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仪礼-公食大夫礼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周公(西周初年)所制,后经孔子及其弟子整理。它是儒家经典“三礼”之一。

年代: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仪礼》共17篇,详细记载了古代礼仪制度,包括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等。书中通过具体的仪式步骤,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观念。它是研究先秦礼制和文化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礼仪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仪礼-公食大夫礼-原文

公食大夫之礼。使大夫戒,各以其爵。上介出请,入告。三辞。宾出,拜辱。大夫不答拜,将命。宾再拜稽首。大夫还,宾不拜送,遂从之。宾朝服即位于大门外,如聘。

即位,具。羹定,甸人陈鼎七,当门,南面西上,设扃鼏,鼏若束若编。设洗如飨。小臣具槃匜,在东堂下。宰夫设筵,加席、几。无尊。饮酒、浆饮,俟于东房。凡宰夫之具,馔于东房。

公如宾服迎宾于大门内。大夫纳宾。宾入门左,公再拜;宾辟,再拜稽首。公揖入,宾从。及庙门,公揖入。宾入,三揖。至于阶,三让。公升二等,宾升。大夫立于东夹南,西面北上。士立于门东,北面西上。小臣,东堂下,南面西上。宰,东夹北,西面南上。内官之士在宰东北,西面南上。介,门西,北面西上。公当楣北乡,至壹拜,宾降也,公再拜。宾,西阶东,北面答拜。摈者辞,拜也;公降一等。辞曰:「寡君从子,虽将拜,兴也!」宾粟阶升,不拜,命之成拜,阶上北面再拜稽首。

士举鼎,去鼏于外,次于。陈鼎于碑南,南面西上。右人抽扃,坐奠于鼎西南,顺出自鼎西,左人待载。雍人以俎入,陈于鼎南。旅人南面加匕于鼎,退。大人长盥洗东南,西面北上,序进盥。退者与进者交于前。卒盥,序进,南面匕。载者西面。鱼腊饪。载体进奏。鱼七,缩俎,寝右。肠、胃七,同俎。伦肤七。肠、胃、肤,皆横诸俎,垂之。大夫既匕,匕奠于鼎,逆退,复位。

公降盥,宾降,公辞。卒盥,公壹揖壹让。公升,宾升。宰夫自东房授醯酱,公设之。宾辞,北面坐迁而东迁所。公立于序内,西乡。宾立于阶西,疑立。宰夫自东房荐豆六,设于酱东,西上,韭菹,以东醓醢、昌本;昌本南麋臡以西菁菹、鹿臡。士设俎于豆南,西上,牛、羊、豕,鱼在牛南,腊、肠、胃亚之,肤以为特。旅人取匕,甸人举鼎,顺出,奠于其所。宰夫设黍、稷六簋于俎西,二以并,东北上。黍当牛俎,其西稷,错以终,南陈。大羹湆,不和,实于镫。宰右执镫,左执盖,由门入,升自阼阶,尽阶,不升堂,授公,以盖降,出,入反位。公设之于酱西,宾辞,坐迁之。宰夫设鉶四于豆西,东上,牛以西羊,羊南豕豕以东牛。饮酒,实于觯,加于丰。宰夫右执觯,左执丰,进设于豆东。宰夫东面,坐启簋会,各却于其西。赞者负东房,南面,告具于公。

公再拜,揖食,宾降拜,公辞,宾升,再拜稽首。宾升席,坐取韭菹,以辩擩于醢,上豆之间祭。赞者东面坐取黍,实于左手,辩,又取稷,辩,反于右手,兴,以授宾,宾祭之。三牲之肺不离,赞者辩取之,壹以授宾。宾兴爱,坐祭。兑手,扱上鉶以柶,辩擩之,上鉶之间祭。祭饮酒于上豆之间。鱼、腊、酱、湆不祭。

宰夫授公饭粱,公设之于湆西。宾北面辞,坐迁之。公与宾皆复初位。宰夫□善稻于粱西。士羞庶羞,皆有大、盖,执豆如宰。先者反之,由门入,升自西阶。先者一人升,设于稻南簋西,间容人。旁四列,西北上,膷以东,臐、膮、牛炙。炙南醢以西,牛胾、醢、牛鮨,鮨南羊炙,以东羊胾、醢、豕炙,炙南醢,以西豕胾、芥酱、鱼脍。众人腾羞者尽阶、不升堂,授,以盖降,出。赞者负东房,告备于公。

