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四十九-职官部五

作者: 欧阳询(557年—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他是初唐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年代:编撰于唐代初年(7世纪初)。

内容简要:《艺文类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共100卷,分为46部,727子目。书中按主题分类辑录了先秦至唐代的文献资料,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它是研究唐代以前文化的重要工具书,对后世类书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四十九-职官部五-原文

据明本补

骑太常 卫尉 太仆 廷尉 鸿胪 司农 将作 光禄大夫 太子詹事太子中庶子 太子舍人

◇太常

《尚书》曰:伯夷秩宗,典朕三礼。

《周官》曰:春官宗伯,掌天神地祇。

《汉书》曰:太常,秦官,掌宗庙礼仪。

汉官典职曰:惠帝政[《太平御览》二百二十八作改。]太常为奉常,景帝复太常,盖周官宗伯也。

汉官解诂曰:太常社稷郊畤,事重职尊,故在九卿之首。

卫宏古文官书曰:太常主导赞助祭,皆平冕七旒,玄上纁下,画华虫七章,汉陵属三辅,太常月一行。

《史记》曰:叔孙通为奉常,赐金五百斤,通因进言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共为仪,原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曰:叔孙生圣人也,知当世务。

《汉书》曰:武帝元鼎二年,广安侯任越人为太常,坐庙酒醉论。

又曰:武帝元封四年,酂侯萧寿成为太常,坐牺牲不如令论。

又曰:孝武帝元朔元年,孔臧为太常,坐南陵桥坏,衣冠道绝,免。

《续汉书》曰:太常卿,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赏罚,天子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

华峤《后汉书》曰:刘恺为太常,论议常引正大义,诸儒为之语曰:难经伉伉刘太常。

《东观汉记》曰:桓荣为太常,上幸太常府,荣东面坐,设九宾会,子郁,以明经,复为太常。

应劭《汉官》曰:周泽为太常,斋有疾,其妻怜其年老被病,闚内问之,泽大怒,以为干斋,掾吏争之不听,遂收送诏狱,并自劾谢,论者讥其激发不实。又谚曰:居世不谐,为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

《益部耆旧传》曰:赵典为太常,虽身处上卿,而布被瓦器。

齐职仪曰:太常卿一人,品第三,秩中二千石,银章青绶,进贤两梁冠,绛朝服,佩水苍玉,王朗云,西京太常行陵,赤车千乘。

【赞】晋潘岳故太常任府君画赞曰:堂堂我君,鉴象开庆,逸德宣猷,含真履素,味道无闷,守终纯固,弓舆爰集,抚翼清举,翰飞公庭,龙升天路,初掌方国,流化千里,遂管秘籍,辩章旧史,入登常伯,出作卿士,外内惟允,庶绩咸理,中节日新,令问不已,济济儒林,翼翼国子。

晋孙绰太常碑赞曰:海岱协灵,育此多士,瓘瓘君侯,东国之纪,金德发耀,英风劭起,文齐游夏,行俦鲁史,有邈其升,令问不已,人亦有言,德崇誉高,束帛既言,旌节仍招,仪形朝堂,流风丹霄,将振华衮,永[原讹冰,据冯校本改。]涣皇朝,上帝靡监,曾不遐龄,卫霍颓镇,哲人其倾,邦国殄瘁,搢绅丧情,仰邦高范,永播休声。

【箴】汉杨雄[《初学记》十二作崔骃。]太常箴曰:翼翼太常,寔为宗伯,穆穆灵祗,寝庙弈弈,称秩元祀,班于群臣,我粢孔蠲,[原讹触,据冯校本改。]匪愆匪忒,君子攸宜,无曰我[原讹象,据冯校本改。]材,轻身恃巫,[原讹博坐,据冯校本改。]东邻之牺牛,不如西邻之麦鱼,秦殒望夷,隐弊锺灵,常臣司宗,敢告执书。

【墓志】梁元帝太常卿陆倕墓志铭曰:如金有鑛,如竹有筠,体二方拟,知十可邻,两升凤诏,三侍龙楼,南皮朝宴,西园夜游,词峰飚竖,逸气云浮,日往月来,暑流寒袭,东耀方远,北芒已及,坠露晓团,悲风暮急。

梁沈约太常卿任昉墓志铭曰:天才俊逸,文雅弘备,心为学府,辞同锦肆,含华振藻,郁焉高政,[按据用韵,疑当作致。]川谿望归,岩阿待阙,幽光忽断,穷灯黯灭,尔有令问,兰薰无绝。

【表】梁陆倕为王光禄转太常让表曰:昔者楚德方盛,孙淑濯衣,汉道克隆,王阳结绶,故拜命无辞,受爵不让,况宗卿清重,历选所难,汉晋已降,莫非素范,辞爵则张奋,让封则丁鸿,刘恺潘尼之文雅深纯,华表之从容退嘿,自此迄兹,风流继轨,以臣况之,曾无等级。

陈沈蜅为周弘[原脱,据《太平御览》二百二十八弘下有正字,此脱。]让太常表曰:臣闻玉为彫楹,不数材於蟠木,丹成绣黼,岂袭冕於萝薜,何则,適用各有所宜,朝野不可一指,叔孙之分定礼仪,倍资典实,刁协之躬为唱引,岂易其仪,宾主阙对,封禅失仪,责以司存,云谁之咎,况南史执简,转见违才,君举必书,尤轻妄冒。

【传】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曰:耻一物之不知,惜寸阴之徒靡,下帷闭户,投斧想梁,虽玄晏书淫,文胜经溢,康成之忽忘所往,公叔之颠坠硎岸,无以异也,若夫天才卓尔,动称绝妙,辞赋极其清深,笔记尤尽典实,若闻金石,似注河海,少孺速[原讹迷,据冯校本改。]而未工,长卿工而未速,孟坚辞不逮理,平子意不及文,孔璋伤於健,仲宣病於弱,其有集论借书,穷文质之敏,驻马停信,极亹亹之功,莫尚於斯焉,君职等曹张,声高左陆,时乃高辟雪宫,广开云殿,秋窗春户,冬燠夏凊,九酝斯浮,百羞并荐,云销月朗,聿兹游客,朋来旅见,辞人才子,辩圃学林,莫不含毫咀思,争高竞敏,乃整袂端襟,翰飞纸落,豪人贵仕,先达后进,莫不心服貌惭,袖气将尽,顾余不敏,厕夫君子之末,可称冥契,是为神交,二三君子,唯以从游日暮,亭号昭仁,庶子云咫尺,康成斯在,借此嘉言,将无绝乎千载。

◇卫尉

《汉书》曰:卫尉,秦官,掌宫门卫屯兵,景帝初,更名中大夫,后元年,

复为卫尉。

汉官解诂曰:卫尉,主宫阙之内,卫士於垣下为庐,各有员部,凡居宫中者,皆施藉於门,案其姓名,若有医巫僦人当入者,本官长吏为封,启傅,[初学记十二,《太平御览》二百三十作传。]审其印信,然后内之,人未定。又有藉,皆复有符,符用木,长二寸,以当所属官两子[《初学记》,御览作字。]为铁印,亦太卿炙符,当出入者,案籍毕,复齿符,乃引内之也,其有官位得出入者,令执御者官,传呼前后以相通,从昏至晨,分部行夜,夜有行者,辄前曰:谁,谁,若此不解,终岁更始,所以重慎宿卫也。

《东观汉记》曰:光武二十三年,太尉鲍昱兼卫尉,永元二年,司徒丁鸿兼卫尉。

《魏志》曰:辛毗为卫尉,清平,与徐邈胡质,皆忧国忘私,不营产业,赐穀二千斛,钱三十万,布告天下。

又曰:田豫为并[原讹升,据冯校本改。]州刺史,徵为卫尉,屡乞逊位,司马宣王以豫克壮,书豫[《太平御览》二百二十九作谕。]未听,豫书答曰: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由锺鸣漏尽,夜行不休,是罪人也,遂引疾,拜太中大夫。

