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四十四-乐部四

作者: 欧阳询(557年—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他是初唐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年代:编撰于唐代初年(7世纪初)。

内容简要:《艺文类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共100卷,分为46部,727子目。书中按主题分类辑录了先秦至唐代的文献资料,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它是研究唐代以前文化的重要工具书,对后世类书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四十四-乐部四-原文

琴 筝 箜篌 琵琶 笋虡 箫 笙 笛 笳

周官,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冬日至,於地上圆丘奏之,孤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夏日至,於泽中方丘奏之,阴竹之管,龙门之琴瑟,於宗庙奏之。

《毛诗》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礼记》曰: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又曰:丝声哀,哀以廉,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

《左传》曰: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其族,曰:伶人也,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又曰:初卫侯有嬖妾,使师曹诲之琴,师曹鞭之,公怒,鞭师曹三百。

《列子》曰: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又曰:孔子游太山,见荣启期,鹿裘带索鼓琴瑟,孔子问曰:先生为乐何也,对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为人,一乐也,男贵女贱,今既为男,二乐也,今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吾行年九十有五矣,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生之终,居常以待终,何忧哉。

《吕氏春秋》曰:宓子贱治单父,弹琴,身不下堂而治。

又曰:伯牙鼓琴,锺子期善听之,方鼓琴,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太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鼓琴以也。

《庄子》曰:孔子游乎缁帷之林,坐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舡而来,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欤,[事具居处部坛篇。]

《孙卿子》曰:伯牙鼓琴,六马仰秣。

《史记》曰:万石君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独有母,不幸失明,有姊,能鼓琴,高祖乃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

又曰:驺忌以鼓琴见齐威王,威王舍之右室。

又曰:司马相如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临邛富人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

桓谭《新论》曰:神农氏继而王天下,於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和焉,《广雅》曰: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宫少商。

《风俗通》曰:琴者乐之统,与八音并行,君臣以相御也,和乐作者,其曲曰畅,言其道畅美也,忧愁作者,其曲曰操,言心失其操也。

《说苑》曰:雍门周以琴见孟尝君,孟尝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周曰:臣独焉能令足下悲哉,所能令悲者,先贵而后贱,先富而后贫,不若身才高妙,適遭暴乱,不若处势隐绝,不及四邻,诎折摈厌,舞[《太平御览》五百七十九舞字无。]无所告愬,臣一为之徵操援琴,则涕零矣,今若足下,千乘之君,广夏邃房,下罗帷,来清风,斗象旗,[说苑善说篇作棋。]舞郑妾,丽色淫目,流声娱耳,水游则连方舟,戴羽旗,野游则驰弋猎乎平原广囿,入则撞锺击鼓乎深宫之中,虽有善鼓琴者,固未能使足下悲也,然臣所为足下悲者一也,千秋万世之后,宗庙必不血食,高台既已坏,曲池既已渐,坟墓既已下,婴儿竖子樵采者,踯躅其足而歌其上曰:夫以孟尝君尊贵,乃若是乎,於是孟尝泫焉承脸,周引琴而鼓之,徐动宫徵,拂羽角,孟尝涕泣增哀,下而就之曰:先生之鼓琴,令文若破国亡邑之人。

《韩诗外传》曰:孔子南游適楚,至於阿谷之隧,有处女佩瑱而浣,孔子曰:彼妇人可与言矣,抽琴去其轸,以授子贡曰:善为之辞,子贡曰:於此有琴而无轸,借子以调其音,妇人对曰:吾野鄙之人,五音不知,安能调琴。

《江表传》曰:顾雍从蔡邕学琴,雍异之,曰:卿必成,故以名与卿。

华峤《汉书》曰:初蔡邕在陈留,邻人有以酒食召雍[按雍邕通。]者,比往而酒以酣,客有弹琴於屏,邕至门,潜听之,曰: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以蔡君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遂自追问其故,邕且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唯恐螳螂之失蝉也,此岂为杀心而形於声者乎,邕笑曰:此足以当之矣,[事具鸟部蝉篇。]

《列仙传》曰:稷丘公,华山道士,汉武封禅,公乃冠章甫,拥琴来迎。

刘向别录曰:雅琴之意事,皆出龙德诸琴杂事中,赵氏者,渤海人赵定也,宣帝时,元康神爵间,丞相奏能鼓琴者渤海赵定梁国龙德,皆召,入见温室,使鼓琴待诏,定为人尚清静,少言语,善鼓琴,时间燕为散操,多为之涕泣者。

《东观汉记》曰:上尝问宋弘通儒之士,弘荐桓谭,谭善鼓琴,憙郑声,上数听悦之,闻,坐府上,遣吏召谭,责问之,谭叩头良久乃遣,后上令谭鼓琴,谭为之失次,上问之,弘言其故,其后不复令谭给事中。

孙登别传曰:孙登,字公和,汲郡人,清静无为,好读易弹琴,颓然自得,观其风神,若游六合之外者,当魏末,居北山中,以石窟为宇,编草自覆,阮嗣宗见登,被发端坐岩下,遥见鼓琴,嗣宗自下趍进,莫得与言,嗣宗乃长啸,与琴音谐和,登因啸和之,妙响动林壑。

《语林》曰:嵇中散夜灯火

下弹琴,有一人,面甚小,斯须转大,遂长丈馀,黑单衣草[《太平御览》五百七十七,八百七十作革。]带,嵇视之既熟,乃吹火灭,曰:耻与魑魅争光。

阮籍乐论曰:汉桓帝闻楚琴扆而悲,慷慨长息曰:善哉,为声如此而足矣,昔季流子向风而鼓琴,听之者泪下。

蔡琰别传曰:琰,字文姬,蔡邕之女,年六岁,夜鼓琴,弦断,琰曰:第二弦,邕故断一弦,而问之,琰曰:第四弦,邕曰:偶得之矣,琰曰:吴札观化,知兴亡之国,师旷吹律,识南风之不竞,由此观之,何足不知。

马明生别传曰:明生随神女入石室,金床玉几,弹琴有一弦,五音并奏。

《搜神记》曰:吴人有烧桐以爨者,蔡邕闻其爆声曰:此良桐也,因请之,削以为琴,而烧不尽,因名燋尾琴,有殊声焉。

《晋中兴书》曰:戴逵,字安道,少有文艺,善鼓琴,太宰武陵王晞,闻其能琴,使人召焉,逵对使者前,打破琴曰:戴安道不能为王侯伶人。

《世说》曰:会稽有防风鬼,屡见城邑,常跂雷门上,脚乘至地,晋横阳令贺韬善鼓琴,防风闻琴声,在贺中庭舞。

沈约《宋书》曰:萧思话领左卫将军,尝从太祖登锺山北岭,中道有盘石清泉,上使於石上弹琴,因赐以银锺酒,谓曰:相赏有松石间之高意也。

【诗】梁丘迟题琴朴奉柳吴兴诗曰:边山此嘉树,摇影出云垂,清心有素体,直幹无曲枝,凡耳非所别,君子特见知,不辞去根本,造膝仰光仪。

陈沈蜅为我弹鸣琴诗曰:为我弹鸣琴,琴鸣伤我衿,半死无人觉,入灶始知音,空为贞女引,谁达楚妃心,雍门何假说,落泪自淫淫。

陈贺澈为我弹鸣琴诗曰:薄暮高堂上,调琴召美人,伯喈声未尽,相如曲复新,点徽还转弄,乱爪更留宾,聊持一弦响,杂起艳歌尘。

隋江总赋咏待琴诗曰:可怜峄阳木,雕为绿绮琴,田文承睫泪,卓女弄弦心,戏鹤来应舞,游鱼听不沉,楚妃幸勿叹,此异丘中音。

【赋】后汉傅毅琴赋曰:历嵩岑而将降,睹鸿梧於幽阻,高百仞而不枉,对脩条以持处,蹈通涯而将图,游兹梧之所宜,盖雅琴之丽朴,乃升伐其孙枝,命离娄使布绳,施公输之剞劂,遂彫琢而成器,揆神农之初制,尽声变之奥妙,抒心志之郁滞。

后汉马融琴赋曰:惟梧桐之所生,在衡山之峻陂,於是遨间公子,中道失志,孤茕特行,怀闵抱思,昔师旷三奏,而神物下降,玄鹤二八,轩舞于庭,何琴德之深哉。

后汉蔡邕琴赋曰:尔乃言求茂木,周流四垂,观彼椅桐,层山之陂,丹华炜烨,绿叶参差,甘露润其末,凉风扇其枝,鸾凤翔其巅,玄鹤巢其岐,考之诗人,琴瑟是宜,尔乃清声发兮五音举,发宫商兮动角羽,曲引兴兮繁弦抚,然后哀声既发,秘弄乃开,左手抑扬,右手徘徊,指掌反覆,抑案藏摧,於是繁弦既抑,雅韵乃扬,仲尼思归,鹿鸣三章,梁甫悲吟,周公越裳,青雀西飞,别鹤东翔,饮马长城,楚曲明光,楚姬遗叹,鸡鸣高桑,走兽率舞,飞鸟下翔,感激兹歌,一低一昂。

