。

尸就座。只有主人不哭,洗废爵,斟酒献给尸,尸拜受。主人拜送,哭泣,回到原位。

献上脯醢,将俎放在荐东,朐放在南。

尸左手执爵,取脯蘸醢,祭祀。佐食官递给哜。尸接受,振祭,哜,返回。祭酒,喝完爵中酒,放在南方。

主人和兄弟跳跃,妇人也如此。

主妇洗足爵,亚献如同主人仪式,没有跟随,跳跃如初。

宾长洗繶爵,三献,如同亚献,跳跃如初。

佐食官取俎,放入篚中。尸起身,跟随者捧着篚,哭泣跟随。祝官在前,哭泣者都跟随,到达大门内,跳跃如初。

尸出门,哭泣者停止。宾客出来,主人送行,拜稽颡。主妇也拜宾客。

丈夫在庙门外解开絰带。进入撤下,主人不参与。妇人解开首絰,不解开带。

没有尸,则不进行饯行。仍然出来,几席如同最初一样设置,拾踊三次。哭泣停止,宣布事情结束,宾客出来。

死后三天进行殡葬,三个月后下葬,于是卒哭。

将天亮时进行祔祭,则献上。卒辞说:“哀子某人,来日某天,隮祔尔于尔皇祖某甫。享用吧!”

女子,说“皇祖妣某氏。”妇人,说“孙妇于皇祖姑某氏”。其他辞,一样。

飨辞说:“哀子某人,圭为而哀荐之飨!”

第二天,按照班次进行祔祭。沐浴,梳头,剪指甲。

用专肤作为折俎,取自脰膉。其他如同馈食。用嗣尸。

说:“孝子某人,孝显相,早起晚睡,小心谨慎。不懒惰,不安宁。用尹祭、嘉荐、曾淖、普荐、溲酒,适尔皇祖某甫,以隮祔尔孙某甫。享用吧。”

一年后小祥,说:“献上这些常事。”

再过一年大祥,说:“献上这些祥事。”