沈约《宋书》曰:南郡王义宣子恢,为侍中,领卫尉,晋氏过江,不置卫尉,世祖欲重城禁,故复置卫尉,自恢始也。

【箴】汉杨雄卫尉箴曰:茫茫上天,崇高其居,设置山险,尽为防御,重根里垓,以难不深,[《初学记》十二作律。]阙为城卫,以待暴卒,国以有固,人民有内,各保其守,永修不败。

【碑】后汉孔融卫尉张俭碑铭曰:其先张仲,实以孝友,左右周室,晋主夏盟,而张老延君誉於四方,君禀乾纲之正性,蹈高世之殊轨,冰絜渊清,介然特立,虽史鱼之励操,叔向之正色,未足比焉,中常侍同郡侯览,专权王命,豺虎肆虐,威震天下,君以西都[全后汉文八十三作部。]督邮,上览祸乱凶国之罪,鞠没赋奸,以巨万计,俄而制书案验部党,君为览所陷,亦章名捕逐,当世英雄,受命殒身,以籍济君厄者,盖数十人,故克免斯艰,旋宅旧宇,众庶怀其德,王公慕其声,州宰争命,辟大将军幕府,公车特就家拜少府,皆不就也,复以卫尉徵,明诏严切,敕州郡,乃不得已而就之,铭曰:桓桓我君,应天淑灵,皓素其质,允迪忠贞,肆志直道,进不为荣,赴戟骄臣,发如震霆,凌刚摧坚,视危如宁。

◇太仆

《汉书·百官表》曰:太仆掌舆马,属官有大厩未央厩象[汉书百官公卿表作家。]马三令。又,车府路辂骑马四令。又,龙马橐泉騊駼承华五监长丞。又边郡六牧师苑令各三丞。

又牧橐昆蹄令丞皆属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家马为酮马,驻乳,[驻乳二字冯校本作驻音乳,汉书注作主乳马三字。]取其汁酮治之,味酢可饮,因以名官也,文类[按疑当作颖。]曰:所主总酮杂合,非上选所别异之马也,筩晋洞,[句有讹。]晋疑当作音,主乳马,韦革为夹兜,受数升,盛马乳,酮取其上肥,因名酮马,令[汉书注作今。]梁州亦名马骆为酒马,[汉书注作马酒。]

《汉旧仪》曰:太仆帅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边,以郎为苑监,官奴婢三万人,分养马三十万头,择取给六厩牛羊无数,以给牺牲。

《汉书》曰:灌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世,以太仆事惠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之来,婴与东牟侯入清宫,以天子驾迎代王,共立文帝,后为太仆,《东观汉记》曰:祭肜,字次孙,旅力过人,常贯三百斤弓,入为太仆,从至鲁庙,[原作会明,据冯校本改。]帝指子路室曰:此太仆室也。

《续汉书》曰:赵岐,字台卿,献帝以为太仆,持节安慰天下。

王隐《晋书》曰:武帝以羊琇为太仆卿,逊位,加特进。

晋诸公赞曰:郭展为太仆,留心於养生,是以厩马充丁,[《太平御览》二百三十作牣。]其后征吴,得以济事。

帝王世记曰:穆王即位,命伯婴为太仆,今尚书君牙伯冏二篇是也。

【箴】汉杨雄太仆箴曰:肃肃太仆,车马是供,锵锵和鸾,驾彼时龙,昔在上帝,巡狩西宅,王用三驱,前禽是射,厩多肥马,野有饿殕,仆臣司驾,数[○《初学记》十二作敢。]告执帛,[《初学记》作皂。]

【诔】晋傅玄永宁太仆庞侯诔曰:蒸蒸孝敬,行著闺庭,如兰之芳,如金之贞,在乱不回,处暗斯明,仁象春日,威配秋霜,慈恩雨施,惠化风扬,嘉善献亲,疾恶若雠,品定人伦,清浊异流,将继四祖,世据削足,[原作定,据冯校本改。]天假其年,主优其禄,等勋伊吕,比寿东岳。

◇廷尉

韦昭辩《释名》曰:廷尉,县尉,皆古官也,以尉尉民心也。

《尚书》曰: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

《文子》曰:皋陶喑而为大理,天下无虐刑,有贵乎言者也。

《韩诗外传》曰:晋文公使李离为大理,过听杀人,自拘廷尉,请死於君,君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罪,非子之罪也,李离曰:法失则刑,[太平御览二百三十一刑下有失字。]刑失则死,遂伏剑死。

《汉书》曰:廷尉,秦官,掌刑辟,有正左右监,景帝中六年,更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复廷尉。

又曰:下邳翟公,为廷尉,宾客填门,及罢,门外可设雀罗,后复为廷尉,乃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景,国家无事,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腐败而不食。

《史记》曰:韩信归汉,汉以为治粟内史。

《汉书》曰:武帝天汉元年,以桑弘羊为大司农,置丞数十,部於郡国。

又曰:宣帝地节四年,北海太守朱邑,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

《东观汉记》曰:辛融,字子优,为大司农,性明达,[原讹进,据冯校本改。]称为名卿。

又曰:高诩以儒学徵,拜大司农,在朝以清白方正称。

《魏志》曰:梁习为并州,二十馀年,政治为天下最,乃徵拜为大司农。

沈约《宋书》曰:大司农卿一人,称[《太平御览》二百三十二称上有书字。]弃后稷,其职也。

齐职仪曰:司农卿,耕籍则掌其礼仪。

【箴】汉杨雄大司农箴曰:厥庶僚后,实均实羸,[《初学记》十二作嬴。]有无相易,性[《初学记》作惟。]都作程,旁求衣食,厥民攸生,上稽二帝,下开三王,什一而征,为民作常,盖近贡篚,百姓不忘,帝王之盛,盛在农殖,季周烂熳,而东作不敕,膏腴不获,庶物并荒,府藏单虚,靡积靡仓。

晋张华大司农箴曰:在周之室,不虔政首,弃稷弗修,不籍千亩,匮神乏祀,用败於戎丑,啬臣司农,敢告左右。

【墓志】隋江总司农陈暄墓志铭曰:其文〈骨夭〉骪,其笔纵横,背碑即诵,据马俄成,诽谐见赏,调笑忘情,两宫宠官,四主恩荣,万事休息,一朝追送,畴昔命觞,文可吟讽,今日酹酒,长悲且恸。

【诔】后汉张衡大司农鲍德诔曰:昔君烈祖,平显弈世,敬叔生牙,美管交赖,至于中叶,种德以迈,种德伊何,去虚適参,建旄屯留,其茂如林,降及我君,总角有声,遗蒙万穀,宠禄斯丁,守约勤学,克劳其形,濬哲之资,日就月成,业业学徒,童蒙求我,舍厥往著,去风即雅,济济京河,寔为西鲁,昔我南都,惟帝旧乡,同于郡国,殊于表章,命亲如公,弁冕鸣横,若惟允之,寔耀其光,导以仁惠,教以义方,习射矍相,飨老虞庠,羌髡作虐,艰我西邻,君斯整旅,耀武月频,蠢蠢戎虏,是慴是震,知德者鲜,惟君克举,既厌帝心,将处台辅,命有不永,时不我与,天寔为之,孰其能御,股肱或毁,何痛如之,国丧遗爱,如何无思。