晋嵇康琴赋曰:椅桐之所生,讬峻岳之崇冈,含天地之醇和,吸日月之休光,郁纷纭以独茂,飞英蕤於旻苍,其山川形势,则盘纡隐嶙,蛇崔嵬岑嵒,丹崖崄巇,青壁万寻,若乃春兰被其东,沙棠植其西,涓子宅其阳,玉醴涌其前,玄云荫其上,翔鸾集其巅,乃斫孙枝,准量所任,至人摅思,制为雅琴,错以犀象,藉以翠绿,弦以园客之丝,徽以锺山之玉,爰有龙凤之象,古人之形,伯牙挥手,锺期听声,华容灼烁,发采扬明,伶伦比律,田连操张,进御君子,新声嘹亮,及其初调,则角羽俱起,宫徵相证,参发并趣,上下累应,若乃高轩飞观,广厦闲房,冬夜肃清,朗月垂光,新衣翠粲,缨徽流芳,於是器洽弦调,心闲手敏,触〈媲”女改扌”〉如志,唯意所拟,初涉渌水,中奏清徵,拊弦安歌,新声代起,曲引向阑,众音将歇,改韵易调,奇弄乃发,或徘徊顾慕,拥郁抑按,盘桓毓养,从容秘玩,牢落凌厉,布濩半散,英声发越,采采粲粲,穆温柔以怡怿,婉顺叙而委蛇,或乘险投会,邀隙趍危,嘤若离鹍鸣清池,翼若游鸿翔增崖,或楼〈媲”女改木”〉栎捋,漂缭潎洌。远而听之,若鸾凤和鸣戏云中,迫而察之,若众葩敷荣曜春风,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鹍鸡游弦,更唱迭奏,声若自然,下逮谣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别鹤,论其体势,详其风声,器和故响逸,张急故声清,间辽故音埤,弦长故徽鸣,性絜静以端理,含至德之和平,诚可以感荡心志,而发泄幽情矣。

晋成公绥琴赋曰:伯牙弹而驷马仰秣,子野挥而玄鹤鸣,清角发而阳气亢,白云奏而风雨零。

【赞】晋殷仲堪琴赞曰:五声不彰,孰表太音,至人善寄,畅之雅琴,声由动发,趣以虚深。

晋王珣琴赞曰:穆穆和琴,至至愔愔,如彼清风,泠焉经林。

宋谢惠连琴赞曰:峄阳孤桐,裁为鸣琴,体兼九丝,声备五音,重华载挥,以养民心,孙登是玩,取乐山林。

【铭】后汉李尤琴铭曰:琴之在音,荡涤邪心,虽有正性,其感亦深,存雅却郑,浮侈是禁,条畅和正,乐而不淫。

◇筝

《释名》曰:筝,施弦高,筝筝然。

《史记》曰:秦逐客李斯上书曰:夫击瓮[《太平御览》五百七十六,瓮下有缶字。]叩瓶,弹琴[御览作筝。]

心不平,君看黛眉聚。

【赋】晋钮滔母孙氏箜篌赋曰:考兹器之所起,实侯氏之所营,远不假於琴瑟,顾无取乎竽笙,尔乃陟九峻之增岩,晞承温之朝日,剖峄阳之孤桐,代楚宫之椅漆,徵班输之造器,命伶伦而调律,浮音穆以遐畅,沉响幽而若绝,乐操则寒条反荣,哀曼则晨华朝灭,邈渐离之清角,超子野之白雪,然思超梁甫,原登华岳,路崄悲秦,道难怨蜀,遗逸悼行迈之离,秋风哀年时之速,陵危柱以颉颃,凭哀弦以踯躅,於是数转难测,声变无方,或冉弱以飘沉,或顿壮以抑扬,或散角以放羽,或摅徵以骋商。

晋曹毗箜篌赋曰:峄阳之桐,殖颖岩摽,清泉润根,女萝被条,尔乃楚班制器,穷妙极巧,龙身凤形,连翩窈窕,缨以金采,络以翠藻,其弦则乌号之丝,用应所任,体劲质朗,虚置自吟,於是召倡人,命妙姿,御新肴,酌金罍,发愁吟,引吴妃,湖上飒沓以平雅,前溪藏摧而怀归。

宋临川王刘义庆箜篌赋曰:侯牵化而始造,鲁幸奇而后珍,名启端於雅引,器荷重於吴君,等齐歌以无譬,似秦筝而非群。

◇琵琶

《释名》曰:琵琶本於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却曰琶,因以为名。

《风俗通》曰:谨按,琵琶近世乐家所作,不知谁作也,长三尺五寸,法天地人与五行也。又四弦象四时也。

《三辅决录》曰:游楚表乞宿卫,拜驸马都尉,楚不学问,性好游遨音乐及畜歌者,琵琶筝笛,每行来,将以自随。

傅子曰:朱生善弹琵琶,虽伯牙之妙,舞[《太平御览》五百八十三无舞字。]无以加之。

《语林》曰:谢镇西着紫罗襦,据胡床,在大市佛图门楼上,弹琵琶,作大道曲。

《竹林七贤论》曰:阮咸善弹琵琶。

《异苑》曰:南平国岳,[《太平御览》五百八十三作兵。]在姑孰,有鬼附之,每占吉凶,辄先索琵琶,随弹而言事有验,或云是老鼠所作,名曰灵侯。

《幽明录》曰:晋司空桓豁,在荆州,有参军剪五月五日鸲鹆舌,教令学语,遂无所不名,与人相阌顾,参军善弹琵琶,鸲鹆每听移时。

《世说》曰:桓大司马曰:谢仁祖,企脚在北牖下弹琵琶,故自有天际意。

【诗】齐王融咏琵琶诗曰:抱月[原作目,据冯校本改。]如可明,怀风殊复清,丝中传意绪,花里寄春情,掩抑有奇态,凄锵多好声,芳袖幸时拂,龙门空自生。

【赋】晋孙谚[《初学记》十六作该,此讹。]琵琶赋曰:惟嘉桐之奇生,于丹泽之北垠,下脩条而迥回,上纠纷而干云,开锺黄以挺幹,表素质於仓春,然后讬乎公班,妙意横施,四分六合,广袤应规,回风临乐,刻饰流离,弦则岱谷檿丝,篚贡天府,伯奇执轭,杞妻抽绪,大不过宫,细不过羽,清朗紧劲,绝而不茹,伶人鼓焉,景响丰蛇良,操畅骆驿,游乎风扬,抑按捻[北堂书钞一百一十作擫,擫下有摄字,此脱。]拰搦摧藏,尔乃叩少宫,骋明光,发下柱,展上按,仪蔡氏之繁弦,放庄公之倍簧,於是酒酣日晚,改为秦声,壮谅抗忾,土风所生,延年度曲,六弹俱成,绌耶在正,疏密有程,离而不散,满而不盈,沉而不重,浮而不轻,绵驹遗呕,岱宗梁父,淮南广陵,郢都激楚,每至曲终歌阕,乱以众契,王[明本及《初学记》十六王字无。]上下奔鹜,鹿奋猛厉,波腾雨注,飘飞电逝。

晋成公绥琵琶赋曰:八音之用,诵于典艺,箫韶九奏,物有容制,惟此琵琶,兴自末世,尔乃讬巧班尔,妙意横施,因形造美,洪杀得宜,柄如翠虬之仰首,盘似灵龟之觜{唯角},临乐则齐州之丹木,柱则梁山之象犀,〈媲”女改扌”〉以玳瑁,格以瑶枝,若夫盘图合灵,太极形也,三材片合,两仪生也,分柱列位,岁数成也,回窗华表,日月星也。

◇笋虡

《释名》曰:所以悬锺者,横曰笋,笋,峻也,在上高峻也,纵[原作踪,据冯校本改。]曰虡,虡,举也,在傍举笋也。

《毛诗》曰:设业设虡,崇牙树羽。

《礼记》曰:夏后氏之龙笋虡,殷之崇牙,周之壁翣。

鬻子曰:大禹为铭於笋虡,铭言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教以义者击锺,教以事者振铎,语以忧者击磬,语以讼狱者挥鞀。

《说苑》曰:秦博士对始皇,阶下撞千石之锺,万石之虡。

《淮南子》曰:阖闾伐楚,破九龙之锺虡。

《东观汉记》曰:东海王彊,殿[东观汉记七殿下有设字。]锺虡之悬。

《庄子》曰:梓庆削木为鐻,见者惊犹鬼神,鲁侯问其术,对曰: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斋七日,忘吾四支,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区别,见成鐻,然后加手,[鐻似夹锺也。]

《离骚》曰:箫锺兮瑶虡。

【赋】汉贾谊虡赋曰:牧太平以深志,象巨兽之屈奇,妙彫文以刻镂,舒循尾之采垂,举其锯牙,以左右相指,负大锺而欲飞。

【铭】后汉李尤锺虡铭曰:周因殷礼,损益可知,汉因於周,犹若重规,人因秦器,事有可施,鸿锺怒虡,物得其宜,声扬远闻,文耀委迤。

◇箫

《释名》曰:箫,肃也,其声肃肃而清也。

《风俗通》曰:按舜作,其形参差,象凤翼,十管,长三尺。

《尔雅》曰:大箫谓之言,小者谓之筊。

《三礼图》曰:雅箫长尺四寸,二十四彄,颂箫尺二寸,十六彄。

《尚书》曰: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又曰: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々厥声,肃雍和鸣。

《礼记》曰:仲夏之

月,命乐师,均管箫。

《庄子》曰:南郭子綦谓颜成子游曰: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郭象曰:籁,箫也。]

《吕氏春秋》曰:客有以吹籁见越王者,上下宫商和,而越王不喜也,或为之野音,而王反悦之,亦有如此者,要在听之而已。

《列仙传》曰:箫史者,秦穆公时人,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穆公女弄玉好之,公妻焉,一旦随凤飞去,故秦楼作凤女祠,雍宫世有箫声云,[事具神仙部。]

《汉书》曰:元帝多材艺,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

又曰:元帝为太子,体不安,善忘不乐,诏使王褒等之太子宫,读诵奇文,太子善褒洞箫颂,令后宫读诵之。

《史记》曰:周勃常为人吹箫,给丧事。

蔡邕《月令章句》曰:箫长则浊,短则清,以臈密实其底,而增减之,则和管而成音,定无所复调,当与琴瑟相参。

傅子曰:马先生能使木人吹箫,比妙般输墨翟,曰不劣古矣。

段龟龙《凉州记》曰:吕纂咸宁三年,胡人发张骏冢,得玉箫。

《丹阳记》曰:江宁县南四十里,慈母山,积石临江,生箫管竹,王褒洞箫赋所称,即此也,其竹圆緻,异於众处,自伶伦采竹嶰谷,其后唯此簳见珍,故历代常给乐府,而俗呼曰鼓吹山。