中月进行禫祭。这个月。吉祭,尚未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仪礼-士虞礼-注解

士虞礼:古代士人祭祀祖先的礼仪,属于五礼中的凶礼,用于安葬后的祭祀。

特豕:特指祭祀用的猪,豕即猪。

侧亨:侧指侧面,亨指烹煮,意为在庙门外右侧烹煮祭品。

鱼腊:鱼和腊肉,腊肉为腌制或风干的肉。

爨:古代炊具,用于烹煮食物。

饎爨:饎指祭祀用的食物,爨指炊具,意为烹煮祭祀食物的炊具。

洗:古代祭祀时用于洗手的器具。

篚:古代盛放祭品的竹器。

尊:古代盛酒的器具。

甒:古代盛酒的容器。

醴:古代的一种甜酒,用于祭祀。

幂:覆盖酒器的布。

絺布:细葛布,用于覆盖酒器。

素几:不加装饰的几案,用于放置祭品。

苇席:用芦苇编织的席子,用于铺设祭坛。

苴刌茅:苴指茅草,刌指切割,意为切割茅草用于祭祀。

菹:腌制的蔬菜,用于祭祀。

醢:肉酱,用于祭祀。

鉶:古代盛汤的器具。

笾:古代盛放干果的竹器。

黍稷:黍和稷,古代两种主要的谷物,用于祭祀。

敦:古代盛放谷物的器具。

匜:古代用于盛水的器具,用于洗手。

槃:古代盛水的盆。

箪巾:箪指竹篮,巾指毛巾,用于擦拭。

鼎:古代用于烹煮食物的三足大锅,也用于祭祀。

扃鼏:扃指鼎的横杠,鼏指鼎的盖子。

匕俎:匕指勺子,俎指切肉的砧板,用于祭祀。

羞燔:羞指祭品,燔指烧烤,意为烧烤祭品。

葬服:参加葬礼时穿的衣服。

吊服:参加吊唁时穿的衣服。

祝:祭祀中的主祭人,负责主持祭祀仪式。

宗人:家族中负责祭祀事务的人。

尸:古代祭祀中代表祖先或神灵的活人,通常由家族中的男性成员担任。

衰絰:衰指丧服,絰指丧带,意为穿着丧服。

淳尸盥:淳指清洗,尸盥指为尸洗手,意为清洗尸的手。

肺脊:肺和脊骨,用于祭祀。

废爵:古代用于祭祀的酒器。

酳尸:酳指敬酒,尸指代表祖先的人,意为向尸敬酒。

肝从:肝指肝脏,从指跟随,意为跟随祭品献上肝脏。

燔:烧烤的祭品。

繶爵:繶指装饰,爵指酒器,意为装饰过的酒器。

利成:利指顺利,成指完成,意为祭祀顺利完成。

豚解:豚指猪,解指分解,意为分解猪体用于祭祀。

离肺:离指分离,肺指猪肺,意为分离猪肺用于祭祀。

肤祭:肤指猪皮,祭指祭祀,意为用猪皮进行祭祀。

鱄鲋:鱄指鲤鱼,鲋指鲫鱼,意为鲤鱼和鲫鱼。

腊:腌制或风干的肉。

髀:大腿骨。

脰:脖子。

柢:鱼尾。

鬐:鱼鳍。

苦:苦菜。

薇:一种野菜。

葵:冬葵,一种蔬菜。

〈艸亘〉:一种野菜。

柶:古代用于舀汤的器具。

蠃醢:蠃指螺,醢指肉酱,意为螺肉酱。

枣烝:枣指枣子,烝指蒸,意为蒸枣。

栗择:栗指栗子,择指挑选,意为挑选栗子。

屦:古代的一种鞋子。

绥祭:绥指安抚,祭指祭祀,意为安抚祖先的祭祀。

胾:切成块的肉。

拾踊:拾指交替,踊指跳跃,意为交替跳跃表示哀悼。

虞:古代祭祀名,用于安葬后的祭祀,分为始虞、再虞、三虞,分别在不同的日子举行。

柔日:古代以天干地支纪日,柔日指天干为乙、丁、己、辛、癸的日子,被认为是适合举行祭祀的日子。

刚日:与柔日相对,指天干为甲、丙、戊、庚、壬的日子,适合举行较为庄重的祭祀。

祔:将新逝者的神主附于祖庙中,与祖先一同受祭。

絜牲:洁净的牲畜,用于祭祀。

刚鬣:指猪,因其鬃毛刚硬而得名,常用于祭祀。

香合:祭祀时使用的香料。

嘉荐:美好的祭品。

普淖:祭祀时使用的谷物。

明齐溲酒:祭祀时使用的酒,明齐指清澈,溲酒指发酵的酒。

祫事:合祭祖先的仪式。

成事:指祭祀仪式完成。

饯:祭祀结束后,送别尸的仪式。

踊:古代祭祀中的一种礼仪动作,表示悲痛或敬意。

絰带:古代丧服中的腰带,表示服丧。

小祥:古代丧礼中的一种祭祀,通常在丧期满一年时举行。

大祥:古代丧礼中的一种祭祀,通常在丧期满两年时举行。

禫:古代丧礼中的最后一种祭祀,表示丧期结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仪礼-士虞礼-评注

《士虞礼》是《仪礼》中的一篇,详细记载了古代士人在安葬后祭祀祖先的礼仪。这一礼仪属于五礼中的凶礼,反映了古人对祖先的崇敬和对死亡的严肃态度。

文本中详细描述了祭祀的各个环节,包括祭品的准备、祭祀器具的摆放、祭祀仪式的进行等。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古代祭祀的严谨和庄重,也反映了古人对礼仪的重视。祭祀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件器具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古人对天地、祖先的敬畏之情。

在祭祀过程中,尸的角色尤为重要。尸是祭祀中代表祖先接受祭祀的人,通常由家族中的男性成员担任。尸的每一个动作都象征着祖先的意志,祭祀者通过尸与祖先进行沟通。这种仪式化的沟通方式,反映了古人对祖先的依赖和对家族传承的重视。

祭祀中的祭品也非常讲究,特豕、鱼腊、黍稷等都是精心挑选的。这些祭品不仅是对祖先的供养,也象征着家族的繁荣和丰收。祭品的摆放和烹煮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古人对祭祀仪式的严谨态度。

此外,祭祀中的服饰、器具、动作等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例如,葬服和吊服的区别,反映了古人对不同场合的礼仪要求;洗、篚、尊等器具的使用,展示了古代祭祀的仪式感和庄重感;祝、宗人、尸等角色的分工,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家族观念。

总的来说,《士虞礼》不仅是一部记录古代祭祀仪式的文献,更是一部反映古代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和家族观念的重要典籍。通过对这一文本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感受到古代礼仪的庄重和神圣。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古代丧礼中的祭祀仪式,尤其是虞祭和祔祭的过程。虞祭是安葬后的祭祀,分为始虞、再虞、三虞,分别在不同的日子举行。始虞用柔日,再虞和三虞用刚日,体现了古代对祭祀日期的严格选择。祭祀过程中,主人、祝、佐食、宗人等角色各司其职,仪式庄重而复杂。

文中提到的‘尸’是祭祀中代表祖先或神灵的活人,通常由家族中的男性成员担任。尸在祭祀中扮演重要角色,接受主人的献祭,并进行一系列礼仪动作,如执爵、取脯、祭酒等。这些动作不仅是对祖先的敬意表达,也是对家族传统的传承。

祭祀中的‘踊’是一种礼仪动作,表示悲痛或敬意。主人、兄弟、妇人等在不同环节进行踊,体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祭祀结束后,送别尸的仪式‘饯’也充满了庄重和哀伤的氛围。

祔祭是将新逝者的神主附于祖庙中,与祖先一同受祭。这一仪式标志着逝者正式成为家族祖先的一部分,接受后代的祭祀。祔祭的辞令中,主人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祖先的敬意,体现了古代家族观念和孝道精神。

文中还提到了小祥、大祥和禫等丧礼祭祀,这些祭祀分别在丧期满一年、两年和最后阶段举行,标志着丧期的逐步结束。通过这些祭祀,家族成员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也逐步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祭祀仪式的详细描述,展现了古代丧礼的庄重和复杂,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祖先的尊崇和对家族传统的重视。这些仪式不仅是宗教活动,更是社会秩序和家族观念的体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仪礼-士虞礼》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09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