◇将作

《汉书》曰:将作,秦官,掌治宫室。

应劭《汉官》曰:世祖中兴,以谒者领其官,章帝建初元年,乃置真,位次河南尹,永元七年,大匠应慎上言,百郡付[《太平御览》二百三十六作计。]史,观国之光,而舍逆旅,崎岖斯馆,贡篚之物,朽湿曝露,昔晋国霸之盟主耳,舍诸侯於隶人,郑子产以为大讥,况今四海之大,而可无乎,和帝嘉纳之,即创业焉。

《汉书》曰:将作大匠乘马延年,勤苦,赐秩二千石。

《汉旧仪》曰:将作大匠,改作少府,景帝中六年更名也。

《续汉书》曰:将作大匠,掌木功之工,并树桐梓之类,列于道侧。

华峤《汉书》曰:刘宠拜会稽太守,除省烦苛,徵为将作大匠,有老叟五六人,人赍一百钱送宠,宠为一人受一文大钱,《魏志》曰:阳[《太平御览》二百三十六作杨。]阜为大匠卿,治发充后庭,阜上疏,欲省宫人诸人不见幸者,乃召御府史,问后宫人数,吏守旧令,对曰:禁密,不约[御览作得。]宣露,阜怒,杖吏一百,数之曰:国家不以九卿为密,反与小吏为密乎,帝闻而愈敬惮。

《汝南先贤传》曰:应仲[原讹仰,据冯校本改。]华为将作大匠,发擿奸伏,除藻饰,割浮费,凡所省息七亿馀万。

【箴】汉杨雄将作大匠箴曰:侃侃将作,经构宫室,墙以御风,宇以蔽日,寒暑攸除,鸟鼠攸去,王有宫殿,民有宅居,昔在帝世,茅茨土阶,夏卑宫观,在彼沟池,桀作瑶台,纣为璇室,人力不堪,而帝业不卒,诗咏宣王,由俭改奢,春秋讥刺,书彼泉台,两观雉门,而鲁以不恢,或作长府,而闵子以仁。

◇光禄大夫

汉书百官表曰:光禄勋属官有大夫,掌论议。

汉官解诂曰:武帝以中大夫为光禄大夫,与博士俱[原讹慎,据冯校本改。]以儒雅之选,异官通职,周官所谓联者也,温故知新,率由旧章,皆能分明古今,辩旧闻者也。

《汉官仪》曰: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不言属光禄,光禄勋门外特施行马,以旌别之。

百官表注曰:光禄大夫,古官也,银章青绶,诗云,三事大夫,莫不夙夜,职掌言议,毗亮论道,献可替不,赞扬德化,《汉书》曰:杜陵王仲翁,出入苍头庐儿,传呼甚宠。

又曰:元帝以少傅周堪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领尚书事。

又曰:谷永既为大将军凤说,能实最高,由是擢为光禄大夫。

《东观汉记》曰:张湛为光禄大夫,数陈政,常乘白马,光武每有异政,辄曰:白马生且复谏矣。

《魏志》曰:黄初四年,光禄大夫杨彪,诏给吏卒,门施行马。

樊英别传曰:诏书告南阳太守曰:五官中郎将樊英,委荣辞禄,不降其节,今以英为光禄大夫,赐归家,所在县穀千斛,常以八月,致牛一头,酒三斛。

【表】梁丘迟为柳仆射让光禄表曰:窃闻敬孙以规献为职,彝品常贵,飞翠鸣玉,升降禁门,臣以痁疾,岂伊或忝,匪称其服,终朝三褫,近取诸身,皎日非喻,臣之庸薄,文尘物论,假以克壮,报效无阶,而婴离沉痼,日月滋甚,圣朝留簪履之旧愍

降帷盖之馀矜,荣不徒行,事存宠渥。

【诗】魏陈王曹植光禄大夫荀侯诔曰:如冰之清,如玉之絜,法而不威,和而不亵,百寮士庶,歔欷霑缨,机女投杼,农夫辍耕,轮给辄而不转,马悲鸣而倚衡。

◇太子詹事

汉书百官表曰:太子詹事,掌皇后太子家,丞属诸官皆属焉,成帝鸿嘉三年,省詹事,属大长秋。

应劭《汉官》曰:詹事,秦官,詹,省也,给也,秩二千石。

《汉书》曰:窦婴乃太后兄子,景帝即位,为詹事,帝母弟梁孝王,太后爱之,孝王朝,因燕酒酣,上曰:千秋万岁后,传位於王,婴引卮进上曰:天下高祖之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得传王,太后因憎婴,婴亦薄其官,因病免也。

又曰:孔光父霸,宣帝时,以经授太子,为詹事。

又曰:孝哀元寿元年,马宫为詹事。

又曰:汉文以郑当时为景帝詹事。

又曰:昭帝元凤中,以韦贤为詹事。

王珉答徐邈书曰:詹事弹肃一宫,如尚书令中丞矣。

晋公卿礼秩曰:太始中,立詹事,掌宫事。

齐职仪曰:詹事,品第三,茂陵书,秩二千石,银章紫绶,局拟尚书令,位视领护将军。

沈约《宋书》曰:詹事一人,初领官属,成帝时,悉属少府,魏氏更置詹事,总众职,晋初又属二傅,咸宁复置詹事。

《俗说》曰:江夷[《太平御览》二百四十五夷下有为字。]右仆射,主上欲用其领詹事,语王准,[御览作淮,下同。]卿可觅比例,准对曰:臣当出外寻访,准后见主上,问近所道事,卿已得例未,准曰:谢琰右仆射领詹事,琰即谢[原讹谓,据冯校本改。]公之子,恐夷非其例,事遂不行。

【表】齐孔稚珪让詹事表曰:皇[原脱,据冯校本补。]太子霞骞青殿,日光春官,驾紫谷之英,振洛笙之响,自非器上白云,韵同明月,何以延芳芝苑,插羽琼条,窦婴戚贵於西京,陆晔风素於东国,伊人之美,方曰可举,臣亦何斯,而敢参冒也。

梁陆倕除詹事免让表曰:中阳白水,徒庇微躯,送珥抱薪,未闻成绩,陈席不弃,故剑无遗,遂宣时髦,升降清显,尊官厚秩,无因而至,陋巷荜门,郁成爽垲,储端华重,实异恒司,南章马宫,已择儒雅,窦婴许商,爰取姻戚,自兹已降,名器日隆,历选才贤,若何叨越也。

隋江总谢宫为制让詹事表曰:如攀珠树,徒仰照车之辉,若践玉田,不知照庑之价,芙蓉之水,亟奉北园,迷迭之文,属陪南馆,久降嘘枯之旨,许赐凌云之笔,清夜宴斯,谓言善戏,黄金然诺,并遂殊宠,年齐柏寝,岂报恩荣,纸罄兰台,未书悚戴。

【启】隋江总除詹事谢宫启曰:庇身脩德,滥迹端形,陈萝故葛,攀附不涯,解角蜕鳞,超逾非次,方辞玺会,觊收渥泽。

◇太子中庶子

汉书百官表曰:太子中庶子,如侍中。

又曰:太子太傅属官,有庶子。

又曰:王商,涿郡人,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厚称。

环济要略曰:庶子,谓官中诸吏之適子及支庶在版籍者也,行其秩叙,作其徒役,授八次八舍之职,以徼候。

《汉书》曰:欧阳地馀为中庶子,授皇太子经,元帝即位,迁侍中。

《魏志》曰:鲍勋为中庶子。

又曰:王昶,字文舒,为中庶子。

文章叙曰:应贞,晋室为中庶子。

晋齐王攸与山涛书曰:中庶子东宫显职,加侍接右,[《太平御览》二百四十五右上有左字。]诚宜得笃粹有行检六[御览作之]人,想悉在尊意,必允众望也。

《晋中兴书》曰:温峤拜中庶子,在东宫,甚见嘉宠,僚属莫与为比,数规谏讽议。又献侍臣箴,甚有补益,太子时起西池楼观,颇多劳费,峤口疏切谏,太子纳焉。

沈约《宋书》曰:中庶子,汉置,古者世禄,卿大夫之子,既为副倅,谓之国子,天子诸侯子,必有庶子官,以掌教之。

【墓志】梁简文帝庶子王规墓志铭曰:玉挺蓝田,珠润隋水,价重连城,声同垂棘,偶应龙之籥影,等威凤之羽仪,名理超於荀王,博洽[原作治,据冯校本改。]侔於终贾,稍迁侍中,佩玉玺於文昌,珥金貂於武帐,文雅与绮縠相宣,逸气并云霞俱远,副君取敬杜夷,时回晋储之驾,追嗟徐幹,亦降魏两之书,爰发睿辞,为铭云尔,七略百家,三藏九部,成诵其心,谈天其口,胜气无俦,高尘谁偶,荣珪掩采,灵剑摧锋,宋郊沦鼎,洛水沉锺,玄扉不昼,幽夜恒冬。

