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四十六-职官部二

作者: 欧阳询(557年—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他是初唐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年代:编撰于唐代初年(7世纪初)。

内容简要:《艺文类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共100卷,分为46部,727子目。书中按主题分类辑录了先秦至唐代的文献资料,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它是研究唐代以前文化的重要工具书,对后世类书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四十六-职官部二-原文

太尉 太傅 太保 祭酒 博士

◇太尉

《春秋合成图》曰:尧坐舟中,与太尉舜临观,凤皇授图。

《史记》曰: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

百官表注曰:太尉,古官也,自上安下曰尉,故武官以为号。

月令曰:孟夏,太尉赞俊杰,遂贤良。

汉书百官表曰: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周勃灌婴周亚夫等为之。

《汉书》曰:吕后问高祖曰:陛下百岁之后,萧相国既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又曰:王龚为太尉,在位,自非公事,不通州郡书记,其所辟命,皆海内长者。

《东观汉记》曰:张辅,字益侯,为太尉,父尚在,辅每迁转,乃一到洛,父来,適会正臈,公卿罢朝,俱贺岁,奉酒上辅父寿,极欢,莫不嘉其荣。

又曰:邓彪,字智伯,为太尉,在位清白公廉。

谢承《后汉书》曰:京兆朱宠,字仲威,为太尉,家贫,食脱粟饭,卧布被,朝廷赐锦被粱肉,皆不敢当。

又曰:郑弘为临江太守,行春,有两白鹿,随车夹毂而行,弘怪问主簿黄国,鹿为吉凶,国拜贺曰:闻三公车图画作鹿,明府当为宰相,后弘果为太尉,举[○《太平御览》二百零七举下有将字,此脱。]六十九卷屏风篇引亦脱,弟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弘曲躬自卑,上后置云母屏风分隔,由此为故事。

《续汉书》曰:太尉公一人,掌四方兵事功勤,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亚献。

袁崧《后汉书》曰:太尉刘虞,让位於羊续,灵帝时,为三公者,皆输礼钱千万,续举褞袍以示之曰:臣之有,唯此而已,遂不代虞。

华峤《后汉书》曰:安帝即位,太尉徐防,以灾异寇贼,策免就国,凡三公以灾免,始自防也。

范晔《后汉书》曰:曹嵩,灵帝时,货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

应劭《汉官仪》曰:章帝诏曰:司空牟融,典职六年,勤劳不怠,其以融为太尉,录尚书事。

又曰:冲帝丁酉策书,太尉赵峻,二世掌典机衡,有匪石不贰之心,大司农李同,公族之苗,忠直不回,有史鱼之风,今以峻为太傅,同为太尉,与大将军冀,参录尚书事。

《幽明录》曰:常山张颢,为梁相,天新雨后,有鸟如鹊,飞翔稍下,坠地,民争取,即化为一圆石,颢椎破之,得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颢表上闻,藏之秘府,颢汉灵帝时至太尉。

齐职仪曰:魏文帝黄初二年,日食,奏免太尉贾诩,诏曰:天地之灾害,罪在朕躬,勿贬三公,遂为永制,而太尉华歆,以疾,依田千秋故事,乘舆上殿,大会,遣散骑常侍缪龚请歆,百官总己,听歆至。

【赞】后汉蔡邕太尉陈公赞曰: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陕馀庆,馀庆伊何,兆民其观,少者是怀,老者是安,纲纪文王,文王用平,东督京辇,京辇用清,乃登三事,三事攸宁,契稷之佐,具于尧庭,今则由古,於穆诞成。

【箴】后汉崔骃太尉箴曰:天官冢宰,庶僚之师,师锡有帝,命虞作尉,苟非其人,斁我帝载,昔周人思文公,而召南咏甘棠,昆吾隆夏,伊挚盛商,季世颇僻,礼用不匡。

【碑】后汉蔡邕杨太尉碑铭曰:於戏公,惟岳灵,天挺德,翼赤精,神氤氲。仁哲生,应台任,作邦祯,帝钦亮,访典刑,道不忒,迄有成,光遐迩,穆其清。

又杨太尉碑铭曰:天鉴有汉,挺生元辅,世作三事,勋在王府,乃及伊公,克光前矩,悉心毕力,胤其祖武,化洽群生,泽霑区宇。

又太尉李咸碑铭曰:天垂三台,地应五岳,降生我公,应鼎之足,弈世载德,名昭图录,既文且武,桓桓绍续,外则折冲,内则大麓。

又太尉桥玄碑曰:岐嶷而超等,总角而逸群,至矣乎[本集作至于]初绅,高明卓异,为众杰之雄,其性庄,疾尚华[本集作华尚。]朴,有折而不桡,拔贤如逝流,讨恶如霆击,至德在己,扬之由人,苟不矫迹,夫何舍焉。

后汉桓麟[按当作驎。]太尉刘宽碑曰:公诞受纯和之气,体有乐道宁俭之性,疾雕饰,尚朴素,轻荣利,重谦让,劣与同好,鑴坟典於茅庐,是以根经纬,综精微,诲童冠而不倦,迁南阳太守,推贞谅以示下,显众善以厉否,恻隐之诚,通于神人,故去鞭朴,如获其情,弗用刑,如弭其奸,晋孙绰太尉庾亮碑曰:咨黄中以启曹,锺遐武於轩辕,爰及晋代,世号多士,公吸峻极之秀气,诞命世之深量,微言散於秋毫,玄风畅乎德音,闚门者贵其凝峙,入室者议其通玄,摽形者得之廊庙,悟旨者期诸濠川,提挈南翔,息肩灵越,会大君有命,纳妃德门,自求多福,辞不获已,凤羽笼于华樊,麟趾絷于椒房,王敦阻兵玩权,志闚神器,乃转公左卫将军,要雄戟以扶华毂,勒武旅以翼豹尾,死难之心,义形于色,亲受中诏,奔告方伯,於是群后契盟,同禀高谋,岩栖怀德,以乡赴义,拯神器於兽吻,扶帝座於已倾,王室之不坏,翳伯舅是赖,公以为战伐之谋,仁所耻闻,况立德弘道,年几不惑,阖门沈舟,将远迹山海,诏累遣侍中黄门,逼以严制,知不获免,乃固求外任,江外无烽燧之警,宇内归穆然之美,铭曰:金德时昏,乾纲绝纪,素灵南映,中宗蔚起,谁其赞之,数锺伊公,达人忘怀,形随运通,再潜再跃,婉若游

龙,梁沈约齐太尉王俭碑铭曰:瞻旦奭而齐轸,轶夔龙而长骛,百辟翘首,譬列宿之仰望舒,千里结辙,若派流之宗江汉,及宋道盛运,鼎命将改,而瞻乌所集,未知適归,公高卧闲宇,独咤虚室,眷龙颜以讬梦,咏日角以兴言,伫傅岩之下,怀滋水之上,慨深版荡,念在濡足,霸君亦虑属一匡,情隆三顾,卜匪熊罴,唯人是与,公深睹兴废,妙识人英,察荣光於河渚,攀龙翼於云汉,倾方寸以奉国,忘七尺以事君,殊文共会,异轸同归,堆案盈几,充庭满室,随方引应,断决如流,辞不辍响,纸无停笔,精明外朗,神彩傍映,晒曯接其光景,风飚溢乎帷席,嚣喧总至,大薄相填,齐镳共轸,并而不杂,铭曰:怅公赫矣,世载经纶,四彼三杰,六兹五臣,德参世命,道亚如仁,屣步金门,濯缨兰畴,激水上征,倍帆郁起。

陈沈蜅太尉始兴昭烈王碑铭曰:古者帝王之兴,莫不崇建亲屏,泰伯让而退封,武哀终而受号,则有之矣,至若勒功鼎鼐,铭德太常,清庙尊乎国家,扬名显乎子弟,在昭烈王见之焉,若夫妫水遥源,石砮遐集,五丝作而咏南风,八世兴而和鸣凤,籍帝王之基,居正卿之族,有由来矣,孔融汝颖之论,许其少多,傅畅诸公之书,颇有贤哲,自汉至魏,涉江而东,绵邈蝉联,言之者旧,皇上革命应运,大启邦国,麟趾盘石之宗固宜,金桢玉榦之戚毕封,文叔掩被之悲无泯,仲谋援鞍之恸逾切,乃封始兴郡王,永定元年下诏曰:天伦所感,义本因心,名器追崇,则惟恒典,己兄梁故南兖州刺史长城县公,德范沈邃,风度宽厚,性与天道,深乎靡测,昔弹冠入仕,誉重城华,宣力艰难,遂顾洪业,虽时非季汉,势异桓王,海内挹其风流,生民怀其大德者矣,朕受天明命,爰膺宝历,言寻永往,兴慕增怀,可奉赠太尉,公昔之密戚,近亲,宗英令德,若河间之不群,沛献之受象,东平之乐善,陈思之藻丽,实闻之也,未有身死忠贞,名存前代,若王之义烈者,铭曰:稽古帝舜,重瞳有裔,曰陈祚土,纂虞之系,腾波汝颖,承流妫汭,四岳有后,六奇献计,惟寔惟忠,卿长群公,浮舟震泽,佳气葱葱,岐周七十,商亳百里,婉婉中阳,帝出攸止,太常景皇,季孙让子,天下不贱,闻之惇史,入孝出忠,清辉何已,苞指周藏,风流懿德,言为世范,行成士则,名山可镌,丰碑易勒,惜哉往矣,殒身凶慝,鼎命既迁,山河是始,光启代郡,德表永祀,周以别功,鲁侯戾止,礼茂庙堂,恩加松杞。