浔阳记曰:庐山西南有康王谷。又北岭城,天欲雨,辄闻鼓角箫笳之声。

【诗】梁刘孝仪咏箫诗曰:危声合鼓吹,绝弄混笙篪,管饶知气促,叙动觉唇移,仙史安为贵,能令秦女随。

【赋】汉王褒洞箫赋曰:原夫箫榦之所生,出于江南之丘墟,洞条畅以罕节。摽敷纷以扶疏,徒观其傍山仄,则岖嵚〈山虚〉崎,戏阨绮靡,诚可悲乎其不安也,弥望傥莽,连延旷荡。又足乐乎其敞闲也,讬身躯於厚土,经万世而不迁,翔凤萧萧经其末,回江流水溉其山,朝露清泠而陨其侧,玉液浸润而承其根,孤雌寡鹄,娱优乎其下,春禽群嬉,翱翔乎其巅,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玄猿悲啸,搜索乎其间,於是般匠施巧,夔襄准法,带以象牙,掍其会合,其妙声则清静厌翳,[音翳。]顺叙卑迖,[他戾。]若孝子之事父也,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沆瀣,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或留而不行,或行而不留,愺恅烂漫,亡耦失俦,故知音者悲而乐之,不知音者怪而伟之,故其为悲声,则莫不怆然累欷,撇涕抆泪,其奏懽娱,则莫不惮漫衎凯,阿那{疒畏}痿者已,以是蟋蟀尺蠖,跂行喘息,鱼瞰鸡睨,垂喙宛转,瞪瞢忘食,况乎感阴阳之和,而见风俗之伦哉。

◇笙

《释名》曰: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故曰匏竽,亦是也,其中空以受簧也。

《世本》曰:隋作笙也,《尔雅》曰: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说文》曰:舜祠之下,得笙白玉管,笙十三簧,象凤之身。

《尚书》曰:笙镛以间,鸟兽跄跄。

《毛诗》曰:笙磬同音。

《周官》曰:笙师掌教吹笙。

《礼记》曰:女娲之笙簧。

《穆天子传》曰:西王母吟曰:吹笙鼓簧,中心翔翔。

《尸子》曰:商容观舞,墨子吹笙,墨子非乐,而於乐有是也。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笙。

《列仙传》曰: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雒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事具神仙部。]

《魏志》曰:文帝令杜夔,於宾客中吹笙鼓琴,夔有难色,遂黜免。

【诗】梁陆罩咏笙诗曰:管清罗袖拂,响合绛唇吹,含情应节转,逸态逐声移,所美周王子,弄羽一参差。

【赋】晋潘岳笙赋曰:河汾之宝,有曲沃之悬匏焉,邹鲁之珍,有汶阳之孤筱焉,若乃绵蔓纷敷之丽,浸润灵液之滋,固众作者之所详,余可得而略之,徒观其制器也,则审洪纤,面短长,戾刂生簳,裁熟簧,设宫分羽,经徵列商,基黄锺以举韵,望仪凤以擢形,写皇翼以插羽,摹鸾音以厉声,於是乃有始泰终约,前荣后瘁,激愤於今贱,永怀乎故贵,众满堂而饮酒,独向隅而掩泪,援鸣笙而将吹,先嗢哕以理气,或案衍夷靡,或竦踊剽急,或既往而不返,或已出而复入,徘徊布护,涣衍葺袭,舞既蹈而中辍,节将抚而弗及,辍张女之哀弹,流广陵之名散,咏园桃之夭夭,歌枣下之纂纂,歌曰:枣下纂纂,朱实离离,宛其落矣,化为枯枝,人生不能行乐,何以虚谥为,尔乃引飞龙,鸣鹍鸡,双鸿翔,白鹄飞,子乔轻举,明君怀归,荆王喟其长吟,楚妃叹而增悲,新声变曲,奇韵横逸,萦缠歌鼓,网罗锺律,烂熠燿以放艳,郁蓬勃以气出,秋风咏於燕路,天光重乎朝日,大不逾宫,细不过羽,唱发章夏,导扬韶武,协和陈宋,混一齐楚,延不逼而远无携,声成文而节有叙。

晋王廙笙赋曰:其制器也,则取不周之竹,曾城之匏,生悬崖之绝岭,邈隆峰以崇高,延脩颈以亢首,厌瑶口之陆离,舞灵蛟之素鳞,衔明珠於带垂,弱舌纸薄,铅锤内藏,合松臈以密际,糅彤丹以发光。

晋夏侯淳[《初学记》作湛。]笙赋曰:嗟万物之殊观,莫比美乎音声,总众异以合体,匪求一以取成,虽琴瑟之既丽,犹靡尚於清笙,尔乃采桐竹,翦朱密,摘长松之流肥,咸昆仑之所出,抑扬嘘吸,或〈口劦〉或吹,厌枯[《初学记》作拈。]挹按,同覆互移,初进飞龙,重继鹍鸡,振引合和,如溃如离,若夫缠绵约杀,足使放达者循察,通豫平旷,

足使廉规者弃节,冲灵冷澹,足使贪荣者退世,开明爽亮,足使慢惰者进竭,岂众乐之能伦,邈奇特而殊绝。

◇笛

《风俗通》曰:笛,武帝时丘仲所作也,笛,涤也,所以涤邪秽,纳之雅正也,长尺四寸,七孔,后有羌笛,见马融赋。

傅子曰:列和善吹笛,吴姬之声,无以加也。

伏滔蔡邕长笛赋序曰:余同僚桓子野,有故长笛赋,[世说轻诋篇注,北堂书钞一百十一赋字无。]传之耆艾,云蔡邕之所作也,初邕避难江南,宿於柯亭,柯亭之馆,以竹为椽,仰而眄之曰:良竹也,取以为笛,奇声独绝,历代传之。

《广雅》曰:籥谓之笛,有七孔。

《魏略》曰:游楚好音乐,畜笛者,每待[前琵琶篇引三辅决录作将。]以自随。

《世说》曰:王子猷闻桓子野善笛而不识,遇桓於岸上过,舡中客有识之者,云此是桓野王,使令人与相问,闻君善吹,试为我一奏,桓尔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去,客主竟不交言。

《俗说》曰:宋祎是石崇妓绿珠弟子,有国色,善吹笛,后在晋明帝宫,帝疾患危笃,群臣进谏,请出宋祎,时朝贤悉见,帝曰:卿诸人谁欲得者,众人无言,阮遥集时为吏部尚书,对曰:原以赐臣,即与之。

又曰:谢仁祖妾阿妃,有国色,甚善吹笛,谢死,阿妃誓不嫁,郗昙时为北中郎,设权计,遂得阿妃为妾,阿妃终身不与昙言。

段龟龙《凉州记》曰:吕纂时,胡人发张骏冢,得玉笛。

《续搜神记》曰:合肥口有一大白舡,覆在水中,云是曹公白舡,尝有渔人夜宿,以舡系之,闻筝笛弦节之音,渔人梦人驱遣,云勿近官妓,此人惊,即移去,相传云,曹公载妓舡覆於此,犹存焉。

《幽明录》曰:永嘉中,太山民巢氏,先为相县令,居在晋陵,家婢采薪,忽有一人追随婢还家,不使人见,与婢宴饮,辄吹笛而歌,歌云,闲夜寂已清,长笛亮且鸣,若欲知我者,姓郭字长生。

【赋】楚宋玉笛赋曰:余尝观於衡山之阳,见奇筱异幹,罕节简枝之丛生也,其处旁塘千仞,绝谿陵阜,隆崛万丈,磐石双起,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师旷将为阳春北郑白雪之曲,取其雄焉,宋意将送荆卿於易水之上,得其雌焉,於是天旋少阴,白日西靡,命严春,使午子,延长鵄,奋玉手,摛朱唇,曜皓齿,赪颜臻,玉貌起,吟清商,起流徵。

后汉马融长笛赋曰:融既博览典雅,精该术数。又性好音律,能鼓琴吹笛,为督邮,无留事,独卧郿县平阳邬中,有雒客舍逆旅,吹笛,融去京师逾年,暂闻甚悲乐之,作长笛赋,其辞曰:惟籦笼之奇生兮,于终南之阴崖,讬九成之孤岑,临万仞之石溪,是以间介无蹊,人迹罕到,猿蜼昼吟,鼯鼠夜叫,於是放臣逐子,弃妾离友,攒乎下风,收精注耳,夔襄比律,子野协吕,十二毕具,黄锺为主,详观夫曲胤之繁会丛杂,何其富也,纷葩烂熳,诚可喜也,波散广衍,实可异也,律吕既和,哀声五降,曲终阕尽,馀弦更兴,繁手累发,密擳叠董,[文选十八作重。]上拟法於韶箾南籥,中取度於白雪渌水,下采制於延露巴人,于时也,绵驹吞声,伯牙毁弦,瓠巴聑[下挟反。]柱,磬襄弛悬,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易京君明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谓商声五音毕。

◇笳

蔡琰别传曰:琰,字文姬,先適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汉末大乱,为胡骑所获,在左贤王部伍中,春月登胡殿,感笳之音,作诗言志曰: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

曹嘉之《晋书》曰:刘畴曾避乱坞壁,贾胡百数,欲害之,畴无惧色,援笳而吹之,为出塞之声,动其游客之思,於是群胡皆倚泣而去。

《世说》曰:刘越石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刘始夕乘月,登楼清啸,胡贼闻之,皆凄然长叹,中夜次奏胡笳,贼皆流涕,人有怀土之切,向晓又吹,贼并起围奔走,或云是刘道真。

【赋】魏杜挚笳赋曰:唯葭芦之为物,谅絜劲之自然,讬妙体於阿泽,历百代而不迁,於是秋节既至,百物具成,严霜告杀,草木殒零,宾鸟鼓翼,蟋蟀悲鸣,羁旅之士,感时用情,乃命狄人,操笳扬清,吹东角,动南徵,清羽发,浊商起,刚柔待用,五音迭进,倏尔却转,忽焉前引,或缊缊以和怿,或凄凄以燋杀,或漂淫以轻浮,或迟重以沉滞。