◇太子舍人

《汉书》曰:文帝使晁错诣伏生,受尚书,还拜太子舍人。

汉杂事曰:郑当时,景帝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沐洗,常置驿马长安,请诸宾客,夜以继日,常恐不遍。

《魏略》曰:张茂上便宜,擢为太子舍人。

山涛启事曰:臣近举汜源为太子舍人,源见称有德素,久沉滞,举为大臣,欲以尉后闻之士。

晋诸公赞曰:张华博识多闻,无物不知,卢浮高朗经传,有美於华,起家为太子舍人。

【墓志】梁简文帝太子舍人萧特墓志铭曰:威凤五色,朝阳千仞,孙枝发响,将雏流韵,馥哉若兰,颂矣怀态,瑾既诞子,恒乃懽胤,银钩之巧,重世遹隽,况此临池,蝉轻露润,丹旐轻飞,哀歌徐引,垅水春帷,山云晚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四十九-职官部五-译文

根据明代版本补充

骑太常、卫尉、太仆、廷尉、鸿胪、司农、将作、光禄大夫、太子詹事、太子中庶子、太子舍人

◇太常

《尚书》说:伯夷是秩宗,掌管我的三礼。

《周官》说:春官宗伯,掌管天神和地祇。

《汉书》说:太常是秦朝的官职,掌管宗庙的礼仪。

汉官典职说:惠帝将太常改为奉常,景帝又恢复为太常,实际上是周朝的宗伯。

汉官解诂说:太常掌管社稷和郊畤,职责重大且尊贵,因此在九卿中排名第一。

卫宏的古文官书说:太常主导和赞助祭祀,都戴着平冕,有七条旒,上面是黑色,下面是浅红色,画有七章华虫,汉陵属于三辅,太常每月巡视一次。

《史记》说:叔孙通担任奉常,被赐予五百斤黄金,叔孙通因此进言说:我的弟子和儒生们跟随我很久了,和我一起制定礼仪,希望陛下能任命他们为官,高帝全部任命为郎官,叔孙通出来后,将五百斤黄金分给诸生,诸生说:叔孙先生是圣人,懂得当世的事务。

《汉书》说:武帝元鼎二年,广安侯任越人担任太常,因在庙中醉酒而被论罪。

又说:武帝元封四年,酂侯萧寿成担任太常,因祭祀用的牺牲不符合规定而被论罪。

又说:孝武帝元朔元年,孔臧担任太常,因南陵桥损坏,衣冠道断绝,被免职。

《续汉书》说:太常卿每次祭祀前,先奏报礼仪,以及行事的赏罚,天子每次选拔博士时,奏报他们的能力。

华峤的《后汉书》说:刘恺担任太常,论议时常引用正大义,诸儒因此说:难经伉伉刘太常。

《东观汉记》说:桓荣担任太常,皇帝到太常府,桓荣坐在东面,设九宾会,他的儿子桓郁因精通经学,再次担任太常。

应劭的《汉官》说:周泽担任太常,斋戒时生病,他的妻子怜惜他年老多病,偷偷进去问他,周泽大怒,认为她干扰了斋戒,掾吏争辩不听,于是将她收押送进诏狱,并自劾谢罪,论者讥讽他激发不实。又有谚语说:在世不和谐,做太常的妻子,一年三百六十天,三百五十九天斋戒,一天不斋戒就醉得像泥一样。

《益部耆旧传》说:赵典担任太常,虽然身居上卿之位,但用布被和瓦器。

齐职仪说:太常卿一人,品级第三,俸禄中二千石,银章青绶,戴进贤两梁冠,穿绛色朝服,佩水苍玉,王朗说,西京太常巡视陵墓,有赤车千乘。

【赞】晋潘岳的故太常任府君画赞说:堂堂我君,鉴象开庆,逸德宣猷,含真履素,味道无闷,守终纯固,弓舆爰集,抚翼清举,翰飞公庭,龙升天路,初掌方国,流化千里,遂管秘籍,辩章旧史,入登常伯,出作卿士,外内惟允,庶绩咸理,中节日新,令问不已,济济儒林,翼翼国子。

晋孙绰的太常碑赞说:海岱协灵,育此多士,瓘瓘君侯,东国之纪,金德发耀,英风劭起,文齐游夏,行俦鲁史,有邈其升,令问不已,人亦有言,德崇誉高,束帛既言,旌节仍招,仪形朝堂,流风丹霄,将振华衮,永涣皇朝,上帝靡监,曾不遐龄,卫霍颓镇,哲人其倾,邦国殄瘁,搢绅丧情,仰邦高范,永播休声。

【箴】汉杨雄(《初学记》十二作崔骃)的太常箴说:翼翼太常,实为宗伯,穆穆灵祗,寝庙弈弈,称秩元祀,班于群臣,我粢孔蠲,匪愆匪忒,君子攸宜,无曰我材,轻身恃巫,东邻之牺牛,不如西邻之麦鱼,秦殒望夷,隐弊锺灵,常臣司宗,敢告执书。

【墓志】梁元帝的太常卿陆倕墓志铭说:如金有鑛,如竹有筠,体二方拟,知十可邻,两升凤诏,三侍龙楼,南皮朝宴,西园夜游,词峰飚竖,逸气云浮,日往月来,暑流寒袭,东耀方远,北芒已及,坠露晓团,悲风暮急。

梁沈约的太常卿任昉墓志铭说:天才俊逸,文雅弘备,心为学府,辞同锦肆,含华振藻,郁焉高政,川谿望归,岩阿待阙,幽光忽断,穷灯黯灭,尔有令问,兰薰无绝。

【表】梁陆倕的王光禄转太常让表说:昔者楚德方盛,孙淑濯衣,汉道克隆,王阳结绶,故拜命无辞,受爵不让,况宗卿清重,历选所难,汉晋已降,莫非素范,辞爵则张奋,让封则丁鸿,刘恺潘尼之文雅深纯,华表之从容退嘿,自此迄兹,风流继轨,以臣况之,曾无等级。

陈沈蜅的周弘(原脱,据《太平御览》二百二十八弘下有正字,此脱)让太常表说:臣闻玉为彫楹,不数材於蟠木,丹成绣黼,岂袭冕於萝薜,何则,適用各有所宜,朝野不可一指,叔孙之分定礼仪,倍资典实,刁协之躬为唱引,岂易其仪,宾主阙对,封禅失仪,责以司存,云谁之咎,况南史执简,转见违才,君举必书,尤轻妄冒。