【墓志】梁沈约齐太尉文宪王公墓志铭曰:德被九官,功苞十乱,帝图必举,皇猷谐焕,斯谓国桢,是惟民幹,翱翔礼园,优游文馆,秘义烟涌,朅辞雨散,揆路扬辉,台庭改观,方翊隆平,变兹天网,福履每愆,降年多爽,微言永谢,庶僚谁长,铙吹罢音,松风代响。

梁沈约齐太尉徐公墓志曰:公美风仪,善言笑,爱重琴棋,流连情赏,拓宇东郊,暧然闲素,荣贵之来,无概怀抱,任居端揆,万务同归,簿领盈前,嚣尘满席,直举枉错,虚来实及,天道不仁,与善褰应。

北齐邢子才太尉韩公墓志铭曰:立事立言,是为勿替,且公世德,实兮不朽,虽将相无种,而公卿有门,是以万种四牡,曷弈於往代,长组高冠,陆离於前祀,及负笈追侣,结友从师,先难后易,身佚功倍,皆神游隅隩,理合精微,非存甯越,废寝食以存道,久殊高凤,忘冠履以成业,皎皎独照,旁绝嚣滓,亭亭孤出,入自云霞,忘情誉毁,同嗣宗之於善恶,齐心得丧,若叔夜之於愠喜,[原讹善,据冯校本改。]方将受在三九,追踪二八,弘大道以事一人,敷至理以安百姓,而天德不厚,神听多愆,仁勇一亡,辩智同尽。

晋卢谌[原讹谋,据冯校本改。]太尉刘公诔曰:公侯之生,固天攸擢,高智萧条,英风卓荦,励操宏壮,抗意崇邈,雅用深奥,明鉴朗出,摛藻云浮,飞辩盆溢,驱其豺狼,斩其藜藿,建立市朝,营置亭徼,刘耻南比,猗卢北接,或以恩燮,微我公侯,方事焉捷,委重于外,弛御于中,制比邓禹,礼优窦融。

【表】梁王僧孺为临川王让太尉表曰:臣闻一□以长,望千里而成累,空输易骋,触三尺而不登,苟曰违方,难用適远,安车驷马,望高阙而朝至,绣服缇麾,〈车间〉康衢而暮返,行瞻尽瘣,居对苍龙,陛下海涵春育,日镜云伸,追大道之无私,惜微臣之宜极。

后魏温子昇西河王谢太尉表曰:臣闻拂羽决起,力谢摩天,策蹇载驰,功微送日,将短翮难以陵高,驽乘无由致远,虽复建旟出郡,未追楚赵之风,捧壶入侍,徒踵金张之迹,及天祚明德,运启兴王,六遂始迁,九鼎初定,於焉承之,有用当官,草靡从风,未遑克让,常恐执辔轻轮,操刀伤锦。

◇太傅

《大戴礼》曰:傅傅德义。

又曰:天子不惠於庶民,不信於诸侯,不戒於戎事,不诚於赏罚,凡是之属,太傅之任也。

《尚书》曰:成王黜殷命,灭淮夷,归丰,作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

《贾谊书》曰:昔文王使太公望傅太子发,嗜鲍鱼而公不与,文王曰:发嗜鲍鱼,何为不与,太公曰:礼,鲍鱼不登乎俎,岂有非礼而可以养太子哉,[事具储君部。]

《东观汉记》,章帝诏曰:行太尉事卫尉赵喜,三世在位,为国元老,其以喜为太傅

《续汉书》曰:每帝初即位,置太傅,录尚书事,薨辄省。

应劭《汉官》曰:太傅,古官也,周成王,康叔为之,高后元年,初用王陵,金印紫绶,八年省,哀帝元寿二年复置,位在三公上,世祖中兴,特遣使者备礼,徵故密令南阳卓茂,策曰:夫士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故武王诛纣,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今以茂为太傅,封宣德侯。

曹植辅臣论曰:盖精微听察,理析毫分,规矩可则,阿保不倾,群言系于口,而研摭是非,典诰总乎心,而唯所用之者,锺太傅也。

齐职仪曰:太傅,品秩冠服同太宰,成王即位,周公为太傅,迁太师,秦无其职,汉惠帝崩,吕后以右丞相王陵为少帝太傅,位在三公上。

魏黄初七年,诏太尉锺繇为太傅,华歆为太尉,并以疾,依田千秋乘舆上殿,后三公有疾,多以为准。

沈约《宋书》曰:晋宣帝为魏太傅,诛曹爽后,置左右长史,掾属舍人各十人,事既非常,加又领兵,非准例也。

【箴】晋齐王攸太傅箴曰:伊昔上皇,建国立君,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创业恢道,以惠于民,承祀祚,延统重,故援立太子,尊以弘道,固以贰己,储德既立,邦有所恃,固亲以道,勿固以恩,修身以敬,勿讬以尊,自损者有馀,自益者弥昏。

【碑】后汉蔡邕太傅胡广碑铭曰:用能七登九命,笃受分祉,亮皇圣於六世,嘉庶绩於九有,穷生民之光宠,享黄耇之遐纪,蹈明哲以保身,与福禄于终始,五蹈九列,七统三事,和神人於宗伯,治水土于下台,光弼六世,历载三十,自汉兴以来,鼎臣元辅,未有若公者焉,睹皋陶之闱壸,究孔氏之房奥,通水泉於润下,繁后土於稼穑,训五品於群黎,理人伦於区域,曜三辰于混元,协太和乎皇极,傅圣德於幼冲,率旦奭之奋职。

晋孙绰太傅褚褒碑曰:公资清刚之正气,挺纯粹之茂质,深量体於自然,冲识足乎弱冠,含章内映,而不运皦察之明,玄识沈通,而不以浮藻曜物,穆然忘容,尘务不干其度,默尔独得,肤受莫测其奥,加以温恭孝友,少思寡欲,都督兖州刺史,将以藩屏畿甸,绥授分内,会康皇晏驾,太后临朝,总己之重,民无异望,乃徵将军中书令,录尚书事,公要终之识,定於介石,虽事己未来,而情以本应,顾以主少国危,方难未夷,思清函夏,以一天宇,且帝命所存,以社稷为寄,谋身虽重,方此为轻,深为意疾,俯首抚顺,公志在芟夷凶类,拯拔晋民,缮甲炼卒,日不暇给者久矣,遂见机而作,遗其剑履,将龙马河洛,电扫司豫,庙筭以逆徒尚繁,困兽难逼,命公逐旆,以俟齐举,虽元勋未捷,义声亦足以振暴於华夷矣,铭曰:邈邈远游,亹亹令图,将激淮海,洒涤中区,雅业未究,哲人其徂,敢勒玄石,敬刊高谟。

晋孙楚故太傅羊祜碑曰:禀二仪之纯灵,膺造化之冲气,文为辞宗,行作世表,迁黄门侍郎,受秘书监,公筭灭吴之略,以为孟献营虎牢而郑人惧,晏弱城东阳而莱子服,乃进据险处,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敌人之资,於是江浦驰义,襁负而至,虽研精军政,用思灭敌,然兼立学校,阐扬典训,是以搢绅之士,鳞集仰化,云翔衡门,虽泮宫之咏鲁侯,菁莪之美育才,无以过也,铭曰:金德发曜,惟公作辅,肇建嘉谟,建我民主,不惭遗公,俾屏圣皇,哲人其徂,孰不增伤。

周王褒太傅燕文公于谨碑铭曰:古者六等官人,师傅崇其匡辅,一命作牧,侯伯总其专征,南仲成薄伐之功,吉甫作来归之颂,若乃仰叶宸曜,上属台阶,锡之以彝器,明之以车服,除名盛业,太傅燕国公其有焉,西晔开其命绪,东海传其世禄,父曾致平法之科,廷尉称无冤之颂,驷马方驾,高门继轨,公禀山岳之上灵,含风云之秀气,雕良玉於廉刿,炼贞金於鎏鋈,于时王业缔构,国步权舆,太祖地虽二分,功犹再驾,忠诚简帝,有志兴王,公运策帷帐,参谋幕府,封齐定文成之计,间楚资曲逆之奇,仲华访舆地之图,林叔参兵车之右,魏恭帝元年,为大司寇,正刑纠慝,国无害马之伦,翦暴诘奸,民亡饮羊之俗,三刺荐无简之文,两造陈禁邪之宪,大周受命,宝历攸归,表高惠之功臣,纪山河之著命,封燕公,邑万户,姬氏建国,君奭始封,昭王礼贤,郭隗开馆。又授太傅,本官如先,保定五年,赐金石乐一部,公世为边将,少习兵书,当敌制机,临戎应变,增垒减灶之图,题树系桑之略,军中罢战,无废雅歌,壮士志骄,时观投石,及乎名高卫霍,爵重韩彭,锡邑增於郑侨,赐乘同於魏绛,丹节比司隶之贵,缇绮将金吾之宠,座阙倡歌之娱,堂无锺鼓之奏,辞功坐树,不伐征西之勋,还第角巾,无竞龙骧之赏,铭曰:惟岳降神,膺期命世,量苞川薮,道弘兼济,昴宿协符,佐旌冥契,匪躬谅直,武节横厉,函崤重险,锺鼎沦覆,潜龙勿用,瞻乌在室,道赞上台,功匡下渎,条教斯理,彝伦载睦,懋官惟德,明试以功,既移上将,实董元戎,传呼甚宠,徽章载隆,居高能降,处贵思冲,宝命惟新,王猷允塞,爵班异姓,礼均同德,林胡以南,易川之北,帝曰尔谐,俾侯燕国,骎骎过隙,滔滔逝川,明哲讵宝,馆舍长捐,立言不没,遗爱在旃,三河斥土,驷马开泉,丹旒毁宗,玄堂启殡,宠赠虚加,鸾和空引,晏子悼齐,隋武怀晋,谓天盖高,如