西晋孙楚笳赋曰:衔长葭以汎吹,噭啾啾之哀声,奏胡马之悲思,咏北狄之遐征,顺谷风以抚节,飘响乎天庭,徐疾从宜,音引代起,叩角动商,鸣羽发徵,若夫广陵散吟,三节白纻,太山长曲,哀及梁父,似鸿雁之将雏,乃群翔於河渚。

晋夏侯湛夜听笳赋曰:越鸟恋乎南枝,胡马怀夫朔风,惟人情之有思,乃否滞而发中,南闾兮拊掌,北阎兮鸣笳,鸣笳兮协节,分唱兮相和,相和兮哀谐,惨激畅兮清哀,奏烽燧之初惊,展从繇之叹乖,伸弃兮更缠,迁调兮故韵,披凉州之妙参,扌制飞龙之奇引,垂幽兰之游响,来楚妃之绝叹,放鹍鸡之弄音,散白雪之清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四十四-乐部四-译文

琴、筝、箜篌、琵琶、笋虡、箫、笙、笛、笳

《周官》记载,孤竹制成的管乐器,云和制成的琴瑟,在冬至时,在地上圆丘演奏;孤竹制成的管乐器,空桑制成的琴瑟,在夏至时,在泽中的方丘演奏;阴竹制成的管乐器,龙门制成的琴瑟,在宗庙中演奏。

《毛诗》说: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礼记》说:舜制作了五弦琴,用来歌唱《南风》诗,从而使天下大治。

又说:丝弦的声音哀伤,哀伤使人廉洁,廉洁使人立志,君子听到琴瑟的声音,就会想到志义之臣。

《左传》说:晋侯在军府中视察,见到了锺仪,问他的家族,锺仪回答说:我是伶人。晋侯给他琴,他弹奏了南方的音乐,晋侯说:这是君子啊,言语中提到了先前的职责,不背离根本,音乐中体现了乡土风情,不忘旧情。

又说:起初卫侯有一个宠妾,让师曹教她弹琴,师曹鞭打了她,卫侯大怒,鞭打了师曹三百下。

《列子》说:瓠巴弹琴,鸟儿跳舞,鱼儿跳跃。

又说:孔子游泰山时,见到了荣启期,他穿着鹿皮衣,系着草绳,弹着琴瑟,孔子问他:先生为什么这么快乐?荣启期回答说:天生万物,唯有人最尊贵,我既然是人,这是第一乐;男尊女卑,我既然是男人,这是第二乐;有些人出生后不见日月,不免襁褓,我已经活到九十五岁了,这是第三乐。贫穷是士人的常态,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我安于常态等待终结,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吕氏春秋》说:宓子贱治理单父时,弹琴,身不下堂而治理得很好。

又说:伯牙弹琴,锺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弹琴时,心中想着高山,锺子期说:弹得真好,巍峨如高山;伯牙心中想着流水,锺子期说:弹得真好,洋洋如流水。锺子期死后,伯牙摔断琴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人值得他弹琴了。

《庄子》说:孔子在缁帷林中游玩,坐在杏坛上,弟子们读书,孔子弹琴唱歌,曲子还没弹完,有一个渔父下船而来,孔子推开琴站起来说:这是圣人吗?[详细内容见《居处部坛篇》。]

《孙卿子》说:伯牙弹琴,六匹马都仰头吃草。

《史记》说:万石君奋,十五岁时做小吏,侍奉高祖,高祖与他交谈,喜欢他的恭敬,问他:你有什么?他回答说:只有母亲,不幸失明,有一个姐姐,能弹琴,高祖于是召他的姐姐为美人,任命奋为中涓,把他的家迁到长安中戚里。

又说:驺忌因为弹琴而见到齐威王,威王让他住在右室。

又说:司马相如与临邛令王吉关系很好,临邛富人卓王孙有一个女儿文君,新寡,喜欢音乐,所以相如假装与王吉关系密切,用琴声挑逗文君,文君偷偷从门缝里看,心里很高兴,结束后,相如派人重赏文君的侍者,传达殷勤之意,文君夜里私奔相如。

桓谭《新论》说:神农氏继位后统治天下,于是开始削桐木做琴,用丝绳做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和。《广雅》说:神农氏的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分别是宫、商、角、徵、羽,文王增加了两弦,分别是少宫、少商。

《风俗通》说:琴是音乐的统领,与八音并行,君臣用它来相互驾驭,和乐创作的曲子叫畅,意思是道畅美;忧愁创作的曲子叫操,意思是心失去了操守。

《说苑》说:雍门周带着琴去见孟尝君,孟尝君说:先生弹琴,也能让我悲伤吗?雍门周说:我怎么能让您悲伤呢?能让您悲伤的,是先贵后贱,先富后贫,不如身才高妙却遭遇暴乱,不如身处隐绝之地,不及四邻,受尽屈辱,无所倾诉,我一旦弹起这样的曲子,您就会流泪了。现在您作为千乘之君,住在广厦深房中,下罗帷,迎清风,斗象旗,舞郑妾,丽色淫目,流声娱耳,水上游玩时连方舟,戴羽旗,野外游玩时驰骋弋猎于平原广囿,入则撞钟击鼓于深宫之中,即使有善于弹琴的人,也无法让您悲伤。但我为您悲伤的是,千秋万世之后,宗庙必不血食,高台已坏,曲池已渐,坟墓已下,婴儿竖子樵采者,踯躅其足而歌其上曰:夫以孟尝君尊贵,乃若是乎?于是孟尝君泫然泪下,雍门周引琴而弹,徐动宫徵,拂羽角,孟尝君涕泣增哀,下而就之说:先生弹琴,让我像破国亡邑之人一样悲伤。

《韩诗外传》说:孔子南游到楚国,到了阿谷的隧道,有一个处女佩着瑱在洗衣服,孔子说:那个妇人可以和她说话,于是抽出琴去掉轸,交给子贡说:好好和她说话。子贡说:这里有琴但没有轸,借您来调音。妇人回答说:我是乡野之人,五音不知,怎么能调琴呢?

《江表传》说:顾雍跟蔡邕学琴,顾雍觉得他很特别,说:你一定会成功,所以用这个名字给你。

华峤《汉书》说:起初蔡邕在陈留,邻居有人用酒食招待他,等到他去时酒已经喝得差不多了,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听着,说:用音乐招待我,却有杀心,为什么呢?于是返回,仆人告诉主人,蔡邕到了门口又走了,蔡邕一向被乡里所尊崇,主人于是亲自追问原因,蔡邕把情况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惊讶,弹琴的人说:我刚才看到螳螂正对着鸣蝉,蝉将要飞走但还没飞,螳螂一前一后,我心里紧张,唯恐螳螂失去蝉,这难道是因为杀心而表现在声音上吗?蔡邕笑着说:这足以解释了。[详细内容见《鸟部蝉篇》。]

《列仙传》说:稷丘公,华山道士,汉武帝封禅时,稷丘公戴着章甫冠,抱着琴来迎接。

刘向别录说:雅琴的意思和故事,都出自龙德诸琴杂事中,赵氏,是渤海人赵定,宣帝时,元康神爵年间,丞相上奏能弹琴的渤海赵定和梁国龙德,都被召见,入温室弹琴待诏,赵定为人清静,少言语,善于弹琴,时常在燕地弹散操,很多人听了都流泪。

《东观汉记》说:皇上曾经问宋弘谁是通儒之士,宋弘推荐桓谭,桓谭善于弹琴,喜欢郑声,皇上多次听他的琴声感到愉悦,听说后,坐在府上,派吏召桓谭,责问他,桓谭叩头很久才被放走,后来皇上让桓谭弹琴,桓谭弹得失去了节奏,皇上问他,宋弘说明了原因,之后不再让桓谭担任给事中。

孙登别传说:孙登,字公和,汲郡人,清静无为,喜欢读《易经》和弹琴,颓然自得,看他的风神,仿佛游于六合之外,魏末时,住在北山中,以石窟为家,编草自覆,阮嗣宗见到孙登,披发端坐在岩下,远远地看到他弹琴,阮嗣宗从下面快步上前,无法与他交谈,阮嗣宗于是长啸,与琴音和谐,孙登也以啸声和之,妙响震动林壑。

《语林》说:嵇中散夜灯火

在弹琴的时候,有一个人,脸很小,但很快变得很大,最后长到一丈多高,穿着黑色的单衣,系着草带(《太平御览》中记载为革带),嵇康仔细看了他一会儿,然后吹灭了火,说:我耻于与鬼怪争光。

阮籍在《乐论》中说:汉桓帝听到楚琴的声音而感到悲伤,感慨地说:好啊,这样的声音已经足够了。从前季流子迎着风弹琴,听的人都流下了眼泪。

《蔡琰别传》中记载:蔡琰,字文姬,是蔡邕的女儿,六岁时,晚上弹琴,琴弦断了,蔡琰说:是第二根弦。蔡邕故意断了一根弦,然后问她,蔡琰说:是第四根弦。蔡邕说:你只是偶然猜对了。蔡琰说:吴札通过观察变化,知道国家的兴亡;师旷通过吹奏律管,知道南风不强劲。由此看来,这有什么难知道的呢?