【传】梁王僧孺的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说:耻一物之不知,惜寸阴之徒靡,下帷闭户,投斧想梁,虽玄晏书淫,文胜经溢,康成之忽忘所往,公叔之颠坠硎岸,无以异也,若夫天才卓尔,动称绝妙,辞赋极其清深,笔记尤尽典实,若闻金石,似注河海,少孺速(原讹迷,据冯校本改)而未工,长卿工而未速,孟坚辞不逮理,平子意不及文,孔璋伤於健,仲宣病於弱,其有集论借书,穷文质之敏,驻马停信,极亹亹之功,莫尚於斯焉,君职等曹张,声高左陆,时乃高辟雪宫,广开云殿,秋窗春户,冬燠夏凊,九酝斯浮,百羞并荐,云销月朗,聿兹游客,朋来旅见,辞人才子,辩圃学林,莫不含毫咀思,争高竞敏,乃整袂端襟,翰飞纸落,豪人贵仕,先达后进,莫不心服貌惭,袖气将尽,顾余不敏,厕夫君子之末,可称冥契,是为神交,二三君子,唯以从游日暮,亭号昭仁,庶子云咫尺,康成斯在,借此嘉言,将无绝乎千载。

◇卫尉

《汉书》说:卫尉是秦朝的官职,掌管宫门的卫屯兵,景帝初年,更名为中大夫,后元年,

再次担任卫尉。

《汉官解诂》说:卫尉,主管宫阙内部的事务,卫士们在宫墙下搭建庐舍,各有各自的部门,凡是居住在宫中的人,都要在门口登记,核查他们的姓名,如果有医生、巫者或雇佣的人需要进入,由本官的长吏封存,启傅(《初学记》十二,《太平御览》二百三十作传),审查他们的印信,然后才允许进入,人未定。还有登记簿,都有符,符用木头制成,长二寸,以对应所属官的两个字(《初学记》,御览作字)为铁印,也是太卿炙符,当出入者,核查登记簿后,再核对符,才允许进入,那些有官位可以出入的人,命令执御者官,传呼前后以相通,从黄昏到早晨,分部巡逻,夜里有行人,就上前问:谁,谁,如果这样不解,终年更始,所以重视宿卫。

《东观汉记》说:光武二十三年,太尉鲍昱兼任卫尉,永元二年,司徒丁鸿兼任卫尉。

《魏志》说:辛毗担任卫尉,清廉公正,与徐邈、胡质一样,忧国忘私,不经营产业,赐予谷物二千斛,钱三十万,布告天下。

又说:田豫担任并州刺史,被征召为卫尉,多次请求退位,司马宣王认为田豫身体强壮,写信给田豫(《太平御览》二百二十九作谕)未听,田豫回信说:年过七十,还居官位,就像钟鸣漏尽,夜行不休,是罪人,于是称病,拜为太中大夫。

沈约《宋书》说:南郡王义宣的儿子恢,担任侍中,兼任卫尉,晋氏过江后,不设卫尉,世祖想加强城禁,所以重新设置卫尉,从恢开始。

【箴】汉杨雄的卫尉箴说:茫茫上天,崇高其居,设置山险,尽为防御,重根里垓,以难不深(《初学记》十二作律),阙为城卫,以待暴卒,国以有固,人民有内,各保其守,永修不败。

【碑】后汉孔融的卫尉张俭碑铭说:其先张仲,实以孝友,左右周室,晋主夏盟,而张老延君誉於四方,君禀乾纲之正性,蹈高世之殊轨,冰絜渊清,介然特立,虽史鱼之励操,叔向之正色,未足比焉,中常侍同郡侯览,专权王命,豺虎肆虐,威震天下,君以西都(全后汉文八十三作部)督邮,上览祸乱凶国之罪,鞠没赋奸,以巨万计,俄而制书案验部党,君为览所陷,亦章名捕逐,当世英雄,受命殒身,以籍济君厄者,盖数十人,故克免斯艰,旋宅旧宇,众庶怀其德,王公慕其声,州宰争命,辟大将军幕府,公车特就家拜少府,皆不就也,复以卫尉徵,明诏严切,敕州郡,乃不得已而就之,铭曰:桓桓我君,应天淑灵,皓素其质,允迪忠贞,肆志直道,进不为荣,赴戟骄臣,发如震霆,凌刚摧坚,视危如宁。

◇太仆

《汉书·百官表》说:太仆掌管车马,属官有大厩、未央厩、象(汉书百官公卿表作家)马三令。还有,车府、路辂、骑马四令。还有,龙马、橐泉、騊駼、承华五监长丞。还有边郡六牧师苑令各三丞。

还有牧橐、昆蹄令丞都属焉,武帝太初元年,改名家马为酮马,驻乳(驻乳二字冯校本作驻音乳,汉书注作主乳马三字),取其汁酮治之,味酢可饮,因以名官也,文类(按疑当作颖)说:所主总酮杂合,非上选所别异之马也,筩晋洞(句有讹),晋疑当作音,主乳马,韦革为夹兜,受数升,盛马乳,酮取其上肥,因名酮马,令(汉书注作今)梁州亦名马骆为酒马(汉书注作马酒)。

《汉旧仪》说:太仆率领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边,以郎为苑监,官奴婢三万人,分养马三十万头,择取给六厩牛羊无数,以给牺牲。

《汉书》说:灌婴从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世,以太仆事惠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之来,婴与东牟侯入清宫,以天子驾迎代王,共立文帝,后为太仆,《东观汉记》说:祭肜,字次孙,旅力过人,常贯三百斤弓,入为太仆,从至鲁庙(原作会明,据冯校本改),帝指子路室说:此太仆室也。

《续汉书》说:赵岐,字台卿,献帝以为太仆,持节安慰天下。

王隐《晋书》说:武帝以羊琇为太仆卿,逊位,加特进。

晋诸公赞说:郭展为太仆,留心於养生,是以厩马充丁(《太平御览》二百三十作牣),其后征吴,得以济事。

帝王世记说:穆王即位,命伯婴为太仆,今尚书君牙、伯冏二篇是也。

【箴】汉杨雄的太仆箴说:肃肃太仆,车马是供,锵锵和鸾,驾彼时龙,昔在上帝,巡狩西宅,王用三驱,前禽是射,厩多肥马,野有饿殕,仆臣司驾,数(《初学记》十二作敢)告执帛(《初学记》作皂)。

【诔】晋傅玄的永宁太仆庞侯诔说:蒸蒸孝敬,行著闺庭,如兰之芳,如金之贞,在乱不回,处暗斯明,仁象春日,威配秋霜,慈恩雨施,惠化风扬,嘉善献亲,疾恶若雠,品定人伦,清浊异流,将继四祖,世据削足(原作定,据冯校本改),天假其年,主优其禄,等勋伊吕,比寿东岳。

◇廷尉

韦昭辩《释名》说:廷尉,县尉,皆古官也,以尉尉民心也。

《尚书》说: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

《文子》说:皋陶喑而为大理,天下无虐刑,有贵乎言者也。

《韩诗外传》说:晋文公使李离为大理,过听杀人,自拘廷尉,请死於君,君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罪,非子之罪也,李离说:法失则刑(太平御览二百三十一刑下有失字),刑失则死,遂伏剑死。

《汉书》说:廷尉,秦官,掌刑辟,有正左右监,景帝中六年,更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复廷尉。

又说:下邳翟公,为廷尉,宾客填门,及罢,门外可设雀罗,后复为廷尉,乃署其门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景,国家无事,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腐败而不食。