何不慭。

【表】陈沈蜅为陈太傅让表曰:奏六代之舞,不能祚天,具百神之歌,无以动圣,延首当阍,转增危栗,百川沸腾,百室如毁,释位同谋,诸侯总至,盟书会府,馀臣一人,若使幅巾衡巷,口绝平吴,朝游赤松,暮过济北,出就侯服,入禠龙章,则四郊有垒,谁守社稷,如其雄戟在前,强弩自卫,负孺子之图,饰缘鹡[《初学记》十一陈大科本作鹤。]之鼎,军威重於护将,国礼贵於寒门,则臣道尚卑,孰云非逼,臣所以出谢公卿,入训妻子,拜长陵之园,谒太祖之庙,不以九族违恩义,不以百姓负国家,所期陛下与北极同寿,朝廷与南山同固。

◇太保

应劭《汉官》曰:太保,古官,保,养也。

《吕氏春秋》曰:荆文王得茄[《太平御览》二百零六作如,下同。]黄之狗,宛路之矰,以田於云梦,三月不返,得丹阳之姬,暮[御览作期,下同。]年不听朝,保申曰:先王以臣为保,今王暮年不听朝,王之罪当笞,王伏,臣将笞王,王曰:敬诺,保申束细箭五十,跪而加之于背,如此者再,谓王曰:起矣,王曰:有笞之名一也,遂致之,保申曰:君子耻之,小人痛之,耻之不变,痛之何益,保申趋出,请死罪,文王曰:此不穀之过也,保申何罪,王乃杀茄黄之狗,折宛路之矰,放丹阳之姬,兼国三十九,保申之力也。

《贾谊书》曰:天子处位不端,受业不敬,教诲讽诵书礼不经不法,言语不序,凡此其属太保之任也。

王隐《晋书》曰:王祥,字休徵,琅邪人,泰始元年,拜太保,三年春,御史中丞侯史光上言曰:祥久以疾病阙废朝会,应免官,诏曰:太保,朕所毗倚以隆道弘治者也,前后逊让,不从所执,此非有司所得议也。

齐职官仪曰:太保,品秩冠服同太宰,成王即位,召公为太保,召诰云,越三日戊申,太保朝于洛,《逸礼》曰:太公为太师,周公为太傅,召公为太保。

沈约《宋书》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训护天子,导以德义,天子加拜,待以不臣之礼,非人则阙矣,汉制,保傅在三公上,号曰上公,自后常然。

【碑】周王褒太保吴武公尉迟纲碑铭曰:昔者王室藩屏,周德谓之宗亲,列国诸侯,异姓称为伯舅,元勋懿德,姬崇齐楚之霸,疏爵畴庸,汉重韩吴之秩,司勋载其洪烈,典册备其徽章,山甫式列辟之功,绝迹庸器,庄叔匡成献之难,昭德彝鼎,鸿名盛业,公实兼焉,公命世挺生,应期间出,嵩华峻极,降惟岳之上灵,霜露所均,体中和之秀气,危松擢本,且观后彫之质,贞桂挺生,便体冬华之秀,是故以辰昴膺庆,风云玄感者焉,公柔顺内凝,英华外发,斧藻仁义,珪璋令范,危劲之节,贯四序而逾秀,坚贞之操,经百炼而不销,加以逵门射法,远中戟支,养由箭神,遥穿悬叶,巧极将军之伎,精穷校尉之官,及年逾艾服,任隆台衮,甲第当衢,传呼启路,不以宠贵骄人,每以卑恭自牧,易箦之言,无忘寝瘵,城郢之志,终於瞑目,铭曰:珠角应期,山庭表德,出忠入孝,自家形国,人物冠冕,彝章表则,任属屯警,官联极侍,行部六条,议班三吏,逝水讵停,光阴不借,遽辞逆旅,俄悲怛化,旌舒夏练,棺陈卫幕,北郭人希,西山景落,三千不见,九原谁作,铭兹鼎鼐,永传嵩霍。

又太子太保中都公陆逞碑铭曰:公本居三吴郡三吴县,丞相逊后也,宋武匡定锺鼎,底平涵洛,公曾祖载,实赞军谋,及反旆南辕,以司武留守,赫连作乱,见拘夏州,以江右名家,为中山太守,地既鲜虞,途通灵寿,呼沱易水,仗武乘边,赵北燕南,申威河外,祖营州使君,长於戎马,称雄朔汉,南中都督,犹缵弈世之基,西校国门,无坠承家之业,公识度深详,摽尚闲远,处众捴谦,居简行敬,风鉴外明,潜机内敏,建章门户,张华成立,[按当作立成。]原陵松柏,虞延尽记,昔处文房。又居内职,或传冰华,时游甲邸,魏祖军谋,还豫南陂之宴,梁王师傅,犹对宣室之谈,出内优隆,通籍荣宠,升降荣步,便烦官禁,铭曰:淮海惟杨,具区之薮,水朝江汉,星缠牛斗,盛德遗风,神明厥后,龙章八命,鸾旂四牡,宾阶昔遇,风月相思,卿门今别,宿草何悲,轮环不已,零落无时,永矣元伯,长从此辞。

周庾信太保雁门公纥干弘碑曰:公本姓田氏,虞宾在位,基於揖让之风,凤皇于飞,绍於亲贤之国,论其继世之功,则狄城有庙,序其移家之始,则长陵有碑,况复高庙上书,小车而对汉祖,聊城祭鸟,长兵而驱燕将,公以胎教之月,岁德在宫,诞载之辰,星精出昴,既而受书黄石,意在王者之师,挥剑白猿,心存霸国之用,常原执金鼓而问吴王,横琱戈而反齐地,有志不就,忠贞死焉,铭曰:移苗返葬,提柩山行,灵墟陇水,哀挽长城,山如北望,树似东平,松门石起,碑字金生,眇眇山河,茕茕胤子,泣血徒步,奔波千里,孝水先枯,悲云即起,世数存没,哀荣终始。

◇祭酒

韦昭辩《释名》曰:祭酒者,谓祭六神,以酒醊之也,辩云,凡会同飨宴,必尊长先用,先用必以酒祭先,故曰祭酒,汉时,吴王年长,以为刘氏祭酒是也。

《汉书》曰:张安世荐苏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位时,召武侍官[汉书五十四。]苏武传作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苦节老臣,令朝朔望

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风俗通》曰:诗礼春秋,至齐襄王时,而孙卿最为老师,齐尚循列大夫之缺,而孙卿三为祭酒也。

《蜀志》曰:先主既定益州,广汉太守夏纂,请秦宓[原讹奏密,据冯校本改。]为师友祭酒。

百官表注曰:博士祭酒一人,掌国子学,早朝服进贤两梁冠,佩水苍玉,秦燔书籍,而置博士之官,博者,博通於艺事也。

齐职仪曰:晋令,博士祭酒,掌[《太平御览》二百三十六掌下有国子学三字。]国子生师事祭酒,执经,葛巾单衣,终身致敬。

沈约《宋书》曰:博士,秦官也,常通古今,员多至数十人,有仆射,光武增为十五人,盖一经有数家之学故也,皆教弟子,光武改仆射曰祭酒,祭酒者,一位之元长也。

【表】齐王融为王俭让国子祭酒表曰:窃以庠均义重,振古所崇,资师道尊,有来攸尚,匪曰兰芷,畴变入室之情,不自朱蓝,何迁素丝之质。

又表曰:况臣仁惭富侣,德谢润身,识漏令经,器非匣重,何以昇坠道於殊身,反斯文於遥日,将使良玑脩竹,无增莹羽,敬逊务时,遂骞星岁。

又表曰:臣闻脩危[疑当作卮。]方湛,弱露霑而取覆,悬衡纪正,轻尘委而必移,况臣才非应俗,用乖知治,取其集木饮冰,旌悬轮骛,方臣之念,未足言矣。

后魏温子昇为安丰王延明让国子祭酒表曰:臣闻宝剑未砥,犹乏切玉之功,美箭阙羽,尚无冲石之势,况才非会稽之竹,质谢昆吾之金,至於敷教东序,流训上庠,置樽候酌,悬锺待叩,必须蕴朱蓝以成彩,立规矩以为式,垂三行於贵游,扬六艺於胄子,而臣学媿聚沙,问惭攻木,虽历文史,不治章句,於兹旷官,青衿何仰。

◇博士

应劭《汉官仪》曰:博士,秦官也,博者,通博古今,士者,辩於然否,孝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太常差次有聪明威重者一人为祭酒,总领纲纪。

《汉书》曰:贾谊,洛阳人,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称於郡中,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

又曰:公孙弘对策时百馀人,太常奏弘第居下,天子擢之,弘对为第一,召入见,容貌甚丽,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

《东观汉记》曰:桓荣授皇太子经,每朝,令荣於公卿前说经,上曰:得卿几晚,因除博士。

范晔《后汉书》曰:董均,永平初为博士,时草创五郊祭祀,及宗庙礼乐,威仪章服,辄令钧参议,多见从用,为当世通儒。

李郃别传曰:郃上书太后,数陈忠言,其辞不能尽施用,辄有策诏褒赞焉,博士著两梁冠,朝会随将大夫例,时贱经学,博士乃在市长下,公奏以为非所以敬儒,明国体也,上善公言,正月大朝,引博士公府长史前。