《马明生别传》中记载:马明生跟随神女进入石室,里面有金床玉几,弹琴时只有一根弦,但五音都能奏出。

《搜神记》中记载:吴国有个人用桐木烧火做饭,蔡邕听到桐木爆裂的声音,说:这是好桐木。于是请求那人把桐木给他,削制成琴,但烧不尽的部分被命名为燋尾琴,声音非常特别。

《晋中兴书》中记载:戴逵,字安道,年轻时就有文艺才能,擅长弹琴。太宰武陵王司马晞听说他擅长弹琴,派人去召他。戴逵在使者面前把琴打破,说:戴安道不能做王侯的伶人。

《世说》中记载:会稽有一个防风鬼,经常出现在城邑中,常常站在雷门上,脚踩到地上。晋朝的横阳令贺韬擅长弹琴,防风鬼听到琴声,在贺韬的庭院中跳舞。

沈约在《宋书》中记载:萧思话担任左卫将军时,曾经跟随太祖登上锺山北岭,途中有一块盘石和清泉,太祖让他在石头上弹琴,并赐给他银锺酒,说:这是松石之间的高雅意境。

【诗】梁丘迟在《题琴朴奉柳吴兴诗》中说:边山上的这棵好树,树影摇曳出云层,清心寡欲,树干笔直没有弯曲的枝条,普通人的耳朵无法分辨,只有君子才能理解,不辞辛苦离开根本,跪拜仰望光辉的仪态。

陈沈蜅在《为我弹鸣琴诗》中说:为我弹奏鸣琴,琴声伤透了我的心,半死不活无人察觉,直到进入灶台才知音,空为贞女引路,谁能理解楚妃的心,雍门何须多说,眼泪自然流下。

陈贺澈在《为我弹鸣琴诗》中说:傍晚在高堂上,调琴召唤美人,伯喈的声音未尽,相如的曲子又新,点徽还转弄,乱爪更留宾,聊持一弦响,杂起艳歌尘。

隋江总在《赋咏待琴诗》中说:可怜的峄阳木,被雕成绿绮琴,田文承睫泪,卓女弄弦心,戏鹤来应舞,游鱼听不沉,楚妃幸勿叹,此异丘中音。

【赋】后汉傅毅在《琴赋》中说:经过嵩山的高峰将要下降,看到鸿梧在幽深的地方,高达百仞而不弯曲,对着修长的枝条站立,踏过通涯将要图谋,游历这梧桐的适宜之处,这是雅琴的美丽本质,于是砍伐它的孙枝,命令离娄布置绳子,施公输的剞劂,于是雕琢成器,揣摩神农的初制,尽声变的奥妙,抒发心志的郁滞。

后汉马融在《琴赋》中说:只有梧桐生长的地方,在衡山的峻陂上,于是遨游的公子,中途失志,孤独地行走,怀着忧愁和思念,从前师旷三次奏乐,神物下降,玄鹤二八,在庭院中跳舞,琴的德行多么深厚啊。

后汉蔡邕在《琴赋》中说:于是寻找茂盛的树木,周游四方,看到那椅桐,在层山的山坡上,红色的花朵灿烂,绿叶参差不齐,甘露滋润它的末端,凉风吹拂它的枝条,鸾凤在它的顶端飞翔,玄鹤在它的枝头筑巢,考察诗人的记载,琴瑟是适宜的,于是清声发出五音响起,宫商角羽动起来,曲引兴起繁弦抚动,然后哀声发出,秘弄打开,左手抑扬,右手徘徊,指掌反覆,抑案藏摧,于是繁弦被抑制,雅韵扬起,仲尼思归,鹿鸣三章,梁甫悲吟,周公越裳,青雀西飞,别鹤东翔,饮马长城,楚曲明光,楚姬遗叹,鸡鸣高桑,走兽率舞,飞鸟下翔,感激这歌声,一低一昂。

晋嵇康在《琴赋》中说:椅桐生长的地方,依托峻岳的高冈,含天地的醇和,吸日月的休光,郁郁葱葱独自茂盛,飞英在天空中飘落,山川形势,盘纡隐嶙,蛇崔嵬岑嵒,丹崖崄巇,青壁万寻,春兰在东边,沙棠在西边,涓子住在阳面,玉醴涌在面前,玄云荫在上面,翔鸾集在顶端,于是砍伐孙枝,准量所任,至人摅思,制为雅琴,错以犀象,藉以翠绿,弦以园客之丝,徽以锺山之玉,有龙凤的象,古人的形,伯牙挥手,锺期听声,华容灼烁,发采扬明,伶伦比律,田连操张,进御君子,新声嘹亮,初调时,角羽俱起,宫徵相证,参发并趣,上下累应,高轩飞观,广厦闲房,冬夜肃清,朗月垂光,新衣翠粲,缨徽流芳,器洽弦调,心闲手敏,触如志,唯意所拟,初涉渌水,中奏清徵,拊弦安歌,新声代起,曲引向阑,众音将歇,改韵易调,奇弄乃发,或徘徊顾慕,拥郁抑按,盘桓毓养,从容秘玩,牢落凌厉,布濩半散,英声发越,采采粲粲,穆温柔以怡怿,婉顺叙而委蛇,或乘险投会,邀隙趍危,嘤若离鹍鸣清池,翼若游鸿翔增崖,或楼栎捋,漂缭潎洌。远而听之,若鸾凤和鸣戏云中,迫而察之,若众葩敷荣曜春风,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鹍鸡游弦,更唱迭奏,声若自然,下逮谣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别鹤,论其体势,详其风声,器和故响逸,张急故声清,间辽故音埤,弦长故徽鸣,性絜静以端理,含至德之和平,诚可以感荡心志,而发泄幽情矣。

晋成公绥在《琴赋》中说:伯牙弹琴时,驷马仰头吃草,子野挥琴时,玄鹤鸣叫,清角发出时,阳气亢奋,白云奏响时,风雨零落。

【赞】晋殷仲堪在《琴赞》中说:五声不显,谁能表达太音,至人善于寄托,畅达于雅琴,声音由动发出,趣味以虚深。

晋王珣在《琴赞》中说:穆穆和琴,至至愔愔,如那清风,泠泠经过树林。

宋谢惠连在《琴赞》中说:峄阳的孤桐,被裁成鸣琴,体兼九丝,声备五音,重华挥动,以养民心,孙登玩赏,取乐山林。

【铭】后汉李尤在《琴铭》中说:琴的声音,能荡涤邪心,虽然有正性,但感化也很深,存雅却郑,禁止浮侈,条畅和正,乐而不淫。

◇筝

《释名》中说:筝,施弦高,筝筝然。

《史记》中说:秦朝驱逐客卿李斯上书说:击打瓮(《太平御览》中记载为瓮下有缶字)叩瓶,弹琴(《太平御览》中记载为筝)。

心情不平静,你看那眉头紧锁。

【赋】晋代钮滔的母亲孙氏在《箜篌赋》中说:考察这种乐器的起源,实际上是侯氏所创造的,它不需要借助琴瑟,也不依赖于竽笙。于是登上九峻山的险峻岩石,沐浴在温暖的朝阳中,剖开峄阳山的孤桐木,代替楚宫的椅漆木,征召班输来制作乐器,命令伶伦来调音律。浮音悠扬而远播,沉响幽深而仿佛断绝,演奏快乐的曲子则寒冷的枝条重新繁荣,演奏哀伤的曲子则晨花在早晨凋谢。远远超越了渐离的清角音,超越了子野的白雪音。然而思绪超越了梁甫山,原本想登上华山,路途险峻令人悲伤秦地,道路艰难令人怨恨蜀地。遗逸悼念行旅的离别,秋风哀叹时光的流逝。登上危柱以颉颃,凭借哀弦以踯躅。于是音调变化莫测,声音变化无穷,有时轻柔飘沉,有时顿挫抑扬,有时散角放羽,有时舒展徵音以骋商音。

晋代曹毗在《箜篌赋》中说:峄阳山的桐木,生长在岩石上,清泉滋润根部,女萝缠绕枝条。于是楚国的班输制作乐器,穷尽巧妙,龙身凤形,连绵不断,窈窕多姿,用金采装饰,用翠藻缠绕。琴弦则是乌号的丝线,适合使用,体质坚韧,声音清亮,虚置自吟。于是召来倡人,命令妙姿,享用新肴,酌饮金罍,发出愁吟,引来吴妃。湖上飒沓以平雅,前溪藏摧而怀归。

宋代临川王刘义庆在《箜篌赋》中说:侯牵化开始创造,鲁幸奇后来珍视,名字起源于雅引,乐器在吴君手中显得重要。与齐歌相比没有比喻,似秦筝但并非同类。

◇琵琶

《释名》中说:琵琶起源于胡地,是马上演奏的乐器,推手向前称为琵,引手向后称为琶,因此得名。

《风俗通》中说:谨按,琵琶是近代乐家所制作的,不知道是谁制作的,长三尺五寸,象征天地人与五行。四弦象征四时。

《三辅决录》中说:游楚上表请求担任宿卫,被任命为驸马都尉,游楚不学无术,喜欢游遨音乐和养歌者,琵琶、筝、笛,每次出行都随身携带。

傅子说:朱生擅长弹琵琶,即使是伯牙的妙技,也无法超越。

《语林》中说:谢镇西穿着紫罗襦,坐在胡床上,在大市佛图门楼上弹琵琶,演奏大道曲。

《竹林七贤论》中说:阮咸擅长弹琵琶。

《异苑》中说:南平国的岳山,在姑孰,有鬼附身,每次占卜吉凶,总是先索要琵琶,随着弹奏而说出的事情都有验证,有人说是老鼠所作,名叫灵侯。

《幽明录》中说:晋代司空桓豁在荆州时,有参军剪五月五日的鸲鹆舌头,教它学说话,于是无所不能,与人相顾,参军擅长弹琵琶,鸲鹆每次听都会停留很久。

《世说》中说:桓大司马说:谢仁祖,翘着脚在北窗下弹琵琶,自然有一种天际的意境。

【诗】齐代王融在《咏琵琶诗》中说:抱着月亮仿佛可以明亮,怀抱着风更加清新,丝中传达意绪,花里寄托春情,掩抑有奇态,凄锵多好声,芳袖幸时拂,龙门空自生。

【赋】晋代孙谚在《琵琶赋》中说:只有嘉桐奇异地生长在丹泽的北边,下修条而回旋,上纠纷而干云,开锺黄以挺幹,表素质於仓春,然后托付给公班,妙意横施,四分六合,广袤应规,回风临乐,刻饰流离,弦则岱谷檿丝,篚贡天府,伯奇执轭,杞妻抽绪,大不过宫,细不过羽,清朗紧劲,绝而不茹,伶人鼓焉,景响丰蛇良,操畅骆驿,游乎风扬,抑按捻拰搦摧藏,尔乃叩少宫,骋明光,发下柱,展上按,仪蔡氏之繁弦,放庄公之倍簧,於是酒酣日晚,改为秦声,壮谅抗忾,土风所生,延年度曲,六弹俱成,绌耶在正,疏密有程,离而不散,满而不盈,沉而不重,浮而不轻,绵驹遗呕,岱宗梁父,淮南广陵,郢都激楚,每至曲终歌阕,乱以众契,王上下奔鹜,鹿奋猛厉,波腾雨注,飘飞电逝。