赞升宾。宾坐席末,取粱,即稻,祭于酱湆间。赞者北面坐,辩取庶羞之大,兴,一以授宾。宾受,兼壹祭之。宾降拜,公辞。宾升,再拜稽首。公答再拜。

宾北面自间坐,左拥簠粱,右执湆,以降。公辞。宾西面坐奠于阶西,东面对,西面坐取之;栗阶升,北面反奠于其所;降辞公。公许,宾升,公揖退于箱。摈者退,负东塾而立。宾坐,遂卷加席,公不辞。宾三饭以湆酱。宰夫执觯浆饮与其丰以进。宾兑手,兴受。宰夫设其丰于稻西。庭实设。宾坐祭,遂饮,奠于丰上。

公受宰夫束帛以侑,西乡立。宾降筵,北面。摈者进相币。宾降辞币,升听命,降拜。公辞。宾升,再拜稽首,受币,当东楹,北面;退,西楹西,东面立。公壹拜,宾降也,公再拜。介逆出。宾北面揖,执庭实以出。公降立。上介受宾币,从者讶受皮。

宾入门左,没霤,北面再拜稽首。公辞,揖让如初,升。宾再拜稽首,公答再拜。宾降辞公,如初。宾升,公揖退于箱。宾卒食会饭,三饮,不以酱湆。

兑手,兴,北面坐,取粱与酱以降,西面坐奠于阶西,东面再拜稽首。公降,再拜。介逆出,宾出。公送于大门内,再拜。宾不顾。

有司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鱼腊不与。

明日,宾朝服拜赐于朝,拜食与侑币,皆再拜稽首。讶听之。

上大夫八豆,八簋,六鉶,九俎,鱼腊皆二俎;鱼,肠胃,伦肤,若九,若十有一,下大夫则若七,若九。庶羞,西东毋过四列。上大夫,庶羞二十,加于下大夫,以雉、兔、鹑、鴽。

若不亲食,使大夫各以其爵、朝服以侑币致之。豆实,实于瓮,陈于楹外,二以并,北陈。簋实,实于筐,陈于楹内、两楹间,二以并,南陈。庶羞陈于碑内,庭实陈于碑外。牛、羊、豕陈于门内,西方,东上。宾朝服以受,如受饔礼。无摈。明日,宾朝服以拜赐于朝。讶听命。

大夫相食,亲戒速。迎宾于门外,拜至,皆如飨拜。降盥。受酱、湆、侑币--束锦也,皆自阼阶降堂受,授者升一等。宾止也。宾执

粱与湆,之西序端。

主人辞,宾反之。

卷加席,主人辞,宾反之。

辞币,降一等,主人从。

受侑币,再拜稽首。

主人送币,亦然。

辞于主人,降一等,主人从。

卒食,彻于西序端;东面再拜,降出。

其他皆如公食大夫之礼。

若不亲食,则公作大夫朝服以侑币致之。

宾受于堂。无摈。

记。不宿戒,戒不速。

不授几。无阼席。

亨于门外东方。

司宫具几,与蒲筵常缁布纯,加萑席寻玄帛纯,皆卷自末。

宰夫筵,出自东房。

宾之乘车在大门外西方,北面立。

鉶芼,牛藿,羊苦,豕薇,皆有滑。

赞者盥,从俎升。

簠有盖幂。

凡炙无酱。

上大夫:蒲筵加萑席。

其纯,皆如下大夫纯。

卿摈由下。

上赞,下大夫也。

上大夫,庶羞。

酒饮,浆饮,庶羞可也。

拜食与侑币,皆再拜稽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仪礼-公食大夫礼-译文

公食大夫的礼仪。让大夫去通知,各自按照他们的爵位。上介出去邀请,进去报告。三次推辞。宾客出来,拜谢屈尊。大夫不回拜,传达命令。宾客再次拜谢并叩首。大夫返回,宾客不拜送,于是跟随他。宾客穿着朝服在大门外就位,如同聘问时一样。