《汉旧仪》曰:武帝初置博士,取学通行脩,博识多艺,晓古文《尔雅》能属文章,为高第,朝贺位次中都官史,[《太平御览》二百三十六作吏。]称先生,不得言君,其真弟子称门人。

又曰:孝文皇帝时,博士七十馀人,朝服玄端,章甫冠。

《晋令》曰:博士皆取履行清通,淳明典义,若散骑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诸生有法度者,及白衣,试在高第,拜郎中。

鲁国先贤传曰:汉文帝时,闻申公为诗最精,以为博士,申公为诗传,号曰鲁诗。

《典略》曰: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为鲁相,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争利。

殷氏《世传》曰:殷亮,建武中,徵拜博士,迁讲学大夫,诸儒讲论,胜者赐席,亮重席至八九,帝嘉之曰:学不当如是耶。

《郭子》曰:张凭举孝廉,请刘真长还舡,须臾,真长至,遣觅张孝廉舡,同旅愕然,既同载,俱诣抚军,刘前进,谓抚军曰:为公得一士,太常博士之妙选,既前,抚军与之言,咨嗟称善,乃曰:张凭勃窣为理窟,即用为太常博士。

【箴】汉杨雄博士箴曰:典礼是脩,尽为辟雍,国有学校,侯有泮宫,名有伋教,德用不陵,昔在文王,经营其轨,勖于德音,而思皇多士,多士作桢,惟周以宁,国人兴让,虞芮质成,公刘挹行潦,洒浊乱斯清,官掺其业,士执其经,昔圣人之绥俗,莫美於施化,故孔子观夫人之学,而知为王之易大舜南面无为,而衽席平,还师阶间,三苗以怀,秦作无道,斩决天纪,漫彼王迹,而坑术士。

【表】梁丘迟为王博士让表曰:臣闻抚臆可以言心,量能则知所止,是故矫亲鲁门,简业事亡,杂吹齐稚,分声遽逝,臣才行过污,文质无廉,疏达谢於谷杜,浃洽乖夫刘杨,非除部养之勤,岂通掌固之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四十六-职官部二-译文

太尉、太傅、太保、祭酒、博士

◇太尉

《春秋合成图》说:尧坐在船中,与太尉舜一起观看,凤凰授予图。

《史记》说:孝惠帝六年,设置了太尉官职。

百官表注说:太尉是古代官职,从上安下称为尉,所以武官以此为号。

月令说:孟夏时节,太尉推荐俊杰,选拔贤良。

汉书百官表说:太尉是秦朝的官职,金印紫绶,掌管军事,周勃、灌婴、周亚夫等人担任过。

《汉书》说:吕后问高祖说:陛下百年之后,萧相国去世后,让谁接替他,高祖说:曹参可以,其次,王陵可以,但有些愚钝,陈平可以辅助他,陈平智慧有余,但难以独当一面,周勃稳重少文,但能安定刘氏的,必定是周勃,可以让他担任太尉。

又说:王龚担任太尉时,除非是公事,不与州郡书记往来,他所任命的人,都是国内的长者。

《东观汉记》说:张辅,字益侯,担任太尉,父亲还在世,张辅每次升迁,都会到洛阳一次,父亲来时,正好赶上正臈,公卿们罢朝,一起贺岁,奉酒为张辅父亲祝寿,非常欢乐,大家都称赞他的荣耀。

又说:邓彪,字智伯,担任太尉,在位时清白廉洁。

谢承《后汉书》说:京兆朱宠,字仲威,担任太尉,家境贫寒,吃粗粮饭,盖布被,朝廷赐给他锦被和粱肉,他都不敢接受。

又说:郑弘担任临江太守时,春天出行,有两只白鹿随车而行,郑弘奇怪地问主簿黄国,鹿是吉是凶,黄国拜贺说:听说三公的车上有鹿的图案,明府您将会成为宰相,后来郑弘果然成为太尉,举荐了六十九卷屏风篇,弟弟五伦担任司空,班次在下,每次正朔朝见,郑弘都躬身自卑,后来皇帝设置了云母屏风分隔,从此成为惯例。

《续汉书》说:太尉公一人,掌管四方兵事功勤,年终则奏报其功绩,进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管亚献。

袁崧《后汉书》说:太尉刘虞,让位给羊续,灵帝时,担任三公的人,都要交纳礼钱千万,羊续举起褞袍说:我只有这些,于是没有接替刘虞。

华峤《后汉书》说:安帝即位,太尉徐防因灾异和寇贼,被免职回国,凡三公因灾免职,从徐防开始。

范晔《后汉书》说:曹嵩,灵帝时,贿赂中官,并交纳西园钱一亿万,因此位至太尉。

应劭《汉官仪》说:章帝下诏说:司空牟融,任职六年,勤劳不懈,任命他为太尉,录尚书事。

又说:冲帝丁酉策书,太尉赵峻,二世掌管机衡,有匪石不贰之心,大司农李同,公族之苗,忠直不回,有史鱼之风,现在任命赵峻为太傅,李同为太尉,与大将军冀,参录尚书事。

《幽明录》说:常山张颢,担任梁相,天刚下过雨,有鸟像鹊,飞翔稍下,坠地,百姓争相去取,鸟化为一块圆石,张颢敲破它,得到金印,上面写着忠孝侯印,张颢上表报告,藏于秘府,张颢在汉灵帝时担任太尉。

齐职仪说:魏文帝黄初二年,日食,奏请免去太尉贾诩,诏书说:天地之灾害,罪在朕躬,不要贬低三公,于是成为永制,而太尉华歆,因病,依照田千秋的故事,乘舆上殿,大会,派遣散骑常侍缪龚请华歆,百官总己,听华歆至。

【赞】后汉蔡邕太尉陈公赞说: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陕馀庆,馀庆伊何,兆民其观,少者是怀,老者是安,纲纪文王,文王用平,东督京辇,京辇用清,乃登三事,三事攸宁,契稷之佐,具于尧庭,今则由古,於穆诞成。

【箴】后汉崔骃太尉箴说:天官冢宰,庶僚之师,师锡有帝,命虞作尉,苟非其人,斁我帝载,昔周人思文公,而召南咏甘棠,昆吾隆夏,伊挚盛商,季世颇僻,礼用不匡。

【碑】后汉蔡邕杨太尉碑铭说:於戏公,惟岳灵,天挺德,翼赤精,神氤氲。仁哲生,应台任,作邦祯,帝钦亮,访典刑,道不忒,迄有成,光遐迩,穆其清。

又杨太尉碑铭说:天鉴有汉,挺生元辅,世作三事,勋在王府,乃及伊公,克光前矩,悉心毕力,胤其祖武,化洽群生,泽霑区宇。

又太尉李咸碑铭说:天垂三台,地应五岳,降生我公,应鼎之足,弈世载德,名昭图录,既文且武,桓桓绍续,外则折冲,内则大麓。

又太尉桥玄碑说:岐嶷而超等,总角而逸群,至矣乎[本集作至于]初绅,高明卓异,为众杰之雄,其性庄,疾尚华[本集作华尚。]朴,有折而不桡,拔贤如逝流,讨恶如霆击,至德在己,扬之由人,苟不矫迹,夫何舍焉。

后汉桓麟[按当作驎。]太尉刘宽碑说:公诞受纯和之气,体有乐道宁俭之性,疾雕饰,尚朴素,轻荣利,重谦让,劣与同好,鑴坟典於茅庐,是以根经纬,综精微,诲童冠而不倦,迁南阳太守,推贞谅以示下,显众善以厉否,恻隐之诚,通于神人,故去鞭朴,如获其情,弗用刑,如弭其奸,晋孙绰太尉庾亮碑说:咨黄中以启曹,锺遐武於轩辕,爰及晋代,世号多士,公吸峻极之秀气,诞命世之深量,微言散於秋毫,玄风畅乎德音,闚门者贵其凝峙,入室者议其通玄,摽形者得之廊庙,悟旨者期诸濠川,提挈南翔,息肩灵越,会大君有命,纳妃德门,自求多福,辞不获已,凤羽笼于华樊,麟趾絷于椒房,王敦阻兵玩权,志闚神器,乃转公左卫将军,要雄戟以扶华毂,勒武旅以翼豹尾,死难之心,义形于色,亲受中诏,奔告方伯,於是群后契盟,同禀高谋,岩栖怀德,以乡赴义,拯神器於兽吻,扶帝座於已倾,王室之不坏,翳伯舅是赖,公以为战伐之谋,仁所耻闻,况立德弘道,年几不惑,阖门沈舟,将远迹山海,诏累遣侍中黄门,逼以严制,知不获免,乃固求外任,江外无烽燧之警,宇内归穆然之美,铭曰:金德时昏,乾纲绝纪,素灵南映,中宗蔚起,谁其赞之,数锺伊公,达人忘怀,形随运通,再潜再跃,婉若游

龙,梁沈约在齐太尉王俭的碑铭中写道:仰望旦奭而与之并驾齐驱,超越夔龙而长驱直入,百官翘首以待,如同众星仰望舒星,千里车辙相连,如同支流汇聚于江汉。到了宋朝兴盛之时,天命即将改变,而乌鸦所聚集的地方,尚不知归宿。王公高卧于闲适的屋宇,独自在空室中叹息,眷恋龙颜以寄托梦境,咏叹日角以抒发言辞,伫立在傅岩之下,怀念滋水之上,感慨于动荡的时局,心中念着濡足之事。霸君也忧虑于一匡天下,情意深厚于三顾茅庐,卜卦并非熊罴,唯有人才是关键。王公深谙兴废之道,善于识别人杰,观察荣光于河渚,攀附龙翼于云汉,倾尽心力以报效国家,忘却自身以事奉君主,不同的文采汇聚一堂,不同的车辙归于一处,案几上堆满了文书,庭室中充满了宾客,随方应变,决断如流,言辞不停,笔不停歇,精明外露,神采飞扬,阳光照耀其身影,风飚吹拂其帷席,喧嚣纷至沓来,大薄相填,齐镳共轸,并行而不杂乱。铭文曰:怅然王公显赫,世代载有经纶之才,四彼三杰,六兹五臣,德行参天,道义亚于仁德,屣步于金门,濯缨于兰畴,激水而上征,倍帆郁起。