晋代成公绥在《琵琶赋》中说:八音的使用,记载于典籍,箫韶九奏,物有容制,只有这琵琶,兴起于末世,于是托付给班尔,妙意横施,因形造美,洪杀得宜,柄如翠虬之仰首,盘似灵龟之觜{唯角},临乐则齐州之丹木,柱则梁山之象犀,〈媲”女改扌”〉以玳瑁,格以瑶枝,若夫盘图合灵,太极形也,三材片合,两仪生也,分柱列位,岁数成也,回窗华表,日月星也。

◇笋虡

《释名》中说:用来悬挂钟的,横的叫笋,笋,峻也,在上高峻也,纵的叫虡,虡,举也,在旁举笋也。

《毛诗》中说:设业设虡,崇牙树羽。

《礼记》中说:夏后氏的龙笋虡,殷的崇牙,周的壁翣。

鬻子说:大禹在笋虡上刻铭文,铭文说:教寡人以道者击鼓,教以义者击钟,教以事者振铎,语以忧者击磬,语以讼狱者挥鞀。

《说苑》中说:秦博士对始皇,阶下撞千石之钟,万石之虡。

《淮南子》中说:阖闾伐楚,破九龙之钟虡。

《东观汉记》中说:东海王彊,殿设钟虡之悬。

《庄子》中说:梓庆削木为鐻,见者惊犹鬼神,鲁侯问其术,对曰: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斋七日,忘吾四支,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区别,见成鐻,然后加手,[鐻似夹钟也。]

《离骚》中说:箫钟兮瑶虡。

【赋】汉代贾谊在《虡赋》中说:牧太平以深志,象巨兽之屈奇,妙雕文以刻镂,舒循尾之采垂,举其锯牙,以左右相指,负大钟而欲飞。

【铭】后汉李尤在《钟虡铭》中说:周因殷礼,损益可知,汉因于周,犹若重规,人因秦器,事有可施,鸿钟怒虡,物得其宜,声扬远闻,文耀委迤。

◇箫

《释名》中说:箫,肃也,其声肃肃而清也。

《风俗通》中说:按舜作,其形参差,象凤翼,十管,长三尺。

《尔雅》中说:大箫谓之言,小者谓之筊。

《三礼图》中说:雅箫长尺四寸,二十四彄,颂箫尺二寸,十六彄。

《尚书》中说: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又曰: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々厥声,肃雍和鸣。

《礼记》中说:仲夏之

在月下,命令乐师调整管箫。

《庄子》中说:南郭子綦对颜成子游说:你听过人籁但没听过地籁,你听过地籁但没听过天籁,[郭象注:籁,就是箫。]

《吕氏春秋》中说:有客人以吹籁见越王,音调和谐,但越王并不喜欢,有人演奏了野音,越王反而喜欢,也有这样的情况,关键在于听者的喜好。

《列仙传》中说:箫史是秦穆公时期的人,擅长吹箫,能引来孔雀和白鹤,穆公的女儿弄玉喜欢他,穆公把她嫁给了他,后来他们随凤凰飞去,所以秦楼建了凤女祠,雍宫世代有箫声,[详细记载在神仙部。]

《汉书》中说:元帝多才多艺,能吹洞箫,自己作曲,配上歌声。

又说:元帝做太子时,身体不好,记忆力差,心情不好,皇帝命令王褒等人到太子宫,诵读奇文,太子喜欢王褒的洞箫颂,命令后宫诵读。

《史记》中说:周勃经常为人吹箫,用于丧事。

蔡邕《月令章句》中说:箫长则音浊,短则音清,用蜡密封底部,增减长度,就能调和音调,固定后不再调音,应与琴瑟配合使用。

傅子说:马先生能让木人吹箫,技艺堪比般输和墨翟,说他不逊色于古人。

段龟龙《凉州记》中说:吕纂咸宁三年,胡人发掘张骏的墓,得到玉箫。

《丹阳记》中说:江宁县南四十里,慈母山,积石临江,生长箫管竹,王褒的洞箫赋中所说的就是这里,这种竹子圆润,与众不同,自伶伦采竹于嶰谷后,只有这种竹子被珍视,所以历代常供给乐府,俗称鼓吹山。

浔阳记中说:庐山西南有康王谷。北岭城,天要下雨时,总能听到鼓角箫笳的声音。

【诗】梁刘孝仪咏箫诗中说:危声合鼓吹,绝弄混笙篪,管饶知气促,叙动觉唇移,仙史安为贵,能令秦女随。

【赋】汉王褒洞箫赋中说:原夫箫榦之所生,出于江南之丘墟,洞条畅以罕节。摽敷纷以扶疏,徒观其傍山仄,则岖嵚〈山虚〉崎,戏阨绮靡,诚可悲乎其不安也,弥望傥莽,连延旷荡。又足乐乎其敞闲也,讬身躯於厚土,经万世而不迁,翔凤萧萧经其末,回江流水溉其山,朝露清泠而陨其侧,玉液浸润而承其根,孤雌寡鹄,娱优乎其下,春禽群嬉,翱翔乎其巅,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玄猿悲啸,搜索乎其间,於是般匠施巧,夔襄准法,带以象牙,掍其会合,其妙声则清静厌翳,[音翳。]顺叙卑迖,[他戾。]若孝子之事父也,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沆瀣,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或留而不行,或行而不留,愺恅烂漫,亡耦失俦,故知音者悲而乐之,不知音者怪而伟之,故其为悲声,则莫不怆然累欷,撇涕抆泪,其奏懽娱,则莫不惮漫衎凯,阿那{疒畏}痿者已,以是蟋蟀尺蠖,跂行喘息,鱼瞰鸡睨,垂喙宛转,瞪瞢忘食,况乎感阴阳之和,而见风俗之伦哉。

◇笙

《释名》中说: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故曰匏竽,亦是也,其中空以受簧也。

《世本》中说:隋作笙也,《尔雅》中说: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说文》中说:舜祠之下,得笙白玉管,笙十三簧,象凤之身。

《尚书》中说:笙镛以间,鸟兽跄跄。

《毛诗》中说:笙磬同音。

《周官》中说:笙师掌教吹笙。

《礼记》中说:女娲之笙簧。

《穆天子传》中说:西王母吟曰:吹笙鼓簧,中心翔翔。

《尸子》中说:商容观舞,墨子吹笙,墨子非乐,而於乐有是也。

《汉武内传》中说:西王母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笙。

《列仙传》中说: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雒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详细记载在神仙部。]

《魏志》中说:文帝令杜夔,於宾客中吹笙鼓琴,夔有难色,遂黜免。

【诗】梁陆罩咏笙诗中说:管清罗袖拂,响合绛唇吹,含情应节转,逸态逐声移,所美周王子,弄羽一参差。

【赋】晋潘岳笙赋中说:河汾之宝,有曲沃之悬匏焉,邹鲁之珍,有汶阳之孤筱焉,若乃绵蔓纷敷之丽,浸润灵液之滋,固众作者之所详,余可得而略之,徒观其制器也,则审洪纤,面短长,戾刂生簳,裁熟簧,设宫分羽,经徵列商,基黄锺以举韵,望仪凤以擢形,写皇翼以插羽,摹鸾音以厉声,於是乃有始泰终约,前荣后瘁,激愤於今贱,永怀乎故贵,众满堂而饮酒,独向隅而掩泪,援鸣笙而将吹,先嗢哕以理气,或案衍夷靡,或竦踊剽急,或既往而不返,或已出而复入,徘徊布护,涣衍葺袭,舞既蹈而中辍,节将抚而弗及,辍张女之哀弹,流广陵之名散,咏园桃之夭夭,歌枣下之纂纂,歌曰:枣下纂纂,朱实离离,宛其落矣,化为枯枝,人生不能行乐,何以虚谥为,尔乃引飞龙,鸣鹍鸡,双鸿翔,白鹄飞,子乔轻举,明君怀归,荆王喟其长吟,楚妃叹而增悲,新声变曲,奇韵横逸,萦缠歌鼓,网罗锺律,烂熠燿以放艳,郁蓬勃以气出,秋风咏於燕路,天光重乎朝日,大不逾宫,细不过羽,唱发章夏,导扬韶武,协和陈宋,混一齐楚,延不逼而远无携,声成文而节有叙。

晋王廙笙赋中说:其制器也,则取不周之竹,曾城之匏,生悬崖之绝岭,邈隆峰以崇高,延脩颈以亢首,厌瑶口之陆离,舞灵蛟之素鳞,衔明珠於带垂,弱舌纸薄,铅锤内藏,合松臈以密际,糅彤丹以发光。

晋夏侯淳[《初学记》作湛。]笙赋中说:嗟万物之殊观,莫比美乎音声,总众异以合体,匪求一以取成,虽琴瑟之既丽,犹靡尚於清笙,尔乃采桐竹,翦朱密,摘长松之流肥,咸昆仑之所出,抑扬嘘吸,或〈口劦〉或吹,厌枯[《初学记》作拈。]挹按,同覆互移,初进飞龙,重继鹍鸡,振引合和,如溃如离,若夫缠绵约杀,足使放达者循察,通豫平旷,