就位后,准备完毕。羹汤准备好后,甸人摆放七个鼎,正对门,朝南,西边为上,设置鼎盖,鼎盖像束或编的样子。设置洗手的器具如同飨礼。小臣准备槃匜,放在东堂下。宰夫铺设席子,加席、几。没有酒尊。饮酒、浆饮,等候在东房。所有宰夫的器具,都摆放在东房。

公穿着与宾客相同的衣服在大门内迎接宾客。大夫引导宾客进入。宾客从门左边进入,公再次拜谢;宾客避开,再次拜谢并叩首。公作揖进入,宾客跟随。到达庙门,公作揖进入。宾客进入,三次作揖。到达台阶,三次谦让。公登上两级台阶,宾客登上。大夫站在东夹南,朝西,北边为上。士站在门东,朝北,西边为上。小臣,东堂下,朝南,西边为上。宰,东夹北,朝西,南边为上。内官之士在宰的东北,朝西,南边为上。介,门西,朝北,西边为上。公正对楣北向,到一拜,宾客下台阶,公再次拜谢。宾客,西阶东,朝北回拜。摈者推辞,拜谢;公降一级台阶。推辞说:「寡君跟随您,虽然将要拜谢,请起!」宾客快步登上台阶,不拜谢,命令他完成拜谢,台阶上朝北再次拜谢并叩首。

士举起鼎,去掉鼎盖在外面,依次摆放。将鼎陈列在碑南,朝南,西边为上。右边的人抽出鼎扃,坐下放在鼎的西南,顺着从鼎的西边出来,左边的人等待装载。雍人拿着俎进入,陈列在鼎的南边。旅人朝南将匕放在鼎上,退下。大人长在盥洗的东南,朝西,北边为上,依次上前洗手。退下的人与上前的人在前方交错。洗手完毕,依次上前,朝南用匕。装载的人朝西。鱼和腊肉煮熟。装载的人上前奏报。鱼七条,缩在俎上,放在右边。肠、胃七份,同在一个俎上。伦肤七份。肠、胃、肤,都横放在俎上,垂下。大夫用匕后,匕放在鼎上,逆序退下,回到原位。

公下台阶洗手,宾客下台阶,公推辞。洗手完毕,公作揖一次,谦让一次。公登上台阶,宾客登上台阶。宰夫从东房拿来醯酱,公摆放好。宾客推辞,朝北坐下,移到东边。公站在序内,朝西。宾客站在台阶西边,犹豫站立。宰夫从东房推荐六豆,摆放在酱的东边,西边为上,韭菹,东边是醓醢、昌本;昌本南边是麋臡,西边是菁菹、鹿臡。士在豆的南边摆放俎,西边为上,牛、羊、猪,鱼在牛的南边,腊肉、肠、胃依次排列,肤作为特别。旅人取匕,甸人举起鼎,顺着出来,放在它们的位置。宰夫在俎的西边摆放黍、稷六簋,两两并列,东北为上。黍对着牛俎,西边是稷,交错到最后,南边陈列。大羹湆,不调和,盛在镫里。宰右手拿着镫,左手拿着盖,从门进入,从阼阶登上,到台阶尽头,不进入堂,交给公,拿着盖下台阶,出去,回到原位。公将镫放在酱的西边,宾客推辞,坐下移开。宰夫在豆的西边摆放四鉶,东边为上,牛在西边是羊,羊的南边是猪,猪的东边是牛。饮酒,盛在觯里,放在丰上。宰夫右手拿着觯,左手拿着丰,上前摆放在豆的东边。宰夫朝东,坐下打开簋盖,各自放在西边。赞者背对东房,朝南,向公报告准备完毕。

公再次拜谢,作揖邀请用餐,宾客下台阶拜谢,公推辞,宾客登上台阶,再次拜谢并叩首。宾客登上席子,坐下拿起韭菹,用手蘸醢,在豆之间祭祀。赞者朝东坐下拿起黍,放在左手,蘸取,又拿起稷,蘸取,放回右手,起身,交给宾客,宾客祭祀。三牲的肺不分离,赞者蘸取,一次交给宾客。宾客起身,坐下祭祀。洗手,用柶蘸取上鉶,蘸取,在上鉶之间祭祀。在豆之间祭祀饮酒。鱼、腊肉、酱、湆不祭祀。