陈沈蜅在太尉始兴昭烈王的碑铭中写道:古代帝王的兴起,无不崇建亲屏,泰伯让位而退封,武哀终而受号,则有之矣。至于勒功于鼎鼐,铭德于太常,清庙尊于国家,扬名显于子弟,在昭烈王身上得以体现。若论妫水的遥远源头,石砮的遥远聚集,五丝作而咏南风,八世兴而和鸣凤,凭借帝王的基业,居于正卿的家族,由来已久。孔融在汝颖的论述中,许其少多,傅畅在诸公的书中,颇有贤哲。自汉至魏,涉江而东,绵延不绝,蝉联不断,言之者旧。皇上革命应运,大启邦国,麟趾盘石之宗固宜,金桢玉榦之戚毕封,文叔掩被之悲无泯,仲谋援鞍之恸逾切,于是封为始兴郡王。永定元年下诏曰:天伦所感,义本因心,名器追崇,则惟恒典。己兄梁故南兖州刺史长城县公,德范沈邃,风度宽厚,性与天道,深不可测。昔日弹冠入仕,誉重城华,宣力艰难,遂顾洪业,虽时非季汉,势异桓王,海内挹其风流,生民怀其大德。朕受天明命,爰膺宝历,言寻永往,兴慕增怀,可奉赠太尉。公昔之密戚,近亲,宗英令德,若河间之不群,沛献之受象,东平之乐善,陈思之藻丽,实闻之也。未有身死忠贞,名存前代,若王之义烈者。铭文曰:稽古帝舜,重瞳有裔,曰陈祚土,纂虞之系,腾波汝颖,承流妫汭,四岳有后,六奇献计,惟寔惟忠,卿长群公,浮舟震泽,佳气葱葱,岐周七十,商亳百里,婉婉中阳,帝出攸止,太常景皇,季孙让子,天下不贱,闻之惇史,入孝出忠,清辉何已,苞指周藏,风流懿德,言为世范,行成士则,名山可镌,丰碑易勒,惜哉往矣,殒身凶慝,鼎命既迁,山河是始,光启代郡,德表永祀,周以别功,鲁侯戾止,礼茂庙堂,恩加松杞。

【墓志】梁沈约在齐太尉文宪王公的墓志铭中写道:德行覆盖九官,功绩包含十乱,帝图必举,皇猷谐焕,此谓国家之栋梁,是民众之主干。翱翔于礼园,优游于文馆,秘义如烟涌,辞藻如雨散,揆路扬辉,台庭改观,方翊隆平,变兹天网,福履每愆,降年多爽,微言永谢,庶僚谁长,铙吹罢音,松风代响。

梁沈约在齐太尉徐公的墓志中写道:公风度翩翩,善于言笑,喜爱琴棋,流连于情赏之中,拓宇于东郊,暧然闲素,荣贵之来,无概怀抱,任居端揆,万务同归,簿领盈前,嚣尘满席,直举枉错,虚来实及,天道不仁,与善褰应。

北齐邢子才在太尉韩公的墓志铭中写道:立事立言,是为勿替,且公世德,实兮不朽,虽将相无种,而公卿有门,是以万种四牡,曷弈于往代,长组高冠,陆离于前祀,及负笈追侣,结友从师,先难后易,身佚功倍,皆神游隅隩,理合精微,非存甯越,废寝食以存道,久殊高凤,忘冠履以成业,皎皎独照,旁绝嚣滓,亭亭孤出,入自云霞,忘情誉毁,同嗣宗之于善恶,齐心得丧,若叔夜之于愠喜,方将受在三九,追踪二八,弘大道以事一人,敷至理以安百姓,而天德不厚,神听多愆,仁勇一亡,辩智同尽。

晋卢谌在太尉刘公的诔文中写道:公侯之生,固天攸擢,高智萧条,英风卓荦,励操宏壮,抗意崇邈,雅用深奥,明鉴朗出,摛藻云浮,飞辩盆溢,驱其豺狼,斩其藜藿,建立市朝,营置亭徼,刘耻南比,猗卢北接,或以恩燮,微我公侯,方事焉捷,委重于外,弛御于中,制比邓禹,礼优窦融。

【表】梁王僧孺在临川王让太尉的表中写道:臣闻一□以长,望千里而成累,空输易骋,触三尺而不登,苟曰违方,难用適远,安车驷马,望高阙而朝至,绣服缇麾,〈车间〉康衢而暮返,行瞻尽瘣,居对苍龙,陛下海涵春育,日镜云伸,追大道之无私,惜微臣之宜极。

后魏温子昇在西河王谢太尉的表中写道:臣闻拂羽决起,力谢摩天,策蹇载驰,功微送日,将短翮难以陵高,驽乘无由致远,虽复建旟出郡,未追楚赵之风,捧壶入侍,徒踵金张之迹,及天祚明德,运启兴王,六遂始迁,九鼎初定,於焉承之,有用当官,草靡从风,未遑克让,常恐执辔轻轮,操刀伤锦。

◇太傅

《大戴礼》中说:太傅的职责是传授德义。

又说:天子不惠于庶民,不信于诸侯,不戒于戎事,不诚于赏罚,凡是这些,都是太傅的职责。

《尚书》中说:成王废黜殷命,灭淮夷,归丰,作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这就是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

《贾谊书》中说:昔日文王让太公望教导太子发,太子发嗜好鲍鱼而太公望不给,文王问:发嗜好鲍鱼,为何不给?太公望答:礼,鲍鱼不登于俎,岂有非礼而可以养太子哉?

《东观汉记》中,章帝下诏说:行太尉事卫尉赵喜,三世在位,为国元老,其以喜为太傅。

《续汉书》记载:每当新皇帝即位时,会设立太傅一职,负责记录尚书的事务,太傅去世后,这一职位就会被撤销。

应劭在《汉官》中提到:太傅是一个古老的官职,周成王和康叔都曾担任过。汉高后元年,首次任命王陵为太傅,赐予金印和紫色绶带,八年后撤销。哀帝元寿二年重新设立,地位在三公之上。世祖中兴时,特别派遣使者以隆重礼仪征召前密令南阳卓茂,策书说:士人如果能够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名声传遍天下,就应当受到天下的重赏。因此,武王诛杀纣王后,封比干的墓,表彰商容的闾里。现在任命卓茂为太傅,封为宣德侯。

曹植在《辅臣论》中说:太傅能够细致入微地听取和观察,分析事物到最细微的程度,遵循规矩而不偏颇,能够权衡众言,分辨是非,心中总揽典章制度,能够恰当地运用它们,这就是锺太傅。

《齐职仪》记载:太傅的品级和服饰与太宰相同。成王即位时,周公担任太傅,后来升为太师。秦朝没有这个职位。汉惠帝去世后,吕后任命右丞相王陵为少帝的太傅,地位在三公之上。

魏黄初七年,诏令太尉锺繇为太傅,华歆为太尉,两人都因病依田千秋的惯例乘舆上殿。后来三公有病时,多以此为准。

沈约在《宋书》中记载:晋宣帝担任魏太傅,诛杀曹爽后,设立了左右长史、掾属和舍人各十人,这些事务非常特殊,加上他还领兵,不符合常规。

【箴】晋齐王攸在《太傅箴》中说:古代的上皇,建立国家,设立君主,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开创基业,弘扬道德,以惠及百姓。继承祭祀,延续统绪,因此设立太子,尊崇以弘扬道德,巩固自己的地位。太子德行确立后,国家就有了依靠。巩固亲情要以道德为基础,不要只依赖恩惠。修身要以敬慎为本,不要依赖尊贵。自我减损的人会有余裕,自我增益的人会更加昏昧。

【碑】后汉蔡邕在《太傅胡广碑铭》中说:胡广能够七次登临九命之位,坚定地接受分封的福祉,显扬皇圣于六世,嘉奖庶绩于九州,穷尽生民的光荣,享受长寿的远纪,遵循明哲以保身,与福禄相伴始终。五次登临九列,七次统领三事,和谐神人于宗伯,治理水土于下台,光弼六世,历经三十载。自汉兴以来,鼎臣元辅,未有如公者。目睹皋陶的闱壸,探究孔氏的房奥,通晓水泉于润下,繁盛后土于稼穑,训导五品于群黎,理清人伦于区域,照耀三辰于混元,协和太和于皇极,传授圣德于幼冲,率领旦奭奋职。

晋孙绰在《太傅褚褒碑》中说:褚褒具备清刚的正气,纯粹的茂质,深量体于自然,冲识足于弱冠。含章内映,不运皦察之明,玄识沈通,不以浮藻曜物。穆然忘容,尘务不干其度,默尔独得,肤受莫测其奥。加上温恭孝友,少思寡欲,都督兖州刺史,将以藩屏畿甸,绥授分内。会康皇晏驾,太后临朝,总己之重,民无异望,乃徵将军中书令,录尚书事。褚褒要终之识,定于介石,虽事己未来,而情以本应。顾以主少国危,方难未夷,思清函夏,以一天宇。且帝命所存,以社稷为寄,谋身虽重,方此为轻。深为意疾,俯首抚顺。褚褒志在芟夷凶类,拯拔晋民,缮甲炼卒,日不暇给者久矣。遂见机而作,遗其剑履,将龙马河洛,电扫司豫。庙筭以逆徒尚繁,困兽难逼,命公逐旆,以俟齐举。虽元勋未捷,义声亦足以振暴于华夷矣。铭曰:邈邈远游,亹亹令图,将激淮海,洒涤中区,雅业未究,哲人其徂,敢勒玄石,敬刊高谟。