《史记》说:韩信归汉,汉任命他为治粟内史。

《汉书》说:武帝天汉元年,任命桑弘羊为大司农,设置丞数十人,分布在郡国。

又说:宣帝地节四年,北海太守朱邑,因治行第一,入朝为大司农。

《东观汉记》说:辛融,字子优,担任大司农,性格明达,被称为名卿。

又说:高诩因儒学被征召,拜为大司农,在朝中以清白方正著称。

《魏志》说:梁习在并州任职二十余年,政治为天下最,于是被征召拜为大司农。

沈约《宋书》说:大司农卿一人,称为弃后稷,其职责也。

齐职仪说:司农卿,耕籍则掌其礼仪。

【箴】汉杨雄大司农箴说:厥庶僚后,实均实羸,有无相易,性都作程,旁求衣食,厥民攸生,上稽二帝,下开三王,什一而征,为民作常,盖近贡篚,百姓不忘,帝王之盛,盛在农殖,季周烂熳,而东作不敕,膏腴不获,庶物并荒,府藏单虚,靡积靡仓。

晋张华大司农箴说:在周之室,不虔政首,弃稷弗修,不籍千亩,匮神乏祀,用败於戎丑,啬臣司农,敢告左右。

【墓志】隋江总司农陈暄墓志铭说:其文〈骨夭〉骪,其笔纵横,背碑即诵,据马俄成,诽谐见赏,调笑忘情,两宫宠官,四主恩荣,万事休息,一朝追送,畴昔命觞,文可吟讽,今日酹酒,长悲且恸。

【诔】后汉张衡大司农鲍德诔说:昔君烈祖,平显弈世,敬叔生牙,美管交赖,至于中叶,种德以迈,种德伊何,去虚適参,建旄屯留,其茂如林,降及我君,总角有声,遗蒙万穀,宠禄斯丁,守约勤学,克劳其形,濬哲之资,日就月成,业业学徒,童蒙求我,舍厥往著,去风即雅,济济京河,寔为西鲁,昔我南都,惟帝旧乡,同于郡国,殊于表章,命亲如公,弁冕鸣横,若惟允之,寔耀其光,导以仁惠,教以义方,习射矍相,飨老虞庠,羌髡作虐,艰我西邻,君斯整旅,耀武月频,蠢蠢戎虏,是慴是震,知德者鲜,惟君克举,既厌帝心,将处台辅,命有不永,时不我与,天寔为之,孰其能御,股肱或毁,何痛如之,国丧遗爱,如何无思。

◇将作

《汉书》说:将作,秦官,掌治宫室。

应劭《汉官》说:世祖中兴,以谒者领其官,章帝建初元年,乃置真,位次河南尹,永元七年,大匠应慎上言,百郡付史,观国之光,而舍逆旅,崎岖斯馆,贡篚之物,朽湿曝露,昔晋国霸之盟主耳,舍诸侯於隶人,郑子产以为大讥,况今四海之大,而可无乎,和帝嘉纳之,即创业焉。

《汉书》说:将作大匠乘马延年,勤苦,赐秩二千石。

《汉旧仪》说:将作大匠,改作少府,景帝中六年更名也。

《续汉书》说:将作大匠,掌木功之工,并树桐梓之类,列于道侧。

华峤《汉书》说:刘宠拜会稽太守,除省烦苛,徵为将作大匠,有老叟五六人,人赍一百钱送宠,宠为一人受一文大钱,《魏志》说:阳阜为大匠卿,治发充后庭,阜上疏,欲省宫人诸人不见幸者,乃召御府史,问后宫人数,吏守旧令,对曰:禁密,不约宣露,阜怒,杖吏一百,数之曰:国家不以九卿为密,反与小吏为密乎,帝闻而愈敬惮。

《汝南先贤传》说:应仲华为将作大匠,发擿奸伏,除藻饰,割浮费,凡所省息七亿馀万。

【箴】汉杨雄将作大匠箴说:侃侃将作,经构宫室,墙以御风,宇以蔽日,寒暑攸除,鸟鼠攸去,王有宫殿,民有宅居,昔在帝世,茅茨土阶,夏卑宫观,在彼沟池,桀作瑶台,纣为璇室,人力不堪,而帝业不卒,诗咏宣王,由俭改奢,春秋讥刺,书彼泉台,两观雉门,而鲁以不恢,或作长府,而闵子以仁。

◇光禄大夫

汉书百官表说:光禄勋属官有大夫,掌论议。

汉官解诂说:武帝以中大夫为光禄大夫,与博士俱以儒雅之选,异官通职,周官所谓联者也,温故知新,率由旧章,皆能分明古今,辩旧闻者也。

《汉官仪》说: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不言属光禄,光禄勋门外特施行马,以旌别之。

百官表注说:光禄大夫,古官也,银章青绶,诗云,三事大夫,莫不夙夜,职掌言议,毗亮论道,献可替不,赞扬德化,《汉书》说:杜陵王仲翁,出入苍头庐儿,传呼甚宠。

又说:元帝以少傅周堪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领尚书事。

又说:谷永既为大将军凤说,能实最高,由是擢为光禄大夫。

《东观汉记》说:张湛为光禄大夫,数陈政,常乘白马,光武每有异政,辄曰:白马生且复谏矣。

《魏志》说:黄初四年,光禄大夫杨彪,诏给吏卒,门施行马。

樊英别传说:诏书告南阳太守曰:五官中郎将樊英,委荣辞禄,不降其节,今以英为光禄大夫,赐归家,所在县穀千斛,常以八月,致牛一头,酒三斛。

【表】梁丘迟为柳仆射让光禄表说:窃闻敬孙以规献为职,彝品常贵,飞翠鸣玉,升降禁门,臣以痁疾,岂伊或忝,匪称其服,终朝三褫,近取诸身,皎日非喻,臣之庸薄,文尘物论,假以克壮,报效无阶,而婴离沉痼,日月滋甚,圣朝留簪履之旧愍

放下帷幕和车盖的余威,荣耀不徒然行走,事情存留于宠爱之中。

【诗】魏国的陈王曹植为光禄大夫荀侯所作的诔文说:像冰一样清澈,像玉一样洁白,有法度但不威严,和谐但不轻慢,百官和百姓,叹息流泪,织女放下织机,农夫停止耕作,车轮停止转动,马匹悲鸣倚靠在车辕上。

◇太子詹事

《汉书·百官表》说:太子詹事,掌管皇后和太子的家事,丞属的官员都归他管辖,成帝鸿嘉三年,撤销詹事,归大长秋管辖。

应劭的《汉官》说:詹事,是秦朝的官职,詹,是省察的意思,也是供给的意思,俸禄为二千石。

《汉书》说:窦婴是太后的侄子,景帝即位后,任命他为詹事,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太后非常疼爱他,梁孝王来朝见时,因为宴会酒酣,皇帝说:千秋万岁之后,传位给梁王,窦婴举起酒杯进言说:天下是高祖的天下,父子相传,是汉朝的规矩,皇上怎么能传位给梁王,太后因此憎恨窦婴,窦婴也轻视这个官职,因病辞官。

又说:孔光的父亲孔霸,宣帝时,以经学教授太子,担任詹事。

又说:孝哀帝元寿元年,马宫担任詹事。

又说:汉文帝任命郑当时为景帝的詹事。

又说:昭帝元凤年间,任命韦贤为詹事。

王珉回复徐邈的信中说:詹事弹劾肃清一宫,就像尚书令和中丞一样。

《晋公卿礼秩》说:太始年间,设立詹事,掌管宫中的事务。

《齐职仪》说:詹事,品级为第三,茂陵书记载,俸禄为二千石,银印紫绶,职责类似于尚书令,地位相当于领护将军。

沈约的《宋书》说:詹事一人,最初统领官属,成帝时,全部归少府管辖,魏朝重新设立詹事,总领众职,晋朝初年又归二傅管辖,咸宁年间再次设立詹事。

《俗说》说:江夷[《太平御览》二百四十五夷下有为字。]担任右仆射,皇上想让他兼任詹事,对王准说,你可以找个先例,王准回答说:臣会出去寻找,王准后来见到皇上,皇上问他最近所说的事情,你已经找到先例了吗,王准说:谢琰担任右仆射兼任詹事,谢琰是谢[原讹谓,据冯校本改。]公的儿子,恐怕江夷不适合这个先例,事情就没有进行。