宰夫交给公饭粱,公将饭粱放在湆的西边。宾客朝北推辞,坐下移开。公与宾客都回到原位。宰夫在粱的西边摆放善稻。士献上庶羞,都有大、盖,拿着豆如同宰夫。先者返回,从门进入,从西阶登上。先者一人登上,摆放在稻的南边簋的西边,中间可以容纳人。旁边四列,西北为上,膷在东边,臐、膮、牛炙。炙的南边是醢,西边是牛胾、醢、牛鮨,鮨的南边是羊炙,东边是羊胾、醢、豕炙,炙的南边是醢,西边是豕胾、芥酱、鱼脍。众人献上庶羞的人到台阶尽头,不进入堂,交给,拿着盖下台阶,出去。赞者背对东房,向公报告准备完毕。

赞者引导宾客登上台阶。宾客坐在席子的末端,拿起粱,蘸取稻,在酱湆之间祭祀。赞者朝北坐下,蘸取庶羞的大,起身,一次交给宾客。宾客接受,一起祭祀。宾客下台阶拜谢,公推辞。宾客登上台阶,再次拜谢并叩首。公回拜两次。

宾客朝北从中间坐下,左手抱着簠粱,右手拿着湆,下台阶。公推辞。宾客朝西坐下放在台阶西边,朝东面对,朝西坐下拿起;快步登上台阶,朝北放回原位;下台阶推辞公。公同意,宾客登上台阶,公作揖退到箱内。摈者退下,背对东塾站立。宾客坐下,于是卷起加席,公不推辞。宾客三次用餐用湆酱。宰夫拿着觯浆饮和丰上前。宾客洗手,起身接受。宰夫将丰放在稻的西边。庭实摆放好。宾客坐下祭祀,于是饮用,放在丰上。

公接受宰夫的束帛作为侑,朝西站立。宾客下席,朝北。摈者上前相币。宾客下台阶推辞币,登上台阶听命,下台阶拜谢。公推辞。宾客登上台阶,再次拜谢并叩首,接受币,对着东楹,朝北;退下,西楹西,朝东站立。公拜谢一次,宾客下台阶,公再次拜谢。介逆序出去。宾客朝北作揖,拿着庭实出去。公下台阶站立。上介接受宾客的币,从者惊讶地接受皮。

宾客从门左边进入,没入霤中,朝北再次拜谢并叩首。公推辞,作揖谦让如同最初,登上台阶。宾客再次拜谢并叩首,公回拜两次。宾客下台阶推辞公,如同最初。宾客登上台阶,公作揖退到箱内。宾客用餐完毕,三次饮用,不用酱湆。

洗手,起身,朝北坐下,拿起粱和酱下台阶,朝西坐下放在台阶西边,朝东再次拜谢并叩首。公下台阶,再次拜谢。介逆序出去,宾客出去。公送到大门内,再次拜谢。宾客不回头。

有司卷起三牲的俎,送回宾馆。鱼和腊肉不送。

第二天,宾客穿着朝服在朝堂上拜谢赐予,拜谢食物和侑币,都再次拜谢并叩首。惊讶地听着。

上大夫八豆,八簋,六鉶,九俎,鱼和腊肉都是两俎;鱼,肠胃,伦肤,或者九,或者十一,下大夫则是七,或者九。庶羞,东西不超过四列。上大夫,庶羞二十,比下大夫多,用雉、兔、鹑、鴽。

如果不亲自用餐,让大夫各自按照他们的爵位、穿着朝服用侑币送去。豆里的食物,盛在瓮里,陈列在楹外,两两并列,北边陈列。簋里的食物,盛在筐里,陈列在楹内、两楹之间,两两并列,南边陈列。庶羞陈列在碑内,庭实陈列在碑外。牛、羊、猪陈列在门内,西方,东边为上。宾客穿着朝服接受,如同接受饔礼。没有摈者。第二天,宾客穿着朝服在朝堂上拜谢赐予。惊讶地听命。