足以使廉洁守规矩的人放弃节操,冷静淡泊,足以使贪图荣华的人退出世俗,开朗明亮,足以使懒惰的人奋发图强,这岂是众多音乐所能比拟的,它独特而超凡脱俗。

◇笛

《风俗通》说:笛子,是汉武帝时期丘仲所制作的,笛子,有洗涤的意思,用来洗涤邪恶污秽,纳入雅正,长一尺四寸,有七个孔,后来有羌笛,见马融的赋。

傅子说:列和擅长吹笛,吴姬的声音,没有能超过的。

伏滔的蔡邕长笛赋序说:我的同僚桓子野,有一篇旧的长笛赋,[世说轻诋篇注,北堂书钞一百十一赋字无。]传给年长者,说是蔡邕所作,当初蔡邕避难到江南,住在柯亭,柯亭的馆舍,用竹子做椽子,蔡邕抬头看着说:好竹子啊,取来做笛子,声音独特绝妙,历代相传。

《广雅》说:籥叫做笛,有七个孔。

《魏略》说:游楚喜欢音乐,养笛子的人,常常带着笛子跟随他。

《世说》说:王子猷听说桓子野擅长吹笛但不认识他,在岸上遇到桓子野,船上的客人有认识他的,说这是桓野王,派人去问他,听说你擅长吹笛,请为我演奏一曲,桓子野当时已经显贵,素来听说王子猷的名声,立即回头,下车,坐在胡床上,为他演奏了三调,演奏完毕就离开了,客人和主人竟然没有交谈。

《俗说》说:宋祎是石崇的妓女绿珠的弟子,有国色,擅长吹笛,后来在晋明帝的宫中,明帝病重,群臣进谏,请求放出宋祎,当时朝中的贤人都见到了,明帝说:你们谁想要她,众人无言,阮遥集当时是吏部尚书,回答说:愿意赐给我,就给了他。

又说:谢仁祖的妾阿妃,有国色,非常擅长吹笛,谢仁祖死后,阿妃发誓不嫁,郗昙当时是北中郎,设下计策,最终得到了阿妃为妾,阿妃终身不与郗昙说话。

段龟龙《凉州记》说:吕纂时期,胡人发掘张骏的坟墓,得到了玉笛。

《续搜神记》说:合肥口有一艘大白船,覆在水中,说是曹操的白船,曾经有渔夫夜宿,把船系在那里,听到筝笛弦节的声音,渔夫梦见有人驱赶他,说不要靠近官妓,渔夫惊醒,立即离开,相传说,曹操载着妓女的船覆在这里,至今还在。

《幽明录》说:永嘉年间,太山的居民巢氏,曾经是相县的县令,住在晋陵,家里的婢女去采柴,忽然有一个人跟随婢女回家,不让别人看见,与婢女宴饮,常常吹笛唱歌,歌词说,闲夜寂已清,长笛亮且鸣,若欲知我者,姓郭字长生。

【赋】楚宋玉的笛赋说:我曾经在衡山的南面看到奇异的竹子,罕见的节和简枝丛生,那里有千仞高的池塘,绝谿陵阜,隆崛万丈,磐石双起,丹水涌在左边,醴泉流在右边,师旷将要演奏阳春北郑白雪的曲子,取其雄壮,宋意将要送荆卿到易水之上,取其雌柔,于是天旋少阴,太阳西沉,命令严春,使午子,延长鵄,奋玉手,摛朱唇,曜皓齿,赪颜臻,玉貌起,吟清商,起流徵。

后汉马融的长笛赋说:马融博览群书,精通术数。又喜欢音律,能鼓琴吹笛,做督邮,没有留下什么事,独自住在郿县平阳邬中,有雒客舍逆旅,吹笛,马融离开京师一年多,偶尔听到非常悲乐,作了长笛赋,其辞说:只有籦笼的奇生,在终南的阴崖,讬九成的孤岑,临万仞的石溪,因此间介无蹊,人迹罕到,猿蜼昼吟,鼯鼠夜叫,于是放臣逐子,弃妾离友,聚集在下风,收精注耳,夔襄比律,子野协吕,十二毕具,黄锺为主,详观曲胤的繁会丛杂,何其丰富,纷葩烂熳,诚然可喜,波散广衍,实在奇异,律吕既和,哀声五降,曲终阕尽,馀弦更兴,繁手累发,密擳叠董,[文选十八作重。]上拟法於韶箾南籥,中取度於白雪渌水,下采制於延露巴人,于时也,绵驹吞声,伯牙毁弦,瓠巴聑[下挟反。]柱,磬襄弛悬,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易京君明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谓商声五音毕。

◇笳

蔡琰的别传说:蔡琰,字文姬,先嫁给河东的卫仲道,丈夫去世没有孩子,回到娘家,汉末大乱,被胡骑抓获,在左贤王的部队中,春天登上胡殿,感受到笳的声音,作诗言志说: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

曹嘉之的《晋书》说:刘畴曾经避乱在坞壁,贾胡百数,想要害他,刘畴毫无惧色,拿起笳吹奏,奏出塞之声,感动了游客的思乡之情,于是群胡都倚泣而去。

《世说》说:刘越石被胡骑围困数重,城中窘迫无计,刘越石开始乘着月光,登上城楼清啸,胡贼听到,都凄然长叹,半夜又奏胡笳,贼都流涕,人有怀土之切,天亮又吹,贼都起围奔走,有人说是刘道真。

【赋】魏杜挚的笳赋说:只有葭芦这种植物,确实是自然的力量,讬妙体於阿泽,历经百代而不变,于是秋天到了,百物成熟,严霜宣告杀伐,草木凋零,宾鸟鼓翼,蟋蟀悲鸣,羁旅之士,感时用情,于是命令狄人,操笳扬清,吹东角,动南徵,清羽发,浊商起,刚柔待用,五音迭进,倏尔却转,忽焉前引,或缊缊以和怿,或凄凄以燋杀,或漂淫以轻浮,或迟重以沉滞。

西晋孙楚的笳赋说:衔长葭以汎吹,噭啾啾之哀声,奏胡马之悲思,咏北狄之遐征,顺谷风以抚节,飘响乎天庭,徐疾从宜,音引代起,叩角动商,鸣羽发徵,若夫广陵散吟,三节白纻,太山长曲,哀及梁父,似鸿雁之将雏,乃群翔於河渚。

晋夏侯湛的夜听笳赋说:越鸟恋乎南枝,胡马怀夫朔风,惟人情之有思,乃否滞而发中,南闾兮拊掌,北阎兮鸣笳,鸣笳兮协节,分唱兮相和,相和兮哀谐,惨激畅兮清哀,奏烽燧之初惊,展从繇之叹乖,伸弃兮更缠,迁调兮故韵,披凉州之妙参,扌制飞龙之奇引,垂幽兰之游响,来楚妃之绝叹,放鹍鸡之弄音,散白雪之清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四十四-乐部四-注解

琴:古代弦乐器,通常有七弦,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常用的乐器之一,象征着高雅和修养。

筝:一种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形似瑟,有五弦或十二弦。

箜篌:古代弹拨乐器,形似竖琴,起源于中国,后传入日本、朝鲜等地。

琵琶:古代弹拨乐器,起源于中亚,后传入中国,成为重要的传统乐器。

笋虡:古代悬挂钟磬的架子,横木为笋,竖木为虡,象征礼乐制度。

箫:古代吹奏乐器,形制多样,声音清越,常用于祭祀和宫廷音乐。

笙:古代的一种管乐器,由多根竹管组成。

笛: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起源于中国,通常由竹子制成,有多个音孔。在《风俗通》中记载,笛子由汉武帝时期的丘仲所创,具有涤荡邪秽、纳入雅正的功能。

笳:一种古代吹奏乐器,常用于军旅之中,声音悲壮,能引起人们的思乡之情。在蔡琰的别传中,笳声被描述为能引起边马鸣叫和孤雁归来的声音。

魑魅:古代传说中的山林精怪,常指邪恶的妖怪。

嵇视:嵇康的注视,嵇康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

蔡邕: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书法家和音乐家。

吴札观化:吴札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观化指观察事物的变化。

师旷: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以精通音律和演奏技巧闻名。在宋玉的笛赋中,师旷被提及为能演奏阳春北郑白雪之曲的音乐家。

燋尾琴:蔡邕制作的琴,因琴尾有烧焦的痕迹而得名。

戴逵:东晋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以不屈服于权贵著称。

防风鬼:传说中的鬼怪,常出现在会稽地区。

萧思话:南朝宋时期的官员,擅长弹琴。

梁丘迟: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以诗文著称。

沈蜅:南朝陈时期的文学家,擅长写诗。

贺澈:南朝陈时期的文学家,擅长写诗。

江总:隋朝时期的文学家,擅长写赋。

傅毅:东汉时期的文学家,擅长写赋。

马融:东汉时期的经学家、文学家,擅长写赋。

嵇康: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以清高著称。

成公绥:西晋时期的文学家,擅长写赋。

殷仲堪: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擅长写赞。

王珣: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擅长写赞。

谢惠连: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擅长写赞。

李尤:东汉时期的文学家,擅长写铭。

李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秦朝丞相。

搏髀:拍打大腿,表示激动或赞赏。

筑: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形似筝。

伯牙:春秋时期的著名琴师,以琴艺高超著称。

吴姬:指吴地的歌女,以歌声美妙著称。

桓野王:晋朝的音乐家,擅长演奏笛子。

谢仁祖:晋朝官员,擅长弹筝。

梁王台卿:南朝梁的贵族,擅长诗文。

梁孝元帝:南朝梁的皇帝,擅长诗文。

沈约:南朝梁的文学家,擅长诗文。

侯瑾:东汉的文学家,擅长赋文。

阮瑀: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擅长赋文。

陶融妻陈氏:晋朝的女性文学家,擅长赋文。

贾彬:晋朝的文学家,擅长赋文。

顾恺之:晋朝的画家和文学家,擅长赋文。

梁简文帝:南朝梁的皇帝,擅长诗文。

师延:传说中的古代音乐家,被认为是箜篌的发明者。

师涓:春秋时期的音乐家,擅长演奏箜篌。

桓谭:东汉的文学家和音乐理论家。

司马相如:西汉的文学家和音乐家。

甄异传:古代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班彪:东汉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琴操:古代的一部音乐理论著作。