【表】齐国的孔稚珪在辞让詹事的表文中说:皇[原脱,据冯校本补。]太子在青殿中如霞光般升起,春官中阳光明媚,驾驭紫谷的英才,振响洛笙的声音,如果不是器宇如白云般高洁,音韵如明月般清朗,怎么能延展芳香的芝苑,插上羽饰的琼条,窦婴在西京因亲戚关系而显贵,陆晔在东国因风雅而闻名,这些人的美德,才值得举荐,我又有什么资格,敢冒昧参与呢。

梁国的陆倕在辞让詹事的表文中说:中阳白水,只能庇护微小的身躯,送珥抱薪,没有听说有什么成绩,陈席不弃,故剑无遗,于是宣扬时尚,升迁到清显的职位,尊贵的官职和丰厚的俸禄,无缘无故地到来,陋巷荜门,郁结成爽垲,储端华重,确实不同于平常的职位,南章马宫,已经选择了儒雅之士,窦婴许商,选择了姻亲,从此以后,名器日益隆盛,历选才贤,我怎么能越级呢。

隋朝的江总在辞让詹事的表文中说:如同攀爬珠树,只能仰望照车的光辉,如同踏足玉田,不知道照庑的价值,芙蓉之水,多次供奉北园,迷迭之文,多次陪侍南馆,长久以来降下嘘枯的旨意,赐予凌云的笔,清夜宴会上,说是善意的戏言,黄金般的承诺,都得到了特殊的宠爱,年纪与柏寝相同,怎么能报答恩荣,纸罄兰台,未能书写惶恐之情。

【启】隋朝的江总在辞让詹事的启文中说:庇护自身修养德行,滥竽充数地端坐,陈萝故葛,攀附无涯,解角蜕鳞,超越非次,正要辞去玺会,希望能得到恩泽。

◇太子中庶子

《汉书·百官表》说:太子中庶子,职责类似于侍中。

又说:太子太傅的属官,有庶子。

又说:王商,涿郡人,年轻时担任太子中庶子,以严肃恭敬著称。

环济的《要略》说:庶子,指的是官中诸吏的嫡子及支庶在版籍上的人,按照他们的秩叙行事,安排他们的徒役,授予八次八舍的职位,以徼候。

《汉书》说:欧阳地馀担任中庶子,教授皇太子经书,元帝即位后,升迁为侍中。

《魏志》说:鲍勋担任中庶子。

又说:王昶,字文舒,担任中庶子。

《文章叙》说:应贞,晋朝时担任中庶子。

晋朝的齐王攸给山涛的信中说:中庶子是东宫的显要职位,加上侍接右,[《太平御览》二百四十五右上有左字。]确实应该得到笃粹有行检六[御览作之]人,想必都在您的意中,一定能符合众望。

《晋中兴书》说:温峤被任命为中庶子,在东宫,非常受宠,僚属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多次规谏讽议。又献上侍臣箴,非常有补益,太子当时兴建西池楼观,花费颇多,温峤上书切谏,太子采纳了。

沈约的《宋书》说:中庶子,汉朝设立,古代世禄,卿大夫的儿子,既是副倅,称为国子,天子和诸侯的儿子,必定有庶子官,以掌管教育。

【墓志】梁简文帝为庶子王规所作的墓志铭说:玉挺立在蓝田,珠润在隋水,价值连城,声音如同垂棘,偶然应龙的籥影,如同威凤的羽仪,名理超越荀王,博洽[原作治,据冯校本改。]堪比终贾,稍迁侍中,佩玉玺在文昌,珥金貂在武帐,文雅与绮縠相映,逸气与云霞同远,副君取敬杜夷,时回晋储之驾,追嗟徐幹,亦降魏两之书,于是发出睿辞,为铭文说,七略百家,三藏九部,成诵于心,谈天于口,胜气无俦,高尘谁偶,荣珪掩采,灵剑摧锋,宋郊沦鼎,洛水沉锺,玄扉不昼,幽夜恒冬。

◇太子舍人

《汉书》说:文帝派晁错去伏生那里学习《尚书》,回来后任命为太子舍人。

《汉杂事》说:郑当时,景帝时担任太子舍人,每五天沐浴一次,常常在长安设置驿马,邀请宾客,夜以继日,常常担心招待不周。

《魏略》说:张茂上书提出建议,被提拔为太子舍人。

山涛的启事说:臣最近举荐汜源为太子舍人,汜源以德素著称,长期沉滞,举荐他为大臣,想要慰藉后闻之士。

《晋诸公赞》说:张华博识多闻,无所不知,卢浮高朗经传,比张华更美,起家为太子舍人。

【墓志】梁简文帝为太子舍人萧特所作的墓志铭说:威凤五色,朝阳千仞,孙枝发响,将雏流韵,馥哉若兰,颂矣怀态,瑾既诞子,恒乃懽胤,银钩之巧,重世遹隽,况此临池,蝉轻露润,丹旐轻飞,哀歌徐引,垅水春帷,山云晚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四十九-职官部五-注解

太常:古代官名,主要负责宗庙礼仪和祭祀活动。太常的职责包括主持和赞助祭祀,管理宗庙礼仪,以及在天子选试博士时奏报其能力。太常的职位在九卿中居首,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尊贵。

卫尉:古代官职名,主要负责皇宫的安全保卫工作,管理宫门卫士,确保宫禁安全。

太仆:古代官职名,主要负责皇帝的车马管理,包括马匹的饲养、车驾的准备等。

廷尉:中国古代官名,主要负责司法审判,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院长。廷尉的职责是确保法律的公正执行,维护社会秩序。

鸿胪:中国古代官名,主要负责接待诸侯、外国使节及礼仪事务。

司农:中国古代官名,主要负责国家财政和粮食管理。

将作:古代官名,主要负责建筑和工程事务。将作的职责包括规划和监督建筑工程,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光禄大夫:古代官职,属于光禄勋的属官,主要负责议论和建议。

太子詹事:古代官职,负责管理皇后和太子的家务事。

太子中庶子: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太子的家务事。

太子舍人: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太子的家务事。

跸:古代指皇帝出行时的清道,禁止百姓通行。犯跸即指违反这一禁令,通常会受到处罚。

罚金:古代的一种刑罚,指因犯罪而被判处罚款。

张释之:西汉时期的著名廷尉,以公正执法著称,被誉为“天下无冤民”。

于定国:西汉时期的廷尉,以公正无私闻名,百姓认为在他治下不会受到冤枉。

朱博:西汉时期的廷尉,虽然出身武吏,不通法律,但通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司法经验,能够准确判断案件。

吴公:西汉时期的河间守,以治理能力闻名,后被征召为廷尉。

吴雄:东汉时期的廷尉,以精通法律著称,后升至司徒。

郭躬:东汉时期的廷尉,家族世代掌法,共有七人担任廷尉。

石奢:楚昭王时期的士人,以公正好义著称,因不愿违背法律而自杀。

陈宠:东汉时期的廷尉,善于处理疑难案件,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高文惠:三国时期魏国的廷尉,坚持法律公正,不因皇帝的喜怒而毁法。