晋孙楚在《故太傅羊祜碑》中说:羊祜禀受二仪的纯灵,膺受造化的冲气,文为辞宗,行作世表。迁黄门侍郎,受秘书监。羊祜谋划灭吴的策略,认为孟献营虎牢而郑人惧,晏弱城东阳而莱子服。于是进据险处,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敌人之资。于是江浦驰义,襁负而至。虽研精军政,用思灭敌,然兼立学校,阐扬典训。是以搢绅之士,鳞集仰化,云翔衡门。虽泮宫之咏鲁侯,菁莪之美育才,无以过也。铭曰:金德发曜,惟公作辅,肇建嘉谟,建我民主,不惭遗公,俾屏圣皇,哲人其徂,孰不增伤。

周王褒在《太傅燕文公于谨碑铭》中说:古代六等官人,师傅崇其匡辅,一命作牧,侯伯总其专征。南仲成薄伐之功,吉甫作来归之颂。若乃仰叶宸曜,上属台阶,锡之以彝器,明之以车服,除名盛业,太傅燕国公其有焉。西晔开其命绪,东海传其世禄。父曾致平法之科,廷尉称无冤之颂。驷马方驾,高门继轨。于谨禀山岳之上灵,含风云之秀气,雕良玉于廉刿,炼贞金于鎏鋈。于时王业缔构,国步权舆,太祖地虽二分,功犹再驾,忠诚简帝,有志兴王。于谨运策帷帐,参谋幕府,封齐定文成之计,间楚资曲逆之奇。仲华访舆地之图,林叔参兵车之右。魏恭帝元年,为大司寇,正刑纠慝,国无害马之伦,翦暴诘奸,民亡饮羊之俗。三刺荐无简之文,两造陈禁邪之宪。大周受命,宝历攸归,表高惠之功臣,纪山河之著命。封燕公,邑万户。姬氏建国,君奭始封,昭王礼贤,郭隗开馆。又授太傅,本官如先。保定五年,赐金石乐一部。于谨世为边将,少习兵书,当敌制机,临戎应变。增垒减灶之图,题树系桑之略。军中罢战,无废雅歌,壮士志骄,时观投石。及乎名高卫霍,爵重韩彭,锡邑增于郑侨,赐乘同于魏绛。丹节比司隶之贵,缇绮将金吾之宠。座阙倡歌之娱,堂无锺鼓之奏。辞功坐树,不伐征西之勋,还第角巾,无竞龙骧之赏。铭曰:惟岳降神,膺期命世,量苞川薮,道弘兼济,昴宿协符,佐旌冥契,匪躬谅直,武节横厉,函崤重险,锺鼎沦覆,潜龙勿用,瞻乌在室,道赞上台,功匡下渎,条教斯理,彝伦载睦,懋官惟德,明试以功,既移上将,实董元戎,传呼甚宠,徽章载隆,居高能降,处贵思冲,宝命惟新,王猷允塞,爵班异姓,礼均同德,林胡以南,易川之北,帝曰尔谐,俾侯燕国,骎骎过隙,滔滔逝川,明哲讵宝,馆舍长捐,立言不没,遗爱在旃,三河斥土,驷马开泉,丹旒毁宗,玄堂启殡,宠赠虚加,鸾和空引,晏子悼齐,隋武怀晋,谓天盖高,如

为什么不谨慎。

【表】陈沈蜅为陈太傅让表说:演奏六代的舞蹈,不能感动上天,唱百神的歌曲,无法打动圣心,伸长脖子对着宫门,反而增加了危险和恐惧,百川沸腾,百室如同毁灭,放弃职位共同谋划,诸侯都来了,盟书在会府,只剩下我一个人,如果让我戴着幅巾在巷子里,口中不再谈论平吴,早晨游赤松,晚上过济北,出去穿上侯服,回来脱掉龙章,那么四郊有堡垒,谁来守护社稷,如果雄戟在前,强弩自卫,背负着孺子的图谋,装饰着缘鹡的鼎,军威重于护将,国礼贵于寒门,那么臣道仍然卑微,谁说不是逼迫,我之所以出去谢公卿,进来训妻子,拜长陵的园,谒太祖的庙,不以九族违背恩义,不以百姓负国家,所期望的是陛下与北极同寿,朝廷与南山同固。

◇太保

应劭《汉官》说:太保,是古代官职,保,是养育的意思。

《吕氏春秋》说:荆文王得到了茄黄的狗,宛路的箭,去云梦打猎,三个月不回来,得到了丹阳的姬妾,晚年不再上朝,保申说:先王任命我为保,现在王晚年不上朝,王的罪应当受鞭打,王伏下,我将鞭打王,王说:好的,保申捆了五十根细箭,跪着加在王的背上,这样做了两次,对王说:起来吧,王说:有鞭打的名声就够了,保申说:君子以此为耻,小人以此为痛,耻而不变,痛有何益,保申快步出去,请求死罪,文王说:这是我的过错,保申有什么罪,王于是杀了茄黄的狗,折断了宛路的箭,放走了丹阳的姬妾,兼并了三十九个国家,这是保申的功劳。

《贾谊书》说:天子在位不端正,接受教育不恭敬,教诲讽诵书礼不经不法,言语无序,这些都是太保的职责。

王隐《晋书》说:王祥,字休徵,琅邪人,泰始元年,被任命为太保,三年春天,御史中丞侯史光上奏说:王祥长期因病缺席朝会,应该免官,诏书说:太保,是我所依赖以隆道弘治的人,前后谦让,不听从所执,这不是有关部门可以议论的。

齐职官仪说:太保,品秩冠服与太宰相同,成王即位,召公为太保,召诰说,过了三天戊申,太保朝于洛,《逸礼》说:太公为太师,周公为太傅,召公为太保。

沈约《宋书》说: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训护天子,导以德义,天子加拜,待以不臣之礼,非人则空缺,汉制,保傅在三公之上,称为上公,自后常如此。

【碑】周王褒太保吴武公尉迟纲碑铭说:从前王室藩屏,周德称之为宗亲,列国诸侯,异姓称为伯舅,元勋懿德,姬崇齐楚之霸,疏爵畴庸,汉重韩吴之秩,司勋记载其洪烈,典册备其徽章,山甫式列辟之功,绝迹庸器,庄叔匡成献之难,昭德彝鼎,鸿名盛业,公实兼有,公命世挺生,应期间出,嵩华峻极,降惟岳之上灵,霜露所均,体中和之秀气,危松擢本,且观后彫之质,贞桂挺生,便体冬华之秀,因此以辰昴膺庆,风云玄感者,公柔顺内凝,英华外发,斧藻仁义,珪璋令范,危劲之节,贯四序而逾秀,坚贞之操,经百炼而不销,加上逵门射法,远中戟支,养由箭神,遥穿悬叶,巧极将军之伎,精穷校尉之官,及年逾艾服,任隆台衮,甲第当衢,传呼启路,不以宠贵骄人,每以卑恭自牧,易箦之言,无忘寝瘵,城郢之志,终于瞑目,铭曰:珠角应期,山庭表德,出忠入孝,自家形国,人物冠冕,彝章表则,任属屯警,官联极侍,行部六条,议班三吏,逝水讵停,光阴不借,遽辞逆旅,俄悲怛化,旌舒夏练,棺陈卫幕,北郭人希,西山景落,三千不见,九原谁作,铭兹鼎鼐,永传嵩霍。

又太子太保中都公陆逞碑铭说:公本居三吴郡三吴县,丞相逊后也,宋武匡定锺鼎,底平涵洛,公曾祖载,实赞军谋,及反旆南辕,以司武留守,赫连作乱,见拘夏州,以江右名家,为中山太守,地既鲜虞,途通灵寿,呼沱易水,仗武乘边,赵北燕南,申威河外,祖营州使君,长于戎马,称雄朔汉,南中都督,犹缵弈世之基,西校国门,无坠承家之业,公识度深详,摽尚闲远,处众捴谦,居简行敬,风鉴外明,潜机内敏,建章门户,张华成立,[按当作立成。]原陵松柏,虞延尽记,昔处文房。又居内职,或传冰华,时游甲邸,魏祖军谋,还豫南陂之宴,梁王师傅,犹对宣室之谈,出内优隆,通籍荣宠,升降荣步,便烦官禁,铭曰:淮海惟杨,具区之薮,水朝江汉,星缠牛斗,盛德遗风,神明厥后,龙章八命,鸾旂四牡,宾阶昔遇,风月相思,卿门今别,宿草何悲,轮环不已,零落无时,永矣元伯,长从此辞。

周庾信太保雁门公纥干弘碑说:公本姓田氏,虞宾在位,基于揖让之风,凤皇于飞,绍于亲贤之国,论其继世之功,则狄城有庙,序其移家之始,则长陵有碑,况复高庙上书,小车而对汉祖,聊城祭鸟,长兵而驱燕将,公以胎教之月,岁德在宫,诞载之辰,星精出昴,既而受书黄石,意在王者之师,挥剑白猿,心存霸国之用,常原执金鼓而问吴王,横琱戈而反齐地,有志不就,忠贞死焉,铭曰:移苗返葬,提柩山行,灵墟陇水,哀挽长城,山如北望,树似东平,松门石起,碑字金生,眇眇山河,茕茕胤子,泣血徒步,奔波千里,孝水先枯,悲云即起,世数存没,哀荣终始。