搜神记:古代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峄阳之孤桐:峄阳,指峄山之阳,孤桐指峄山上生长的优质桐木,古代常用于制作乐器。

班输:指鲁班,古代著名的工匠,擅长制作各种器具。

伶伦:传说中的古代音乐家,黄帝的乐官。

梁甫:梁甫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常与华岳并提,象征高远之境。

华岳:指华山,五岳之一,象征崇高与神圣。

乌号之丝:乌号,古代传说中的神树,其丝用于制作琴弦,音质极佳。

吴妃:指吴国的妃子,常与音乐、舞蹈相关,象征优雅与美丽。

胡中:指古代中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地区,琵琶最初由这些地区传入。

四弦象四时:琵琶的四根弦象征四季,体现了古代音乐与自然的关系。

阮咸:竹林七贤之一,擅长弹奏琵琶,象征魏晋时期的名士风度。

箫韶九成:指古代舜帝时的乐曲《箫韶》,九成表示乐曲的完整演奏,象征和谐与美好。

籁:古代的一种管乐器,类似于箫。

南郭子綦:庄子中的虚构人物,常用来表达道家思想。

颜成子游:庄子中的虚构人物,常用来表达道家思想。

郭象:晋朝时期的哲学家,注释《庄子》的重要人物。

吕氏春秋:战国末期吕不韦主持编纂的一部综合性著作,内容涵盖哲学、政治、历史等。

列仙传:记载古代神仙传说的书籍。

箫史:传说中的古代音乐家,擅长吹箫。

秦穆公:春秋时期秦国的君主。

弄玉:秦穆公的女儿,传说中与箫史结为夫妻并随凤飞去。

元帝:汉元帝,西汉时期的皇帝。

王褒: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擅长写赋。

周勃:西汉初期的著名将领和政治家。

傅子:傅玄,晋朝时期的文学家和音乐家。

段龟龙:晋朝时期的文学家。

凉州记:记载凉州地区历史和文化的书籍。

丹阳记:记载丹阳地区历史和文化的书籍。

江宁县:古代地名,今江苏省南京市的一部分。

慈母山:位于江宁县的一座山,以产箫管竹闻名。

嶰谷:传说中的地名,伶伦采竹的地方。

浔阳记:记载浔阳地区历史和文化的书籍。

康王谷:位于庐山西南的地名。

刘孝仪: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

王褒洞箫赋:王褒所作的一篇赋,描写箫的制作和音乐的美妙。

释名:古代解释事物名称的书籍。

世本:记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书籍。

尔雅:古代解释词语的书籍。

说文:《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所著的字典。

尚书:古代经典之一,记载上古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毛诗:《诗经》的别称,古代诗歌总集。

周官:《周礼》的一部分,记载周朝的官制。

礼记:古代经典之一,记载礼仪制度。

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传说的书籍。

尸子:尸佼,战国时期的哲学家。

汉武内传:记载汉武帝传说的书籍。

王子乔:传说中的古代神仙,擅长吹笙。

魏志:《三国志》的一部分,记载魏国的历史。

杜夔:三国时期魏国的音乐家。

陆罩: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

潘岳:晋朝时期的文学家。

王廙:晋朝时期的文学家。

夏侯淳:晋朝时期的文学家。

籥:古代的一种管乐器,类似于笛子,有七孔。在《广雅》中被定义为笛的一种。

衡山: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以其雄伟的山势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著称。在宋玉的笛赋中,衡山被描绘为一个奇筱异幹、罕节简枝丛生的地方。

宋意:在宋玉的笛赋中,宋意被描述为将送荆卿于易水之上的人物,象征着悲壮和离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四十四-乐部四-评注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各种乐器的使用场合和文化意义,反映了古代中国音乐与政治、宗教、文化的紧密联系。例如,琴不仅是乐器,更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象征,常用于表达高尚情操和治国理念。

文中提到的《毛诗》、《礼记》、《左传》等经典文献,展示了音乐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音乐不仅是娱乐,更是教化民众、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例如,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体现了音乐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

文中还通过多个历史故事,如伯牙与锺子期的知音之交,展示了音乐在人际交往中的独特作用。音乐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成为沟通心灵的桥梁。

此外,文中提到的各种乐器在不同场合的使用,如宗庙祭祀、宫廷宴会、民间庆典等,反映了古代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能够适应不同的音乐需求和情感表达。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对古代乐器的介绍,更是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深刻诠释。通过音乐,我们可以窥见古代社会的风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音乐在古代中国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寄托。

这段文本涉及多个历史人物和典故,展现了古代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嵇康的‘耻与魑魅争光’表达了他对清高品格的追求,不愿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蔡邕的‘燋尾琴’则体现了古代工匠对音乐器材的精益求精,以及对音色的独特追求。戴逵的‘打破琴’行为则是对权贵的反抗,表达了他不愿成为王侯娱乐工具的决心。

文本中还提到了多位文学家和音乐家的作品,如傅毅、马融、蔡邕、嵇康等人的琴赋,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琴的制作过程,还通过琴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嵇康的琴赋尤其值得关注,他通过琴声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展现了音乐与哲学的结合。

此外,文本中还提到了筝这一乐器,李斯的上书则反映了古代音乐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筝的音色清脆,常用于宫廷音乐和民间娱乐,李斯的上书则通过音乐比喻,表达了对国家政策的看法。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展示了古代音乐文化的丰富性,还通过音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这些典故和人物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音乐与文学、哲学、政治之间的紧密联系。

本文通过多个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详细描述了筝和箜篌这两种古代乐器的历史、形制、演奏技巧及其在文化中的地位。筝作为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其形制和演奏技巧在历史中不断演变,从五弦到十二弦,形如瑟,逐渐成为一种象征仁智的乐器。文中提到的《风俗通》、《英雄记》、《傅子》等文献,不仅记录了筝的形制和演奏技巧,还通过历史故事展示了筝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箜篌作为一种古老的弦乐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音乐家师延。箜篌在古代宫廷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常用于祭祀、宴会等场合。文中引用的《释名》、《新论》、《续汉书》等文献,不仅记录了箜篌的起源和形制,还通过历史故事展示了箜篌在古代社会中的文化意义。

本文还通过多位文学家的赋文和诗歌,展示了筝和箜篌在文学艺术中的表现。如侯瑾的《筝赋》、阮瑀的《筝赋》、陶融妻陈氏的《筝赋》等,不仅描绘了筝的形制和演奏技巧,还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筝在文化中的深远影响。梁简文帝的《赋得箜篌诗》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箜篌在宫廷音乐中的优雅和动人之处。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全面展示了筝和箜篌这两种古代乐器在历史、文化和艺术中的重要地位。这些文献不仅记录了乐器的形制和演奏技巧,还通过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表达了乐器在古代社会中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

这段古文通过对箜篌、琵琶、箫等乐器的描述,展现了古代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艺术特色。箜篌作为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其制作过程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材料的精心选择和对音律的极致追求。峄阳之孤桐、乌号之丝等材料的选用,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古人对音乐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琵琶的描写则突出了其外来文化的背景和在中国音乐中的独特地位。琵琶的四弦象征四季,体现了古代音乐与自然节律的紧密联系。阮咸、谢仁祖等历史人物的形象,进一步丰富了琵琶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魏晋名士风度的象征。

箫的描述则强调了其清越的音色和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等典故,不仅展示了箫在古代祭祀和宫廷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古人对音乐与天地和谐共生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对乐器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古代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魅力。乐器不仅是音乐的载体,更是文化、历史和哲学的象征。通过对这些乐器的描述,我们可以窥见古代社会的礼乐制度、审美观念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乐器不仅是音乐的象征,更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历史文献和传说,详细描述了箫和笙这两种古代乐器的起源、制作、演奏及其在文化中的重要性。箫和笙作为中国古代音乐的代表性乐器,不仅在音乐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还在文学、宗教和神话传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首先,文中引用了《庄子》中的对话,通过南郭子綦和颜成子游的对话,表达了道家对自然声音的崇尚,认为天籁之音是最高的音乐境界。这种思想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音乐本质的哲学思考。

其次,文中提到了箫史和弄玉的传说,箫史通过吹箫能够吸引孔雀和白鹤,最终与秦穆公的女儿弄玉结为夫妻并随凤飞去。这一传说不仅赋予了箫以神秘和浪漫的色彩,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音乐力量的崇拜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此外,文中还引用了《汉书》和《史记》中的记载,描述了汉元帝和王褒对箫的喜爱,以及周勃在丧事中吹箫的情景。这些记载不仅展示了箫在古代宫廷和民间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还反映了音乐在礼仪和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笙的部分,文中引用了《释名》、《世本》、《尔雅》等多部古代文献,详细描述了笙的制作方法和音乐特性。笙作为一种多管乐器,其音色清亮,常用于宫廷音乐和宗教仪式中。文中还提到了王子乔吹笙作凤鸣的传说,进一步强调了笙在神话和宗教中的神圣地位。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箫和笙的详细描述,展示了古代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箫和笙不仅是乐器,更是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代文人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些乐器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本文通过对笛和笳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笛作为一种涤荡邪秽、纳入雅正的乐器,不仅在音乐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文化上象征着清正和纯洁。笳则以其悲壮的声音,成为表达思乡和离别情感的重要工具。

文中提到的衡山和师旷,不仅增添了文本的地理和历史背景,也通过音乐家的形象,强调了音乐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宋意的形象则通过其悲壮的离别场景,加深了文本的情感表达。

此外,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和人物对笛和笳的描述和评价,本文不仅展示了这些乐器的音乐特性,也反映了它们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象征意义。这种跨时代的文化传承和演变,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和文化的重要视角。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笛和笳的详细描述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也反映了音乐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四十四-乐部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05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