盛吉:东汉时期的廷尉,以仁恩著称,常在冬季为囚犯减刑。

皋陶:传说中的古代法官,以公正明察著称,后世狱官常祭祀他。

王彪之:东晋时期的廷尉,以执法严明著称,拒绝接受不合理的诏令。

杨雄:西汉时期的文学家,著有《廷尉箴》,批评滥用刑罚的现象。

典客:秦朝官名,负责接待诸侯和归顺的蛮夷,后更名为大鸿胪。

萧由:西汉时期的陈留太守,后任鸿胪卿,因不擅长宾赞而辞官。

常林:三国时期魏国的官员,以清白严明著称,曾任少府寺与鸿胪对门。

韩宣:三国时期魏国的大鸿胪,与韩暨并称“大鸿胪,小鸿胪”。

习郁:东汉时期的侍中,因梦见苏山神而被封为大鸿胪,后立苏岭祠。

山涛:西晋时期的官员,曾任鸿胪,主张选拔有经验的官员处理胡事。

邯郸淳:东汉时期的文学家,著有《鸿胪锺纪碑铭》,赞美鸿胪的德行。

治粟内史:秦朝官名,负责粮食管理,后更名为大司农。

羲和:传说中的古代天官,负责观测天象和制定历法。

太仓:古代国家粮仓,用于储存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大司农:古代官职,主要负责国家的粮食储备和农业管理。

将作大匠:古代官职,负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的建造和管理。

降帷盖之馀矜:指在车帷和车盖之外,仍然保持着一种矜持和尊严的态度。

荣不徒行:指荣誉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通过实际行动和成就获得的。

事存宠渥:指事情的成功和荣耀是由于得到了上级的宠爱和恩惠。

如冰之清,如玉之絜:形容人的品德高尚,纯洁无瑕。

法而不威:指遵守法律但不滥用权威。

和而不亵:指与人和谐相处但不失尊严。

歔欷霑缨:形容人们因感动而流泪,泪水沾湿了衣襟。

机女投杼:指织女因悲伤而停止织布。

农夫辍耕:指农夫因悲伤而停止耕作。

轮给辄而不转:指车轮因悲伤而停止转动。

马悲鸣而倚衡:指马因悲伤而倚靠在车辕上悲鸣。

詹事: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宫廷事务。

詹:省也,给也,指管理和供给。

秩二千石:指官职的俸禄等级,二千石是较高的俸禄等级。

窦婴:西汉时期的官员,曾任詹事。

孔光:西汉时期的官员,曾任詹事。

马宫:西汉时期的官员,曾任詹事。

郑当时:西汉时期的官员,曾任太子舍人。

韦贤:西汉时期的官员,曾任詹事。

王珉:晋朝时期的官员,曾任詹事。

江夷:晋朝时期的官员,曾任詹事。

谢琰:晋朝时期的官员,曾任詹事。

孔稚珪:南朝齐时期的官员,曾任詹事。

陆倕:南朝梁时期的官员,曾任詹事。

江总:隋朝时期的官员,曾任詹事。

庶子: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宫廷中的庶务。

王商:西汉时期的官员,曾任太子中庶子。

欧阳地馀:西汉时期的官员,曾任太子中庶子。

鲍勋:三国时期魏国的官员,曾任太子中庶子。

王昶:三国时期魏国的官员,曾任太子中庶子。

应贞:晋朝时期的官员,曾任太子中庶子。

温峤:晋朝时期的官员,曾任太子中庶子。

晁错:西汉时期的官员,曾任太子舍人。

张茂:三国时期魏国的官员,曾任太子舍人。

汜源:晋朝时期的官员,曾任太子舍人。

张华:晋朝时期的官员,曾任太子舍人。

卢浮:晋朝时期的官员,曾任太子舍人。

萧特:南朝梁时期的官员,曾任太子舍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四十九-职官部五-评注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古代中国的官职体系,特别是与皇室和礼仪相关的官职。这些官职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文化,还展示了古代中国政治和行政管理的复杂性和精细度。

太常作为九卿之首,其职责涉及宗庙礼仪和祭祀活动,显示了古代中国对祖先崇拜和宗教仪式的重视。太常的职位不仅要求具备深厚的礼仪知识,还需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道德操守。

卫尉、太仆、廷尉等官职则分别负责皇宫的安全、皇帝的交通工具和司法事务,这些官职的设置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皇室安全、交通便利和社会公正的高度重视。

鸿胪、司农、将作等官职则分别负责外交、农业和建筑工程,这些官职的设置反映了古代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方面的能力和智慧。

光禄大夫、太子詹事、太子中庶子、太子舍人等官职则分别负责皇帝的饮食、太子的日常生活和教育,这些官职的设置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皇室成员生活质量和教育水平的高度重视。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对古代中国官职体系的详细记录,也是对古代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些官职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

本文通过对古代官职如卫尉、太仆、廷尉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中国官僚体系的复杂性和严密性。卫尉的职责是保护皇宫安全,体现了古代对皇权的极度重视和保护。太仆则负责皇帝的车马,这不仅是对皇帝出行安全的保障,也是皇权象征的一部分。廷尉作为司法官员,其职责是维护法律正义,处理重大案件,反映了古代中国对法律和秩序的重视。

文章中提到的各个官职的历史背景和职责,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和复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法律、秩序和皇权的尊重。通过这些官职的设置和职责,可以看出古代中国是如何通过严密的官僚体系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皇权的尊严。

此外,文章中还提到了一些历史人物如何担任这些官职,并在此过程中展现出他们的忠诚、正直和才能。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官职的历史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关于如何担任公职、服务国家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古代官职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复杂性和严密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法律、秩序和皇权的尊重。这些内容对于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汉代至魏晋时期多位廷尉的事迹,展现了古代中国司法制度的演变和司法官员的职责与操守。廷尉作为古代的最高司法官员,其职责不仅是审理案件,更重要的是维护法律的公正与权威。张释之、于定国、朱博等人以其公正无私的执法态度,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尊敬,成为后世司法官员的楷模。

文中提到的“犯跸”事件,反映了古代皇帝出行的威严和法律的严肃性。张释之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面对皇帝的愤怒,也不改初衷,体现了司法独立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古代社会中尤为难得,显示了廷尉作为“天下之平”的重要性。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多位廷尉的家族背景,如吴雄、郭躬等家族世代掌法,显示了古代法律职业的传承性和专业性。这种家族式的法律传承,不仅保证了法律知识的积累和延续,也使得司法官员在处理案件时更加熟练和公正。

石奢的故事则展现了古代士人在法律与亲情之间的艰难抉择。石奢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在古代社会中备受推崇,成为忠孝两全的典范。

文中还提到了鸿胪这一官职,鸿胪主要负责接待诸侯和外国使节,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外交礼仪的重视。鸿胪的职责不仅是礼仪性的,更是政治性的,通过礼仪的规范,维护国家的尊严和秩序。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多位廷尉和鸿胪的记载,展现了古代中国司法制度和外交礼仪的复杂性与重要性。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法律观念和道德标准,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古代中国的农业、建筑和官职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政治结构。首先,文中提到的“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腐败而不食”描绘了国家粮食储备的丰富,但也暗示了管理不善导致的浪费现象。这不仅反映了农业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揭示了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其次,文中提到的“大司农”和“将作大匠”等官职,展示了古代中国对于农业和建筑的高度重视。大司农负责粮食储备和农业管理,而将作大匠则负责宫殿和陵墓的建造,这些官职的设置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国家基础设施和粮食安全的重视。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光禄大夫”,这一官职主要负责议论和建议,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体系中对于谏言和意见的重视。光禄大夫的存在,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中的一种平衡机制,通过谏言和建议来调整和优化政策。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农业、建筑和官职制度,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政治结构。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运作和文化内涵。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古代官职的职责和历史背景,特别是太子詹事、太子中庶子和太子舍人等职位的设置和变迁。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宫廷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文中提到的‘如冰之清,如玉之絜’等词句,不仅形容了官员的高尚品德,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官员道德品质的高度重视。这种对品德的强调,体现了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才兼备’的用人理念。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许多历史人物,如窦婴、孔光、马宫等,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官职变迁,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和官员的职责。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古代官职和人物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文化传统。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四十九-职官部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03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