◇祭酒

韦昭辩《释名》说:祭酒,是指祭祀六神,用酒祭祀,辩说,凡是会同飨宴,必尊长先用,先用必以酒祭先,所以叫祭酒,汉时,吴王年长,以为刘氏祭酒是也。

《汉书》说:张安世推荐苏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位时,召武侍官[汉书五十四。]苏武传作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苦节老臣,令朝朔望

被称为祭酒,非常受优待和宠爱。

《风俗通》说:诗礼春秋,到了齐襄王时期,孙卿是最受尊敬的老师,齐国仍然遵循列大夫的缺位,而孙卿三次担任祭酒。

《蜀志》说:先主刘备平定益州后,广汉太守夏纂,请求秦宓担任师友祭酒。

百官表注说:博士祭酒一人,掌管国子学,早朝时穿着进贤两梁冠,佩戴水苍玉,秦朝焚烧书籍后,设立了博士官职,博者,是博通于艺事的意思。

齐职仪说:晋令,博士祭酒,掌管国子学,国子学生师事祭酒,执经,穿着葛巾单衣,终身致敬。

沈约《宋书》说:博士,是秦朝的官职,通常通晓古今,人数多达数十人,有仆射,光武帝增加到十五人,因为一经有数家之学,都教授弟子,光武帝将仆射改为祭酒,祭酒者,是一位之首长。

【表】齐王融为王俭让国子祭酒表说:我认为学校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师道的尊严,历来被崇尚,不是说兰芷,谁能改变入室之情,不是朱蓝,怎能改变素丝之质。

又表说:何况我仁德不如富侣,德行不如润身,学识不足,器量不重,怎能提升坠落的道德于特殊之身,反斯文于遥远之日,将使良玑修竹,无增莹羽,敬逊务时,遂骞星岁。

又表说:我听说修危(疑当作卮)方湛,弱露沾而取覆,悬衡纪正,轻尘委而必移,何况我才非应俗,用乖知治,取其集木饮冰,旌悬轮骛,方臣之念,未足言矣。

后魏温子昇为安丰王延明让国子祭酒表说:我听说宝剑未磨,仍缺乏切玉之功,美箭缺羽,尚无冲石之势,何况我才非会稽之竹,质谢昆吾之金,至于敷教东序,流训上庠,置樽候酌,悬钟待叩,必须蕴朱蓝以成彩,立规矩以为式,垂三行于贵游,扬六艺于胄子,而我学愧聚沙,问惭攻木,虽历文史,不治章句,于此旷官,青衿何仰。

◇博士

应劭《汉官仪》说:博士,是秦朝的官职,博者,通博古今,士者,辩于然否,孝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太常差次有聪明威重者一人为祭酒,总领纲纪。

《汉书》说:贾谊,洛阳人,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称于郡中,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

又说:公孙弘对策时百余人,太常奏弘第居下,天子擢之,弘对为第一,召入见,容貌甚丽,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

《东观汉记》说:桓荣授皇太子经,每朝,令荣于公卿前说经,上说:得卿几晚,因除博士。

范晔《后汉书》说:董均,永平初为博士,时草创五郊祭祀,及宗庙礼乐,威仪章服,辄令钧参议,多见从用,为当世通儒。

李郃别传说:郃上书太后,数陈忠言,其辞不能尽施用,辄有策诏褒赞焉,博士著两梁冠,朝会随将大夫例,时贱经学,博士乃在市长下,公奏以为非所以敬儒,明国体也,上善公言,正月大朝,引博士公府长史前。

《汉旧仪》说:武帝初置博士,取学通行修,博识多艺,晓古文《尔雅》能属文章,为高第,朝贺位次中都官史(《太平御览》二百三十六作吏),称先生,不得言君,其真弟子称门人。

又说:孝文皇帝时,博士七十余人,朝服玄端,章甫冠。

《晋令》说:博士皆取履行清通,淳明典义,若散骑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诸生有法度者,及白衣,试在高第,拜郎中。

鲁国先贤传说:汉文帝时,闻申公为诗最精,以为博士,申公为诗传,号曰鲁诗。

《典略》说: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为鲁相,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争利。

殷氏《世传》说:殷亮,建武中,徵拜博士,迁讲学大夫,诸儒讲论,胜者赐席,亮重席至八九,帝嘉之曰:学不当如是耶。

《郭子》说:张凭举孝廉,请刘真长还船,须臾,真长至,遣觅张孝廉船,同旅愕然,既同载,俱诣抚军,刘前进,谓抚军曰:为公得一士,太常博士之妙选,既前,抚军与之言,咨嗟称善,乃曰:张凭勃窣为理窟,即用为太常博士。

【箴】汉杨雄博士箴说:典礼是修,尽为辟雍,国有学校,侯有泮宫,名有伋教,德用不陵,昔在文王,经营其轨,勖于德音,而思皇多士,多士作桢,惟周以宁,国人兴让,虞芮质成,公刘挹行潦,洒浊乱斯清,官掺其业,士执其经,昔圣人之绥俗,莫美于施化,故孔子观夫人之学,而知为王之易大舜南面无为,而衽席平,还师阶间,三苗以怀,秦作无道,斩决天纪,漫彼王迹,而坑术士。

【表】梁丘迟为王博士让表说:我听说抚臆可以言心,量能则知所止,是故矫亲鲁门,简业事亡,杂吹齐稚,分声遽逝,我才行过污,文质无廉,疏达谢于谷杜,浃洽乖夫刘杨,非除部养之勤,岂通掌固之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四十六-职官部二-注解

太尉:古代官职名,始于秦朝,掌管军事,金印紫绶,位列三公之一。

太傅:古代官职,始于周朝,主要负责辅佐君主,教育太子,是国家的重要官员之一。在汉朝,太傅的地位极高,位于三公之上,是皇帝的重要顾问。

太保:古代官职,主要负责保护和教养天子,属于三公之一。在历史上,太保不仅是政治上的重要职位,也象征着对君主的忠诚和道德上的典范。

祭酒:古代学官名,主要负责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是国子监的最高学官。

博士:古代学官名,负责教授儒家经典和参与国家礼仪、制度的制定。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吉祥、权力和尊贵的象征,常用来比喻帝王或杰出的人物。

梁沈约: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以其文学和历史著作闻名。

齐太尉王俭:南朝齐时期的重要官员,太尉是古代中国的高级军事职位。

碑铭:刻在石碑上的文字,用以纪念或颂扬某人或某事。

瞻旦奭:瞻仰、敬仰的意思,旦奭指古代贤人。

轶夔龙:超越古代传说中的贤臣夔和龙,比喻超越前贤。

百辟:指百官,古代对官员的统称。

翘首:抬头仰望,表示期待或敬仰。

列宿:指天上的星宿,比喻杰出的人物。

千里结辙:比喻事物或人物的影响力广泛。

派流之宗江汉:比喻事物的源头或主要部分。

宋道盛运:指宋朝的兴盛时期。

鼎命将改:指国家命运即将改变。

瞻乌所集:比喻人们向往的地方或事物。

高卧闲宇:形容人隐居或悠闲的生活。

咤虚室:在空室中叹息,表示孤独或思考。

眷龙颜:眷恋帝王的容颜,表示忠诚。

日角:古代相术中的一种面相,象征吉祥。

傅岩:古代贤人傅说的隐居地。

滋水:古代河流名,比喻滋养或培育。

版荡:指社会动荡或国家危难。

濡足:比喻参与或涉足某事。

霸君:指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比喻诚意邀请。

卜匪熊罴:占卜不是为了猎取熊罴,比喻不是为了私利。

唯人是与:只与人有关,比喻重视人才。

兴废:指国家的兴衰。

人英:杰出的人才。

荣光:荣耀和光辉。

河渚:河流中的小洲,比喻美好的地方。

龙翼:比喻帝王的辅佐。

云汉:指天河,比喻高远。

方寸:指心。

七尺:指身体。

殊文共会:不同的文化或思想汇聚在一起。

异轸同归:不同的道路最终归于同一目标。

堆案盈几:形容文书或事务繁多。

充庭满室:形容人多或事物充满空间。

随方引应:根据情况灵活应对。

断决如流:决策迅速果断。

辞不辍响:言辞不断,形容口才流利。

纸无停笔:写作不停,形容文思泉涌。

精明外朗:形容人聪明睿智,外表明朗。

神彩傍映:形容人的神采奕奕。

晒曯接其光景:形容人的光辉照耀四方。

风飚溢乎帷席:形容人的风采或影响力广泛。

嚣喧总至:喧嚣的声音汇聚在一起。

大薄相填:形容事务繁忙。

齐镳共轸:比喻共同前进或合作。

并而不杂:合并但不混乱。

铭曰:碑铭的正文开始。

怅公赫矣:感叹公的显赫。

世载经纶:世代传承的治国方略。

四彼三杰:指古代的三位杰出人物。

六兹五臣:指古代的五位贤臣。

德参世命:德行与天命相参。

道亚如仁:道德仅次于仁。

屣步金门:形容人轻松进入朝廷。

濯缨兰畴:比喻高洁的品行。

激水上征:比喻奋发向上。

倍帆郁起: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周成王:周朝的一位君主,周公旦曾担任太傅,辅佐成王,是周朝的重要历史人物。