大夫互相用餐,亲自通知邀请。在门外迎接宾客,拜谢到达,都如同飨礼的拜谢。下台阶洗手。接受酱、湆、侑币--束锦,都从阼阶下堂接受,交给的人登上一级台阶。宾客停止。宾客拿着

粱和湆,放在西序的端头。

主人辞谢,宾客则回礼。

卷起加席,主人辞谢,宾客则回礼。

辞谢礼物,降一级,主人跟随。

接受劝食的礼物,再次拜谢并叩首。

主人送礼物,也是如此。

向主人辞谢,降一级,主人跟随。

用餐完毕,将餐具撤到西序的端头;面向东再次拜谢,然后退下。

其他礼仪都如同公食大夫的礼仪。

如果不亲自用餐,则公派大夫穿着朝服以劝食的礼物致意。

宾客在堂上接受。没有摈者。

记录。不提前通知,通知也不急促。

不提供几案。没有阼席。

在门外东方烹饪。

司宫准备几案,与蒲席常缁布纯,加萑席寻玄帛纯,都从末端卷起。

宰夫铺设席子,从东房出来。

宾客的乘车在大门外西方,面向北站立。

鉶芼,牛藿,羊苦,豕薇,都有滑。

赞者洗手,跟随俎升。

簠有盖子。

凡是烤肉没有酱。

上大夫:蒲席加萑席。

其纯,都如同下大夫的纯。

卿摈由下。

上赞,是下大夫。

上大夫,有庶羞。

酒饮,浆饮,庶羞也可以。

拜食与劝食的礼物,都再次拜谢并叩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仪礼-公食大夫礼-注解

粱与湆:粱指精米,湆指肉汤,这里指代丰盛的食物。

西序端:古代建筑中,西序指西边的厢房,端指尽头或角落。这里指宴席的布置位置。

卷加席:卷起席子,表示准备离开或结束宴席。

辞币:辞别时赠送的礼物,通常为布帛。

侑币:宴席上主人赠送给宾客的礼物,以示敬意。

稽首:古代的一种礼节,跪拜时头触地,表示极度的尊敬。

公食大夫之礼:指古代诸侯宴请大夫的礼仪。

朝服:古代官员上朝时所穿的正式服装。

摈:古代礼仪中负责引导宾客的官员。

司宫:古代负责宫廷事务的官员。

蒲筵:用蒲草编织的席子,常用于宴席。

萑席:用萑草编织的席子,比蒲筵更为精致。

宰夫:古代负责宴席事务的官员。

鉶芼:鉶指盛肉的器皿,芼指肉汤中的蔬菜。

簠: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通常有盖。

庶羞:指各种美味的菜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仪礼-公食大夫礼-评注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古代宴席的礼仪流程,展现了古代中国礼制的严谨与繁复。从宴席的布置、宾主的互动、礼物的赠送到宴席的结束,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重视。

首先,宴席的布置在西序端,这不仅是空间上的安排,更是对宾客的尊重。西序在古代建筑中通常为尊贵的位置,将宴席设在此处,显示了主人对宾客的礼遇。

其次,宾主之间的互动充满了礼节的细节。主人辞别时,宾客会回礼;主人赠送礼物时,宾客会再次行礼。这种反复的礼节行为,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再次,礼物的赠送是宴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辞币还是侑币,都是主人对宾客的敬意表达。礼物的种类和赠送的方式,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礼物的重视。

最后,宴席的结束同样充满了礼仪的细节。宾客在离开前会再次行礼,表示对主人的感谢。这种礼仪的延续,不仅是对宴席的总结,也是对宾主关系的巩固。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宴席中的食物和器皿。鉶芼、簠等器皿的使用,不仅是对食物的盛放,更是对宴席礼仪的体现。食物的种类和烹饪方式,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饮食文化。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宴席礼仪的详细描述,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礼制文化。它不仅是对古代礼仪的记录,更是对古代社会秩序的反映。通过对这些礼仪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仪礼-公食大夫礼》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08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