康叔:周朝的一位贵族,曾担任太傅,辅佐周成王。

高后:汉朝的一位皇后,吕后,她在汉惠帝去世后,立少帝,并任命王陵为太傅。

王陵:汉朝的一位重要官员,曾任右丞相,后被吕后任命为少帝的太傅。

哀帝:汉朝的一位皇帝,元寿二年复置太傅职位。

世祖:指东汉光武帝刘秀,他在中兴汉朝后,特遣使者备礼,徵故密令南阳卓茂为太傅。

卓茂: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被光武帝任命为太傅,封宣德侯。

锺太傅:指锺繇,魏国的重要官员,曾任太傅,以精微听察、理析毫分著称。

周公:周朝的重要政治家,曾担任太傅,辅佐周成王,后迁太师。

吕后:汉朝的一位皇后,汉惠帝去世后,她立少帝,并任命王陵为太傅。

锺繇:魏国的重要官员,曾任太傅,以精微听察、理析毫分著称。

华歆:魏国的重要官员,曾任太尉,与锺繇一同因病上殿。

晋宣帝:指司马懿,他在魏国担任太傅,诛曹爽后,置左右长史,掾属舍人各十人,事既非常,加又领兵。

蔡邕: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学家,曾为太傅胡广撰写碑铭。

胡广:东汉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曾任太傅,蔡邕为其撰写碑铭。

孙绰:晋朝的一位文学家,曾为太傅褚褒撰写碑铭。

褚褒:晋朝的一位重要官员,曾任太傅,孙绰为其撰写碑铭。

羊祜:晋朝的一位重要官员,曾任太傅,孙楚为其撰写碑铭。

于谨:北周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曾任太傅,王褒为其撰写碑铭。

孙卿:即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国子学: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主要培养贵族子弟,教授儒家经典。

五经博士:汉代设立的专门教授《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的学官。

贾谊: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以才华横溢和早逝著称。

公孙弘:西汉时期的政治家,以对策得宠,官至丞相。

董均:东汉时期的学者,精通礼仪制度,为当时著名的通儒。

殷亮:东汉时期的学者,以博学多才著称,曾任博士和讲学大夫。

张凭:东晋时期的学者,以才华出众被举荐为太常博士。

杨雄: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以辞赋和哲学著作闻名。

梁丘迟: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以文才著称,曾任博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四十六-职官部二-评注

本文通过引用多部古代文献,详细介绍了太尉这一官职的历史沿革、职责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太尉作为古代中国的重要官职,其设立和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变化。从《春秋合成图》到《续汉书》,太尉的职责从最初的军事指挥逐渐扩展到包括祭祀、赏罚等更广泛的领域,显示了其职权的扩展和重要性的提升。

文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如周勃、灌婴、周亚夫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太尉,他们的故事不仅展示了太尉这一职位的权力和影响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和历史背景。例如,周勃在吕后问及继任者时的推荐,显示了太尉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太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职责变化,如《续汉书》中提到的太尉掌四方兵事功勤,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亚献。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太尉的职责范围,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军事和祭祀的重视。

通过对太尉这一官职的详细描述和历史事件的回顾,本文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关于古代官职的深入了解,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复杂性和历史变迁。这些内容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史、官制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太尉这一官职的全面介绍,不仅展示了其在古代中国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特点。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运作和社会结构。

这段碑铭通过对王俭的生平事迹和品德的描述,展现了他在南朝齐时期的显赫地位和卓越贡献。碑铭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典故,如‘轶夔龙而长骛’、‘百辟翘首’等,不仅增强了文本的艺术性,也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王俭的敬仰之情。

碑铭中提到的‘瞻乌所集,未知適归’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对未来的迷茫,而王俭的‘高卧闲宇,独咤虚室’则表现了他超然物外的态度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王俭的个人品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碑铭中的‘霸君亦虑属一匡,情隆三顾’等句,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进一步强调了王俭在政治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这些典故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文本的文化内涵,也增强了其历史价值。

总的来说,这段碑铭不仅是对王俭个人的颂扬,也是对南朝齐时期政治、文化和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映。通过对王俭生平的描述和对其品德的赞美,碑铭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续汉书》中关于太傅的记载,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太傅这一职位的重要性和历史演变。太傅作为辅佐君主、教育太子的重要官员,其地位在汉朝尤为显赫,位于三公之上,是皇帝的重要顾问。这一职位的设立和废除,往往与皇帝的即位和去世密切相关,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灵活性和对君主权威的重视。

应劭《汉官》中对太傅的描述,进一步揭示了太傅这一职位的古老渊源和其在周朝的重要性。周公旦和康叔作为太傅,辅佐周成王,奠定了周朝的基业。这一历史背景不仅展示了太傅在古代政治中的核心地位,也反映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和稳定。

曹植的《辅臣论》中对锺太傅的评价,突出了太傅在政治决策中的重要作用。锺太傅以精微听察、理析毫分著称,体现了太傅在处理国家事务中的细致和严谨。这种对太傅的高度评价,不仅反映了曹植对锺太傅的敬仰,也揭示了古代中国对辅佐君主的官员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齐职仪中对太傅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太傅在汉朝政治中的核心地位。太傅的品秩冠服同太宰,显示了其在朝廷中的尊贵地位。周公旦从太傅迁太师,反映了太傅职位的重要性和其在政治生涯中的晋升路径。

魏黄初七年,锺繇被任命为太傅,华歆为太尉,并以疾上殿,这一事件反映了太傅在魏国政治中的重要性。锺繇和华歆因病上殿,显示了太傅和太尉在国家事务中的不可或缺性,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官员健康的重视。

沈约《宋书》中对晋宣帝的描述,揭示了太傅在晋朝政治中的特殊地位。晋宣帝在诛曹爽后,置左右长史,掾属舍人各十人,事既非常,加又领兵,显示了太傅在政治和军事中的双重角色。这种非常规的设置,反映了晋朝政治制度的灵活性和对太傅职位的重视。

晋齐王攸的《太傅箴》中,对太傅的职责和使命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太傅不仅要辅佐君主,还要修身以敬,勿讬以尊,体现了太傅在道德修养和政治责任中的双重标准。这种对太傅的高标准要求,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辅佐君主的官员的严苛要求和高期望。

后汉蔡邕的《太傅胡广碑铭》中,对胡广的功绩和品德进行了高度评价。胡广七登九命,笃受分祉,亮皇圣於六世,嘉庶绩於九有,显示了其在政治和道德上的卓越成就。这种对太傅的高度评价,不仅反映了蔡邕对胡广的敬仰,也揭示了古代中国对辅佐君主的官员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晋孙绰的《太傅褚褒碑》中,对褚褒的品德和功绩进行了高度评价。褚褒资清刚之正气,挺纯粹之茂质,深量体於自然,冲识足乎弱冠,显示了其在道德和政治上的卓越成就。这种对太傅的高度评价,不仅反映了孙绰对褚褒的敬仰,也揭示了古代中国对辅佐君主的官员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晋孙楚的《故太傅羊祜碑》中,对羊祜的功绩和品德进行了高度评价。羊祜禀二仪之纯灵,膺造化之冲气,文为辞宗,行作世表,显示了其在政治和道德上的卓越成就。这种对太傅的高度评价,不仅反映了孙楚对羊祜的敬仰,也揭示了古代中国对辅佐君主的官员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周王褒的《太傅燕文公于谨碑铭》中,对于谨的功绩和品德进行了高度评价。于谨禀山岳之上灵,含风云之秀气,雕良玉於廉刿,炼贞金於鎏鋈,显示了其在政治和道德上的卓越成就。这种对太傅的高度评价,不仅反映了王褒对于谨的敬仰,也揭示了古代中国对辅佐君主的官员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本文通过多个历史典故和文献记载,详细介绍了古代官职‘太保’和‘祭酒’的职责、历史背景及其文化意义。太保作为三公之一,不仅承担着保护和教育天子的重任,还象征着对君主的忠诚和道德上的典范。从《吕氏春秋》中的保申到《贾谊书》中的描述,太保的职责和影响贯穿于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多个层面。

祭酒则更多地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祭祀和礼仪的重视。从韦昭的《释名》到《汉书》中的记载,祭酒不仅是祭祀活动中的重要角色,也是文化和礼仪传承的关键人物。通过对这些官职的详细描述,本文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复杂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德和礼仪的重视。

此外,本文还通过引用多个历史文献和典故,如《吕氏春秋》、《贾谊书》和《汉书》等,增强了文本的历史真实性和文化深度。这些引用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信息,也展示了古代文献在传承文化和历史知识方面的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本文通过对‘太保’和‘祭酒’这两个古代官职的详细介绍,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理解,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古代社会对道德、礼仪和文化的重视。这些内容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通过多个历史文献的引用,详细介绍了古代中国博士和祭酒的职责、地位及其在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博士和祭酒作为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核心人物,不仅负责教授儒家经典,还参与国家礼仪和制度的制定,体现了古代中国对教育和文化的重视。

文中提到的孙卿(荀子)和贾谊等人,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们的学术成就和政治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介绍,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章还引用了多个历史文献,如《风俗通》、《蜀志》、《汉书》等,这些文献不仅记录了古代博士和祭酒的具体职责和地位,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和文化的重视程度。通过这些文献的引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文化传统。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博士和祭酒的服饰和礼仪,如博士祭酒早朝服进贤两梁冠、佩水苍玉等,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示了古代官员的威仪,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礼仪和规范的重视。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博士和祭酒的详细介绍,展示了古代中国教育制度的严谨和文化传统的深厚。这些历史文献和人物的介绍,不仅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教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我们今天研究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四十六-职官部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04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